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比勒气体冷凝器EGK

德国比勒气体冷凝器EGK
德国比勒气体冷凝器EGK

气体冷凝器 EGK 1/2

安装及使用明

说书

请在安装和使用前仔细阅读此手册。敬请特别注意所有安全守则,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 德国比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由不当操作以及在未授权情况下擅自改动机器设备所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Harkortstr. 29, D-40880 Ratingen,

Tel. +49 (0) 21 02 / 49 89-0, Fax. +49 (0) 21 02 / 49 89-20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Email: analyse@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1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2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目录

页 1

概述..........................................................................3 2

重要注意事项..................................................................3 2.1 安全注意事项概述.....................................................................3 3

安装与线路连接................................................................4 3.1

安装.................................................................................4 3.2 电子线路连接.........................................................................5 4

操作与维护....................................................................6 4.1 菜单功能操作. (6)

4.1.1 操作选项概述 (7)

4.1.2 操作原则细述 (8)

4.2 菜单功能说明 (8)

4.2.1 主菜单 (8)

4.2.2 冷凝器的子菜单 (9)

4.3

维护.................................................................................9 5

维修与报废处理...............................................................10 5.1

故障维修............................................................................10 5.2 报废处理............................................................................10 6

附录.........................................................................10 6.1

安全条款............................................................................10 6.2

故障及故障清除......................................................................11 6.3

更换蠕动泵的软管(如有配置蠕动泵)....................................................11 6.4

清洗热交换器........................................................................12 6.5

备件................................................................................12 6.6

附件 (12)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1 概述

冷凝器 EGK1/2是为气体分析处理系统所设计,在样气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使用时敬请仔细阅读附加的数据表并检查和确认所有的应用参数,使用材料组合,以及压力和温度极限值完全符合该冷凝器系列的要求。 2 重要注意事项

设备操作只有在下列条件完全满足时进行:

-

确保设备按照安装及操作手册使用,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用相应设备。 -

注意在数据表和安装及操作手册中给出的功能极限,机器运作不能超出规定的使用极限。 -

保证监控和保险措施妥当。 -

在安装及操作手册中未注明的设备维护和维修,都由德国比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 使用原装配件

该说明书作为设备的一部分,请保存备用。生产厂家保留在未事先申明的情况下修改说明书的权利。

各种安全警告的定义: 提示

提示设备或仪器重要信息的关键词 注意

提示有低危险的危险情况的关键词,如不避免可能会引起设备损伤或轻微至中度的身体损伤 警告

提示有中度危险的危险情况的关键词,如不避免可能会引起重度身体损伤或者死亡 危险

提示有高速危险的危险情况的关键词,如不避免会引起重度身体损伤或者直接死亡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3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2.1 安全注意事项概述

对特殊的安装地点请注意相关的安全规章和技术指示。

- 请注意功能极限(见探头型号图示)

- 做报废处理时参见相关的法规

- 请将使用手册保存备用

- 冷凝器 EGK 1/2 不适用于易爆环境

防止不当操作对人身及设备带来的危害

操作人必须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

仔细阅读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守则,并保证设备在要求的条件下对设备进行操作。 -

遵循当地安全操作规章 -

遵循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数据性能表格

4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5

3 安装与线路连接

冷凝器 EGK 1/2 为户内应用所设计。如果要在户外安装该设备,请提供天气保护条件。

冷凝器 EGK 1/2 必须垂直安装在面板上或者台面上。如果安装在台面上,保证冷凝器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倾斜。 以玻璃,不锈钢或者PVDF 制的热交换器须从冷凝器顶部插入。情报正在冷凝器的顶部和底部与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连接管的方便安装。

安装的地点必须有充足的天气保护条件,冷凝器周围需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空气的循环。环境温度不能超过+5 至 +50°C (+41 至+122°F).

请务必保障空气的自由循环。冷凝器两边必须保持至少10厘米 (4 英寸) 的空隙。

特别是当冷凝器处于机柜内时,请务必保证空气的自由流动。必要时请安装风扇。

3.1 安装

根据应用参数的要求,连接管路材料的选择需适当且密封性好。连接Duran 玻璃制成的热交换器时须注意避免对玻璃的损坏。

确定所有连接到冷凝器的气路管道都带有一定的倾斜度,使其单靠地球引力便能使冷凝水自动排到热交换器内。

在高湿成分的应用下,需在冷凝器上游安装一个疏水器。(见产品目录表选用合适类型)

气体入口处标注为红色。在连接时请小心玻璃制的热交换器。手动固定装置。

如果气泵被置于冷凝器上方,冷凝物能被自动排除。如果气泵被置于冷凝器下方,需配置蠕动泵或冷凝水罐用于冷凝排除。(参见我们的产品目录表,选取合适的配置)

重要注意: PVDF 制的热交换器DTV 类型不能使用自动除凝器,必须与蠕动泵相连。

冷凝排除可以直接与带有不锈钢制的热交换器的冷凝器上。玻璃制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排除必须连上有韧性的软管,并用单独的支架固定好。

冷凝管路的安装必须带有一定的倾斜度,并且软管的内壁直径不能少于8 mm (0.3 英寸)。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3.2 电子线路连接

该设备配有拓展的EMC 保护。如果进行绝缘测试,电子过滤设备会受到损坏。出厂前已对所有必须进行测试的组成成分进行测试。(根据设备不同,测试1KV 或者1,5KV 电压)

如果您想自行进行绝缘测试,请只对相应的单个组成部件进行测试。在进行绝缘测试前,请分别断开压缩机,风扇,加热器或者蠕动泵。

冷凝器EGK1/2装有2个插座接头,一个用于电源输入,另一个用于警报输出。两者不能互换,而且必须按照下图所示进行接线(图中所示数字亦显示在连接器上)。

pin numbering

11

1L1N 222

3

33

PE PE

PE function ok alarm power supply status output

装有保险丝的电源供给线电流是10A。

6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7

4 操作与维护

电源接通后,屏幕将显示冷凝板的温度。屏幕会持续闪烁直至达到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初始连接状态是警报状态。

所设定的温度范围达到后,屏幕会持续显示温度,初始状态转换到OK。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屏幕出现闪烁或者出现错误提示,请参见第7章 故障及故障清除

有关技术参数及功能极限请参见参数表。

4.1 菜单功能操作

基本操作概述:

如果您已经有制冷器的使用经验,请使用以下的简短说明。

按键:

只需3键操作,具体功能如下:

按键

功能 j ? 主菜单中测量值显示的切换

? 屏幕上菜单选项的选择

? 接受编辑值或选择

t ? 切换到上面的菜单选项

? 在编辑值时或转换选择时提高数值

? 可供选择的测量值显示的暂时切换(如果该功能已安装)

b ? 切换到下面的菜单选项

? 在编辑值时或转换选择时降低数值

? 可供选择的测量值显示的暂时切换(如果该功能已安装)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4.1.1 操作选项概述

8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4.1.2 操作原则细述

请根据该细则按照既定的步骤阅读和使用菜单。

? 请将冷凝器接上电源直至其进入开机程序。开始在短时间内会显示在设备中安装的软件界面,接着设备

就会进入测量值显示的界面。

? 按下按键j 进入主菜单上的显示模式。(设备保证在设定模式时,样气是被控制的。)

? 您可以根据 图表1通过按键 t b 对主菜单进行操控。

? 通过按键(j), 相关的子菜单被激活。

? 现在可以设置参数。在子菜单中,通过使用按键t b 来改变参数并通过按键j 来确定所选择的菜单选

项。

? 参数值只能在规定的极限之内通过按键t b 来改变。通过按键j 可在系统内储存所设定的值,然后设

备自动回到子菜单。

? 如果不需在系统内存储设定值,只需稍等几秒,设备会自动回到子菜单。

? 通过菜单选项E (Exit) 退出主菜单或子菜单。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4.2 菜单功能说明

4.2.1 主菜单

冷凝器 (EGK1/2)

统一设置(顶端设置)

退出主菜单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9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4.2.2 冷凝器的子菜单

冷凝器 ? 名义温度

冷凝器 ? 警报上限(高警报)

冷凝器 ? 警报下限(低警报)

退出子菜单

4.3 维护

无特别维护要求。

如果冷凝器上已配有蠕动泵(可选),蠕动泵的软管需定期检查,软管的更换见6.3章

10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11

5 维修与报废处理

5.1 故障维修

如果设备在使用中出现问题,请参见6. 中对故障及故障排除的建议。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或帮助,请直接联系我们

Tel.: +49-(0)2102-498955

或者请我们的北京办事处联系

德国比勒分析及测量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办事处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

北里甲1号西1302

邮编 100083

联系电话013801062442

如果因检修原因需寄还机器设备,请寄至:

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 Reparatur/Service -

Harkortstra?e 29

40880 Ratingen

Deutschland

5.2 报废处理

EGK1/2 冷凝器中含有冷冻剂 R134a。 控制装置含有电子部件 。

做报废处理时请遵循当地有关报废仪器仪表的条款。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6 附录

6.1 安全条款

-

设备修理必须由比勒公司专业人员进行 -

只能进行在安装及使用手册中说明的修改,维护和安装 -

只能使用原装配件 - 设备必须在额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操作

对不同设备进行维护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守则和操作指令。

12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6.2 故障及故障清除

6.3 更换蠕动泵的软管(如有配置蠕动泵)

? 断开蠕动泵上的输入,输出软管(请注意安全警告!)

? 松开但不取下中心翼型螺钉,将螺钉向下推

? 松开盖子

? 将接头推向两边

? 更换软管,然后从下往上重复上述步骤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13

安装及使用明

说书

14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6.4 清洗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只有在受堵或者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才需要维修或替换。如果出现受堵的情况,我们建议在今后的使用中通过使用过滤器来避免。

?请注意在章节0.中提出的安全警告

?松开气路和冷凝物排放装置

?将热交换器从冷凝器中向上取出

?清理冷却巢(冷凝板上的洞)

?清理热交换器,直至所有杂质被清除

?在热交换器的冷却表面上涂上硅树脂油

?将热交换器转入冷却巢

?重装气路和冷凝物排放装置

6.5 备件

在订购备件时,请提供冷凝器型号和系列号。

对附件和扩展件请参见数据参数表和目录。

推荐使用以下的备件:

备件 部件号

替换蠕动泵软管0,3 l/h

(只有在冷凝器装配有泵时)

91 24 03 00 27

230V 44 10 030

风扇

115V 44 00 030

230V 91 000 10 133

电板

115V 91 000 10 134

Controller Platine MCP1 91 000 10 125

Affichage ABT 400 91 000 10 124

保险丝 800 mA 慢熔 91 100 000 01

6.6 附件

-EGK 1/2数据参数表: DC 45 0001

-证书: KX 45 0001

气体冷凝器

EGK 1/2

§紧凑设计气体成分的精确测量要求样气急是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恒定露点.

§单流或双流路系统EGK 型的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于冰箱, 整个冷

§由不锈钢,合金玻璃和PVDF 材质制成的热凝系统连接在一个冷凝块上.因为冷却块平交换器均热分散的物理特性,从而能有效支持热交

换器高效运作.在压缩机不停止运转的过程§Bühler专利的恒温调节系统中,Bühler 恒定调节系统实现温度的自动恒定调节.这个冷凝系统注有不含FCKW 的冷

§带冷凝板温度显示凝介质,无需任何维护.这个系统可以自我实现平稳的调节并排除传统开关模式的不利因

§自检功能素。

§状态报警冷凝器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配置一个单流或

双流热交换器.此款冷凝器可以并联服务两

§冷却容量320 kJ/h 个独立的气路.

§露点稳定性0,1 °C 根据系统的基本原理,冷凝物可以通过蠕动泵(一台冷凝器可以根据应用配置两个蠕动

§不含FCKW 泵)排除,也可以通过自动疏水器或冷凝容器

排放.§FM 许可证

DC 45 0001

01/2011第1/4页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D - 40880 Ratingen, Harkortstr. 29Tel.: + 49 (0) 2102 / 4989-0 Fax: + 49 (0) 2102 / 4989-20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e-mail: analyse@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109

1

234567A000037X

技术参数

准备时间

大约15分钟冷却功能(25°C)

320KJ/h 环境温度

5-50°C 露点(厂家设定)

约5°C 露点静态变化

0.1K 满负荷运行量程

±1.5K 电源

115或230V 50/60Hz 插头DIN43650电力消耗

290/260 VA 保险(外置)10A 保护等级

IP 20外壳

不锈钢安装

台式或壁挂式包装体积

大约390x300x400mm 重量(含热交换器)

约15kg FM 认证文件号3040918

1

取样探头2取样管3三通阀4气泵5冷凝器6自动疏水器或蠕动泵7精细过滤器

8检湿器

9流量计

10分析仪

类型和部件数据请参见相应的数据表

典型流程示意图

尺寸 (mm)

DC 45 0001

01/2011

第2/4页

热交换器

所需的冷却容量是由3个值决定的:气体温度J 、露点t 和流量Q。

G e 根据物理规律出口露点的上升伴随样气能量的增加。可承受的制冷能力是由出口露点容许升高的范围来决定的。如下的范围是设定在极限值t =65℃和J =90℃时,也就是说样气中的湿成分被冷凝出后,样气流速达到Q m a x ,

e G 单位Nl/h。空气流量,使用NL/h单位来表示最大流量Qmax。如果实际温度低于e和G这个标准,那么Qmax可以升高。例如:如果参数不是t =65℃,J =90℃和Q=250l/h ,那么认可的参数就应该是 t =50℃,J = 80℃ 和 Q = 350l/h。

e G e G 如果您需要任何帮助或使用冷凝器适配程序请与我们直接联系

3) 3)热交换器型号

TS TG TV-SS DTS(DTS-6)DTG DTV 1)

流速Vmax 530l/h 280l/h 155l/h 2×250l/h 2×140l/h 2x115l/h 1)

入口露点t 80℃80℃68°C 80℃65℃65°C ,max e 1)

入口温度气体进口温度J 180℃140℃140°C 180℃140℃140°C ,max G 最大冷却量Q 450KJ/h 230KJ/h 120kJ/h 450KJ/h 230KJ/h 185kJ/h max

最大气体压力值P 160bar 3bar 3bar 25bar 3bar 2bar max

气体压力差(V=150I /h)

8mbar 8mbar 8mbar 每个5mbar 每5mbar 每15mbar 死体积V 69ml 48ml 129ml 28/25ml 28/25ml 21/21 ml tot

2)样气连接口

G1/4″i GL14DN 4/66mm管GL14DN 4/62)冷凝物出口连接G3/8″i GL25G 3/8” i 10mm (6mm )管GL18DN 5/8

1) 冷凝器的最高冷凝量和热交换器的最大热交换

2)NTP 接头根据需要

3) 只能与蠕动泵连用

DC 45 0001

01/2011

第3/4页

性能数据

自动疏水器 11 LD V 38自动疏水器 AK 20, 聚氟乙烯冷凝物容器 1; 玻璃, 0,4 l 冷凝物容器 2; 玻璃, 1 l 蠕动泵 230 V, 0,3 l/h ,用于独立安装蠕动泵 115 V, 0,3 l/h ,用于独立安装

选型订货

您所需货物的订货号从下表所列组合而成。

1)

冷凝出口只适用于蠕动泵的安装

2) 冷凝泵也可独立安装3) 每一个气路都配备有一个蠕动泵和匹配的电源请注意: 每一个气路都需配备一个蠕动泵或冷凝排除设备

我们保留修改参数的权利

DC 45 0001

01/2011

第4/4页附件

441 00 01

441 00 04

441 00 05

441 00 19

912 40 30 104

912 40 30 105

EG-Konformit?tserkl?rung EC-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

KX 45 0001 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Harkortstr. 29, D-40880 Ratingen, Tel. +49 (0) 21 02 / 49 89-0, Fax. +49 (0) 21 02 / 49 89-20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Hiermit erkl?ren wir, dass die nachfolgenden Produkte den wesentlichen Anforderungen der folgenden EG-Richtlinie in ihrer aktuellen Fassung entsprechen:

Herewith we declare that the following products correspond t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he following EC directive in its actual version:

2006/95/EG (Niederspannungsrichtlinie / low voltage directive)

Folgende weitere Richtlinien wurden berücksichtigt / the following directives were regarded 2004/108/EG (EMV / EMC)

Produkte / products:

Messgaskühler / Sample gas cooler

Typ(en) / type(s):

EGK 1, EGK1/2, EGK 4S, EGK 10

Zur Beurteilung der Konformit?t wurden folgende harmonisierte Normen in aktueller Fassung herangezogen: The following harmonized standards in actual revision have been used:

? EN 61010-1 Sicherheitsbestimmungen für elektrische Mess-, Steuer-, Regel- und

Laborger?te — Teil 1: Allgemeine Anforderungen

? EN 61326-1 Elektrische Mess-, Steuer-, Regel- und Laborger?te - EMV-Anforderungen -

Teil 1: Allgemeine Anforderungen

Dokumentationsverantwortlicher für diese Konformit?tserkl?rung ist der Unterzeichnende mit Anschrift am Firmensitz.

The person authorised to compile the technical file is the one that has signed and is located at the company’s address

Ratingen, den 09.09.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fan Eschweiler (Gesch?ftsführer – Managing Director)

精馏塔的设计及选型

精馏塔的设计及选型 目录 精馏塔的设计及选型 (1) 目录 (1) 1设计概述 0 1.1工艺条件 0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0 2塔体设计计算 (1) 2.1有关物性数据 (1) 2.2物料衡算 (3) 2.3塔板数的确定 (4) 2.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 (8) 2.5塔体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11) 2.6塔板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14) 2.7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18) 2.8负荷性能图 (22) 2.9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27) 3精馏塔辅助设备的设计和选型 (31) 3.1原料预热器的设计 (32) 3.2回流冷凝器的设计和选型 (34) 3.3釜塔再沸器的设计和选型 (38) 3.4泵的选择 (40) 3.5筒体与封头 (41)

1设计概述 1.1工艺条件 (1)生产能力:2836.1kg/d(料液) (2)工作日:250天,每天4小时连续运行 (3)原料组成:35.12%丙酮,64.52%水,杂质0.35%,由于杂质含量较小且不会和丙酮一起蒸馏出去,所以可以忽略。所以此母液可以视为仅含丙酮和水两种成分,其质量组成为:35.12%丙酮,水64.88%(下同) (4)产品组成:馏出液99%丙酮溶液,回收率为90%,由此可知塔釜残液中丙酮含量不得高于5.16% 即每天生产99%的丙酮905.54kg。 (5)进料温度:泡点 (6)加热方式:间接蒸汽加热 (7)塔顶压力:常压 (8)进料热状态:泡点 (9)回流比:自选 (10)加热蒸气压力:0.5MPa(表压) (11)单板压降≤0.7kPa 1.2设计方案的确定 (1)、精馏方式及流程: 在本设计中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丙酮和水的挥发度相差比较大,容易分离,且丙酮和水在操作条件下均为非热敏性物质,因此选用常压精馏,并采取连续精馏方式。母液经过换热器由塔底采出液预热到泡点,在连续进入精馏塔内,塔顶蒸汽经过塔顶冷凝器冷凝后,大部分连续采出,采出部分经冷却器后进入储罐内备用,少部分进行回流;塔底液一部分经过塔釜再沸器气化后回到塔底,一部分连续采出,采出部分可用于给原料液预热。塔顶装有全凝器,塔釜设有再沸器,进料输送采用离心泵,回流液采用高位槽输送。 (2)、进料状态:泡点进料。 (3)、加热方式:间接蒸汽加热。 (4)、加热及冷却方式:原料用塔釜液预热至泡点,再沸器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全凝器采用自来水作为冷却剂。优点是成本低,腐蚀性小,黏度小,比热容

精馏塔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的确定 三、塔的物料衡算四、回流比确定 五、塔板数的确立 六、塔的工艺条件及物性数据计算 七: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八、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十、热量衡算 十一、筛板塔的设计结果总表 十二、辅助设备选型及接管尺寸 十三、精馏塔机械设计计算 十四、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一、概述: 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液层进行质,热传递,气液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渐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层,液体自塔顶沿填料表面下流,气体逆流而上(也有并流向下者)与液体接触进行质热传递,气液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属微分接触操作过程。 工业上对塔设备的要求:(1)生产能力大;(2)传质传热效率高;(3)气流的摩擦阻力小;(4)操作稳定,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5)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小(6)制作安装容易,维修方便。(7)设备不易堵塞,耐腐蚀。 其中板式塔又可分为有降液管的塔板(如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舌型,S型等)和无降液管的(如穿流式筛板,穿流式波纹板)该课程涉及到的是板式塔中的浮阀塔,其广泛用于精馏、吸收、和解吸等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再塔板的开孔上装有可浮动的浮阀,气流从浮阀的周边以稳定的速度水平地进入塔板上液层进行两相接触,浮阀课根据气流流速地大小上下浮动,自行调节。浮阀有盘式、条式等多种。国内多采用盘式,其优点为生产能力大,操作弹性大,分离效率较大,塔板结构较简单。此型中的F-1型结构简单,已经列入部颁标准,因此型号的重阀操作稳定性好,一般采用重阀。 二、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的确定: 在此次课程涉及中主要介绍浮阀塔在精馏中的应用,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原料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冷却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再塔内经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进行精馏分离,由冷凝器和冷却器的冷却物质将余热带走。此过程中因考虑节能。 另外,为保持塔的稳定性,流程除用泵直接送入塔原料外,也可采用高位槽送料以受泵操作波动影响。 塔顶冷凝器装置根据生产情况以决定采用全凝器和分凝器。一般,塔顶分凝器对上升蒸汽虽由一定的增浓作用,当在石油等工业中获取液相产品时往往采用全凝器,以便于准确的控制回流比。若后继装置使用气态物料,则宜用分凝器 操作压强由常压、低压和高压操作,其取决于冷凝温度,一般都采用常压,对于热敏性物质或混合液沸点过高的物质则宜采用减压操作,而常压下为气态的物质采用高压操作。 对于物料的进料,一般情况下采用冷进料,但是为了考虑塔的操作稳定性,则一把采用泡点进料。

反应器气体冷却器设计

反应器气体冷却器设计 反应器气体冷却器设计 摘要 根据现有E-112冷却器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该装置的热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 强度校核其核心部分是换热系数的计算和结构设计采用莫斯廷斯基法进行了常 规热计算和校核并根据《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对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进行 了结构设计计算其特点是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并且带有膨胀节最后从开发前 景做出了经济性分析 关键词换热器工艺计算结构设计波型膨胀节

II 反应器气体冷却器设计 Abstract Thermal process calculati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strength check on the existing E-112 cooler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its operating condition The core parts are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tructural design In this paper a method Moshitingshiji conventional thermal calc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and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made based onGB150-98 steel pressure vessel whose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board prolongation is made as flange and having expansion joints Finally economic analysis is made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rket analysis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hermal Process Calculation structural design wave-type expansion joint III 反应器气体冷却器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压力容器简介 1 12 压力容器的分类 1

釜残液冷却器的设计

摘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进行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达到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进行融会贯通、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单元操作设计任务,具有初步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达到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提高和进一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此设计为釜残液冷却剂的初步设计,是一钟列管式换热器,能将釜残液从高温冷却到适当温度,釜残液走管程,冷却剂走壳程。随着化学工业发展及能源价格的提高,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单位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紧固传热效果好,能用多种材料,价格低廉。根据以往生产资料作为设计的数据,并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具体型号。并用AutoCAD绘制平面布置图,主要配置装配图及收回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最终完成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釜残液;冷却器;初步设计

Abstract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urse is designed to serve as a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o observe the complex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al problems early attempts. Through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the integrated use of basic knowledge of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urse, basic principle and basic calculation, to 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tasks designated by the chemical unit operations, has the ability of the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design; To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content of engineering design, grasps the chemical single yuan operation design of the mai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and further develop ou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design as the kettle surface residue is agent of preliminary design, is a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clock can be cooling to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the residual liquid from the hot kettle residual liquid tube side, the shell side of the coolant wal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energy, heat exchanger occupie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is a heat transfer area is large,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tighten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is good, can use a variety of materials, low prices. Based on previous production as a design of data and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ype. Assembly drawing with AutoCAD drawing layout, the main configuration and take back the control points of process flow diagram, finally complete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Keywords: kettle residual liquid; Coole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脱水塔釜液冷却器设计

脱水塔釜液冷却器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1.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①设计(论文)的原始数据 设计规范管程壳程 设计温度℃ 设计压力MPa(G) 流量㎏/h 操作介质95%醋酸+水循环冷却水 1、了解换热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能力 2、进行热平衡计算及转热量大小的决定,流体进入的空间,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计算有效平均温差,换热面积等工艺计算 3、完成所有结构设计 4、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 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 [2] 黄振仁,魏新利主编.过程装备成套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0 [3] 刁玉玮,王立业编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主编.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5.5 3.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调查研究及及方案分析比较(准备) 2 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及强度、刚度计算(设计计算) 3 工程图设计 4 总结、设计说明书 5 指导老师审阅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 换热器在工业中的应用......................................................1 1.2 换热器研究及发展方向.....................................................4 1.3 本次设计的基本内容.......................................................5第二章冷却器工艺计算.....................................................6 2.1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6 2.2 确定设计方案.............................................................6 2.2.1 选择换热器得类型....................................................6 2.2.2 流动顺序及流速的确定.................................................6 2.3确定物性数据.............................................................6 2.4计算总传热系数...........................................................7 2.4.1热流量.............................................................7 2.4.2平均传热温差........................................................7 2.4.3冷却水用量.........................................................7 2.4.4 计算传热面积........................................................7 2.5工艺结构尺寸.............................................................8 2.5.1管径和管内流速......................................................8 2.5.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8 2.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8 2.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8 2.5.5壳程内径...........................................................9 2.5.6折流板.............................................................9 2.6换热器核算..............................................................9 2.6.1 热流量核算.........................................................9 2.6.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2 2.7 钛管详述...............................................................14第三章冷却器结构设计....................................................15 3.1 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15 3.2 接管...................................................................16 3.3 折流板.................................................................20 1

CO2热泵技术

CO2热泵技术 摘要:CO2作为热泵工质在跨临界状态下循环,在气体冷却器中产生温度滑移,适合水的加热。在分析了CO2跨临界循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CO2可与传统的制冷剂及其替代物相竞争,具有较高的制热效率。给出CO2热泵干燥系统的两种形式,并作简要分析。指出CO2作为热泵工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热泵干燥 1 CO2工质概述 1.1 CO2工质发展史 在1850年,Twing提出在蒸气压缩系统中采用CO2作为制冷剂并获英国专利。1869年Lowe 第一次成功使用CO2应用于商业制冷机,证实了CO2作为制冷剂的可能性。1882年Linde设计开发了采用C02为工质的制冷机。1884年Raydt设计的CO2压缩制冰系统获得了英国专利。1884年Harrison也设计了一台采用CO2的制冷装置并获得了英国专利。1886年Windhausen设计的CO2压缩机获得了英国专利,并于1890年开始投人生产。随后C02制冷剂的使用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的船上广泛采用了CO2压缩机。 1931年,以R12为代表的CFCs制冷剂一经开发,便以其无毒、不可燃、不爆炸、无刺激性、适中的压力和较高的制冷效率,很快取代了CO2在制冷方面的位置,CO2逐渐不再被作为制冷剂使用,最后一艘使用CO2制冷机的船只在1950年停止工作。 进人到20世纪末期,由于CFCs对于臭氧层和大气变暖的重要影响,为保护环境,实现CFCs替代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CFCs替代进程在不断加快。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替代转换工作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G.Lorentzen在1989~1994年大力提倡使用自然工质,特别是对于CO2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跨临界CO2热泵及其部件的开发研究已经成为制冷领域的热点之一【1】。 1.2 CO2工质的性质 常温下,CO2是一种无色、无嗅的气体。其相对分子量为44.01,临界压力为7.37MPa,临界温度为31.1℃ ,临界容积为0.00214m3/kg,比热容为0.833kJ/(kg.K),三相点温度为-56.57℃ ,三相点压力为416kPa,在101.325kPa下,其升华温度为-78.15℃ ,蒸发热573.27kJ/kg。CO2是碳的最高氧化状态,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既不可燃,也不助燃。 作为制冷剂,人们希望其安全性、循环效率、价格等方面均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十全十美的制冷剂。与其它制冷剂相比,CO2也有其优势与不足。表1和表2列出的几种制冷剂性质的比较。

蒸馏塔的设计-

1.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 2万 吨/年 操作周期: 300*24=7200 h 进料组成: 41% 塔顶产品组成: >96%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4kpa (塔顶表 压) 进料热状态: 泡点进料 单板压降: 不大于0.7kpa

3.设备形式: 板式精馏塔,塔 顶为全凝器,中 间泡点进料,塔 底间接蒸汽加 热,连续精馏。 4.厂址: 齐齐哈尔市 (二)设计内容 二)设计内容 1.概述: 本次设计一筛板设计为例,筛板是在塔板上钻有均布的筛孔,上升气流经筛孔分散,鼓泡通过板上液层,形成气液密切接触的泡沫层.筛板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造价低,相同的条件下生产能力高于浮阀塔,塔板效率接近浮阀塔.他的缺点是操作范围小,小孔径筛板易堵噻不适宜

处理粘性大的,脏的和带固体粒子的料液.但设计良好的筛板具有足够的造作弹性,对易引起堵塞的物系可采用大孔径筛板,故近年来我国对筛板的应用日益增多. 2.设计流程的说明: 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原料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冷凝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汽化与与部分冷凝器进行精馏分离,由冷凝器和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在此过程中,热能利用率很低,为此,在确定流程装置时应考虑余热的利用,注意节能。另外,为保持塔的操作稳定性,流程中除用泵直接送入塔原料外,也可以采用高位槽送料以免

受泵操作波动的影响 塔顶冷凝装置根据生产状况以决定采用全凝器,以便于准确地控制回流比。若后继装置使用气态物料,则宜用全分凝器。总而言之确定流程时要较全面,合理的兼顾设备,操作费用操作控制及安全因素。 连续精馏操作流程图 冷凝器 再沸器 3.操作条件:

蒸馏塔的设计---化工原理设计

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分离苯-甲苯精馏塔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 班级: 3班 姓名: 彭云飞 学号: 0603020346 指导老师:杨启明 设计日期: 2010-11-17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3 (二)设计内容------------------------------------------------------3 (三)设计中符号说明------------------------------------------5 (四)精馏塔的物料衡算----------------------------------------7 (五)塔板数的确定----------------------------------------------8 (六)精馏塔塔体工艺尺寸设计------------------------------------9 (七)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11 (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3 (九)接管尺寸的选取-------------------- ----------------------17 (十)封头的选取------------------------------------------------18 (十一)法兰的选取------------------------------------------------18 (十二)筛板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总表---------------------19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应用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临界点时,二氧化碳就进入了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出现为一种即非气体又非液体的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特殊性质:粘度低、密度高,对高聚物具有很强的溶胀和扩散能力,安全非易燃易爆,无毒无腐蚀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直接促成它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其在能源领域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为环境友好型工质,CO2有着诱人的物理和输运特性,将超临界CO2用于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通过消耗较低的压缩功,能够实现较高的系统热效率,在新一代核能、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包括取热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冷却器等换热器。换热器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数量最多、体积最大、成本最高的设备,其综合性能对系统效率提升与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我国首座“双回路全温全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在廊坊中试基地建成。其高效紧凑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可在极端环境下运行(温度高于900℃,压力高于60MPa),且比表面积大于2500m2/m3。相同热负荷条件下,PCHE体积大约为壳管式换热器的1/5。而且,换热器热侧出口温度和冷侧入口温度的差值能够接近1K,而壳管式换热器一般在12K以上。 在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尺寸大约是蒸汽涡轮的1/10,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投资成本低。但由于整个系统运行压力高,且占地面积小,因而传统换热器,如壳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均不再适用。 2020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二五所联合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液态金属钠-超临界二氧化碳印刷板式换热器(PCHE)顺利通过

冷却器毕业设计

冷却器毕业设计 篇一:换热器冷却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20万吨柴油冷却器的设计 2、操作条件: (1)柴油: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90℃; (2)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50℃;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c=720kg/m3 ?c?6.6?10-4Pa.S cpc?2.48kJ/(kg.0c) ?c?0.133w/(m.0c)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 (1)处理能力:XX00t/a柴油; (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3)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4)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摘要

柴油冷却器是帮助柴油散热的一个装置。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浮头式换热器来实现柴油冷却。在设计中,主要以循环水为冷却剂,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柴油冷却器进行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1、设计方案的确定: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流动空间的选择等。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面积的估算、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换热器的核算等。 3、操作条件图等内容。 目录 摘要 ................................................ ................................................... ................................................... (2) ABSTRACT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 ................................................... ................................................... . (3) 1.1换热器技术概

德国比勒气体冷凝器EGK

气体冷凝器 EGK 1/2 安装及使用明 说书 请在安装和使用前仔细阅读此手册。敬请特别注意所有安全守则,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事故。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 德国比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由不当操作以及在未授权情况下擅自改动机器设备所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Bühler Technologies GmbH, Harkortstr. 29, D-40880 Ratingen, Tel. +49 (0) 21 02 / 49 89-0, Fax. +49 (0) 21 02 / 49 89-20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Email: analyse@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1

安装及使用明说书 2 BC450001, 09/2010 Art. Nr. 90 31 125 目录 页 1 概述..........................................................................3 2 重要注意事项..................................................................3 2.1 安全注意事项概述.....................................................................3 3 安装与线路连接................................................................4 3.1 安装.................................................................................4 3.2 电子线路连接.........................................................................5 4 操作与维护....................................................................6 4.1 菜单功能操作. (6) 4.1.1 操作选项概述 (7) 4.1.2 操作原则细述 (8) 4.2 菜单功能说明 (8) 4.2.1 主菜单 (8) 4.2.2 冷凝器的子菜单 (9) 4.3 维护.................................................................................9 5 维修与报废处理...............................................................10 5.1 故障维修............................................................................10 5.2 报废处理............................................................................10 6 附录.........................................................................10 6.1 安全条款............................................................................10 6.2 故障及故障清除......................................................................11 6.3 更换蠕动泵的软管(如有配置蠕动泵)....................................................11 6.4 清洗热交换器........................................................................12 6.5 备件................................................................................12 6.6 附件 (12)

CO2热泵原理

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李敏霞 龚文瑾 刘秋菊 马一太 鞠小雨 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 300072 Email: tjmxli@https://www.360docs.net/doc/626502982.html, 摘要:本文对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压缩机功率,同时对热水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测试,发现在热水器在环境温度越高,其效率越高,在夏季,此热水器会有比较高的效率。在出水温度为60o C 时,系统COP可达到3.0以上,但入水温度越高越不利于系统效率,因此适合于直流式供水系统。如果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的制冷与热水功能同时利用,系统总效率可达5.0以上。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COP 1 引言 CO2作为制冷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加上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使得许多研究所和相关厂商对其工质系统作出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工作。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所具有的较高排气温度和较大的温度滑移可与冷却介质的温升过程相匹配,以及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越低,系统性能越好等特性,非常适用于热水系统。CO2热泵热水器替代传统的电热水器可以削减CO2排放,据估算如果采用CO2热泵热水器代电热水器,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为几千万吨。CO2热泵热水器从而得到了广泛和深远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20时世纪九十年代,挪威SINTEF能源研究所的G.Lorentzen 与Neksa Petter等人率先对CO2跨临界循环在热泵上的应用作了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研究表明,CO2跨临界循环不仅具有高的供热系数,而且系统紧凑,产生的热水温度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为0℃时,水温可以从9℃加热到60℃,其热泵系数可高达4.3。同时,比起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它的能耗可降低75% [1、2]。此外,他们发现CO2热泵系统比传统热泵热水器更为显著的优点是它易于提供90℃的热水。 日本是发展CO2热泵热水器最快的国家,它地处寒冷地带,全年中使用热水器的时间长。据统计,在家庭中30%的能量为热水器所消耗。早在1995 年,日本CRIEPI、东京电力公司和DENSO公司的M .Ssikawa、K.Kusakari[3、4]等人就开始合作研究CO2热泵系统,开发家用以CO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器。通过对性能的计算、相关的理论分析,搭建原形试验台进行试验研究,实现了热泵水器的商业化。当时该机组经改善后,COP可大于3.0。Sanyo公司研发出了高效多功能天然工质CO2热泵式加热器,其制热功率为7kW,可广泛应用于地板、浴室加热系统和除湿系统。通过环境测试,储水罐加热COP值可达4.0。此外他们还研制了寒带气候用天然工质CO2热泵式热水器,成功的解决了适用于CO2的新型压缩机和水-CO2热交换器等技术难题。可使产品在室外温度为-20℃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达4.5kW的制热能力[5、6]。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CO2热泵的研究稍晚一些。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对此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进行了实验测试。 2 实验系统 图1 显示了实验系统图,同时也是实验系统的采集界面。整个系统工作的原理是低温低压的CO2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气体冷却器与水进行换热,水吸收工质的热量变成热水提供给用户,高温高压CO2工质被冷却之后进入回热器,与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的CO2换热,高温高压CO2工质继续被降温,而低温低压的CO2工质

冷却器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轻质燃油冷却器设计 Design of Light Fuel Oil Cooler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装备091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010912xxx 指导教师:张志文(副教授) 2013 年6 月

目录 1 绪论 (1) 2 结构设计 (2) 2.1 换热器类型的确定 (2) 2.2换热管结构尺寸设计 (2) 2.3壳体和管箱结构设计 (3) 2.4分程结构设计 (4) 2.5折流板和支持板结构 (4) 2.6拉杆和定距管 (5) 2.7防冲板和旁路挡板 (6) 2.8接管及其法兰的选择 (6) 3 强度计算和校核 (7) 3.1筒体和封头设计 (7) 3.2温差应力和管子拉脱力计算 (8) 3.3法兰装置的设计及选型 (10) 3.4固定管板的设计和计算 (12) 3.5开孔补强的校核 (22) 3.6支座设计及选型 (26) 结论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1 绪论 1.1 换热器简介 换热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能够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给另一种介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化工、能源、交通、机械、制冷、空调等领域应用更广泛。换热器能够充分利用工业的二次能源,并且能够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 1.2 换热器分类 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工业领域可以选用不同的换热器,可以更大的发挥换热器的传递热量的作用。现在由于人们追求换热器重量轻、占地面积少、使用经济性高,从而推动了紧凑式换热表面的发展,所以紧凑式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种类很多。管壳式的换热器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工业中用到的主要换热器种类,如紧凑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再生器和板式换热器外,还有其他特殊的换热器,如双套管、热管、螺旋式、板壳式、夹套式等。 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趋紧张,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节能降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许多其他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是调节工艺介质温度以满足工艺需求以及回收余热以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设备,其换热性能和动力消耗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水平,其重量和造价决定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投资。根据统计,热交换器的吨位约占整个工艺设备的20%有的甚至高达30%,在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全部投资的30%-40%,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国内对换热器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换热器内流体液态变化以及对各部件的参数优化两方面。而其他各国对强化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换热器是一个量大而品种繁多的产品,由于国防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换热器操作条件日趋苛刻,迫切需要新的耐磨损、耐腐蚀、高强度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不锈钢铜合金复合材料、铝镁合金及碳化硅等非金属材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尤以钛材发展较快。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 本课题所设计的轻质燃油冷却器是针对给定的设计参数,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通过壁厚计算和强度校核等,设计换热器产品,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塔釜冷却器

Ⅳ、塔斧冷却器的设计 一、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 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T= 250 15+ =32.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15.672 3.9935=+℃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冷却水在3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 1/2.955m kg =ρ 定压比热容 1p c =4.174kj/kg ℃ 热导率 1λ=0.619w/m 粘度 1 μ=0.794×10 -3 Pas 因为乙醇含量极少,所以乙醇0.5%的物性参数按照67。5℃ 下水的物性数据: 密度 1ρ=976.8㎏/m 3 定压比热容 1p c =4.178kj/kg ℃ 热导率 1λ=0.678w/m ℃ 粘度 1μ=0.416× 10 -3 Pas 二、 估算传热面积 1、物料衡算: 年产量26000吨纯度为99.5%的氯苯的流量 W=26000*103/(300*24*0.995)=3629.26kg/h 由W D F WX DX FX +=得 0.35*F=D*0.02%+0.995%*3611,11 …① F=D+W …② W=3629.26kg/h F=kg/h D=kg/h … Ⅰ、冷却水定性温度T=32.5℃ Ⅱ、乙醇的定性温度t=67.15℃ Ⅲ、冷却水的物性参数来自化工原理(第3版)上册蒋维钧等编著(下称 课本)的附录F Ⅳ、乙醇在50.67.5℃下的 物性参数按照 67。5℃ 下水的物性数据 课本式(5-28) Q=7.57×105kj/h = 210.29kw

空气冷却器设计

空气冷却器设计 2、应完成的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换热器在各行业的用途; (2)换热器机械计算; (3)传热工艺计算; (4)画施工图,折合为3张以上0号图,其中总装图为0号图; (5)按规定和规范翻译参考文献5000汉字,并写毕业论文。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B151-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2)《GB151-98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3)《AutoCAD2005压力容器设计》_____________ 栾春远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4)《过程设备设计》郑津洋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工设备设计手册》上下卷朱有庭,曲文海,于浦义主编 (6)《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7)《化工原理》上下册,邹华生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技术监督局 (9)换热器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0)流体力学与传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空气冷却器,即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展开说明,本说明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设计课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调研情况,并对本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规划。 第二章为方案论证,对换热器的传热原理进行了简述。并对换热器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换热器作了简短的描述,最后着重介绍了本次设计主题,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第三章为设计论述,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主要部件的设计作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管程的设计,筒体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折流板的设计,管箱的设计与强度校核,封头的设计与强度校核,管板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是否安装膨胀节的判定,鞍式支座的选取与开孔补强的计算。 第四章为结果的汇总与分析,主要将第三章的计算内容进行了汇总并作了补充说明,然后对其他的标准附件进行了选择。 第五章为总结,总结了本次设计的不足,介绍了换热器在近期的发展与未来的趋势。 关键词:空气冷却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管板,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