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

“美不胜收”的家乡文化

———品味庐州的古韵

我的家乡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的北岸,临江近海,连接中原,贯通南北,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岗冲起伏,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早在新时期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战国时期,就是重要的皮革、水产、木材集散地。秦朝置合肥县,明清时为庐州统治,故有别称“庐州”。西汉时期,是国内知名的商业都会;宋朝时期,是闻名的粮油集散地;十九世纪末,是安徽的四大商埠之一。历史上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

对于这座在历史上有着种种传奇故事的古城,我想以文化遗址、名人传说和戏曲文化来向世人介绍家乡地域文化,让家乡的风貌为更多人所了解,让崛起的家乡不失那一丝古韵。

首先,合肥自古战略地位重要,是江南之首,中原之喉,历来有“淮西有事,必争合肥”。东汉末年,豪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混战不休。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安徽就进入分裂割据状态。淮南先为袁术所占,袁术失败后,淮河南北,为曹操所有。江南各地为孙权所有。合肥是曹、吴分界的重镇。合肥以南,长江以北是双方长期争夺的地区,在此曾发生过大小几十次战争,这些给合肥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留下了藏舟浦、教弩台、回龙桥等众多古迹和传说。

教弩台,又称曹操点将台,在逍遥津南。为防吴军围攻合肥,曹操曾命士兵

在此练习射箭。合肥夏日炎炎,士兵拉弓射箭,热不可耐。曹操便令士兵在台上栽植松树,以遮荫消暑,时间长了,原先泥土朝天的教弩台,也就变成了松涛阵阵的阴凉之地,后人因地建听松阁,“教弩松荫”遂成“庐阳八景”之一。教弩台上有古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名“铁佛寺”。唐代改名为“明教寺”。这个古教弩台和台上明教寺,被取名为“教弩梵钟”,为合肥十景之一。

而为魏军隐蔽战船的藏舟浦,现已辟为绿草茵茵的杏花公园。另外,位于今合肥工业大学内的斛兵塘,相传是当年曹操屯兵练兵之地。当年的战场逍遥津今天也是合肥最热闹的公园,也是合肥十景之一。逍遥津内有张辽的衣冠冢,还矗立着一尊跃马横戈威风凛凛的张辽塑像,基座上隶书五个大字:“威震逍遥津”。

不光在古代,近代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最后的主持也是在合肥举行的。淮海战役,使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迅速解放了南京。为纪念先辈,激励后人,昭示来者,肥东县政府已于1983年起逐步恢复总前委旧址的原貌,徐向前、聂荣臻、刘华清、张震、迟浩田等为该馆题词作画150余幅。开馆以来,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瑶岗纪念馆已成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次,合肥人杰地灵,出了众多历史名人。如一代清官包拯、淮军统帅李鸿章、中华骄子杨振宁等等。他们的事迹代代相传,名扬四海,永存史册,也为合肥这一方水土留下了种种传奇故事。

包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闻名古今的清官。他既有超人的智慧,又有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刚毅品质。众多戏曲、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为他塑造了其丰富的清官形象。他六次弹劾张尧佐,请求罢免平庸的宰相宋痒,还弹劾了郭承优、王逵、李昭亮等外戚大臣和宦官,使“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之皆惮之。”包拯还多次上书宋仁宗,希望他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做一个能够听取和采纳尖锐

批评意见的皇帝。包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任庐州知府时,其舅仗势欺人,违犯法纪,包拯将就就传到公堂,公开审讯,为受害人主持公道,并按律处罚了舅舅;任开封知府时,包拯大刀阔斧革除陈规,他把不称职的属吏解除职务,撤销门牌司,简化公事手续,允许百姓直接进入大堂面诉伸冤,严禁属吏和衙役利用公事营私舞弊。开封府衙风气为之一新。包拯去世,朝廷颁赐包拯谥号为“孝肃”,加封为东海郡开国侯,赐礼部尚书。包拯归葬于合肥城东公城乡东村(今大兴集)。人们把合肥护城河南段部分称之为“包河”,在和边建包公祠,世代瞻仰。1987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在包河岸边重建包公墓园。

现坐落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的李府(李鸿章府),是游客们来合肥观光旅游的必经地,这栋在合肥少有的清代建筑,不仅仅因为他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对另有青睐,更是因为它曾经的主人——李鸿章,一个在近代中国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人物。他是满朝政府里的汉人官员,他统治了一支近代化的地主武装——淮军,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展活动,使一大批淮军的将帅幕僚位居要职,成为当时一个举足轻重的派别集团——淮系集团。李鸿章以及他的淮军事实上充当了清朝国防军的角色,布防在辽东、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漫长的边境上。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与淮军有关,如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在这些重大的国际战争中,不少淮军将士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以鲜血和生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涌现出刘铭传、聂士成、丁汝昌等一批著名的爱国将领。李鸿章的功过备受后人争议,对于到底是爱国官员,还是卖国求荣的鼠辈,我们只能从史书上和这栋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上,寻找历史的痕迹,它见证了李鸿章的生命,他的成长,他的灭亡。

最后,我想谈谈家乡的地域戏种。起于200多年前的“小倒戏”,就是后来的

庐剧,是以皖西大别山地区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哥、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了端公戏、徽剧、京剧、嗨子戏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成的一个教年轻的地方戏种。在其随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向四周扩散,流行区域遍及皖中,包括今天的合肥、六安、芜湖、淮南、滁县等广大地区,观众曾达2000多万人,是安徽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

庐剧的剧目可分为大戏、折子戏和小戏三大类。大戏又称本戏或连台本戏,大部门是反映家庭伦理的戏,也有一部分是反映民族斗争和忠奸斗争的戏,一般故事情节复杂,内容较长。折子戏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存在的故事,另一类是由本戏中抽出来的一折,既可单独演出,又可连在一起演出。小戏又称花腔小戏,内容以描写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较多,也有一些小讽刺和闹剧。而庐剧的唱腔主要分为主腔和花腔两部分。主腔一般富于叙述性和一定的抒情性,在传统里,它是用于折子戏和整本戏的唱腔。花腔多源于民间小调,它简朴自然,曲调优美活泼,与主调相比他更有利于表现欢快的节奏。花腔绝大多数是小戏的专用曲调。值得一提的是,庐剧原本没有管弦乐器,演出是演员“干唱”,只有锣鼓伴奏。解放后炉具建立了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乐队,假如弦乐伴奏,后又增加西洋乐器,增强了演出效果。

《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等都是传统庐剧的经典之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庐剧班社和著名艺人的联合下,传统庐剧得到了推广和发扬,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随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生,合肥市庐剧团先后改变和创作了《人民的心声》、《如意缘》等20多个剧目;重排的《秦香莲》连续演出120多场,场场爆满。1991年,合肥市庐剧团到北京参加戏曲艺术节,演出了新改编的剧目《奇债情缘》,获得优秀演出奖。1985年,上海电视台、合肥电视

台将合肥庐剧团的《双锁柜》、《1情仇》搬上荧幕,分别在多家电视台播放,更广泛的扩大了庐剧的影响。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生于此,长于此,了解合肥,熟悉合肥,热爱合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正焕发出青春活力,变得更加繁荣昌盛,面貌一新,美丽多姿,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这些都增强我作为合肥人的自豪感。故乡人民把对生活的热情,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化作股股动力,倾注在这青黝的土地上,建设着我们的家乡。

聆听那来自远方的曲声,享受着包河岸边吹来的丝丝凉风,头顶那片天空依旧湛蓝湛蓝,闭上双目,展开手臂,深深呼吸,仿佛拥抱整个世界。即使这儿也有世俗的嘈杂,也有纷争,也有……但家乡的美、文化,还有种种让我难以割舍的乡愁。家乡,一个让人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

李梦雅

09新闻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我的家家的美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提起北方,人们想到的都是广阔无垠的田野,是的,我的家乡就是长江以北的一个享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美誉的阜阳。在漫长的暑假生活中,我接受了学校的建议,积极的参加校内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处走访,调查了家乡的一些文化知识,知道了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打开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从阜阳的地理位置状况,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故事,最后还有阜阳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阜阳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颍河、泉河穿市而过阜阳。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重淮海经济区要组成部分。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阜阳的地方方言是阜阳话,气候是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这样的环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阜阳人。

历史上人才辈出之地:管仲(?—前645)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用为卿,以主持政务,尊称“仲父”。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历史上到颍水之畔洗耳的许由,他的不趋向于权贵的精神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才子并以他为榜样,不追逐名利。颍河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河流。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龙山文化等重要文化遗,颍河存遍布颍河两岸。其中有证实夏朝真实性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夏朝的都城级遗址,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而在颍河两岸发生了,众多历史上重要的史实。留下了颍川文化等一系列的灿烂文明。颍河,与黄河、伊洛河一同成为中华文明之源。在阜阳生态园坐落着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年级:15级系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 班级:国贸7班姓名:卓依文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第一,了解家乡;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 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历及收获;第四,学习新的知识增长见识。 二、实践内容:在本学期寒假中,我进行了一次以“寻找家乡文化”为主 题的社会实践,着重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是我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有很多不足,但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又找遍了市里大小的图书店,搜集到了我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竭尽全力的搜集我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基本满意,还需要更深入的进行下一次的实践。 1、汕尾概况:汕尾,别称红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与海峡经济圈中间,与香港一水之隔,南临红海湾和碣石湾,西濒惠州市,南隔惠州市与香港相连,北部与梅州、河源接壤,东部与揭阳接壤汕尾是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是广东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城市,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诞生地,同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东方夏威夷、东方莫斯科等美誉。 汕尾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城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 2、汕尾历史沿革: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市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陆丰地区(汕尾市)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

安徽铜陵大通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铜陵郊区大通古镇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对大通古镇的地域文化从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访问当地居民,走访当地的特色古街、参观建筑,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一)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铜陵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一个千年古镇,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有着“小上海”的美誉。1876年,大通古镇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一起,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商开放的暂泊口岸;在辛亥革命时期的1912年,它更是安徽临时省政府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独特,距安徽精品旅游风景区九华山83公里、黄山和太平湖154公里,是“两山一湖”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二)特色的历史建筑 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在两个历史街区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本身既

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味,也反映了因水而生的商业城镇的基本格局。其中盐务招商局、商铺、报馆等建筑遗迹,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士阁”作为“大九华山头天门”,是我国一座著名寺庙。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南面的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大士阁经多次修缮建设,陆续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大愿殿、伽蓝殿、祖师殿和功德堂、大慈殿、阿罗汉书画院及五百罗汉堂等庙宇。 龙泉井,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于这口井位于长龙山的脚下,在建井之前,这里就有一处泉眼,泉水终年流淌不息,为了便于泉水的储存和使用,便在这泉眼之处开挖建井,井深三丈有余。因为人们称那泉眼为龙泉,所以主人就把这口井取名为:龙泉井。 大通钟楼,这座钟楼是西班牙人在大通修建的,至今已经有着近70年历史,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西瓜顶”上,呈四方立柱型,边长约为4米,园形拱门,高约20余米,上下三层,由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现存一个残缺破败但风采依旧的遗址。 (三)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这里有青通河、长江、鹊江、祠堂湖、白浪湖、潜洲沙滩湿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

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126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xx 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20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

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地标,它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它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打造,进行家乡文化资源调查旨在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调查目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进行了此项调查。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2、调查对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内所有文化资源资料收集方法:走访舒城县文化局,舒城县政府办公室, 实地考察万佛湖旅游景区、汤池温泉景区等,网上收集舒城县内各地区文化资料三、调查内容 1、舒城概况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舒城总面积2100 平方公里,人口99.2 万人。这里人文荟萃、渊源流长,拥有2000 多年的建县史。舒城山川秀丽、多景齐观,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舒城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被誉为省城合肥的后花园。舒城曾获得过“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1998 年9 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自然资源 水资源——舒城县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境内有杭埠河、丰乐河等8 条主要河流、35 条支流小河,正常年份,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 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为立方米,大小水库67 座,总容量为8.68 亿立方米,有效拦蓄7.2 亿立方米。其中,龙河口水库库容8.立方米 2 亿立方浇灌舒城、庐江、金安三县区120 万亩良田。 矿产资源——矿藏丰富,已发现的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矿、矾矿、黄砂、花岗石等。舒城黄砂资源丰富,是舒城著名特产之一,经省三一三地质队勘测,全县黄砂蕴藏量约 14 亿多吨,主要特点是子粒均匀、规格适中、强度高、杂质少,省建筑部门鉴定评价:舒城黄砂是大型、高层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不可多得的材料。舒城黄砂远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并注册了“万佛山”品牌,全国黄砂注册商标仅此一家。生物资源——县林地总面积90000 公顷,人均林地0.09 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3.8%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万佛山,境内最高海拨这里木本植物有科300 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宝华玉兰等20 多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钱豹、香獐、牙獐等。地质地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 米。山地面积约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

家乡调查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成果 题目绍兴市历史文化调查报告班级建筑122 姓名周颖麒 学号201204110218 指导教师王雪莉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家乡简介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东经119°53′03"至121°13′38"、北纬29°13′35"至30°17′30"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境域东西长130.4千米,南北宽118.1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市辖区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万(2013年11月数据)[1] 。 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2]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总之我的家乡绍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接下来我就写一点我所知道的关于我的家乡方方面面。 历史沿革 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绍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更名为会稽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其中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文化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X年12月 调查地点:建瓯 调查对象:文化 调查方式:网络查找,询问 前言:俗话说的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 乡,并且爱的深沉,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区,位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最让我自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建瓯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曾经出过众多的请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主体:建瓯的文化风俗不胜枚举,在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我最感兴趣的是建瓯的挑幡艺术。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瓯特有的挑幡艺术。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已

经开始在建瓯民间流行。相传在明代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建瓯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在收复台湾之后,壮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乡,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时,将士们将带回的军旗放置于长杆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牺牲的弟兄们。长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惯例将旗杆来装点一番,舞动一番,以表示庆祝与纪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逐渐谈化成了当今建瓯特有的挑幡风俗。 说到挑幡的制作过程,就不得不提建瓯“竹子之乡”的美称,这边的竹子那是相当的多,而挑幡所用的幡,就是选用一根大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晾干后把竹子的外壳涂上朱红油,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竿顶悬挂着彩灯,再装饰上各种各样的小铜铃,竹身还会悬挂一幅绣有歌功颂德的词句,这种制作工艺师我们建瓯独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再说道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上无与伦比。如果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技艺精湛,叹为观止。从小到大,我看过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数,但每次看到都能把我深深震撼,艺术表演者个个都身强力壮,表演时,有的是头顶长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托牙咬,形式多样。这种表演一般是团体表演,那和谐统一的姿势,使得竿旋旗飘,幡幅呼啸,使得观看表演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挑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美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暑期实践报告 ——家乡变化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焦光莹2014年8月16日 21205011016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廊坊的特色历史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廊坊的特色历史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我的家乡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 廊坊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常道村附近。现境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封疆,秦朝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巨鹿郡管辖,汉朝、唐朝时属幽州管辖。解放初期隶属天津专署,1968年天津地区行政中心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8年9月,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廊坊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新体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廊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置业的理想场所。 我的家乡廊坊也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那就是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战役,是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近百年来,“廊坊大捷”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 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4名官兵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出发,原计划当天下午到达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带遇到了义和团的奋力阻击。上述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援北京使馆”为借口,组织了一支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尔为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2千多人的联军。西摩尔和他的联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惯了,认为此趟北京之行,从天津到北京有铁路之便利,对一支有枪炮武装的外国军队来说,乃是朝发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这支由现代化的枪支、火炮和装甲列车组成的侵略军遭到惨败,不得不于6月18日退回杨村,在义和团的追击下,再败回天津西站。这支队伍从天津老龙头出发时以军乐队壮行,最后变成一支长长的担架队沮丧地败回。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这出色的一役,不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进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坚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战决心。从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没能遽然陷入帝国主义列强手中。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实永传佳话。 廊坊大捷一役,从11日开始到18日结束,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负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再说说我们的自然资源,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水资源: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流经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立方米。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感受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民俗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 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 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 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 文化。 要说真正进入春节, 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 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 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 的含义,在这 几天人们一 般会把家里 进行彻底大 扫除,清洗各 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什 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家乡习俗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水县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轩辕黄帝家庙所在地涞水、易县交界处的洪崖山20公里。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提升作文教学品质 一、熟悉亲近――寻求地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 写与家乡有关的作文,就必须建立在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基本了解上。学生如果对家乡的人、事、物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体味,就难以在作文中潜入乡情的深处;如果对家乡的人文历史知识缺乏关注和了解,就会使作文中发生的情感浮于表面,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熟悉家乡历史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的盛泽,有着“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千百年来,盛泽的老百姓就有从事蚕桑劳作的传统,夫织妻络,父业子承,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盛泽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丝绸文化。为了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学会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时事。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参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做法:“根据本地区历史、民俗、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设计专题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做调查研究”。结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我校语文备课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魅力绸都采风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五龙路附近的供奉着蚕花娘娘的先蚕祠,走进了清嘉庆年间山东济南府人所建丝绸会馆――济东会馆。利带领学生去了被评为“中国丝绸文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化旅游景区”的丝博园,在那里体验和感受农桑文化、丝绸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学生一起漫步在白龙桥上,观瞻了那副广为传颂的著名桥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让学生缅怀过去绸都丝绸交易的盛况。耳闻目睹,使学生由衷感受到家乡的历史文化的魅力,学生接受到的绝不仅是关于家乡文化的文字信息,他们更会从生存与生命的高度看待自己,自觉地将自己与家乡紧密相连,为接下来写与自己家乡有关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找准地域文化资源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考虑到作文教学中题材、内容、指导的需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自然真实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平时课余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强对地方文化的体验和熏染。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作文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写作文那种勉为其难、东拼西凑的现状。 二、体会思考――在文化现象的深处引领写作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心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根源和演变轨迹,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家乡的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后,教师就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虽然涉及他们在优美但由于缺乏敏锐的眼光和创造的勇气,到地域文化, 的地方风情面前看不到一方水土所具有的独特意蕴,在家乡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