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一、诗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三、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五、练习题、答案

【试题1】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6.(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二联最为工整。

7.(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8.(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8、(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2“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9、蜀相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环境描写,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

10、《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

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11、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试题2】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诗言志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词抒情

参考答案:1、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

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

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

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

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因而心中涌

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颈联、尾联用典。第 6 页共 6 页

杜甫《发潭州》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杜甫《发潭州》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 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 杜甫由夔州出峡, 拟归洛阳, 终因时乱, 亲友尽疏, 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 离潭州赴衡州时。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 王的太傅。③褚公:指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 都督。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 分) (2)请于颔联或颈联中自选一联分析其表现手法。(4 分) (3)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4 分) (4)本诗的后两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4 分) (5)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 分) (6)尾联抒情意味浓厚,请结合具体诗句 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孤独(漂泊无依、辗转流徙)、怀才不遇(沦落天涯)、沉郁悲愤(忧 国伤怀)的诗人形象。(每点各 1 分,共 3 分) (2)颔联:A.借物抒情(拟人),(1 分)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 有岸上那飞舞的落花为之送行;船桅上呢喃作语的春燕,着意挽留着他,诗人赋 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情感, (2 分)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1 分)或:B.渲染(烘托),(1 分)诗人着意刻画那岸上为相送而飞舞的落 花和船桅上为挽留他而呢喃作语的春燕, (1 分) 有力地渲染了悲凉冷落的气氛, (1 分)烘托了他那深沉的寂寥凄楚的情感。(1 分) 颈联:A.用典抒情,(1 分)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 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2 分)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 谤、怀才不遇的感伤。(1 分)或 B.以虚写实(联想),(1 分)诗人登舟而行, 因身处湘地, 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才高被贬的贾谊, 和初唐时忠贞谏君的褚遂良, (1 分)以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抒写此刻漂泊于此的自己,(1 分)寄寓了作 者忧愤感伤的情怀。(1 分) (3)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 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 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4)突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典。西汉时期的贾谊和初唐的褚遂良在各自 的时代都名高一时, 但俱被贬抑而死, 诗人借古抒怀, 感叹自己飘零无依的身世, 抒发了忧国伤世的沉郁悲愤之情。 (5)夜晚醉饮长沙,天明在一片春色中从湘水出发,诗人借酒浇愁, 透露出 黯然伤情的心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1 分)紧扣题面,点明题意。(1 分) 引出下联启程时的情景。(1 分) (6)尾联直抒胸臆。 (2 分)诗人回首一生,想到前途渺茫,不觉黯然伤神, 抒发了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沉郁悲愤之情。(2 分) 二: (1)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 分) (2)牖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2 分)本诗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 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 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 似乎在亲切地 挽留他,渲染出悲凉冷落的气氛.(概述 1 分,分写 1 分) (2)(4 分)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①寓情于景;颔联用岸花送客、樯 燕留人的景象来反衬孤苦无依的境遇. (或说“反衬”手法亦可)②拟人: 将“送 客”“留人‘这些写人的动作用来写岸花、 樯燕, 反映诗人孤苦无依的境遇和寂 寥悲凉的心境.⑧用典抒情:颈联借西汉时怀才不遇的贾谊、初唐时被贬的褚遂 良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④直接抒情:尾联直接抒 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说出一种得 2 分.说出两种得 4 分; 要求结合原诗举例分析。其中,指明手法各 1 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各 1 分) 注释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律诗、绝句赏析--杜甫诗歌鉴赏资料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 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杜甫诗精品赏读·陈才智

蜀相全文注释赏析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

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

杜甫的三吏三别诗

杜甫的三吏三别诗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杜甫三吏三别。“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杜甫三吏三别。” 2、<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潼关吏> 作者: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4、<新婚别> 作者:杜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杜甫《南征》诗词赏析及译文

杜甫《南征》诗词赏析及译文 南征 唐代: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注释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又名‘“桃花汛”。《岁时广记》载:“黄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 云帆:白帆。 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适远:到远方去。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补京兆功曹和检 校工部员外郎)。君,指唐代宗。

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 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 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 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 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诗的艺 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 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因为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 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 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即使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 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 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 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 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 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 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 过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 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 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词语解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是一首七律。这两句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两朝功业——三顾茅庐,累次烦劳,筹划着建国和统一天下的大计;开创大业,挽救艰危,呕尽了老臣的一片赤胆忠心。上句写诸葛亮的智略才识,下句写诸葛亮的勤劳忠诚。字字千钧,沉挚悲壮,见识卓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出师句: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师伐魏,据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②英雄:指千古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仁人志士。 这两句是赞颂诸葛亮忠贞蜀汉,出师未捷,鞠躬尽瘁精神的千古名句。是说,诸葛亮带兵伐魏,出师尚未胜利,人先死去,长使后代的英雄们,为他的壮志未酬而泪落满襟。诗句评价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现了后人对他的追念和景仰。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两句诗内容深刻,影响深远。 诗文赏析: 诗人游览武侯祠,描写了武侯祠周围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

三吏三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本镇。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伕。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新安吏》是组诗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阳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至天宝三载(744),又改以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来,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看来讲王法已经不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吏被问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噜苏下去了。这就把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那种迂执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跟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这些中男仔细地打量再打量。他发现那些似乎长得壮实一点的男孩子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且有母亲在送行。中男年幼,当然不可能有妻子。但为什么父亲不来呢?上面说过“县小更无丁”,有父亲在还用抓孩子吗?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见另一番惨景。“瘦男”之“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独伶俜”三字,更见无亲无靠。无限痛苦,茫茫无堪告语,这就是“独伶俜”三字给人的感受。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象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读起来叫人惊心动魄。以上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在前面与吏的对话和后面对征人的劝慰语之间,在行文与感情的发展上起着过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照说中男已经走了,话讲给谁听呢?好象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又象是中男走过以后,杜甫觉得太惨了,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语,那种发痴发呆的神

杜甫的诗词《江村》译文及赏析

杜甫的诗词《江村》译文及赏析《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赏析: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

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一、(2014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2013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蜀相》赏析

《蜀相》赏析 山东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万杰朝阳学校张传海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 为什么要题作《蜀相》? 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游记也可以涉及到有关的人物,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是顺理成章,这种解释当然有些牵强。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些其他原因。 大唐自“贞观之治”,中间经过高宗、武后朝,至玄宗当政迎来了“开元盛世”,人口至“安史之乱”前增至五千余万,国力空前强盛。但是,随着玄宗的老迈,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先后把持朝政,将一个好端端的“开元盛世”葬送了。随着安禄山起兵,各种矛盾突然如决堤泄洪,奔涌狂突,形势急转直下。兵连祸结,哀鸿遍野。杜甫舍妻弃子,亲历了战乱,其间耳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痛苦,能不忧心如焚吗?痛定思痛,他对治国贤相倍加思念,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于是,在成都刚刚安定下来,他就寻来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奇才大贤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但这未免有些偏题——捡芝麻漏西瓜了。前四句,以一半的篇幅,写老柏,写碧草,写黄鹂,是何道理? 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老柏森森,终岁不凋,成为武侯祠的忠实守望者;碧草无情,年年逐春风而绿;黄鹂无心,日日隐深林而自得其乐。它们寄身在武侯祠,知道武侯何许人也?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但这些在满腹心事的少陵野老眼里,都是些无知无心的东西。只有我杜甫才可以和武侯谈一谈。“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老杜也是知道的。但武侯祠的荒凉、落寞还是令他惊心。 诸葛亮不但忠心耿耿,而且多智多谋,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联吴拒曹,入川建国,之后,把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只有贤相,就能成就大业吗?想那诸葛亮,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诸葛亮当时不过二十余岁的小青年,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又是谁,给了他无限信任,使他敢于尽心竭力?历代历朝,缺过能臣良将吗?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玄宗一朝可谓人才济济,但一个李林甫,口蜜腹剑,取得玄宗信任后,弄权使诈,闭塞言路,同时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从而使得玄宗与贤臣阻隔,其后杨氏姐妹,

最新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 (一)《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 “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四)春水生①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6.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2分)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17.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2分)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五)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六)蜀相杜甫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 一.《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 的心情作了铺垫。 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 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 是, . 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 是。 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 二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 是, 。 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 是, 。 3.直抒胸臆的诗句 是, 。

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 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 写以下三组身世或感情的。 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新唐书·杜甫传》 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期) ——《杜甫年谱》 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 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 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 四.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 “” “”。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一、诗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三、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四、赏析 《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五、练习题、答案 【试题1】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杜甫的三吏三别原文

杜甫的三吏三别原文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杜甫诗歌赏析选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 (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②他日泪:往年之泪。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 水边。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 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 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 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 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 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 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 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 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 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 么作用? 水槛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 中“赊”是什么意思? (2)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 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 情?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的人, “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 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 “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 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 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 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 达内心的感情的? 第二联: 第三联: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 何表现诗意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 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 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 水县)所作。②凉风:秋风。天末:天边,指秦州,古 称秦州为“边”。③文章:泛指诗文。命达:命运通达。 魑魅:山精,鬼怪。④冤魂:指屈原。投诗:把诗投下 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 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不曰吊而曰赠, 说得冤魂活现。”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