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量的计算

补给量的计算
补给量的计算

9.2 补给量的确定时间:2006-11-02 来源:作者:

9.2.1 地下水的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

1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2 降水渗入。

3 地表水渗入。

4 越层补给。

5 其他途径渗入。

9.2.2 计算补给量时,应按自然状态和开采条件下两种情况进行。

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9.2.3

9.2.3 )(M IQ =K··B·

3M);/d——地下水径流量式中Q ();M/dK——渗透系数(——自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的地下水水力坡度;I(M);——计算断面的宽度B 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9.2.4

1 按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时:

Q=F·α·X/365 (9.2.4-1)

3/d);(M式中Q——日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

2);(M F——降水入渗的面积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X——年降水量(M)。

2 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时:

Q=μ·F·ΣΔh/365 (9.2.4-2)

式中ΣΔh——一年内每次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之和(M);

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3 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的潜水分布区,可用数值法计算降水入渗补给量。

9.2.5 农田灌溉水和人工漫灌水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灌入量、排放量减去蒸发量及其他消耗量进行计算。

9.2.6 河、渠的入渗补给量,可根据勘察区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或河渠渗入的有关公式计算和确定。.

9.2.7 利用各单项补给量之和确定总补给量时,应对各单项补给项目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对本区起主导作用的项目,并避免重复。

9.2.8 利用开采区内的地下水排泄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储存量之差计算补给量时,可按下式计算:Q=E+Q+Q+Q+ΔW/365 (9.2.8)KYBj3/d);mQ——日平均地下水补给量(式中

3/d);——日平均地下水蒸发量(mE3/d);(m——日平均地下水溢出量Q Y3/d);m Q——流

向开采区外的日平均地下水径流量(3/d);——日平均地下水开采量(mQ KΔ——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年储存量小于上年者取负值)W3/d)。(m9.2.9 地下水总补给量,可根据水源地上游地下水最小径流量与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潜水最3)之和确定。/dm(低、最高水位之间的储存量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举例和习题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举例和习题

————————————————————————————————作者: ————————————————————————————————日期: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举例和习题 一、举例:某65岁老年女性的一日食谱如下: 早餐 鲜牛奶一杯(200g),馒头一个(小麦标准粉100g) 中餐 米饭(粳米,标一100g ),猪肉炒芹菜(猪腿肉100g,芹菜250g,酱油10g ,大豆油6g , 盐2g) 晚餐 米饭(粳米,标一100g),生菜豆腐汤(生菜100g,豆腐100g,大豆油6g,盐2g), 清蒸鲈鱼(200g) 所食用食物的成分表(100g 可食部含量) 1. 根据上述食谱,计算该对象一日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 : 食物 名称 食部(%) 能量(kc al) 蛋白质 (g ) 脂肪(g) 碳水化物(g) 维生素A (μgRE) 硫胺素(mg) 维生素C (mg) 钙(mg) 铁m g 牛奶 100 54 3.0 3.2 3.4 24 0.03 1 104 0.3 面粉 100 344 11.2 1.5 73.6 0 0 0 14 0.6 粳米 100 346 7.4 0.8 77.9 0 0 0 29 1.5 猪 肉 (腿) 100 190 17.9 12.8 0.8 3 0.53 0 6 0.9 芹菜 67 20 1.2 0.2 3.3 57 0.02 8 80 1.2 酱油 100 66 8.3 0.6 6.9 0 0.03 0 27 7.0 大豆油 100 900 0.0 99.9 0.1 0 0 0 1 0.3 盐 1 1.0 生菜 94 13 1.3 0.3 1.3 298 0.03 13 34 0.9 豆腐 100 81 8.1 3.7 3.8 0 0.04 0 164 1.9 鲈鱼 58 100 18.6 3.4 19 0.03 138 2.0 食物 名称 摄入量 能量(kcal) 蛋白质 (g ) 脂肪(g) 碳水化物(g) 维生素A (μgRE) 硫胺素(mg) 维生素C (mg ) 钙(mg ) 铁mg 牛奶 200 54×2=1 08 3.0×2=6 3.2×2=6.4 3.4×2=6.8 24×2=48 0.03×2=0.06 1×2=2 104×2=208 0.3×2=0. 6 面粉 100 344 11.2 1.5 73.6 0 0 0 14 0.6 粳米 100 346 7.4 0.8 77.9 0 0 0 29 1.5 猪肉(腿) 100 190 17.9 12.8 0.8 3 0.53 0 6 0.9 芹菜 250 20×2.5× 0.67=33.5 1.2×2.5×0.67=2.01 0.2×2.5×0.67=0.34 3.3×2.5×0.67=5.53 57×2.5×0.67=95.48 0.02×2.5×0.67=0.03 8×2.5×0.67=13.4 80×2.5×0.67=13 4 1.2×2.5×0.67=2.01 酱油 10 66×0.1=6.6 8.3×0.1=0.8 3 0.6×0.1=0.06 6.9×0.1= 0 0.03×0.1=0. 27×0.1=2.7 7.0×0.1=0. 7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营养师培训实习指导——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一部分。 2、初步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的摄入量。 3、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是否达到供给标准的要求,并评价膳食构成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方法。 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5-7天,从本周(月日)午餐开始至下周(月日)早餐结束。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学员自身膳食为例,采用自己记录每日每餐膳食情况,计算每日膳食。 1、资料的收集 记录调查时间内每日每餐所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应用“食物成分表”计算各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然后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 3、评价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情况 参照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中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 S”标准进行膳食评价。查出与自己年龄、劳动强度相符的供给量,计算摄入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评价摄入量充足与否。 4、计算热量、蛋白质及铁的来源分布 将各种食物分为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不含豆类)三类。分别计算来源于动物类、豆类、一般植物类热量、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并计算其占总量的百分比。由此评价热量、蛋白质和铁的不同来源优劣。 5、计算一日三餐热量分配百分比 将早、中、晚餐食物分别列出,计算其热量,并计算其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6、计算膳食中热能来源分配 计算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量并换算为热量,求出蛋白质、脂肪、糖类占总热量的百分比。 7、膳食构成: 膳食构成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食物参考摄入量对比。 四、膳食评价与膳食改进 1、与推荐供给量比较,分析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充足,有无摄入不足或过剩现象,应如何改进,提出具体措施。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举例和习题(精)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举例和习题 一、举例:某65岁老年女性的一日食谱如下: 早餐鲜牛奶一杯(200g),馒头一个(小麦标准粉100g) 中餐米饭(粳米,标一100g),猪肉炒芹菜(猪腿肉100g,芹菜250g,酱油10g,大豆油6g,盐2g) 晚餐米饭(粳米,标一100g),生菜豆腐汤(生菜100g,豆腐100g,大豆油6g,盐2g),清蒸鲈鱼(200g) 所食用食物的成分表(100g可食部含量)

蛋白质的摄入量偏高,能量、钙、铁的摄入量基本满足需要,维生素A、B1和C缺乏,尤以维生素C的缺乏最为明显。 3. 评价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4. 评价三餐能量分配比 基本合理,晚餐能量摄入量略高,早餐和午餐略低。 5. 评价优质蛋白质所占比例 优质蛋白质所占比例=(动物蛋白+豆类蛋白)/总蛋白质=(6+17.9+8.1+21.6)/83.7×100%=64.0%,大于30%,故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充足。 6.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提出膳食建议。 二、习题

(一)某男大学生的一日食谱如下: 要?表(一)一日中各种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摄入计算 表(二)一日营养素摄入量与需要量比较表

表(三)一日所得三大营养素占热能百分比 占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提出膳食改进建议。

(二)成年女性,40岁,从事轻体力劳动,通过膳食调查了解到其一日摄入的食物如下:大米200g、面粉100g、青菜200g、冬瓜100g、鸡蛋100g、带鱼100g、大豆油50g、牛奶200g、苹果200g,(以上重量均为可食部的重量)。 所食用食物的成分表(100g可食部含量) 1、膳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取量 3、膳食蛋白质来源 5.根据上述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膳食建议

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复习题

三级公共营养师技能复习题(二) 续 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 1、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目标确定方法是什么? 2、食谱评价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推荐自己(学生)家乡可以利用并应鼓励儿童经常食用的食物,并说明为什么推荐? 4、练习编制一中学560名学生(平均年龄14岁)的一份午餐食谱,并进行调整和评价。 5、常见的烹饪方法与营养素损失因子关系是什么? 6、蛋白质互补原则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能量密度:选用100g食物为计量单位,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不同种类食物的能量密度各不相同,这是了解不同食物能量高低,对人体满足程度的一个简单分析方法。长期食用低能量和能量密度的食物,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长期食用高能量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则容易造成人体体重过重或肥胖。 7、幼儿膳食调配时应注意哪几方面? 答:幼儿期仍属生长发育迅速增长阶段。根据营养调查,幼儿的能量、蛋白质、钙、维生素A、核黄素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常偏低,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核黄素缺乏症及低体重、低身高等也较常见。a、蛋白质。幼儿每日膳食中应有一定量的牛奶、瘦肉、禽类、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等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优质蛋白质应占膳食中蛋白质总量的1/2以上。b、为解决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不足,应特别强调饮食品种的多样性。尤其是多进食黄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c、纯糖和纯油脂食物不宜多吃。d、注意烹调方法。既要保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又要膳食的色香味形多样化,以增进幼儿食欲。e、饮食要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8、作为营养师,在制定学校学生食堂的食谱时,你应该: (1)对集体用餐的学生食堂如何确定能量供给量?(4分) (2)需要每份营养餐食谱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供给数量均与目标值严格保持一致吗?(4分) (3)如何核算食堂一日食物原料的总量?(4分) (4)食堂的食谱编制有哪些注意事项?(6分) (5)如何判断用餐者从膳食中获取的能量已达到了目标的要求?(2分) 答:

公共营养师三级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膳食调查和评价 一、 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 24 h回顾法是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 2. 24h回顾法膳食调查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 3. 24h回顾调查法一般要求在10-15分钟完成。(× ) 4. 膳食史法对食物大小或多少的估计比较精确。(× ) 5. 回顾和膳食史结合调查中,每季节采集3~4天的膳食回忆资料比较理想。( √) 6 食物种类和食物名称是24h膳食回顾调查表的主要内容。(× ) 7 记账法是根据伙食帐目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 8 记账法调查的结果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也可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 9 记账法的基础是膳食账目。(√ ) 10 称重记账法的特点之一是适合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11 称重记账法调查中不要忽视三餐以外的各种小杂粮和零食的登记。(√ ) 12 标准人是指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女子。( ×) 13 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 1个人日。(√ ) 14 膳食结构评价的依据是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15 在进行食物归类时应注意,有些食物要进行折算才能相加。(√) 16 混合系数是指所调查的家庭中每个标准人的标准人日数之和除以全家总人数。(× ) 17 膳食调查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在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 18 膳食调查数据库包括六个变量。( ×) 19 不同的膳食调查方法应采用相应的调查问卷,根据各种调查问卷特有的结构建立数据库结构。(√ ) 20 调查报告的主体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 21 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包括:题目、报告撰写者姓名和单位、前言、主体、讨论、结语、参考文献、 致谢等。(√ ) 22 目前认为膳食饱和脂肪酸应低于总能量的10%。(√)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 膳食调查的目的是( )。 (A)了解体内营养素水平,早期发现营养不足和缺乏 (B)了解有无营养缺乏症 (C)了解膳食组成及营养素摄取状况 (D)了解机体营养状况 2. ( )是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 (A)24 h回顾法 (B)称重法 (C)记账法 (D)食物频率法 3 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的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是( )。 (A)记账法 (B)24 h回顾法 (C)膳食史法 (D)食物频率法 4 ( )膳食调查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A)24 h回顾法 (B)称重法 (C)记账法 (D)食物频率法 5 24h回顾调查法一般要求在( )min完成。 (A)10~15 (B)15~30 (C)15~40 (D)20~60 6 每天入户回顾24h进餐情况,连续进行( )天,称为24h回顾调查法。 (A)三 (B)五 (C)七 (D)十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的24 h回顾法调查不统计调味品的摄入量(B)膳食史法被广泛用于营养与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C)顾名思义,24h回顾法只需要调查被调查者1天的膳食摄入就可以了(D)记账法适用于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的膳食调查,不适用于家庭 8膳食史法的特点是( )。

膳食调查及膳食计算

营养调查及膳食计算 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 定义: 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 目的: 1.了解居民膳食摄入与DRIs之间的对比 2.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和健康状况(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贫血 等人群) 3. 综合性或专题性的科学研究 4.为国家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调查的组织和设计 1. 调查对象的抽样: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2. 调查地区分类 3. 地区内人群职业 4. 人群内性别,年龄及经济生活状况 5. 调查年份—每个季节各一次,至少春,秋,膳食调查3~5天,不包括节假日 如: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设计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营养调查的内容 膳食调查 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分析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检查 人体测量的资料分析

(一)膳食调查 目的: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评定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营养指导和咨询的依据;制定政策的依据 方法: 1. 称重法:食物称重,计算营养素平均摄入量,时间为3~7天。 步骤:1)准确记录每餐各种食物和调味品名称;2)准确称取每餐食物的毛重、净重、熟重以及剩余食物重量;3)计算生熟比;4)将消耗的食物分类、综合,求得每人每天的生食物消耗量;5)计算每人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食物成分表,生食物的重量) 称重食物生熟比值换算法 每人每天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取量 =总消耗量/进餐人数 ?如果进餐人员在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差别较大时:混合系数折算法计算“标准人” 每人每天营养素摄入量。 ?标准人: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的能量推荐量(2400kcal)作为1.0,不同年龄、 性别、劳动强度的能量推荐量与标准人比较,计算混合系数。 特点:适用于团体、家庭及个人。能准确地反映被调查单位或个人的膳食摄取情况,但费人力及时间,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调查工作。 2. 查帐法:适用于有详细伙食帐目的机关、学校、部队、托儿所等集体单位。 查阅一定时期内食堂的食品消耗量,并根据进餐人数,粗略计算每人每天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取量。 ?食堂帐目要求:食物的名称和消费量逐日准确记录;对进餐人数应统计准确并按年 龄、性别、工种和班次登记;自制的食品要准确登记。 ?家庭:调查开始前登记所有储存以及新近购进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束时称重 剩余食物重量,计算调查期间消费的食品总量。 ?特点:简便易行,所费人力少,易于掌握,但不如称量法准确。 3.询问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 通过问答方式来回顾性地了解调查对象过去24小时、48小时或几天实际的膳食摄入状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回顾膳食调查方法。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修订版

营 养 学 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修订版简介 程义勇 (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中国居民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营养科学得到很大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营养学术团体先后在制定和修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指导居民合理摄入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文件。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制订了《中国居民DRI》,并于2010年将修订工作列为第七届理事会重点任务。为此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顾问组和秘书组,讨论确定了修订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了80余位营养学专家参与修订。为了保证修订稿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在筹备阶段确定了“科学性、先进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在工作期间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交流国内外DRIs 进展及修订经验;在审定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对文稿进行多次审核和修改,重要数据都通过集体论证后确认。历时三年有余,经文献检索、科学论证、编写、审校、复核等工作于2013年圆满完成。 《中国居民DRIs》2013修订版的内容分为三篇:概论、能量和营养素、水和其他膳食成分。第一篇说明DRIs 的概念、修订原则、方法及其应用,并简述国内外DRIs 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篇分别介绍能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DRIs;第三篇对水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本次修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一)更多应用循证营养学的研究资料。(二)纳入近十年来营养学研究新成果,增加了10种营养素的EAR/RNI 数值,并尽可能采用了以中国居民为对象的研究资料。(三)基于非传染性慢性病(NCD)一级预防的研究资料,提出了宏量营养素的可接受范围(AMDR),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PI-NCD)。(四)增加“某些膳食成分”的结构、性质、生物学作用等内容,对科学依据充分的,提出了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或/和特定建议值(SPL)。(五)说明DRIs 应用程序和方法,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DRIs 的基本概念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随着营养学研究的发展,DRIs 内容逐渐增加。2000年第一版包括四个参数: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增加与NCD 有关的三个参数: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特定建议值。 (一)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EAR 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按照EAR 水平摄入营养素,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水平,但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订RNI 的基础,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人体需要量资料,因此并非所有营养素都能制定出其EAR。 (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RNI 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 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以保障机体健康。RNI 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RDA。RN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 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需要量而设定的。对个别身高、体重超过此参考范围较多的个体,可能需要按每公斤体重的需要量调整其RNI。 能量需要量(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EER)是指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机体构成以及理想活动水平的个体或群体,达到能量平衡时所需要的膳食能量摄入量(WHO,1985)。 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直接等同于该群体的能量EAR,而不是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EAR DOI:10.13325/https://www.360docs.net/doc/6b15698114.html,ki.acta.nutr.sin.2014.04.002

-营养计算公式

★ 人体调查类 ★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 2. 100%=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 身高(cm ) 5. +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正常: 19 ~ 15 ) 7. 733= 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 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 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 22 2 []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 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 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 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 食品计算类 ★

个人膳食调查报告

个人膳食调查报告 篇一:个人膳食报告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实验报告 题目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膳食调查与分析 20XX/11/18-24 实验五膳食调查与评价 一、目的和意义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内容之一,通过本实验(实习),掌握最基本的膳食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评价膳食的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二、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有称重法、查帐法、回顾询问法(24h个人膳食询问法)、化学分析法。本实验采用24h个人膳食回顾询问法,对大学生膳食进行计算评价。 三、膳食调查步骤 第一步: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食资料,要 求不少于5天(节、假日应除开)。每日应有早、中、晚餐,少数同学还有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第二步:依次计算完成表1~6各项内容。(表中的表格不够可增加,最好直接用 Excel做表格,以方便后面的计算) 表1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表2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表4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表5每人平均每日热量来源;表6每人平均每日蛋白质来源。 表1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 表2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表4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 篇二:个人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营养膳食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24h回顾法对膳 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个人膳食摄入状况以及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 二、调查方法 采用24h回顾法,记录自己一天摄入的各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自己一天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平均摄入值。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查询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缩略语 AI ( Adequate Intake ):适宜摄入量 AMDR( Acceptable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 DFE( Dietary Folate Equivalent):膳食叶酸当量 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EAR(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平均需要量 EER( 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能量需要量 NCD(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非传染性慢性病 NE( Niacin Equivalent):烟酸当量 PI-NCD ( Proposed Intakes for Preventing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 RAE( 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视黄醇活性当量 RDAs(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推荐摄入量 SPL( Specified Proposed Levels):特定建议值a-TE(a -Tocopherol Equivalent) :a -生育酚当量UL(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定义 (1)膳食营养素参老摄入量(DRIs)的基本概念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DRIs 的内容逐渐增加。初期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增加了与非传染性慢性病有关的三个指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特定建议值。 ①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对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按照EAR水平摄入营养素,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这一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水平,但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EAR是制定RNI的基础,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人体需要量资料,因此并非所有营养素都能制定出EAR。 ①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营养素储备和机体健康。RNI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RDA。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需要量而设定的。对个别身高、体重超过此参考范围较多的个体,可能需要按每千克体重的需要量调整其RNI。 能量需要量(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 EER)是指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和机体构成以及理想活动水平的个体或群体,达到能量平衡时所需要的膳食能量摄入量。 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直接等同于该群体的能量EAR,而不是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EAR加2倍标准差。所以能量的推荐摄入量不用RNI表示,而直接使用EER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葛可佑 2001年1月 概要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65848

页脚内容1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1211212211221121212.2/)(2/ )(/)(/)(//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P Q s γδ+-=() P f Q d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y x dx dy x dx y dy e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页脚内容2 弧弹性: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2/ )(21122112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s +-+-=??=x y y x y y x x Q P dP dQ P dP Q dQ xy e ?==/y y x x xy P P Q Q e ??=Q M dM dQ M dM Q dQ Q M M Q M e ?==???=/()dQ dTU Q Q TU MU Q =??=→?lim 0I X P X P X P n n =+++Λ2211λ====n n p MU P MU P MU Λ2211()0 000 Q P dQ Q f CS Q -=?dx dy x y MRS x xy =??-=→?0lim 21212 2112P I X P P X X P X P I +-=+=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1. 某机关食堂,早 餐有30人进餐,午餐有50人进餐,晚餐有20人进餐,三餐功能比为30%、40%、30%,计算总人日数? 30×30%+50×40%+20×30%=35人日 2. 某人一周之内在家中用早餐7次,午餐5次,晚餐4次,其餐次比为0.2、0.4、0.4,计算个人总人日数? 7×0.2+5×0.4+4×0.4=5人日 3. 某食堂早餐用餐人数100人,午餐120人,晚餐8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 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总人日数=100×25%+120×42%+80×33%=101.8人日 4.某食堂早、午、晚餐用餐人数分别为200人、280人、16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若全部为男性,其中早、午、晚餐轻体力劳动者100、180、80人,早、午、晚餐中体力劳动者60、50、30人,早、午、晚餐重体力劳动者40、50、50人,计算混合系数?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82g,计算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计算折合系数:以轻体力活动男性为标准人,轻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1,中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2700/2400=1.125,重体力活动男性折合系数为3200/2400=1.33 总人日数=200×25%+280×42%+160×33%=50+117.6+52.8=220.4人日 标准总人日数=(100×25%+180×42%+80×33%)×1.0+(60×25%+50×42%+30×33%)×1.125+(40×25%+50×42%+50×33%)×1.33=127×1.0+45.9×1.125+47.5×1.33=127+51.6+63.2=241.8人日 混合系数=标准总人日数/总人日数=241.8/220.4=1.097 2)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混合系数=82/1.097=74.7g 试题1、某膳食调查的人群由三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RNI为3200kcal的有12人,3100kcal 的有10人,2600kcal的有6人,全部人均进行了2天的膳食调查,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80g/人?日。(15分) 1、计算该人群中三种不同能量需要的亚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 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 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参考答案: 1、各亚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能量供给量(kcal)/2400 kcal (1)摄入能量3200Kcal人群折合系数:3200kcal / 2400kcal=1.33 (2)摄入能量3100Kcal人群折合系数:3100kcal / 2400kcal=1.29 (3)摄入能量2600kcal人群折合系数:2600kcal / 2400kcal=1.08 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折合系数×人日数)/总人日数: 混合系数=(1.33×12×2+1.29×10×2+1.08×6×2)÷(12×2+10×2+6×2)=1.26 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混合系数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睿琪·柏园幼儿园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 膳食调查方面(尤其是在幼儿园内作膳食调查),主要希望了解以下几个与膳食评价有重要关系的问题。 1、每日所供给的食物量,是否满足幼儿一日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这就是了解各种营养素和热能摄入量。 2、每日食物的内容怎样调配,这从每天的食谱中可以看得出来。 3、幼儿发育的体格是否良好,经体格检查,尤其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测量以及营养缺乏病和调查中可以评价。 4、饮食制度是否合适(间隔几小时一餐) (二) 调查的对象与范围: 选择调查的对象必须有代表性。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时,要选择性质大致相同的类型(全托制或日托制),年龄大致相同,可分3-5岁、5-7岁,这样划分可以按规定的营养标准作比较,每月、每日的伙食费也要相似,同时还可以在一个地区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比较。选择范围可分两种:一种是不分年龄,作全园性的调查,也按组分为3-5岁、5-7岁;另一种是抽样调查,就是在同年龄级内,选择小数儿童作全面调查。 二、每天食物登记表(表二) (一)调查时先要问明当日食谱,然后将每餐所吃主副食品名称和生熟重量记录于“食物名称”、“生食总重量(斤)”、“熟食总重量(斤)”栏内。在用餐完毕后称剩余食物的重量,记录于“剩余量(斤)”栏内。 (二)生/熟比例=该种食物烹调前生重量/烹调后熟重量 (三)实际食入熟食量(斤)=熟食总重量-剩余量 (四)实际食入生食量(斤)=实际食入熟食量×生/熟比例 (五)折克单位=实际食入生食量×500(注:折克单位保留2位小数) 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表三) (一)类别:如谷类、鱼类、果类等等(请参考“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将食品名称按类别填写于“类别”栏内,每类留一栏作该类小计。 (二)重量:即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 (三)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该种食物摄入量总和(克)÷调查天数÷总人日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注:表三(每人每日营养摄入量计算)的各项统一小数位,热量、钙、磷、维生素A 等用整数,铁、蛋白质、脂肪、糖类用小数点后一位数、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等小数后两位数。 (四)各种食物中各种营养量的计算:在:“常用食物营养成份表”上查食物成份。 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量=该种食物摄入量×每100克该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量÷100 (五)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同食物中同种营养素摄入量之和(克)

三级公共营养师实践技能知识点

一、膳食调查和评价 1.24h回顾法 目前是获得个人膳食摄入资料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原理: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时刻以前24h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 优点:所用时间短、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对于人群营养状况的原因分析也非常有价值。 缺点:应答者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不然调查者之间的差别很难标准化。 应用范围:24h回顾法可用于家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适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散居的特殊人群调查。是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的最常用调查方法。实际工作中一般用3天24h连续调查法。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询问。 2.24h回顾法技术要点包括六个方面: (1)24h回顾法可用于家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适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散居的特殊人群。 (2)实际工作中一般用3天24h连续调查法,每次15~40分钟,以面对面进行调查的应答率较高。 (3)询问方式包括面对面询问,使用开放式表格或编码表通过电话、录音机询问。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询问。 (4)对于所摄入的食物可进行量化估计。一年中可进行多次回顾。 (5)在调查中,家庭成员可以帮助提供每个人摄入食物的种类和实际消费数据。 (6)既可用以评价全人群,也适合描述不同组个体的膳食平均摄入量。 3.设计合理的调查表是膳食调查质量的关键。24h膳食回顾调查表见P7 4.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 晚餐餐次 总数×晚餐餐次比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餐次比一般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儿童三餐能量比各占1/3。 注:总人日数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 5.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 1.确定表头 2.确定调查对象基本内容 3.确定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内容 4.设计表格 5.解释说 明编写6.试用7.补充内容 6.24h膳食回顾调查法工作程序: 1.入户说明来意 2.说明调查内容 3.调查和记录 4.引导回顾记录要点 5.弥补调查不足 6. 资料的核实7.个人人日数的计算。 7.3天回顾法通常选择2个工作日和1个休息日进行。不适用于7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 上老人。 8.记账法 原理:根据伙食账目获得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 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所需人力少,适用于大样本膳食调查,易于掌握,调查单位能定期自行调查计算。与其他方法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缺点:调查结果只能得到人均膳食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