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脾胃科--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6)》制定。

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属于中医“久痢”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12年)。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或血性腹泻、里急后重,伴有的腹痛、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多在6周以上。结肠镜下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持续性、融合性的结肠炎症,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严重者可见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溃疡形成。病理活动期可见固有膜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可见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潘氏细胞化生。同时需排除急性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病。在符合以上诸条基础上得出明确的UC诊断。

UC的临床类型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病变范围仅累及直肠,未达乙状结肠者为直肠型;累及脾曲以远结肠者为左半结肠型;累及脾曲以近乃至全结肠为广泛结肠型。按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临床严重程度分级采用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标准进行评估,血便次数每日≥6次,且脉搏>90次/分,或体温>37.8℃,或血红蛋白<10.5g/dL,或血沉>30mm/h,或CRP>30mg/L 为重度;血便次数每日<4次,脉搏<90次/分,体温<37.5℃,血红蛋白>11.5g/dL,血沉<20mm/h,或CRP正常为轻度;介于轻、重度之间的为中度。肠外表现包括皮肤黏膜表现、关节损害、眼部病变、肝胆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包括了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等。

(二)证候诊断

1.大肠湿热证:腹泻,便下粘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2.脾虚湿蕴证:黏液脓血便,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泻便溏,夹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肢体困倦,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

弱或细滑。

3.寒热错杂证:下痢稀薄,夹有粘冻,反复发作,肛门灼热,腹痛绵绵。畏寒怕冷,口渴不欲饮,饥不欲食。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4.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大便稀薄,夹有白冻,或伴有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

5.肝郁脾虚证: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常因情志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粘液便,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排便不爽,饮食减少,腹胀,肠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6.热毒炽盛证:便下脓血或血便,量多次频,腹痛明显,发热。里急后重,腹胀,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7.阴血亏虚证:便下脓血,反复发作,大便干结,夹有粘液便血,排便不畅,腹中隐隐灼痛。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虚烦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津或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大肠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推荐方药:芍药汤加减。黄连、黄芩、白头翁、木香、炒当归、炒白芍、生地榆、肉桂、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助运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苡仁、砂仁、白及、炒白芍、陈皮、桔梗、黄芪、木香、黄连、地榆、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3.寒热错杂证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黄连、黄柏、肉桂、干姜、党参、炒当归、制附片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4.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化湿

推荐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益智仁等。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5.肝郁脾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