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2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基础+能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2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基础+能力+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2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基础+能力+知识点)

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

(基础+提升)

打卡物理:让优秀成为习惯

【好题精选】

1.(2020·陕西高陵高一月考)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读数为______N。

2.(2020·大庆铁人中学高一月考)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图像。

(1)从图像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照实验要求做,从而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_______ N/m和________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

字);若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2020·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弹簧两端各系一轻细的绳套,利用一个绳套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的绳套用来悬挂钩码。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钩码静止时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再算出弹簧伸长的长度x,并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描出了其中5次测量的弹簧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

—图线________。x对应的数据点,请把第4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点描绘出来,并作出F x

—图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①根据①所得的F x

A.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的总长度成正比

B.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5N/m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25N/m

①第二小组同学将同一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完成试验。他们得到的F?x图线用虚线表示(实线为第一组同学实验所得)。下列图线最符合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B.C.D.

①某同学想粗略测量一个原长约20cm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但他手头只有一个量程是

2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弹簧的中央固定一个用于读数的指针,如图3所示。弹簧下端未悬挂钩码,静止时指针对应的刻度未l1;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钩码,静止时指针对应的刻度为l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表示为

___________。

4.(2019·甘肃城关·兰州一中高三期中)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把一开口向右、内壁光滑、深度为h=0.25m的小圆筒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同时把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小圆筒内部左端,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 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弹簧的原长10=______m.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

5.(2020·山东寿光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 与弹力F 成正比,即F kx =,k 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S k Y

L

=,其中Y 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 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

A .N

B .m

C .N/m

D .Pa

(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

出它的杨氏模量Y 的值。首先利用测量工具a 测得橡皮筋的长度20.00cm =L ,利用测量工具b 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 4.000mm D =,那么根据所测的数据推测,测量工具b 应该是_______。

(3)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 与伸长量x 的实验记

录。请作出F x —图像_______,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

劲度系数k =_________N/m 。 拉力F /N 5 10 15 20 25

伸长量x/cm 1.6 3.2 4.7 6.4 8

(4)这种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 =__________。

6.(2020·全国高三零模)某科技小组想测定弹簧托盘秤内部弹簧的劲度系数k ,拆开发现其内部简易结构如图(a)所示,托盘A 、竖直杆B 、水平横杆H 与齿条C 固定连在一起,齿轮D 与齿条C 啮合,在齿轮上固定指示示数的指针E ,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将横杆吊在秤的外壳I 上。托盘中不放物品时,指针E 恰好指在竖直向上的位置。指针随齿轮转动一周后刻度盘的示数为P 0=5 kg 。

科技小组设计了下列操作:

A.在托盘中放上一物品,读出托盘秤的示数P1,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

B.用游标卡尺测出齿轮D的直径d;

C.托盘中不放物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0;

D.根据测量结果、题给条件及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E.在托盘中增加一相同的物品,读出托盘秤的示数P2,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2;F.再次在托盘中增加一相同的物品,读出托盘秤的示数P3,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3;G.数出齿轮的齿数n;

H.数出齿条的齿数N并测出齿条的长度l。

(1)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一种方案的操作顺序,即a方案:采用BD步骤。

①用所测得的相关量的符号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则k=________。

②某同学在实验中只测得齿轮直径,如图(b)所示,并查资料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 m/s2,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请你根据科技小组提供的操作,设计b方案:采用:________步骤;用所测得的相关量的符号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则k=________。

【参考答案】 1.4 50 4.6

【解析】(1)[1][2]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原长为4cm ;弹簧弹力为2N 时,弹簧的长度为8cm ,伸长量为△x =4cm=0.04m

根据胡克定律F =k △x

有2N/m=50N/m 0.04

F k x ?==? (2)[3]弹簧的最小分度值为0.2,因此不估读到下一位①由图c 得到弹簧的读数为4.6N 。 2.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66.7 200 甲

【解析】(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则此规律不成立,所以所给的图像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2][3]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24N/m=66.7N/m 610

F k x -==??甲甲甲 28N/m=200N/m 410F k x -=

=??乙乙乙 [4]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形变量大的弹簧,故选弹簧甲。

3.见解析 BC C 212()

mg l l - 【解析】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

如图所示

[2]AB .由图示F x —图象可知:弹簧的弹力F 与伸长量r 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P 与x 成正比,故A 错误,B 正确;

CD .由胡克定律:F =kx 可知,劲度系数为F k x

= 由图示—F x 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3.0N/m 25N/m 12.010F k x -=

==?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C 。

[3]弹簧竖直悬挂时,弹簧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要伸长,即竖直悬挂时弹簧的原长比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所测原长要长,两种情况下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同,两图象平行,由图示图线可知,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4]由题意可知,弹策的伸长量212()x l l =-

由胡克定律与平衡条件得mg kx = 解得212()

mg k l l =- 4.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100 0.15 水平放置可以消除由于弹簧自身重力造成的误差

【解析】(1)[1]从乙图中可以看出F x

??为定值,即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2)[2]从乙图中可知,当外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00F k h l l kl k h l =+-=+- 图乙中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有()2

3010N/m 100N/m 20010F k x -?-===?-? [3]从乙图中得出当0l =时,10N F =,代入可得00.15m l =

(3)[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避免弹簧自身所

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5.D 螺旋测微器 见解析 3.1×102 5×106 Pa

【解析】

(1)[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与伸长量x 成正比,F kx =,由题意可知YS k L

则S F kx Y x L

== 解得杨氏模量FL Y xS =

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得杨氏模量的单位是

2N/m Pa =,故选D 。

(2)[2]根据精确度判断可知b 为螺旋测微器。

(3)[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F x -图像如图所示

[4]根据斜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劲度系数k ,可知2m 3.10/1N F k x

=≈? (4)[5]根据kL Y S

= 求得6510Pa Y ≈?

6.02P g d

π 7.96×102 N/m CAEFD 3121020306P P P g l l l l l l ??++ ?---?? 【解析】(1)[1]①弹簧的伸长量与齿条下降的距离相等,而齿条下降的距离与齿轮转过的角度对应的弧长相等,齿轮转动一周对应的弧长即为齿轮周长,即托盘中物品质量为P 0=5 kg 时弹簧的伸长量:Δx =πd

因此只要测出齿轮的直径d 即可计算其周长,然后由胡克定律得:2k Δx =P 0g

解得k =02P g d

π; [2]②游标卡尺读数为0.980 cm ,代入:k =

02P g d π 得k =7.96×102 N/m ;

(2)[3]直接测出不同示数下弹簧的伸长量也可以进行实验,即按CAEFD 进行操作,实验不需要测量齿轮和齿条的齿数,GH 是多余的;

[4]求解形变量

Δx 1=l 1-l 0

Δx 2=l 2-l 0

Δx 3=l 3-l 0

则:k 1=112P g x ?,k 2=222P g x ?,k 3=33

2P g x ? 则:k =1233

k k k ++ 联立解得:k =3121020306P P P g l l l l l l ??++ ?---??

【知识链接】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超过弹性限度后F=kx不再成立.

3.实验器材

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

4.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如图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1 2 3 4 5 6 7

F/N

L/cm

x/cm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使曲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曲线上的点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

5.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

(2)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3)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4)观察所描点的走向:不要画折线.

(5)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 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建立直角坐标 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 ,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 ,在 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F )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 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原长. 2.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 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 1,记录m 1和l 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 2、m 3、m 4、m 5和相应的弹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六、误差分析 七、注意事项 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 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 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 小. 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 6.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实验 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3.验证胡克定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图1 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 3.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的弹力F与其伸长量x成正比,比例系数k=F x,即为弹簧 的劲度系数;另外,在F-x图象中,直线的斜率也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图2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 图3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 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 六、误差分析 由于弹簧原长及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另外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的影响,即当未放重物时,弹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已经有一个伸长量,这样所作图线往往不过原点。 七、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要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例1] 某同学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 数值(cm) ________。

实验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2课时 主备人:程飞审核人:高三物理备课组 【重难点:】1、理解实验原理 2、弄清实验的步骤 3、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4、注意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1.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由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应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

3.在F-x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 【注意事项】 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 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 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 小. 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 6.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1、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 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C ). 3、以下是一位同学做“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的实验. 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 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 母排列出来是____CBDAEF_____________.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 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

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3.2弹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理解胡克定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实验掌握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图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怎样从实验中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图像法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弹簧、弹簧秤、铁架台(带铁夹)、直尺、三角板、坐标纸、钩码若干 导入: 弹簧秤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那么它上面的刻度是根据什么刻上去的?弹簧秤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弹簧,实际上,它的工作原理正是应用到了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现在大家桌子上都有一根弹簧,试着用手拉一下,有什么感觉? (拉的越长,弹力就越大) 弹簧被拉得越长,弹簧的弹力就越大。可见: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一定的关系。 猜想: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定是正比吗?) (学生猜想)

那么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究竟如何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新课教学: 一、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如何改变并测量弹簧伸长量? (可以悬挂钩码或者用弹簧秤直接拉)(刻度尺测量弹簧长度,原长) 2、如何测弹簧弹力的大小? (弹簧静止时所挂钩码的重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设计表格 二、分组探究 本节课采用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学生分组活动。测量弹簧在不同的伸长量时的拉力,并记录数据。弹簧原长L 0= 。 三、数据分析 根据测出的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1、分析、推理 从测出的数据能看出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大致成正比的关系。 2、图像法 根据测量数据画出F —x 图象:(以F 为纵轴,以x 为横轴),再根据图像的性质分析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四、探索结论 按照F —x 图象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做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尝试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F —x 是否为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实验原理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着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运用的正是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钩码的重力相等.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即寻求F=kx的关系. 实验器 材 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 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的长度l 0,即原长. 2.如下图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 4.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5.尝试写出曲线的函数式,并解释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原理简图 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疏,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画曲线不一定经过每一个点,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在探究弹力F与弹簧伸长x的关系时,得到几组数据,既可以由所测数据找出F 与x的对应关系,又可以作出F-x图象,从图象上看出F与x的关系.图象法很容易消除实验测量中的偶然误差.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第十二天 实验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十二天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1.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3.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

4.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为30 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依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记录数据组123456 钩码总质量(g)0306090120150 弹簧总长(cm) 6.007.118.209.3110.4011.52 (1)在下图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2)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钩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钩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钩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如表中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 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2 课时 主备人:程飞审核人:高三物理备课组 【重难点:】 1、理解实验原理 2、弄清实验的步骤 3、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4、注意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1.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由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应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 3.在 F -x 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 【注意事项】 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 否则,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 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 0、实际总长 l 及伸长量 x 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 6.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1、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 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 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 度L ,把 L - L0作为弹簧的伸 长量 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 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 C ). 3、以下是一位同学做“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 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 ____CBDAEF_____________ . A .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 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 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 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 1 个、 2 个、 3 个、 4 个 ,, 钩 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 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 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在图中坐标上已描出: 在图中的坐标上作出F- x 图线. 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x 用 cm 作单位 ): ______F = 0.43x___( N) _______. 4、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 条不同的轻质弹簧 a 和 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 . a 的原长比b 的长 B . 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大 C. a 的劲度系数比 b 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疏,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画曲线不一定经过每一个点,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在探究弹力F与弹簧伸长x的关系时,得到几组数据,既可以由所测数据找出F与x的对应关系,又可以作出F-x图象,从图象上看出F与x的关系.图象法很容易消除实验测量中的偶然误差.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

力加速度g取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z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2.一个实验小组存“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 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 )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A.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 o; 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 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 ……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第八讲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一对一个性化讲义 第一讲 教师冯___茂___珊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3.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仪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 (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 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 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2.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误差分析 (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对实验原理的考查]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滨海县五汛中学吴正荣 【教材分析】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中一个探究性实验,是学生了解弹簧弹力大小与其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弹力”是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这一章中介绍的第二种性质的力,是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基础,而本章又是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在这一章里,主要讲述了两种重要性质的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对物体基本的受力分析,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在学生了解了弹力的产生,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常见几种弹力方向之后,进一步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那么,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何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分析】 初中教材第十二章(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力和机械”中的第二节就是“弹力”,在这一节中,讲了四个名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弹力,还讲了弹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测弹力大小的原理,没有提到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弹力”的初步知识,对弹力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求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明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一般有无弹力的判断,明确了弹力的方向,本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对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做定量的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 2、了解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正比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中一般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过程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3.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 图1 (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 1.数据处理 (1)列表法 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 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3)函数法 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2.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误差分析 (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1.列表分析法:分析列表中弹簧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形变量Δx的关系,可以先考虑F和Δx 的乘积,再考虑F和Δx的比值,也可以考虑F和(Δx)2的关系或F和Δx的关系等,结论:F Δx为常数. 2.图象分析法:作出F-Δx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和Δx 成正比关系. 图2 作图的规则: (1)要在坐标轴上标明轴名、单位,恰当地选取纵轴、横轴的标度,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确定坐标起点,使所作出的图象几乎占满整个坐标图纸.若弹簧原长较长,则横坐标起点可以不从零开始选择.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七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 【实验目的】 1、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2、学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分析(列表法和图像法),把握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之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弹簧一根,相同质量的砝码若干,铁架台一个(用来悬挂弹簧)。 实验中除了上述器材外,需要的器材还有:。 【实验步骤】 (1)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弹簧竖直静止时,测出弹,并填入实验记录中。 簧的原长l (2)依次在弹簧下挂上一个砝码、两个砝码、三个砝码……。每次,在砝码处于静止状态时,测出弹簧的总长或伸长,并填入实验记录中。 (3)根据测得的数据,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根据表中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4)作弹簧的F-Δl图像。按照坐标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6)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实验纪录】 弹簧原长l0=

弹簧F -Δl 实验图像 【实验结论】 弹簧弹力大小跟弹簧伸长长度的函数表达式 【问题与讨论】 1、上述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如果以弹簧的总长为自变量,所写出的函数式应为 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他由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m N l F k /781020.35.22 =?=?=- 试分析他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019届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作业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KS2-1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KS2-1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 () A.L =0.02m,k=500N/m =0.10m,k=500N/m B.L C.L =0.02m,k=250N/m =0.10m,k=250N/m D.L 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实验器材中不需要 ...的是() A.秒表B.铁架台C.刻度尺D.钩码 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所挂钩码越多,误差越小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5.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和一把直尺来测量重物的重量,如图KS2-2所示.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45.现挂上一待测物体,指针正对20,下列对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待测物体的重量,说法正确的是() 图KS2-2 A.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形变量共同决定的 B.劲度系数k=200,没有单位,但与所挂重物有关 C.物体的重量为30N D.物体的重量为40N 6.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伸长后的长度L,把L-L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原理 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 力也就越大. 2.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3.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 图1 (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 (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 二次函数. 1.数据处理 (1)列表法 将测得的 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

(2)图象法 以弹簧伸长量 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 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 (3)函数法 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 2.注意事项 (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 的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 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3.误差分析 (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1.列表分析法:分析列表中弹簧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形变量x的关系,可以先考虑F和x 的乘积,再考虑F和x的比值,也可以考虑F和(x)2的关系或F和x的关系等,结论:F x 为常数. 2.图象分析法:作出F-x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和x 成正比关系. 图2 作图的规则: (1)要在坐标轴上标明轴名、单位,恰当地选取纵轴、横轴的标度,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确定 坐标起点,使所作出的图象几乎占满整个坐标图纸.若弹簧原长较长,则横坐标起点可以不从 零开始选择.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 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 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 量x,建立直角坐标 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 弹簧的伸长量x,在 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 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原长. 2.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1、x2、x3、x4、x5 钩码个数长度伸长量x钩码质量m弹力F 0—————— 1 2 3 4 5 ?????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

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强化训练(含答案)

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强化训练 1.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甲乙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原点是因为。 (4)为进一步完善并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给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量相应的弹簧的总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根据6组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好了点,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原长L0=cm,劲度系数k=N/m。 (3)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相比较,优点在于; 缺点在于。 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轻质弹簧按图甲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 A和L B如下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N/m(g取1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由表中数据(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Ⅰ的劲度系数。 4.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3.验证胡克定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图1 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 3.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的弹力F与其伸长量x成正比,比例系数k=F x, 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另外,在F-x图象中,直线的斜率也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图2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1234567 F/N0 l/cm x/cm0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 图3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

弹簧伸长长度与弹力的关系讲解学习

要点一实验原理及操作技巧 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分析: (1)本实验中应以需要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砝码的数目,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来探索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所以A错误,B正确.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所以弹簧在未悬挂砝码时有一定的伸长量了,所以C错误;不同的弹簧,进度系数不同,D错误 故选B 类型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1.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 (3)下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1”)。(4)由图可知弹簧和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分析:弹簧自然悬挂,故是竖直放置;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根据公式△F=k△x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解答:解:(1)用铁架台,一定是竖直悬挂; (2)弹簧晃动时测量无意义;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位,故数据L3记录不规范,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 ④根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 k===4.9N/kg 由表格得到,弹簧原长为:L=25.35cm;挂砝码盘时:Lx=27.35cm;

实验报告: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报告: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高一( )班 姓名: 座号: 【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实验原理】 1、如图右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 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 表示弹力大小F ,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 ,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铁架台、天平、刻度尺、钩码若干 【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指针下端红色指 针所指的位置,即弹簧原长l 0。 2、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 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 1,记录m 1和 l 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 2、m 3、m 4、m 5和相应的弹 簧长度l 2、l 3、l 4、l 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 1、x 2、x 3、x 4、x 5。 1、 以弹力F (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 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 2、 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 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 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 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 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 的曲线。 6、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