文献学期末必备重点

文献学期末必备重点
文献学期末必备重点

?校勘记常用一些固定的术语,如校异文时常用“X作X”,或“X亦作X ”;校讹文时常用“X当作X”,“X当为X ”;校衍文时常用“X,衍文”,或“衍X字”;校脱文时

用“X,脱文”,或“脱X字”等。

?用()表示应删之文,用[]表示应补之文。如

第一讲文献学概述

1、文献的基本要素: 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要有用以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2、文献学: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 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3、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引等)

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了文献学这门学问.

第二讲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新课内容二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

甲骨文简况:(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上面刻的文字称作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卜辞”。金文简况(钟鼎文):最早青铜器:禹铸九鼎

现存最早青铜器:商朝青铜器

所属学科:金文学

石刻简况:石刻,比在青铜器上刻文字较为容易,秦汉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文的主要地位。我国最早石刻文字:石鼓文。石刻的名称:碣、摩崖、碑

石鼓文简况:唐代初年,天兴(今凤翔)三峙原发现10个鼓形石,上刻四言诗一首,共六百多字,人们叫它“石鼓文”。

石经:封建社会统治者尊奉儒学,把整部儒家经典刻在石板上做为标准文本,称为“石经”。主要石经:1、汉代《熹平石经》7经;2、三国《正始石经》2经;

3、唐《开成石经》12经。

简牍简况:使用时间:先秦、两汉

出土文献:晋太康二年,汲冢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1930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汉简,《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

1972-74,居延汉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帛书简况: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0多种12万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经法〉、《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

第三讲文献产生与文体分类

新课内容一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三、历史文献的内容、性质的分类:

我国历史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1)著作:凡是前无所承,而是个人的创造才称作“作”、“著作”。

(2)编述:集合各种文献资料,重新加以编排整理,“述而不作”,称为“述”,也称“编述”。

(3)抄纂:将过去繁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为抄纂。

(4)丛书:丛字具有总括、聚集之意。汇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成一套大书,而自立名称的书,称为丛书。丛书的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综合性丛书(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等)和专门性的(如《地理书》《二十五史》等)两类

(5)类书:汇集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为“类书”。《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

(一)类书的功用

史料汇编,可借以考求事物的源流;

词语类编,可用来查找书证和出典;

佚书的渊海,可据以辑佚;

引文的总汇,可用于校勘。

类书与从书的区别

采用汇集资料、述而不作的编制方法。

它既不同于现代那种系统地论述事物发展源流的“百科全书”;也不同于古代那种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对材料加以熔铸的“政书”;也不同于“丛书”。

第二节古代文献的散佚及现存历史文献的类别及数量

一、历史文献的散佚:

(一)有形的摧毁:

《隋书·牛弘传》隋秘书监牛弘在开皇初曾上书请开献书之路,总结了隋以前文献所遭受的“五厄”:

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董卓之乱、八王之乱、侯景之乱与周师入郢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补论“十厄”:

宇文化及兵变、安史之乱、黄巢之乱、靖康之变、绍定之祸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又补论“四厄”:

乾隆年间的编《四库全书》、鸦片战争以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十年浩劫。

(二)无形之摧毁: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归结为五个方面:

重德轻艺;以新掩旧;重视文词,鄙弃朴学;因人废言;秘不示人

(三)现存历史文献的类别

史部文献:A、纪传体文献:以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史书

B、编年体文献:按年月的顺序记载历史事迹的史书

C、纪事本末体文献: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

D、典志体文献:以记典章制度为主的史书

第二章历史文献的版本

历代版本之概述:

(1)唐代刻本:我国雕版印刷的出现,大约是在唐代。现存至今最早的唐代印本是1966年在韩国东部庆州佛国寺《陀罗尼经咒》,其次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石

室中发现的《金刚经》

(2)五代刻本:五代后唐长兴三(932),宰相冯道奏请朝廷,由国子监负责,依唐石经雕印“九经,统称“监本”。私刻本也出现,毋氏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私刻家。(3)两宋刻本:A、官刻:分中央、地方两种:中央以国子监为首,其刊印装潢精美,校雠详审。中央刻本还有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等刻本。地方刻本有茶盐司

本、转运司本、安抚司本以及府、州、县学、书院等刻印的书

B、私刻本:又称家塾本;

C、坊刻本

(4)元刻本:A、官刻:中央主管刻书的机构是秘书监的兴文署和艺文监。

B、私刻:叶德辉统计有40家之多。有的往往由名人手写,或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体刻印

明代刻本:

(5)A、官刻:中央各机关都兼事刻书,以司礼监为最,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刻印

B、藩府刻本

(6)清代刻本:A、官刻:1672年,康熙在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

第二节版本的种类

A、浙本:浙江地区的刻本;

B、闽本(建本):福建地区的刻本;

C、蜀本:四川地区

的刻本,“眉山七史”、《宋书》、《齐书》

按质量和价值来区分:(1)精刻本:指精校、版刻清湛的本子。

(2)写刻本:指由作者本人或名家书写上版,再刻印的本子。

(3)影刻本:指模仿原版刻印的本子。

(5)百衲本:衲,原指和尚所穿经过许多补缀的衣服。指选择一本书的不同版片合印的书籍,因其补缀很多,故名。

善本:古代稀有的旧钞旧刻,凡经前代专家用古刻数种精心校勘,精心注释,付刊时无阙卷,未删削,可称之为善本。

第三章历史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目录及其起源: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

二、群书目录的创立:

我国目录虽萌芽于先秦时期,但目录的建立,却在汉代,刘向《别录》,刘歆继承父志,以《别录》为基础,加以删削,并按图书的性质和学派分类,写成我国第一部群书分类目录——《七略》

三、古书分类法:

(1)六分法:始自刘歆《七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2)七分法:始于南朝刘宋王俭的《七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

志、术艺志、图谱志。梁阮孝绪《七录》,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

(3)四分类:起源于魏晋之际。荀勖《中经新簿》甲乙丙丁(经、子、史、集);东晋李充甲乙丙丁(经、史、子、集)

(4)唐魏征撰《隋书·经籍志》,把甲、乙、丙、丁四部正式命名为经、史、子、集。从此四部分类法成为定制。乾隆三十八年编《四库全书》,采用四部分类法

第四章历史文献的辨伪

第一节、辨伪学简史

(一)、疑古思想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

(二)、两汉的辨伪与造伪:

梁启超:“作史学的史祖是司马迁,辨伪学的始祖也是司马迁”(《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总论”)

司马迁在史料收集和考辨的过程中,主要奉行两个原则:

(1)“考信于六艺”。

(2)“择其言尤雅者”

班固《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刘歆《七略》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一些辨伪考据性文字

东汉王充《论衡》

(三)、魏晋南北朝的造伪与辨伪:

豫章内史梅赜(颐)献了一部58篇的《古文尚书》,以后这部伪书竟然登上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

(四)、唐代的辨伪:

唐初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隋书.经籍志》;刘知几在《史通》中设有《疑古》、《惑经》等篇目

柳宗元在《柳河东全集》:(五)、宋元的辨伪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既辨伪史又辨伪书

(六)、元末宋濂《诸子辨》,这是辨伪学史上专著一书以考辨群书的第一部著作(七)、明清的辨伪学成就

胡应麟《四部正讹》中,他将考辨伪书的范围扩大到经、史、子、集四部

清代姚际恒著有《尚书通论》专攻伪《古文尚书》

闫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是一部考辨伪《古文尚书》总结性的著作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认为:刘歆为了替王莽上台制造理论根据

梁启超辨伪代表作《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八)、现当代辨伪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在胡适、钱玄同等人的倡导和支持下,掀起了考辨古史的热潮,形成了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

第二节伪史、伪书产生的原因

(一)虚构理想化的远古时代,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社会追求的目标:

(二)、借重远古圣君明主,以抬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三)、借重名人,以提高书的价值

(四)、为炫名或贪赏牟利而作伪:

(五)、为了政治斗争需要而作伪:

(六)、为了学术上的争胜而作伪:

(七)挟私嫌诋毁他人而编造伪书

第三节伪书的种类

(一)伪书的范围:

胡应麟《四部正讹》指出:“凡四部之伪者,子为盛,经次之,史又次之,集为寡”(二)、伪书的种类:

(1)全伪:子部居多。

(2)部分内容伪:

(3)本无其书,后人臆造

(4)曾有其书,因佚而伪

(5)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

第四节、考辨伪书的方法

一、胡应麟的“辨伪八法”

二、梁启超总结的辨伪方法:

(1)、从书的传授来历方面辨伪:

指为前代著作,而前代不见著录或没有人引用过的书,一般是伪书。

前代有著录,但佚失已久,忽然重新出现,又来历不明的,一般是伪书。

前代有著录,但今本在卷数、篇目、作者诸方面与原著录本不同的,今本一般是伪书或者可疑。

(2)从书的本身方面辨伪:

主要从称谓、用名、记事、佚文、文字和书的语言风格、思想体系等方面辨伪

剽窃群书;从学术源流辨伪;从称谓辨伪

第五章历史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校勘的源流与内容

一、何谓校勘?

(1)校勘,古称“校雠”或“雠校”。何谓校,校的原意是考核查对,校勘一词用在校书上始于南朝梁朝《沈休文集》

(2)由政府组织,有计划,有分工的大规模的校书始自汉成帝河平三年

三、校勘的内容:(1)讹文、误字

(2)脱文:传抄传刻中脱漏的文字

(3)衍文,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4)倒文:即文字的位置被颠倒了

第三节,校书的方法及校书应注意的问题

一、校书的方法:(1)对校法: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

(2)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较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3)本校法:不采用他书来校本书,而是以本书前后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错误

(4)理校法:无古本可作依据,或者数种古本互异,在此情况下可采取此法,即据理推测正误的方法

二、校书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切忌乱改,凡遇疑讹,最好存其异同,缺字不可妄补,旁注更不可混入正文

(2)不随便补缺:相传孔子在校书时,为了保存古书的原貌,从不随便补字

(3)要审慎的对待善本:善本并不是没有一点错误,所以引用时要加以分析

艺文志与经籍志

艺文志与经籍志是属于“正史”中各史志的一部分,多采录当代国家现存的与私藏书目所著录的图书,汇编而成为间接性质的文献目录,是了解当时文献典籍的重要资料。这种史志目

录创见于东汉初年班固所撰《汉书》。

正史七志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

在史志目录中,《汉志》和《隋志》最负盛名。

文献解题的起源

刘向、刘歆《七略》《别录》,这是我国第一部提要式的文献目录。

现存最早文献目录解题专著

现存最早的宋代文献目录解题专著有三种: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明清解题文献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周弘祖《古今书刻》

清代:《四部全书总目》、钱曾《读书敏求记》、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新课内容四丛书举隅及《四库全书》

(一)丛书举隅

《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五史》;《大藏经》;《道藏》

(二)丛书介绍

1、《四部丛刊》:近人张元济主编,分初编、续编、三编,共收书504四种。我国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大都辑入。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2、《四部备要》:中华书局自1924年起辑印,前后共出5集,收书336种,11305卷。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书可互为补充。

3、《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的体例,仍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全部共18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将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基本上收录进去。

《续修四库全书》还首次把曾备受鄙视的小说、戏曲收录进来,两类著述共有40册。

百姓熟悉的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红楼梦》均被收入。既有清代中期以纪昀、戴震、翁方纲等人为代表乾嘉学派的著作,也有清代后期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表的“新学”著作。可谓“功在当代,泽及后世” 。

(三)《四库全书》

1、性质: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2、数量:该书共收录古籍3461种、79309卷(有时统计有出入)。

3、“四库” “全书”名称的来源:“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的佚书。

8、收藏情况:全书共抄成7部:

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文澜阁

11、《四库全书》的副产品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

(1)《四库全书荟要》简介:

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乾隆欣喜若狂,题诗一首:全书收四库,荟要粹其精。

(2)《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二百卷。

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鼐、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

(4)《四库全书考证》

《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

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5)《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第十四讲辑佚与辑佚学

新课内容一佚书的概念和特点

(二)辑佚

辑佚就是将亡佚古籍保存在现有文献中的文字搜集、整理、考订、编集成册,以恢复佚籍全貌或部分面貌的工作。

辑,聚集、收集之意,辑佚,即收聚散失之意。

辑佚的动机:古书实已散亡无存,后世学者为充实学术资料,并满足其求知欲望,根据其它书籍中所引用之材料,重新搜辑摘录出已佚古书之断片文句,将其尽可能地整理拼凑,以求恢复古书之原貌,或恢复其一部分,斯为辑佚。

辑佚的材料:古代之类书;选本;经注;史注;笔记小说;等等。

(三)辑佚的步骤(1)

辑佚某书,首先要判定某书是否真正亡佚。若不是真正亡佚,徒劳无功。海内外所存孤本书颇多,不能以为见不到某书就判为亡佚。

判定工作,一要彻查现存各种书目,丛书目中寻找线索;一要请教专家,从专家处探寻线索。辑佚的步骤(2)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

张舜徽先生提出大抵辑佚工作者用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下列几方面:

一、取之唐宋类书,以辑群书;

二、取之子史及汉人笺注,以辑周秦古书;

三、取之唐人义疏,以辑汉魏经师遗说;

四、取之诸史及总集(如《文苑英华》之类)以辑历代遗文;

五、取之《经典释文》及《一切经音义》(以《慧琳音义》为大宗)以辑小学训诂书;

这些,都是辑佚的资料来源。

古注中,以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

慧琳《一切经音义》这最得要。这些书都保存了许多佚书。

二年级下册必读书目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必读书目练习题2016.6 《三毛流浪记》 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连续性漫画《三毛》。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总之,三毛聪明机灵、乐观幽默而又不畏强暴的性格跃然纸上。三毛漫画,受到了当时广大读者,特别是许多小朋友的热烈喜爱。 剧情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三十年代上海滩成为了各阶层人物实现淘金梦的摇篮,三毛——一个瘦弱可怜、四处流浪的苦孩子就生活在这样一座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一天以捡烟头换钱充饥的三毛与同伴小癞子一同来到大娱乐场七重天附近,却意外得到了粮油大亨吴子福的慷慨施舍。 随后吴子福于当晚神秘坠楼昏迷不醒,而吴子福与三毛的关系以及三毛的身世引起了新光日报记者侯逸文不择手段的追踪调查。为了声张正义三毛结识了好朋友小芳,随后经历了擦鞋和卖艺的苦难生活。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三毛救下了危机之中的小明,并被小明家收留。由于命运安排,三毛在小明家又经历了两进两出的悲喜境遇,为了生计三毛走进印刷厂学徒打工结识了阿兴,为了填饱肚子与小癞子去偷米被关进牢房结识了小秃子。三毛出狱后由于侯逸文寻找三毛的目的败露,从此三毛与侯逸文同时卷入了被人追杀的困境,期间三毛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异常兴奋并去医院找到了粮油大亨吴子福,就在他们父子即将相认的那一刻,小秃子的出现使三毛追求安乐的梦想破灭。小秃子与吴子福父子相认并沉醉在欢乐的晚宴中。此时三毛黯然离开吴家,而就在那天晚上吴家别墅被一场大火吞没…… 张乐平是位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漫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含作文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关于××厂进口SD6 A.××厂 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 A.通报 B.通知 C.函 D.意见 4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5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6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8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 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结D.请示 10 A.直属上级机关 B.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 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11 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 C.重要文件 D.机密文件 12.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 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 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 C.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D.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 13 A.通报 B.请示C.报告 D.通知 14 A.通报 B.通知C.通告 D.决定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 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公文写作考点

公文写作考点 一、应用文的差不多特点: (1)应用性(2)真实性(3)简明性 (4)规范性:应用文的规范性要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种的规范,二是结构的规范。 二、应用文的写作要求: (1)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2)知识面要广中有深 (3)要有较强的分析判定能力(4)写作差不多功要扎实 第二章 一、行政公文概说 1.行政公文的要紧特点:(1)权威性(2)规范性(3)工具性 2.公文的作用:(1)指导作用(2)沟通作用(3)凭证作用 3.行政公文的种类(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4.公文的隐秘等级:隐秘等级依照国家保密法,划分为绝密、隐秘、隐秘三等。 五、印章:印章是机关权益的凭证,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均应在落款处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印章要端正地盖在正文的右下角成文日期的上方,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5.主题词:反映公文要紧内容的规范化名次或名词性词组。一件公文一样标3-5个主题词,按类别词、类属词、文种词的顺序排列。主题词原则上不能任意制造。199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编制印发了《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收主题词15类1000个。 6.行文关系:机关之间行文,有一定的规则,不能任意违反。这些规则,已由《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确定,要紧的几条是: (1)政府各部门在本部门职权范畴内,能够互相行文,能够向下一级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也能够依照本级政府授权和职权规定,向下一级政府行文。 (2)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截了当上级机关。 (3)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4)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能够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军队机关及其部门能够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能够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属于下行的文种是:命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报、批复、会议纪要;属于上行的文种是:议案、报告、请示;要紧是平行,也可上行与下行的文种是:函;要紧是下行,也可平行的文种是:通知;即可下行,也可平行和上行的文种是意见。 不同的行文关系对公文写作有一定阻碍,要紧表现在行文语气、词语选用等方面。一样说来,上行文语气要尊敬、谦虚,下行文语气要亲切、关怀,平行文语气要尊重、谦让。相应的语气有相应的词语、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考博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近10年题集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题库 考試科目:古代歷史文化(不分導師) 2011年 3月19日14點~17點 一、名詞解釋。(3分×10) 1.藩府本 2.鐵琴銅劍樓 3.四始六義 4.九品中正制 5.改土歸流 6.貢生 7.凌廷堪 8.內藤湖南 9.《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10.李約瑟 二、寫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1分×10) 古文辭類纂廿二史考異楚辭章句新語佩文韻府 六經正誤四六談麈折獄龜鑒臺海使槎錄(缺一個,疑是《墨子閒詁》) 三、問答題。(20分×2) 1.列舉五本清代以前及清代重要的《論語》研究著述,并說明其主要內容、特點。 2.近年來出土了一批新的簡帛材料,談談其對學術研究的重要價值。 四、標點并翻譯。(20分)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北大中文2009博士生古典文献专业古代歷史文化 一、名詞解釋(2分*10個) 四始六義、麻沙本、六書、靜嘉堂文庫、武威漢簡、因声求义、载记、校勘四法 二、寫作者及時代 增補元史藝文志、文淵閣書目、五燈會元、唐音癸籤、四書賸言、校勘學釋例、刊正九经三 传沿革例 三、簡答題(三選二,30%) 1、新出土簡帛文獻對古籍整理研究的影響。 2、任意列舉三本清及清以前的《尚書》或《左傳》著作,并評價和優劣。(題目大意如此) 3、《四庫全書》對古籍整理及后世學術的影響。(題目大意如此) 四、標點翻譯 世道多難,儒教淪喪,文武之軌,將遂凋墜。或沈溺於聲色之中,或驅馳於競逐之路。孤貧 而精六藝者,以游夏之資,而抑頓乎九泉之下;因風而附鳳翼者,以駑庸之質,猶回遑乎霞 霄之表。捨本逐末者,謂之勤修庶幾;擁經求己者,謂之陸沈迂闊。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 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若乃下帷高枕,遊神九 典,精義賾隱,味道居靜,確乎建不拔之操,揚青於歲寒之後,不揆世以投跡,不隨眾以萍 漂者,蓋亦鮮矣。(抱樸子·勖學) 古之正義,東西南北,苟舟車之所達,人跡之所至,莫不率服,而後雲天子。德厚焉,澤湛焉,而後稱帝。又加美焉,而後稱皇。今稱號甚美,而實不出長城,彼非特不服也,又大不敬。(邊)長不寧,中長不靜,譬如伏虎,見便必動,將何時已!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於匈奴,竊為陛下不足。且事勢有甚逆者焉,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蠻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貢,是臣下之禮也。足反居上,首顧居下,是倒植之勢也。天下之勢倒植矣,莫之能理,猶為國有人乎?德可遠施,威可遠加,舟車所至,可使如志,而特捫然數百里而威令不信,可為流涕者此也。(《新書·威不信》) 古代历史文化2008年3月16日上午8:30-11:30 一、解释下列名词20 封禅联绵词蝴蝶装白鹿书院五山刻本(参考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三家分晋开化纸定州八角廊汉墓竹简史记三家注金匮石室 二、写出各书的作者、时代10 文渊阁书目风俗通义读史方舆纪要古文尚书冤词说文释例广韵故训汇纂集韵玉函山房辑佚书校雠通义 三、问答40(三选二) 1、什么是避讳?古书避讳主要有哪些方式?古代的避讳制度对古文献的流传、整理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2、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于1907年经其子陆树藩之手售予日本三菱财团,后来成为东京静嘉堂文库的主干藏书。其后近百年来,引起国内学术界的不同看法。试就这一情事发表你的看法。(参考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

二年级下册 必读书目 测试题

二年级课外阅读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同学们,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们读了好多书,现在就来考考自己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一、选择题。(30分) 1.读了《犟龟》我知道只要(),就能到达自己的目的。 A 刻苦 B 坚持 C 认真 2.《犟龟》中的陶陶坐在参加庆典的客人中间,虽然疲劳,但感到非常的()。 A 幸福 B 伤心 C 难受 3.《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文中课上哪一种说话更有意义?() A 随便说话 B 动脑筋回答 C 讲故事 4.我叫戴小桥,我们班的同学叫我()。 A 大香蕉 B 大土豆 C 小土豆 5.《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是()写的。 A 梅子涵 B 曹文轩 C 杨红樱 6.《春晓》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7.《我的爸爸叫焦尼》的作者是瑞典作家()。 A米切尔·恩德B莱曼·弗兰克·鲍姆 C波·R·汉伯格 8. 爸爸在()把狄姆介绍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为狄姆感到自豪。 A 餐馆里 B 车站 C 火车上 9.当爸爸乘坐的电车走远,狄姆最期待的是事情是()。 A 妈妈快点来接她 B 爸爸能接他一起走 C 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 10. 《失落的一角》的讲的是一个()失去了一个角的故事。 A圆 B 正方形 C 人

二、填空。(12分) 1.汪晓中小说,古代的“家”是住的房子。(2分) 2.《春夜喜雨》中最能体现春雨滋润万物又默默付出的诗句是,。(4分) 3.迟日丽,春风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分)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4分) 三、判断。(20分) 1.《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介绍了以主人公戴小桥为主的一群男孩子的故事。() 2.戴小桥的数学老师姓毛,说话很凶,哇哇叫,大家就叫她“哇哇老师”() 3.《失落的一角》缺失了一角的圆最后和找到的一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4. 《我的爸爸叫焦尼》书中的离别没有悲伤和眼泪,告诉我们只要拥有爱只要沉着不退缩,就会有勇气、有力量。() 5. 狄姆是个又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他很爱自己的爸爸。() 6.阮志强还成立了一个公虎队,我们都是公虎队的队员。() 7.刘东上课的时候不喜欢撕纸条。() 8.爸爸从瑞士买回来的手表的牌子是“劳力士”。() 9.《春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抒发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 10.我们应该学习陶陶学无止境的精神。() 四、阅读题。(38分)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片段 昨天,妈妈帮我洗澡,把我的短裤、棉毛裤和外面的裤子一起脱了下来。我说: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考点题库知识点解析特训《公文写作与处理》(2021年新版) _3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考点特训《公文写作与处理》(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考点特训《公文写作与处理》 (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公文的特殊性要求公文作者采取合适的表达方式。下面不适合公文语体要求表达方式的是_____。 A: 叙述 B: 说明 C: 抒情 D: 议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解析】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适用的语体是叙述、说明、议论,而抒情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不符合公文语言要求。故选C。2、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是_____。 A: 批转性通知 B: 发布性通知 C: 转发性通知 D: 指示性通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通知可以分为六大类:(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4)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5)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K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题中的通知属于发布性通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多选题在公文词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_____ A: 主谓词组 B: 介宾词组 C: 联合词组 D: “的”字词组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公文词语特点主要是:大都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排斥使用一般的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禁绝使用生造的词语等;词语需有确切的含义,除非不可避免或特殊需要,一般不使用含义不明确的词语;在音节方面,公文词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例如孔子与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与信息得一切载体。 文献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文献”概念得自然延伸延伸,就是研究文献得产生、发展、整理与利用得专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就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就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得源流、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得一门学科。 总集:总集就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得作品得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与多个朝代(通代)得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与多种体裁得作品。一般来说,古代得总集多为诗、文得合集。 别集:就是相对于总集而言得,它就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得个人作品集。例如《李太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 类书:就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得工具书,最早得类书就是曹丕得《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 丛书:就是指搜集两种以上得文献,按照一定得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得书名,用统一得版式与装帧印行得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与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历代诗话》) 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得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三通”。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题要等,列于书名之后,就是用以揭示图书得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得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就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得结构成分,就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与指示读书治学作用得具体表现之一。 别录,西汉刘向把所校各书得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就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得提要目录学著作。也就是后世叙录体目录得创始与典范。 刻本就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印刷而成得图书,按照书籍刻印得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例如唐代刻本金刚经。按照刻印得地域划分,可分为浙本蜀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与家刻本等,按照书籍刻印得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等,按照版式与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等,还可以按照印刷得墨色,流通得情况。 善本,善本就是指珍贵难得得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得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得版本可称善本,但凡经过名家精校过得版本都可视为善本。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本,三、旧本。 行款即行文得款式,包括行格与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牌记又称碑牌、木记、墨围,俗称书牌子,就是刻书得一种版本记录,相当于今天得版权页,一般认为牌记兴起于宋。牌记最初环以墨围就是为了区别正文,引起读者注意。

文献学专题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 《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 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 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 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 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 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 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考点题库知识点解析《公文写作与处理》(2021年新版) _3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2021年最新版) 1、多选题公文进入拟稿阶段的步骤是_____。 A: 明确发文主旨 B: 收集有关材料 C: 拟出写作提纲 D: 认真起草正文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B,C,D【解析】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因写作目的与文种的不同而不同,其一般步骤为明确发文主旨、收集有关材料、拟出写作提纲、认真起草正文。故选ABCD。 2、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是_____。 A: 批转性通知 B: 发布性通知 C: 转发性通知 D: 指示性通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通知可以分为六大类:(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4)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5)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K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题中的通知属于发布性通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下列文种中属于被动行文的是_____ A: 指示 B: 通知 C: 批复 D: 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批复不是主动的行文,是公文中唯一的纯粹被动性文种。 4、单选题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_____ A: 内部使用文件

文献学专题试卷

-日-- - - - -月- - - - - - - - -年-- - - - - - - -:- -间- - -时- -试--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 -专-- 线 - - - - - - - - - - - - - - - -)-- 点--学-- 教封 -(- - -院-- - - - - - - - - - - - - - - 密名- -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学- -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110 分钟共100分) 年级:2014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文献学专题》 试题类别: A (A/B/C)考试形式__闭卷_(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复核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 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 .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 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 楷书、草书、隶书 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 .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 .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 .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 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 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 《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 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 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 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5.在版本内容结构中,是出版者的专用标记,刻印 堂号等。 6.“衍”是古书中常见的错误,即比原文多出字句,凡是原稿中 误增的文字,称为衍字、衍文,也叫。 7.“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册府元龟》 2.经折装 3.“十三经” 4.书耳 5.书根 第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书目推荐

泗阳县2017年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二年级下) 年级 整本书 单篇 (略读) 古诗文国学 必读选读校本选读精读略读经典蒙学 二下一二单元: 略读:《君伟上小学: 2年级问题多》 三四单元: 精读:《爱丽丝漫游 奇境记》英卡罗尔 五六单元: 精读:《小布头奇遇 记》孙幼军 七八单元: 精读:《没头脑和不高 兴》任溶溶 略读:《蝴蝶豌豆花》 金波主编 套餐一: 《爱心企鹅》贝尔格 《失落的一角》绘本 《红鞋子》汤素兰 套餐二: 《狐狸小学的插班 生》北董 《犟龟》米切尔 《一粒种子的旅行》 安妮 套餐三: 《小鱼散步》陈致元 《索尼娅的小秘密》 卡特琳 《美术馆里遇到数 学》马仲物 1.《女巫》罗尔 德·达尔著 2.《亲爱的笨笨猪》 3.《变来变去的毛 衣》两色风景著 4.《吉姆的狮子》 拉塞尔·霍本著 5.《阳光女生杜小 默?暑假乐事多》葛 欣 6.《青蛙和蟾蜍?好 朋友》洛贝尔著 学生手中 拓展阅读 配套材料 第一单元: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 草) 第二单元: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第三单元: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四单元: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 第五单元: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第六单元: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第七单元: 《孔融让梨》(小古文) 第八单元: 《日时》(小古文) 1.《终南望余雪》(终 南阴岭秀) 2.《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3.《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 4.《雨雪霜露》 (天热则)(小古文) 5.《登幽州台歌》(前 不见古人) 6.《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小古文 《千字文》节 选(天地玄黄 至岂取毁伤) 备注: 1.整本书必读中,精读是教师有计划、有安排地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略读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阅读;整本书选读,每校每个年级一学期至少选 ...1.个套餐 ...,书目按照顺序,上半学期两本、下半学期一本,鼓励多选。 ..... 2.校本选读与国学经典蒙学 ......建议各校根据校情自行选择,自主考核 ....。 3.古诗精读要求能达到背诵默写 .......,能够明晰 ..诗意;古诗略读要求能背诵 ...,简单了解诗意 ....;国学经典能背诵 ........。 1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1.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C )确定的。 A.撰写者本人或团体 B.机关党政负责人 C.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D.作者的上级机关 2.公文对结构的要求是(A )。 A.完整 B.生动 C.突出 D.简明 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同于 (A )。 A.规范性文件 B.领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D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C )。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

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A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7.下面公文写作中,语句符合规范的是(A )。 A.该卷烟厂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奋发自强,在上半年不到三 个月时间里,就创造出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0%的奇迹 B.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目前有关部门已对议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等纪律处分的处理 D.—艘在巴拿马注册的名为“协友”的货轮9月9日1时30 分在斯里兰卡东部亭可马里突然遭到泰米尔“猛虎”组织袭击而失事,五名船员失踪 8.“由于我们没有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结果给流氓、惯偷、坏人造成了盗窃、行凶、阴谋破坏的可趁之机”这句公文用语显然是不规范的,其不正确的原因是(D )。 A.含义不明确不清晰,让人产生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C.语序安排欠妥当 D.不合乎事理 9?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 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