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202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202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佩戴口罩

B. 保持通风

C. 杀菌消毒

D. 勤洗手

2.“走进科学实验室”一节告诉我们很多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很多,这是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俗语云“秋冬甘蔗赛过参”,气候干燥,正值吃甘蔗的季节。温岭甘蔗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甘甜物质主要存在甘蔗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

A. 细胞质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液泡

4.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 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A. 60℃

B. 65℃

C. 50℃

D. 40℃

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的部分图片,甲是显微镜

构造图,乙、丙是观察到的视野。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转动甲中④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甲中①

B. 要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C. 转动甲中②,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不变

D. 丙中的黑圈是气泡,这可能是将盖玻片垂直盖下导致的

7.“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食客的健康。下列关于鲨鱼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

B. 鲨鱼属于恒温动物

C. 鲨鱼体型是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动的阻力

D. 鲨鱼依靠鳍和身体的摆动游动

8.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杜鹃和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杜鹃具有保护、营养等组织

C. 杜鹃花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D. 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9.图中的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配套器材能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第一个操作应该是()

A. 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B.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D. 把所选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10.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 正南

B. 正北

C. 正东

D. 正西

11.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沙漠中的岩石

B. 冰斗谷

C. 华山北坡大断崖

D. 溶洞

12.地理科学探索是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途径之一,一般包括“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等过程。尼泊尔大地震发生之后,爱动手的李明上网查找了近几年全球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并在板块分布图上标注了位置。据此,你认为李明在查找资料之前,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A. 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

B. 大地震很容易引发海啸

C. 发生地震的地方容易喷发火山

D. 主震发生之后,还会发生余震

块边界处附近

1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

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3~6min内是液态

B. 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 在4~6min内,甲不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不变

D. 在固态时,甲的吸热本领小于乙

1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15.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二、填空题(共6题;共32分)

16.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植物,包括葫芦藓、紫菜、蕨、豌豆、银杏。并设计了一下的检索表来分析这些植物(如下表),

则 A.B.C.D.E 中表示豌豆的是________,表示紫菜的是________。

D 植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E 表示________植物;

17.小明同学是刚入初中的新生,短短两个星期,就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依次是他进行科学测量的的一些示意图:

(1)他测出这一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

(2)他用刻度尺测一块橡皮擦的长度是________

(3)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他测得冰箱内外温度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冰箱内温度示数:________

18.一个受精卵可发育成长为一个小帅哥或小美女,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下图所示为受精卵发育为人体的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④表示细胞的________过程。

(2)A1、A2、A3、A4 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 , B 属于________

(3)人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结构多了________(填字母)

19.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小红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______。

21.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________(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________。

(2)碘升华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45分)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

-2 -1 0 0 0 0 0 2 4 6 8

(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

(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分子运动________(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23.同学在野外看到一株高大的落叶乔木。它的主干挺拔,全树呈宝塔形,从脱落的叶子看,叶扁平,略呈针形,羽状排列。种子倒卵形,无果皮包被。根据以上资料进行科学探究:该植物是被子植物还是

裸子植物?

【提出问题】该植物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

【建立假设】。

【收集资料】。

【比较事实、检验假设】裸子植物特征:。

【得出结论】_。

24.某校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

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

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

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每次拉开橡胶球相同的角度,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

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中,重复做10次的目的是为了.

(2)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2 80 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

的。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

25.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该实验________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_ 。

四、解答题(共4题;共28分)

26.小丽和小亮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后,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此,小丽说:“放在我家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甚至消失,就是这个原因。”小亮说:“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也是这个道理。”请分别判断小丽和小亮的说法正确吗?并分别说出

理由。

27.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1)制作装片过程中,最有可能是步骤________(填序号)出现了问题。

(2)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像以后,使得像成在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明显________(选填“变亮”或“变暗”),其原因是__ ______。

(3)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当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绕液泡顺时针方向流动,那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___ _____。

28.“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_ 。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选填数字)。

29.如图甲所示是校园水池中的太湖石假山。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多窟窿和皱纹理。

(1)根据岩石的成因分类,太湖石属于(填字母)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2)小石在水池边捡到一小块太湖石,想测量该太湖石的密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太湖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②用一个底面积为10厘米2的平底圆柱形玻璃杯和水测量太湖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A.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内,用刻度尺测量出水面高度h1为9厘米。

B.将太湖石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量出水面高度h2为12厘米。

计算太湖石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D

二、填空题

16.【答案】无根;有茎叶;用孢子繁殖;蕨类

17.【答案】(1)20(2)3.30厘米(3.28-3.32都可以)

(3)热胀冷缩;-9℃

18.【答案】(1)分化(2)组织;器官(3)系统

19.【答案】(1)B(2)变大

20.【答案】9∶4;4∶9

21.【答案】(1)乙;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2)吸热

(3)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三、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晶体;0(2)加快(3)寻找普遍规律

23.【答案】该植物可能是裸子植物;有茎、叶;种子倒卵形,无果皮包被;有根、茎、叶和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从收集资料上来看,该植物符合裸子植物特征;该植物是裸子植物

24.【答案】(1)多次试验,避免偶然性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振动比单层弱

25.【答案】(1)1、2、4号;温度(2)缺少空气(或缺少氧气)

(3)存在缺陷,材料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四、解答题

26.【答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几天就变小,说明樟脑丸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阳光照到屋子里,有时能看到许多的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所以小丽的说法是正确的,小亮的说法是错误的。

27.【答案】(1)④

(2)变暗;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进入镜头的光线变少(3)顺时针

28.【答案】(1)山脊(2)30(3)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4)②

29.【答案】(1)B

(2)m=5g+20g+50g+2.4g=74.4g

V=V2-V1=10cm2×12cm-10cm2×9cm=30cm3

ρ=m/v=77.4g/30cm3=2.58g/cm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