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4×3 = 12
二.简答题
三.实例分析题
四.判断题
5×6=30
1×15=15
14×1=14
五.单项选择题7×2 = 14
六.应用分析题1×20= 20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21
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个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学习的过程。
2.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P23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
交往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P27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4.简述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P30
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5.简述自我类化理论的基本内容。P32
1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会让位于社会同一性。
2从个人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大规模群体事件中,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小群体中发生,甚至在实验室想象的群体中也可以出现。
3当人们认同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和自我刻板的过程。
6.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P35
每个个体都会获得一角色
冲
例:
离(很好的支持)否定)
成为“好孩子”成为“坏孩子”
(角色创造)(角色偏离)
7.简述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P37
1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行为是整个行为系统的产物
2具有一定社会身份者的行为,一方面具有规定性,另一方面又有创造性。
3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定向作用,同时也重视个人可能的角色创造。是“社会有限决定论”。
问题:
你如何看待《中国好声音》中朴素的郑虹与视频爆料中口齿伶俐烟黛蕾丝装
的郑虹?怎样评价对她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的质疑。
—请用角色理论分析之答题:
1.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容易发生角色冲突,面对角色冲突,个体为了满足需要,会进行角色创造。在郑虹案例中,郑虹展示了2 个社会角色的创造。
2.角色理论同时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行为是整个行为系统的产物,具有一定社会身份者的行为,一方面具有规定性,另一方面又有创造性。公众对郑虹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的质疑,源于郑虹创造的两个社会角色形象之间的差异太大,而不同的人与社会对于角色创造的容忍性是不同的。倾向于保守的人和社会,对于角色的理解容易固定在典型行为模式之中,因而对于超出一般模式的角色创造的容忍性较小。反之能能很快适应。故而引发了质疑。
8.简述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主要概念。P42
1自我价值即个体选择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身进行价值评判所获得关于自身总体价值
的概念。—自我价值的诠释体系
2自我价值定向指个体用以评价自身价值的价值标准和体系的择定。
3自我价值支持是指支持个体自我价值确立的内外心理资源。—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4自我价值感指个体对自身价值评判结果的体验。
5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
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优势心理倾向。
9.简述社会化的心理机制。P66
1社会角色引导
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并根据社会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2社会比较机制
个人的行为定向,是建立在明确自我评价和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价基础上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获得社会性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3社会学习机制
人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各种行为、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
4亚社会认同
亚社会是指相对于宏观大社会的直接社会环境,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的较小
社会背景。
亚社会作为个体的首属群体和个体社会化的直接背景,个体会首先以亚社会为出发点,
并在其被要求、期望和奖惩的环境中被引导。人们只有在完成对亚社会良好适应的前提下,
才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不同的亚社会生活经验,是人们在获得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的重要原因之一。
10.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请举例说明。P122
1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教师第一次讲课讲得十分成功,在学生们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积极的第一印象。以
后这位教师有些课讲得不够好,学生会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可能是老师没有时间好好准备。相反,如果老师在第一次课讲得很糟糕,以后的课讲得很好,学生可能认为是碰巧而已,甚
至会认为看起来讲得很好的课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虽然条理清楚,但没有深度;或虽然充满
活力,但不够严谨等。
2近因效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的条件:A 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B 原有印象已淡漠。)3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指一个已形成的对某个人的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
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一致的方法去估价其所有的特点。人们通常按照自己
的观念(而不是科学依据),以个人的一种品质推断出其他品质。例如,知道了某人是聪慧的,则把这个人想象成富有魅力、灵活、有活力、认真、可信赖;知道了某人行为轻率,
则相信这个人好夸口、虚伪、常说谎、不受欢迎等。
4指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从而使最初的错误观念变
成了现实(得到了证实)。例如,施奈德的打电话实验。
11.心理服务中,作为社工的你发现案主行为中有自证预言的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来帮助案主消除这种效应带来的社会知觉偏差?P127
1知觉者的“期望补偿”。例如,知觉者认为某人是敌视的,不希望自己也敌视对方,
反而对其格外的好,这可以使知觉者的敌视等不快的行为降到最小限度。
2被知觉者的尝试“消除”。例如,大富翁的慈善义举,能使人们改变“为富不仁”
的印象。
12.举例说明自己在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三种情境同一性结构中有哪些成分?P130课本题目
情境同一性指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
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
*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 人的印象管理,就是创造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 如何与情境同一?
a.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例如激进的女大学生,主张女性独立,在竞选校学生会女
生部长时会极力主张男女平等,宣称女性照样能做好男性所做的事;但是她与周围男大学
生交往时,又表现得顺从、温柔。
b.根据交往目标的不同。例如格根、泰勒的海军军校学员的自我介绍研究。
13.举例说明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在印象形成中具有的定向作用。P123课本题目
1第一印象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
2越是新近出现的特质,对形成最后的印象越重要。
14.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P154
1在通常情况下,行为的内外原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则是稳定的。
2成功、失败的原因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成败的原因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一
个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是经常发生的还是偶尔发生的。要综合两个维度才能做出总结性的归因。
3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而且与别人的成败也有所不同时,
一般归因为不稳定的内在因素。
4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一致,而且和他人的成败也一致,这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