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越来越猛烈的冲击着我们的新生活,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也面临更美丽的诱惑和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政府公共关系开始出现职能化的趋势,为此,必须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在整体理论体系框架理念下,有效地开展政府公共关系。由于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共关系涉及到各类型组织的管理和沟通工作,在理论知识的社会应用和价值创造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对知识经济将会引起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及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在描述世界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的背景下,回顾了中国公共关系曲折发展、艰难前行的历程。全方位审视了中国公共关系的过去和现在,旨在总结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剖析中国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瞻望中国公共关系未来的走势,以求中国公共关系有一个更灿烂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中国政府 公共关系 现状 趋势

【正文】: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越来越猛烈的冲击着我们的新生活,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也面临更美丽的诱惑和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政府公共关系开始出现职能化的趋势,并且,由于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化,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共关系涉及到各类型组织的管理和沟通工作。 面对现状,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如何走向未来?为此,笔者对中国公共关系的过去和现在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剖析了中国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瞻望了中国公共关系未来的走势,以求中国公共关系有一个更灿烂美好的明天。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政府公共关系,是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而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对国家各方面事务行使着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监督、保卫等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这种良好关系的形成,首先应基于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公众有知情的权利,政府有告知公众的责任;第二,政府需要得到公众关于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的信息,有效的行政管理应保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公关已成为政府沟通内外关系的强

有力手段,是
政府从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标尺之一。

(一) 中国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与实践红极一时之际,回头瞻望当初中国公关的起步,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冲击,也触摸到了中国迈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脉搏,这是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公关是踩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迈入中国的,中国的公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同步而生,同步而长。回顾走过之路,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时期:即拿来主义时期(80年代初—1986年)、自主发展时期(1986年1993年)和进入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其中自主发展时期包括:行业协会辈出,职业网络出现 、公关出版物丰硕,学术成果推广、公关培训活跃,教育层次多样化、公共关系科学研究和实践运作空前繁荣、国内外公关市场开始交流,国际公关职业市场正在开辟等五大板块。

(二)中国公共关系现状的现状和表现

1、公关职能部门的发展

公共关系事业经过近十年的冲浪,开始步入稳步发展时期,从一开始仅限在服务行业进入到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和经济实体,并已扩展到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如社会团体科研机构、银行、学校和党政部门。这些组织成立了具有公共关系功能的机构,或在某些已有的机构中扩充了公关功能,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来保障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于是,各行各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尽管名称各异,有叫公关宣传部、公关营销部,公关策划部、公关发展部等,然而它们的功能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的发挥着公共关系的功能。

2、职业公关公司的发展

专门化的公关公司经过前十年风雨的洗礼,开始步入了自我整顿自我提高时期。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名目繁多的公关公司曾风起云涌,其中大多是缺乏实力挂羊头卖狗肉的空头公司。据媒介报道,全国注册的公关公司有二千家之多,但由于自身人才的匮乏公关市场的不成熟,运作规则的不规范,许多注册公司在90年代上半期 ,纷纷关门倒闭或转业另谋出路,而生存下来的一些中资公关公司属于千锤百炼始出山,渐渐开始向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在公关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中资公关公司专业程度逐步提高,服务对象既有外埠客户,又有内陆客户,大多局限在外国客户。客户对象前三位:IT、一般消费品、医疗保健;计算机软硬件、通讯产品、网站成为IT客户的三大服务领域,网站类市场宣传服务是2000年度的一个亮

点;服务形式前三位:整合营销
传播、一般媒体宣传、大型活动管理;国际公关公司仍以品牌管理见长,而本地公司更推崇整合营销传播,为客户提供包括广告、会议、培训、宣传品制作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很多公关公司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服务开始系统化、立体化,往往代理客户整体形象的定位、策划、传播实施,在公关、广告、CI、营销等领域全面开花。由于许多中资公司规模小,因而机制相对灵活,经营成本也低。同时凭借优于外资公司的熟悉国情和市场的特点,因而在市场上也富有竞争优势。

3、外资公关公司的进入

自84、85年美国的伟达、博雅挺进中国市场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外资公关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开拓基本维持在二至三家。到了92、93年,由于中国公关市场有所发展,生机初显,一大批外资公关公司又纷纷杀进,像美国爱德曼、奥美、福莱、罗德、凯旋行驱、英国宣伟等。这些公关公司纷纷与中资公司建立联营关系,或在一些发达地区设立办事机构和业务点。他们很多是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求进驻中国市场,因为开放的中国是他们发展全球业务网络的良好市场,同时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可以维系原有跨国客户还可以争取到新的外资国际客户,并且又可以带出未来的中资客户。这些外资公关公司为拓展中国市场,积极导入公关新观念,着力于公关专业宣传,对媒介、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教育,让业内人士了解了像“认知管理”、“危机和问题管理”、“财经传播”、“高科技传播”等一些公关的新观念,同时外资公关公司通过自身的实践,引进了公关的最先进的国际职业操作规范和标准,特别是一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向中国的客户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服务水准,让人们看到了公关更灿烂的未来。这极大的推进了中国公关市场的形成,并对中国公关市场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4、公共关系教育的趋求

公关教育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基本形成立体多维的学历和非学历交叉并存的局面。从低级到高级,公关教育的具体的种类繁多,但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公关教育仍以知识教育为主,培养的学生还不能真正满足专业公关公司在公关技能方面的要求。理论研究方面还停留在纯理论研究方面,还缺乏对公关技术的研究,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公关业务培训机制和培训课程以弥补当前公关教育和研究的不足。同样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也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必须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有敬业精

神和职业道德的公关从业人员队伍和管理队伍。因而,公
共关系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问题

1、政府公关理论及实践亟待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的统治思想,自古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分。“王道”则是对内施仁政,让民众安居乐业;对外以“仁义布于天下”,招至八方归顺。“霸道”则是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两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对民众的态度与公众的关系不同,且后者总为圣人所不齿。王道的基本思想即“民本”思想,国以民为本,民以信为本。孔子提出“忠恕之道”,即对上要忠,对下要恕。孟子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亦懂得政权是舟,民众是水,“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纵观历史,许多成功的统治者都深知将政权建立在取信于民,争取民众支持的基础上才是稳固的。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曾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与现代公关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成功的准公关活动,如“纳言”——上古时代的信息收集与发布官;王官采诗——周王派官员深入民间采集民谣;不毁乡校——让公众有合法场所发表意见,议论国政;狡兔三窟——收买民心,制造新闻,改善关系;《汤誓》与《盘庚》——宣布重大行动,争取公众支持的公关文书。上述准公关思想与活动,虽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公共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但其中之精华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党和政府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有着重视公关,宣传公关的历史传统,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总裁就曾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们确实是精明的公共关系实践家。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公关有优良的自身传统,但是,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府公关的研究还远不够,既没有立足国情认真总结传统的“公关经验”,又缺乏将现代“公关精神”进行真正中国化的探索,所以在实践中的盲目性、零散性、非科学性等问题极为明显。

2、政府公关事业发展迅速,但极不平衡。

从80年代中期始,政府公关发展较为迅速,天津市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政府公关活动最为典型,沈阳市政府1988年4月也专门成立了接待办公室公关处。此外,一些省、部级官员还著书立说,论述政府公关的理论原则、活动特点等。政

协主席李瑞环早在1988年就强调指出: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学问。但是,我
国公关事业特别是政府公关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中国文化心态既为发展公关事业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和适合的“气候”,又有许多不利因素阻碍其发展,特别是经济方式,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公关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公关发展左右掣肘、四方受制的尴尬局面,政府公关的发展也处于深浅快慢不一的境地。

普遍来讲,许多官员的政府公关观念还极为淡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首先表现在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形象观念。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民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与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公关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民众信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工作的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媒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够,又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其次,公关观念的淡薄还表现在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念,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其权威性和政策性,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踏踏实实为群众为社会奉献,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带来满意和方便,用热诚的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赖。更有甚者,将手中的权力作为群众办事的路障进行“关、卡、压”,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第三,缺乏协调观念,表现为不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不懂得“兼顾”、“统筹”、“缓冲”和必要的“调和”、“折衷”的意义和价值。目光短浅,思路狭隘,经常陷入难以协调的矛盾中。

3、公关手段简单、生硬,缺乏公关业务能力。

公关最基本的技巧是交流沟通能力,其中首要的是口头与文字沟通能力,其次是人际交往术。政府良好传媒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政府工作人员纯熟的交流沟通技巧,但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普遍看重一个人怎样做,而不是一个人怎样说,尤其是不重视“推销式”的演讲,羞于表现自我,宣传自我,致使许多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演说时常感拘谨,接受媒体采访时紧张、

呆板,不能应付自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心态是重情轻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也注重人缘、
血缘、地缘、业缘、道缘的人情伦理关系的影响,重情、重礼,遵循情感逻辑办事而非依理性逻辑办事,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时人情化、情绪化倾向较明显,易使政府公关带上极强的“私关”色彩。

现代政府公关活动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包括调查研究咨询、设计制作策划、交际事务等。既需要动用一定的资源,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又需要高素质的政府公关人员运用专门的媒介和技术,制定专门的目标和计划来实施。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 国、内外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模式

近来各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各地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旨在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更是常见。它们一方面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美国总统。但是杰克逊以及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以私人秘书身份出现,不属于政府系统,政府并不提供资助。直到1857年,麦金利总统上台,他的6名助理才开始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白宫的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密切相关,塔夫脱是第一个安排每周两次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从此,虽然有反复,定期的记者招待会还是维持下来,于是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就相对固定了。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制度普遍在美国各地建立起来,除了政府对新闻传播控制的需要外,还得益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应用从企业界向政府部门渗透,其次,新闻媒介积极争取知情权的斗争也促使了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润滑油,协调政府和媒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隐蔽地引导舆论。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控制。议程设置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假说。其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

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
问题的关注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传播学者发现议程设置过程并非如此简单,传媒议程背后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博弈的关系。正如罗杰斯教授所划分的,这一过程包含三个环节,即:传媒议程的设定、公众议程的设定、政策议程的设定。在社会生活中,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现了政府或政治家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根据国家的需要、公众的需要以及政治运作过程的需要,设定政策议程。以此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定公众的议程,其中更多地表现了政策议程对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引导。

最近我国各地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地方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传媒,并通过传媒向公众介绍政府的政策,通报某个事件的真实情况,说明就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回答传媒的提问。这与以往有些地方对公共信息的封闭堵塞、对传媒所持的回避做法相比,无疑是开放进步的体现。同时这也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新调整,以往的宣传一直讲究内外有别,1983年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央政府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宣和内宣工作在宣传区域、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上的区别越来越难以界定。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交通更加便利快捷,资讯更加广泛。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传统意义上的宣传领域内外有别的界限在很多方面都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各地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内外宣传的传统模式,是在主导性、全面宣传架构下进行内外兼顾的整合。它立足于实事求是,按新闻规律办事,全力与世界接轨,以展现中国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二)中国未来公共关系发展与瞻望

1、 公关市场国际化

中国公关市场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发展到逐步规范、从纯国内化到国际化的过程。公关市场目前在中国终于成为一个被政府认可并拥有广阔服务领域的崭新职业,公关从业者的人数已达到1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飞跃。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不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和世界公关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中国公关市场国际化趋势上会更加明显。

公关公司的国际化和国内公关业务的国

际化将促进中国公关市场的国际化,最终走向公关市场的不断成熟壮大。期间表现出来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2、 公关实务专业化


经过近二十年的磨练,随着中外公关市场的逐步接轨,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的更加健全规范,中国公关业将彻底摆脱80年代初以来公关业的阴影,真正走出公关就是所谓“笑脸相迎”的低层次的旋涡而大踏步的迈入公关实务专业化的轨道。具体表现为:公关实务从内容到形式将得到极大的丰富;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分,更加到位;专门化的公关公司将备受各级组织青睐。

3、 公关手段高科技化

随着因特网(Internet)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组织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网络及其它现代传媒新技术对公关传播的重要意义。这些新技术将完成对公关传播沟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的调整和更新。实际上,网络传播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一种主流媒体支持着公关传播的开展,像电子邮件(E--mail)、组织形象介绍的网址、主页、网上新闻发布、网上展览、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新品推广等,使得公关传播的那种平等性、双向性、反馈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信息传播双方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实现了更深层次涵义上的双向互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传播史上的革命还将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公关手段将是一种更加数字化的手段,人们会在高科技的服务支撑下,实现真正意义的人际互动,这时的高科技不会成为人际之间的异物,它将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人们遨游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好比在自己温暖的家中一样自由自在。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不会知道计算机会如此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五十年后,我们所期盼的高科技会再一次的让人们欢呼雀跃。同样,公关总是会毫不含糊的选择最先进的高科技传播手段为自己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

4、 公关地位战略化

中国加入WTO步伐加快,互联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引发全球经济革命,中国这一最具潜力、全球最大的市场更是吸引了全球投资商的注意,越来越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专业公关服务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公关咨询业务量的急剧上升。新经济发展为传统公关服务注入新的内容, 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突飞猛进,媒体多元化、媒体互动化、信息个性化为公关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大批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作为传播顾问的公共关系将在这场经济革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组织的形象竞争呈白热化状态,公共关系作为

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传播战略,将为组织塑造一种“全球形象”而纳入组织的战略管理层面,其战略性地位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全人类面临的一些全球性问题。比如环保、人口膨胀、
战争与和平、人权与主权等问题的存在与解决,已非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所能承受,它必须通过国际间的沟通对话,形成共识,制定国际化的标准,靠全人类通力合作来加以解决。而公共关系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是最有发言权和成效的。公共关系在未来发展中的这种战略地位越来越明显,随着这种战略地位的确立,公关产业化也将随之形成,公关业将同信息业、咨询业等构筑起中国新兴知识产业的又一道风景。

5、 公关教育规模化

200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通过的《新世纪中国公关业宣言》称“振兴公关、教育为本”,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中国公关事业与国际接轨,是与中国公关教育的水平成正比的。反观80年代初中期,中国之所以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关,拉关系走后门的公关,且很有市场,除了人类普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外,中国公关教育水平低下,公关从业人员素质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21世纪,是世界经济大循环,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生命科学等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活、学习、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全球公关业面临的新问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公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公共关系的人才;另一方面,复合型的公关人才大受青睐。复合型的公关人才既是公关领域的“专才”,又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通才”,其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应是全面的。这首先要求高校来完成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培养,让有志于公关事业的学生能从本科教育到博士生教育一以贯之;另外就是社会化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将有增无减,在公关行业发展的推动下,在规范化的高等教育的导引下,全社会的普及型及提高型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将有规模有系统的交叉运行。建立完善的公关职业培训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培训一大批掌握公关技能、高素质、敬业的高级公关从业人员,加快引进国际先进的公关技术和最新理论,最终促使整个行业与国际接轨。同时加强行业服务、行业指导,最终建立中国公关行业管理组织。

6、 公关人才竞争白热化

随着中国公关市场的成熟,公共关系教育的规范化,公共关系市场的国际化,公共关系人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方面,公共关系作为一项智力产业,专业化智力劳动的价

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类组织均已改变了以往那种大而全的组织管理架构,并接受了资源稀缺的市场新观念,这势必促使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时候,考虑吸纳最优
秀的公共关系的人才加盟,让组织有限的传播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公共关系市场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会激活公共关系的人才市场。实际上,目前公关人才的争夺战已打响,一些外资公共关系公司为开拓中国市场,利用高工资、高待遇想尽一切办法从中资公共关系公司挖人才。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000年度行业调查显示,国际公关公司紧缺人才的前三位是:高级咨询顾问、高级管理人员、客户经理。本地公关公司紧缺人才的前三位是:高级文案、客户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国际公关公司人才选拔标准强调为客户沟通能力、外语水平、文案写作能力,而本地公关公司人才选拔标准强调为客户沟通能力、公关工作经验、外语水平,并且非常强调能适应高强度、具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竞争将大大促进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将造就中国公共关系的人才市场的早日形成。当然,发展中同样会存在行业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但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规则同样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确立和维护,公关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这是公关业自身形象和信誉的保证。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政府公共关系

在中国,卓越的公共关系应该既能够吸收西方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如何构建和谐的政府公共关系,笔者认为:

(一)实行政务活动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

首先,办事要公开,即公开政府的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人员等,减少群众因办事程序不明而导致的“踢皮球”、“公文旅行”等低效率和扯皮现象,减少群众对政府的神秘感和不满意情绪,缩短二者的距离,增进了解。办事公开,使政府工作部门处于公众监督之下,能减少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现象。

其次,要注意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新闻媒介系统是社会生活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要借助新闻媒介这个渠道向民众宣传解释,并及时回收反馈意见。同时,新闻媒介更重要的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已引起了新闻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将其常规化、制度化。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可以保证政府消息来源的畅通,减少、杜绝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具体来说:

(1)要建立和完善政

府发言人制度。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主管业务与社会公众有密切联系的部门都要指定正式的发言人。此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信息传播失控,还能使行政首长面对复杂问题,冷静地研究问题,不必事事抛头露面,处于公众注目的焦
点。当然,需要时,政府行政首长直接面对公众舆论,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2)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该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定期由指定官员进行口头或书面发

(3)遇有重大议题,要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或安排权威媒体作深度专访。

(二)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渠道。

首先是信访渠道。要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不能认为这是群众在给政府找麻烦,应把它看作是公众直接与有关部门和领导的主动沟通,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政府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政府公关职能作用的好形式。信访工作的程序应更规范化、制度化,并成为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信访工作还应配备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及公关业务能力的人员专职负责,除办理群众来信及接待来访之外,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可采用市长电话、专项热线、市长专邮等方式,或建立行政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制度,使老百姓能与政府官员直接沟通。

其次是基层访问,实地考察。要继续发扬我党了解民意的这一好传统,并将其制度化,使政府的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信息,倾听民意,迅速解决问题,树立政府开放高效的形象。

第三、民意测验。这是将民意的了解和分析建立在更为科学基础之上的方法。美国已有不少专业性的民意测验机构,为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实践证明,民意测验对掌握公众舆论倾向,了解组织公关工作状况,预测组织发展趋势大有益处,所以政府的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在出台之前,应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意见和态度,使决策依据更可靠。为了使民意测验的结果更客观公正,这项工作应由中立的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来进行。但目前我国这类机构较少,仅有的一些,也常因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调研技术或实践经验,要么不会或不善于运用科学的、规范的抽样调查手段,要么套用国外现成的图表、数据,使民意测验的客观公正性减弱。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在民主开放的社会中,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较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也越加重要。社会协商对话便是政府与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直接、公开的对

话,听取公众意见,回答公众问题,这对提高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社会协商对话,除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为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利益阶层的需要,应进一
步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对话形式除特邀的会议外,还可采用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式,以吸引更多公众参政议政。此外,社会协商对话应加强其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定期向公众开放,使各种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除了对话渠道外,还应重视公众议政活动的开展,主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众献计献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公众参政议政的政府公关形式。天津市政府经常利用新闻媒介对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广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的征文活动(市长参谋活动)等,都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居民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树立为政清廉,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政府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公关的主体,其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除了对政府工作人员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外,具体的廉政措施还应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保持政府公关队伍廉洁的前提下,政府应勤政为民,多办实事,以此取信于民,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在政府公共关系中,信息沟通固然重要,但若不能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府公关必然是浮在表面,喧闹一时,会很快被公众遗忘甚至遭到唾弃。所以开展政府公关工作,不仅要重视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组织指挥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这样,政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树立和保持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书目:

1,《公共关系学》 居延安 主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二版

2,《公共关系学教程》 张映红 著 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1年2月第四版

3,《中外著名策划经典》 余艳波 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二版

4,《现代公共关系学》 杨魁 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二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