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城镇扩张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城镇扩张动态监测方法

研究1

周小成,汪小钦,吴波,励惠国

1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2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Email:zhouxc@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974333.html,

摘要:利用遥感技术来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基于TM和ASTER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探讨城镇建筑用地扩张遥感监测的一般方法。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非监督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知识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另外,针对徐涵秋TM影像三指数法应用到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时的混淆问题,提出了利用城镇建筑用地时空扩张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知识,改进TM 三指数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方法的思路,最终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满足城镇建筑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城镇建筑用地;遥感;TM;ASTER;动态监测

1.引言

RS和GIS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来动态监测城市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出多种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和分析城市扩张变化的技术。Seto(2003)[1]以多时相TM影像为例,比较了ARTMAP神经网络与最大似然法分类方法进行城市变化检测的效果。认为ARTMAP神经网络比传统的最大似然法(MLC)方法更精确;Schottker(2004)[2]利用三个时相的Landsat TM数据检测德国威斯特伐利亚40年来城市发展变化;Rashed(2005)[3]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出利用光谱混合分析法(SMA)测量埃及开罗市城市形态组成的变化模式。Onana(2005)[4]使用多时相ENVISAT/ERS SAR图像和多光谱HRV Spot光学影像进行融合来识别热带雨林地区喀麦隆杜阿拉城市动态变化;潘剑君(1997)[5]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图象,经过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相遥感图象的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杨存建 (2001)[6]通过对不同类型居民地的遥感影像特征、光谱特征和空间关系分析,从而发现居民地的光谱特征知识、空间关系知识,建立了基于知识的TM遥感图像居民地信息提取模型;祝善友(2002)[7]以不同时相的TM和中巴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对不同时相、不同遥感平台的两幅图象进行数据融合,提取与城市扩展动态变化有关的参数因子;吴宏安(2005)[8]分别采用了监督分类法和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法提取了西安市的城市边界信息,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监督分类法提取的城市边界信息较为准确;徐涵秋(2005)[9][10]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11]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 VI)三个指数,采用简单的最大似然分类或谱间分析方法,提取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精度可达91.2%。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TM、ASTER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研究示范区,提出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对徐涵秋三指数法用于研究示范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2052)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50304827)的资助。

2.示范区概况和数据源

本研究选择漳州市区为示范区探讨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漳州市区包括芗城区和龙文区,市区总面积约390km2。2003年市区人口52.8万。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天宝山的三尖峰,海拔高度928.8米,与五凤(峰)山(775米)、金沙大岭(574米)连绵形成天然屏障,东南地势平坦。

本研究所采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源见表1:

表1 研究中所用到的遥感影像

Table1 remote sensing data in the study

时代数据类型时相轨道号分辨率

1989年TM 1989-11-29

30m

120-43

1998年TM 1998-12-08

30m

120-43

2001年 ETM+ 2001-04-12 120-43

30m/15m

2003年 ASTER 2003-01-28 34 15m

辅助数据有:漳州市行政界线图层,1:5万DEM数据,坡度、坡向数据。根据以上数据源情况,本研究将开展示范区1989年-1998年-2003年间的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2001年的影像作为辅助影像进行信息提取。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中主要用于提取城镇建筑物信息的影像有ASTER和TM影像。对于TM影像城镇建筑物或居民地信息的提取研究比较多,而对ASTER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还较少。遥感信息的有效提取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普适性较差。本研究在利用前人快速提取方法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时,精度均难以满足动态监测的要求。非监督分类的结果表明,火烧迹地、裸岩、休闲地、河滩地和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混淆比较严重。监督分类训练区难以选取,费时费力,分类结果的混淆现象仍然严重。利用徐涵秋三指数方法[9][10]进行提取的结果也不理想。因此,根据本专题的研究目的和数据源状况,在借鉴前人有效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对于前人研究方法应用到示范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基于知识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的目的。研究中所采用的遥感和GIS平台有ERDAS8.7,ARCGIS9.0。

3.1 遥感图像预处理

遥感图像预处理包括影像几何校正、配准和辐射校正。首先对2001年的ETM+全色影像进行几何校正。然后利用校正好的ETM+全色影像配准1989年、1998年TM影像以及2003年的ASTER影像。控制点的数量一般都控制在30-40之间,配准后的误差RMS均小于0.5个像元。由于ASTER影像的波段比较多,考虑到4-9波段相关性较大,于是对4-9波段进行主成分(PC)分析,选取前2个主成分分量PC1和PC2,这2个波段所含的信息量占整幅图像的99%。将这两个主成分重新采样成15m ,然后把ASTER影像的1-3波段、重新采样后的PC1和PC2共5个波段进行叠加,作为后续分析处理的数据源。最后,利用直方图最小值法对各时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

3.2 城镇建筑用地扩张知识发现

为了改善城镇建筑用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精度,需要在前人研究方法上进行改进,以满足示范区城镇扩展分析的精度要求。因此,充分研究城镇建筑用地的光谱知识和时空分布知识非常必要。

3.2.1非监督分类知识

非监督分类的优点是不存在漏提的现象,因此,在类别合并时,确保将含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类别合并到一起,而不考虑其他地类的混淆。可在非监督分类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基础上研究剔除多提信息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3.2.2时相知识

本研究的城镇建筑用地包括:居民地、开发用地、交通用地。城镇扩展的一般特点是:城镇范围不断扩大,在扩展期间建筑用地转化为其他用地类型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提取示范区1998年和1989年TM影像上城镇信息时,可以利用2003年的城镇建筑用地范围限定提取范围,这样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混淆信息,从而保证早期影像城镇信息准确有效的提取。因此,首先完全、准确,有效的提取2003年ASTER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至关重要。这一提取思路在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中更具可行性。

此外,由于单一时相的弱点,在ASTER影像的分类提取上,存在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和休闲裸地的混淆,而2001年的TM影像由于时相较好,ASTER影像上为休闲裸地的区域,TM影像上植被覆盖较好,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多时相植被指数阈值来消除休闲裸地的混淆。

3.2.3地形分布知识

流域城镇建筑用地在地形上存在一定的特点,分析发现,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海拔基本不会超过100m,坡度小于20°,利用这两个规则可以极大的减少火烧迹地、裸岩与建筑用地的混淆。

3.3 2003年ASTER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根据上面分析的城镇建筑用地时空分布知识和提取思路,采用如下步骤提取ASTER影像的城镇建筑用地。

⑴非监督分类

首先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城镇建筑用地,分类时设置类别数为30,分类完成后,合并出城镇用地信息,分类结果的特点是完全包含城镇用地信息,但混淆有火烧迹地、裸岩、休闲地、河滩地信息。将结果影像二值化,1代表非监督分类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0代表背景信息。

⑵ASTER-NDVI阈值分析

采用NDVI的目的是进一步消除影响城镇建筑用地提取的有关信息。

ASTER-NDVI计算公式为:ASTER-NDVI=(b3-b2)/(b3+b2)

将上式获取的ASTER影像的NDVI拉伸到unsigned 8bit[0-255]

简单分析发现,NDVI<135时,可以确保提出全部城镇信息。由于影像时相为2003年1月28日,处于冬季,休耕地较多,而休耕地和城镇信息光谱特征类似,导致植被指数也很接近。因此利用NDVI阈值难以剔除休闲裸地。因此,本影像的NDVI在辅助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时的作用微弱。

由于ASTER影像时相为2003年1月28日,休闲耕地较多,导致NDVI阈值对于消除休闲裸地的影响的效果欠佳。而2001年4月份的TM影像植被覆盖均较好,休闲裸地很少,可以利用该期影像的植被指数(NDVI)阈值来消除休闲裸地和城镇建筑用地的混淆。简单分析发现,TM影像NDVI<140可以满足消除2003年影像上休闲裸地和城镇建筑用地混淆的要求,同时不影响2003年影像城镇用地信息的提取范围。

⑷主成分分析(PCA)

为了消除九龙江下游河滩地和城镇建筑用地的混淆,通过对覆盖该区域的2003年1月28日ASTER影像1-9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沙滩地有PC2-PC3<40的规则,而城镇建筑用地没有这一特点。以此可以利用这一规则最大限度的将城镇建筑用地和河流沙滩地相区分。

⑸地形分析

前面分析已经知道,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海拔基本不会超过100m,坡度基本小于20°。而这两条地形知识可以有效消除火烧迹地、裸岩石砾地与城镇建筑用地的混淆。通过以上⑴⑵⑶⑷⑸的分析,在ERDAS8.7的专家分类器中建立图1的ASTER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专题信息提取规则。提取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结果中混淆的其他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剔除。

图1 2003年ASTER影像漳州市区城镇建筑用地提取知识规则

Fig1.Knowledge rule extracting build-up of Zhangzhou city using ASTER image in 2003

3.4 TM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3.4.1徐涵秋三指数法

对于TM影像城镇建筑物或居民地信息的提取研究比较多。但精度最好的当属徐涵秋(2005)[9][10]提出的TM影像三指数法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徐涵秋(2005)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 VI)来代表城市建成区的建筑用地、水体和植被三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三个新的指数波段进行谱间特征分析,最后利用基于规则的逻辑判别运算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出来。是一种快速准确、未经人工干预的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本研究试图利用徐涵秋三指数法提取TM影像上的城镇建筑用地。其步骤可归纳为:

1)影像辐射校正;

2)制作SA VI,NDBI和MNDWI影像;该方法中所利用的三个指数影像计算方法如下:

SA VI=[(Nir-Red)(l+L)]/(Nir+Red+L)=(TM4-TM3)(1+L)/(TM4+TM3+L)

式中,L即为土壤调节因子,其值介于0-1之间。“0”和“1”分别代表植被覆盖率极高和极低的两种极端情况。通常选择0.5可以较好地减弱土壤的背景差异,清除土壤的噪声影响。

⑵修正水体指数(MNDWI):MNDWI意为Modified NDWI,即修正水体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MNDWI=(Green-Mir)/ (Green+Mir)=(TM2-TM5)/(TM2+TM5)

⑶建筑指数(NDBI):该指数主要基于城市建筑用地在TM 5波段的反射率高于4波段的特点而创建。公式如下:

NDBI=(MIR-NIR)/(MIR+NIR)=(TM5-TM4)/(TM5+TM4)

3)制作新的三波段指数影像;

4)对新的影像作简单的谱间分析;

5)根据谱间分析所得出的逻辑表达式提取出城市建筑用地。

利用徐涵秋提出的上述方法进行试验提取,结果表明城镇信息被提取出来的同时,大量休闲裸地、火烧迹地、河滩地、裸岩石砾地也同时被提取出来,导致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明显较低。分析原因认为:徐涵秋在提取福州市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时,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占整个研究区的主体地位,有限的研究区内鲜见休闲裸地、火烧迹地、河滩地、裸岩石砾地。徐涵秋所提的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到休闲裸地、火烧迹地、河滩地、裸岩石砾地几种土地覆盖类型。而在本研究区内,由于城镇规模较小且分散,城镇建筑用地在整个研究区内处于次要地位。研究所用的遥感影像时相不佳,示范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多见休闲裸地、火烧迹地、河滩地和裸岩石砾地,并且这几种地类的光谱特征和城镇建筑用地光谱特征类似,仅有的三个指数难以将其剔除,因此,徐涵秋所提出的三指数方法在应用到本研究区时,精度必然大受影响。

3.4.2三指数法结果精度的改善

对于徐涵秋三指数法在应用到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时的混淆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前文分析的城镇建筑用地时空分布知识,基于多源数据,改进徐涵秋所提出的三指数方法,以使其满足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提取精度要求。

据前文分析,在提取1998年和1989年TM影像上城镇信息时,可以利用2003年的城镇建筑用地范围限定两期建筑用地的提取范围,这样可以避免相当部分信息的混淆,从而保证城镇信息准确有效的提取。由于提取2003年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时利用了地形知识,因此,利用所提的2003年建筑用地信息结果同时包含了对地形知识的利用。

其次,利用2001年多时相植被指数阈值可以消除火烧迹地和休闲裸地的影响,考虑到98年城镇建筑用地范围要小于2001年,简单分析后认为,将2001年TM影像NDVI调整为NDVI<135比较合适。此外,利用1998年影像本身的NDVI阈值也可以区分一部分裸露地的混淆。具体规则为NDVI(1998)<145。

利用以上三条知识,在ERDAS8.7的专家分类器中建立如图2的知识规则,首先进行1998TM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提取。再利用1998年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范围限定1989年建筑用地提取的范围,建立1989年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规则(图3)。

图2 1998年漳州市区TM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规则

Fig2.Knowledge rule extracting build-up of Zhangzhou city using TM image in1998

图3 1989年漳州市区TM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规则

Fig3.Knowledge rule extracting build-up of Zhangzhou city using TM image in1989

3.5 结果后处理和精度验证

由于村落信息或孤立的建筑用地并不是本专题关心的对象,根据村落或孤立建筑用地像元一般不超过90×90m的特点,以及ASTER影像15米分辨率的情况,利用ERDAS8.7的Eliminate后处理工具,去除像元小于6*6的建筑用地。根据TM影像30米分辨率的情况,去除像元小于3*3的建筑用地信息。最后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到三个时期城镇建筑用地扩展图(图4)。

图4漳州市区1989-1998-2003年城镇建筑用地扩展变化图

Fig.4 Spread of build-up at Zhangzhou city from 1989 to 1998 and to 2003

利用ERDAS8.7的精度验证工具进行精度分析,由于影响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

的主要因素是误提的休闲裸地、火烧迹地和河滩地,漏提的现象几乎没有。因此,在城镇建

筑用地专题层上随机选点的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点处为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则该点为正确点,

点处为非城镇建筑用地的点为错误点,最后利用正确点数除以验证总点数计算提取精度,具

体精度验证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到,三期影像所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最低也

有93%,最高可达96%,这一精度完全满足城镇扩展或城镇体系布局演化分析的精度要求。

最后统计出的示范区城镇扩展变化数量信息见表3。

表2 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验证

Table 2 validate build-up precision

城镇建筑用地信息验证点数正确点错误点提取精度(用户精度)

6 93%

2003年86 80

3 96%

1998年80 77

4 95%

1989年84 80

表3 漳州市区三个时期城镇建筑用地面积及其变化统计

Table 3 statistic of area and change about build up in Zhangzhou city in three period

时间面积km2占市区面积比例%总体动态度%年动态度%

1989年27.65 7.16 //

1998年37.30 9.66 //

2003年59.87 15.51 //

1989-1998年增加9.65 /34.90 3.88

1998-2003年增加22.57 /60.51 12.10

1989-2003年增加32.22 /116.53 8.32

注:表中动态度是指研究区城镇建筑用地数量变化的强度。其表达式为:LC=(Ub-Ua)/Ua *1/T *100%,式中LC为研究时段内城镇建筑用地的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初期及研究期末城镇建筑用地的面积,T为研究期长。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LC就是城镇建筑用地的年度动态度。

4.结果分析和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

⑴利用较新影像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限定早期时相的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范围的思路,可

以避免相当一部分混淆信息,以此保证较早时期城镇信息的准确有效的提取。但完全、准确,

有效的提取较新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是本方法成功应用的关键。这需要充分挖掘城镇建筑

用地的时空分布知识。

⑵对于ASTER影像,在非监督分类基础上,结合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

形分布知识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

⑶针对徐涵秋TM影像三指数法在应用到漳州市区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时的混淆问

题,充分利用城镇建筑用时空扩张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知识,改进徐涵秋所提出的三指数

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使其满足了示范区TM影像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提取精度要

求。

⑷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989年时漳州市区城镇建筑用地面积为27.65km2,到2003年增

加到59.87km2,14年期间增加了32km2,总体面积增加1倍多(116.53%),年均增加8.32%(表3)。可以看出,漳州市区的城镇建筑用地在1998年-2003年期间的增加速度和面积大于1989

年-1998年的增加速度和面积。其中1989年到1998年增加9.65km2,达到37km2,增加了34.9%,年均增加3.88%;1998年到2003年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22.57km2,增加了60.51%,

年均增加12.1%,大大高于1989年-2003年的平均动态度。1998年以来的漳州市区城镇建

筑用地面积呈现飞速扩展的态势。从1989年到2003年期间,漳州市区城镇建筑用地均有不

同程度的扩展。建筑用地扩展面积明显较大的区域有芗城区的石亭镇,龙文区的步文镇、蓝

田镇和朝阳镇。东部龙文区扩展面积明显大于芗城区的扩展(图4)。交通用地和工业园区

的建设是带动漳州市区城镇建筑用地扩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Seto, K; Liu, W. Comparing ARTMAP Neural Network with the Maximum-likelihood Classifier for Detecting Urban Change[J].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3, 69(9):981-990.

[2]Schottker,B;Over,M;Braun,M. Monitoring State-wide Urban Development Using Multi-temporal, Multisensoral Satellite Data Covering a 40 Year-Time Span in North Rhine-Westphalia (Germany) [C].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III. 2004, 5239: 252-261.

[3]Rashed, T; Weeks, J; Stow, D. Measuring Temporal Compositions of Urban Morphology through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Toward a Soft Approach to Change Analysis in Crowded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5, 26( 4):699-718.

[4]Onana, V.; Rudant, J.; Kana'a, T.Urban Dynamics with Multi-temporal ENVISAT/ERS SAR Images and Multi-spectral HRV SPOT Optical Image Using Data Fusion Approach[C].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Envisat and ERS Symposium, 2005, 572: 991-995.

[5] 潘剑君, 邹军. 运用TM遥感图象监测扬中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46-50.

[6]杨存建,周成虎.基于知识发现的TM图像居民地自动提取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16(1):1-6.

[7]祝善友,江涛,韩作振.基于遥感技术的泰安城市扩展变化的动态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3):51-54.

[8]吴宏安, 蒋建军, 周杰.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05,60( 1):143-150.

[9]徐涵秋.基于压缩数据维的城市建筑用地遥感信息提取[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5,10(2):223-229.

[10]徐涵秋.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J].地理研究,2005,24(2):311-320.

[11]Xu Hanqiu,Modification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to enhance open water features i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6, 27(14), 3025 – 3033.

A method about monitoring towns spread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multi-source Zhou Xiaocheng, Wang Xiaoqin,Wu Bo, Li Huiguo

1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2 Key Laboratory of Spatial Data Mining & Information Sha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field in study and applica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towns sprawl. This paper presents an general metho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towns spread. a case study at 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First, for ASTER remote sensing image.Build-up can be extracted with effectively and exactly by Combining knowledge from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ulti-temporal vegetation index and terrain distribution of towns build-up.The precision is above 90 percent. Second,for TM remote sensing image.The paper presents an scheme to improve the method for extracting build-up which was presented by Xu Hanqiu.The scheme combines temporal and spatial knowledge of build-up with the XU’s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ecision of build-up ,which are both above 90 percent, satisfies request for analyzing change of towns sprawl.

Keywords: towns build-up; remote sensing; TM;ASTER; dynamic monitor

作者简介:周小成(1977- ),陕西渭南人,在职博士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遥感。

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技术

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技术 摘要:中国的遥感技术从七十年代起步,经过了几十年的过程,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可获得的遥感数据也越来越丰富。遥感所具有的宏观、动态、快速、精确和综合的优势,使得从遥感影像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为合理、有效地综合使用这些多源海量数据,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随之应运而生,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更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同一地区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不同成像机理的遥感影像数据将呈指数递增。因此,研究如何从这些影像源中获取更丰富、更有用和更可靠信息的处理技术,是当前遥感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图像融合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图像处理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携带不同类型传感器的遥感卫星获得的多传感器、多时相、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数据被用于对地观测。为进行地形测绘与地图更新、土地利用分类、冰/雪/洪涝灾害监测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现代遥感卫星都具备一套多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全色影像的性能,但如何获取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满足植被研究、土地利用和城市资源调查等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像素级融合的研究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基本概念 图像融合一般可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像素级图像融合主要是针对初始图像数据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和图像分类,从而为人工判读图像或进一步的特征级融合提供更佳的输入信息;特征级图像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图像融合允许来自多源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的利用。不同层次的图像融合研究内容均十分广泛。 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是指采用某种算法将覆盖同一地区的两幅或多幅空间配准影像生成满足某种要求的影像技术。它是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内容之一,是富集多源遥感影像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从影像类型划分,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包括:单一传感器的多时相影像融合、多传感器的多时相影像融合、单一平台多传感器的多空间分辨率影像融合、多平台单一传感器的多时相影像融合和同一时相多传感器影像融合。 2 像素级影像融合过程与特点 基于像素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 (1)根据实际应用目的、融合方法和相关技术从现有影像数据中选取出来,并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几何校正、影像辐射校正、高精度空间配准和

12-遥感动态监测

第12章遥感动态监测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遥感动态监测技术 (2)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 (3)分类后比较法工具 (4)林冠状态遥感状态监测实例 (5)农业用地变化监测实例 12.1 遥感动态监测技术 遥感动态监测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 (1)在进行变化信息检测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不同时相图像产生的差异信息。 ●传感器类型的差异: ●采集日期和时间的差异: ●图像像元单位的差异: ●像素分辨率的差异: ●大气条件的差异: ●图像配准的精度: 2.变化信息检测 根据处理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类: (1)图像直接比较法 (2)分类后比较法 (3)直接分类法 3.变化信息提取 变化信息提取可以归纳为从图像上提取信息,有以下方法供选择: ●手工数字化法 ●图像自动分类 ●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 ●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 ●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法 ●图像分割

12.2 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 ENVI中的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包括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和Image Difference工具。 12.2.1 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 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对两个时相的图像作波段相减或者相除,设定的阈值对相减或相除的结果进行分类。 这个工具的详细操作过程如下: 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Change Detection-→Compute Difference Map。在Select the Initial State Imag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从前一时相图像中选择一个波段,单击OK 按钮;在Select the Final State Imag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从后一时相图像中选择一个与前面 12.2.2 Image Different工具 Image Different工具可以检测两个时相图像中增加和减少两种变化信息,适合获取地表绝对变化信息。它集成在ENVI EX视图下,采用流程化操作方式。首先通过以下方式启动ENVI Zoom视图。 第一步启动Image Difference (1)在ENVI Zoom中,选择File→Open打开july_00_quac.img和 july_06_quac.img图像。 (2)在工具栏中,单击按钮,利用Portal功能浏览这两个图像相同区域地表变化 情况。 (3)在Toolbox列表中,双击Image Difference 选项,打开File Selection 对话框,分 别为Time 1 File选择july_00_quac.img和Time 2 File选择july_06_quac.img。单 击Next按钮,打开Image Difference对话框。

基于ENVI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毕业设计论文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ENVI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 姓名:董建 系别:环境与测绘系 专业:测绘工程 年级、学号: 11 测绘 118324107 指导教师:林卉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印制

摘要 在世界遥感技术领域极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于用卫星传感器来观测和获取某一地域遥感影像数据的方法越来越多,此时多时相、多平台、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卫星等影像数据大量涌现,并且在有关地学的多个领域都用到了这些影像数据。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在处理怎么使各种有差别的的遥感影像既保存着各自重要的使用特点和对象,同时也会将其局限性缩至最小这方面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在不同的学科范畴都涉及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因此该技术被不断地完善与推行。而当前在世界上对该技术还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于是目前在遥感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技术就是周密处理与剖析遥感信息。 本文基于ENVI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了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本论文内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目前对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第二章是对数据融合三个层次(像素级融合、决策级融合和特征级融合)的对比介绍,像素级融合、决策级融合和特征级融合,另外还展示了每个层次数据处理流程图。第三章对像素级融合中加权融合法变换、Brovery 变换、IHS变换和PCA变换等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第四章介绍了融合的评价指标(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第五章通过对Quickbird多光谱影像的4、3、2波段和Quickbird全色影像的1波段数据的进行融合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这四种融合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得到更准确,更可靠、更安全的估计和判断,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数据融合;ENVI;IHS变换;PCA变换;评价指标;多源遥感影像;

多源遥感影像配准流程

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应用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影像间的配准,特别是不同类型传感器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获取的影像间的配准。即运用一幅纠正过的带有地理信息的影像(主影像)与一幅未纠正的影像(从影像)进行配准,获取一系列同名点位。因为主影像是正射影像,因而这些同名点是具有大地坐标的同名点。同时这些同名点可以作为参考数据(保存在配准后生成的<从影像名>.ctp 文件中)用于对其他影像进行纠正。 在ArcMap中配准影像栅格数据可以通过扫描地图、航片及卫片来获取。扫描的地图通常不包含表明影像对应于地表何处的信息。从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上获得的位置信息往往不适合执行分析,或者与其它数据对齐显示。与其它空间数据一起使用栅格数据,需要把栅格数据对齐或配准到地图的坐标系统。 配准栅格数据定义了它的地图坐标位置,即指定了联系数据与地球上的位置的坐标系统。 配准栅格数据使它能与其它地理数据一起被查看、查询和分析。 配准流程: 1、启动ARCGIS9,用键或者在图层处点右键添加数据,将所要的图象数据 添加近来。如图所示: 2、从“视图”→“工具条”→“影象配准”将影像配准的工具条调出来,如图, , 调出工具条如下, 选择图的四个角的格网点进行配准处理,首先是左上角,如图:

使用“添加控制点”按钮添加第一个控制点,如图: 将左下角格网点放大以准确定位,如图。 点右键,输入XY坐标,根据地图格网坐标输入, 完成一个点,再按相同方法对其他三个角点配准。 4、电击查看连接表可以查看配准后的坐标残差看是否符合要求。

点击地理参考下的矫正,双线性内插,保存矫正图象。 5、将矫正后图象添加到图层覆盖矫正前的,从视图下拉菜单选择数据框属性 打开后如下: 将地图单位改为米,将坐标系统设为西安1980,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刘 义,于克蛟,于凤荣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摘要:遥感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简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以及数据与特点,并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 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当时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要求,在国家原计委、财政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我国农业领域的RS技术应用工作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七五”、 “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基本建立,已经成为初具规模,能够承担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业灾害监测等多种任务的农业RS应用主力军之一。多年来,R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3~1996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利用美国最新陆地卫星影像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RS监测工作;“十五”期间农业RS应用领域重点建设主要是农作物RS监测系统、国家农业资源监测系统、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示范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为建立农产品预警系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资源区域优势分析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供基础性和支持性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 应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 a.卫星的轨道一般在距离地面150~3000km 广阔的空间领域,能在太空俯视地面很大的范围,并将大范围的地面物的形态和特征囊括在一张很小的RS影像上。通过影像可以覆盖400多km长、40多km宽的广袤区域。在影像上可以找到这个地区的详收稿日期:2007208210细地物,方便快捷地观察地物的变化情况。 b.利用卫星RS技术克服了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条件极度恶化给人类实地调查监测造成的困难。 c.卫星RS技术采用的是信息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那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计算机中进行,减少了很多的调查环节,消除了大量的因测量工具和各种人为技术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d.计算机应用技术、解译分析、影像融合和影像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利用,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量丰富、珍贵的信息资料,配合完成各种动态监测任务。 e.利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利用最新时相的卫星RS资料和3S技术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分类。R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将推向一个向多时相和多数据源的最佳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分析和计量探索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是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为本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RS影像处理分析等技术,从RS影像上利用处理分析软件提取变化信息。其工作流程是,以RS技术获得的多光谱多时相的RS数据为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如MA P GIS、SU PERMA P、ENV I、ER2 DAS等)进行影像纠正、配准、镶嵌、多源数据融合、变化信息的取得,与以前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引导外业实地调查,进行样方验证和数据核查,最后完成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工作。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数据和特点

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城镇扩张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城镇扩张动态监测方法 研究1 周小成,汪小钦,吴波,励惠国 1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福州(350002) 2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2) Email:zhouxc@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974333.html, 摘要:利用遥感技术来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基于TM和ASTER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探讨城镇建筑用地扩张遥感监测的一般方法。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非监督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知识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另外,针对徐涵秋TM影像三指数法应用到示范区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时的混淆问题,提出了利用城镇建筑用地时空扩张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知识,改进TM 三指数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方法的思路,最终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满足城镇建筑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城镇建筑用地;遥感;TM;ASTER;动态监测 1.引言 RS和GIS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来动态监测城市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出多种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和分析城市扩张变化的技术。Seto(2003)[1]以多时相TM影像为例,比较了ARTMAP神经网络与最大似然法分类方法进行城市变化检测的效果。认为ARTMAP神经网络比传统的最大似然法(MLC)方法更精确;Schottker(2004)[2]利用三个时相的Landsat TM数据检测德国威斯特伐利亚40年来城市发展变化;Rashed(2005)[3]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提出利用光谱混合分析法(SMA)测量埃及开罗市城市形态组成的变化模式。Onana(2005)[4]使用多时相ENVISAT/ERS SAR图像和多光谱HRV Spot光学影像进行融合来识别热带雨林地区喀麦隆杜阿拉城市动态变化;潘剑君(1997)[5]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图象,经过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相遥感图象的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杨存建 (2001)[6]通过对不同类型居民地的遥感影像特征、光谱特征和空间关系分析,从而发现居民地的光谱特征知识、空间关系知识,建立了基于知识的TM遥感图像居民地信息提取模型;祝善友(2002)[7]以不同时相的TM和中巴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对不同时相、不同遥感平台的两幅图象进行数据融合,提取与城市扩展动态变化有关的参数因子;吴宏安(2005)[8]分别采用了监督分类法和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法提取了西安市的城市边界信息,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监督分类法提取的城市边界信息较为准确;徐涵秋(2005)[9][10]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11]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 VI)三个指数,采用简单的最大似然分类或谱间分析方法,提取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精度可达91.2%。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TM、ASTER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研究示范区,提出城镇扩展遥感动态监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对徐涵秋三指数法用于研究示范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2052)和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50304827)的资助。

矿山遥感动态监测系统

矿山遥感动态监测系统 内蒙古阿拉善盟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地区特定的矿产资源乱采滥挖引起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是当前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遥万维公司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搭建可视化平台,以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监测为主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采用形象的图形图像语言和简便的计算机表达方式,可以为阿拉善盟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低成本快速高效地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提供科学执法依据。 利用多种遥感平台获取的多种类、多时相遥感数据,或者是高分辨率的无人机航拍数据,采用多种遥感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室内对比,提取出矿产资源开发地采矿活动痕迹的影像信息,发现其不同时段采矿活动痕迹的变化信息。然后在野外实地建立采矿活动痕迹遥感解译标志,再对影像进行全面解译分析。以采矿权登记信息为合理开发依据,将采矿活动痕迹解译成果与采矿权登记范围进行叠合分析,以便筛选、界定出非法盗采区域。最终形成监测成果图像、图件、统计分析成果,提供进一步执法检查,并能通过矿产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展示给相关管理部门。 “阿拉善盟市矿产资源开采状况遥感动态监测系统”是以由图形、图像、统计数据及调查研究成果等数据所构成的数据库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建立的可视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地形数据、多时相和多比例尺的遥感数据(航飞、卫星遥感)、基础地质矿产图、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规划图、探矿权和采矿权登记范围图和登记表等。主要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查询浏览、对比监测、专题制图、滥采预警、虚拟现实、系统维护等功能。 1、矿山属性查询 在遥感解译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以矿井(坑)为对象建立数据库属性表包括采矿范围、采矿许可证号、矿产种类、矿山建筑名称及尾矿种类等内容,以用户的采矿许可证为主键,把其它解译内容的采矿许可证字段作为外键关联到矿山数据库中。在矿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就可以通过点查询、多边形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在哈大齐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第19卷第4期测绘工程 Vol.19l .42010年8月 EN 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ug.,2010 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在哈大齐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姜 芸1,王 军2 (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国家测绘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 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同一区域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越来越丰富。以哈大齐为例,利用ETM +和SPOT 25 数据探讨不同遥感信息融合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比较不同融合算法在土地分类中的差异,并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为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融合算法;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T P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7949(2010)0420034205 Application of multi2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fusion to land use and classification in HA 2DA 2QI JIANG Yun 1,WANG Jun 2 (1.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 ic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Heilongjiang Center of SBSM,Har bin 150086,China) Abstr 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multi 2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ame ar ea of is rich.Taken the DaJi as an example,using ETM +and SPOT25discusses different data of re 2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fusion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tilization,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processing methods in land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fusion algorithm,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 is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land planning and manage 2ment to pr 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 Key words:multi2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data fusion;fusion arithmetic;land use 收稿日期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作者简介姜芸(),女,博士研究生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获取的遥感影像越来越丰富。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从定性调查制图向定量统计分析过渡,从静态现状描述向动态预测预报过渡,从单一传感器影像的分析应用向多波段、多传感器、多平台、多时相、多分辨率影像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过渡,从通用向深化过渡。 本研究区域内有覆盖多个城市和地区的高分辨率的SPOT25遥感影像资料,这些影像分辨率高,易于判读,在国土资源调查等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单色调,导致在目视中丢掉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如果通过假彩色影像处理,便可轻而易举获取多种有用信息。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本文以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滨 州铁路沿线10km 区域作为实验区,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比分析不同的融合方法,对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居住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不同类型的识别的影响。该研究采用SPOT25影像1A 级产品、ETM+的8波段影像。 2PCA 变换与a c Trous 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影像融合算法 由于ETM+图像的第一主成份的光谱特性与 SPOT 图像的光谱特性并不完全一致,直接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替代第一主分量,导致丢失了部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造成光谱失真。同时在小波变换融合增强中,多光谱影像增强的效果受到小波分解层数的影响,容易出现分块效应与地物纹理模糊。为此,将引入T 小波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 :201020208 :4077119:1980-. rous

最新12-遥感动态监测汇总

12-遥感动态监测

第12章遥感动态监测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遥感动态监测技术 (2)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 (3)分类后比较法工具 (4)林冠状态遥感状态监测实例 (5)农业用地变化监测实例 12.1 遥感动态监测技术 遥感动态监测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 (1)在进行变化信息检测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不同时相图像产生的差异信息。 ●传感器类型的差异: ●采集日期和时间的差异: ●图像像元单位的差异: ●像素分辨率的差异: ●大气条件的差异: ●图像配准的精度: 2.变化信息检测 根据处理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类: (1)图像直接比较法 (2)分类后比较法 (3)直接分类法 3.变化信息提取 变化信息提取可以归纳为从图像上提取信息,有以下方法供选择: ●手工数字化法 ●图像自动分类 ●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

●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 ●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法 ●图像分割 12.2 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 ENVI中的图像直接比较法工具包括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和Image Difference工具。 12.2.1 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 Compute Different Map工具对两个时相的图像作波段相减或者相除,设定的阈值对相减或相除的结果进行分类。 这个工具的详细操作过程如下: 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Change Detection-→Compute Difference Map。在Select the Initial State Imag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从前一时相图像中选择一个波段,单击OK按钮;在Select the Final State Image文件选择对话框中,从后一时相图像中选择一个与前面相同的波段,单击OK按钮,打开Compute Difference Map Input Parameters对话框。 图12.1 Compute Difference Map Input Parameters

遥感动态监测实践探讨及研究

遥感动态监测实践探讨及研究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查,通过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辅以违法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定期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遥感监测,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日常工作的典范,是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和行政监管效能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查违监测的工作流程、分析动态监测系统的实际成效及探讨后期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城乡规划;遥感;动态监测;违法建设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区位优势凸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违法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对新的规划观念、管理方法及工作方式产生诉求。 规划监察主要采取城市网格化管理,常规的手段是人工巡查,发现规划违法行为,获取与分析,耗时费力,效率低且不能保障全覆盖,建立违法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具有全面及时准确,同时可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分析,做到“监测有手段、执行有依据、事后有跟踪”,达到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目标[1]。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建立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采用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建设变化监测,并且与GIS、GPS、移动技术相集成,利用基础空间数据、总规、历史及最新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检测变化、自动和半自动人工比对、空间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建设的监控,第一时间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的辅助决策。既可掌握被督察城市规划的总体情况,如规划管理水平、规划审批情况、违法建设的类型及规模,还可以监督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绿地、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规划执行情况。是规划研究和管理手段从定性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体现。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 2 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工作流程 2.1 遥感监测目标 遥感监测目标主要是城市用地类型及变化、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等。 1、城市用地变化重点监测目标:建设工程监测,如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监测,包括用地范围、用地布局和用地性质与总规是否一致。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道路红线的保护情况,例如城市绿地资源监测、城市水系监测,城市水厂规模和布局及水源保护区范围等是否侵占保护线、城市禁建区的保护情况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围填海监测以天津南港工业区为例

2012年12月第6期 城市勘测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veying Dec.2012No.6文章编号:1672-8262(2012)06-77-04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围填海监测 ———以天津南港工业区为例 吴正鹏1*,奚歌2,王健洁 1 * 收稿日期:2012—04—10 作者简介:吴正鹏(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处理、应用研究工作。 (1.天津市测绘院,天津300381; 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摘 要:以2008年 2011年间11个时段的SPOT -5、ALOS 、WorldView -2影像数据为基础,在ERDAS IMAGE 的支 撑下,采用计算机解译和目视判读相结合的影像解译方法,分别提取天津南港工业区不同时期的围填海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和定性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围填海管理现状,对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遥感;围填海;天津南港工业区;监测 1前言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围填海”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现有研究资料和调查成果中通常引用 “填海”、“围海”、“滩涂围垦”、“围海造陆”、“填海造地”等术语。国家海洋局编制的《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对“填海造地”和“围海”的定义如下:“填海造地,指筑堤围割海域填成土地,并形成有效岸线的用海方式;围海, 指通过筑堤或其他手段,以全部或部分闭合形式围割海域进行海洋开发的用海方式”。简单说来,围填海包含围海和填海两种用海方式。围海是指以全部闭合形式围割海域进行海洋利用的方式,包含沿海岸进行海域围割的用海方式和全部在海中进行筑堤围割的用海方式;填海指将海域填成土地,形成岸线的用海方式,包括直接填充和先进行围割再填充两种情况。 本文结合研究目的界定围填海内涵,即通过人为在海岸线外进行围海和填海活动,改变指定海域属性,从而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的方式。 2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一门根据遥感图像和参考数 据不同时相的观测来提取、描述感兴趣物体或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定量分析、确定其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基本原理是依据地物在遥感影像中所反映出的灰度信息和边缘特征的个性差异,给定同一地区的多个 时相的单波段或多波段遥感图像(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一定的辅助数据以提高检测精度),采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检测出该地区的地物或目标有无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 3天津南港工业区概况 天津南港工业区,即“天津南港”,位于渤海湾天 津市滨海新区海岸线南部(区位图如图1所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确定的“双城双港、相向拓展 、一轴两带、南北生态”总体战略的核心部署, 是天津市落实“双城双港”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 图1天津南港工业区区位图 南港工业区自2008年初开始施工建设,范围(如图1所示)西起津歧公路,东向东围海造陆至-4m 等深线, 北起独流减河右治导线以北新建防波堤,南至青静黄左治导线;规划面积约200km 2 ,其中陆域面积162km 2,海域面积38km 2。

遥感动态监测在土地利用方面作用

遥感动态监测学习体会 ------ 在土地利用方面遥感动态监测是很深奥的一门课,同时也是广泛应用的一门课,它包含的东西,它要求的基础,一度让我有些害怕,深深地体会得自己有限的基础知识可能学好这门课有些难。好在教员的细心教授,我还是了解了不少的知识的。谢谢教员。 因为能力有限,也只能听懂部分内容,所以写起感受也不怎么有理论性,大部分是查资料所得。 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状况方法及特点 1、我国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状况 我国应用遥感技术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20世纪80 年代初,首次利用美国陆地卫星MSS 数据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按1 ∶50万比例尺成图,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此后,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如80 年代中期,我国利用美国的Landsat 资料进行了土壤侵蚀分区、分类、分级制图;1989 —1993 年,实施了中国北方草原草畜动态平衡监测;1993 —1996 年,连续 4 年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遥感监测工作;1996 和1997 年,运用TM 和SPOT 等卫星遥感资料,分别对19 个城市和100 个城市的扩展与耕地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 1999 和2000 年,又对全国66 个城市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近10 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为配合“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GBP) 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 HDP)的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开展涉及全

球变化的研究项目,其中有多项是土地利用变化研 究,如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将遥感监测纳入土地管理业务化运行体系。 2、我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 (1) 目视解译方法。如常庆瑞、魏永胜等利用乾县枣子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影像进行了区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实验研究;孙依斌采用航空和资源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率极高的福州市区进行了长达20年的环境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验;张松岭、杨邦杰等研究了应用GIS的人机交互解译成图系统,为大面积耕地解译提供了较为实用、快捷的方法。 (2) 计算机动态信息提取自动分类方法。如王杰生、戴昌达等利用1986 年SPOT多光谱数据图像和1987年TM数据,通过建立“亮度指数—垂直植被指数平面”,输出变化分类图;郑兴年等设了一个分级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类系统,在GIS支持下,对得到的TM分类图像进行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黎夏、叶嘉安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利用TM 图像进行了城市扩展的监测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改善了监测精度。 (3) 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如莫虹采用1994 年的1 ∶1 万土地详查图、1996 年5 月26 日的TM图像及1996 年8 月30 日的光盘数据,监测分析了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动态变化;黄敬峰等采用TM CCT 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新疆干旱区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识别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在近期的土地遥感监测中,国土资源部主要是利用不同时相TM 和SPOT数据融合所显示的光谱特征变异来提取变化信息,并针对各监测区内的地形地类特征,分别采用了HIS 变换法、主分量变换法、加法和加权相乘等融合方法。随着

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预测和治理方面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而今,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以及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 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 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是要全面推广遥感技术 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技术缺陷,有待于广大遥感工作 者和地质灾害工作者不断完善。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1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关键内容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 (1)分析映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体的电磁数据,探明它们在现有多种高光谱或多光谱 遥感图像上的表现。(2)对多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体的电磁信息分类,查询最好的特征 信息,给灾害分析、遥感监测提供依据。(3)选用粗、细、精空间分辨率及长、中、短时 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融合,构建遥感动态监测系统。(4)选用“多S”集成科技,研究以主题数据库为重心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信息系统。(5)编写土地利用图、植被 和别的覆盖分布图、并对地质灾害危害性作出预评估处理。(6)参考地质灾害调查资料, 经由遥感解译,参考必要的地面调查,编写1:10000灾害地质图,并构建灾害地质空间数 据库对其管理。(7)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地质灾害体依次识别、预测、评价,编写示范区 1:10000 灾害点分布及别的相关图件。 2 遥感技术调查地质灾害的内容 2.1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与区划方面的作用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 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 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 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 2.2 遥感技术能够调查与研究的孕灾背景 利用遥感技术有效地调查研究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是地质灾害调查中最基础而又最重要 的工作内容:①时日降水量;②多年平均降水量;③地面坡度;④松散堆积物的厚度及分布;⑤构造发育程度(控制岩石破碎程度和稳定性);⑥植被发育状况;⑦岩土体结构 (反映岩土体抗侵蚀、破碎的能力);⑧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由于气象卫星可以实时监测降 雨强度与降水量,陆地资源卫星不仅具有全面系统的调查地表地物的能力,其红外波段及微 波波段还具有调查分析地下浅部地物特征的作用。因此,在上述8种孕灾背景中,第①与第②种可通过气象卫星与地面水文观测站调查统计,其它因子可通过陆地资源卫星并结合适当 的实地踏勘资料得以查明。 2.3 遥感技术对灾情实时调查与损失评估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质灾害的破坏包括人员与牲畜伤亡。村庄、工矿、交通下线、桥梁、水工建筑等财产 损失以及土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毁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调查,除人员与 牲畜伤亡难以统计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工程设施和自然资源的毁坏情况均可进行实时 或准实时的调查与评估,为抢灾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2.4 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与预警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缓慢蠕动的地质体(如滑坡体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体的蠕动速率是很小而且稳定的,当突然增大时预示着灾害的即将到来。由于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差分精度达毫米级,可以满足对蠕动灾体测的精度要求。因此,利 用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全过程地进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甚至临报和警报。 3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建设变迁动态监测

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建设变迁动态监测 摘要该文探讨在城市建设中如何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基本出发点是:以RS、GIS、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获取城市扩张用地信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的变化情况,对城市建设实施监测,为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和权威的基于城市建成区的监测管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动态监测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某市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的浪潮席卷全市域,城市规模迅速膨胀,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量逐年增大,城市急速扩张导致城市用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为了监测和整治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建成建设的范围、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规划。遥感技术在城市动态监测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对完整、全面、具体的城市变化信息,也为政府的管理提供事实依据[1-5]。 1 监测目标范围 城市建设建成区范围的定义:建成区概念是指城市行政范围内,实际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到近郊区内、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城市近郊的一些建成地段,尽管未同市区连成一片,但同市区的联系十分密切,已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视作城市建成区[6-7]。 该文监测具体时间段和范围:针对城市规划标准(GB/T50280)对城市建成区和开发区分的定义,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特利用遥感影像对该市市内6区、环城4区的中心城区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区域的范围和面积进行统计核定。监测时间为2008年至2012年的变化。 2 遥感监测所用的资料 监测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是2012年和2016年的8月SPOT-5卫星遥感影像,需要先期对遥感影像做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工作包括纠正、融合、配准、镶嵌、分类等处理。SPOT5的数据参数如下表[8]。 3 遥感技术进行城市建设变化监测方法 城市遥感动态变化监测一般有2种方法。第一种是目视解译:直接在遥感影像判读,可以叠加地形图等辅助信息进行精确判读。第二种是计算机信息提取:这里主要是运用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技术(监督和非监督分类)进行计算机自

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发表时间:2018-08-21T12:06:46.7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关国银 [导读] 本文就从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展开分析。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510630 摘要:在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国策引领和规划之下,我们要充分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以及时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变更信息,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在先进科技技术的充分、全面运用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从而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效用。基于此,本文就从土地动态监测中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土地动态监测;遥感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信息技术概述 遥感信息技术主要是运用遥感器装置,实现由空中对地面物体的探测,它可以基于不同物体对波谱的不同的响应原理,实现对地面不同物体的辨识和区分,从而可以获得遥远感知事物的能力,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遥感信息技术是利用遥感器装置对地面物体自身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目标物体,实现测控和辨识,它主要是通过对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实现远距离的感知。其应用装置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这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可以极大提升遥感器的分辨率,实现全天候的作业,在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下实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也称GIS系统,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对地理分布数据实现有效的、实时的采集、存储、运算、分析和显示,它以地理数据库为核心,实现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这个GIS系统之中,主要的装置设备包括有:数据采集装置、人机图形交互装置、中央处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图形输出装置等。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房地产、公共卫生、军事、景观建筑、物流等领域,并在与移动电子装置整合的条件下,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就提出了数字计算机处理土地数据的理念,并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利用地图的叠加和面积的测量、计算。到了九十年代,运用计算机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构了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用于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和分析,并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之一,基于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变化项目及科学规划开始突显出其国际性的影响力量。随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又深入建构了不同尺度、不同内容的分析模型,使之更为规模化和综合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随后开启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项目。美国也将土地利用变化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日本也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开启了土地利用灌溉变化核心项目。由此可见,在国际范围内的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启动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土地动态监测的发展。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程中,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了分析,并提出了预测模型和方法学,使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数学模型和数据系统的整合。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通过对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的遥感预测。在近些年以来,我国重点对一些热点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更新研究,并对土地利用的驱动转换机制加以深入的研究,通过遥感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预测,更好地分析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在我国不断深入研究土地动态监测的过程中,对全国范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如下:2000年,运用遥感影像预测和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地动态变化;2004年,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对青岛市、苏州市的土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