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论文-浅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税收学论文-浅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税收学论文-浅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浅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而这两大原则的贯彻是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最终得到实现的。资源的最优配置意味着效率,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平 ,税收对于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合理分配这两方面的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到效率与公平的实现, 进而影响到国民的福利。

关键词:税收;效率;公平

一、税收公平、效率原则的理论内涵

1、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首位。在现代经济中,各类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个人相比,它们要求经济方面的公平比社会公平更迫切、更现实。而且,经济公平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使税制更具公平,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是我国进一步改革税制的重要研究课题。

2、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

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遵循行政效率是征税最基本、最直接的要求,而追求经济效率,则是税收的高层次要求,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税收调控作用认识的提高。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

1、信息不对称下所得税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所得税因为最能体现量能纳税原则且不会扭曲市场价格也不存在商品税的超额负担问题,由此被认为是兼具公平与效率的优质税种。但是莫里斯教授 1971

年发表在《经济研究评论》的“最优所得税理论探讨”证明,在不完全信息下,所得税同样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因而政府的税制设计对于兼顾效率和公平非常重要:按照前面关于税收公平的探讨,我们知道,满足公平的税收应该体现量能纳税原则,即能力高的人缴纳更多的税收,而能力低的人则更少缴税或免税。如果政府对纳税人的能力有完全的了解,就可以根据能力对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税,这样既保证了社会公平也不损害效率。但在现实中,政府对纳税人能力的大小是不清楚的,或者说,在纳税能力方面,政府处于信息劣势而纳税人处于信息优势。在能力不可观察时,只能选择能够大概反映能力的收入水平征税。但如果对高收入的人征高税,有能力的人就会假装能力很低,使政府征不到税,从而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收入的初衷难以实现。

莫里斯教授关于最优所得税制的研究表明,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实现最大税收的政策是规定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为零。考虑到政府能够通过转移支付将支出用于有利于穷人的项目,这种税制对低收入者也是有利的。因而,在不完全信息下,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不能仅从税收的量能纳税单方面考察,而应该结合财政支出进行评价:政府通过最优税制设计诱使高能力者选择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并据此获得最大的财政收入,而增加的财政收入对于穷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2、税收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税种上的矛盾

上面我们假定政府以所得税获取全部财政收入,以及在此假定下,效率表现为税收政策应尽可能不扭曲当事人的工作努力决策,由此我们探讨不完全信息下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然而正像我们在税收效率中所表述的,税收效率不仅表现为所得税所产生的超额负担,而且还涉及到行政费用、从属费用,税收效率应表现为这三者总和尽可能的低。在此产生的税收公平和效率的难题是,税收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税种上可能是矛盾的。通过前面的考察我们发现,累进所得税制对纳税人工作努力的负激励使其同样存在超额负担的效率问题,并因此与公平目标产生矛盾,如果说最优税制设计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思路的话,那么所得税因高额的征收费用和从属费用所产生的效率问题往往使发展中国家望而生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得税同样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对于商品税而言,虽然其征收和从属费用可能小于所得税,但其对市场价格的扭曲所产生的超额负担是显而易见的,从另一方面,商品税所具有的累退性从

税收公平方面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增值税作为商品税中的独特税种,其“中性”特征作为区别于其他商品税的最大的优势被认为是克服了商品税的超额负担问题,但从公平的角度,这种高效率的税种同样也未能避免商品税所共有的缺憾—累退性。由此我们看到,在具体的税种上,公平与效率往往难以两全。

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要求政府必须重视税制的具体设计及税种的选择。现时,国际上一般认为,在复合税制的基础上按照各类税种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各国的税制体系可分为两大模式:一种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另一种是以商品及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实行第一种模式的大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其特点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具有征收所得税的基础。据有关资料,世界上以所得税为主要税种的国家有 30 多个,包括美、加、英、日等国。第二种模式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世界上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 300 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占三分之二,这些国家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极少,因而没有征收所得税的基础,财政收入主要靠货物税、关税甚至古老的农业税。由此可见,税制设计和税种选择首先应依据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应的产业结构,整体而言,所得税在公平和效率方面虽然优于商品税,但并非所有的国家都适宜采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则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限制了所得税的税基,二则所得税高昂的征管和从属费用相对于发展过国家较低的所得税税基也得不

偿失,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根本不足以筹措到足额的税收来应付必要的开支。由此,讨论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必须基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收的功能首先是组织财政收入,因而应在满足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最优所得税制的设计其实就是针对以所得税为基础的发达国家如何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而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应倾向于如何加强商品税的横向公平及税收“中性”,并逐渐过渡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体系。为此,增值税在横向公平及“中性”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优质税种。

三、税收与收入分配

1、税收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的定位及效用

国民收入分配是由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和过程。收入分配的差别则是分配公平与否的最终综合反映。

1)经济公平与税收中性。税收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定位及效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即经济活动之内的分配领域, 个人负担相同的税收,即实现税收的横向公平,为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提供税负公平的外部环境, 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公平与税收调控。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即经济活动之外的分配领域, 政府是收入分配的主体,按照政治上的公平原则进行分配,即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收入与财富的分配,达到社会公平分配的目标。

3)政府税收分配的定位是借助于税收非中性原则的实施和效用, 实现税收的纵向公平与政府分配的社会公平目标保持一致。收入分配差别既是市场效率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市场效率的结果。但收入分配差别过大,既有悖社会公平, 也同样会损害市场效率。效率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理当承担起干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任, 即主要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

4)税收分配的定位还是借助于税收中性原则的实施及效用,实施所得税、财产税等非中性的税收政策, 对收入分配结果、收入的使用、收入的财富积累与转让等进行全面横向公平即经济公平,与市场经济的效率目标保持一致,使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纳税人能够合理负担税收。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实现税收的纵向公平,满足政府的社会公平目标是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

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是内在统一的。

2、税收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 人们之间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会出现较大差别。从有利于合理分配财富和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看,选择什么样的征税制度或方式,是采取差别税制还是实行统一税制,哪一种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一种是对收入水平相同但居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如何对待问题。对所有的人应该均等课税,但对他们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应采取区别对待措施予以调整;对于经济地位较强的人,可以在征收一般所得税的基础上, 再对其奢侈支出课征一定的特别税;对于经济地位较弱的人,可以在税基上给予适当宽免。另一种是对收入水平不

同但居于同等经济地位的人怎样对待问题。应当根据量能负担原则,收入愈高的征税愈重。具体措施如:累进的所得税、财产税或遗产税,以及对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分别设计高低不等的税率。

结论:税收对于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调节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实现,。同时,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而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为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创造了前提。此外,公平的实现也为效率的优先奠定了基础,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从效率与公平角度重视税收对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创造一个高效运转、和谐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发骥,王顺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税务研究 2005.8 【2】王慧洁, 田金玲从效率与公平角度浅析税收对于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3】王宇论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及税制设计改革研究-理论导刊 2004.11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 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2、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 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3、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 亦称起税点。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4、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或者是人民同 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 5、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工为 本的一种课税制度。 6、摊丁入地: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7、公需说: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 福利,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 8、义务说: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 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 9、牺牲说: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

民是一种牺牲。 10、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11、受益原则: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2、能力原则:是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3、税收弹性:在财政需要增加支出或是税收以外的 收入减少时,税收应当能基于法律增加或自动增收。 14、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变化率之间的比率,反应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灵敏度。用公式表示:Er=(T/T)/(Y/Y) 15、税收影响点:马斯格雷夫在研究税收布局时,将微观经济主体分为家庭和企业,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整个经济视为收入和支出环流的运动,税收可分布在各收入和支出环节上,称为税收影响点。 16、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应。 1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经济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收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税收的本质 1.税收的涵义:(简答) 第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税收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使,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 第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征收。即国家的权力。 第三,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的形式特征。 第四,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 2.税收产生的条件: 物质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基本条件) 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基本条件) 经济条件——经济利益主体的独立化; 社会条件——公共需要。 3.税收的本质: 所谓税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4.税收的形式特征: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其中无偿性是最基本的。 第二章税收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包括财政收入(资金筹集)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 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原因是因为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

2.宏观调控职能: 在经济低迷,供过于求时,政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具体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 在经济过热,供不应求,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具体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 第三章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运行效率和税务行政效率。 2.稳定原则:包括减少经济波动和经济平衡增长。征收。 3.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相同纳税条件下的同类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 纵向公平:不同纳税条件下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 实现公平原则的依据: 受益原则:每个社会成员承担的税收负担,应当与其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的受益程度保持一致,受益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受益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受益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者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支付能力大者多纳税,支付能力小者少纳税,支付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支付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第四章税负负担与税负转嫁 1.宏观税收负担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T/GNP):这个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T/GDP):反映一个国家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状况。 国民收入税负率(T/NI):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税收负担状况。

税收学_课程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66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税收学)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税收学》是我校税收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税收业务课的中介作用。通过讲授税收相关理论,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税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目标2:全面了解税收学专业。 目标3: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税收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税收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了解税收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2能够应用税收基本理论、方法对税收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3.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税收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4.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税收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6.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税收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税收职能、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制度应该精讲、细讲;逃税经济模型可以粗讲。其中,税收负担的一般均衡分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讲细讲透。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给出题目,学生分组完成并做PPT展示。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课后作业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掌握基本理论与概念,对税收学专业有全面的认识,从而热爱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税收学期末复习范文

1、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2)实行普遍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 2、营业税:对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从事各种应税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有以下三个特点:(1)征税范围是服务业为主,税源广泛(2)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3)计算简便,税收成本较低 3、消费税:以消费品的消费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的统称。其特点有:(1)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2)单一环节征税(3)从价和从量征税共存(4)实行差别税率 4、资源税:对各种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所征收的一种特别税类。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特定资源产品征税。我国现行资源税只限于矿产品、盐和土地资源征税(2)对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征税(3)实行从量差别幅度定额税 5、财产税:对财产所有人、占有人或使用人所拥有或支配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依法征收的一种税。特点:(1)财产税是一种存量税(2)财产税主要选择不动产征税(3)财产税一般作为地方财政收入(4)财产税征收管理比较复杂 6、兼营销售:指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7、混合销售:指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劳务 8、所得税:对企业和个人因从事劳动、经营和投资而取得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的税种的统称。特点:(1)税收负担的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进性(3)税收征收的公开性(4)税收管理的复杂性(5)税收收入的弹性 9、流转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设计征收的税种统称。特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退性(3)税收征收的隐蔽性(4)税收管理的便利性(5)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10、税负转嫁: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税负转嫁的三种方式:前转、后转和税收资本化。 税负前转:税负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税负转嫁。 税负后转: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由生产者向要素出售者的税负转嫁。 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 (1)税负转嫁和税种形式。流转税:间接税、能够转嫁;所得税:直接税;财产税: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不能转嫁,企业有转嫁的可能性) (2)税负转嫁和定价方式。市场定价和计划定价 (3)税负转嫁和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税负转嫁和征税范围。从需求角度分析、从供给角度分析 (5)税负转嫁和反应期限。即期、短期和长期 11、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也会呈上升趋势。 (2)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国家职能范围广,则需要的税收量大,税收的负担也就要高。 (3)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过快,引起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不足,经济萎缩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4)个人分配制度。中国长期以来采用低工资政策;西方国家高收入,高税负,税负率高

税收学期末复习

税收学期末复习

1、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2)实行普遍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 2、营业税:对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从事各种应税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有以下三个特点:(1)征税范围是服务业为主,税源广泛(2)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3)计算简便,税收成本较低 3、消费税:以消费品的消费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的统称。其特点有:(1)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2)单一环节征税(3)从价和从量征税共存(4)实行差别税率 4、资源税:对各种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所征收的一种特别税类。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特定资源产品征税。我国现行资源税只限于矿产品、盐和土地资源征税(2)对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征税(3)实行从量差别幅度定额税 5、财产税:对财产所有人、占有人或使用人所拥有或支配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依法征收的一种税。特点:(1)财产税是一种存量税(2)财产税主要选择不动产征税(3)财产税一般作为地方财政收入(4)财产税征收管理比较复杂

6、兼营销售:指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7、混合销售:指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劳务 8、所得税:对企业和个人因从事劳动、经营和投资而取得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的税种的统称。特点:(1)税收负担的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进性(3)税收征收的公开性(4)税收管理的复杂性(5)税收收入的弹性 9、流转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设计征收的税种统称。特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退性(3)税收征收的隐蔽性(4)税收管理的便利性(5)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10、税负转嫁: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税负转嫁的三种方式:前转、后转和税收资本化。 税负前转:税负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税负转嫁。

税收学试卷

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税收学 (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请用黑色水笔答题,不可用其他颜色或者铅笔,圆珠笔答题 2.请在装订线以内答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决定企业和个人投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投资报酬率 B.投资能力 C.消费 D.储蓄 2.税收对投资风险的影响取决于( )。 A.税收对投资资金来源的影响 B. 税收对亏损的处理方式 C.税收对企业贷款的影响 D. 税收对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影响 3.从社会投资角度考虑,如果个人和企业边际投资倾向小于政府边际投资倾向,征税将( )。 A.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 B.不利于增加社会投资 C.对社会投资无影响 D.不能确定对社会投资的影响 4.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在于税收制度设计时,采取( )的所得税方式。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5.根据税负能否转嫁,可以将整个税收分为( ) A.价内税和价外税 B.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C.直接税和间接税 D.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6、下列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是。 A 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 B.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 C.在国务院批准的地区设立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D.在经济特区内设立的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 7、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6个月的个人 8、下列各项应纳消费税的有。 A.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已代收代缴消费税),委托方收回后直接销售的 B.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 C.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的 D.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 9、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有。 A.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B.购置、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租赁费 D.以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而发生的租赁费 10、对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以每次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有。 A.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B.稿酬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D.工薪所得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在确定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时,下列项目中应当剔除的为( )。 A.用于免税货物的进项税额 B.发生非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 C.简易办法征税货物的进项税额 D.用于非应税项目货物的进项税额 2、消费税不同应税产品的纳税环节包括。 A.批发环节 B.进口环节 C.零售环节 D.生产销售环节 3、下列项目应缴纳营业税的有。 A.银行将资金贷给其他企业使用的 B.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 C.单位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 D.非金融机构买卖有价证券的 4、下列各项中,应由纳税人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的是。 A.销售不动产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工程 C.经营运输业务 D.转让土地使用权 5、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 A.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B. 总机构设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C.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中资企业的所得 D.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修缮装饰工程公司在承榄装修工程之外,还销售部分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但该公司一直未能分别核算装修工程收入与销售上述二类材料的收入。依据税法有关规定,对该公司的全部营业收入应征增值税,不征营业税。 ()2、企业受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如果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可按委托加工合同上注明的材料成本与加工费之和为组成计税价格,计算代收代缴消费税。 ()3、建筑公司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其计算缴纳营业税的营业额,不包括由经营对方提供的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 1

税收学导论课后感

税收学导论课后感 这门通识课让我初步了解了税收,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一种收入,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行使征税权,其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所需。税收是强制性的,也是无偿性的,同时也具有规范性。 税收制度税收管理要遵循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原则。税收的第一功能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这是任何国家形态下的共同功能。税收的第二功能是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来平衡或缓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别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借此来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供给,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通过经济法令来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界定和维护财产权,人身权,克服外部性,对企业和私人微观行为进行管制,承担公共部门和公共产业的资源配置。税收能力是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税收储量。税收能力是一个税收潜在能力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可征税能力。 在现代经济中,各类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个人相比,它们要求经济方面的公平比社会公平更迫切、更现实。而且,经济公平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使税制更具公平,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税收的效率则是实现税收意义的重要保证,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要实现耗费成本最小,最大化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同时应该有完善的法律系统来保障征税的顺利进行,并且监督税收意义的实现。 老师通过动画及图片来我形象生动的感受到,原来我无时无刻不在被税收包围着。让我很惊讶的是,我以为我是一个所谓的‘无产阶级’,这税收跟我可没关系,没想到原来我们生来都是一个纳税人,在生命面前真是人人平等。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很愚昧,竟然不知道连在银行存钱都需要纳税,这个以前怎么就没人告诉我呢。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个成员,以我目前的思想认知,我不知道税收到底有多重大的意义,我根本无法知道税收是如何真正公平的再作用于社会个体,也许每个没有受到经济知识教育的人,都会想问一句,纳税究竟意义何在?而纳税意义的真正实现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吧。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遵守规定的法则,任何偷税漏税,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一个纳税人,我们也许并不介意纳税,而在乎纳税是否真正能做到对社会个体的公共需求负责。我只希望税收能够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社会稳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财政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免费搭车行为: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又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力被提供。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财政投融资:指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 4.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标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尤其组件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5.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6.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7.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税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就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 8.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者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9.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10.“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进行统筹安排,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收缴和拨付的管理制度。 11.预算管理体制: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12.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预算中的差额。 二,简答题 1.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财政职能的概念: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课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3)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从而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

《税收学笔记》word版

税收学笔记 第一章税收导论 (2) 第一节税收特征 (2) 第二节税收发展 (2) 第三节税收要素 (2) 第四节财政职能 (3) 第二章税收效率 (3) 第一节税收效率原则 (3) 第二节税收效率影响 (4) 第三节税收效率选择 (4) 第四节税收成本效益 (5) 第三章税收公平 (6) 第一节税收公平原则 (6) 第二节税收公平影响 (6) 第三节税收公平选择 (6) 第四节最优税收 (6) 第四章税收稳定 (8) 第一节税收与劳动 (8) 第二节税收与储蓄 (8) 第四节税收与投资 (8) 第四节税收与经济稳定 (8) 第五章税担归宿 (9) 第一节税收负担 (9) 第二节税负转嫁 (10) 第三节税负归宿 (12) 第六章税收体系 (14) 第一节税收分类 (14) 第二节税制结构 (15) 第三节税收体系 (16) 第七章流转税制 (16) 第一节流转税制特点 (16) 第三节流转税制类型 (16) 第十八章税收管理 (18) 第一节税收管理概述 (18) 第二节税务管理 (18)

第三节税款征收 (19) 第四节税务检查 (19) 第五节税务代理 (20) 第十九章税务行政 (21) 第一节税务行政公平 (21) 第二节税务行政处罚 (21) 第三节税务行政复议 (22) 第四节税务行政诉讼 (22) 第五节税务行政赔偿 (22) 第一章税收导论 第一节税收特征 一、税收(一)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四)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五)税收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二、税收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规范性 第二节税收发展 一、税收起源 二、税收发展(一)税收形式发展变化(二)征税依据发展变化(三)税收法制发展变化(四)税制结构发展变化五)税收地位变化发展 第三节税收要素 一、税基 (一)广义税基 1 、国民收入型。以国民收入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所得税就属于这种类型。 2 、国民消费型。以居民消费支出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商品税就属这种类型。 3 、国民财富型。以社会财富为课税基础的税收统称,如各种财产税就属这种类型。(二)中义税基 1 、以商品销售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销售税、消费税、营业税、周转税等税种。 2 、以商品增值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增值税。 3 、以企业利润为课税基础。主要有企业所得税。 4 、以个人收入为课税基础。主要有个人所得税。 5 、以工资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 6 、以财产价值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三)狭义税基 二、税率

东北农业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2395--东北农业大学财政学期末备考题库239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的是()。 A.税收抵免 B.税收扣除 C.税收豁免 D.优惠退税 正确答案:B (2)财政各收入项目中,国家采取有偿原则获得的是()。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债 D.规费 正确答案:C (3)在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中,()是最主要的来源。 A.C B.V C.M D.C+V 正确答案:C (4)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

A.所得税 B.商品税 C.财产税 D.遗产税 正确答案:B (5)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正确答案:A (6)国债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即使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方式属于国债的()。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正确答案:A 判断题: (1)有偿性,灵活性,自愿性是公债的特点。( ) 正确答案:对 (2)财政收入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主要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正确答案:对 (3)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正确答案:对 (4)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正确答案:对 (5)价格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正增长。()正确答案:错 (6)拉弗曲线说明高税率能取得高收入。() 正确答案:错 简答题: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国家职能的扩大、经济与收入的增长、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技术的发展 (2)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正确答案:(一)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二)基础设施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为什么间接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税收学期末复习

税收学期末复习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月25日 作业中的题目,补充以下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例1.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首先取决于( C )。 C.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D. 个人收入分配 2. ( A )是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 个人的收入 B. 个人的支出 C. 个人的财富 D. 以上都不是 3.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 4.消费税采取在( C )环节计征。 C.生产或进口 D.出口 5.下列各项中,应作为营业税计税依据的是( D )。 D.娱乐业向顾客收取的包括烟酒、饮料、水果、糕点收费在内的各项费用 6. 决定流转税税收转嫁的最主要因素 ( D )。 A. 定价方式 B. 反应期限 C. 税种 D. 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资源税类的课征一般采用( D )方法。 A从价定率 B从率定价 C从额定量 D从量定额 8.对单位自建自售建筑物,新的营业税政策规定( C ) A.不征税 B.按建筑业征税 C.除按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外,还应征收一道建筑业营业税 D按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例:1.下列行为应按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有( BC )。 A.搬家公司提供搬家劳务 B.杂志社利用杂志为客户作广告 C.商店出租一部分营业场所 D.装饰公司提供家装服务 E.KTV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税收政策手段有( ABCDE ) A、累进税制 B、税式支出 C、遗产税 D、赠与税 E、所得税指数化 3.影响一国税制结构的因素有( ABCDE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体制 C政府职能 D政府活动范围 E税制的历史惯性 4.下列项目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有( ACD )。 A.资源税 B.增值税 C.土地增值税 D. 营业税 E.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税收学原理教案上课讲义

《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了解税收的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国家税收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税收学(胡怡建编著)知识点

第一章税收导论 1、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2、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就是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 规范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3、税收基本要素:税基、税率、纳税人。 4、税率形式:税率按形式特征可以分为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单一比例 第二章税收效率 一、税收效率原则 1、现代税收两大原则:效率原则(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原则(收入的公平分配)。 2、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 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帕累托最优:如果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 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 4、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必须符合的条件:①生产最优②交换最优③生产和交换结 合最优。 5、税收的效率原则: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分为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类。市场配置是企业和个人为主体,通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生产和消费,平衡供给和需求,引导资金流量和流向。政府配置则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公债、货币等经济手段和计划、行政、法律手段来引导、安排资源配置的实现。 6、税收对效率配置的效率取决于经济条件:在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处于有效的情况下,税收将导致效率损失;在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处于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税收有可能改善效率。 二、税收对效率的影响 1、税收导致效率损失 a. 税收产生超额负担: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可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来说明。(广税基,低税率) 总超额负担公式课本14页。 超额负担的大小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税率和税前购买支出相关,尤其同税率呈几何相关。 b. 税收改变消费选择 2、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a .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 b.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商品 C.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 三、税收效率选择 税收征收一方面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又能起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作用。

财政与税收大学期末考试答案

1.简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 私人的、自由的经济制度在市场自发调节下能保持理想的秩序;国家的活动属于非生产性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关于财政收入问题,提出了以受益者负担为中心的收入理论,关于税收问题,他提出了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赋税原则;关于公债问题,提出了“公债有害论”;关于财政支出问题,他主张严格限制、量入为出的理论,必须限制在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建设和维护公共机关的需要。 2.简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 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归纳起来,其财政理论与政策主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在财政支出方面,他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在税收方面,他突破了仅就增加财政收入和税负转嫁进行研究的传统界限,着重分析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变动私人部门需求,进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财政宏观调控方面,他以需求管理为重点,分析了变动财政支出在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他首次冲破了“量入为出”的理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 3.简述公共财政论的主要内容。 (1)财政对象:“公共产品论”(2)财政目的:“公共需要论” (3)财政起因:“市场失灵论”(4)财政模式:“公共财政论” (5)财政决策:“公共选择论” 4、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社会上其他经济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有哪些主要区别? (1)它的规模是其他经济实体无法比拟的;(2)它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力; (3)它的权力和资产来源于社会全体公众。 5、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 可以了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就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从财政职能角度来说,购买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6、根据财政支出结构发展阶段论,结合我国经济情况,谈谈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财政指出结构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应占较大的比重。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速经济起飞。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因此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在社会总积累支出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从维持性服务开始,首先扩展到经济性服务领域,然后进一步扩展到社会性服务领域;与此相适应,维持性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步上升,然后这两者都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比重明显提高。 中国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动态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正与此相适应地发生变化,其实这也正是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

《税收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税收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一 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得1分,共10分) 1.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选择性商品税。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2.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3.在市场对经济的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从效率出发,税收的目标是() A.保持税收中性 B.强化税收杠杆作用 C.税收收入最大化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4.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可分为市场配置和() A.企业配置 B.自由配置 C.政府配置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5.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择性商品税。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 都不对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符合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时限规定的是( ) A.将货物分配给股东,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B.采用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收到货款的当天 C.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为发出货物的当天 D.将货物作为投资的,为货物使用的当天 答案: A 7.下列各项中,与我国现行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免)消费税政策不符的是( )。 A.“免税但不退税” B.“不免税也不退税” C.“不免税但退税” D.“免税并退税” 答案: C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的是( )。 A.物业管理公司代供电部门收取电费取得的收入 B.金融机构实际收到的结算罚款、罚息收入 C.国家进出口银行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 D.拍卖行受理拍卖文物古董取得的手续费收入 答案: C 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企业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是( )。 A.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 B.纳税人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 C.纳税人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产权转让净收益 D.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 答案: C 10.依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外国租赁公司用租赁贸易方式向我国公司\企业提供设备;由我国公司、企业用产品返销或交付产品等供货方式偿还租赁费的,可( )。 A.按3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B.按2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C.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D.免征所得税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有权制定税收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有( )。 A.国家税务总局 B.财政部 C。国务院办公厅 D.海关总署 答案: A、 B、 D 2.在确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进项税额时,下列进项税额应当作为减项处理的有( )。 A.从免税货物的进项税额 B.非常损失货物的进项税额 C.简易办法征税货物的进项税额 D.非应税项目用货物的进项税额 答案: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可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规定征收消费税的有( )。 A.受托方代垫原料,委托方提供辅助材料的: B.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代垫部分辅助材料的 C.受托方负责采购委托方所需原材料的 D.委托方提供原料、材料和全部辅助材料的 答案: B, D

税收学复习资料

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 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 答案提示: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3大类,一是流转税类(turnover taxes),二是所得税类(income taxes),三是财产税类(property taxes)。 5.为什么会出现对农民的非对称财政机制? 答案提示:非对称财政机制是指,农村居民购买包含有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因此农民仍然承担了税负,而这部分税收收入却归城市政府所有并用于城市的公共开支,在收和支上面是非对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的税制以流转税为主,另一方面在于我国长期实行城市偏向的公共政策,对农村的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居民实际负担了税收,却不能或不能全部享有用其交纳的税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 8.英国推行所得税为什么会成功?其对世界各国理财治税提供了怎样的经验? 答案提示:英国推行所得税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存在特别的文化基础,或许是基督教教化的结果人民信任和诚信程度的提高使收入隐瞒的动机减少了;社会公正情感的普及;宪政民主基础上的预算决定过程的公开、透明所形成的对财政支出必须“用之于民”有效制约机制,导致公民纳税自觉性的提高;形成一套与国情充分融合的有效实用的收入评估和征收方法。在不存在这样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管理措施的国度中,就难以有效实施这样的所得税制度和征收方法。英国所得税的成功为世界范围的理财治税提供了两条重要经验。其一,要想使个人所得税成功推行需要一套与国情充分融合的有效实用的收入评估和征收方法。英国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在收入源头扣税的征收方法(即代扣代缴或源泉扣缴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推广到全世界,这一方法避免了收入汇总的困难和收入评估。此外,英国通过在税制中设置宽免额,将许多低收入者排除在所得税之外,这对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和减少征收成本也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成为所得税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二,要尽量采用具有较高收入弹性的税种,有效推行并普遍课征的个人所得税正符合这样的特点,它容易随着国民收入和根据财政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个人所得税运行成功以后,英国获得长期稳定的、丰富的财政收入,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福利损失较小的优良税制的推行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税收筹划(双学位)期末复习习题集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税收筹划(双学位)期末 复习习题集 1、 注意事项: 1. 本参考复习范围大概涵盖了考试题的70%。 2. 考试真题中会对案例分析题进行适当修改,请掌握案例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学习统一安排监考,请各位学生认真备考,杜绝作弊。 4. 考试中的单选题、多选题,主要考核税法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注意对相关税法内容 的复习。 2、 试题类型 单选题10个、多选题5个、简述题3个、案例分析题4个。 3、 简述题范围 1. 税收筹划的概念与特点。 (1)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 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 税收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2) 税收筹划的特点:①不违法性 ②事先性 ③三是风险性 2. 税收筹划产生的客观原因。 (1) 税收制度因素(各国税收制度的不同、各国税收制度的弹性) 1) 各国税收制度的不同为国际间税收筹划提供空间 2) 各国税收制度的弹性——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 (2) 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差别 (3) 自我利益驱动机制 (4) 货币所具有的时间价值性 3. 税收筹划有哪些基本方法? 税收筹划方法主要有纳税人的筹划、计税依据的筹划、税率的筹划、优惠政策的筹划,和 其他税收筹划方法等。 4. 在企业投资设立时,要考虑纳税主体的身份与税收之间的关 系。 请分析:(1)企业设立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纳税主体选择的税收筹划策略;(2)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时,子公司与分公司 纳税主体身份选择的税收筹划策略。 5. 简述企业采取折扣销售、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等不同方式销售 商品的增值税税收政策。 6. 简述增值税的8点视同销售行为,试分析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与企 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有哪些异同。 7. 简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对纳税人采取不同销售结算方式纳 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要求,试分析如何利用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进行税收筹划。 8. 简述《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对建筑业计税依据的规定,并分析 在建筑业营业税筹划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