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案例分析

第5讲案例分析
第5讲案例分析

5.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

案例内容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资料来源:谢湘,堵力.理想的大学离我们有多远——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03日

案例分析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得最好。而且,当成绩提高时,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学习上同样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我们在横轴上测度一个学生的经济学成绩,在纵轴上测度他的数学成绩,那么会发现,他能够取得的最大成绩组合就是一条凹向原点的线,其与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均低于或等于100分。在所有的分数组合中,总分最高的点一定在两个交点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将时间合理分配到两门课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总分一定大于偏科学习得到的总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学习一门课的“边际效率”最终是递减的,从而两门课程成绩的“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含义是,要持续提高一门课的成绩,会导致另外一门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下降。或者说,牺牲一门课的成绩来换另外一门课的

成绩,能够换取的成绩是越来越少的。

当然,要指出的是,上述原理对大部分学习者适用。而对那些偏才就不成立了。

问题讨论

1. 这个案例中适用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是否在这里适用?

3. 如何归纳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原理的应用?

理论提示

1. 边际报酬递减;

2. 边际转换率;

3. 生产可能性边界;

4. 无差异曲线分析。

5.2 大跃进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内容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放出第一颗卫星,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6月12日,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 8月13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斤。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报道,它们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生产规律的。在一块土地上,无论你如何深耕、密植,其总产量也都有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虽然一开始产量会因精耕细作而增加,但是与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力度不成比例。虽然技术进步能够增加单产,可是技术进步也不是不间断、快速度进行的。直到今天,小麦亩产也只在400-700千克之间,水稻亩产试验田最高纪录刚刚突破900千克。

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是最能反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固定生产要素为土地,可变要素为人工、农业物资如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在一个固定生产要素上,产量总会有个最大限度。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时,产量的增加必然呈递减趋势。

同所有的生产一样,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是通过总结各类生产而得出的结论,没法用原理加以解释的。根据这个规律,大跃进放卫星是非常荒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粮食的亩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代初期,中国水稻亩产全国平均只有150千克,目前亩产平均增加到400-500千克。那么是否否定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呢?不是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前提是技术既定不变,而中国过去的亩产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从水稻矮化品种的培育,到杂交水稻的发展,再到现在的超级水稻育种成功,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体现。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延缓了边际报酬递减的出现,在图中它表现为生产函数的上移,或者是总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或边际产品曲线的向上变化。

还要指出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稳定。我过国水稻亩产在1970年代中期是200千克左右,到1980年代增加到300千克左右,再到1990年代增加到400公斤左右,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仍然是重要的。虽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试验田里亩产突破了900千克甚至更高,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实际生产中,水稻亩产仍然在500-700千克之间。

问题讨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约束吗?你怎样看?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否存在于所有的生产领域?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用产品曲线或成本曲线怎样表示?

理论提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以及相关曲线;

3.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5.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案例内容

玉环机床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辉祥说,2008年玉环曾有几家机床企业因为订单不足而关门,2009年就恢复到此前的正常水平,2010年需求量增加了五成,今年全行业50多家企业开足马力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玉环数控机床缓解了当地制汽摩配、水冷阀门企业的用工荒,结果自己遇到用工荒了。”

总部在杭州的中国机床商务网也见证了机床行业爆发式的需求增长,2008年机床采购需求共发布18805条,2009年是15502条,到2010年猛增到近3万条,今年前两个月发布的采购信息同比接近翻番。

数控机床卖断货,背后是浙江制造企业大量涌现的采购需求,而促使企业购买的动力正是近年日趋严峻的用工荒。

嘉善通达密封件实业有限公司是家10多年的老厂,一直使用手工机床生产,年产值常年徘徊在500万元左右。最近四五年,每年春节后总有一成左右的工人不回来,老板张根良将工资从每天60元涨到120元,却还是招不到人。去年他听朋友的建议购买了两台数控机床,尝到了甜头。

张根良说,过去一个工人只能操作一台手工机床,一天生产100件产品。手工机床全靠工人凭手眼配合的经验操作,这个行当向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学徒培养期往往长达一年以上,其间还会生产大量的残次品;二是熟练师傅经常被其他工厂高薪挖走。引进数控机床后不到一个月,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这种设备不需要工人有经验,加工图纸输入电脑生成程序以后,工人只要会开关机器就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同样的时间内单台数控

机床加工产品的效率是手工机床的2倍,一个工人同时可以操作2台设备。同时加工精度大幅提高。

2010年,张根良的工厂实现产值800万元,成为当地密封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初尝甜头的他今年又订购了3台设备,预计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

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龙头企业,这家以本地工人为主的企业招工问题原来并不突出,但近年飞速增长的订单迫使公司在提高单位产能上下工夫。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到2009年基本完成改造,数控机床成为生产线主要设备。

据公司管理部金女士介绍,改造后的生产线由过去一个工人操作一台设备增加到三台设备,单台设备产量则翻了一番。也就是说,单个工人的效率提高了5倍。不仅如此,数字化改造之后的加工精度达到了国外采购商的要求,过去两年中有半数产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则从不足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亿元,“如果用旧设备生产,要实现2010年的产值公司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的工人,数控机床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资料来源:节选自:朱文科.浙江制造业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力.杭州日报,2011年3月1日.https://www.360docs.net/doc/656698453.html,/dskb/html/2011-03/01/content_1024156.htm

案例分析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要保证销售收入PY与成本之间C的差额达到最大。对于一个竞争性的企业来说,这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销售产品,一个是控制成本C,使之最小化。

在竞争性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值等于要素价格。对于嘉善通达密封件实业有限公司来说,工人工资上涨了一倍,但工人的边际产品价值并未相应上升,仍然等于产品价格,这样一来,边际产品值低于要素价格,企业将减少这一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使用,直到二者相等。而使用数控机床,生产率是手工机床的两倍,表明数控机床的边际产品值是原来手工机床的两倍,边际产品值高于要素价格,企业将增加资本这一要素的使用,直到

二者相等。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出现过类似于中国机床企业2010年出现的现象,当时日本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工人工资的上涨使得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于是日本用资本替代劳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在今天的中国,除了制造业之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服务业也出现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比如,现在走进银行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的自动提款机、自动存取款机;航空公司推出电子机票,乘客坐在家中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在网上买到机票,即使是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也可以选择自助登机;中国铁路也于2011年开始实行网络订票;等等。这些反映出来的都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带来的企业要素选择的变化:在人工成本变得愈发高昂的时候,用变得相对更便宜的资本来替代劳动力,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

问题讨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的?

理论提示

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5.4 沉没成本与商业决策:协和飞机项目的失败与中国的钓鱼工程

案例内容

协和式客机由英国和法国合作研制和生产。英国始于1950年代研制超音速客机,1960年代初期法国加入进来。协和式飞机1969年首次试飞,1976年投入商业运营,2003年6月停飞。生产总数仅20架,其中最后一架出厂时间是1979年。在1970的大阪“世博会”上,协和式飞机一共获得了超过70架意向性订单。按照研制初期最保守的估计,到1975年订单会达到225架。但是随后1973年出现石油危机,协和飞机音爆、噪音、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加上制造成本高昂,油耗巨大,发动机维护费时,大量意向性订单被取消,最终只有英法两国的航空公司采购,而这种采购是以补贴为基础的。到1976年协和式飞机正式投入航线运营时,英法两

国总投资已经超过8亿英镑,超出最初预算近6倍。这意味着协和式飞机至少要卖出64架才会收支相抵,但实际上,前后一共只有16架飞机投入过运营。而在航空公司方面,两国航空公司在协和式飞机的运营上每年亏损4000-5000万美元,飞行是以两国政府补贴来维持的。协和式客机从巴黎至纽约的往返票价为9000美元、从伦敦至纽约的往返票价为9850美元,比其他类型飞机的头等舱票价还高出至少25%。此外,协和式飞机研制周期漫长,推出新型飞机至少需要十五年。

案例分析

协和飞机项目是典型的“技术上的成功、商业上的失败”。该项目犯了两次错误,第一次错误是对未来航空市场的预期出现失误,对技术创新的潜力做了正确的判断,但是对市场前景做了错误的估计。当然,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总能避免的。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该项目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能盈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是两国政府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不能及时收手,未能以剜肉补疮的决断终止该项目,而是害怕前期投入的巨大费用收不回来,结果事情久拖不决,反而导致更大的损失。协和飞机1969年首飞获得成功,但是1973年之后订单取消,这其实已经反映了航空业的大势所趋,预示协和飞机之商业前景非常暗淡。如前面所提到的,后来的财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可是项目还在继续,一直到1976年投入商业运营。第二个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没有避免的原因是沉没成本在从中作梗。前期投入形成的设备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不能作为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因此这一部分变成沉没成本。此时应该考虑的是,还需要增加多少投入才能建成项目,飞机制造出来后能够产生的历年收入能否弥补新增成本和已经建成设备的机会成本,但是不需要考虑沉没成本。

协和飞机从巴黎到纽约需时3小时15分,而两地时差为6小时。因此乘客总是说:“我还没出发,就已经达到”。但是,到了1973年,协和客机就应该意识到,“飞机还没有成熟,就已经失败”。其实协和飞机项目一开始就带有政治目的,是为了和美国在大飞机项目上抗衡,或许商业上失败的可能性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太多。类似于协和飞机项目的决策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例如,隔夜的蔬菜已经不新鲜了,可是仍然要热一热吃掉;房屋装修错了,可是舍不得拆除后重新装修。

沉没成本有时也被有意地加以利用以获取利益。在一些水利项目中,即使不能盈利,为了获得批准,地方政府或项目承办人会有意低报造价,形成有利可图的假象。当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再申请追加投资,此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骑虎难下。不批准,则前期投入就会浪费掉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沉没成本,没有其他用途了。难道你还能把修建一半的大坝拆掉卖给其他人?因此为了避免浪费,只好批准。例如,一个项目未来收益估计只有18个亿,但是其全部的投入前前后后需要20个亿。那怎么从国家财政拿钱让它上马呢?申请者会做一个方案,说项目只需要15个亿。当15亿资金投入进去后,要建成的话就需要追加5个亿;如果终止,可能只能收回6个亿,另外9个亿就变身沉没成本,无论如何是收不回来的了。从这时开始,新的机会成本是11个亿,而收益有18个亿。权衡一下,只能批准这个项目。

看看三峡大坝原来的预算是多少?后来实际的投入是多少?今后还需要投入多少?这钓鱼工程是不是有些像呢?当然,也许它所带来的收益仍然大于全部的开支,只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可信估算。协和飞机项目也不排除有人有钓鱼嫌疑,要知道研制经费是来自政府。

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经济学另外一个原理:不要为泼洒了的牛奶哭泣。今天的决策要和过去决裂,过去的错误不能影响到今天。要考虑的是今天的决策产生的成本是什么,获取的收益是什么。这就是“等边际原理”——新增收益等于新增成本。最优消费结构、最优产量、最优要素使用的条件都是“等边际原理”的应用。

问题讨论

1. 这里面包括了经济学的哪些原理?

2. “等边际”原理在微观经济学的哪些理论中有具体应用?

3. 现实中还有哪些利用沉没成本的例子?

理论提示

1.沉没成本;

2.机会成本;

3.利润最大化条件;

4.等边际原理。

5.5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与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乘客的航班与中国古典智慧

案例内容

2008年12月23日,天津飞广州的南航CZ3302航班只有一位乘客。该航班飞行时间170分钟左右,每小时飞行成本大约3.5万元,就算该乘客购买的是全价1700元的机票,对于该航班的成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南航声称,乘客买票,航空公司就有责任将其运送到目的地;此外,该航班当日还安排了从广州出发的飞行计划。

案例分析

其实,这种一个航班只有一位或几位乘客乘机的情形时有发生。南航所说的第一个理由是为自己贴金,第二个理由才是真实的。航班只运送一位乘客或少数乘客,是完全理性的决策,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人们无需感动。它要考虑的是新增成本和新增收益的比较,不应考虑沉没成本。既然这趟航班必须执行,那么每小时3.5万元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了,在决策时不用考虑进成本中去。这样考虑,则运送一位乘客而产生的成本也就是食物、饮料和空乘服务等方面的开销,撑死了也就50元,而其票价即使5折,也可以为航班带来850元的收入,因此当然要欢迎这位乘客登机。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项活动要不要付诸实施,只考虑由此新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只要新增收益超过新增成本,就应该实施该项活动。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决策原则:将生产进行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上。在生产活动中,从短期来看,固定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付的,如这个例子中的飞行成本,因此决策时是不需要考虑的。

经济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商铺清仓甩卖,电信长途实行夜间半价等等。

同时,利用机会成本原理、不考虑沉没成本也是各类活动的准则,其中最著

名的要属秦朝末期项羽破釜沉舟的例子。项羽以2万兵力渡河攻击数倍于自己的秦兵,断掉自己部队的后路,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大败敌兵,获得全胜。原因是,按秦末作战规则,可是没有优待俘虏一说的。因此进可能死,退更可能死,这说明己方士兵的生命已经是沉没成本,不需要考虑了,只要能够活下来就够了。相比之下,如果有退路的话,逃跑可以保持完整的生命,奋勇杀敌则由可能战死或重伤,因此进攻的收益不一定大于成本——此时的生命不再是沉没成本。

中国古代智慧有云,穷寇勿追。这正是沉没成本原理的运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毛泽东不循常理出牌的豪迈,因为他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诗句。

问题讨论

1.会计师眼中的成本与经济学中的成本是否一样?他们的决策结果是否相

同?

2.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否广泛?

理论提示

1.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2.等边际原理的运用;

3.经济决策的基本方式。

5.6 规模经济:证券公司规模扩张

案例内容

深圳某知名证券公司在2003年熊市时逆势扩张规模,结果出现错误。2002年,该证券公司引进香港职业投资银行家进入高管,产生本土高管和境外高管共同治理的局面,并且两派力量对市场的判断并不相同。2002年,股市处于熊市之中,本土高管预测2003年会转向牛市,但是来自香港的高管与之观点相左。2003年初,很多券商不断裁撤证券营业部以节约成本,而该证券公司在本土高管的主导下不断招兵买马,接手其他券商转让的营业部——稍加装潢和改造,派驻自己

的人马、挂上自己的招牌营业。当然,结果是熊市持续到2005年,扩展的门面不得不惨淡经营,最终重新关闭。伴随着新门面的关闭,本土高管精英也转投其他券商。

案例分析

这个例子是和规模经济有关的。不同的产量——在券商的证券营业部这里表现为投资者开户人数、资金额和交易量,适应不同的规模。通常来说,市场上会将新增开户数被视为“散户风向标”,因其能反映出中小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态度。熊市时,开户人数减少,尤其是资金和交易量都会减少,但固定资本设备没有变化,因而单位成本自然上升;如果裁撤合并营业部,则可以降低成本。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扩张营业部,则当牛市到来时,不得不用少量的营业部来容纳暴涨的开户数、资金量和交易量,此时适用的是短期成本曲线,单位成本会急剧上升;如果扩张营业部,则当个牛市到来时,产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成本较之少量的营业部会低很多。如果熊市期间保留少量的营业部,牛市期间扩张营业部,该券商就处于长期成本曲线上——由两个短期成本曲线构成,它可以保证成本曲线更平缓一些——即下降过程更长一些,上升过程更缓慢一些。

该券商本土高管的错误在于,由于预测失误,在熊市中使用了适合牛市的营业部数量。由于在2003年初扩张营业部,到了当年下半年,市场仍处于熊市时,其营业部数量来不及调整,结果是该券商处在一个不合适的短期成本曲线上,而不是处在长期成本曲线上。到了2004年,该券商针对熊市还会持续的现状,再度裁撤营业部,从而回到合适的短期成本曲线上,它和长期成本曲线重合。

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长期成本曲线是由与各种产量相适应的短期成本曲线构成——这就是数学中所说的包络曲线。

问题讨论

1.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是什么?

2.规模经济规模与边际报酬规律各在什么时期作用?

3.在现实中规模经济规律还有哪些应用?

理论提示

1.短期生产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长期省生产与规模经济规律;

3.最优生产规模;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5.7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

案例内容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逐渐做大做强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汽车产业更是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起步于1956年,当年产量非常低,仅为61辆;1992年达到106.2万辆,首次突破100万辆,世界排名第11位。1999年之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汽车产量除了个别年份(2008年和2011年)之外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汽车工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02年和2003年汽车生产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38.9%和36.6%,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国,2009年中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汽车第一大生产国;2010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刷新了全球历史纪录。

中国汽车的销量规模增加也很迅速,1999年之后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速,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增速甚至超过35%;2006年,中国成为第二大销售大国;2007年汽车销量达到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9年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相较我国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7%的历史记录高近10个百分点,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43.3个百分点和39.6个百分点,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2010年销售汽车1806.19万辆,同比增长了33%。

数据来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 https://www.360docs.net/doc/656698453.html,/n11293472/n11295142/n11299183/12980743.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

https://www.360docs.net/doc/656698453.html,/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17/n12858612/13572237.htm 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R]. https://www.360docs.net/doc/656698453.html,/n11293472/n11295142/n11299183/14442503.html.

案例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汽车产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其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19世纪60年代时,经济学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就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一条U形曲线,用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开始时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会迅速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到达最优经济规模之后,成本下降到最低点;此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量继续增加,但单位生产成本缓慢上升,出现规模不经济。有研究表明,1955年到1965年间美、日、欧的汽车企业的绩效都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有明显的提升。从边际成本角度来考察,如今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为200万辆。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分散的问题,远未达到通常认为的规模经济水平,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的调整和整合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6年,一汽的销量在全国居首位,但在全球销量排行榜中仅排在第17位,其在该年的产量为69万辆,仅相当于丰田的7.65%、相当于排名世界第9位日产的21.3%。2008年,我国尚无一家汽车企业能达到200万辆的产量,2009年仅有上汽集团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70.55 万辆,2010年上汽、东风、一汽、长安4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200万,2011年四家企业( 集团)共销售汽车1163.4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3%,销量分别达到396. 60万辆、305.86万辆、260.14万辆、200.85万辆。中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差距可见一斑。

问题讨论

1. 为什么汽车行业会产生规模经济?

2. 是否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越好?

理论提示

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长期生产规律;

3.产品与成本的变化规律。

5.8 规模经济:中国彩电行业的洗牌

案例内容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的收入明显增加,冰箱、彩电、洗衣机替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成为人们家庭建设上追求的新“三大件”。当时的电视机是主要黑白的,后来彩电才进入了为数不多的家庭。可无论是黑白电视还是彩色电视,由于日本的品牌质量出色,在市场上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是日立、东芝、索尼、JVC、三洋、松下等品牌。当时中国的经济还处于极度的短缺当中,电视机在“票证时代”还是一种奢侈品,人们需要凭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如果哪个家庭拥有一台日本原装进口的14寸电视机是件令人羡慕的事。

1978年国家开始批准引进彩电生产线后,中国电视机行业开始迅猛发展。据统计,到1985年,全国共引进了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几乎遍布于全国各省;彩电企业也遍地开花,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的彩电企业超过了200家。在这股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长虹、TCL、康佳、创维、海尔等为国人所熟知的品牌。

1996年3月26日,长虹挑起行业内的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电视机行业从此全面洗牌,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竞争力的彩电品牌尚有5、60个,价格战的冲击使得很多企业退出市场,高路华、乐华、嘉华、熊猫等品牌陆续消失;2006年,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和厦华

等七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约75%的市场份额。彩电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特征越来越明显。

案例分析

任何产业都有其适度的发展规模,而彩电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性较为显著的产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大增,到1985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就超过美国,达到1663万台,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国。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达到1934万台,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2011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彩电产量为12231万台。曾有人称全世界的彩电需求量为1.8亿台,中国就生产了1亿台,彩电行业的规模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彩电行业不断洗牌、集中的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上世纪末产量达100万台的大型企业就有8个,2006年前后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的销量均超过500万台。2004年,兼并重组汤姆逊彩电业务的TCL集团宣布其全球彩电业务共实现销售1716万台,其彩电全球销售量已超过三星,跃居全球第一。

规模经济带来成本的降低,彩电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知名企业之后,这些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就拥有了谈判的权利,能够降低生产的成本,无论是原材料的成本还是劳动力的成本。除了规模经济之外,技术进步使得彩电的生产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彩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因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

我们以TCL为例来说明彩电业的规模经济。1996年春,TCL注资1.5亿港币控股蛇口陆氏基地,陆氏集团本身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完整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设施,此次兼并不仅降低了TCL进行彩电研发的技术风险,也使得其直接获得了技术进步的好处。不仅如此,这次兼并还使得TCL从此有了自已的生产基地,在短时期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兼并之后,TCL在深圳的生产基地仅生产TCL王牌彩电就可以达到月产8万台,再加上为爱华、日立加工整机1.5万台,生产规模大大提高。这次兼并无疑是成功的,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提高了TCL带来的效益。据TCL兼并陆氏彩电项目的财务报表显示,仅一年该公司就赢利了一亿元。1997年6月,为了

与长虹竞争,TCL投资6000万元兼并了美乐集团。这次兼并使TCL一举切入了广大的农村市场,仅销售运输费用的节省就十分可观,大大降低了TCL的销售成本。

1996年之前,消费者购买一台彩电要花费其年收入相当的比例,当时一台彩电的价格一般都在4、5000元,而到1999年,一台29寸的电视机花费已经不到3000元,消费者剩余增加了。而这也得益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问题讨论

规模经济如何降低成本?

理论提示

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适度规模。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精选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题1】某区财政部门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本系统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了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财政部门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分别与会计人员李丽、赵红、陈强等人座谈。现摘录3人的观点如下: (1)李丽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转变、相互吸收。 (2)赵红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的作用范围均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没有区别。 (3)陈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一要廉洁自律;二要强化服务;三要诚实守信。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财政部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推动,包括以下(ABCD )形式。 A.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 B.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 C.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D.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C)。 A.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B.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C.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D.职业道德自我教育 (3)李丽的观点错误,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作用上(D )。 A.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B.相互转变、相互吸收 C.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D.相互补充、相互依托 (4)赵红的观点错误,下列项目中,表述正确的有(AC)。 A.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

B.会计法律制度不仅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C.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D.会计职业道德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 (5)陈强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不全面。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除廉洁自律、强化服务、诚实守信外,还包括(B )。 A.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 B.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 C.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客观公正、参与管理 D.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爱岗敬业 【案例分析题2】某公司因技术改造,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公司总经理找来财务主管李某,说:“现在公司资金紧张,急需向银行贷款,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一定要漂亮一点,请你负责技术处理一下。”李某开始感到很为难,心想,自己是公司财务总主管,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十分清楚,做这种“技术”处理是很危险的。在总经理的反复“开导”下,李某认为,公司领导对他十分照顾,自己目前的职位就是总经理提拔的,并加了薪,现在公司有难处,应该知恩图报,况且自己身为会计师,做一些“技术”处理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难点。于是编制了一份漂亮的会计报告,获得银行汇票贷款3000万元。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有(ABC )。 A、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B、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C、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惩戒和处罚 D、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供技能、参与管强化服务 (2)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以会计法律规范作保障,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 D )来实现。

第五章 计划案例

第五章计划案例 关于“埃德塞尔”牌汽车的故事 1957年,福特汽车公司着手生产一种新汽车,牌子叫做“埃德塞尔”。为了激起公众对新汽车的爱好,在“埃德塞尔”实际问世前一年就大肆进行了广告宣传。根据福特公司一位高级经理所说,在第一年中,计划是生产20万辆。但在两年后,也就是在实际生产了11万辆“埃德塞尔”之后,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宣布,它犯了一个代价昂贵的错误。在花了几乎2.5亿美元进入市场之后,“埃德塞尔”在问世两年内估计还亏损了2亿多美元。 福特公司的战略是想利用“埃德塞尔”同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较高价格的汽车市场进行竞争。在制造分别适合美国社会的各种经济水平的不同类型的汽车方面,通用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在福特公司决定从大众化“福特”牌车型转向生产比较昂贵的汽车时,福特公司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埃德塞尔”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其一是“埃德塞尔”在经济衰退时期较高价格汽车市场收缩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其二当时国外经济型小汽车正开始赢得顾客的赞许。最后是“埃德塞尔”的车型和性能没有达到其他同样价格汽车的标准。福特公司竭尽全力想出各种办法来防止全面的失败。他们向经销商提供折价出售“埃德塞尔”的方法作为销售额外分红,并且组织了一个有关车型、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经销经验交流系统。并对全国性的广告预算增加了2000万美元。折价出售“埃德塞尔”给州公路局官员,为的使人们能在公路上看到这种汽车。为了招徕顾客,还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巨大的驾车游行的推销规划,让有可能成为顾客的50万人参加。 思考题: “埃德塞尔”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宏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进入12月份以后,宏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远公司)的总经理顾军一直在想着两件事:一是年终已到,应抽个时间开个会议,好好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今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公司想方设法拓展市场,但困难重重,好在公司经营比较灵活,苦苦挣扎,这一年总算摇摇晃晃走过来了,现在是该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在哪儿。二是该好好谋划一下明年怎么办?更远的该想想以后5年怎么干,乃至于以后10年怎么干?上个月顾总从事务堆里抽出身来,到淮海大学去听了两次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讲座,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他触动很大。公司成立至今,转眼已有10多个年头了。10多年来,公司取得过很大的成就,靠运气、靠机遇,当然也靠大家的努力。细细想来,公司的管理全靠经验,特别是靠顾总自己的经验,遇事都由顾总拍板,从来没有公司通盘的目标与计划,因而常常是干到哪儿是哪儿。可现在公司已发展到有几千万资产,三百来号人,再这样下去可不行了。顾总每想到这些,晚上都睡不着觉,到底该怎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精选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题1】某区财政部门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本系统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了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财政部门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分别与会计人员李丽、赵红、陈强等人座谈。现摘录3人的观点如下: (1)李丽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转变、相互吸收。 (2)赵红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的作用范围均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没有区别。 (3)陈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部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一要廉洁自律;二要强化服务;三要诚实守信。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财政部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推动,包括以下(ABCD )形式。 A.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 B.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 C.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D.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C)。 A.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B.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C.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D.职业道德自我教育 (3)李丽的观点错误,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作用上 (D )。

A.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B.相互转变、相互吸收 C.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D.相互补充、相互依托 (4)赵红的观点错误,下列项目中,表述正确的有(AC)。 A.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 B.会计法律制度不仅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C.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D.会计职业道德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 (5)陈强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不全面。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除廉洁自律、强化服务、诚实守信外,还包括(B )。 A.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 B.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 C.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客观公正、参与管理 D.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爱岗敬业 【案例分析题2】某公司因技术改造,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公司总经理找来财务主管李某,说:“现在公司资金紧张,急需向银行贷款,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一定要漂亮一点,请你负责技术处理一下。”李某开始感到很为难,心想,自己是公司财务总主管,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十分清楚,做这种“技术”处理是很危险的。在总经理的反复“开导”下,李某认为,公司领导对他十分照顾,自己目前的职位就是总经理提拔的,并加了薪,现在公司有难处,应该知恩图报,况且自己身为会计师,做一些“技术”处理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难点。于是编制了一份漂亮的会计报告,获得银行汇票贷款3000万元。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有(ABC )。

第五章: 案例贷款业务

第五章:贷款业务 案例5-1: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银行家以及他的银行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的奖金。 1976年,尤努斯碰到了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因为受到放贷人的盘剥,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尤努斯于是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他希望这些人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运。当年,以此为目的的“格莱珉银行”成立了。1983年,当局允许其正式注册。这被普遍认为是全球第一家小额贷款组织。 如今,格莱珉银行以保持了9年的盈利记录成为兼顾公益与效率的标杆。而依靠无抵押的小额贷款,该银行的639万个借款人中有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已经成功脱离了贫穷线。通过格莱珉信托公司,“格莱珉银行”还将其模式复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目前格莱珉信托已在中国开展了16个项目,向5.35万人提供了共16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04万元)的贷款。 尤努斯教授在2006年9月接受采访时说,639万名借款人中有96%是女性。《华盛顿邮报》在13日的报道中说,依靠小额贷款这种“解放力量”,孟加拉的贫穷女性成为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传统的银行通常拒绝向这些没有经济保障的穷人发放小额贷款。此外,格莱珉银行每年还为2.8万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已经有1.2万学生在其发放的教育贷款的帮助下完成了高等教育。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2006年10月14日

伊利集团PEST分析

伊利集团PEST分析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乳制品早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而乳制品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我国乳制品的三大巨头———伊利、蒙牛、光明, 甚至是国外的乳制品牌更是层出不穷。作为我国乳业行业的巨头———伊利集团, 怎样建设出如此庞大的帝国的呢? 1.政治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乳制品工业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加工能力过剩;养殖水平低,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生鲜乳供应不稳定;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失衡,市场竞争失序;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康等。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面构建竞争有序、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的现代乳制品工业,保障我国乳制品安全,强壮民族体质,带动农民增收,提升我国乳制品工业在国际的地位和竞争能力,在《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26号)、《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35号)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形成本产业政策。 新出台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大幅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门槛,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在近期掀起乳业兼并的新浪潮,还有人认为这是在引导乳品行业走汽车发展之路,即走向寡头垄断。对此,潘刚另有一番见解:“从去年政策酝酿出台以来,并没有大的兼并发生。”他认为,短期内乳品行业大的重组兼并不会发生,目前的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因为对于龙头企业来说,重组早已落实完成,如伊利在2007年已经完成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发改委在政策出台之前广泛征求了各大厂家的意愿,经过了很多次调研制定出当前的政策,不会引起业内的恐慌。 同时,政府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 政府行为是推动乳业发展的动力之一。由于乳制品对提高人口身体素质作用明显, 因此政府对奶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这将必然推动乳品行业的不断发展。2000 年教育部联合另外6个部委共同发起“学生奶饮用计划”。目前, 该计划就覆盖了28 个省市的4468家中小学校, 饮奶人数占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5. 8%,年消费量超过100 万t 。目前政府正在考虑通过增加“饮奶有益健康”的小学课文, 加强学生奶计划的推广。由于乳制品的消费刚性, 而学生作为一个滚动的整体将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群, “学生奶饮用计划”将长期推动奶制品的消费。其次, 政府行为影响乳品企业区位决策。伊利在皖建立乳业基地, 就是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因素相关。合肥市畜牧水产局与有关部门一起举办合肥市伊利集团乳业奶源基地建设招商推介会, 为伊利集团在合肥的生产加工基地寻找 稳定的原料。以生产液态奶和冷饮产品为主的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使未来5 年内, 合肥市液态奶生产能力达到20 万t 以上、奶牛存栏达到10 万头, 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乳业基地。伊利乳业在合肥乳业基地的区位决策是将企业决策同政府策略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这为企业和地区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2.经济环境 一般而言, 人均G D P 在1 000~3 000 美元区间消费能力增长最强。2003 年,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 D P 已经达到2 000 美元左右, 而北京、上海人均G D P已经率先突破3 000 美元, 人均乳制品消费已经达到40 kg, 接近韩日等国的水平, 增长率开始下降。还有大

第五章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案例提示: 新星公司本月业务处理如下: (1)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实收资本——大力公司 60 000 (2) 借:固定资产 50 000 原材料 20 000 贷:实收资本——电子公司 70 000 (3)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短期借款 500 000 (4) 借:财务费用 2 500 贷:应付利息 2 500 (5) 借:资本公积 30 000 贷:实收资本 30 000 (6) 借:短期借款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案例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案例提示: 根据题意,要注意运输途中合理损耗的材料不计入总采购成本,只是引起实际单位成本提高,而在确定其计划成本时,是以实际入库数量为准的,因而5月18日购入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850 000元,其计划成本为795 000元〔(80 000-500)×10〕,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额为超支55 000元(850 000-795 000)。由此可做如下的计算: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000 79500040000020000055000400-4803850007-++++)(×100%=2.4% (2)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110 000×10)×2.4%=26 400(元) (3)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00 000+400 000+795 000-1 100 000)+(33 480-26 400)=302 080(元) 案例三:会计业务处理 案例提示: 对于本案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涉及到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运用,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以及“谨慎性”原则等,企业在确认损益额时必须遵循上述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受到收入准则、费用开支标准等的限制。另外,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损益确认是否正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到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问题,同时还涉及检查和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企业经营趋势的预测等。因而,必须准确把握经营损益的确认。 对于第一笔业务,公司相关人员的看法及其处理是错误的。会计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而在新闻发布会上收到的300 000元款项,属于客户交来的订金,也就是公司的预收款,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对于预收的款项,在货物(或劳务)没有提供之前,

第五章案例

1 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 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分析:1 垄断与竞争并存原因在于垄断组织(微软)和非垄断组织(网景)之间的竞争。虽然微软是it业的巨无霸,但在浏览器这块他是没有什么竞争力优势的,所以被网景的Navigator打败是理所当然的。被惹毛的微软就将其浏览器(IE)和他的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并免费向客户赠送(IE)。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胜利。这种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妨碍的社会进步,被控垄断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大公司虽然实力雄厚,但由于摊子铺的过大,涉及的方面太多,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有竞争优势,像靠跑鞋起家的nike(刚起步的时候,大概是70年代,规模小的可怜)就是凭借在跑鞋方面的优势硬是将百年老字号阿迪达斯打败,成为和其平起平坐的企业,所以垄断的大企业(微软或阿迪达斯)不能够消除小公司(网景或nike)与其竞争,垄断不可能消除竞争。 2 微软最后还是逃过一劫,原因有以下两点: (1)2000年是美国高科技泡沫崩溃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解决微软就意味着美国it企业的灭顶之灾,美国就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2)2000年之后美国国内的垄断企业要面对国际其他国家的垄断巨头的竞争,在这是拆分微软对美国不利。当然这对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也需要保护垄断组织。 中国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街上的汽车了,看一下有多少是国产的?那么政府对中国几大汽车巨头是什么态度呢?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组长:金凡楣 0607060122 (企业组织文化分析及案例、 组织文化、环境、战略部分文档制作) ●小组成员:王利 0607060120 李雪瑞 0607060135 (案 例描述) 张泽英 0607060130 (企业环境分析) 温哲 0607060121(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万嘉阳 0607060118 (企业社会责任观分析) 张丹 0607060129 (企业职能分析) 案例描述: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在内蒙这快天然优质且人均拥

有奶量和牛奶增长进展居全国第一的牧场上,牛根生以1000万元注册资本于1999年1月成立了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巨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 成立之初,企业面临着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以及“伊利”的重重压力。牛根生进行大胆的作法,以注册资本300万元打广告,雇佣工人,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进军了牛奶市场。为避开与当时乳业老大“伊利”的冲突,他们做出了: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立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价格标准不一致的蒙牛不收。并且于2000年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把标杆定为伊利,随后又在呼和浩特市的红色路牌上打上“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有的广告牌还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力、兴发、蒙牛乳业”。借这两个内蒙无人不知的大企业的“势”出自己的“名”,使伊利降低“敌意”。2000年9月~2001年12月,他们推出《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的公益广告,在3000多幅灯箱广告中,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在成长的过程中,蒙牛从未错过每一次商机。2005年的“超级女生”,更让蒙牛走进大家视野,并使蒙牛酸酸乳销售额比同年增长了2.7倍。神五升天,蒙牛打出“航天员专用奶”,在中央电视台争做广告。蒙牛1999年4400万的销售额排名1116,而到2002年,就进入乳业排名第四,销售额直迈21亿。这些成就取决于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管理。在成员之间8大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也来自伊利。干部们在乳业平均工作年限都在五年以上。2003年,以牛根生任院长成立企业商学院。要求每位新员工接受一周全封闭入职培训,灌输企

2015年《财经法规》案例分析真题(第五章)

2015年《财经法规》案例分析真题(第五章) (一)甲公司 2014 年发生如下业务: (1)会计人员分析坏账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授信管理、加快货款回收的建议。 (2)会计人员积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法规制度培训,对单位财务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出纳员徐某认为干会计工作没出息,工作上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也从未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4)会计人员张某将接触到本公司的商业秘密提供给其在乙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的好朋友,致使乙企业获利,给一大公司造成一定损失,张某获得了好朋友给他的好处。 (5)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只是财政部的事,与单位关系不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业务(2)中,符合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有(ABC)。 A、符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技能的要求 B、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参与管理的要求 C、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要求 D、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准则的要求 (2)业务(5)中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与实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推动本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B、会计职业组织要改革和完善自律机制 C、企事业单位要进行内部监督 D、社会各界要监督与配合 (3)业务(4)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有( BC )。 A、违反了提高技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违反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违反了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4)业务(3)中,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C )。 A、违反了提高技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违反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违反了爱岗敬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5)业务(1)中,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有(ABC)。 A、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强化服务的要求 B、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参与管理的要求 C、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要求 D、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准则的要求 (二)某集团公司 2014 年发生如下业务: (1)公司为获得一项工程合同,拟向工程发包方有关人员支付好处费 10万元。财会部经理卞某认为,该项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考虑到公司主要领导已作了批示,即同意拨付该笔款项。 (2)出纳人员顾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前来报销差旅费的人员笑脸相迎,并耐心解释凭证粘贴要求。 (3)会计机构负责人认真组织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提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增收节约、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参与管理与强化服务的关系,正确的有(ABC)。 A、不强化服务,难以保持参与管理的热情 B、参与管理是强化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 C、强化服务有利于参与管理 D、不参与管理,也完全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业务(1)中,违反的会计职业道德有( ABD )。 A、卞某的行为违反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卞某的行为违反了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卞某的行为符合参与管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卞某的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3)业务(2)中,符合的会计职业道德有( AC )。 A、顾某的行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强化服务要求 B、顾某的行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参与管理要求 C、顾某的行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 D、顾某的行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准则要求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 D )。 A、诚信为本、依法治国、民主理财、科学决策、奉献社会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D、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第五章 决策基础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决策基础 【案例题目】 销售部经理人选 【案例内容】 S实业公司是一家电子计算机芯片的销售公司。它是美国一家知名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也是欧洲其他两家著名公司在中国的分销商。该公司的总部设在广州市,其销售网点遍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用户达八千余家,每年的销售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S公司中设有产品、销售、服务、人事部等部门,其中销售部在武汉、南京、西安等地设有分部,负责当地的销售业务。 S公司总经理邵刚现在面临一个难题:公司的销售部需要改组。上星期,销售部经理杨帆向公司提交了辞呈,理由是另一家公司给他的薪水更加优厚。公司几次挽留杨帆,但仍没有改变他的决定。现在急需任命一位销售部经理来代替杨帆。同时,邵刚从这件事中得出教训:从公司长远利益着想,必须从现在起着手培养后备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梯队,使公司不至于出现一个走,整个部门都得进行大变动的局面。因此,邵刚决定再确定一两个作为销售经理未来接班人的人选。可是,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邵刚和公司其他部门几位负责人在一起讨论了几天,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见。怎不让人焦急! 邵刚首先考虑销售部经理人选。他私下认为现任副经理于多不错,可以接杨帆的班。但邵刚的这个想法遭到其他几个人的反对,他记得前天开会的情景。当时他把想法向公司其他部门负责人宣布,这些人表情怪异。邵刚不解地望着他们:“你们该不会反对他吧?你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表现堪称一流。”人事部经理周林发言到:“于多这个人能力的确不错。他才思敏捷、犀利过人、分析透彻,对于外在变化永不畏缩,也能立刻适应情况,但我认为他担任销售部经理恐怕不合适。他实在太咄咄逼人,他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目中无人。如果提拔他当经理,我担心他日后和下属关系搞不好而导致下属辞职而去。如今我们公司销售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他们会不会对让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学历的人来担任经理表示不服气呢?另外,现在单位任命主管干部都考虑知识化,一般主管干部都要求有较高学历。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自毁公司的形象呢了? 产品部负责人插言:“我认为于多是个很称职的销售员。但我总觉得他的过分热心和乐观态度令人感到有点不安。他可能无法进行正确而实际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而这一点对于我们公司销售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认为他不宜出任公司销售主管。”其他几个人也同意这种看法。 邵刚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想到他一向欣赏的于多受到如此批评。虽然可以坚持己见任命于多,但其必然是于多处处树敌,公司的管理阶层会面目会非,往后利害斗争更是没完没了。更何况邵刚一向看重公司和谐,尊重下属的意见。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着想,他或许应该换一个人选;可是于多会不会因此愤而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03177

2.A 公司与 B 公司依法签订了货物买卖合 乙橡胶厂可以向哪里的法院起诉?为什么? 当事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 4. 2006年8月10日A 县甲皮鞋厂与 1)外方的投资比例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企业的外方以租赁来的机器设备作为出资不符合 规定。 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同,但由于该合同履行前发生了地震, 致使合同无 答案: 总目 问: 院提起诉讼, A 县法院, B 市法院对该案均有管辖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1) A 与 B 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 权。 第二章 企业法 系中,指出主体、客体、内容 因为本案系合同纠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第三章 公司法 是什么?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 第四章 企业破产法 (2) 引起A 与B 双方法律关系的产 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被告甲皮鞋厂位于 A 县, 第五章 合同法 生、终止的法律事实是什么? 故 A 县法院对该案享有管辖权。又:本案的合同 第六章 金融法 答案 : 规定由橡胶厂代办托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 第七章 支付结算法 ( 1) A 与 B 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凡合同规定由供方代办托运, 发运地即为合同履行 第八章 票据法 中,主体是 A 公司与 B 公司。客体是买卖 地。据此,本案的合同履行地为 B 市,因而 B 市 第九章 证券法 的标的、货物。内容是A 公司与B 公司的 法院对该案也享有管辖权。 因此,乙橡胶厂可以向 第十章 会计法 合同权利和义务。 A 县法院,也可以向 B 市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章 税法 (2) 引起A 与B 双方法律关系的产 第十二章 公平竞争法 生的法律事实是 A 、 B 依法签订合同的行 第二章 企业法 第十三章 产品质量法 为引 1.中国A 公司与日本B 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 第十四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起 A 、 B 双方法律关系终止的法律事实是 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双方经协商拟定的中外合资企 第十五章 劳动法 地震这一事由。 业合同,其部分条款如下: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法 (1)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 1200万美元, 3.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 注册资本 500万美元,中方出资 300万美元,外方 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单独制定了仲裁条款。 出资 200万美元。 事后甲公司发现在订立合同时对该有关事项 (2)中方以货币、厂房、场地使用权作价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存在重大误解。 出资,外方以外币、 设备、专有技术作价出资 (但 问: 其中外方的机器设备是租赁来的) 。 1. 2006 年 9 月 1 日,甲市 A 区 A 国家 (1) 甲公司可否根据合同中的仲裁 (3)中外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 税务局对 B 公司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并于当日 条款向某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 形式,拟建立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 以信函方式寄出,A 公司于9月5日收到该信函。 同? 股东会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是企业的执行 根据“行政复议法” 规定, A 公司如对该行政机关 〔2〕 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 机构,监事会为企业的监督机构。 地决定不服,可以在一定期间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 撤销合同,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 4 )董事长由中方担任,外方担任副董事 问: 答案 : 长并兼任总经理,总经理是法定代表人。 (1) B 公司应在何期间内提出行政复 (1) 甲公司可以向某仲裁机构申请 (5)对于企业的重大事务,如合资企业章 议申请?为什么? 撤销合同。 程的修改, 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增加、 减少、合并、 (2) 受理 B 公司申请复议的行政复议 ( 2) 如果甲公司直接向人民法院申 分立等,应由合资企业的全体董事通过方可作出决 机关应当是谁? 请撤销合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有关 议。 (3) 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是谁?被 法律规定,仲裁协议独立有效,即使合同变 (6)合资企业在依法缴纳了所得税后,可 申请人是谁? 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 按约定比例向中外投资者分配。 法履行。 A 公司据此依法解除了双方的买卖合同。 乙橡胶厂可以向 A 县法院,也可以向 B 市法 答案 : 效力。仲裁协议合法有效的,具有排除诉讼 要求:分析说明上述各项条款内容是否符合 1) 9月 5日至 11月4日。 管辖权的作用。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市的橡胶厂签定一份购销合同, 由橡胶厂供货, 货 在中外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 外国合营者的投资 申请。 到后 15 日甲公司付款。合同规定,由橡胶厂代办 比例不得低于 25% ,本案中外方投资 200 万元, 2) 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向 托运。乙橡胶厂按期发货后, 甲皮鞋厂以该货物质 占注册资本的 40%。 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 量不合格为由拒付货款, 并要求退货。 乙橡胶厂表 2)出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中外合资企 议。 示不同意, 于是发生合同争议。 乙橡胶厂准备提起 业的投资人可以以货币、 厂房、机器设备、 工业产 3) 申请人是 B 公司,被申请人是 诉讼。 权、专有技术、 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 但中外合资 答案: 甲市 A 区 A 国家税务局。 问: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方面的尝试,武汉、上海、北京等地都推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具体形式。之后,各种文件和政策陆续确定股权激励可以作为公司高管的激励方式。2005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由证券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05年11月中国证监会“关于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进行明确的规范,可见股权激励在我国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但直到2006年2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发布,才有了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规范,改变了以往企业会计准则在这方面的空白。伊利作为较早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1月预亏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因此,我们以伊利为例,来分析在股权激励的不同阶段,如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来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新旧会计制度对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的差异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企业用期权来奖励员工或者作为薪酬的组成部分,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股份支付交易。由于股份支付是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规定,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在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对股份支付进行专门的规范,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只需调整公司的权益结构,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不会影响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唯一变化的是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会被摊薄。而新准则规定,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所形成的股份支付,应记入股权激励期间的费用。因此,存在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伊利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股份支付准则对股份支付的定义:即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交易;并且是以获取职工服务为目的的交易;同时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我们将以伊利为例,根据其股权激励的进度来判断其在不同的时期应分别进行怎样的会计处理。 二、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基本情况 (一)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进展 2006年3月,伊利提出了股票期权计划草案。2006年11月,伊利股份披露经过修订的股权激励计划,共授予激励对象5 000万份股票期权,标的股票总数占当时总股本9.681%,行权价格为13.33元,同年12月28日被确定为股票期权授予日。此后由于公司实施利润分配和发行认股权证,2007年11月21日,股票期权数量调整为6 447.9843万份,权行权价格调整为12.05元。33名高管及骨干获5 000万份股票期权,潘刚获1 500万份,占本次股票期权数量总额的30%。伊利的股权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8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公司股票的权利。伊利高管获得上述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3.33元。2007年12月28日,有64 480股行权。在2008年1月31日,伊利发布预亏公告。具体时间点如表1所示。在2008年3月,伊利公布年报。2008年4月29日,伊利公布修改后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改变股权激励成本的摊销方法。伊利股权激励进展情况见表1。 表1: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进展情况表

第五章薪酬管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第五章薪酬管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一、YT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电子企业。2006年,该公司实行了企业工资与档案工资脱钩,与岗位、技能、贡献和效益挂钩的“一脱四挂钩”工资、奖金分配制度。 一是以实现劳动价值为依据,确定岗位等级和分配标准,岗位等级和分配标准经职代会通过形成。公司将全部岗位划分为科研、管理和生产三大类,每类又划分出10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分配标准。科研人员实行职称工资,管理人员实际职务工资,工人实行岗位技术工资。科研岗位的平均工资是管理岗位的2倍,是生产岗位的4倍。 二是以岗位性质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确定奖金分配数额。每年对科研、管理和生产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最高的达到8万元。总体上看,该公司加大了奖金分配的力度,进一步拉开薪酬差距。 YT公司注重公平竞争,以此作为拉开薪酬差距的前提。如对科研人员实行职称聘任制,每年一聘。这样既稳定了科研人员队伍,又鼓励优秀人员脱颖而出,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07.5)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YT公司薪酬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您对完善YT公司薪酬体系有何建议? (1)YT公司薪酬体系的优势: ①YT公司的“一脱四挂钩”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同时考虑了岗位特点、员工技能水平、员工贡献和企业效益四个方面,可见YT公司的薪酬体系是一种平衡的薪酬体系。 ②YT公司将企业的全部岗位划分为科研、管理和生产三大类,岗位分类较合理。 ③YT公司将每类岗位细分为10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分配标准,可见YT公司的薪酬体系细节明确,为新的薪酬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YT公司的薪酬体系重点突出,便重于科研人员,使关键技术人才的薪酬水平高于一般可替代性强的员工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⑤YT公司通过加大奖金分配力度的做法来拉开薪酬差距,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 ⑥YT公司注重公平竞争,如对科研人员实施聘任制,为拉开薪酬差距提供前提。 (2)对YT公司的薪酬体系的建议: YT公司的薪酬制度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要保证其有效的运行,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五章 薪酬管理 案例分析题 计算题及答案

第五章薪酬管理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答案一、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如表1所示,上一年度净产值为9780万元,本年度确定目标净产值为12975万元,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一年。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出该企业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总额及其目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表1 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表(08.5)在岗员不在岗企业社会劳动福利教育住房工会招聘解聘费工工资员工工高管保险保护费用经费费用经费费用用总额资总额分红费用费用数额 2300 81 260 678 219 44 58 127 30 22 21 万元(1)由于:人工成本费用(总额)=企业在岗人员工资总额+不在岗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费用+解聘费用(2)则上一年度人工成本费用总额=2300+81+678+219+44+58+127+30+22+21=3580(万元)(3)又因: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总额/净产值,则上一年度劳动分配率=3580÷9780=36.61%(4)根据已知条件,本年目标劳动分配率与上一年相同,则:本年度目标劳动分配率=36.61%(5)由于: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成本费用/目标净产值即:36.61%=目标人工费用/12975 则: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12975×36.61%=4749.54(万元)(6)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增长率=4749.54÷3580—100%=32.67%二、表1是某一机械制造企业2008年1月至3月企业人工成本支出的统计表。请您:(1)指出各项人工成本的列支科目

并填写在(丙)栏内(2)分别核算出该企业2008年1月至3月的人工成本,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公益金中所列支的金额。(08.11) 工业企业人工成本构成金额列支科目序号(甲)(乙)(丙)(1)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520 (2)产品生产人员的员工福利费41.6 (3)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 24 (4)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2 (5)劳动保护费 18 (6)工厂管理人员工资 120 (7)工厂管理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10 (8)员工教育经费 36 (9)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188 210 (10)销售部门人员工资16 (11)销售部门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360 (12)技工学校经费44 (13)工会经费 36 (14)员工集体福利设施费 1625.6 合计-(1)填写表1的(丙)。表1 单位为万元工业企业人工成本构成金额列支科目序号(甲)(乙)(丙)(1)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520 制造费用(2)产品生产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41.6 制造费用(3)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 24 制造费用(4)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2 制造费用(5)劳动保护费 18 制造费用(6)工厂管理人员工资 120 管理费用(7)工厂管理人员的员工福利费 10 管理费用(8)员工教育经费 36 管理费用(9)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 188 管理费用 210 销售费用(10)销售部

第五章 案例

第五章案例 【案例分析一】 ——离任审计查获大额“小金库” 1998年11月30日,某审计小组对某市抽纱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进行了离任审计,查处了该公司从1990年5月至1997年8月,长达7年之久的大额“小金库”1970万元,偷漏税费98万元的违纪行为。 审前,审计人员首先与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地听取了财务人员汇报经理任期内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情况。通过离任经理的述职报告,了解了其任期内的业绩及政绩。在该公司,审计人员注意到接任和离任经理都分别乘坐着豪华轿车。 随后,审计人员对该公司的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进行了盘点,并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了审计。审计过程中,结合听汇报和观察工作环境及条件,审计人员发现“固定资产”账内没有两个经理乘坐的高级轿车,查看历年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从未有过购建职工宿舍等业务。那么,高级轿车和职工宿舍是怎么来的呢?凭着多年的审计经验,审计人员敏感地认为公司有账外账。 为查清上述疑点,审计人员采取跟踪追击的方法,多次追问财务科长是否还有另一套账。财务科长说自己才任职3个月,所有的会计资料都提交给审计人员了。于是审计人员找到了前任财务科长,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以便了解账外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但他们均已各种理由回避审计问题,审计陷入了困境。此时,审计人员一方面继续做好本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内外调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与职工交谈,经过详查和内调、外调,审计人员终于掌握了大量购买固定资产的原始资料。 最后,审计人员向该公司有关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反复向他们讲明“账外账”的危害性和审计查处的决心,消除了他们的疑虑,使他们打消了继续隐瞒事实的念头,将营造7年之久的“小金库”账簿和凭证全盘托出。 经过反复审查核实,离任经理在任职期间,为小团体的利益,将商品出口组织费收入等其他收入1970万元,不入正规财务收支经营账,而作为“小金库”,随意耗用。其中:购置固定资产1155万元(职工宿舍747万元,汽车385万元,其他资产23万元);奖金及职工福利支出559万元;招待费支出53万元;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