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报告撰稿者:顾广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内容如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3、当代好多青少年学生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浅阅读”泛滥,“不愿阅读,不会阅读,不善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浮躁不安的急功近利心态悄然袭来,阅读质量大幅度下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更新领导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要让全校的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著的点拨者和讲解员。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将学生领进书的海洋之中,切实而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出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我们力图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手册的跟踪记载,注重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效果检测;通过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我们实施课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我校的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把读书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和玩耍、休息一样快乐的事情;是要让我校的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书,知道浏览、粗读、细读、精读必不可少,知道读书笔记做些什么,知道读后感能够让自己“直抒胸臆”;是要让我校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必要时呼之欲出才能称为自己的知识。总而言之,要让课题研究为我校积淀浓郁的文化底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阅读就是学习,阅读就是交流,阅读就是成长,阅读就是完善。

2.学会阅读,乐于阅读是人类的一大快慰与幸福。

3.课外阅读是突破课堂阅读的时空局限,相对独立自由的阅读。它是语文阅读综合实践整合的重要思路和途径,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4.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场所,指教师围绕既定目标在限定的单位时间内,以限定分量的教材,在班级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5.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的核心理念是:课内定计划,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能因地制宜地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读后感在课内与同学们分享,实现“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受益他人”的目的。

6.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是语文阅读综合实践整合的重要思路和途径,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它突破了课堂阅读的时空限制,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7.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遵循“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原则,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有效拓展课外阅读教学:就是以国家语文课程为基础,以语文教材和校本化阅读教学活动为依托,(包括名著经典读本、时文、科普、童话、成语故事、乡土、民族文学等)以拓展学生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贯串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综合性、个性化、多元化阅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落实语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途径,拓宽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改善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健康发展。

2.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建中学生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2.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

3.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4.中学生课内语文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5.中学生课内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6.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使用调查对比法、个案分析法、问卷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定点实验,分步实施,整体提高”的策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

1.定点实验。

确定课题研究对象,以校本部七年级一班和二班两个班为实验试点班,根据研究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分析和经验总结。

2.分步实施。

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推进阅读过程,不同学期选定不同的读物。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地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

3.整体提高。

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二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做人的基本能

力;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变“我读书”为“我读好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为构建完善自我服务。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明确内容——读法指导——课内交流——书面检测——读后感征文——评比颁奖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

2.填写好《立项申请书》,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二)安排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培训研究人员。

定期集体研讨:定计划、定步骤、定范围、定时间、定检测;定期向课题组研究人员下发相关材料,采用纸质与电子稿相结合的方式。

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顾广宽、缪玉春、路文清、龚雷、单丽华、周云珍)2.结合学校教学的工作实际,确定研究对象。

初中七——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指导措施、效果反馈、总结提升的一系列研究

(三)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1.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点面结合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现状;

2.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收集个案、案例和体会等;

3.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收集教学案例、阅读辅导实录和教学反思等;

4.对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收集经验总结。

(四)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3月)

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与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九、课题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从整体入手研究学生的素质结构,对每一个学生有个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认识,从分析整体素质结构的“内差异”入手,认识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寻找“突破口”,采用“扬长避短”的方法,去促进学生转化。看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扬,重视学生的内因作用,促进各类学生喜爱语文,喜爱阅读,喜爱学习。

通过引领学生阅读,使教师自身逐渐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素质。

(二)语文教师的职业角色多样化得到切身的感受与体现。

语文教师通过阅读课题的研究,使自己成为(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著的点拨者和讲解员。从而也激发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为自身的业务成长推波助澜。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得到了开发。

通过指导阅读,学生能利用语文自习课、中午放学后、双休日等时间主动阅读。并且对教材中文本的思考与理解也逐渐加深了。语文课上,有较多的同学敢于质疑,敢于辩解。上语文课的兴趣与状态也今非昔比。

(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高。

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阅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三五

一群,时常围绕同一种读物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分享收获。有1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的阅读与写作比赛中获奖。

(五)校园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校园内的文明礼仪日渐规范,逐渐形成人人争做推普员、人人争做文明人的氛围。在各个橱窗,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手抄报。

(六)师生审美观点、思维能力、口语交际、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通过广泛的阅读,师生们的感受美、分析美的审美观也有所提升。口语交际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日渐提高。对某一件事的分析能逐渐往全面的方向发展。

(七)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性情得到了陶冶,思想接受洗礼,情感得到丰富,境界得到提升。

“授之以渔”,自己首要会“渔”。语文教师们在交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之前,自己首先对阅读的内容、方法心知肚明。并力求选择最佳方法。这样,自然给自己的阅读增加可示范性与效仿性的动力。师生们在文学海洋中接受春风化雨般的润泽。

(八)初步在一部分师生之间形成老师乐教、学生好学的良性循环,并取得一定成绩。

通过良性互动的螺旋式上升阅读,师生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顾广宽同志:

2011年11月,论文《剖析厌学情绪,促进身心发展》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等奖;

2011年11月,通过阅读后选拔我所任教指导的初三(5)班任飞同学,在县举办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2011年12月,撰写的读书笔记被县局评比为一等奖;撰写的心得体会文章被县局评比为三等奖;在阅读类“有效课堂”人人达标考核活动中,开设示范课一节。

2011年12月论文《和谐语文课,师生伊甸园》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爱心激励,良方育人》被市教育学会评为三等奖;

2012年8月,论文《话谈语文》被县教育局评为二等奖;

2012年12月,论文《板书引靓语文课》被市教科院评为二等奖;

2013年暑期校本阅读培训方面,被校评为“先进个人”;指导学生翁鸣在县举办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

2013年12月,论文《论文贵在真》获盐城市教育学会二等奖;撰写文章《更新观念研课标把握脉搏强教学》获县教师读书活动评比二等奖;秋学期,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校安全知识竞赛,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周云珍同志:

2011年12月,指导胡光胥同学在盐城市第二届中学生阅读大赛中,获

初中组二等奖;

2012年9月,阅读随笔《儿子,我们一起来读书》,在第三届“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家长组一等奖;阅读随笔《智慧设问,引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有感》,在第三届“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教师组一等奖;阅读随笔《心灵的鸡汤情感的慰藉——读〈心存感激〉有感》,在第三届“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学生组一等奖;教学案例《掌声响起来》在盐城市中小学案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10月,指导刘航同学在“凤凰传媒·扬子晚报书评家”选拔大赛中,获优秀奖;

2012年12月,在盐城市农村初中语文优课展评活动中,执教的《小丑》一课,荣获一等奖;主持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研究》在县教育学会结题;

2013年10月,指导学生王宇航、单谓桓撰写的阅读随笔《先生之风,高山仰止》,在

第四届“天天爱学习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学生组一等奖;《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第四届“天天爱学习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家长组一等奖;《宝玉·瑰宝》在第四届“天天爱学习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暑期征稿活动中,荣获教师组一等奖;

2013年11月,参加盐城市农村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读书专题研修班第一次研修活动,研修内容为《论语》《孟子》,共16学时;

2013年12月,课件《我的老师》被市教育局评比二等奖;并在年终被评为响水县第八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能手。

刘宝同志:

2013年1月,辅导学生在响水县科普剧展评县级一等奖;

2013年3月,辅导学生在盐城市学校交通安全征文比赛市级一等奖;

2013年11月,辅导学生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省级三等奖;

2013年12月,辅导学生在“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县级二等奖;

2013年12月,辅导学生在全省中小学自我保护情景剧大赛《战烟记》获“优秀指导奖”;

2013年12月,在响水县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龚雷同志:

2013年11月,指导学生施金阳在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获县级三等奖;

2013年11月,辅导学生在响水县科普剧展评获县级一等奖;

2013年12月,论文《关于初中作文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探讨》,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路文清同志:

2012年6月,辅导学生在县“感受幸福”主题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

2012年11月,辅导学生在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

2013年3月,辅导学生在市交通安全征文及文明交通宣传作品比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教师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3年11月,辅导学生在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

单丽华同志:

2012年5月,被校随机听课活动中评比为先进个人;

2012年9月,暑期校本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2年11月,开发周学生优秀作业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2012年12月,论文《迁移激趣促智--------谈语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3年11月,在校优秀备课笔记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2014年3月,在校举办的“双语阅读”诵读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老师”奖。

龚成兵同志:

2010年12月,在“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2011年12月,论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改的灵魂》被市教科院评为二等奖;

2012年12月,撰写的二轮复习教案,在初三复习课教案与课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

2014年3月,组织学生开展“双语阅读”诵读大赛。

缪玉春同志:

2014年3月,组织学生开展“双语阅读”诵读大赛。

周海荣同志:

2013年11月,辅导学生在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获初中组二等奖;

2014年3月,组织学生开展“双语阅读”诵读大赛。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主要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①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缺乏一些多样性探究和灵活性思考,因为毕竟各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所处的环境差别性都客观存在,因此,因境阅读很符合客观需要。②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提高的方法与层次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验证。③对于如何有效地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的研究方面,对时间的分配利用还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持久化。另外,很有必要积极探索出一条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再扩展到课外的实施途径。因为课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无形的、无边的,而因此延伸开来的课外活动才是广博的,多彩的,才是真正的生命、生存、生活所需要的。④对于中学生课内外阅读联系与自我建构的研究还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⑤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方法的推广和实践还得依赖教育主管部门与校领导的鼎力支持。

今后的设想:

我们将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牢固树立阅读科研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宗旨:以浩瀚广博的课外知识为源泉和素材,以课堂指导为平台,以多渠道多方式呈现为手段,以多方面多层次激励为动力,真正使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善于阅读,让丰富多彩的阅读成为我们生命与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对这些精神食粮的咀嚼汲取与消化品味中,充分达到“完善自我,收益他人”之效。

以此不断扩大和深化语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使研究教学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化与持久化,使业务研究成为我们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课题主持人:顾广宽

电子邮箱:JSGUGUANGKUAN@https://www.360docs.net/doc/5610862366.html,

手机: 130********

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