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创作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动画创作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动画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发展动画产业以从未有过的热度在如今的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扩大动画人才培养、建立动画基地、巨资打造某某动画品牌等字眼在网络报刊等媒体随处可见。

相比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正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国外成熟的动画产业,中国动画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存在着许多问题,怎样客观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之路,这不仅对动画产业的发展致关的重要,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动画创作总体给人的印象应归纳为“茫然”二字,且大有“模仿”之嫌。很多人并不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做动画,有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思想,以至于动画形象拙劣,缺乏原创性;故事俗套,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制作上也很粗糙,而且很多的动画作品仍然没有走出“动画是低龄儿童的专属”思想的盲区,很多观众反映,国产动画片除了情节简单、逻辑幼稚和言语生硬外,缺乏感情上的共鸣似乎是通病,这样的动画作品成人不屑一顾,孩子更是不理采。这样的动画作品自然成不了品牌,更不应谈产业化了。

国产动画只有真正走上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描述的感情能真正触动更多现代观众挑剔的神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近日在湖北考察一家动画公司时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

动画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在文化的表现,没有好的文化底蕴也就没有好的作品出现,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空》就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从美国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到刚上映的《功夫熊猫》一种类似灵魂式的东西在其作品中涌动着,可以看到很鲜明的中国元素,历史在又一次告诉我们中国元素的成功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功夫熊猫》更是以史无前例的票房取的压倒性的胜利,形成巨大的商机,而国内市场这样的成功案例也不少见,中国60年代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三个和尚》就在国际获得良好的声誉。

中国动画产业受到国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画产业中被边缘化,这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产业相结合,让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儿童文学、文学名著、狭义小说、公案小说、益智故事等民族文化资源成为素材,充分反映中华民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小增强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使中国动画产品不断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动画产品展示中国文化,树立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因此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说,中国动画业成长空间十分广阔,但目前还存在原创水平不高等问题,引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产业中发挥作用,制定动画产业的整体规划及配套政策,建立动画产业资金扶持机制等。

二、文化牌也尴尬

但非常不幸的是,阻碍中国动画发展的又恰恰就是无辜的传统文化要以指腹为婚的方式与以娱乐为目的的动画之“结合”。

既然国家政策都指路了,既然是招商引资的好路子,于是各种打着文化招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口号的动画作品蜂拥而出,有很中国味道的片名:《(长)白山神》、《乌龙(茶)小子》、《浩昊文字国历险记》、《黑脸大包公》、《唐诗故事》、《大英雄狄青》、《秦时明月》、《金丝猴神游属相王国》、《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少年狄仁杰》、《岳飞全传》、《福娃五连环》……,有很传统特色的角色名字:人参娃娃、灵芝婆婆、雪鹿皇子、乌拉公主、福天仙翁……,

可见在观念进步的同时,现实却并没有给人们太多惊喜,一些大打“民族文化牌”的动画作品并未取得预想的成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不多。现在很多人一谈到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能想到的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创动画片,比如《九色鹿》所具有的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小蝌蚪找妈妈》所充满的中国水墨画意趣;剪纸片《南郭先生》里汉代的古雅格调。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

1、国产动画片说教意味太浓

“中国现在大部分动画作品都在敷衍观众。我站出来批评,不是因为我是外国人,而是作为行内人。而且我不觉得这样批评是不礼貌的行为,做出这样的动画才叫没礼貌。”

美国的动画作品有互动,角色和观众有情感交流,但是中国的动画没有情感交流,只有说教,角色生硬得像木头人一样,观众不可能有同感。这样的动画作品,不要说西方人不买账,连中国人自己都不会看。”

———柏林电影资料馆馆长罗夫·杰森旁观者清吧,罗夫·杰森一言道中了中国动画的一个要害,过多的说教。诚然,传统文化元素融合进了现代的动画,等于给动画的视听语言扔了一个大包袱,而且大部分中国动画人深谙“文以载道”的艺术功能,让我们的青少年接受一种文化现象、道德观念,看动画片要比上思政课来的快,所以动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解释到位”,他们希望观众或者是外国的观众能看懂并且喜欢,从而接受咱们的传统文化。然而结果是尴尬的,正如罗夫·杰森所说的,西方人不买账,中国人自己也不会看。

根本的问题出在我们没有搞清楚动画创作的首要任务是讲故事,而且看动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快乐。而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习惯、寓教于乐的说辞过多地压在了动画身上,这使中国的原创动画总显得僵硬死板,在中国动画近几年的发展中,几乎把这种说教发挥到了极致,《蓝猫3000问系列》、《环保剑》、《科学常识宝葫芦》、《小小律师》、《黑客狙击手》、《宝莲灯》等等,都是把“从动画中学习”放在首位,且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气势,但是深入人心的又有多少呢?“娱乐”的外表下是“教化”坚硬的难以消化的内核,创作者束手束脚,孩子们不爱看,成年人更不愿看一眼,我们孩时印象中的葫芦兄弟,阿凡提、黑猫警长、美猴王的时代,竟然也一去不复返了,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目前国内最火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总制片人王磊表示:“很多动画创作者在创作之前,便已经先入为主的对未完成的作品进行“说教”的构想了,甚至很多人对“说教”的表现形式进行绞尽脑汁般的苦思冥想,目的却又是为了让观众看不出“说教”的痕迹。”又是一种尴尬呀,可见说讲故事确实是现在国内动画最大的软肋,说好故事的人是业内最稀缺的资源。

国外的动画片之所以好看并深得人心,不光孩子喜欢,成年人也津津乐道,是因为他们是在做纯粹的‘糖’,不会偏执地考虑“糖”里面的药及药用价值。动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要吸引观众,首先它必须是感官的、审美的、娱乐的,德国诗人歌德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发现,是通过中国古代一部三流小说《风月好逑传》,而不是通过《论语》和其他中国经典,反过来,我们对德国文化的感受,也不是通过什么官方宣传,而是通过歌德、贝多芬、巴赫,形象是大于思维的,感性是大于概念的,教化功能应该是自然而然渗透进动画的视听语言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2、动画创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中国原创动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变了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本身对传统文化理解上有偏差。”毛勇说,“现在很多做动画的人都很年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本身就薄弱,很多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还赶不上20世纪60年代画出《三国志》的日本漫画大师横山光辉。

一,目前被我们习惯运用、又被国际间熟悉的那几个有关中国文化的审美符号,是中国文化衰落时期(主要是清代和近代)的勉强遗存,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二,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