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2.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的观点分析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3.觉悟方面:使学生提高对实行“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认识,教育学生认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公民的义务,树立为祖国统一作贡献的政治责任感。

(教学双向细目表)

教学重点、难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

2.课前用每周的一节时政课来放映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话说香港》的录像,并布置学生联系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预习课文内容。

3.教师准备好投影片:学习目标要求、课堂检查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有个倒计时牌?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时的一组镜头中,就有这个计着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还剩多少天的倒计时牌,它反映了全国人民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迫切愿望。那滴滴答答的钟声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声,预示着香港百余年屈辱的历史即将终结。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大趋势。”当今的中国海峡两岸人为的分离,香港、澳门主权被他国以不平等条约占有,这是历史的屈辱,民族的屈辱,国家的屈辱。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那么这一构想是否切实可行?它有哪些基本内容?意义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出示投影片Ⅰ:本课学习要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板书)

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板书)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3页内容,出示投影片Ⅱ)

①是谁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在哪一年?②我们何时何地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③为什么说这一构想是切实可行的?④我国何时宣告成立了什么组织使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入了具体的落实阶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在1982年,提出了“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②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我国将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③因为这一构想已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4月,签署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4月,我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两部法律用立法形式保证了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实施。这一切都表明一国两制已开始由构想变为现实,是切实可行的伟大构想,它将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④我国宣告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使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入了具体落实阶段,这是继联合声明的签署、基本法的制定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板书)

(1)什么叫一国两制?(板书)

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一国两制”是我国和平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内容P34—35,教师板书基本内容三方面标题,并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①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怎样理解?②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和各自的地位是什么?③一国两制下新设置的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自治权?(出示投影片Ⅲ)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板书)

对一国两制中“一国”这个前提的理解就是要明确,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这里强调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国家主权第一位的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的第一次会谈中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也明确强调:国家必须统一,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国两府”、“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都是全体中国人民要坚决反对的。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1月底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其中第一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1996年初,李鹏总理强调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特别注意反对在台湾问题上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等任何形式的与“一国两制”相违背的言行,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等地举行的军事演习充分表明,我们党和人民决不允许任何搞“台独”的人的图谋得逞。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都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

请同学们根据“一国两制”问题回答: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如何?(请一个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两者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的权限是由我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它的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它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这些都表明: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主权的实体,特别行政区不带有任何独立实体的性质,并不是另一个国家。

再请一个同学回答:为什么我国对香港、澳门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而台湾则是回归祖国的问题呢?

教师归纳:港、澳现在分别是英、葡的殖民地,港、澳问题是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英之间、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同,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海峡两岸今天的分离状态是当年蒋介石集团依靠美国发动内战的结果,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对香港、澳门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而对台湾是使其回归祖国的问题。

第二,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两种制度地位不同(板书)

统一后的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但是这样会不会改变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方向呢?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虽然两种制度并存,但地位不同,不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代表了国家的性质和统一后的历史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陆有12亿人口,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强大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港、澳、台的人口只占大陆人口的2%,面积只占0.3%,所以,无论它们的经济怎样发展,都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这个问题可以用高二学过的一个哲学原理来解释,这个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忆,回答)

总结:这个原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因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在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中,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板书)

请同学回答:特别行政区享有哪些高度自治权?

学生回答:①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终审权。②国务院授权之后,在经济文化领域可以处理某些涉外事务。③三不变:现行法律基本不变;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现行生活方式不变。

3.一国两制的意义(板书)

“一国两制”是个全新的政治思想,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一点胆略不行,这个胆略来自社会主义制度,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勇气不行,这个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为什么要拥护它,因为它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地说,它的意义表现在:①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②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稳定;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解:如何统一祖国,无非是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途径,选择和平统一方式是基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原望,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的结果。我们相信:一国两制的实现,在政治上将使我国完成祖国的统一、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在外交上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一个统一的中国屹立于世界并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经济上可利用港、澳、台的地位和条件,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加快现代化建设,同时,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如京九铁路的贯通)又能够给香港地区更大的支援,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选择“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式,但对台湾问题我们从不承诺放弃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统一和搞“台独”图谋的。

两种制度比较

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缺点谈谈我们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浏览次数:35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19 10:49 |提问者:雯雯流水 最佳答案 我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没有缺点。但关键是我们怎样定义社会主义。 如果硬要把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定义成社会主义,那么当然它有许多缺点——因为它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或者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不是这个样子的,邓小平就针对这一点强调过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我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当然在初级阶段它显得不那么完善,有许多问题和缺点,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它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对于我们中国,则是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出来),它必然带有许多旧社会的缺点和弊病,如果没有倒是很奇怪的事情了。到了社会主义的中级或者是高级阶段,这些缺点或弊病才会大大减少或降低。 其实,社会主义并不等于单一公有制。 我们看一看邓小平先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他并没有提到公有制,这不会是他的疏忽,应该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公有制。 借用他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公有制;私有制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制。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论述,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所有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任务,自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是首要任务,即“发展是硬道理”;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个任务,但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逐步地消灭剥削,逐步消除两极分化;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目标。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最终”二字。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者中级阶段能够达到的,而是要经过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达到的。等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指望刚一进入社会主义就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初期,不能采取单一的公有制体系。 根据对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存在着剥削和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社会,但它也是一个逐步消灭剥削、逐渐减小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既存在着按劳分配,也存在着按资分配的社会,但它还是一个按劳分配逐步增加、按资分配逐步减少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发展,直至最终彻底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也就彻底消除了按资分配(或者说私有制)。这时,也就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讲,把单一的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复杂的,它充满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现实的社会都很复杂,它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这些生产关系的变迁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单纯。 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诞生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它在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但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在地主与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这种最主要的生产关系的主导下,也还残存着仆人、丫鬟与购买他们的主人这种接近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鸦片战争后,我们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程度也并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后期则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英国的“光荣革命”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与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生产关系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领这个社会向前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而落后的生产关系残余则不可避免地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基础过关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2.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其核心机制是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D.激励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表现在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依据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C.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 D.一种经济体制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存在 E.经济体制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制度的变化 三、辨析题 四、分析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2.C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式。 3.D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它的产生和存在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存在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A 价格、供求、竞争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三种机制是紧密交织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因

对《合同法》中“情势变更制度”的再认识——兼谈制度的社会影响及发展

对《合同法》中“情势变更制度”的再认识——兼谈制度的社 会影响及发展 去年9月份,全国各大报纸相继刊登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其中第77条的规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对该条款的存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该条是这样规定的:“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形势等客观情势发生巨大变化,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害,而这种变化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并且不能克服的,该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条规定是民法理论中“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尽管法学界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但该原则的核心部分基本上是这个意思:成立并且已生效的法律行为,其基础和环境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了当事人预料不到的变更,如果仍使其发生原有的法律效力,则显失公平,所以法律上应当规定,对其效力作相应的变更或者直接请求有权机关解除合同。这一原则所体现的精神在于贯彻和实现法律上的公平,避免一方当事人蒙受不该承担的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得到预料之外的利益,从而平衡双方的利益。 现阶段引入“情势变更制度”可能对某些行业的影响 “情势变更制度”所适用的合同类型,是一种延续性合同,即从当事人作出承诺至合同履行完毕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法学术语称之为

“诺成性合同”。在严格合同责任下,所有合同当事人都是合同内容的承诺人,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所以承诺人要对自己所作的承诺慎之又慎。从伦理的角度看,允许一个人自由地选择决策,就要强调其对自己的决策后果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备性,分析方法的不科学性,导致在诺成性合同订立当时,当事人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此种合同中的风险大多是商业风险。在经济学理论中,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同样是基本常识。尽管如此,在长期交易过程中,人们还是创造了许多回避风险、分散风险的制度。这些制度成功地应用于经济生活中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其中保险业、信息咨询业和期货业就是典型例证。 1.对保险业的影响 保险公司根据自己专业的市场经验和对保险费率的精算,与投保人商订保险合同;投保人在支付一定保险费后,将特定的风险,包括合同订立至合同履行之间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风险分散到全社会,同时使作为投保人的合同当事人的可期待利益得到最大保障。在保险业发展初期,主要是针对自然风险(如地震、海啸、火灾等),后来逐步扩展,如今许多商业风险也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来分散。如交易双方对未来市场价格的波动没有把握,就要求保险公司来为某一范围的价格波动作保;在价格波动发生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时,因严格履行合同而导致的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类似的新兴保险品种,其产生的制度根源就是严格合同责任,

李世默 两种制度的传说 观后感 思考

两种制度的看法 李世默将演讲的题目定为两种制度的传说,主要论述的就是两种社会制度,一党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和讲民主选举制的资本主义,典型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首先梳理一下他的讲演思路。 两个三十年的元叙事灌输了不同的故事: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演变,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一方面它本身要求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进行一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典型代表,中国现存的一党制与西方讲求的民主水火不容。但按照现在中国呈现出来的发展形势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这些在西方政治制度逻辑中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于是从中国社会的繁荣景象对西方民主政治唯一论提出质疑。那么如何指出西方民主选举制唯一性和普适性的荒谬呢,抑或说如何反驳这种民主选举不适合中国发展?李顺着民主选举制指出一党制的“弊病”:僵化、封闭、不具合法性,然后从国家制度改革、组织部任命、民意满意度调查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的一党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在指出世界大多是选举民主制国家“惨淡经营”后,又明确地表示不存在中国威胁论,腐败现象跟一党制没有根本关系。最后大胆做出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两种制度的传说落脚到都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不存在某种普适的政治模式。 其实从社会最终形态上讲,民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矛盾,只是有深有浅。但是资本主义推行的民主政治是将人都定位为理性的个体,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然后选举出来最好的政府,实行最好的制度,可以事实上人还不都是理性的个体,没有那么完美绝对的认识水平,因此选举产生的政党都不可能脱离阶级局限性和个体狭隘性,同样被选举政要也难免带有自身狭隘性,不可能完全的公平公正民主,相反不断的选举变换执政党,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严重影响,因此这方面它相对于一党制没有明显的优势。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是将人性至善之美作为终极目标,即是说要实现共产主义首先消灭私有制,人不能有私心,天下大同,这是对人性一个很高的要求,它必须建立在丰厚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就是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创造足够的财富为基础,在向共产主义演化的过程中,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但这种把理性个体作为终极目标是实现是合情合理的,相反若要把每个个体(都有选举权)考虑为理性个体,然后再一次得出所谓的民主,以及民主选举制带来的优越性,我认为是有待考量的。 在坚持改革上,要消除一党制僵化的弊病,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自我纠错能力。古语云“变则通,通则达”,首先得改变,即改革才能带来发展,发展必然带来选择,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去面对选择。过去的“吃大锅饭”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一种误解,认为把生产资料计划分配就是共产主义;虽然现在还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但它已经不足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实施了很多改革,在演讲中也有提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选贤任能是打破一党制封闭性的必然要求。大体上国家实行全国政治协商制度,公民有参政议政权利;从李给出的材料证明在高层领导的任命上是相当严格的,个人履历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似乎腐败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它带有人性本身的弱点,由于目前还存在一些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些职能部门领导行使公职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一党制是不同于民主选举制的另一种政治模式,是凸显社会多元化的一个例子,在中国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都经贸大学阳泉研究生班二班 董晖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后,在全世界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的讨论。针对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的新情况,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是当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关心的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现象及其长期性 世界在不断更新,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至I9世纪中叶发生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从本世纪中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二)新的科技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就业人员的结构方面,白领工人、脑力劳动无产者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蓝领工人、体力劳动无产者所占比重则显著下降。 (三)垄断有了新发展。集中和垄断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但与二战前相比,垄断有了新的特点。第一,在生产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私人垄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

发展。第三,资本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和增长,某些行业的巨头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跨国公司所取代,成为主宰。 (四)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缓和了劳资矛盾。二战后,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企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发给失业救济金,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的社会职能增强了,国家进一步社会化。 (五)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许多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以直接占领殖民地和对殖民地进行赤裸裸暴力统治和掠夺的旧殖民主义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新殖民主义。它表面上承认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实际上通过备种手段从经济上、政治上间接控制这些国家。 (六)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大大加强。它们建立了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地区一体化组织,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国际会议,直至每年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协调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困难,努力在应付国际危机和国际冲突方面协同一致,并力争在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方面达成共识。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变化,民主更加

从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说起

从《两种制度的传说》说起 一个人类社会,两种线性的发展规律,最终指向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究竟哪个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是否一个必然是另外一个的终点?两大阵营的人都在宣扬着自己的理念和观点。 李世默先生关于“两种制度的传说”的演讲以此问题为起点,面向一群熟悉资本主义民主形式的西方人士介绍了一些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最后对人类社会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世界上不只有一种政治模式,所有社会也不只有一种归宿,一个时代的精彩在于多元化,而非普世化,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去接受不同世界的精彩。 古人有云:因材施教。意为要根据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切不可模式化地一刀切。对于一个国家也当是如此。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治理制度、政治模式、管理办法等都需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和文化氛围进行选择。而最终能够作为判断标准的唯有实践。一切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都是不可长久的。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曾走过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失败了;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工业发展模式也没能使人民生活带来新的转机。经过历史实践和时间检验,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的发展,一党专政、多党协商的管理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可以吸取他国制度之所长,没有必要因别国之推销而不符实际地改变自己的路线方针。邯郸学步,不得要领,反失故步;东施效颦,不知其美,反遭讥讽。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有其立根生存之土壤,恰如鱼之于海河、鸟之于天空。每种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有其优越性立根,亦有其不足作蛀虫。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一个国家选择哪种制度,不是要看别人的选择,要看的是哪种制度更能够带来较多的幸福与和平。 宇宙之美在于它的包容与丰富多彩,普世同一是种臆想,强势灌输是种愚昧,走一条顺其自然的和谐之路,方能创福祉于众生。

美国南北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的矛盾和斗争

简述近代美国南北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与斗争 自殖民地时代开始,美国南北部就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结构发展的雏形,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后,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斗争不可调和。关于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以及北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对立于斗争问题,在学术界是一个让人长期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南北两种经济斗争的矛盾之间发展,构成了美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美国南北部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由来 美国独立战争后,废除了一切封建关系,然而,南部的种植园奴隶制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由宪法所确认。结果,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起来,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在美国形成了南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1)关税问题的分歧。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的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美利坚民族日益壮大。一方面北方资本主义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获得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在美国领土的扩张的进程中也迅速膨胀。北方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的问题变得迫切,由于刚刚起步的美国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的南部市场则成为其最佳选择。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得不面对英国价廉质优商品的威胁,因此,保护性的关税政策被提上日程。(1791年,汉米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制造业主要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提高关税税率以遏制外国商品的竞争;南部片面发展棉花种植业,要求自由地向英国销售棉花,并购买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因而反对高关税。联邦政府在1824年、1828年和1832年通过的几个保护关税条例,一直受到南部的反对。1833年,南部曾迫使联邦政府陆续降低了进口税率。 (2)关于土地、市场以及劳动力的争夺。北部资本主义要求有自由劳动力和广大的国内市场;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给和国内市场的扩大。然而,作为一枝独秀的英国工业无可比拟的优厚条件,尤其是棉纺工业的巨大冲击使得美国南部的棉花种植更加有利可图,进而出现了棉花王国的兴起。南部奴隶制经济是以土地占有和劳动力占有为基础的。大种植园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轮休制,即获取更多的土地;黑人奴隶作为一种廉价又有利用价值的免费劳动力,再加上英国质优价廉商品的交换(而不愿意买粗劣且价格高昂的北部资本主义工业品),这些使得南部奴隶主带来了大笔的财富。然而,北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国内市场,原料产地以及自由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南北部在土地、劳动力以及市场方面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矛盾。 (3)在金融和货币制度方面,南部由于出口贸易不稳定,经常欠债,缺乏流动资金,主张采用放宽的银行法令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北部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要求采用严紧的货币银行政策。围绕金融和货币体制问题展开的争论,实际上是争夺对金融和货币的控制,即究竟应当由联邦集中领导,还是应当有地方各州分散经营。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州权与联邦权力的分歧。 (4)在向西部土地扩张方面,南北部的分歧尤为尖锐,这表现在土地政策和在西部建立统治权两个问题上。北部的制造业主和商人希望人口更为集中,反对鼓励人们向西迁移的政策,主张把西部土地按小块有节制地高价出售;在南部,奴隶制下的棉花种植很快就耗竭了地力,而南部的奴隶主则需要不断得到新土地,主张把西部土地大块廉价出售。在西部统治权问题上,南部要扩大奴隶制,北部则要求建立自由移民区。 (5)奴隶制的存废之争。美国南部奴隶制的奴隶制度与北部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市完全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尽管在殖民地时期奴隶制度曾经服务于资产阶级的利益,但

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春天,88岁的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和珠海。也就在那一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语。 我很喜欢这句话。虽然我们天天在宣扬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如何能分辩出,哪一个国家是什么性质,又如何确认,别人走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自己就一定在走社会主义呢?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又在哪里,感觉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也没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一种好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不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社会制度。“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句一句都切中要害,为中国发展点亮了航灯,同时也就是这一席话让人们对于姓资还是姓社讳忌太深,直到今日也不能说清楚。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肯定还是是硬道理。 不管是社会主义的东西还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就比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来说吧,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深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 篇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读《邓小平文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 感 本文是邓小平写于香港回归七年之前,全文精炼的概括咯中国在解决香港等领土问题所提出来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关于港澳台将来回归之后当地社会制度的实行与大陆主体 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主体上上实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 很多人可能在之前不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制度,可能认为有反社会主义的倾向,这种想法是存在那些不了解此制度的实质的人。此制度的提出很明显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处理领土回归问题上的和平解决的想法,对大陆主体,对香港都是有利的,这不是我们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玩弄手法,确实是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与世界的形式。 邓小平说:“遇到新问题就是要用新方法解决”,这体现

了他的创新性思维,从他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出他的创新精神。当代的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我们个人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文中还提到我们要有信心,对中国政府要有信心,同时大陆人也要相信港人的能力,港人更要有信息自己能管理好自己,抛弃西方资本主 义的殖民统治。相信我们的政策对咯,社会会有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管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列强插手。信心,在当今社会依然很重要,如果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那就办不成事情了。 即使有部分港人不是很赞同社会主义,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爱祖国,爱香港。我们一定要明确“一国两制”的前提。把握好大方向,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样,我们即使不能把握每件事,但是我们依然要明确自己走向前的大方向。 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在实施过程中是避免不了困难的,我们要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大胆的走下去。 篇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840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祖国

关于经济体制类型

什么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经济体制除了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外,还包括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等各自的管理体制,此外各个不同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也属于经济体制的范围。 经济体制的功能表现 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利范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协调作用。 ·确定经济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经济当事人不符合社会整体效率的行为发挥约束作用。 ·确定利益分享规则,对经济主体行为发挥激励功能。 ·确定信息交流结构,对经济运行发挥信息功能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应当是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们近期和长远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满足。 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 经济体制作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总是由各种具体的经济制度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而构成有机的整体。 我们把经济体制理解为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机组合,任何经济体制都由三类制度构成: 1.资源占有制度安排 这里包括所有制、利益关系和动力机制三组制度。 2.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资源配置的出发点也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3.经济运行的支持系统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信息系统;二是监督一协调系统。如果没有这两类系统,经济运行过程必然发生紊乱,或摩擦,从而阻碍甚至窒息经济体制的活力。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次: 核心要素,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支配要素,包括决策结构和利益结构; 运行要素,包括组织结构、动力结构、信息结构和协调(监督)结构。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o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

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

单选题

一、单选题 1. 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原则是(B )。 A. 为人民服务原则;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D. 精简原则; 2.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 )。 A. 多民族的联邦制; B. 多民族的单一制;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护的表述,正确的是(D )。 A. 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宪法没有规定对归侨权益的保护; C. 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 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 )。 A. 监察机关; B. 法律监督机关; C. 法律检察机关; D. 纪律检察机关; 5.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B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 自然环境; B. 生态环境; C. 生态平衡; D. 生存环境; 6. 区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B)。 A. 是否有书面文字; B. 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C. 是否具有最高效力; D. 是否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7. 在我国矿藏、水流的所有权属于(D )。 A. 社会; B. 集体; C. 国家和集体; D. 国家;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 B)为统帅,以涵盖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 A. 政治规范; B. 宪法; C. 刑法; D. 政策; 9. 最高人民法院( A)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A. 监督,领导; B. 领导,领导; C. 领导,监督; D. 监督,监督;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与斗争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 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 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习目标要点晨背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2.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地位,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以及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3.体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优越性;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1.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探究一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 有制形式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 一种公有制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 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 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 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 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 键作用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 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 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 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提示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一词,大都认为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著作中。该词导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同辈的”、“同伙的”。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有着平等的伙伴关系,即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基本确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设计和描述。如生产制度、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未来社会的的实践和设想等等。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幻想建立消灭人剥削人、实现平等的制度,幻想过“社会主义”。从古至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在工人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俄罗斯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此,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探索、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建设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学习心得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学习心得 读完邓小平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后,我的感触很深。以前只是大概的对它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信息有一个了解,这次让我真正的对这个构想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将我的那些感想和认识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单来说即是“一国两制”,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以下是简单地从三个方面来说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背景之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名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85年3月,“一国两制”被正式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另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在面对香港回归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指出:“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 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既然用武力解决对各方都不利. 那就不用武力, 而只能用和平的方式了。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的,后来,中国开始一步一步顺利地让香港和澳门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有其特定的完整的科学内涵:在坚持“一国两制”不容动摇前提下还有“两种制度”、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50年不变这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组成一个完整的要素体系,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这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