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黄河”工程建设5年回顾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5年回顾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5年回顾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5年回顾

编者按:对于“数字黄河”工程来说,2006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它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第五个年头。5年来,“数字黄河”工程的部分蓝图已变为现实,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今天,梳理“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应用效果,分享、交流在大规模流域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好戏连台唱

对于“数字黄河”工程来说,2006年的年末是好戏连台,喜报频传。10月18日,在黄委提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5周年之际,黄委召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5年来的建设成就,明确了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标志着“数字黄河”工程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11月22日,《“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审查,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月2日,“数字黄河”工程荣获2006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数字黄河”工程得到了全国IT界的广泛认可,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竖起了工程建设新的里程碑;12月11日,《黄河下游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黄委“数字黄河”工程、科研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要跨入一个新阶段;12月22日,《“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黄委2006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

五年一面旗

“数字黄河”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了5年历程,在水利信息化的道路上留下了闪亮的足迹。过去的5年,“数字黄河”的设计师和广大建设者们用科学与智慧、激情与创新,把对母亲河的爱化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与时代同进步,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就与喜悦。5年,成绩斐然,蓝图初成现实。

这5年,是“数字黄河”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开放、交流、创新、探索的5年。黄委提出并始终遵循“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应用牵引,需求至上”的原则,将“数字黄河”根植于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之中。黄河人走出国门,广泛吸取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经验,取他山之石,建“数字黄河”。“数字黄河”工程走过了第一阶段,初步实现了“把黄河装到计算机中”,由5年前的理念而成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5年前,在我国大江大河流域提出建设数字流域的不只黄委一家。黄河人从“数字黄河”理念提出的第一天起,上下求索、大胆创新、踏实工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勇气强力推进工程建设。今天,在水利信息化方面,以“数字黄河”工程为主体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列,《“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成为由水利部批复的第一个数字流域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黄委第一个建成了流域信息化基本框架。成绩背后有广大治黄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更有黄河人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5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催生并丰富了一系列科学理念,这些科学理念指导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践,保证了“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数字黄河”工程5年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念和原则,包括“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管理、应用、共享”和“完善、提高、拓展”等。这些理念不仅有效地指导了“数字黄河”工程建设,而且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数字黄河”工程的成功建设与运行,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交流及学习等方式,让广大治黄工作者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享用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通过组织计算机视频网络会议,改变了大河上下的职工过去千里奔波为开会的情况,使得会议的精神传播

得更快、更远、更广,会议的成本更低;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政务系统改变了传播和交换各类工作信息的方式,扩大了获取各种信息的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丰富和改变了获取知识的渠道,通过网络不仅开阔视野,更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同时,“数字黄河”工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数字黄河”工程中的黄委政府门户网站——黄河网的建成运行,缩短了黄河与世界的距离,使黄河走向了世界。世界第一大搜索门户网站Google检索的结果显示,与关键词“数字黄河”相关的报道、文章等达4万多项,远远高于其他流域。

5年,建成了“数字黄河”工程的基本框架,但在利用信息化有效支撑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数字黄河”工程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十年一把剑

梳理“数字黄河”的5年成就,是一件令人欢心鼓舞的事情。未来,黄河人的信息化建设之路该怎么走呢?“基本完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沙预报模型、中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模型、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演进模型、河口模型、水质预警预报模型和宁蒙河段冰凌预报模型等6大模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是2006年10月召开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确定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今后5年的核心工作。

数学模型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的核心与灵魂。这意味着再过5年,也就是“数字黄河”理念提出的10年后,将实现“数字黄河”设计师们设想的目的:“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常言说,十年一剑。到那时,“数字黄河”将为研究解决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种种难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充分展现科学技术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中的巨大威力。

过去的5年,“数字黄河”工程已建成了基本框架,筑起了“数字黄河”运行的基本平台;那么,今后的5年,黄河人将以更加旺盛的激情,建造6大数学模拟系统,并在此之上,建设可视化的决策支持综合会商系统,最终筑起完美的“数字黄河”工程摩天大厦。

数学模拟系统,未来“数字黄河”建设的关键词。其实,在美国、丹麦、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发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并在世界许多河流上得到成功运用。但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性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非常特殊的多泥沙河流,西方科学家开发的数学模型不适合黄河的情况。我们必须在总结、继承和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我为主,充分认识、分析黄河的自然现象,探索出黄河规律,开发适合黄河的数学模型系统。

研究开发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并非始于今天。前人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要开发出适合黄河的数学模型,仍有大量的难题亟待攻克。要利用过去5年“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来指导规划、研究和开发建设6大数学模型系统,以需求为切入点,以最终应用为目标,坚持“四个统一”原则,分轻重、按急缓,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面对要开发建设的6大数学模型系统,又要进入新一轮的统一规划、建设,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是在向“数字黄河”工程的核心地带进军,去攻克最艰难的堡垒。

“数字黄河”工程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向上,要着力开发数学模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决策支持综合会商系统。决策支持综合会商系统将是6大数学模拟系统综合发展和集成的结果,将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向下,围绕数学模拟系统开发的需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数据资源的采集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同时,专业应用中间件和综合服务中间件系统的开发,实现由试验开发向全面应用开发的转变,使“数字黄河”更加根深叶茂。

横向,要加大“数字黄河”工程已运行系统的推广应用,让“数字黄河”工程的更多成果及早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形成“开发-应用-完善-应用”的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强化提升与“模型黄河”、“原型黄河”的互动。

漫步新征程,黄河人充满信心。前5年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有了组织规划、开发建设、管理运行大规模信息化工程的成功经验和能力;锻炼培养出了专业的开发团队;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公司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渠道。更重要的是,刚刚批复的《黄河下游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为“数字黄河”工程的开发建设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数字”舞动,黄河高歌。黄河人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众志成城、创新思维,使“数字黄河”工程再腾飞,把“数字黄河”工程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数字黄河”在与“模型黄河”、“原型黄河”的联动中更加彰显科技治河的魅力。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 青岛市档案局(馆) 2003年12月 “淮南子档案业务交流网”整理 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已于2003年8月20日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与当日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按照青岛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我市所属12个区市综合档案馆应相继建成数字档案馆,与市数字档案馆组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建设青岛市“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互相利用,为数字青岛、数字区市、数字园区建设服务,为我市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电子公文归档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各级档案馆实现现代化管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升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2001年,国家档案局将青岛、深圳确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试点城市,2002年以来,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电力公司档案馆等也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12月份在深圳召开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研究课题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数字档案馆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同日,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区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萧山区档案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包括广东省顺得市、广州市白云区、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等在内的档案馆正在积极筹措,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在其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在2006 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的计划,并通过“两办”印发。 二、区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依据 在青岛市建设区市数字档案馆,形成两级数字档案馆群,具有以下优势: 1、环境优势。青岛市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并于1996年6月专门成立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 机中心(正局级事业单位),承担青岛市电子政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和技术管理职能。“九五”期间,青岛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金宏工程”)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200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经过多年建设,青岛市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四统一分”体制和“强核-辐射”模式,建设了4个应用平台,即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网站平台。其中网络平台上连国家、省办公网络

“数字黄河”平台的总体框架

“数字黄河”平台的总体框架 “数字黄河”工程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的支撑,主要是在各类水利数据基础上围绕水利技术,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大容量数据存取和处理技术、智能化信息提取技术、动态互操作技术、科学计算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等,对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等各个复杂系统的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通过数据整合、虚拟仿真进行信息的集成应用,为黄河的治理开发、重大问题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和可视化表现。 “数字黄河”工程覆盖了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涉及到黄河治理开发的各项业务,其建设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信息标准与管理、应用系统等。“数字黄河”工程总体框架(如图2-1所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工程保障体系等。 总体框架 基础设施主要是完成各类信息从采集到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全过程的软硬件的有机组合,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分布于黄河上下的各水文站点广泛采集“数字黄河”工程所需的基础数据,通过覆盖全河的宽带计算机网络,快捷、实时地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 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黄河”工程资源的管理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它由数据仓库、知识库、模型库和数据存取接口、应用服务中间件等部分组成。应用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应用集成以及可视化表达的公用服务平台,是业务应用的重要支撑。 在可视化的应用服务平台基础上,开发了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为治黄业务提供专业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基于三维仿真技术的应用,为黄河决策会商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功能。 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等是实现”数字黄河”工程的保障和支撑。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从制度上和组织上落实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建立严密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符合黄河流域信息化建设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 工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数字黄河”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是高度关联的。图2-2描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及它们各自的内部逻辑关系 。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是在宽带高速计算机网络上,通过GPS、RS、遥测、人工观测等方式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存入“数字黄河”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及政务数据库),形成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据存储管理体系。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按不同的主题构建数据仓库,在模型和规则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对知识库进行补充。另一方面,通过以数据共享服务为特征的数据存取接口(存取中间件),为应用服务和决策会商提供支持。同时,还为业务模型提供管理服务(模型库)。应用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仓库、模型库、服务管理等各部分通过标准的互操作协议,相互关联,协同工作,共同支撑业务应用的实现。因此,应用系统可以根据业务处理的需要,在标准服务协议的支持下,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为基础,请求各种中间件服务,从而完成业务处理的功能,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

数字档案室及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内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内容 (2) 四、建设方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方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方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示范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1.1资源为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室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数字地面模型》课程考试说明及复习要点(2014)

《数字地面模型》课程考试说明及复习要点 陈刚 2014年6月17日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6日,16:30-18:30 考试地点: 一、试卷内容及形式 试卷由四部分内容组成,题量中等,难度中等; ●名词解析(每题5分,共5×4 = 20分) ●填空题(每空0.5~1分,共20分) ●简答与与概念辨析题(2×10分,共20分;从4小题中任选2题回答) ●论述与图解计算题(从1、2、3题中任选两题回答,每题12分;第4题必答,16分, 合计40分) 二、复习及答题注意事项 (一)复习资料 ●本次考试内容基本来自课件PPT(部分需从课外了解,本文档中已注明),考试内容包 括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及软件操作方法三部分。其中,所涉及的实习软件是ArcGIS。(二)答题要求 ●答题时请正确理解题意,按要求认真答题,字迹清晰; ●答题态度很重要; ●除名词解析、填空题两部分外,答题内容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欢迎将所有内容都写在 答题纸上; ●简答与与概念辨析题部分请提炼要点,内容精当准确; ●论述与图解计算题部分主要考察知识综合、技术分析及文字组织能力,请认真回答,要 求结构清晰,能准确表达思路,必要时请辅以图表; ●简答与与概念辨析题、论述与图解计算题部分为选择回答,多答不多给分,请注意; ●交卷时,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起交回。 三、复习要点 (按分发给大家的PPT展开) 第一章数字地面模型概述 ●概念解析: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面模型、4D产品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如何描述周围及其大区域范围的地形地貌形态及其地表现象 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分别是?

●地图上表示地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地形图的立体表示有哪几种表现手段? ●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分两大类: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使用傅立叶级数和多项式来描 述地形是常用的数学描述方式。规则格网、不规则格网、等高线、剖面图等是图像描述的常用方式。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貌模型与数字地面模型之间的关系,看图说明。 ●数字地面模型描述地表的优点。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或称数字测绘产品)的四种基本模式(4D产品)。 ●“DEM已经成为独立标准的基础产品,越来越广泛地用来代替传统地形图中等高线对 地形的描绘。”如何理解上面的描述(从地形表达手段的技术发展历程及当前的进展入手)? 第二章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获取 ●概念解析: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数字摄影测量、渐进采样法 ●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 ●请列举能获取立体地形数据的遥感数据源(结合课件,并查询相关网站),简要说明其 特色。 ●航空摄影测量一直是地形图测绘和更新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手段,也成为数字地面模型 生产的最重要数据源。 ●摄影测量和地形图数字化方法是大规模DEM采集最有效的两种方式,也是最为普遍采 用的方式。 ●从数据源获取DEM的原始数据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第一道工序,请简述其重要性。 ●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航空摄影是中心投影成像,中心投影的构像规律会由于像片倾斜、地形起伏而引起像点 的移位和方向偏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像片的几何特性。 ●解析摄影测量与模拟摄影测量的比较图表。 ●数字摄影测量的概念解释,请简述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igital Photogrametry System, DPS) 的主要功能、作业步骤及主要作业产品。 ●摄影测量采样方法包括哪几种? ●使用GPS、激光扫描、干涉雷达等新型技术进行DEM数据采集是很有发展前景的DEM 采集方式。 ●了解目前主要的DEM数据产品(如DTED 、SRTM等官方提供的标准DEM产品), 并选择其中一种,描述其主要产品特点与技术指标(请结合课件,并查询相关网站)。 第三章数字高程模型内插 ●概念解析:DEM内插、移动拟合法 ●按内插点的分布范围,可以将内插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三类(或分整体 内插和局部内插两大类)。根据二元函数逼近数学面和参考点的关系,内插又可以分为纯二维内插和曲面拟合内插两种。 ●分块内插的典型方法有哪些,重点掌握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的推导、计算,简述二元样条 函数内插的技术原理、特点(无须推导)。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

动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 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 l )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

兰州交通大学遥感专业宣传册4-25介绍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l958年,由唐山铁道学院 (现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 大学)部分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原名兰州铁道学院,是我国第三所铁路院校。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学校隶属铁道部领导,实行行业办学管理体制。2000年,根据国家统筹规划,划归甘肃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校校园占地面积1565亩,建有3个校区,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55亿元。图书馆藏书221.84万册,有中外文期刊4000多种,电子图书2600GB。 学校现有本科生22855人、硕士研究生3334人、博士研究生245人。学校有教职工2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529人,双聘院士4名、教授、副教授735人。已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学科特色鲜明,门类齐全,涵盖了工、理、经、管、文、农、法等7大学科门类。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成立于2012年6月,由原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和原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人,其中教授6人(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5人,专职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占97%;有在校本科生近500人,研究生100余人。学院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交通测绘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遥感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二级学科,以及地理国情监测目录外二级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 学院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并与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其中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为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作为培养西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师的基地之一,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人才近千名,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历届毕业生以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测量天地,纵横经纬。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将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励精图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doc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根据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级示范校的基础上,立足东丽,面向天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工学结合高要求、专业建设高品位、教育教 学高质量、就业服务高水平、学校发展高效益”的五高目标,“十三五”末期实现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跨越,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本期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将我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 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 为一个全面、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建设,使全体师 生提高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遵守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 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 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 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 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 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产学研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

档案室建设档案整理数字化建设合同(20190215)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合同 采购人(甲方): 供应商(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就贵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同意共同遵守如下条款: 一、服务内容及价款 说明:1、该价格为含税价格。 二、合同单价 按照合同单价据实结算,该合同单价包括上述所有服务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前及保修期内保修服务等所有其他有关各项的含税费用。本合同执行期间合同单价不变,甲方无须另向乙方支付本合同规定项目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三、技术和质量要求

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乙方须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档案数字加工管理系统》、《电子档案质量控制检查系统》,系统规范和流程必须充分切合档案的技术标准和加工流程规范。 乙方提供的软件需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以实现整个档案数字化加工全流程、全人员覆盖,为甲方在档案数字化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1) 档案出入库:为保障实物档案的安全,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进行的出入库,需在加工系统中建立有效的电子台账,方便甲方对整个实物档案情况的掌控。 (2) 加工流程: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涉及的所有流程,均需在加工系统中实现,加工系统需记录各个流程环节的经手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详细的加工记录台帐。时间信息应精确到秒。 (3) 加工系统需建立错误返工记录台帐,包括错误原因,执行人,被执行人,时间等信息。时间信息应精确到秒。 (4) 单件挂接:为保障索引与影像文件关联的正确率,需在条目著录过程中对影像文件进行关联,实行单件挂接方式;防止批量挂接出现的大规模批量错误。 (5) 机器检查:乙方就与甲方协商后的量化技术指标,纳入质量控制检查系统,对提交的成品数据进行机器检查,并提供质检报告。 (6) 人工检查: 乙方就与甲方协商后的非量化技术指标,纳入质量控制检查系统,供甲、乙双方在项目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人工检查,对于非量化指标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的时间频率和数量比例进行检查,并出具详细的质检报告。以作为甲方能进行有

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

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2009-04-18 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办主任李景宗发言 科学发展强化应用全面巩固提升"数字黄河"工程 在水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黄委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鉴于"数字黄河"工程的先进性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数字黄河"工程研究与应用》与《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分别获得200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前,"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使"数字黄河"工程得到全面巩固与提升,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及应用取得新成绩 两年来,黄委坚持“管理、应用、共享”和“完善、提高、拓展”原则,着重完善了"数字黄河"工程已建系统,加大应用推广力度。 1、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黄委编制完成了《黄河遥感应用技术规划》和《"数字黄河"工程程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两个专业规划。 2、六大应用系统取得新进展

"数字防汛"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新进展。两年来,"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大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完成黄河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之黄河防洪调度系统(一期)和黄河洪水预报系统、黄河流域三维电子江河系统、黄河水库运行信息平台、黄河防汛值班系统等的开发。 "数字水调"一期建设顺利完成,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数字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完成了《黄河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会商支持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初步设计》。 "数字水保"方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一期工程于2008年11月通过了验收;开展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及水沙动态监测工作;启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工作。 "数字建管"方面,建成了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和工程安全评估模型,使工程建设与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电子政务方面,基本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部分内容已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实现了与水利部的互联互通及黄委机关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同时,出台了电子政务方面的《黄委政务内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黄委政务内网管理办法(试行)》等7个管理与使用办法。 2、加强了制度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不断完善"数字黄河"工程的相关管理办法,搭建信息共享的技术平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黄委内部已实现了实时水情数据、防汛数据、水调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黄委新制定颁发了《黄河灌区基础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字典》等10多个标准和管理办法。 3、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取得重大进展 在水利部信息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在其他流域机构的密切配合下,黄委承担编制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定额标准的贯彻实施将为"数字黄河"工程已建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黄委已组织编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质量标准,并研究了黄委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体制和机制。 4、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根据。。约定,为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保障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规划工作流程,尽快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工作机构 成立档案数字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档案扫描的各项具体工作。 组 长: (职责: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协调扫描工作开展) 副组长: (职责:系统安装部署) 成 员: (职责:对系统硬件、网络环境进行部署,确保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系统) (职责:具体负责扫描工作开展,要求每周进行档案扫描工作汇报) 其他人员: 三、档案数字化数量 扫描后的图像页数总计4.6万页,单面A4幅面按1页计算,双面A4按2页计算,大幅A3单面按2页A4幅面计算,大幅A3双面按4页A4幅面计算。 四、工作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系统环境部署:在新购的服务器上安装档案管理系统(下称档案系统),并进行系统网络调试,确保系统使用正常。 (二)档案交接 1、办理交接手续:由业主整理需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统计档案份数后移交至我方,我方根据业主统计出的信息进行档案清点数量,并核对文件是否有缺号或跳号、附件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双方人员签字。 2、档案运输:双方各派专人共同运输档案至扫描地点,并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次与档案扫描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详情确认。 (三)档案整理 1、档案页数清点: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档案目录标注的档案页数与实际档案页数进行清点,数量不符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档案预处理:扫描之前,应在保护文件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拆除装订物,对折皱不平等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确保扫描图像清晰。 (四)档案数字化 1、文件扫描:扫描分辨率规定为200DPI。档案扫描工作人员核对扫描的条目与实体相符后,逐份对文件进行扫描,扫描时根据文件幅面大小和纸张状况,可采取连续进纸扫描或平板扫描,扫描过程中不得损坏纸质文件,扫描完成后,纸质文件应按顺序存放。 2、质量自检及数据提交: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扫描文件质量及挂接情况逐份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处理,确认质量合格后

数字流域模型

1.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区别 数字流域模型用于模拟与时空要素相关的流域水文气象,如地下水流、砂砾石含水层、降雨、蒸发、壤中流、河道流、坡面流等。 (1)静态模型 在对流域进行静态建模时,通常按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是否重合将流域分为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在静态模型中,流域按照河流盆地、流域、子流域、集水区进行分级,其空间构成要素有流域地形DEM、流域范围、集水区单元、坡面、河道、土地利用与覆盖。其中、水系和流域面是静态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由出口、源、节点、链构成,通过采用霍顿分级法、斯特拉勒分级法对河段进行分级和编码,进而建立节点与河段的拓扑关系和基数;流域的地貌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流域长度和宽度、流域形状、河网密度和河道维持常数、河流频度和链频度、面积—河长曲线、高程曲线、流域坡度。 (2)动态模型 流域动态模型通常分为环境过程模型和水资源调度模型。常见的环境过程模型有气候与降水模型、水力模型、水文模型、水质模型、侵蚀与沉积模型、陆面过程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调度模型有水资源管理模型、洪水调度模型、发电调度模型、灌溉调度模型、生态调度模型。气候模型采用大气环流模式GCM,对三维气候模型GCM来说,其气候物理系统应遵循动量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湿度守恒、状态方程;降水预报模型采用MM5模式和WRF,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站点平均估计、泰森多边形最近邻域插值、空间统计插值,模拟站点降水到面降水的过程;水文模型通常包括系统模型、分布式物理模型、概念集总式水文模型、随机模型、地表水文模型、地下水模型;水力模型通过应用一维水力方程、二维圣维南方程并基于GIS进行洪水制图;侵蚀与沉积模型用于模拟雨滴侵蚀、片流侵蚀、细沟侵蚀、冲沟侵蚀、河道侵蚀;水环境模型包括流域概化模型、水质模型、非点源污染模型;陆面过程模型能够模拟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中控制陆地与大气之间动量、热量及水分交换过程。 (3)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的区别 静态模型可以对流域形态进行逼真地模拟,系统消耗少,只能模拟流域静态状况,无流态水位等动态效果。适合于只表现流域形态的情况,需要提供地形高程数据,高精影像数据或河道矢量数据,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 动态模型具有动态水位表现与水流流动动态可视效果,可较好模拟局部水面波动,与水流数值模拟相结合可表现水流的多种物理状态,但建模工作量大,模拟范围和精度有限,需数学模型计算,则计算量很大。适合随机的水位波动模拟或有数值模拟计算的科学可视化模拟;适用于局部模拟,需要提供精度较高的河道地形数据,河道沿程水位数据,网格坐标,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 参考文献 [1]环境研究.湖及其流域水中铯迁移动态模型[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4). [2]徐慧,欣金彪,徐时进.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模型解[J].水文,2000(20)1. [3]周惠成,陈守煌.流域汇流的模糊系数非线性微分动态模型[J].水利学报,1995(5). [4]张尚弘,赵刚.数字流域仿真系统中水流模拟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0. [5]吴菲,张杰华,董长虹.万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经济优化模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5). [6]李抗彬.新疆下坂地水库冰雪融水径流预报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

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张店一中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淄博市政府《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的意见》和《全市高中学校提报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为创造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张店一中的跨越式发展,以引领教师发展、培养骨干、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为宗旨,添置、整合各种信息化硬件设施,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张店一中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我校现制定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德军 副组长:毕庆才赵光王家刚 组员:陈浩房辉刘爱平刑善岳吴长春崔金平 三、学校基本设施 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学校现有机房3个,分别兴建于2010年和2011年,目前设备完好率达99%,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保障。 2.网络硬件设备。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100M),并已保证信息点公布到每个教学、活动、办公场所。专用服务器2台,分别用于校园办公平台和FTP服务。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3.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2个,所有普通教室中全部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拥有生化探究实验室、物理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室。 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办公平台。学校现有蠡风校园办公平台一套,已开发使用了部分功能,实现了通知信息发布、教师签到、教师备课、教师教研、业务交流等数字化,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办公电脑配备。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为止我校为所有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了1台笔记本电脑。相关功能科室还配有办公电脑和打印机。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资料

附录D 《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资 料》 (资料性附录) 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 验收资料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业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起止日期:_________ 年月?____________ 年—月 验收日期:_________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

重庆市档案局制 验收文件目录 1 立项文件 2 项目合同 3业主单位工作及试用报告 4施工单位实施及预验收报告 5 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6验收内容及结论 7附件

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业主单位工作报告 参考提纟冈 业主方工作报告不再使用表格形式,由业主单位采用汇报材料格式自行撰写,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概述(项目背景及资金来源,档案门类、内容、数量,确定施工单位的方式,项目起始时间等) 二、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业主单位分工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加工场地安排、与施工方的配合及协调等) 三、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保密要求 四、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试用情况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验收材料

附录D 《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资料》 (资料性附录) 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 验收资料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业主: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项目施工单位: 项目起止日期:年月~年月 验收日期:年月日 重庆市档案局制

验收文件目录 1 立项文件… 2 项目合同… 3 业主单位工作及试用报告… 4 施工单位实施及预验收报告… 5 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6 验收内容及结论… 7 附件…

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业主单位工作报告 参考提纲 业主方工作报告不再使用表格形式,由业主单位采用汇报材料格式自行撰写,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概述(项目背景及资金来源,档案门类、内容、数量,确定施工单位的方式,项目起始时间等) 二、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业主单位分工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加工场地安排、与施工方的配合及协调等) 三、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保密要求 四、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试用情况 五、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工作报告 参考提纲

施工单位采用汇报材料格式自行撰写,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概述(项目来源、工作量、工期等) 二、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 三、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密措施 四、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情况 五、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自检及整改情况(装订还原、数据质量、压缩格式和备份方式、现场利用等)

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项目负责人:(签章)填表时间:年月日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案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 案

数字化房产档案建设方案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房产档案的形成会越来越多,类别越来越细,而传统手工作业方法已经呈现出了许多弊端:效能低、错误多、易损毁、易丢失。因此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对于我局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制定批次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对数字化处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的档案按照类别进行批次安排,确保在数字化过程中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处理 1、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数字化加工批次计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对经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档案出库单》,确保交接中档案数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目录制定及档案整理 按照文件数据库目录结构及目录著录要求,规范需要目录补录的档案目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度长度等规范要求。 对出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前,需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对影响扫描的非成册档案装

订进行拆除装订物,对破损严重,无法进行扫描的文件应进行技术处理,如纸张褶皱无法扫描的应进行压平等处理。对于档案内的资料应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并详细记录,确保档案内的资料不乱不丢。扫描完成后按照档案馆的要求进行装订,保证每卷档案不掉页,边缘整齐。 3、档案扫描 根据文件数据库要求的规格进行档案扫描,保证扫描件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扫描仪或者小扫描仪扫描后进行图片拼接。核对每份文件的扫描页码、页数与实际的文件页码、页数是否一致。对扫描图像进行命名时一定要正确,不能出现图片颠倒、错乱等现象,扫描时要保证档案原件不被损坏。 4、图像处理 对颠倒、偏斜的图像进行纠偏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对页面中影响阅读的污点、黑线、黑边等杂质进行去污处理。对颜色深浅度进行调整,确保图像字迹清晰,对大幅面扫描所形成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合并为一个完整图像,以保证数字化图像的完整性。 5、文件录入 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文件数据库的要求,将扫描后的图像按照档案编码进行录入,在录入过程中要做到不漏页、不乱页,对录入的文件要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文件的完整。

数字流域综述

数字流域综述 第1章概述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的题为“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长篇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纷纷制定出本国相应的对策。我国政府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中国科学院第九届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时讲话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又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真可谓日新月异。” 但科技界至今尚未有关于“数字地球”的确切学术定义。戈尔在他的文章里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三维表示”。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它包括构成体系的数字形式的所有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所有的文本数据,及其涉及到的把数据转换成可理解的信息并可方便地获得它的一切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也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或者说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伴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流域也随之产生,数字流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流域的建设是对流域的开发与管理的必要途径,是“数字地球”流域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数字流域是建立在流域尺度上以水为纽带的复杂系统。李纪人指出:数字流域可以理解为在数字模拟环境下的表达和再现,它以空间坐标为框架,以空间技术为主要手段,是流域信息资源采集整合、管理更新、共享服务和开发利用的支撑平台。 国外发达国家数字流域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数字流域与流域管理紧密结合,随着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数字化、建模、系统仿真到虚拟现实,历经30多年时间,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水利的应用得到充分体现,美国、加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