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工程真题资料

植物基因工程真题资料
植物基因工程真题资料

植物基因工程真题(2011-2013)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ting:是指通过吸附或电泳方法将经凝胶电泳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从胶上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再与特定的探针反应从而达到检测或鉴定这些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2. cis-acting elemen t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3. subcloing:

4. Gene libray

5. Yeast Two-Hybrid Assays:

6. qRT-PCR

7. Shuttle plasmid vector

8. insert in activati on

9. cDNA library

10. RNAi

11. Gene kn ockout

12. Tran sducti on and tran sfect ion

13. DNA probe

14. En zyme-li nked immuno sorbe nt assay

15. Tran spositi onal recomb in ati on

16. EST

17. Fluoresce nee in situ hybridizati on 18. q-per 19. SNP

1. Per 反应原理和步骤;基本反应过程有哪些;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简要介绍

温度和时间设臵间的关系?

PCR 反应原理:DNA 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 DNA 在多种

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在 DNA 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 同样的两分子挎贝。在实验中发现,

DNA 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

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 DNA 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

DNA

聚合酶、dNTP 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步骤: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 的变性:模板DNA 经 加热至(90-96C )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 双链或经PCR 扩增形成的双链 DNA 解离, 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 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模板DNA 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 25-65C )左右,引物与模板 DNA 单链的互补

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 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0-75C )、DNA 聚合酶(如Taq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 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

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 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 可获得更多的 ?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 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标准的反应体系:

10 X 扩增缓冲液 4种dNTP 混合物 引物 模板DNA Taq DNA 聚合酶 Mg2+

加双或三烝水至

5ul

各 200mol/L 各 10?100pmol 0.1 ?2 ig 1?2 U 1.5?2.0mmol/L 50 il

反应条件:为温度、 时间和循环次数。 温度和时间设臵间的关系: 基于PCR 原理三步骤而设臵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 在

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双链

DNA 在90?95 C 变性,再迅速冷却至 40?60 C,引物

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然后快速升温至

70?75 C,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

链沿模板延伸。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 时)可采用二温度点法,

除变性温度外、

退火与延伸温度可合二为一, 一般采用94 C 变性,65 C 左右退火与延伸(此温度Taq DNA 酶 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①

变性温度与时间:变性温度低,解链不完全是导致

PCR 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

况下,93 C ?94 C lmi 足以使模板DNA 变性,若低于93 C 则需延长时间,但温度不能过高, 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影响。此步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或 致PCR 失败。

② 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 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

变性后温度快速

简单题

PCR 产物完全变性,就会导

冷却至40 C?60 C,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由于模板DNA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

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退火温度与时间,取决于引物的

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对于20个核苷酸,G+C含量约50%的引

物,55 C为选择最适退火温度的起点较为理想。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

适的温度:

Tm 值(解链温度)=4(G+C) + 2(A+T)

复性温度=Tm值-(5?10 C)

在Tm值允许范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③延伸温度与时间:Taq DNA聚合酶的生物学活性:

70?80 C 15(核苷酸/S/酶分子70 C 60核苷酸/S/酶分子

55 C 24核苷酸/S/酶分子

高于90 C时,DNA合成几乎不能进行。

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一般选择在70?75 C之间,常用温度为72 C,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PCR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般1Kb 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是足够的。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

15mi n。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带的出现。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循环次数循环次数决定PCR扩增程度。PCR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之间,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2. 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基因的特点:如果一个来自动物的目的基因含有内含子,就不能用于转基因植物,

因为动物中内含子的剪接系统与植物的不同,植物不能将动物基因的内含子剪切掉,只能用该基因的cDNA。基因的产物如果是一个糖蛋白,那么该基因在原核生物细菌中表达出来的

蛋白就可能不具备天然状态下的活性,因为糖蛋白上的糖链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上的,而细菌无这些细胞器。

(2)要选择强启动子或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启动子有强有弱,选择强启动子可以增加

转录活性,使基因产物量增多。如果希望基因在生物的某个组织表达,如只在植物种子中表达,就要选择种子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

(3)要有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以便选择出真正的转基因生物。

3. 转录因子包括什么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其主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作为蛋白质的转录因子从功能上分析其结构可包含有不同区域:①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多由6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几个亚区组成;②转录激活域( activating domain),常由30-100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结构域有富含酸性氨基酸、富含谷氨酰胺、富含脯氨酸等不同种类,一酸性结构域最多见;③连接区,即连接上两个结构域的部分。不与DNA直接结合的转录因子没有DNA结合域,但能通过转录激活域直接或间接作用与转录复合体而影响转录效率。

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大多以二聚体形式起作用,与DNA结合的功能域常见有以几

种:①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HTH)及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这类结构至少有两个a螺旋其间由短肽段形成的转角或环连接,两个这样的motif结构以二聚

体形式相连,距离正好相当于DNA 一个螺距(3.4nm)两个a螺旋刚好分别嵌入DNA的深沟。②锌指(zincfinger)其结构如图所示,每个重复的?指?状结构约含23个氨基酸残基,锌以4个配价键与4个半胱氨酸、或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相结合。整个蛋白质分子可有2-9个这样的锌指重复单位。每一个单位可以其指部伸入DNA双螺旋的深沟,接触5个

核苷酸。例如与GC盒结合的转录因子SP1中就有连续的3个锌指重复结构。③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 bZIP )这结构的特点是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结果就导致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a螺旋的同一个方向出现。两个相同的结构的两排亮氨酸残基就能以疏水键结合成二聚体,这二聚体的另一端的肽段富含碱性氨

基酸残基,借其正电荷与DNA双螺旋链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合。若不形成二聚体则对DNA的亲和结合力明显降低。在肝脏、小肠上皮、脂肪细胞和某些脑细胞中有称为C/EBP 家族的一大类蛋白质能够与CAAT盒和病毒增强子结合,其特征就是能形成bZIP二聚体结

构。

4. 当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作用条件不同时,若要进行双酶切,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注意星活性(所谓星活性又称Star活性。是指由于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生的切断与原来认识序列不同的位点的现象,也就是说产生Star活性后,不但可以切断特异性的识别位点,还可以切断非特异性的位点。产生Star活性的结果是酶切条带增多。),先低盐,后高盐;先低温酶,后高温酶;并且可以直接在换酶前将第一种酶失活,再加第二种酶,否则,易产生星活性。或使用通用缓冲液。

5. 对天然质粒的人工构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天然质粒往往存在着缺陷,因而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对之进行改造构建:

A,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以上,易于用作选择,通常是抗生素基因。

B,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重组。

C,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D,改变复制子,变严紧为松弛,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E,根据基因工程的特殊要求加装特殊的基因元件。

6双向电泳的主要步骤和原理.

双向电泳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蛋白的pl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 (按照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分离),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实验步骤:

第一向等电聚焦

1)从冰箱中取-20 C冷冻保存的水化上样缓冲液(I)(不含DTT,不含Bio-Lyte)一小管

(1ml/管),臵室温溶解。

2)在小管中加入0.01g DTT,Bio-Lyte 4-6、5-7各2.5ml,充分混匀。

3)从小管中取出400ml水化上样缓冲液,加入100ml样品,充分混匀。

4)从冰箱中取-20 C冷冻保存的IPG预制胶条(17cm pH 4-7),室温中放臵10分钟。

5)沿着聚焦盘或水化盘中槽的边缘至左而右线性加入样品。在槽两端各1cm左右不要加样,中间的样品液一定要连贯。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影响到胶条中蛋白质的分布。

6)当所有的蛋白质样品都已经加入到聚焦盘或水化盘中后,用镊子轻轻的去除预制IPG 胶条上的保护层。

7)分清胶条的正负极,轻轻地将IPG胶条胶面朝下臵于聚焦盘或水化盘中样品溶液上,

使得胶条的正极(标有)对应于聚焦盘的正极。确保胶条与电极紧密接触。不要使样品溶

液弄到胶条背面的塑料支撑膜上,因为这些溶液不会被胶条吸收。同样还要注意不使胶条下

面的溶液产生气泡。如果已经产生气泡,用镊子轻轻地提起胶条的一端,上下移动胶条,直到气泡被赶到胶条以外。

8)在每根胶条上覆盖2-3ml矿物油,防止胶条水化过程中液体的蒸发。需缓慢的加入矿物油,沿着胶条,使矿物油一滴一滴慢慢加在塑料支撑膜上。

9)对好正、负极,盖上盖子。设臵等电聚焦程序。

10)聚焦结束的胶条。立即进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电泳,否则将胶条臵于样品水

化盘中,-20 C冰箱保存。

第二向SDS-PAGE电泳

1)配制10%的丙烯酰胺凝胶两块。配80ml凝胶溶液,每块凝胶40ml,将溶液分别注入玻璃板夹层中,上部留1cm的空间,用Mill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封面,保持胶面平整。

聚合30分钟。一般凝胶与上方液体分层后,表明凝胶已基本聚合。

2)待凝胶凝固后,倒去分离胶表面的Mill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用MilliQ水冲洗。

3)从-20 C冰箱中取出的胶条,先于室温放臵10分钟,使其溶解。

4)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

5)在桌上先放臵干的厚滤纸,聚焦好的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干的厚滤纸上。将另一份厚滤

纸用MilliQ水浸湿,挤去多余水分,然后直接臵于胶条上,轻轻吸干胶条上的矿物油及多余

样品。这可以减少凝胶染色时出现的纵条纹。

6)将胶条转移至溶涨盘中,每个槽一根胶条,在有胶条的槽中加入5ml胶条平衡缓冲液

I。将样品水化盘放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分钟。

7)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I。

8)第一次平衡结束后,彻底倒掉或吸掉样品水化盘中的胶条平衡缓冲液I。并用滤纸吸

取多余的平衡液(将胶条竖在滤纸上,以免损失蛋白或损坏凝胶表面)。再加入胶条平衡缓

冲液II,继续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分钟。

9)用滤纸吸去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方玻璃板间多余的液体。将处理好的第二向

凝胶放在桌面上,长玻璃板在下,短玻璃板朝上。

10)将琼脂糖封胶液进行加热溶解。

11)将10 x电泳缓冲液,用量筒稀释10倍,成1 x电泳缓冲液。赶去缓冲液表面的气泡。

12)第二次平衡结束后,彻底倒掉或吸掉样品水化盘中的胶条平衡缓冲液II。并用滤纸

吸取多余的平衡液(将胶条竖在滤纸上,以免损失蛋白或损坏凝胶表面)。

13)将IPG 胶条从样品水化盘中移出,用镊子夹住胶条的一端使胶面完全浸末在 1 x电泳缓冲液中。然后将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凝胶的长玻璃板上。其余胶条同样操作。

14)将放有胶条的SDS-PAGE凝胶转移到灌胶架上,短玻璃板一面对着自己。在凝胶的上方加

入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

15)用镊子、压舌板或是平头的针头,轻轻地将胶条向下推,使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胶面完全接触。注意不要在胶条下方产生任何气泡。在用镊子、压舌板或平头针头推胶条时,要注意是推动凝胶背面的支撑膜,不要碰到胶面。

16)放臵5分钟,使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彻底凝固。

17)在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完全凝固后。将凝胶转移至电泳槽中。

18)在电泳槽加入电泳缓冲液后,接通电源,起始时用的低电流(5mA/gel/17cm )或低电压,待样品在完全走出IPG胶条,浓缩成一条线后,再加大电流(或电压)

(20-30mA/gel/17cm ),待溴酚蓝指示剂达到底部边缘时即可停止电泳。

19)电泳结束后,轻轻撬开两层玻璃,取出凝胶,并切角以作记号(戴手套,防止污染胶面)。

20)进行染色。

T载体克隆:实验原理重组质粒的构建T质粒载体

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

8. 什么是反义RNA ?真核生物中反义RNA调节基因表达的机理是什么?

反义RNA是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也包括与其它RNA互补的RNA分子。由于核糖体不能翻译双链的RNA,所以反义RNA与mRNA特异性的互补结合,即抑制了该mRNA的翻译。

在真核生物中除了发现有因互补配对而发生的翻译抑制的情况,还发现了由于互补的双链RNA可被Dicer降解为siRNA,从而进入RNAi途径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

9. 基因与载体平末端连接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种就是采用粘性末端连接的策略。通过在你的平末端目的片段两端分别加上含EcoRI和Xhol的酶切位点的接头序列,然后用这两种内切酶分别对目的片段和载体做双酶切,然后回收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片段并连接。第二种就是采用平末端连接的策略。直接将载体双酶切后然后用DNA聚合酶补平所产生的粘性末端,然后和目的片段直接进行平末端

的连接。

10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在DNA电泳中的区别是什么?

分辨率:聚丙烯酰胺电泳相对琼脂糖凝胶电泳适合分离小片段DNA,分辨率非常强,长度

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

烦琐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可以很快地进行,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与琼脂糖凝胶

电泳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还是更烦琐些。

进行方向: 聚丙烯酰胺电泳是在恒定电场垂直方位上进行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水平方向进

行的。

分离范琼脂糖凝胶电泳较聚丙烯酰胺电泳的分辨率略低,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分离范围更广。

装载量:聚丙烯酰胺电泳的装载量远大于琼脂糖凝胶电泳,而其分辨率不受到显著影响.

11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几步?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

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三、问答和论述题

1. 核算的分子杂交技术(至少三个)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等,并给

以较具体的说明。

分子杂交是通过各种方法将核酸分子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然后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

被固定的分子杂交,经显影后显示出目的DNA或RNA分子所处的位臵。根据被测定的对象,分子杂交基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Southern杂交:DNA片段经电泳分离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然

后与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DNA,探针为DNA或RNA。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

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按碱基互补的原则特异性地杂交形成双链。包括两个主要

过程:一是将待测定核酸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结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即印迹(blott ing );二是固定于膜上的核酸与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一定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退火,即分子杂交过程。应用: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分析、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性分析(RFLP)等。

⑵Northern杂交:RNA片段经电泳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用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RNA,探针为DNA或RNA。原理: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如果能正常表达,则转化植株细胞内有其转录产物一一特异mRNA的生成。将提取的植物总RNA或mRNA用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则不同的RNA分子将按分子质量大小依次排布在凝胶上;将

他们原位转移到固定膜上;在适宜的离子强度及温度条件下,用探针与膜杂交;然后通过探

针的标记性质检测出杂交体。若经杂交,样品无杂交带出现,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

细胞染色体上,但在该取材部位及生理状态下该基因并未有效表达。

(3)斑点杂交:是指将DNA或RNA样品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与核酸探针分子杂交,以显示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异的DNA或RNA。同一种样品经不同倍数的稀释,还可以得到半定量的结果。所以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分析DNA或RNA的方法,在基因分析

和基因诊断中经常用到,是研究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但由于目的序列未与非目的序列分离

不能了解目的序列的长度。尤其当本底干扰较高时滩以区分目的序列信号和干扰信号。

(4)菌落原位杂交:对分散在若干个琼脂平板上的少数菌落(100-200)进行克隆筛选时,可

采用本方法。将这些菌落归并到一个琼脂主平板以及已臵于第二个琼脂平板表面的一张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对菌落进行原位裂解。

基因工程考试试题.doc

基因工程 一名词解释 DNA,1、限制与修饰系统:限制酶的生物学功能一般被认为是用来保护宿主细胞不受外源DNA的感染,可讲解外 来 从而阻止其复制和整合到细胞中。一般来说,与限制酶相伴而生的修饰酶是甲基转移酶,或者说是甲基化酶,能保护 自身的 DNA不被讲解。限制酶和甲基转移酶组成限制与修饰系统。 2、各种限制与修饰系统的比较 Ⅱ型Ⅰ型Ⅲ型 识别位点4~6bp,大多为回文序列二分非对称5~7bp 非对称 切割位点在识别位点中或靠近识别位点无特异性,至少在识别位点外100bp 识别位点下游 24~26bp 简答 1. 何谓 Star activity?简述Star activity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 答: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征称为星星活性。 pH 引起星星活性的的因素:①高甘油浓度(>5%);②酶过量( >100U/μl );③低离子强度( <25mmol/L);④高(> ;⑤有机溶剂如DMSO (二甲基亚砜)、乙醇、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⑥用其它二价阳离子 星星活性的抑制措施:①减少酶的用量,避免过量酶切,减少甘油浓度;②保证反应体系中无有机溶剂或乙醇;③提高离子强度到100 ~ 150mM(在不抑制酶活性的前提下);④降低反应pH至;⑤使用Mg2+作为二价阳离子。 2. 试回答影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效率的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答:外因:反应条件、底物纯度(是否有杂质、是否有盐离子和苯酚的污染)、何时加酶、操作是否恰当,反应体系的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 内因:星星活性、底物甲基化、底物的构象 3、 DNA末端长度对酶切割的影响 答:限制酶切割 DNA 时,对识别序列两端的非识别序列有长度要求,也就是说在识别序列两端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核苷酸,否则限制酶将难以发挥切割活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如果要在末端引入一个酶切位点,为保证能够顺利切 割扩增的 PCR产物,应在设计的引物末端加上能够满足要求的碱基数目。一般需加 3 ~4 个碱基对。 4、何为载体?一个理想的载体应具备那些特点? 答:将外源 DNA 或目的基因携带入宿主细胞的工具称为载体。载体应具备:①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自主复制(具 备复制原点);②必须具备合适的酶切位点,供外源DNA 片段插入,同时不影响其复制;③有一定的选择标记,用于 筛选;④其它:有一定的拷贝数,便于制备。 5 抗性基因( Resistant gene)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选择标记,常用的抗生素抗性有哪几种?并举两例说明其原理? 答: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氯霉素抗性基因( Cmr)、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 kanr , neor )以及琥珀突变抑制基因supF 。 ⑴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与有关的酶结合,抑制转肽反应并抑制其活性。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 编码一个酶,可分泌进入细胞的周质区,并催化β - 内酰胺环水解,从而解除氨苄青霉素的毒性。 ⑵四环素与核糖体 30S 亚基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核糖体的转位。 Tetr 编码一个由 399 个氨基酸组成的膜 结合蛋白,可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6. 何为α - 互补?如何利用α - 互补来筛选插入了外源DNA 的重组质粒? 答:α - 互补指 lacZ 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 - 半乳糖苷酶阴性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α - 互补是基于在两个不同的缺陷β-半乳糖苷酶之间可实现功能互补而建立的。实现α- 互补主要有两部分组成:LacZ △ M15 ,放在 F 质粒或染色体上,随宿主传代;LacZ' ,放在载体上,作为筛选标记,当在 LacZ' 中插入一个片断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无α- 互补能力的β-半乳糖苷酶片断。在诱导物IPTG 和底物 X-gal (同时可作为生色剂)的作用下,含重组质粒的菌落不能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不能分解 X-gal ,呈现白色,而含非重组质粒的菌落则呈现兰色。以此达到筛选的目的。 7、试简述λ噬菌体的裂解生长状态Lytic growth 和溶原状态 Lysogenic state 两种循环的分化及其调节过程? 答:裂解生长状态是λ噬菌体在宿主中大量复制并组装成子代λ噬菌体颗粒,导致宿主细胞裂 解。溶原状态为λ噬菌体基因组 DNA 通过位点专一性重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 中随宿主的繁殖传到子代细胞。调节过程:由感染复数

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习题

高二生物周练习2013.3.20 1.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3.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定向提取生物DNA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 5.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简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的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的性状 6.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这些微生物()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简单 D.性状稳定,变异少 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对一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8.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B.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给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C.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诞生及重大发现 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将DNA在体外进行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获得重组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或者个体,使受体生物的遗传特性得到修饰或改变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正式诞生是以斯坦福大学的Cohen等人于1973年建立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为标志。Cohen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基因工程很容易打破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界限,可以依据人们的目的和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甚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因此把这一年定为基因工程诞生元年。基因工程得以诞生完全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概括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现对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基因工程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发现了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明确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3)1961年,以莱文伯格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1966年全部破译了64个密码,编排了一本遗传密码字典。 基因工程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1)DNA分子的体外切割和连接。 (2)利用载体携带DNA片段 (3)大肠埃希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二)园艺基因工程的介绍 园艺基因工程具有的特点: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园艺植物遗传资源丰富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4、染色体基因组庞大而且往往是多倍体。 园艺基因工程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细胞培养及蜘蛛再生、转化植株的筛选与鉴定等。 园艺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发展的领域:1、花卉基因工程2、果树基因工程3、蔬菜基因工程4、药用植物基因工程 -----------------------文献 (三)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应用实例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世界上不少地方视频的供给都成了大问题。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可培育出具备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等特性的品种,使得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大大增加。 (1)提高植物固氮能力和光合效率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合成脯氨酸有关的基因,将其转入固氮菌后,后者获得了即固氮又抗盐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产量的多少,英国剑桥的植物育种所研究了如何转移叶绿体基因,将其中的高光效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品种中去,以增强其光和效率,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粮食。根瘤菌可帮助豆科植物固定、吸收和利用空气中游离的氮,科学家们曾把肺炎克氏杆菌的孤单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也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日本已成功将固氮基因转入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这种微生物可向水稻提供1/5的需氮量,因而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2)提高粮食蛋白质含量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使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菜豆中提取了储藏蛋白质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向日葵中后,表达了该基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把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转移到了向日葵根部的细胞中。这些实验

武生院基因工程期末试题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基因工程期末考试 卷型:A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3×5) 限制性内切酶(或其它工具酶):能在特异位点上催化双联DNA分子断裂,产生相应的限制性DNA片段 荧光定量PCR: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半定量PCR: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简捷、特异的定量RNA测定方法,通过mRNA反转录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并测定PCR产物的数量,可以推测样品中特异mRNA的相对数量) 星活性:非标准条件下切割相似序列,产生非特异性片段 同裂酶(或同尾酶):来源不同但具有相同识别序列,产生相同或不同末端 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动植物等):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二、填空(1×15) 1.Cosmid 实际上是由cos 位点和质粒构成的杂合载体,也可以说是带有cos 序列的质粒。 2.超螺旋质粒DNA、开环质粒DNA、线状质粒DNA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特点是:电泳的泳动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超螺旋质粒>线状质粒>开环质粒。 3.质粒DNA的提取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去污法。 4.基因工程中常用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5.设计引物是一般要求C+G的比例在40%-60%,长度在17-30bp 。 6.BAC载体与常规载体的区别在于复制单元的特殊性。 三、选择题(2×15,实卷应是1×35) 1.基因工程创始人(D) A A. Kornberg B W. Gilbert C P. Berg D S. Cohen 2.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作用于(C) A. 既可以作用于双链DNA ,又可以作用于单链DNA B.只能作用于单链DNA C. 只能作用于双链DNA D.只能作用于RNA 3.氨苄青霉素的工作原理为(A ) A.可以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B.可以抑制核糖体的转位 C.可以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D.可以与核糖体30S 亚基结合并抑制蛋白质合成 4.反转录酶是一种(C ) A.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B.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C.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5.II 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A ) A.仅有内切核酸酶活性,甲基化酶活性由另外一种酶提供 B.限制性识别非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 C.有外切核酸酶和甲基化酶活性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为() A.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3.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 是()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不同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载体 4.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 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 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 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 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 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5.某目的基因两侧的DNA序列所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如图所示,最好应选用下列哪种质粒 作为载体() A. B. C. D. 6.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供体生物DNA中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流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酶a、酶b作用位点分别为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B. Ⅰ是经免疫的记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C. 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Ⅱ必须通过分子检测 D. 上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切割质粒的限制酶均只能特异性地识别3-6个核苷酸序列 B. PCR反应中两种引物的碱基间应互补以保证与模板链的正常结合 C.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 目的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8.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进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 正文: 作为21世纪科技的重要发展项目,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方面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超远缘育种,克服不亲和障碍 我们知道,在作物育种中最早应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种技术已在花卉、药材、森林和农作物育苗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已在甘蔗、人参和马铃薯等方面收到显著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从培养细胞或再生植株选择所需要的突变体。如Shepard(1983)从马铃薯培养物中选出一种能抗腹疫病(Phytophthorainfectans)的抗性植株以及利用培养细胞生产诸如喜树碱等化合物。但以上方法只是同类植株的基因改变。此外人们还对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研究。但是植物细胞融合后性状的表达,取决于它在以后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是否发生交换或丢失情况。[1]但到目前为止,由融合的细胞而能培养成植株者容寥寥无几,这可以说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的最早例子。如果说细胞融合可以克服种属之间不亲和性,而基因重组则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动物基因如萤火虫的发光蛋白基因,寒带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蛇、蝎的毒液基因等也已转移给作物,分别获得能发光的转基因烟草,抗寒的转基因甜菜、转基因番茄和抗虫的转基因棉花等。[2]由此可见,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引发的改变是巨大的。 2.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强作物改良力度,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作物改良基本有两方面,其中提高作物品种的光合与养分效率、病害与虫害抗性正在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重点,促使作物品种适应低温、干旱、雨涝、土壤瘠薄和盐碱以及温室效应等新旧灾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也已成为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中,增加粮食产量无非依靠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能力;二是减轻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虫害、病害、草害以及寒冷、干旱、盐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令人惊叹:全球每年因虫害与病害所造成的作物减产达30%以上,因杂草所损失的粮食至少在10%以上,再加上低温、干旱和盐碱等各种因素,全世界每年至少要损失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3~5] 同时,为了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等,还要施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更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为了摆脱上述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抗性植物来预防病虫害和杂草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作物育种技术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育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它可以将特定的抗性基因定向转移,因而成功率较高,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其基因来源打破了种属的界限,除了植物基因以外,动物和微生物的抗性基因都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人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6] 3.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拓宽应用研究,扩大生产领域 随着转基因植物技术日益成熟,利用植物的生物反应器作用,进行贵重药品、人畜疫苗和精细化工等的生产,因具有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吸引力,正在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新兴热门领域。现已成功地将干扰素、胰岛素、多肽抗体、人血清白蛋白等基因转给植物进行这些药物的生产。美国现已得到多肽抗体转基因烟草,美国还在通过转基因植物研制麻疹、乙肝、艾滋病等疫苗,甚至成功地获得了口服植物疫苗。现国际上正在出现研制营养药物的新思路。此外,现还大量进行用于塑料、染料、涂料、洗涤、香料、润滑剂等的转基因植物研究。据

基因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基因工程练习题 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其作用是( ) A、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上切割出来 B、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核苷酸序列 C、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基因工程中常用细菌等原核生物作受体细胞的原因不包括( ) A、繁殖速度快 B、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C、多为单细胞,操作简便 D、DNA为单链,变异少 3、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 B、载体与目的基因可以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 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 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5、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6、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载体是( ) A、质体 B、染色体 C、质粒 D、线粒体 7、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8、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9、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 噬菌体 D、质粒DNA 4 10、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具有标记基因D.它是环状DNA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摘要从叶绿体的概念、转化优点、转化主要过程及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包括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合成有机物质、生产疫苗、增强植物抗性及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叶绿体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应用;存在问题;展望叶绿体作为植物中与光合作用直接相连的重要细胞器,其基因组的功能也因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882年Straburger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1909年Baur和Correns通过在3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间杂交得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人们便开始对叶绿体遗传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988年Boynton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2]。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新陈代谢、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 1.1叶绿体简介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一种半自主型的细胞器,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含有双链环状DNA。叶绿体DNA分子一般长120~160kb。叶绿体DNA有IRA和IRB2个反向重复序列(分别位于A链和B链),两者基因大小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有1个大的单拷贝区(大小约80kb)和1个小的单拷贝区(大小约20kb)。 1.2叶绿体基因组转化优点 叶绿体基因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便于遗传的特点,故相对于传统的细胞核遗传更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这是因为叶绿体基因本身拥有巨大的拷贝数3]。叶绿体基因可实现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避免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遗传表达具有原核性;安全性好,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后代材料稳定;目的基因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小。利用叶绿体基因转化的这些优点,可以加快育种速度和效率,节约育种时间。 1.3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 叶绿体转化过程通常分4步:一是转化载体携带外源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或其他转化体系导入叶绿体;二是将外源表达框架整合到叶绿体的基因组里;三是筛选具有转化的叶绿体细胞;四是继代繁殖得到稳定的叶绿体转化植物4]。 1.4叶绿体转化的主要方法 依据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生物学家相应地研究若干种叶绿体基因转化的方法,其中常用的叶绿体转化方法:一是微弹轰击法。将钨粉包裹构建完整的质粒载体,用基因枪轰击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然后对重组叶绿体进行连续筛选,不断提高同质化水平,最后获得所需的转基因植株5]。二是农杆菌T-DNA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外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等构建到农杆菌的Ti质粒上,然后通过与植物组织或器官共培养,最后把所需外源基因转化到叶绿体并获得表达。三是PEG处理法。只需将构建好的质粒(含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同源片断、启动子、终止子等)在一定的PEG浓度下与植物原生质体共培养。 2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 2.1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植物的光合效率非常有限,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从而转变为人类需要的产品。植物光合效率取决于Rubisco酶的丰富度。Rubisco酶一方面可以制造可溶性蛋白,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CO2合成。人们可以通过2种直接的方法提高光合速率:一是加速酶催化的循环过程;二是提高酶的特性,减少光呼吸浪费的能量6]。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提高Rubisco酶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其中拟南芥和水稻的定点整合试验取得了重大突

2018-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21)基因工程

选修3 第10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21 基因工程 考点六十三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高考试题 1.(2013年安徽理综,T6,6分,★★☆)如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C.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D.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及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意在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数量测定等操作过程的理解能力。 解析:据图可知,该操作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估算样品中的活细菌数,不能准确计算,A错误;转录从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故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表达,B错误;重组质粒与探针之间的杂交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的杂交链位置与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相同,D正确。 答案:D 2.(2012年浙江理综,T6,6分,★★☆)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 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 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 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获取和转化的方法,是对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然后扩增,可获得大量的基因B,A正确。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只要根据目的基因的相关信息和基因文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即可,不需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B错误。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连接需要用DNA连接酶,而不是DNA聚合酶,C错误。目的基因需要和运载体连接后形成重组质粒再导入,而且应该用农杆菌进行感染,而不是大肠杆菌,D错误。 答案:A 3.(2011年浙江理综,T6,6分,★☆☆)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题干所述转基因操作已经成功,故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都导入了重组质粒且目的基因成功表达,A、D正确。重组质粒是由同种限制酶切割开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而成,因此重组质粒上仍含限制酶识别位点,B正确。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只能插入一个ada,C错误。 答案:C 4.(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Ⅰ,T40(1),15分,★☆☆)阅读如下资料: 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病害防治》考试试卷答案

植物病害防治答案 一、转基因作物防治害虫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是什么? 答:优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减少用工成本等。如搞棉铃虫,玉米螟的品种。 缺点:存在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可能由于对具有感染力的有机体或者遗传修饰有机体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而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带来风险。 潜在问题: 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包括预期效应和非预期效应。非预期效应的产生可能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是有益的,那些表现有害效应的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危害,转基因植物中大多数标记基因会表达相应的酶或其他蛋白,它们可能对转基因植物产生危害性影响。 二、转基因生物具有生态风险。 转基因生物体中包含有来源于不同物种的基因,可以表达出新的性状,其实际实用和释放会带来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转基因作物具有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基因流引起作物变为杂草问题,产生生态灾难。 2、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通过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问题,使其抗病力增加或抗药性增强等。 3、有关对含有编码病毒序列基因的转基因作物释放问题,产生过敏反应;杂草化;病毒重组;产生更胡害病毒株等不良现象。 4、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问题,可能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5、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一些外来种是有害的,引入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在防治储藏物害虫时常用的防治方法是植物检疫,清洁卫生以及调节温湿度等措施,请你说明其理论依据? 答:仓库害虫能否大量繁殖,与温度、湿度和粮食的含水量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条件适合了它们的要求,就能迅速繁殖。因此防治上,必须考虑使环境条件不适宜仓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体防治措施有: 1、植物检疫。通过加强检疫,可有效防止由国外或其它地区传入新的危险性储粮害虫种类和限制国内危险性储粮害虫蔓延传播,全而减轻仓库害虫发生。目前国内仓虫检疫对象有谷象、豌豆象、蚕豆象、谷蠹、咖啡豆象、谷斑皮蠹、四纹豆象等。 2、清洁卫生。这是预防储粮害虫发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仓库、加工厂及粮食存放场所内外的垃圾、杂草、尘屑及残粮是害虫躲藏和越冬的场所,另外储粮的器材和物品、车船及附属建筑物也是害虫孳生和躲藏的场所,通过清洁卫生,可以消灭害虫栖息和越冬的场所。 3、空仓器材消毒。通过认真执行腾一仓、扫一仓、消毒一仓,未经消毒杀虫的包装器材不入仓的管理制度。可消灭仓库虫源。 4、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高温杀虫、低温杀虫、气调防治、电离辐射、灯光诱杀等。 储粮害虫喜欢阴暗环境,耐干性强,一般储粮害虫在粮食含水量8%的情况下,不易发生。因此做好粮食入仓前的预防工作,防潮、防雨,使粮食保持干燥对防治害虫发生。 绝大多数储粮害虫不耐高温和低温,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即影响仓虫的生殖。高温杀虫法中日光曝晒、烘干杀虫、蒸汽杀虫和沸水烫杀等措施,通过高温环境处理,可有效预防害虫发生或直接杀灭害虫。如日光曝晒法,这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夏日炎热的晴天,将感染有虫的粮物薄摊于晒场上,曝晒4~6 h,可获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一般储粮害虫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界限为5-15摄氏度,低于此温度则发育和繁殖就会停止,当温度降至4-8摄氏度时,害虫会进入冷眠状态,持续较长时间能便害虫致死,若将温度降到-4摄氏度或更低,害虫很快死亡。通过自然低温和机械制冷等低温处理,可控制和延缓害虫的生长发育时期,甚至直接杀死害虫,减轻为害程度。 当粮堆中氧气浓度下降到8%以下时,就可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氧浓度下降到2%以下时,害虫就会很快死亡,二氧化碳浓度增至50-70%以上时,虫、螨和微生物都难以生存。因此通过人为控制调节仓库中的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编者: 赵 燕
主审: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7 年 4 月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 要手段. 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及其它生物学相关专业 学生都很重要. 基因工程本身是由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组成的系统性技 术体系,本实验指导侧重于 DNA 重组操作,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常用 和核心技术组织起来, 以为我校生物技术本科生及有关专业研究生基 因工程实验提供简单而明确的指导. 为适应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匠心独运,开发 出专门的试剂盒,使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简单化了.这对于实验者来 说自然是好事,但也使实验者动手胜于用脑.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一 定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才会在实验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予以创新性 的发展.期望本实验指导不成为实验中的教条.


2007 年 4 月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附录:

大肠杆菌的对照培养,单菌落的分离及菌种保存 ...............3 强碱法小量制备质粒 DNA.....................................................5 琼脂糖凝胶电泳......................................................................7 植物总 DNA 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9 DNA 的 PCR 扩增................................................................. 11 植物总 RNA 的分离 .............................................................15 RT-PCR..................................................................................17 体外重组分子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2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23 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与器皿 .....................................................24
2

2015-2017基因工程高考题附答案

选修3——基因工程高考题 1.(2017?新课标Ⅰ卷.38)(15分)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 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7?新课标Ⅱ卷.38)(15分) 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新课标Ⅲ卷.38)(15分)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 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___(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4.(2017·天津理综卷9)(20分)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质,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步骤I、II试验。 Ⅰ.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下图。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______(单选)。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 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MgSO4.7H2O 0.4g/100ml ,Agar (琼脂)1.5g/100ml,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 ),链霉素(str )。 二、实验方法 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 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1.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1.25g Peptone (蛋白胨);0.2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1.25g Sucrose

(蔗糖);1g MgS04.7H2O琼脂粉3.75g ;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 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25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倒板:将抗生素与培养基混匀,每个平皿倒15ml 培养基,可以倒16个平皿,倒完后打开平皿盖,在紫外灯下照10min,等待培养基凝固,盖上平皿盖,封口备用。 第二组配制YEB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YEB液体培养基:先称取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2.5g Peptone (蛋白胨); 0.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2.5g Sucrose (蔗糖); 2g MgSO4.7H2O将上述药品置于50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45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50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50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分装:将培养基分别分装到试管和三角瓶中,每个试管中分装5ml,分 装12个试管。每个三角瓶中倒入35ml,共12个三角瓶。 5、分装好后,封口备用。 第三组配制MS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MS液体培养基:先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400ml蒸馏水,称取2.15gMS 粉置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5ml 100倍Fe盐浓缩液;5ml100倍肌醇浓缩液;5ml有机溶液的混合液,然后混匀定容至500ml,用NaOH 调pH=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