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多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一:无据可依
发改部门通过经规所确定的目标体系,并没有为国土、住建和环 保等部门提供完整的对应规划期限、对应空间范围和对应统计口 径的规划指标作为依据。造成“无据可依”的局面。
经规中的指标主要侧重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等指标,而对城规和土规的核心规划指 标通常并不直接涉及,如规划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永久基本农 田面积等指标在经规中一般不予给出,结果是城规和土规最需要的核心依据难以在经规 中找到,只能自行研究确定。
一个平台 一张表格 一套机制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现窗口统一收件,各审批部门网上 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限
在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形成了“一表式”审批模式,实现“一份办事指南、 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审批
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将“多规合一”划定的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 界等控制线纳入地方立法,形成条例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建立部 门业务联动制度、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监控考核制度和动态更 新维护制度 ;构建保障各部门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 :由厦门市政府 牵头,规划部门及各审批部门公共构建项目生成策划机制
4. 现实难点
难点二:价值观上差异过大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与当期的国家 宏观发展理念和导向紧 密结合, 侧重对经济、 社会、环境发展目标, 以及配套政策的描述, 更多地呈现目标导向和 政策规划的特征。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对经 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落 实, 是以土地和空间为主 要客体, 带有较强的物质 规划的特征。曾以发展为 导向。
方法二:以一个规划为主导, 融合各家之长, 对多规进行整合。涉及主导规划的职能部
门的选择, 其制度阻力相对路径一较大, 但多规合一的效果将会较为理想。
方法三:从行政体制上彻底破解多规合一的课题。将多部门的规划职能合并, 或成立跨
部门的规划编制机构, 编制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这一方法是最为革命性、最为彻底的多规 合一。
多规 合一
三规合一: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
+
林业规划 市政规划 水利规划 海洋规划
6. 试点案例
多 规 合 一
厦门市“多规合一”的“四个一”体系
一张蓝图
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林业、市政等各专项规划,形成 全市空间布局“一张图”。摸清差异图斑共 12.4 万块,面积306 平方 公里。划定生态控制线约 980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约 585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约 700 平方公里、产业区块控制 线约 118 平方公里
3. 产生原因
表现一:无据可依
《宪法》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经规的权力,而经规则由各级政府编制与执行。 《城乡规划法》第五条、《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和《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分别规定其规划编制 要以经规为依据。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法律依据
宪法
城乡规划法
土地管理法
规划落地
城市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就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理想空间模式取 得共识。
发改管目标、住建管指标、国土管坐标
3. 产生原因
部门各自为政,审批效率低下
各个规划涉及发改、国土、建设、市政等20多个部门分头管理, 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规划的严肃 性、一致性。同时,投资建设信息不透明,信息共享不足,也大 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个项目落地涉及发改、国土局等20几个部门的协调,流程包括 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两百多 个行政审批环节,各部门互为前置、来回调整、串联审批,常常 需耗时300—500个工作日。
“多规合一”没有诉求 第一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第一次提出 “三规合一”
诉求逐步兴起
国家第一次提出 “多规合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改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一轮总体规划
第一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第一个 国务院印发的 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主
体 功 能 区 规 划
1949年
1953年
1978年
空间管制 规划方法 技术标准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 开发区域、限制开发 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域
发展规划体现着当期 的发展观和政府宏观 政策导向, 对社会经 济各方面内容设定目
标和发展路径
无细化标准
禁建区、限建区、适 建区和已建区
分析城市空间拓展的 发展规律, 从必然性 和可行性两方面, 重 点对城市空间拓展的
一方面出现了一些现实诉求,另一 方面受国家政策引导。
“一呼百应”
3. 产生原因
“三标脱节” 部门各自为政,审批效率低下
3. 产生原因
三标脱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包含各类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包含各类用地坐标
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
包含各类规划指标 包含保护控制指标
相互脱节、缺乏联动
规划打架
方向进行引导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 区、有条件建设区和允
许建设区
完全是依据人为设 想, 分配耕地保护 和农用地占用的土
地指标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的通知
5. 编制方法
方法一:不追求多规合一的理想状态, 而是内容上相互融合。这是一个较为简单易行的
路径,制度阻力最小, 但多规合一的程度和效果将不能确定。
4. 现实难点
难点一:法律关系上没有理顺
多规合一哪个部门主导的问题
法律依据 规划期限 坐标体系 分类标准 审批机关 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宪法
5年 非空间
非空间
本级人大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的全盘设想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法 20年
西安80
土地管理法 10-15年 地方坐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编制规程
审批机关
本级人大
按照法律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
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的全盘设想
对经济社会发展 在空间上的落实
约束城市的土地扩张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
3. 产生原因
表现四:刚性与弹性不一致
多规虽有着不同的弹性内容和程度,却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弹性 控制体系和效果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1. 概念
多规合一
一个规划协调工作,而非一种“规划” 出发点是消除多规的矛盾和差异
目标是实现“一个城市一个空间、一个空间一个规划” 工作上不是重新编制新的规划
管理上不会取代任何一个法定规划
2. 发展背景
没有诉求 —— 逐步兴起 应者寥寥 —— 一呼百应
2. 发展背景
没有诉求 —— 逐步兴起
4. 现实难点
难点三:规划内容上不同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规划期限
5年
规划范围
行政区为范围, 但空 间的概念较为弱化
规划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 的目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20年
市域、市区、中心城 区、主城区等几个层 次
空间目标为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15年
市域为主
围绕土地的集约利用 和耕地保护来设定
转型后: 1.发展为主转向约束并重 2.政府主导转向市场、社 会力量综合体现 3.物质规划向社会经济和 政策规划延伸 4.城市为重点转向城乡一 体、区域统筹
主要指导思想是约束城市 ຫໍສະໝຸດ Baidu土地扩张, 实施严格的 耕地保护, 并通过严格的 土地计划、指标实现上级 政府对下级政府土地使用 上的控制和约束。与其他 两个规划相比, 土地总规 完全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思 路和途径,并对城市总体 规划构成了巨大的制约。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规及其目标 体系灵活、有 弹性,但刚性
相对不足
用地布局刚性较 强,但弹性应对 能力不佳,面对 动态的发展用地 需求变化,往往 只能通过频繁修 编、修改规划来
被动应对。
刚性最强,也具 有一定弹性,但 其自上而下逐层 分解计划指标的 做法始终饱受争

3. 产生原因
“三标脱节”
90年代末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不同部门主导的多种总体规划的兴起是产生多规合一诉求的现实基础
2014年
2. 发展背景
应者寥寥 —— 一呼百应
2004年
国家发改委提出江苏省苏州市、福 建省安溪县、四川省宜宾县、广西 省钦州市、浙江省宁波市、辽宁省 庄河市六个市县开展“三规合一” 试点。
由于不同的规划和实施权分离、土 地资源约束压力不大,实际工作并 未得到推行。
“应者寥寥”
2014年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 护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 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的通知( 发改规划[2014]1971 号)》 确定了28个试点市县,但大量未进 入试点名单的市县政府也积极响应, 主动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编制规程
按照法律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
对经济社会发展 在空间上的落实
约束城市的土地扩张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
4. 现实难点
难点一:法律关系上没有理顺
发展规划是由同级人大批准, 而地级市的城市总规和 土地总规则由省政府或国务院审批, 从审批主体来看 发展规划并不具备统领作用。
因此多规合一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掺杂着行政权力的 角逐和分配问题; 不仅要考虑科学合理的因素, 还有 行政体制和政治因素的考量。
6. 试点案例
厦门
2014 年,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 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厦门 市列为全国28 个试点城市之一。通过“多规合一”工作实践探索, 厦门市不仅取得了多个规划相互统一的工作成果,并且建立了统 一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审批管理,并取得了 提高行政效率的明显成效
多规合一
目录:
1.概念 2.发展背景 3.产生原因 4.现实难点 5.编制方法 6.试点案例
1. 概念
多规合一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住建部——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规划等)
“多规合一”: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是合理 布局城乡空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 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
6. 试点案例
厦门市“多规合一”来源于“三规合一”,先将影响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经 规、城规、土规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 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他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形成系统。
然后将涉及城市发展的其他重要专项规划,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海洋功 能区划、港口总体规划和园林绿化规划等一并纳入“三规合一”的工作体 系,形成涉及面更广的规划协调。
3. 产生原因
表现二:无据不依
发改部门通过经规确定的目标体系,相关指标本应作为其他规划 的依据,却未得到有效执行。
例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等指标,可结合规划人口规模、城 市规模等指标,大致测算出对应规划年限的产业发展用地规模,以此作为“城、土、环” 等规划的依据,控制地均产出水平,避免某些地方政府以“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为名, 造成严重的土地粗放型使用。 事实上,市县层面的城规在制定过程中,一般是以中心城区规划常住人口乘以人均城市 建设用地水平,得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而工业用地的规模往往是按照规范,在允 许调整的范围内进行确定,造成了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用地粗放利用。
规划期限 坐标体系
5年 非空间
20年 西安80
10-15年 地方坐标
分类标准
非空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编制规程
审批机关
本级人大
按照法律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
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的全盘设想
对经济社会发展 在空间上的落实
约束城市的土地扩张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
3. 产生原因
3. 产生原因
表现三:内容不衔接
“指标”与“坐标”的不衔接,造成规划在数据上虽衔接较好, 但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较大。
法律依据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宪法
城市总体规划 城乡规划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管理法
规划期限 坐标体系
5年 非空间
20年 西安80
10-15年 地方坐标
分类标准
非空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
6. 试点案例
一张蓝图
做法是将一系列可作为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定规划( 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 性详细规划) 的图形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之上。 涵盖城乡规划,土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规划的内容。
战略引领
空间整合
“一张蓝图”的工作历程
规划落地
6. 试点案例
一张蓝图
战略引领
空间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