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要求.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会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通过观察多种测量工具,大致概括出测量工具的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对初二学生似乎并不陌生,但学生的操作不一定规范,因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是这节课的重点.

三、教具

1.认识长度的各种测量工具.

刻度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

1米长的厘米刻度尺、20厘米长的毫米刻度尺.

3.初步概括多种测量工具的共性.

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量筒.

4.辅助教学用具.

烧杯、适量温水、小黑板、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用小黑板画出图1-2-1、图1-2-2,请学生用眼睛观察后判断图12-1中两

条直线AB。

CD哪条长?图1-2-2中直线EF、GH上端距离和下端距离是否相等?然后请学生用刻度

尺测量得出结论.

请学生用手估计烧杯中温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进行比较.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感觉不一定可靠,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物理学

习的过程中,测量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请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测量工具.教师再展示已备好的刻度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并介绍名称.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的顺序写出板书,并明确米是长度的主单位.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是: 1千米= 103米, 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 10-3, 1微米= 10-6米.

(3)长度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把刻度尺:

①它们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们的量程,也就是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③它们的最小刻度,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是多少?

问题:如何用零刻线磨损了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以某一刻线为“零”点,读值时减去“零”点前的值即可.

教师示范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及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如果用最小刻度分别是厘米和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有什么

不同?

打出投影片①见图1-2—3请学生回答:这个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被测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物体长是2.7厘米.数字7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在2厘米到3厘米之间更接近3厘米,所以2和7都是“有效数字”.假如读作2.75厘米,由于7已不准确,5就没有意义了,不应读取.

再看投影片②见图1—2-4.请学生确认最小刻度并读值.

由投影片②看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物体的长度是2.76厘米,其中6是信读值,估读到1/10毫米.而厘米刻度尺只估读到1毫米.可见最小刻度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所以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但并木是说测量越精确越好.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要求有关.如量体裁衣时,准确到厘米就够了,而发射卫星时,各种数据则要非常精确,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最后一级火箭的速度差千分之二,卫星就会偏离预定轨道十万米.

在长度测量中,如果发现被测物体的末端同刻线正对时,出示投影片③见图1—2-5.估读的下一位是“0”,即物体长2.70厘米.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

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后,还需将测量值正

确地记录下来.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来注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2.误差.

对任何一个物理量进行测量,都不可能得到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值,即使用测量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完善的方法,测出的值也与真实值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误差.误差一是由于仪器本身不够精确或实验原理不够完善而引起的;二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如估读值可偏大或偏小等)而产生的.

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则不可避免,只能设法使其减小.

3.一些测量工具的共同特点.让学生观察量简、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以上测量工具具有共同特点——刻度.(三)课堂小结

1.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各种物理量量值的过程.物理量的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如长度测量,时间测量)和间接测量(如测出立方体的边长求体积).

2.测量中误差是木可避免的.

3.长度的测量可分为如下几步:

(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2)正确摆放刻度尺.

(3)正确读值.

(4)正确记录.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高清课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

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1节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 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 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

大学物理实验长度测量

长度测量 长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许多其他的物理量也常常化为长度量进行测量;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就是确定水银柱面在温度标尺上的位置;测量电流或电压就是确定指针在电流表或电压表标尺上的位置等。因此,长度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有: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读数显微镜等。通常用量程和分度值表征这些仪器的规格。量程表示仪器的测量范围;分度值表示仪器所能准确读到的最小数值。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了仪器的精密程度。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 【实验目的】 1. 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习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 3. 掌握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及表示测量结果的方法; 4.熟悉直接和间接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仪器】 不锈钢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铁环、细金属丝、钢珠 【实验原理】 一、游标卡尺 用普通的米尺或直尺测量长度,只能准确地读到毫米位。毫米以下的1位要凭视力估计,实验中要使读数准确到0.1mm或更小时,一般采用游标卡尺和螺

游标上分度格数 主尺上最小分度值 == -=y m x y x 1δ旋测微计。 1.游标卡尺的结构 游标卡尺又叫游标尺或卡尺,它是为了使米尺测量的更准确一些,在米尺上附加了一段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叫做游标。利用它可将米尺估读的那位数值准确地读出来。因此,它是一种常用的比米尺精密的测长仪器。利用游标卡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孔深及内外直径等。 游标卡尺的外形如图4-1-1所示。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与量爪AA’相连的主尺D ;与量爪BB’及深度尺C 相连的游标E 。游标E 可紧贴着主尺D 滑动。量爪A 、B 用来测量厚度和外径,量爪A’、B’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C 用来测量槽的深度,他们的读数值都是由游标的0线于主尺的0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出来。 2.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刻度尺上m 个分格的总长度和主刻度尺上的(m -1)个分格的总长度相等。设主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y ,游标刻度尺上每个等分格的长度为x ,则有 mx =(m -1)y (4-1-1) 主刻度尺与游标刻度尺每个分格的差值是 式中,x δ为游标卡尺所能准确读到的最小数值,即分度值(或称游标精度)。若把游标等分为10个分格(即m=10),这种游标卡尺叫做“十分游标”。“十分游标”的x δ=1/10mm 。这是由主刻度尺的刻度值于游标刻度值之差给出的,因此x δ不是估读的,它是游标卡尺所能准确读到的最小数值,即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若m=20,则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为1/20mm=0.05mm ,称为20分度游标卡尺;还有常用的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分度值为1/50mm=0.02mm 。 (4-1-2)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 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 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 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 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 、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得测量误差] 教学目得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得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长度得测量误差。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得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得规律,通过简单得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得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得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得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得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与图1-2,比较两条线段与两个圆面积得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就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得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就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与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得判断,得到精确得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得长度,用秤来测物体得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得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得高低。 长度就是最基本得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得方法与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就是常用得测量长度得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她测量仪器与了解测量得初步知识。 2.长度得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得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就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就是国际统一得长度基本单位,其她得长度单位就是由米派生得。米得代表符号就是m。其她常用得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得代表符号分别就是 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得单位标注就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得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得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得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得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得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得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得问题。关于量程与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得解释。零刻度有磨损得刻度尺,可用没磨损得其她刻度做为测量得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就是被测物体得长度。 ②刻度尺得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得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得习惯。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得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得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得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就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得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得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案例

案例名称:《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王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长度的单位; ( 3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4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 1 )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 2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2 )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对误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合作、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交流合作、讨论、观察与实验 【教具准备】塑料尺(30 把)、米尺(钢尺、厚木质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皮卷尺、盒尺,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由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及配图,引出运动;由图片“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

“飞驰的赛车”、“行驶的动车”、“飞人刘翔”、“飞身扣篮的NBA 球星”引入新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进行新课〗 活动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结果。 (学生交流) 〖板书〗一、长度的测量 1. 单位: ( 1 )国际单位:米(m ) ( 2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 m );纳米(nm ) ( 3 )单位换算: 1km = 103m 1dm=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 m=10-6m 1nm=10-9m 学生练习:500m = ___________μm 42mm= ____________m 学生填空:一些物体的长度: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______________ ;房子的高度约为:300 ______________ ; 课桌的高度约为:0.75 ______________ ;铅笔的长度约为:1.8 ______________ ; 墨水瓶的高度约为:60 ______________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 ______________ ;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80 ______________ ;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________ ; 出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 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 一、 知识点睛 1. 长度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 (2)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2. 单位换算方法: 例:0.53μm=____________m 。 数字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3. 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重点)、三角板、卷尺、皮尺。 4. 刻度尺的使用 (1) 认识刻度尺 ① 量程,也就是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②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 精确程度越高。 (2)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① “选”:______、______合适的刻度尺; ② “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注意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称为误差; (2)产生原因: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消除误差; (4)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6.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石英钟,电子表,机械表等; (2)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3)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等,换算关系为: 1h=_______min=________s。 (4)停表的读数: 小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大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读数时,应先读______示数;再读______示数;需注意小圈指针是否过 了“一半”位置。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普通中学生穿的鞋的尺码一般是39号,对应的光脚长度是245毫米,假如 用米做单位,对应的光脚长度是多少? 2.“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人体内一种细胞的直 径为1280纳米,则它的直径为多少米? 3.小明记录了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但是忘了带单位,请你帮他添上。 ①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______

长度的测量误差

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 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 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

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

最新长度的测量-练习题(1)

长度的测量 一、填空题 1、填写单位或数据 (1)500m= μm;(2)86nm=)_____________ m (3)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_________;(4)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_________; (5)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________;(6)B、硬币的厚度2.0___________; (7)人头发的直径70__________;(8)讲台桌的高度大约为__________; .(9)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 __________;(10)教室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11)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______m. 2、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木块B的长度是: __________;木块B的长度是: __________ . 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cm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实验室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_。更精确的长度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等测量工具。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4、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以及__________。测量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应包括数值和__________两部分。 5.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 二选择题 1.(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80m B.80dm C.80cm D.80mm 2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4.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韶关市第十三中学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课时)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物理主备教师:饶兴娇任课教师:饶兴娇 课题:第一章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课型:新授课 课时:3 课时(总第8\9\10课时) 授课班级:八(1)班 授课时间: 2013 年9月18\ 23\25日(第5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 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 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试题及答案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我校八年级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月考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A .立定跳远成绩为5m B-掷实心球成绩为6. 5m C .女子800m成绩为40s D .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2.小明同学在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 .跳绳1分钟60次 B .立定跳远2. 4m C . 1000m跑的成绩为8s D 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3.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 身高16m B .质量10kg C .体温37*C D Imin心跳75次 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岀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 .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6.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方法可取的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 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 D .以上方法都不可取. 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0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8.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A.5 秒 B . 13 秒 C.21 秒 D.30 秒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对I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hnin只能读50个字 B .健康人的脉搏,Imin跳动70次左右 C 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lmin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练习题汇编精修订

八年级物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练习题汇编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智 能 提 要 问: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 记”. (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 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分度值越小, 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 (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 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 被测物体. (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长度的测

问:通过你对停表的观察和使用,你能总结一下停表的正确使用步骤吗? 答: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表,停表停止计时,正确读出时间,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 问: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 答: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问:什么叫误差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 答:(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跟其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别.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并且必须避 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智能归例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认识国际单位制。 2、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理解一些特殊的长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前知多少】 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50 ;(2)教室门窗的高度大约是200 ; (3)、学校准备在元旦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预计晚会时间为3 。 【知识解读】 一、测量单位 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换算关系:nm m m mm mm cm cm dm dm m m km 333101,101,101,101,101,101======μμ 3、时间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换算关系:s ms ms s s h μ33101,101,60min 1min, 601====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刻度尺:钢尺、皮尺、卷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认:①认清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测量范围);③认清分度值。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①“正”,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要歪斜;②“贴”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齐”,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应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值。 (4)“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5)“读”:读数时,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一个正确的结果包括三个部分:精确数、估读数和单位。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练习1

测试题 1.36mm= dm ,900s= min .(题型一、题型五)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 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题型一) 3.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题型二) 4.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 B .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 .人高度为1.7×103mm 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 F .课桌长为1m (题型一) 5.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 (题型五) A .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 B .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 C .到距离家3km 的学校上学 D .眨一下眼睛 6.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题型一)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7.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题型一) A .5.5m B .3.5m C .2.0m D .1.5m 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题型三) A . 17.31cm B . 17.32cm C . 17.52cm D . 17.30cm 9.如图11-3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题型二) 10.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题型一)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2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1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 d.用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分别改为 ;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 号) 。(题型四) 12.如图11-32所示,是一棵百年银杏树,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 图11-31 图 11-30 图11-32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要求.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会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通过观察多种测量工具,大致概括出测量工具的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对初二学生似乎并不陌生,但学生的操作不一定规范,因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是这节课的重点. 三、教具 1.认识长度的各种测量工具. 刻度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 1米长的厘米刻度尺、20厘米长的毫米刻度尺. 3.初步概括多种测量工具的共性. 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量筒. 4.辅助教学用具. 烧杯、适量温水、小黑板、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用小黑板画出图1-2-1、图1-2-2,请学生用眼睛观察后判断图12-1中两

条直线AB。 CD哪条长?图1-2-2中直线EF、GH上端距离和下端距离是否相等?然后请学生用刻度 尺测量得出结论. 请学生用手估计烧杯中温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进行比较.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感觉不一定可靠,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物理学 习的过程中,测量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请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测量工具.教师再展示已备好的刻度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并介绍名称.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的顺序写出板书,并明确米是长度的主单位. 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是: 1千米= 103米, 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 10-3, 1微米= 10-6米. (3)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1节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 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 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习题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习题 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 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秒(s)是_________的单位,该物理量的常用单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进行测量。 5.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6.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7.在测量时要进行_________,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采取________可减小误差。 8.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μm。 9.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43 cm、18.42 cm、18.4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木块的厚度应记作_________cm。 10.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图5—3 1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如图5—3所示是剖面图,请你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线圈总长度是_______cm,细铜丝的直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