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原理与实例分析

串级控制原理与实例分析
串级控制原理与实例分析

自动化学报

AGTA AUTOMATICA SINICA

1999年 第25卷 第2期 Vol.25 No.2 1999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串级控制1)

李云钢 常文森

摘 要 为了消除磁浮列车的轨道共振,必须设计鲁棒性较强的悬浮控制系统.将悬浮控制系统分解为电流环和悬浮子控制系统两个串行、解耦的子系统来考虑,并应用H∞控制理论设计了电流环控制器,用时域法设计了悬浮子系统的控制器,给出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在一个单转向架磁浮列车上的悬浮试验结果.

关键词 磁浮列车,串级,电流环,H∞控制.

CASCADE CONTROL OF AN EMS MAGLEV VEHICLE'S

LEVITATION CONTROL SYSTEM

LI Yungang CHANG Wensen

(Depart. of Automatic Control, Changsh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Abstract To eliminate guideway resonance vibration in an EMS maglev vehicle system, a robust levitation controller should be designed. This paper divides a maglev control system into two serial-connected de-coupled sub-systems:current loop sub-system and levitation subsystem. H∞control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current loop controller while the time-domain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the levitation controller. Testing results of the designed controllers for a whole size single bogie EMS maglev vehicle is given.

Key words EMS maglev vehicle, cascade control, current loop, H∞ control.

1 引言

常导吸力型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技术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在结构上采用磁轮或模块等控制概念,十分巧妙地实现了多个电磁铁的悬浮控制之间的解耦,以致于由多个电磁铁共同悬浮的磁浮列车特性,主要取决于单个电磁铁(简称单铁)的控制特性.因此单铁控制系统的设计就变得十分关键了.如何使单铁控制系统有较满意的特性及较好的鲁棒性,至今仍是磁浮列车控制界比较关心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这一工作还刚刚起步,这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十分有力地促进磁浮列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进行单铁的悬浮控制系统设计主要采用状态反馈法[1].用这种方法,电磁铁的电流作为状态变量之一引入系统,和悬浮间隙以及电磁铁的加速度信号等一起起作用;因此,电流信号和其它信号之间会产生耦合,对电流的控制也不灵活、不方便.对电流信号的处理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首先通过强电流反馈改善电磁铁的响应时间,

然后采用频域法设计悬浮控制器;采用这种方法时,电流反馈的强度不易选择,较小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较大时系统又会产生自激振荡.应用于磁浮列车,上述方法设计出来的悬浮控制器对参数的精度要求高,不便于优化,悬浮系统的稳定裕度小,磁浮列车和轨道之间容易出现共振.

针对单铁悬浮控制系统,提出串级设计的思想,将它分解为电流环和悬浮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来考虑.电流环是悬浮子系统的执行环节,其设计要求是输出电流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尽快跟踪悬浮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从而保证在设计悬浮控制器时,电流环可以看作一个比例环节,这样,便于设计鲁棒性很强的悬浮控制器.本文采用H∞理论设计电流环控制器,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时域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实现由8个电磁铁共同悬浮的全尺寸单转向架磁浮列车的悬浮,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2 单铁悬浮模型及串级设计方案

设计悬浮系统时考虑图1所示的单铁悬浮模型.有关的符号如下:

图1 单铁悬浮模型

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g为重力加速度;m为悬浮体质量;A为有效磁极面积;N 为电磁铁线圈匝数;R0为电磁铁线圈电阻;u为控制电压;I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F m为电磁铁提供的电磁力;F d为干扰力;δ为电磁铁和轨道之间的间隙.

忽略导磁体的磁阻,可以得到悬浮电磁铁的电压-电流方程

(1)

不考虑轨道的不规则性、轨道形变以及轨道的振动,则悬浮体的位移和悬浮间隙是一致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悬浮体的动力学方程为

(2)

其中电磁力与悬浮间隙以及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的关系为

(3)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方程(1—3)或者它们线性化之后的结果作为模型,进行悬浮控制器的设计.本文提出的串级设计方案是:从方程(1)出发设计电流环控制器,使得控制之后的闭环系统在一定的频带内可以简化为

(4)

并从方程(2—4)出发,设计悬浮控制器.

3 H∞电流环设计与分析

考察方程(1),记则被控对象可以表

示为P(s)都是变化的.假设R的变化范围为0.4—1.0Ω,L(t)的变化范围为0.1—0.5H,分析表明,对象P(s)可由如下的不确定性模型描述

(5a,5b)

(5c,5d) 选择图2所示的控制器C1(s),C2(s),并选择性能权为

(6)

图2 电流环控制系统

其中a是待定参数,T1的选择与悬浮系统的频带有关.悬浮系统的能耗当控制系统的频带时达到最小[2],设计时取δ0=0.010m,可得ω0≈44.3.闭环电流环在此频带内应近似为比例环节,因此应取1/T1>10ω0.本文取T1=0.001.

根据H∞控制器的设计算法可得,使问题可解的a的最大值为0.782,而当a=0.782时,可得模型匹配问题的容许解Q(s)以及相应的控制器为

(7)

(8a,8b)

其中式(7)中的τ=∞,取τ足够大即可.

将所得到的控制器C1(s)和C2(s)作用于系统P(s),并让R(t),L(t)取不同的值,可以得到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R(t),L(t)在±20%的摄动范围内,电流环闭环系统的频带为1 000左右(角频率);频带内的跟踪衰减小于3dB,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图3 电流环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注 0:标称对象R=R0,L=L0

1:R=0.8R0,L=0.8L0 2:R=0.8R0,L=1.2L0

3:R=1.2R0,L=0.8L0 4:R=1.2R0,L=1.2L0

4 悬浮控制器的设计和实验结果

根据式(3)可得,在额定悬浮点δ0稳定悬浮时的电

流记Δδ=δ-δ0,ΔI=I-I0,Δu=u-u0.考虑到方程(4),有

(9) 将式(3)在(δ0,I0)处进行Taylor展开,取一次近似,得

(10)

其中,

将式(9),(10)代入式(2),并注意到得

(11)

选取控制器为

(12)那么闭环系统为

(13) 根据式(13)可知,闭环系统的特征频率ωn和阻尼ξ满足

(14a)

(14b)

由式(14)可知,引进加速度反馈相当于减小了ωn,即压缩了系统的频带,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加速度信号本身也会带来干扰,因此,K A不宜太大.本文取

本文的电磁铁参数为N=320, A=0.84×0.028m2;设计时,悬浮质量的取值介于空载和满载之间,取m=500kg.将参数代入式(14),可得悬浮控制器为

本文采用4套悬浮控制器和电流环组成的串行控制系统,对由8个电磁铁支撑的全尺寸单转向架磁浮列车实施悬浮控制.实验表明,该转向架在空载3 500kg至满载6 500kg 的范围内,都能在静态条件下稳定悬浮以及在轨道上低速运行,克服了磁浮列车中极其容易出现的轨道共振现象.测试表明,静态稳定悬浮时,悬浮间隙的波动小于

±0.01×10-3m.图4给出了实测的静态稳定悬浮条件下间隙信号的频谱.分析和测试表明,图4中的几个尖峰频率点分别是:1.8Hz是系统中积分器的特征频率;4.8Hz是悬浮系统的特征频率;17Hz是磁转向架中二次减震系统的固有频率;53Hz是电流环的特征频率.可见,电流环的特征频率和悬浮系统的特征频率相差10倍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图4 磁转向架静态悬浮条件下间隙信号的频谱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的串行设计方案大大降低了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难度.应用H∞控制理论设计的电流环,很好地补偿了电磁铁的电感引起的大延迟,使串行设计方案得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稳定裕度大,鲁棒稳定性强.

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云钢 29岁,博士.现为国防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磁悬浮列车控制理论.

常文森 64岁,现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磁悬浮列车控制理论及机器人技术.

作者单位:长沙工学院自动控制系 长沙 410073

参考文献

1 Sinha P K.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dynamics and control. ,London, United Kingdom:Peter Peregrinus ltd.,1987, 53—57

2 Gottzein, Brock K H, Schneider E, Pfefferl J. Control aspects of a tracked magnetic levitation high speed test vehicle. Automatica 1977,13(3):205—223

收稿日期 1996-10-11

收修改稿日期 1998-01-09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串级控制

作者:李云钢, 常文森, LI Yungang, CHANG Wensen

作者单位:长沙工学院自动控制系,长沙,410073

刊名:

自动化学报

英文刊名:ACTA AUTOMATICA SINICA

年,卷(期):1999,25(2)

被引用次数:69次

参考文献(2条)

1.Sinha P K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dynamics and control 1987

2.Gottzein;Brock K H;Schneider E;Pfefferl J Control aspects of a tracked magnetic levitation high speed test vehicle[外文期刊] 1977(03)

引证文献(69条)

1.徐俊起.吴小东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磁悬浮控制器[期刊论文]-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0(7)

2.姜斌.李杰模糊控制在单磁铁悬浮系统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兵工自动化 2008(7)

3.刘恒坤.常文森磁悬浮列车的双环控制[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07(2)

4.李云钢.柯朝雄.程虎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器的电流环分析与优化设计[期刊论文]-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6(1)

5.佘龙华.邹东升.李剑锋基于TMS320F2812的磁浮列车控制器设计[期刊论文]-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5(5)

6.刘涛.张卫东.顾诞英一类开环不稳定串级控制系统的解析设计[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4(8)

7.张耿.李杰低速磁浮列车竖曲线电磁力计算[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3)

8.龙鑫林.佘龙华.翁干飞EMS和PEMS磁浮系统斩波器研究[期刊论文]-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1(1)

9.郑永斌.李杰.刘德生EMS型磁浮列车模块的基于逆系统的解耦控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10)

10.张志洲.李晓龙.龙志强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磁悬浮列车传感器故障容错方法[期刊论文]-机车电传动 2008(4)

11.苏学荣.何凌云.常文森磁悬浮系统的两种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8(1)

12.朱付景.李杰不同方式获得的速度对悬浮系统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08(6)

13.王洪坡.李杰.张锟速度时滞反馈控制下磁浮系统的稳定性与Hopf分岔[期刊论文]-自动化学报 2007(8)

14.佘龙华.卢晓慧.施晓红基于变量梯度法的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状态稳定性[期刊论文]-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7(4)

15.朱付景.李杰基于单电磁铁的悬浮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7(4)

16.杨祚唐.陈慧星.李云钢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的零功率控制[期刊论文]-兵工自动化 2007(3)

17.时瑾.魏庆朝.招阳弹性轨道上二自由度磁浮车辆动力学仿真研究[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 2007(3)

18.梅竹.李杰.洪华杰磁悬浮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7(8)

19.佘龙华多极串联悬浮电磁铁的动态控制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7)

20.王广雄.袁欣.何朕不稳定对象的PID控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2(5)

21.龙鑫林.佘龙华.常文森电磁永磁混合型EMS磁悬浮非线性控制算法研究[期刊论文]-铁道学报 2011(9)

22.龙鑫林.郝阿明.佘龙华基于TMS320F28335的磁浮列车数字控制器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10(10)

23.程虎.李云钢.常文森电磁型磁浮列车的依从控制方法分析与仿真[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 2009(15)

24.磁悬浮系统的加速度计反馈控制算法[期刊论文]-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9(9)

25.郝阿明.佘龙华.常文森EMS型高速磁浮列车自适应导向控制器设计[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08(2)

26.邹东升.佘龙华高速磁浮列车电磁铁安装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期刊论文]-铁道学报 2008(4)

27.刘德生.李杰.周丹峰EMS型磁悬浮列车模块悬浮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6(25)

28.何凌云.佘龙华.赵春霞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双环自抗扰控制[期刊论文]-兵工自动化 2006(11)

29.赵春发.翟婉明常导电磁悬浮动态特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4)

system[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3(6)

31.卢晓慧.施晓红.佘龙华基于MATLAB的磁悬浮系统奇异摄动参数计算[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6(4)

32.施晓红.佘龙华单悬浮架多控制器耦合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期刊论文]-机车电传动 2006(1)

33.李云钢.程虎.张晓.刘恒坤基于V型轨道的电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技术[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34.程虎.张晓.李云钢.杜发喜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系统的控制特性分析[期刊论文]-机车电传动 2010(2)

35.左元华.陈复扬.齐瑞云磁悬浮列车轨道间隙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期刊论文]-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

36.陈慧星.李云钢.常文森电磁-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刚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7)

37.施晓红.卢晓慧.佘龙华奇异摄动磁悬浮系统的串级PID控制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7(3)

38.朴明伟.梁世宽.薛世海.兆文忠高速磁浮列车主动悬浮与导向的2-DOF控制[期刊论文]-中国铁道科学 2006(4)

39.孙秋明.李杰.王洪坡基于遗传算法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参数优化[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6(8)

40.洪华杰.李杰.张锰EMS型磁浮列车系统滚动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06(4)

41.邓亚士.魏庆朝.时瑾高速磁浮桥上轨道梁振动特性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振动工程学报 2008(3)

42.张东升.梅雪松.郝晓红.姜歌东.陶涛一种磁悬浮系统的降阶方法[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 2007(10)

43.梅竹.李杰基于虚拟样机的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建模及仿真[期刊论文]-机车电传动 2006(6)

44.施晓红.佘龙华.常文森EMS磁浮列车车/轨耦合系统的分岔现象研究[期刊论文]-力学学报 2004(5)

45.王海涛磁悬挂天平数字控制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46.欧阳文常导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驱动及其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2

47.施晓红.龙志强磁悬浮车轨耦合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期刊论文]-铁道学报 2009(4)

48.刘德生.李杰.张锟双电磁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器设计[期刊论文]-自动化学报 2006(3)

49.黄今辉.李晓龙.佘龙华高速磁浮列车搭接结构的相邻磁铁电流平衡算法[期刊论文]-铁道学报 2013(11)

50.朱付景.李杰基于双位置环反馈的单电磁铁悬浮控制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8(7)

51.洪华杰.李杰磁浮系统模型中用弹簧阻尼器替代控制器的等效性分析[期刊论文]-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5(4)

52.孙秋明基于磁通反馈的悬浮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3.邹东升.佘龙华.张志洲.常文森容许间隙传感器温漂的磁浮系统控制律重构[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10(2)

54.李云.龙志强磁悬浮系统网络化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 2009(14)

55.张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PID的数字式悬浮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6.李晓龙.张志洲.佘龙华.常文森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算法研究[期刊论文]-系统仿真学报 2009(1)

57.龙志强.李云.贺光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电磁铁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10(7)

58.LI Jin-hui.LI Jie.Zhang Geng A practical robust nonlinear controller for maglev levitation system[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3(11)

59.谢卫民磁悬浮车辆—线路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0.闫宇壮.李云钢.程虎电动电磁混合磁浮悬浮稳定性及技术特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6)

61.卢晓慧基于自校正和全局渐近稳定的悬浮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2.刘挺面向线路设计的磁浮车-线耦合动力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3.屠旭永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建模及悬浮控制策略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4.张翼基于DSP的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器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5.翟婉明.赵春发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Ⅰ)--磁/轨相互作用及稳定性[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5(7)

66.程虎混合型EMS系统的低功耗悬浮控制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7.李剑锋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搭接结构的悬浮控制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8.施晓红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车轨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69.闫雪冬轮轨/磁浮动车组虚拟样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博士 2005

引用本文格式:李云钢.常文森.LI Yungang.CHANG Wensen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串级控制[期刊论文]-自动化学报 1999(2)

串级控制系统

习题六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

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6.如何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在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控制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副回路这个环节的输入就是主控制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控制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介绍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介绍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控制器的分类有很多,比如LED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门禁控制器、电动汽车控制器、母联控制器、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单芯片微控制器等。 1.LED控制器(LED controller):通过芯片处理控制LED灯电路中的各个位置的开关。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再控制驱动电路使LED阵列有规律地发光,从而显示出文字或图形。 2.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同组合逻辑控制器相比较,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计算机设计中逐渐取代了早期采用的组合逻辑控制器,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软件方法来设计硬件的一门技术。 3.门禁控制器:又称出入管理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 ,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门禁控制器就是系统的核心,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识别技术的结合,体现一种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4.电动汽车控制器:电动车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它就象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重要的部件。 上述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几种控制器的名称和主要功能,控制器的种类繁多、技术不同、领域不同。 在控制器领域内,高标科技作为一家国家级的高新企业,其主打产品是电动车控制器,并且在电动车控制领域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之前已经说到电动车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它就象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重要的部件。高标科技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高标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高标科技电动车控制器的结构 电动车控制器是由周边器件和主芯片(或单片机)组成。周边器件是一些功能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答案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答案 【篇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完整答案】 txt>第一章 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 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 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 形式。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 一形式。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 (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 79.ch (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 (6) 00110001 31h 3. (1) 0b3h 4. (1)01000001b65 (2) 110101111b 431 (3)11110001.11b 241.75 (4)10000011111010b 8442 5. (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2) 10100100 11011011 11011100(3)1111 1111 1000 00001000 0001 (4)10000000 110000000 10000000 (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6)100101110 111010010111010011 6. 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 7. 137 11989 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一般情况下, 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 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 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 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 摘要:反馈控制是控制论中的灵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反馈控制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的。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人的思想、行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处在反馈控制体系中。关键词:反馈控制日常生活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自身与反馈 一、基本概念 反馈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前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后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对负反馈的研究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任何控制系统都是由施控和受控两个子系统所构成。由于干扰信息的作用,受控系统的输出状态往往会偏离目标,由此形成的偏差信息恰是反馈控制的依据。反馈控制原理描述为:施控系统把依据偏差信息调整后的输入信息转换为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作用于受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通过反馈通道被返送到原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入产生影响,从而减少或消除系统偏差,使受控系统的运行状态维持在一个给定(或容许)的偏差范围内,以此提高受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受控系统的行为、活动、功能和结果的理想化。其中,施控系统施加控制作用,接收反馈信息;而受控系统接受控制作用,提供反馈信息。从施控系统到受控系统是传递信息的正向通道,反过来为反向通道,它们一起构成了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这恰恰是反馈系统在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是要求我们的社会能达到一种稳定和谐的局面,因此,“反馈”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二、反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冰箱是现在家家户户都能使用到的电器之一,而我们所学到的反馈原理在这普通的生活用品中就能体现出来。我们使用冰箱制冷,由于外界温度较高,冰箱向外界释放热量,冰箱内温度会朝着我们制定的度数降低,而外壳温度会越来越高,一段时间后,当冰箱内的温 度达到所设置的度数后,冰箱会进行自动调节,让温度不再进一步地降低。这便是反馈调节。还有洗衣机,这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我们在家里使用洗衣机时会设置一个注水量,启动机器后,水开始注入机桶,在未达到注水量前,机器会产生动力驱动水位上升,然而水位上升至设置量后,反馈调节便开始了,洗衣机停止注水工作。只要用一双发现在眼睛去看生活,我们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三、自身与反馈 在反馈控制中,我们遇到的调节活动输出的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的关系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反馈信息与原输出信息相同,另一种则是在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反的作用,而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负反馈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实际结果与我们预期的结果大相径庭的事,比如我们现在找工作。有的同学很优秀,成绩很好,还是学生干部,在学校的时候年年都能评优秀,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学生理所当然的很占优势,可是有的时候结果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地点:程控实验室,崇实楼407)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一次、二次阶跃扰动对系统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MATLAB 软件, 2、PC 机 三、实验原理 工业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为主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副参数构成串级控制系统。 图4-1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4-1中,主、副对象,即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特性传递函数分别为 主对象:;)130)(130()(18001++=-s s e s G s 副对象:2 1802)1)(110()(++=-s s e s G s 主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I 或PID ,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 。对PI 控制器有 221111)(),/(, 1 11)(c c I c I I c I c c K s G T K K s K K s T K s G ==+=???? ? ?+= 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参数,并给出整定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阶跃扰动响应曲线,说明不同控制方案控制效果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反复调整调节器参数进行实验,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进行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定出调节器的参数。 1.建立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图4-2) 在MATLAB 环境中建立Simulink 模型如下:)(01s G 为主被控对象,)(02s G 为副被控对象,Step 为系统的输入,c 为系统的输出,q1为一次阶跃扰动,q2为二次阶跃扰动,可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PID1为主控制器,双击PID 控制器可设置参数:(PID 模块在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要点

1.1 概述 在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有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温度检测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砂浆工艺中,使浆液的温度保持恒定值,对保持浆液粘度和浓度不变,进行均匀上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对加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连续的测量和控制;另外,由于砂浆机中蒸气压力和卷绕速度的变化使烘干温度变化很大,因此,测量和控制烘筒的温度非常重要。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内的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所冶炼金属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温度控制不好,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可靠的温度的监控在工业中是十分必要的。 加热炉是钢铁企业热轧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的能耗和最终钢材产品质量钢坯成材率、轧机设备寿命以及整个主轧线的有效作业率.加热炉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的控制系统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坯料加热温度的均匀,温度控制的准确,合理进行燃烧,节约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都有重要意义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大量的定值控制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很常见的一种系统,它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控制即使克服主要干扰被控参数影响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抑制各种干扰的优势,同时也降低了对前馈控制器的要求,便于工程上的实现。 17

2.1方案选定 2.1.1 简单控制系统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常选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为被控参数、燃料流量为控制变量,构成如图2.1所示的温度控制系统。影响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的干扰有原料油流量1()f t 、原料油入口温度2()f t 、燃料压力3()f t 、燃料压力4()f t 等。该系统根据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 变化来控制燃料阀门开度,通过改变燃料流量将原油出口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数值上,是一个简单控制系统。 图2.1 加热炉出口单回路温度控制系统 由图2.1可知,当燃料压力或燃料热值变化时,先影响炉膛温度,然后通过传热过程逐渐影响原料油的出口温度。从燃料流量变化经过三个容量后,才引起原料油出口温度变化,这个通道时间常数很大,约有15min ,反应缓慢。而温度控制器1T C 是根据原料油的出口温度1()t θ与设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当燃料部分出现干扰后,图2.1所示的控制系统并不能及时产生控制作用,克服干扰对被控参数1()t θ的影响,控制质量差。当生产工艺对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要求严格时,上述简单控制系统很难满足要求。

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串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主、副回路的性能特点。 2)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副回路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器、相应数量的检测变送器和一个执行器组成。控制器相串联,副控制器的输入由主控制器的输出设定。主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对主控制器的输出而言,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对二次扰动而言,副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的主要优点可概括如下: 1)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部分特性,使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加快了调节过程。 2)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串级控制系统对二次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 3) 串级控制系统提高了克服一次扰动的能力和回路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原则: 1) 副回路应尽量包含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变化剧烈、频繁和幅度大的扰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扰动。 2) 当对象具有较大纯滞后时,在设计时应使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或不包括纯滞后。 3) 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应使非线性环节于副环之中。 4) 副回路设计时应考虑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 5) 所设计的副回路需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和工艺的合理性。 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逐步逼近法、两步法、一步法等。 ? 逐步逼近法 1) 在主回路断开的情况下,求取副控制器的整定参数; 2) 将副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在所求的数值上,使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闭合,以求取主调节器的整定参数值; 3) 将主调节器参数设置在所求值上,再次整定副控制器的参数值。 4) 如控制品质未达到指标,返回2)继续。 三、实验内容 某系统的主、副对象传递函数分别为: 122 11 (),()301(101)(1)P P G s G s s s s = = +++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内环;外环;增益;时间常数;对象;共振现象;积分饱和现象。 1、概述 1.1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单回路控制系统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只有一个输入信号,即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情况,譬如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它很难控制,而工艺对调节质量的要求又很高;或者对调节对象的控制任务要求特殊,则单回路控制系统就无能为力了。另外,随着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是改善调节过程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厂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中,串级控制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复杂控制系统。 1.2 (简单控制系统) 图1.1是精馏塔底部示意图,在再沸器中,用蒸汽加热塔釜液产生蒸汽,然后在塔釜中与下降物料流进行传质传热。为了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把提馏段温度t保持恒定。为此,在蒸汽管路上装一个调节阀,用它来控制加热蒸汽流量。从调节阀动作到温度t发生变化,需要相继通过很多热容积。实践证明,加热蒸汽压力的波动对温度t的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来自液相加料方面的各种扰动,包括他的流量、温度和组分等,它们通过提馏段的传质传热过程,以及再沸器中的传热条件(塔釜温度、再沸器液面等),最后也影响到温度t。当加热蒸汽压力较大时,如果采用图1.1所示的简单控制系统,调节质量一般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采用一个附加的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把蒸汽压力的干扰克服在入塔前,这样也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品质,但这样就需要增加一只调节阀并增加了蒸汽管路的压力损失,在经济上很不合理。 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串级控制,如图1.2所示。

北京化工大学过程控制工程串级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实验 班级:自控 实验设备编号: 2 实验日期:年月 同组人: 年月日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的目的:正确认识串级控制系统,理解和熟练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实验的要求:正确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结合本实验装置的情况,构建一个以下水箱液位H2为主被控参数,上水箱液位H1为副被控参数,进水流量为控制手段的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1、构建串级控制系统,在软件中组态。 2、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正确的设置,确保系统的连接方式正确,正反作用正确。 3、系统启动后将调节阀CV101,CV102的开度设置在50%,80%左右。 4、待系统达到稳定,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将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自动,投运过程无扰动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使用一步法 1、系统流程图: 系统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因为具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从传递方式来看,是串联的进行工作,主回路的输出是通过副回路起作用;按照回路闭合向来看,副回路被包括在主回路中,可以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跟踪能力的控制环节,它以主回路的输出作为跟踪目标。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分担了系统中的部分容量滞后和部分干扰的镇定作用,使系统的整体放大倍数、静态控制精度、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工作频率等指标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为了主变量的稳定,主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副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随主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快速跟踪,一般只需采取比例式。 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确定应遵循先副后主的原则。为了使副回路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副环内所有放大倍数各环节放大倍数的乘积应是负号;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也是根据主环内各个环节的乘积为负来确定,一般,主变送器为正,副回路为正,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 投运时要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进行,先投运副回路,再投运主回路。无扰动投运的步骤:(1)、主副控制器均放于手动位置。主控制器放于内给定,副控制器放于外给定;将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开关置于正确位置;主副控制器参数放于预定数值。 (2)、用副控制器的手操器进行手操作。 (3)、当遥控使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而副变量也较平稳时,调节主控制器的手操旋钮,使副控制器的偏差表指示为零,这时副控制器的自动电流将跟踪等于手动电流,于是可将副控制器切入自动。由于切换前控制器的自动电流等于手动电流,自动电流信号等于手动电流信号就意味着切换时刻不会造成控制阀阀位变化,因此切换是无扰动的。 (4)、当副环切入自动后控制稳定,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时,调整主控制器的内给定旋钮,使主控制器偏差表指示为零。此时主控制器的自动输出电流跟踪等于手动输出电流,于是可将主控制器切入自动。至此,系统则处于串级工作状态,而切换是无扰动的。 3、串级系统的参数整定: 与单回路的情况相同,串级控制系统也是在控制系统器投入自动后,通常并不能保证控

通用运动控制技术现状、发展及其应用

作者:蒋仕龙吴宏吕恕龚小云(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057 )摘要: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是制造自动化前进的旋律,是推动新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运动控制器已经从以单片机或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和以专用芯片(ASIC)作为核心处理器的运动控制器,发展到了基于PC 总线的以DSP 和FPGA 作为核心处理器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技术也由面向传统的数控加工行业专用运动控制技术而发展为具有开放结构、能结合具体应用要求而快速重组的先进运动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结构和嵌入式结构的通用运动控制器逐步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主导产品之一。高速、高精度始终是运动控制技术追求的目标。充分利用DSP 的计算能力,进行复杂的运动规划、高速实时多轴插补、误差补偿和更复杂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使得运动控制精度更高、速度更快、运动更加平稳;充分利用DSP 和FPGA 技术,使系统的结构更加开放,根据用户的应用要求进行客制化的重组,设计出个性化的运动控制器将成为市场应用的两大方向。关键词:运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器,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同步控制 1 通用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Servomechanism)。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CNC)技术、机器人技术(Robotics)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Stand-alone)的运动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 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市场的必然需求。由国家组织的开放式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始于1987 年,美国空军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发表了著名的“NGC(下一代控制器)研究计划”,该计划首先提出了开放体系结构控制器的概念,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提出了“开放系统体系结构标准规格(OSACA)”。自1996年开始,美国几个大的科研机构对NGC 计划分别发表了相应的研究内容[3],如在美国海军支持下,美国国际标准研究院提出了“EMC(增强型机床控制器)”;由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提出和研制了“O MAC(开放式、模块化体系结构控制器)”,其目的是用更开放、更加模块化的控制结构使制造系统更加具有柔性、更加敏捷。该计划启动后不久便公布了一个名为“OMAC APT”的规范,并促成了一系列相关研究项目的运行。通用运动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 世纪90 年代,国际上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有强劲市场需求的推动,通用运动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通用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通用运动控制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接受,并且它已经达到一个引人瞩目的市场规模。根据ARC 近期的一份研究,世界通用运动控制(General MotionControl GMC)市场已超过40 亿美元,并且有望在未来5 年内综合增长率达到6.3%。目前,通用运动控制器从结构上主要分为如下三大类:⑴基于计算机标准总线的运动控制器,它是把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独立于计算机的运动控制器与计算机相结合构成。这种运动控制器大都采用DSP 或微机芯片作为CPU,可完成运动规划、高速实时插补、伺服滤波控制和伺服驱动、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功能,它开放的函数库可供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在DOS 或WINDOWS 等平台下自行开发应用软件,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如美国Deltatau 公司的PMAC 多轴运动控制器和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GT 系列运动控制器产品等。目前这种运动控制器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⑵Soft 型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它提供给用户最大的灵活性,它的运动控制软件全部装在计算机中,而硬件部分仅是计算机与伺服驱动和外部I/O 之间的标准化通用接口。就像计算机中可以安装各种品牌的声

串级控制系统整定实验报告

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模型的创建方法.。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整定方法。 (3)了解控制系统的特点。 (4)了解串联控制系统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就是由两个调节器串联在一起,控制一个执 行阀,实现定值控制的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的通用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特点:(1)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3)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两步整定法

(1)工况稳定时,闭合主回路,主、副调节器都在纯比例作用的条件下,主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100%,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衰减曲线法整定,求取副调节器的比例度s δ和操作周期s T 。 (2)将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所求得的数值上,把副回路作为主回路中的一个环节,用同样方法整定主回路,求取主调节器的比例度和操作周期。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运行MATLAB 应用程序。 (2)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Smulink,启动Simulink 。 (3)在Simulink 库浏览窗口中,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窗口快捷按钮或在Simulink 库窗口中选择菜单命令File New Modeel,打开一个标题为“Untitled ”的空白模型编辑窗口。 (4)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4 21 (110)(120)s s ?++,要求被调量始 终维持在设定值。设计一个串级控制系统,并且要求控制系统的衰减率为75%,静态误差为零。用MATLAB 创建仿真模型。 (5)按两步整定法整定调节器参数。 (6)按步骤(5)的结果设置调节器参数,启动仿真,通过示波器模块观测并记录系统输出的变化曲线。 (7)施加内扰,观测系统运行情况。 . 衰减曲线法整定参数计算表: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一、单选( 每题参考分值2.5分) 1、以下不属于控制层网络的是() Controller Link B. SYSMAC LINK C. CompoNet D. FL-Net 错误:【C】 2、关于OR LD指令的说法错误的是() 使用时可以采用分置法和后置法 B. OR LD指令最多可以连续使用8次

C. 用于将多个触点组并联 D. 该指令没有操作数 错误:【B】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操作数中带有前缀“&”的数字表示常数立即数 B. 操作数中用@D再加上通道号表示间接寻址 C. 下微分指令是在指令码前面加上前缀“@”形成的 D. 操作数中在IR前加上前缀“,”表示间接寻址错误:【C】

4、当IL前面的条件为OFF时,在IL-ILC程序段中的KEEP指令指定的输出继电器线圈将() OFF B. ON C. 保持原状态 D. 与原状态取反 错误:【A】 5、DeviceNet网络支持的最大站点数量是() 128 B. 64

C. 32 D. 16 错误:【B】 6、不属于数据运算指令的是() STC B. SFTR C. CLC D. +C 错误:【B】

7、Ethernet网络支持的最大站点数量是() 254 B. 127 C. 63 D. 31 错误:【A】 8、用于在电路的分支点暂时存储ON/OFF状态的继电器符号是() A B. H C.

TR D. W 错误:【C】 9、用于驱动线圈的指令是() LD B. AND C. OR D. OUT 错误:【D】 10、将10进制的23表示成4位BCD码形式的立即数是()

伺服-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伺服-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作者:深圳众为兴数控 运动控制卡通常是采用专业的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 来满足一系列运动控制需求的控制单元,其可通过PCI 、PC104等总线接口安装到PC 和工业PC 上,可与步进和伺服驱动器连接,驱动步进和伺服电机完成各种运动(单轴运动、多轴联动、多轴插补等),接收各种输入信号(限位原点信号,sensor),可输出控制继电器、电磁阀、气缸等元件。用户可使用VC 、VB 等开发工具,调用运动控制卡函数库,快速开发出软件。 以一个通用的XYZ 三轴通用控制平台开发为例,此平台加上胶枪、刀具等模块后可用于点胶、切割等用途,运动控制卡采用深圳众为兴数控开发的ADT8940A1,ADT8940A1运动控制卡是一款经济实用型运动控制卡,4轴伺服/步进电机控制,最大脉冲输出频率为2MHz ,每轴均有位置反馈输入;可实现2-4轴直线插补,可实现XYZ 三轴插补,进行整体配合动作;带有40路隔离数字输入,16路隔离数字输出,可控制胶枪、刀具等模块;具有外部信号驱动、硬件缓存等功能,能满足绝大部分的4轴以下工作平台的运动控制需求。

ADT8940A1能驱动绝大多数的伺服驱动器。ADT8940A1运动控制卡采用脉冲的方式驱动伺服,脉冲数量决定伺服电机的转动圈数,脉冲频率决定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同时ADT8940A1卡能够将伺服电机的位置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软件。可将伺服报警、伺服到位等信号接入ADT8940A1卡,实时反馈伺服状态。用输出可实现伺服的伺服使能和伺服报警清除等功能。我们XYZ轴采用丝杠传动方式的话,XY假如选用5mm间距的丝杠,将伺服的每转脉冲设置为10000,ADT8940A1控制卡控制精度为1个脉冲,机械的精度将可以达到 5mm/10000=0.0005mm;ADT8940A1控制卡的速度可达2000000脉冲/秒,伺服电机的转速可以高达12000转/分钟,XY轴的速度可达1000mm/s。为了使机械运行更平稳,运用ADT8940A1的硬件加减速功能,能在很短时间内从低速加速到高速,同时也在运动中改变速度,实现速度灵活控制,设置也很简单,只需用运动控制函数库中的 set_startv设置低速,set_speed设置高速,set_acc设置加速度即可

状态反馈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状态反馈控制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自动化(控制方向)年级2009级 学号222009321042049 姓名王昌洪 指导老师何强 成绩

2013 年4 月18 日 状态反馈控制 王昌洪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现代控制理论的特色为状态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在 现实控制系统中应用越来越是广泛,由于系统的内部特性可以由状态变量全面的反应出来,因而相对于输出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更加的有利于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但是,在实际的系统中,状态变量由于其难于直接测量,所以进行状态反馈总是很难实现。本论文将论述状态反馈基本原理,并通过举例说明状态反馈控制的优越性,同时将对状态反馈控制进行Matlab仿真,使系统满足提出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状态反馈;极点配置;Matlab仿真;时域指标 State Feedback Control Wang changh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Modern control theory,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 state feedback control through decade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the real control system is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because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can be fully reflected by the state variables,So relative to the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state feedback are more favorable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However, in practical systems, the state variable because of its difficult to measure directly, so the state feedback is always difficult to achieve.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state feedback principle, and illustrat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Matlab simulation, the system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Key words:State feedback;Pole assignment;Matlab simulation;Time domain index

单容水箱实验报告

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 THPCAT-2型现场总线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AT-1智能仪表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RS485通讯线一根、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软管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图3-6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a)结构图 (b)方框图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6所示。被控量为上小水箱(也可采用上大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1检测到的上小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选择上小水箱作为被测对象(也可选择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以上小水箱为例叙述实验步骤如下: 1.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3、F1-4、F1-6全开,将上小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30%~80%),其余阀门均关闭。 2. 管路连接:将工频泵出水口和支路1进水口连接起来;将支路1出水口和上小水箱

进水口连接起来;将上小水箱出水口和储水箱进水口连接起来。 3. 采用智能仪表控制: 1)将“AT-1智能调节仪控制”挂件挂到网孔板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通过RS485通讯线与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1。 2)强电连线:单相I电源L、N端对应接到AT-1挂件电源输入L、N端。 3)弱电连线:上小水箱液位LT1的1-5V+、-端对应接到智能调节仪I的1-5V电压输入1、2端;智能调节I输出7、5对应接到电动调节阀控控制输入+ 、-端。 4)管路、阀门、接线检查无误后接通总电源开关,打开24V电源开关、电动调节阀开关、单相I开关。 5)检查智能调节仪基本参数设置:ctrl=1, dip=1,Sn=33, DIL=0,DIH=50,OPL=0,OPH=100,run=0。 6)打开上位机MCGS组态环境,打开“THPCAT-2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工程,然后进入MCGS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点击“实验六、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进入“实验六”的监控界面。 7)先将仪表设置为手动状态,将磁力泵开关打到“手动”位置,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或减小仪表输出值,使水箱液位平衡在设定值。 8)按本章第一节中的经验法或动态特性参数法整定调节器参数,选择PI控制规律,并按整定后的PI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9)待液位稳定于给定值后,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控制状态,待液位平衡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 a.突增(或突减)仪表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此法推荐,后面两种仅供参考)。 b.将电动调节阀的旁路F1-5(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将电磁阀开关打至“手动”位置。 c.适当改变上小水箱出水阀F1-10开度(改变负载)。 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水箱液位稳定至新的设定值(采用后面两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智能仪表的设定值、输出值和仪表参数,液位的响应过程曲线将如图3-7所示。 图3-7 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10)分别适量改变调节仪的P及I参数,重复步骤9,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