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社戏》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戏

鲁迅

让你对“他”了解的更多

有关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五六岁时,小朋友们都叫他“胡羊尾巴”,因为他年龄小但是特别聪明灵活。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转人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可是每逢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课余喜欢读译本新书,尤其喜欢小说,还喜欢外出骑马。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来放弃医学从事文艺等工作,七年后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从而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在1918—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其中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五”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问,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7—1936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他曾先后领导和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两句话是:“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10月22日,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人民所献题有“民族魂”文字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民族魂”三个字高度概括了鲁迅一生的伟大和崇高。

有关鲁迅的主要作品

散文集与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大学。因为写作心境不同,文章的情调也并不完全一致。到了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之后,鲁迅在白色恐怖中,住在白云楼寓所,整理旧稿。他在编定

散文诗集《野草》之后,又将这10篇回忆散文汇拢,加写了《小引》和《后记》,编成一集,改了一个更好听的名称:《朝花夕拾》。其中选人课本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小说集:

《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狂人日记》等共 15篇小说。

《彷徨》:收鲁迅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示众》、《高老夫子》、《伤逝》等十一篇。

《故事新编》:收入鲁迅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三五年所作小说《补天》、《采薇》、《铸剑》、《出关》等八篇。

杂文集:

《坟》:收鲁迅一九O七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论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坚壁清野主义》等二十三篇。

《热风》:收鲁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四年所作杂文《随感录》、《与幼者”》、《事实胜于雄辩》、《所谓“国学”》等四十一篇。

《华盖集》:收鲁迅一九二五年所作杂文《咬文嚼字》、《论辩的魂灵》、《战士和苍蝇》、《“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观北大》等三十一篇。

《华盖集续编》:收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杂文《谈皇帝》、《无花的蔷薇》、〈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等二十六篇。

另外还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

书信集:

《两地书》等。

此外还有《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等著作。

看看名家对他的评论吧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调动得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

——老舍(1938年10月16日《抗战文艺》)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他在我们的心里是永远不死的!”

——郑振铎(《生活星期刊》一卷二十二号)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林语堂

”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支那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他在发掘古典传统和现代心灵的惊人深度上,几乎前无古人,后少来者。”

——李泽厚(《论鲁迅》)

发自鲁迅内心的呼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

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们应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日夫野老之口。

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

人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

凡活着而且生长者,总有希望的前途。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风险。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天论怎样的母亲,却总是恳切地希望,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

他们是这样评价《社戏》

“《社戏》它里面有着嘈杂的都市生活与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对立,有粗俗自私的城里人与亲切和善的农民的对立,有愚陋倨傲的成人与聪明天真的儿童的对立,有矫饰的贵族化的都市文艺与朴素的平民化的民间文艺的对立,有充满生存竞争的纷乱社会与优美宜人的大自然的对立。这些对立,说到底,实际便是社会与自然的对立。”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社戏》后半部分对童年时看戏的描写称得上是一首田园诗,风景与心境融为一体,构成了鲁迅小说中最纯净的文字。”

——吴晓东(《现代“诗化小说”探索》)

“鲁迅是斗士,反对传统文化何其坚决,但他笔下竟也发生出《朝花夕拾》等冲淡明丽的篇章,竟也有《故乡》、《社戏》等充满牧歌情调的小说,在这‘低头思故乡’的刹那,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