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7, 7(2), 47-52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10.12677/mm.2017.72008

文章引用: 王岚, 丁一.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J]. 现代管理, 2017, 7(2): 47-52.

The Impact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on Chines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Lan Wang 1, Yi Ding 2

1

School of Busines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2

School of Business, King’s College London, London England

Received: Apr. 10th , 2017; accepted: Apr. 27th , 2017; published: Apr. 30th , 2017

Abstract

In modern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pends on not only objective factors from the outside, but also the managers’ subjective judgments and conducts. Therefore, what impacts top managers have on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 to improv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using top managers’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first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then lists out the traits and patterns of Chines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Upper Echelons Theory, the thesis analyzes two successful Chinese companies that de-velop well in the global market. Lastly, it brings up with four suggestions that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top management team. By the use of statistics and theories, many companies can upgrade their top management team to improve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market. Keywords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Upper Echelons Theory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王 岚1,丁 一2

1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北京 2

伦敦国王学院商学院,英国 伦敦

收稿日期:2017年4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7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

王岚,丁一

摘 要

随着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颁布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选择,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企业高管们面临的难题。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是否能在效率最优的情况下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取决于企业外部的客观因素,还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引导。本文在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特征和模式基础上,基于高阶理论对我国的两个国际化企业的高管团队特征及其对国际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高管团队组成特征的改进、高管团队同/异质性特征的融合,以及团队国际化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推动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管团队特征,国际化战略,高阶理论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 TMT)是在组织中掌握战略决策权力并承担组织发展风险的核心群体(邵鹏斐,2013)。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出现来源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其面临的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一般而言,成功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都分别具有专业和难以替代的优点,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经验和个人魅力等特点上。高管团队的任务在于提高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渠道,所以必须运用其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预见和处理问题。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国际化有什么影响?如何发挥高管团队的优势来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1]。

2.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模式分为24种,且以不同的目标战略归为4大类:市场战略模式、资本战略模式、技术战略模式以及资源一体化模式(陈小洪,2006)。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来探讨,4种模式对应了4种高管团队在面对国际化发展时所需要的素质。

1) 市场战略模式

首先,市场战略模式需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在国内经营的同时进军海外市场,了解并接触优质跨国企业,然后在自己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市场战略模式下的11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国内名牌走出国门、并购重组下游或跨国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劳务承包及输出、产业汇集和境外投资等方式,这些方式能够有效打出企业品牌,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应对贸易壁垒的问题。市场战略模式所需要的高管团队应该具备独特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在国际市场上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把握机遇将自己的品牌推出国门。

2) 资本战略模式

资本战略模式的特点在于资金、股权投入和财务透明化。国企可以通过海外上市得到国际资本,民企可以通过境外注册上市,还有的技术公司可以通过得到风险投资得以海外上市。对于融资方面的国际Open Access

王岚,丁一

化经营,企业高管团队应具备充分的国际金融知识,做出对企业国际化经济上有益的决策,避免损失。

3) 技术战略模式

企业可以通过主动的方式引进技术来替代传统“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方式,即技术战略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能通过并购或收购获取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并以此进入新的领域,提高自身竞争力。并购和收购的方式都能在大量减少技术开发投入的成本基础上收获多个市场和资金来源。同时,通过在海外建立科研机构,企业能优化升级现有技术,以满足多国消费者的偏好。为实现有效的并购、收购及科研机构的建立,企业高管团队应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合并结果,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计划,吸引来自本地和国外当地的技术型人才。

4) 资源一体化模式

适合我国企业资源一体化战略的模式包括通过得到海外资源来满足国内市场、用国内的技术和海外资源进行生产、以及直接用海外资源和海外生产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在企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得资源者得收益,因此海外资源是广大企业都在争夺的财富之源,如果企业高管团队能够从根本上打通海外资源渠道,那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会更加通顺,所以优秀高管团队成员应对本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有非常详细的了解。

3. 高阶理论

高阶理论将组织或团队中高层管理人员视为决策主体,认为他们会以个人的认知、价值观和经验等个性化特征对所在组织或团队进行战略选择和管理(陶建宏,2013)。企业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应管理者特征的影响,因此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不能被忽视[2][3]。

1984年,美国管理学者Mason和Hambrick的论文《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中首次明确提出高阶理论的概念,他们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来代替管理者心理数据,对高管成员特征和决策方式进行了分析。同理,对于高管团队的分析,即是将团队的人口统计特征作为样本进行整体探讨[4][5]。Robbins 提出,在高管团队的管理中,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高度信任彼此并共享信息。在高阶理论的范围内,尽管所查阅的文献都没有明确说明异质性对团队究竟是正向或负向影响,但总体说来解决好异质性特征所带来的团队冲突风险是发挥异质性积极作用的基础[6]。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现代企业制度给了企业高管良好的自主决策机会,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高管团队的才华和经验,学习国内外领先的国际企业,结合国内优惠政策,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针对不同的国际化模式,本文选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市场战略模式和技术战略模式代表,选择海航集团为资本战略模式和资源一体化模式代表。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探究找到高管团队特征和企业国际化之间的联系[7][8]。

4. 成功企业国际化案例及其高管团队特征

1) 案例一: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愿景是“Building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全球网络的愿景。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销售代理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竞争,已经跻身全球500强企业之列。2015年,华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评选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十大影响力企业”(吴建祖,2013)。目前企业的研究方向聚集在ICT领域(信息、通信和技术)的关键技术上,其业务从中国农村拓展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度、瑞典、美国、荷兰、英国等地设立多个研发机构和风险控制中心,运用市场战略模式和技术战略模式,通过与行业先驱西门子、摩托罗拉、3Com等公司合作专注于具体产品方案研究,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的典范。

王岚,丁一

在国际化战略和技术战略获得行业赞誉和巨大收益的背后,华为高管团队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为管理层分为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为全公司的运作做出战略决定和规则,监事会起到监督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的作用,对董事会的运作进行监督。董事会共有17名成员,其中有13名男性,4名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1。这17名成员的年龄范围在44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9岁。除了创始人任正非不是科班出身,其他成员中本科学历5人,研究生学历9人,博士学历2人(图1)。他们的在职年限由19年至29年不等,在达到现在的职务之前任职的职务数量在5至9个之间。每位华为高管的历任职务都并不限于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而是有多个部门均有经验。例如华为现任董事长孙亚芳女士,在27年就职期间,先后就职于市场部、培训中心、采购部、武汉办事处、人力资源委员会、变革管理委员会、战略与客户委员会及华为大学,对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有全面而深度的经验,参加过企业大小战略决策。

除了创始人此之外,所有的董事会成员都参与过华为进军全球研发和市场占有的决策和实施。华为高管成员都拥有多年的业务和管理经验,虽然没有长期的在外学习的经历,但通过担任国外片区高层管理人员获取了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和技术知识,才有能力接手华为国际化发展的重任。就华为高管的同/异质性特征分析,他们都毕业于优秀的国内大学,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有较强的一致性。

同时,高管成员们在专业背景上有相似和互补的特征:大部分为理工科出身,为华为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少数精于会计、人力资源和法务,为华为公司的财务治理、人才培养和法律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咨询平台。华为的管理者擅长引进和重组:通过技术战略模式,在全球建立研发机构,吸引各地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能占有消费者市场的产品;从2001年开始,华为逐步引入集成产品开发模式,从市场角度决定产品设计;2004年,华为进行重大重组,将公司各项职能整合到七大部门——市场和服务、战略和Marketing、产品和解决方案、运作和交付、财务、策略和合作及人力资源,分工合作更为明显,这正印证了高阶理论中“各部门管理者分工管理,共享公司平台”的说法。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华为足部成为行业的领导者[9]。

2) 案例二:海航集团

于2015年刚被列入世界500强的海航集团成立于1993年,从最初的地方航空运输公司(海南航空)扩展到以航空、实业、金融、旅游、物流和科技为支柱行业的大型集团一共用了22年,主要运用了资本战略模式和资源一体化模式。海航集团涉及的行业数量和发展水平都得到了相应行业的高度认可,其航空公司拥有“零事故率”的成就,并在近年内并购了知名的航空公司,如加纳AWA航空和法国蓝鹰航空。在金融业中,租赁、保险、证券、期货等都是海航集团涉足的领域,同时其将租赁业务拓展到飞机船舶等专业化租赁,成立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租赁商——渤海金控。由航空运输衍生出的旅游产业是海航集团发展旅游金融和电子商务的良好平台,整合了运输及旅游产业链。凭借着每年7700万运输人次和3000万游客的资源,海航集团成立了凯撒旅游和通汇货币兑换,为旅游者提供超过8000种旅游产品和便捷的换汇服务,而由此发展出来的物流业务也正在积极进行跨行业合作。除此之外,海航集团投资的地产遍及国内40多个城市,目前也旨在建立全球生态科技研发机构,促成多行业多平台共享运营,为海航集团未来的创新发展做好基于云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准备。

不管外部环境给海航集团营造了多么优越的发展平台,集团内部高管团队的特征对战略实施的影响不容忽视。海航集团的董事局高管团队成员为9名男性,年龄分布在39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8岁。从学历上看,取得学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者8人,其中5人拥有海外硕士学位。专业背景上,9名高管专业背景聚集在机械、金融、工商管理、法学及政治学,是海航集团目前几个行业中最核心的专业领域,可以说高管团队所研究的专业与现在集团的发展非常贴合(图2)。通过海外投资和企业收购,海航正确的资本投入为其国际化战略做好了资金铺垫,在世界航空及金融行业都有了一席之地。同时,海

Figure 1. The gender and degree distribution of Huawei executives

1. 华为高管性别和学历分布饼图

海航高管学历分布图

策略。在资源一体化模式下,打通海外渠道,运用好企业内部人力、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人员,才能全方位地实现企业国际化目标。科学融合高管团队背景,能充分发挥高管团队成员的不同专业优势和战略远见,也能让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全面考量、减少风险(陈守明,2009)。

2) 有效处理高管团队同质性和异质性利弊

只要企业存在高管团队,那么高管团队中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永远存在,且他们的利弊影响无法避免。虽然高管团队同质性高的企业能将某一专业领域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但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不能太过统一,这样在面对其专业以外的领域时敏感性不强,容易遭受危机,企业更不倾向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同样的,即使团队异质性有助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发展,异质性可能会带来团队中认知上和情感上的冲突。

王岚,丁一

高效结合两种特征带来的优势,是企业一方面处理企业内部问题,另一方面应对外部挑战的有力方法。

总的来说同质性适合解决简单的问题,异质性适合解决特殊的挑战。企业在面对简单和常规的国际化发展问题时,同质性特征能保证程序的滴水不漏;在面临创新型国际化战略决策时,团队异质性特征便能提出贴合企业自身情况并符合新环境的发展方案。善于通过高管团队的同质性和异质性解决国际化发展问题,能帮助企业在常规的国际化发展中走出独一无二的道路[11]。

3) 及时调和高管团队冲突

高管团队成员往往是各自专业内的佼佼者,能在企业上下及行业内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高管们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仅能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还能在困境面前依据个人经验摸索出解决方案。然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当多名高层管理者同时对一个问题进行指导时,想法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并可能会导致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拖沓甚至无法实施。及时解决高管团队中的冲突能减少国际化发展隐藏的危机,使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机构建立等措施能顺利进行。

4) 培养高管团队的国际化素质

当今世界,走上世界舞台的企业凭借的不只是满足国际需求的供给作用,还是企业管理者们经过理智分析后做出的战略选择。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头者的国际化素质,因此培养和提高高管团队成员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至关重要。在传统大企业中,企业高管团队的国际化素质还不是很高,这是受到多年前国家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若想要走出国门,需要有国际化经验和素质的高管团队来领导其发展。除了高管个人的海外背景积累,高管团队也应该利用好国家政策和企业平台,争取共同增加对国际市场和海外经营模式的了解。从引进国外行业专家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到企业输出人才到世界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增进对海外的了解就是增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可行性。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模块化供应链管理与关系价值研究”资助(项目编号No. 15YJC630123);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项目号:17PT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俊亚, 党兴华. 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 高管团队特征和市场动态性的影响[J]. 管理科学, 2015, 28(5): 42-53.

[2]陈守明. 高阶理论的认知逻辑及其管理实践含义[J]. 经济论坛, 2009(16): 4-6.

[3]陈小洪.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49.

[4]关斌.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中介和调节模型[D]: [硕士学位论

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3.

[5]贾建锋, 唐贵瑶, 李俊鹏, 王文娟, 单翔. 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管理世界,

2015(2): 120-132.

[6]贾建锋, 闫佳祺, 王男. 高管胜任特征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管理评论, 2016, 28(7): 188-199.

[7]陶建宏. 高阶理论研究综述——基于跨层次整合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10): 224-229.

[8]吴建祖. 高管团队注意力配置与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华为公司案例研究[J]. 管理学报, 2013, 10(9): 1268-

1274.

[9]华为公司: “公司介绍”[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cn/about-huawei, 2016-04-15.

[10]海航集团官网: “关于海航”[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index.php/about, 2016-04-18.

[11]肖华, 张国清, 李建发. 制度压力、高管特征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J]. 经济管理, 2016(3): 168-180.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mm@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444897.html,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 种挑战. 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 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 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

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在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国际化,是为了国际市场存在的潜在机会?为了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给?还是为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又或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表明一下几点:(1)企业的经营领域;(2)找出企业经营领域方面的差别优势;(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的安排时间;(4)期望取得的目标成果。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

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

2010年招生计划 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适合企业高层管理者学习的课程』 『中小企业CEO管理者必选的课程』 清华大学精品EDP项目? 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人脉平台? 超过6000名企业总裁的“充电”选择?

Center for Overseas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 学习目标 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之“道” 授:企业长大和永续发展的知识和思想 解:中国中小企业成长中的经营与管理困惑,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回报 全面、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方法 感受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氛围 加入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增进人脉关系、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 招生对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管理者。 学习方式经典课程讲授、专题报告、案例分析、清华大学总裁班俱乐部定期活动 学制学制一年。每2个月到清华大学学习1次,每次3天(周五、周六、周日) 学费标准人民币19,800元/人(含教材、讲义、证书、报告、午餐) 授课教师清华大学教授、资深管理专家、政府官员、着名企业总裁等 证书学员完成全部课程,颁发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结业证书,钢印备案,证书编号可在清华网站查询 报名地点清华大学对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报名办法将报名表填好后传真至:清华大学总裁班招生办公室,按报名顺序予以录取。 经清华大学审核确认后发送“入学通知书”,学员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办理汇款 手续,并将银行汇款底联传真至招生办公室 招生电话 0 报名传真0 模块一 经营 课程课程简要描述 公司战略管理 公司战略就是公司的方向。一个公司必须选准了方向,在正 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如果公司选错了路,就算拼命跑又有 什么用选好了方向,到达只是时间的问题。 企业定位与营销策略 营销就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 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用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 位置的行动,给客户一个选择企业产品的理由。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足。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09工商(1)班陈茹0916101029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这其中有避开贸易壁垒的考虑,有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要求,有获得战略性资源的需求,有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技能等不同的战略目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不法与力度,其中有成功更有失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之处。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MIV扩张战略模式。第三部分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反思。 一、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 1.1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包括跨国经营(经营范围只是几个国家)、多国经营(此种战略侧重于产品和营销定制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全球化经营(经营范围为全球)等不同的形式。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逐步从国际贸易向国际投资、从南南合作向南北合作、从仅对单一国家投资到逐渐对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跨国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有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合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等。

1.2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为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的结合。 1.2.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但通观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受到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甚至一些理论就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2*2*1模型(2国、2种产品、1种生产要素)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进口,来增加自身的福利。在该理论中,发生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比较,即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比较,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流向都取决于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 1.2.2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贸易行为,而企业的国际化却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贸易。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此外,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及其企业为研究对象,未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化的发生原因,同时还支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形式、动因的区别。 发达国家企业国家化动因的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内部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经营业务性质决定了项目经理部这种团队形式将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营造国际化管理企业文化模式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同时,达到团队利益最大化,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富于挑战性项目。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培训体系,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不同。树立正确“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的案例分析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随着中国在加入WTO后,各项准入规则在中国的实施,中国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将眼光从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本文以国内企业中走得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之一青岛海尔集国为例对国内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趋势、发展前景、成功经验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资金、组织结构、产品、市场活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海尔集团海外上市整合竞争 1、从事国际化经营是国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际化经营是当前企业从事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界概念已经消失,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到国际生产与交换之中,全世界80%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经济形态迅速全球化,即使是那些国内贸易丰富、市场规模庞大的国家也难以避免地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对外贸易、海外投资、跨国生产和国际技术交流已使各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1.2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意义 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国经营型公司,其经营活动必然被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从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我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其他方面,不仅奖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自然资源、矿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国民经济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世纪末,已经有1/4资源不足,21世纪,将有1/2不能满足需要,到2020年,除煤、钼、稀土、岩盐、锡、锑等外,其余均难以满足需要,将出现矿产资源全面紧张的严重局面,这种局面只能通过国际经营的途径解决。 其次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标准办事的管理办法和生产技术标准;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也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国内企业跨国经营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国际化使企业直面国际市场,企业要想提高自已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产业,而国际化集团往往就是围绕发展自已的优势产业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跨国经营对调整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国际化的企业会按照国际惯例,通过控股、参股和其他手续,把联合大量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集团企业,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第四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利用发达国家的奖金、尖端技术优势。发达国家银行业放松管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方针确定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6年)。这一期间,只有个别企业开始对外投资,采取的方式是在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代理国内公司向外推销产品,投资特点是金额小,业务功能简单;2.发展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出现热潮,许多企业懂得了走出国门做生意比坐在家里等客户效果更好,纷纷在自己产品的主要销售国家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机构,扩大自己的经销点,慢慢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销网络;3.扩大阶段(1991年以后)。这一阶段跨国经营活动出现了新的质变,不仅代表处、人事处、销售网络相继建立,而且许多企业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窗口,如商场、宾馆、展览中心等,更有一些生产企业在一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维修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除初级产品外,1997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也普见下跌。如1998年12月较上年5月,钢材价格平均约跌20.3%,机电产品价格约跌7.4%,化工品价格约跌30.5%,棉(坯)布和棉纱价格分别下跌16.9%和14.2%。总地说来,跌幅也约达11%。 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国际环境 90年代经济全球经济化浪潮推动着世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不断扩大海外投资,1998年,尽管东亚和俄罗斯爆发了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但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在扩大海外经营活动方面的投资仍可达到4300至4400亿美元的水平;除此之外,强强企业购并不断,购并范围涉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等,有些购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国际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在一些产业中的垄断作用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具有一些有利因素。首先,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了又一轮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换,这便为我国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对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和韩国等东亚国家资产大幅度贬值,这也给中国企业进一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资产、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目前,东亚许多国家的资产价格普遍比危机爆发前降低60至80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其应有的市场价值。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很多美国企业挟着美元强势和经济景气之威,大举进军亚洲市场,放手收购工厂、电厂、电视台、电话系统、零售网络、金融结构等。连台湾当局也利用这一时机,在东南亚廉价资产收购战中先行一步。因而,我国企业也应抓住这次危机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的巨大机遇,在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完全恢复之前,在这些国家尚未对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进行限制之前,集中资金,尽快进入当地市场,兼并收购一些公司和企业,如资产管理型公司、经营原材料的企业以及一些与国内企业有上下供货关系的出口型企业,借此来实现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带动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国内环境 从必要性或紧迫性来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国有企业发展吃力。在这种国内形势下,一方面效益较好的企业要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在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对外输出资本是一条好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调整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也要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讨论课题: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及人力资源管理 高召 目录: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3)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三)华为的渐进式国际化征途:动因、战略、竞争力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策略 (8)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与人力资源策略 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为全体员工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竞合中,逐步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公司。 (一)华为从1996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 全球化背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市场份额大幅度萎缩;通信设备关税低,国际通讯巨头攫取中国市场。全球化动因力求持续发展,全球化战略是“逼上梁山”的选择;电信设备商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化,依靠区域市场难以生存。"友商"战略;国内市场画地为牢,以守为攻;国外市场"低成本战略"大举进攻。 华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21世纪初,通信设备的关税相对较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华为以"成本领先优势"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电信巨头研发成本高,遭遇华为低成本战略,迫使其与华为进行战略合作;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变,全球化是华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全球研发为特点,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2个研究所,研发系统实行CMM管理;通过这些研发机构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技术,为华为总部的产品开发提供支持与服务,实现全球同步开发。在欠发达国家,依靠低价格策略进行自主品牌的建设;在发达国家,积极寻求与国际电信巨头的战略合作,积极进行OEM商务洽谈。 华为全球化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屡战屡败可以理解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赢得突破这个阶段进一步派人。到各个国家,只要哪一个国家人口多,电话需求大,就派人做市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在2001年基本上实现了3个多亿的销售。 第三阶段:拓展欧美市场蕴含着两条战线:1.华为在全球布网以后,在欧美以外的市场全面突破;2.大力的拓展欧美市场. (二)华为国际化之路遇到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愈加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无法绕过的门槛。而华为提早将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从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市场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移动通信与宽带网络市场仍有较快的增长,但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已明显放缓,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2000年24.9%,快速下降到2000~2002年2.1%(资料来源:CCIC)。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已变得异常困难,因此,这些厂家必须在战略上做出调整,以维持自身的持续发展。 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的惨烈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意义。这一年,华为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国际通信展,1996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华为国际市场开拓,还是沿用国内市场所采用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策略,首先瞄准的是深圳的近邻香港,俄罗斯和拉美市场是华为首先瞄准的"猎物"。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层层包围进军东南亚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延伸发达国家,攻占欧美市场,为香港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提供移动智能网;以10GSDH光网络产品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随后,华为开始考虑发展中国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跨国经营之路,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关键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真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得条件之下,而我国的企业开始真正面对更加复杂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新的战略手段。走出去应成为当前中国产业与企业的战略选择之一,要跨出国门全面与跨国公司接触,是要敢于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并尽快成长起来,做大中国的跨国公司。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分析 这里借用企业战略定位的SWOT框架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分析。SWOT 框架是把企业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寻找并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一)潜在内部优势(S)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目前全球经济一片萎靡,而我国经济仍然在保持增长,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人才水平方面,通过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目前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分布在各个行业。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甚至在一般机电产品、重化工、航天、建材等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从规模经济来看,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则具有相对优势,并已形成了不少大的企业集团,如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讯、中国建设银行、一汽集团等3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策方面,给予跨国经营大力支持。十六大报告上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通过税收、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化,并大大简化了项目审报、审批的手续。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吸引了全球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在向全世界提供产品的同时,由于制造技术的成熟,也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生产标准化水平、产业集中度、规模经济程度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原则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项 原则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摘要: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最近的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吹起了国际化并购之风。TCL 集团,联想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海尔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中国的大牌企业都在试图在国际化的运营上做点大文章,这些已经在中国这个市场搞出很明显优势的大企业正在以一种非凡的自信心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的梦想。美国一个全球顾问公司的总裁说:中国将刮起今后10年内世界上最大的并构热。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见解:一是中国企业迟早是要国际化的,以海尔为例;迟走不如早走;二是中国企业在目前根本是不需要国际化,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市场,目前这样的说法在一些专家中有很多的市场,三是国际化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走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否是适合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本身缺乏这个能力,硬是要去做一个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国际化结果是不理想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个大的战略问题,那么既然是战略,那么就是要用最基础的战略的三段论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即一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该不该去做?二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去

做?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才能做得更久。这三个问题需要我 们做出具体的分析。 实践总是最好的途径,而实践后的结果总是最有说服力的。我 们以中国企业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国际事迹来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 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具备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TTE的研究课题: 2004年8月,TCL的电视机业务与汤母逊的电视机业务合并,组 建TTE..TCL通过其多媒体公司持股67%,汤母逊则持股33%. 在TCL和汤母逊原先的业务基础之上,组建了中国,欧洲,北美, 新兴市场,策略性OEM5个利润中心. 在北美市场,已经开始对汤母逊注入的墨西哥生产基地的重组工作,把三间工厂合并为一间,整个重组计划可以在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 2005年4月21日,TTE与汤母逊签定谅解备忘录,昂热工厂的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昂热工厂将成为TTE的来料加工厂,汤母逊在欧洲,北镁为TTE销售电视机的业务将转让给TTE. TTE5个月以来的整合成果:中国利润中心的彩电销售上升13.4%,达到888万台,销售收入为111亿元,占TCL集团彩色电视机销售的48%,毛利率上升2%.而新兴市场的彩电销售量有305万台,较同期增长31%.销售收入到22.8亿元,占彩电总的销售额的10%. 从2005年7月开始,TTE将获得在北美,欧洲等原先属于汤母逊的销售业务,汤母逊以后只做承包商,不再参与经营,有专家认为TCL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标题: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的经营业务性质决定了项目经理部这种团队形式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达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项目。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的不同。树立正确的“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的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的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步伐,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刊登广告、企业网站、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多种形式,敞开门户,广纳贤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李志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利益在全球存在的象征。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自己的强大跨国公司。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需要将跨国经营的层面从对产品制造环节,转向全球的经营布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和自然资源,大大提升企业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需要通过企业的跨国经营,“以攻为守”地应对新的世界贸易格局。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WTO,IMF,世界银行等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以及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大大加快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例如,1993年通过的GATT(世界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将协定从单纯产品贸易转向涵盖了服务贸易,扩展了跨国投资者的权益,增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削弱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壁垒的能力。FDI(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总量从1980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6万亿美元。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必须接受这种新格局下的经济竞争规则,当前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面临大批跨国公司进入的状况,必须考虑展开跨国经营来打开局面。 第二,中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日本的崛起充分利用了冷战对抗的机遇,韩国的冒升则起到了牵制日本对美国产业的冲击作用。中国面临类似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包括日本、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一定程度上都处在经济衰退之中。造成这种格局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处在美国和中国的两面夹击之中:创新不如美国,成本不如中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仍然处于经济衰退调整期的美国当前非常需要中国的配合,保证经济衰退的调整相对温和,一方面中国廉价而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保证了经济衰退中的一般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其他国家保持竞争压力,大大牵制甚至纾缓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竞争压力。 第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布局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企业跨国经营能大大提高我们所享有的产品附加价值比例。一方面建立全球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向产业价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的企业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进行国际化是其必然趋势,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发展、国家腾飞的基础。从TCL收购到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跌宕起伏,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现实中,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原因。 1、中国企业国际化动机 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日渐饱和,一方面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保障体系的缺失导致国内消费动力增长不明显,国内企业间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推动下,被迫进行国际化。企业认为国际市场具有吸引力,认为国际市场潜在需求大,企业能获得高额利润。在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大,利润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多,潜在需求大。认为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也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最大隐患。小企业盲目进行国际化,不仅技术和产品没有原创优势,同时,价值观的冲突、文化的不融合以及国际规律把脉不准确等,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出口创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提供各项服务等措施,支持企业出口进行国际化,目的在于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驱动企业国际化,但反观中国企业的做法着实让人心寒,高成本产品,低价出口国外,仅靠过家的出口退税维持生存,国际竞争力从何谈起? 真正能让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基础是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从最初的“世界工厂”开始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虽然中国的“高、精、尖”技术在世界所占比例依然很低,但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中国企业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革命上面开始烙上中国特色,中国企业开始在某些领域构筑中国特色的行业壁垒。中国的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走向国家化的代表,成功证明了中国技术开始在世界中逐渐占有地位。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中,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的策略,96年,试水香江,与和记电讯合作,瞄准香港市场,以香港为 跳板进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东南亚市场;之后进行俄罗斯之旅,进入大独联体市场,以合资企业为平台,采取本地化模式来开拓当地市场;随后征战亚非拉,借助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