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201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201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

A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B .风吹树叶动

C .尘土飞扬

D .公园里花香四溢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

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

D .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

3.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

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 .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C .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D .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作用力

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5.将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黑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整杯水变黑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B.如果水的温度为0℃,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变黑了

6.图10-5 所示是教材上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 .分子间有空隙

D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

B.酒瓶盖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

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

8.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图所示装置是说明气体与液体间能够相互进入对方

B. b 图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 C. c 图说明压缩气体能增大分子间吸引力

D. d 图中试管内的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更激烈

二.填空题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 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 ____________。图10-5

图2

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分子是由 组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比如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

3. 用 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 轻小物体。

4. 气体分子容易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容器,气体是 一定的体积, 一定的形状的。

5.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表明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会粘到一起,需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表明_______。

6.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

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 .

7.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

8.“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三、实验与探究

1.如图4所示,_ 的瓶子里装有空气,___ _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什

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什么?

2.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为什么人距离这些植物很远,却能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芬香?

3.试归纳和列举出生活中能说明物质分子存在引力的事例。至少两个。

4.图10-9中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

甲图:

乙图: 。

图4 硅板 陶瓷 薄层 单层硅分子薄膜

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D )

A.水从高处向低处流B.风吹树叶动C.尘土飞扬D.公园里花香四溢

【答案】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是由于地球的引力.故A 不正确.

B、风吹树叶动,是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正确.

C、尘土飞扬是物质的运动.故C不正确.

D、公园里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B.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D.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

【答案】分析:A、要观察分子要使用放大倍数比较大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直接用肉眼是看不到得;

B、由于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就可以吧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C、物体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斥力比较小,所以比较容易被压缩;

D、构成物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分子是纳米级别的,直接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B、扩散现象就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斥力比较小,所以气体可以比较容易被压缩;

D、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道基础题.

3.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B )

A.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C.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

【答案】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B )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作用力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答案】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只有在小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才能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解答: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由于两块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

5.将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黑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整杯水变黑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B.如果水的温度为0℃,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变黑了

答案A

图10-5

解析:分析: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

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解答:图中实验可以看出,左侧的水膜被破坏,中间的细线被拉向右侧,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结果.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

B.酒瓶盖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

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

【答案】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不同.

解答:解:A、这是冰糖扩散在水中了,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B、酒精气体在扩散,说明分子运动;

C、这是细菌的活动,不是分子运动;

D、这是固体分子之间发生的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做题中发现气味,糖、盐在水中化了,各种扩散现象,都说明分子运动.

8.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a图所示装置是说明气体与液体间能够相互进入对方

B、b图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c图说明压缩气体能增大分子间吸引力

D、d图中试管内的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更激烈

图2

二.填空题

1.(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2)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3)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 ____;(4)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一是一切物质是由分组组成的;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使得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解答:解:(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当两滴水银上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就会表现出引力,把两滴水银吸引到一块儿.

(2)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3)一匙糖加入水中,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水中,所以整杯水变甜了.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正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才使得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当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混到一块儿后,酒精分子可以钻到水分子的间隙中去,水分子也可以钻到酒精分子的间隙中去,因此总体积会变小.

故答案为:(1)引力,(2)斥力;(3)分子在不停运动.(4)分子间有间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①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一切物质是由分组组成的;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②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斥力.

4. 气体分子容易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容器,气体是 一定的体积, 一定的形状的。

【答案】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

解答:解: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故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是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

故答案为:大,很小,没有,没有.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特征,应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气体分子的特点.

5.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表明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会粘到一起,需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表明_______。

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表明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会粘到一起,需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表明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的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解答:解:(1)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是因为山芋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该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6.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

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 .

【答案】分析: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硅板 陶瓷 薄层 单层硅分子薄膜

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故答案为: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针对分子动理论内容和生活现象之间的进行联系,相对比较简单.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空隙

7.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__________。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扩散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热运动

解答:解:因为甲醛、苯、二甲苯等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从而造成了室内污染.

故填:扩散;温度;分子热运动.

8.“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答案】无规则运动升高

【解析】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答案为:扩散,升高.

思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子的运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但是很多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应掌握这些现象

三、实验与探究

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什么现象?这种

现象主要说明什么?

【答案】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

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

来体现.

图解答:解: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要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面,

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的运动无方向性,空气向下扩散,二氧化氮也会向上扩散,所以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故答案为:上面;下面.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春天的兰花,夏天的茉莉,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为什么人距离这些植物很远,却能感到有沁人心脾的芬香?

考点:扩散现象.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人们能闻到各种花香,是因为芳香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试归纳和列举出生活中能说明物质分子存在引力的事例。至少两个。

【答案】分析: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证明分子间有引力:(1)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一根铁条拉断;

(2)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点评:此题考查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还要知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

4.图10-9中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

甲图:

乙图: 。

【答案】分析: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解:由图1可知,水和酒精混合以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由图2可知,钩码能够挂在两个磨平的铅块下面,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要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和引力.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三、经典例题 例1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把1g蔗糖放到蓄水1010m3的水库中,如果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到整个水库中,则每立方厘米的水中含有多少个蔗糖分子? 例2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m B.10-8m C.10-10m D.10-6m 例3(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例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里是靠人的嗅觉感知的“香”与“臭”是物理学中的现象,它表明。例5如右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 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 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 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 子间有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例6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 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吊挂一定质量的物体。这个实验 表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间存在引力无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7(贵阳中考)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选填“<”“=”或“>”)V1+V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例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例9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例10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擦掉这些字与刚写上时擦掉这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机》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热机》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内燃机的特点是:燃料在__________燃烧,生成_______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 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组成,内燃机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冲程. 3.热机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 ,它说明了 . 5.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 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将 3 cm 3水和3 cm 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 3,这说明分子间有 . 6.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 7.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 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打气筒的内能增加. 8.下面四句话里“热”字表示什么物理量(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①天气真热 ②摩擦生热 ③物体放热 ④电炉很热 9.比热容反映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的特性.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 kg 20 ℃的水温度升到沸点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 . 10.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 甲∶m 乙=5∶3,比热容之比c 甲∶c 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Δt 甲∶Δt 乙= . 二、选择题 11.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2.在图15—5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 图15—5 A.乙、甲、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 D.甲、乙、丁、丙 13.关于热机错误的说法是( ) A.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热机 B.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都叫热机 C.一切热机的工作过程都包括四个冲程 D.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14.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大,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D.0.5 g 汽油和2 kg 汽油,它们的热值是一样的 16.水很难压缩,其原因是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17.关于分子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2013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物理高考复习——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 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08全国1卷) A .4×1016 m 3 B .4×1018 m 3 C .4×1020 m 3 D .4×1022 m 3 2、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08全国2卷)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3、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1023 mol -1) C (08北京卷)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天津卷)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四川卷) 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C (08重庆卷)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7、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7全国2卷)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07全国广东卷) A .p 1 =p 2,V 1=2V 2,T 1= 21T 2 B .p 1 =p 2,V 1=2 1V 2,T 1= 2T 2 C .p 1 =2p 2,V 1=2V 2,T 1= 2T 2 D .p 1 =2p 2,V 1=V 2,T 1= 2T 2 9、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5能说明什么?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

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 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回答为什么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后发现,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使学生

201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所示的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图1 2.一般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40 km/h B. 4 km/h C.40 m/s D.4 m/s 3.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是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空中飞行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B.月亮和地球 C.地球和太阳 D.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 4.一个人用两种方法在肩上挑着同一重物行走,如图2中甲、乙所示,比较两种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A.照图甲那样胳膊费力些 B.两种扛法肩受到的力相同 C.两种扛法人对地面的压力相同 D.两种扛法阻力和动力相同 甲乙 图2 5.农民在清除黄豆的砂粒时,常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桌面滚下,而砂粒仍旧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脱落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强大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6.射出去的炮弹,不断改变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这是因为() A.炮弹没有惯性 B.炮弹不断受到火药的推动力 C.炮弹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动力

D.炮弹受到的重力的作用 7.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A.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8.小华将一个鲜鸡蛋放入装有大半杯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若向杯中逐渐加盐并搞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鸡蛋所受浮力不变B.杯底所受压强不变 C.杯底所受压力不变 D.鸡蛋所受重力不变 9.如图3所示,是一本我们正在使用的九年级物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面哪一个值() A.6Pa B.60Pa C.600Pa D.6000Pa 10.如图4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 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 个过程中动力F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图4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2分) 11.如图5所示,旱冰鞋的小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 _ 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_____ ____大大减少. 12.如图6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 _____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_____ 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 _______有关. 图7 图 图5 13. 如图7所示,一圆柱形平底容器底面积为4×10-2 m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10-2 m2,重为20 N的圆柱形物块,物块的密度为0.8×103Kg/m3则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 Pa;要使物块离开容器底部,至少要向容器内注 Kg。(g取10 N / Kg)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学用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分子热运动(二)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二) 学习目标: 1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点:扩散现象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具准备:烧杯、热水、凉水、墨水、胶头滴管等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阅读课本P125、P126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 图16.1-5能说明什么? 3?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练习5?将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 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 大于斥力的程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习6.据下面的现象请做出合理的推测。 现象1:铁丝很难拉伸;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2:用手很难将铁块压缩;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3: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的氧焊焊接;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完整地从信封上摘下来,这是为什么?

三、总结反思 1. 考点归纳,完成网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严选】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 磁生电》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严选人教版物理学习资料 20.5 磁生电 课前预习 1.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着 后,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逆向思考,经过10年的探索,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 机 。 2. 闭合电路的 在磁场中作 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 。产生的电流叫 。 3.方向不断变化的电流称为 ,方向不变的电流称为 。 4.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周期为 s,频率为 Hz ,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 次。 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方向和 方向有关。 随堂练习 1. 如图20.5-1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 (1)若使导线ab 竖直向下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 。 (2)若使导线ab 水平向右运动,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现让导线ab 水平向左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 。 (3)若使导线ab 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运动,则灵敏电流计 指针 。 2.如图20.5-1所示的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实验装置。 (1)该装置中的电流表的零刻度在 位置,电流表的作用 是检验感应电流的 以及显示感应电流的 。 (2)实验过程中开关必须 ,原因是 。 3. 实验室用的手摇发电机,在发电机和小灯泡的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缓慢转动线圈,观察电流表指针摆动的方向为: ,这说明 。要使小灯泡变亮,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① ② 。 3. 如图20.5-2所示是动圈式话筒的结构示意图。当你 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人的声带由于 产生的声音, 通过 传播到膜片,使与膜片相连的线圈跟着一起 ,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声音的变化 而变化的 ,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喇叭)还原成 声音.线圈在运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 5. 如图20.5-3是磁带录音机录音原理的示意图。录音时,动圈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是一个蹄形电磁铁,它的磁性强弱随电信号变化,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录音磁带贴着录音磁头移动,上面的磁粉被磁化,声音信号被记录在磁带上。关于磁带录音机录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B .录音磁头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C .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D .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达标练习 图20.5 - 1 图20.5 - 3 图20.5 - 2

初三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附答案)

三、经典例题 例1 1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把1g蔗糖放到蓄水1010m3的水库中,如果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到整个水库中,则每立方厘米的水中含有多少个蔗糖分子? 例2分子是非常小的,它的直径大约是() A.10-3m B.10-8m C.10-10m D.10-6m 例3(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例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这里是靠人的嗅觉感知的“香”与“臭”是物理学中的现象,它表明。 例5如右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 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 运动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例6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 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吊挂一定质量的物体。 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发生扩散现象 B.分子间存在引力无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7(贵阳中考)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选填“<”“=”或“>”)V12,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例8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例9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例10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擦掉这些字与刚写上时擦掉这些字相比() A.容易擦掉 B.难擦掉 C .难易相同 D.不能肯定 四、课堂练习 1.(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2.(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河北)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必备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有答案)

2019-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 1.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属于() A.不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C.二次能源D.化石能源 2.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分贝,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吼”声属于超声波B.“吼”声传递了能量 C.“吼”声属于噪声D.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 3.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船闸的工作原理 B.珠穆朗玛峰上要用高压锅才能将饭煮熟 C.托里拆利实验 D.火车站站台要设一条安全线 4.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A.30° B.60° C.90° D.120° 5.一个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金属箔片一定() A.带同种电荷B.带异种电荷C.带正电D.带负电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实验是() 7.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A.水中月镜中花B.潭清疑水浅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岸边树的倒影8.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质量B.温度C.内能D.密度 9.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10.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11.现代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是四冲程内燃机,其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其中做功冲程是() 12.如图是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电路示意图。要使电磁铁对 衔铁的吸引力变大,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去掉电磁铁线圈中的铁芯B.减少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C.增大电源A的电压D.增大电源B的电压 13.小亮同学阅读了下面一些物质的密度后,归纳了一些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14.如图所示是把不同的小球放在相同的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静止于水平面上的木块进行实验,能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的是() A.甲、丙B.乙、丙C.甲、乙D.甲、乙、丙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L1上标有“3V 3W”字样,当闭合S1,将S2拨至a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中点处,L1正常发光,电路的总功率为P1;将滑片移至最右端,S2拨至b时,L2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路的总功率为P2,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9ΩB.P1:P2=1:2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从容说课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 内能及其利用 1、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 5、吸放热计算公式:)(0t t cm Q -=吸, )(0t t cm Q -=放 合并为:合并公式: t cm Q ?= 6、燃烧燃料放热计算qm Q =或 qV Q =(燃料为气体时) (q 为热值) 7、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是对外做功的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第二部分 电流、电路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摩擦时失去电子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带电体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3、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超导体是电阻为零的导体,所以不发热,主要应用在不需要发热的导线或电动机线圈等。半导体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主要制作电子元件,如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5、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两条以上路径,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用电器,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电流表相当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路) ①电流路径法:从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电流无分支则用电器串联;电流有分支则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6、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金属中靠自由电子(带负电)导电。电荷从电源正极出发,最终流到负极才形成回路。 7、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压);电路为通路 第三部分 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 2、电流符号:I 电流单位:安培(A ) 1A=1000mA 1mA=1000μA 电压符号:U 电压单位:伏特(V ) 1KV =1000V 1V =1000 mV 电阻符号:R 电阻单位:欧姆(Ω) 1K Ω=1000Ω 3、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4、电流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连接:① 电流表要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5、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电流不能通过电压表。 电压表连接: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在被测电路两端)。②电流“正入负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6、电流表量程:0.6A (分度值0.02A )、3A (分度值0.1A ),电压表量程:3V (分度值0.1V )、15V (分度值0.5V ) 7、如果电流表没有读数,则电路是断路的;如果电压表有读数,说明电压表到电源两端是接通的,如果电压表没有读数,则电压表到电源两端在某处断开或所测用电器短路。 8、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9、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 ;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意义: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 ”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10、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21I I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压越高IR U =),串联电路具有分压的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21R R R +=) 11、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电流与电阻 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R U I =),并联电路具有分流的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R U I =, I U R =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此式计算,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第四部分 电能、电功率、电热、家庭电路 1、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叫电能(又称电功)。 用W 表示,单位:J KW ·h 1度 =1 kw ·h=3.6×106J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用P 表示,单位:W 1KW =1000W 电流通过电阻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叫电流的热效应。用Q 表示,单位:J 2、电能表上“220V ”“5A ”“3000r/kw ·h ”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 ;允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