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便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有其鲜明的思想特征:

(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是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2)舍事言理,思辨深邃。中国古代之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素有从哲学高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传统,因而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3)崇尚道义,以和为贵。中华名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名

族,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指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4)注重谋略,以智使力。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羽扇纶巾,胸藏奇谋方略、锦囊妙计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为什么说它初步形成?军事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对军事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军事专著比较少。

这时期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职能是对内统治;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

第二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军古代军事思想取得辉煌的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兵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即将介绍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我们说它趋于成熟,是因为此时军事专著多,对军事的认识系统全面深刻。那么,我国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取得辉煌成就并趋于成熟?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大变革;第二个原因是这时候战争比较频繁;第三个原因是由于文化的普及;第四是各诸候国的重视和提倡。

第三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公元前221年至1840年)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840鸦片战争,我国为封建社会时期。但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其统治,限制人们对军事的研究和探讨,影响了军事思想的快速发展。

这时期军事思想的特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由于骑兵、舟师的出现及火器的应用而出现相应的军事思想。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使我对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学习、借鉴中国古代

军事思想,无论对于弘扬中国军事文化的优良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还是汲取其思想哲理,启迪智慧,都有重要意义。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1640年—1945年) 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掌握制空权,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从空中摧毁敌人的权力。掌握制电磁权,实际上就是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拥有从各个方面摧毁敌人的权力。 战争就是争夺摧毁权和生存权的军事行动。只要能摧毁敌人,保存自己就行。只要陆基信息化导弹战系统足够先进,没有一架飞机,同样可以战胜敌人。对于全球信息战系统,必须首先摧毁其信息化力量的核心——探测性天基力量(卫星),然后摧毁其机动能力的核心——空军,这样就足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要以防万一,则必须首先建立先进的陆海空天激光反导弹系统,然后同时摧毁其探测性天基力量和猎杀其所有核潜艇,随后同时摧毁其空军和其他核力量,最后扫灭残余的陆军和海军,变更其政权,赢得胜利。 坦克制胜 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坦克制胜论。富勒认为大并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坦克是决定性的力量,必须改革军队,建设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坦克制胜论是一种不需要广大人民参加,仅靠少量精锐的职业军队最大限度地使用新式武器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理论。 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都是典型的武器制胜论,夸大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都是典型的谋略制胜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谋略和武器是战争胜负的双核,西方近代的武器制胜论与中国古代的谋略制胜论相结合就是最完美的军事理论。 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X战略战术水平X军事训练水平 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 战争就是人的谋略和人研制的武器之间的决斗。信息化导弹战系统是注入了谋略思想且受人

军事理论整理(复习重点+真题+答案+论述题范文)

军事理论整理 中国国防 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是自卫型国防。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3、学生军训的意义:(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4、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5、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包括:第二炮兵、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6、陆军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1)抗敌军事入侵;(2)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3)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7、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我国海军的使命是什么?(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2)收复敌占岛屿;(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4)维护祖国 统一和海洋权益。 1.军训的意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国防教育都被各国置于极为关键的位置上,理所当然,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其中军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这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在校学生的一项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又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大学生通过军训,不仅能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学到了军事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加深了对人民军队的理解,为国家战时兵员动员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真才实学;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既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又有健康体魄和勤劳朴实工作态度的优秀人才,是我国新时期赋予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发达的战略目标。学生通过军训,不仅可以磨炼意志,增强斗志,培养组织纪律性,树立修身立人的标准;同时,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增强了体魄,促进了专业学习。所以说,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造就国家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对青年学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军训作为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2.论述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 毛泽东主席曾说:“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组的运动,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七十年后的今天,重复那段熟悉的历史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现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未来的作用。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抗战”将在何时打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中外战争中的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国内外战争中的影响 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现代军事领域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其代表作为以《孙子》为首的所谓武经七书)已经完全过时了,在以精确制导,全球快速机动,GPS和C4ISH 为特点的世界新军事革命面前完全是故纸一堆;而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美军就是在孙子兵法指导下打赢了海湾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甚至煞有其事地宣称,美军指挥官给每个美军大兵都发了孙子兵法,让他们临阵好好学习,书就装在大兵们鼓鼓囊囊的大背囊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 一、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是中国最早的兵书,它们虽然早已消亡,或仅存只言片语,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例如: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等。

二、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立意高远、深邃独到、哲理性强,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为历代谈兵者所推崇,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共十三篇5900字。 三、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不仅历史悠久,且著述丰厚,浩如烟海,史书注录的有3000多部,为世界之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激烈,加之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军事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不仅懦、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典籍中有大量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涌现了孙武、吴起、孙膑等一批兵学家,产生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一大批兵学著作。孙武是先秦军事理论家的杰出代表,其著作《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军事思想主要有十个观点:一是明确提出战争“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论观点。 二是指出战争有“义”与“不义”的性质之分,以“义兵”讨“不义之兵”是可取的。 三是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应当“慎战”,否则穷兵者亡。 四是认为应综合比较敌对双方的国家政治、将帅才能、天时地利、军事制度和军队的数量、训练及法度纪律等各项要素的优劣,据以预测战争胜负。 五是认为属于政治范畴的“道”、“德”、“仁”等因素对战争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教学目的:树立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理解当前政治军事问题的一个角度。(《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孔夫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北宋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汉武帝论》:“兵有所用……有所不用。”)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 1.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的军事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的战争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这就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同时,我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道德理念等都对我国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丰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时期。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它的起源和发展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是文字的产生。思想只有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能流传下来,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才进入了历史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的商代军事著作,我们对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了解主要源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开始。 载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载体主要是兵书,也包括其他典籍中大量的论兵篇章,史书中关于军事人物、战争、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记载。在古代,“兵”字的意思非常宽泛。它有兵器、军队、士卒、战争、军事、战斗、战法等含义,“武事之总名也”,中国古代常常将与军事相关的知识称之为兵法等,包括治兵、用兵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所以人们很早就把记录有关军事和战争内容的图书称为兵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代表作:《武经七书》。最早的兵书有西周时期的《军志》、《军政》等,现存最早的是《孙子兵法》。 2.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讲稿)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重点) (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略) 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曾评论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时代背景27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也就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椐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仍然多达2308部,18567卷。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为了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想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但此时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非常之少。 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是对内统治的工具;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二)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了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则很简单,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相当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黥面,在脸上刺字)1000条、劓(割鼻)1000条、非(断足)500条、宫(去势)300条、大辟(杀头)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如果是士兵立功受赏,也只是将他们变为平民,使其获得人身自由而已,想升官是不可能的。另外“礼”主要是针对奴隶主的,以赏为主。如果对其处罚,也只是剥夺其奴隶、土地数量。可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遮人。 (三)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因为我们的祖先相信战争的起源和胜负都是由神决定的。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 “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 “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日本历史学家浅野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军事历史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以非战主义为原则,尽量通过外交和谋略活动,求得政治解决。第二个特点是在军事上力争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的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是旁观者清,浅野先生对中国军事思想特点的概括,确有翔实的历史根据。以中国古今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三位军事思想家孙武、孙明和毛泽东为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军事思想中的崇尚道义、追求和平的可贵之处。孙子把“道”也就是道义作为战争取胜的头一条因素,并告诫人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的“死生”、“存亡”,“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国初期的《司马法·仁本》也提出“好战必亡”的着名论断。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孔明,在他运筹帷幄的戎马生涯中,始终以“据道讨淫”为宗旨,并指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他的“七擒七纵”的杰作,充分表现出他那不图杀戮,只求安邦的思想。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段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始终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始终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而谋略思想在中国出现之早,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施计用谋的着名战例之多,变谋论略的不朽着作之丰,足智多谋的古今将帅之众,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产生与运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战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着名的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着名的牧野之战,是“兵家之祖”、“军事谋略的奠基人”吕望奇计良谋的杰作。此后,从孙膑首创的“围魏救赵”,到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国军事历史上运用奇妙方略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最早的战略名着《孙子兵法》首篇就言计,它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主张先计而后战。还在书中提出了旨在“全胜”、速胜、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系列至今还被反复引用的不朽的谋略思想。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在军事谋略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强调思危,未雨绸缪 进入中国军事思想宝库,人们会发现,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这一宝库中古今皆具的“通宝”。古代中国的战争相当频繁,因此,做好战争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都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军事思想。 了解古代军事思想中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的特殊国内外环境。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代表性兵书-《孙子兵法》 二、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 2.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3.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要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鸦片战争期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中国古代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是当时人们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 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在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易经》《尚书》、《诗经、》中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 ?夏、商、西周时期,车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车上的甲士三人,车左(一车之长)主射箭,中间一人为御者,车右手拿戈、矛、戟等长兵器作战。在自己一方各战车之间的隙缝中,是与各车上的甲士配合作战的步兵,由平民或奴隶来担任。他们的数量多少不一,平时也担负杂役工作。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全军学生军训教学协调中心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这些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军事的一般规律。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军事思想,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便古为今用。 下面,我仅从宏观上,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四个基本问题做一讲解: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就基本含义来讲,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军事研究的成果。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称为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概括地说,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上同军事思想,只是在时间上做了限定。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一)初见蓓蕾夏商周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以密集队形进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编辑词条分享 目录 1 产生时期 2 迅速发展时期 3 丰富和提高时期 4 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 5 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张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正文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内容摘要:任何军事思想都具有时代特色,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点在于具有哲学思辨性和高度概括性,注重智谋,具有相对的政治性与心理普适性。在当今社会,战争多元化使其中的战术有所淘汰,但其思想辩证,军队精神,理性思考与大局观念仍值得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扬与继承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的理性认识,是对战争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整理,本身基于战争所处的时代。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则代表了古代理性的战争理念,出于对战争的严谨思考与态势的把握,古代军事家撰写了很多军事论著。现今,中国古代相对比较著名的兵书大约在50部上下,如《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握奇经》,《六韬》,《三略》,《纪效新书》,《登坛必究》等。在这些兵书中,宋代编的武经七书为集各兵家兵书者大成。 在这些兵书中,随着各时代兵种演化,装备进步,作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早期的作战方法已经被后人提炼,修改为了作战原则。例如《六韬·豹韬》中论述了各地形的作战方法,而到了《孙子兵法》中则总结成为了《地形篇》,《九地篇》这一军事地理部分的原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拓展。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实质上所谓的兵法演变其实更像是一颗树的成长历程,过时的战斗方法会成为培育未来战斗方法的战略原则。例如秦统一六国时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灭;东汉统一战争中的西和东攻,由

近及远,各个击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结联盟;隋末李渊统一全国时的因势借力,乘虚入关,居险养威;蒙元初期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远程迂回,假道南宋灭金;明初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清初努尔哈赤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等方略、策略,使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有了一定发展。宋代统治者提出并实行的兵权高度集中,以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归“三司”、“三帅”,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的统军思想;明代戚继光提出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军队训练原则和方法,使中国古代治军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秦代修筑万里长城体现的“用险制塞”思想;汉代推行军屯戍边措施;隋至唐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事战略区,采取强干弱技、居中驭外、中外相维的兵力部署原则;明代提出的哨于远洋、击于近海、巩固海岸、严守要城的海防思想,使中国古代国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后代李世民的“持久”防守和围城打援、一举两克的战法;《卫公兵法》提出的速决和持久不可偏废的观点;火器出现后,明代有人提出火器在先、各兵种配合作战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作战指导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本身的演化过程中,思辨与理性则体现在所有的著作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一思辨与理性体现在了政治与人心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定了政治因素对战争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军事思想演变,政治也愈来愈成为兵书中论述的重要方面,尽管还未达成克劳塞维茨1所认为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2”但仍然是一种对战争本质的重要研究,毕竟在各个时 1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是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克劳塞维茨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他的不朽兵学巨著《战争论》,是所有军人必读的兵学圣经,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作西方兵圣。 2选自《战争论》第一章第二十四节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军队之魂,战争之神。它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等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具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源于实践,以反过来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发展完善。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从1840年到189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成长的阶段;从1894年到192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阶段;从1924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家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们以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

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了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首先,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的队级、国家和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虽属于理论,但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由此可见,军事思想在军事领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将军事比作人,那军事思想必将是灵魂。因此,我们研究军事思想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一、《孙子兵法》——第一次军事思想的飞跃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无疑是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理性原则。当然,在诸多古代军事著作中最富盛名的还属《孙子兵法》,其为我国军事思想的第一次飞跃。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战争规律。其主要思想是慎战、重战、善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将帅要谨慎用兵,高度重视用兵。而孙子重点阐述善战者的特征,品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客观和主观层面来怎样创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怎样做到善攻者和善守者。《孙子兵法》用一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变”。虚实是变,诡诈是变,奇正是变,形势是变,计谋是变,因势制权是变,因利用兵是变,九变是变,总而言之,变在先,以变应变,因敌变化而变化取胜谓之神。就这一点对现代军事而言也同样的重要,当面对战事时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逐渐创新求变,以应变于无穷。 细究古代军事思想就会发现,其不仅仅是单纯的排兵布阵,而大量涉及到政治、经济与战争的关系,进而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论述军事和战略问题。因此,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经过悠久的历史考验以及从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宝贵的价值。只要人类还有战争,其中许多政治军事原则就将是永远适用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再次跨越 近代以来,我们的军队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后来多次边境作战,可以说也算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在战争中也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那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基础,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 首先,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此外,以弱胜强还表现在武器装备上,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 其次,其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等,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其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内容 内容摘要:任何军事思想都具有时代特色,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点在于具有哲学思辨性和高度概括性,注重智谋,具有相对的政治性与心理普适性。在当今社会,战争多元化使其中的战术有所淘汰,但其思想辩证,军队精神,理性思考与大局观念仍值得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扬与继承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的理性认识,是对战争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整理,本身基于战争所处的时代。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则代表了古代理性的战争理念,出于对战争的严谨思考与态势的把握,古代军事家撰写了很多军事论著。现今,中国古代相对比较著名的兵书大约在50部上下,如《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握奇经》,《六韬》,《三略》,《纪效新书》,《登坛必究》等。在这些兵书中,宋代编的武经七书为集各兵家兵书者大成。 在这些兵书中,随着各时代兵种演化,装备进步,作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早期的作战方法已经被后人提炼,修改为了作战原则。例如《六韬·豹韬》中论述了各地形的作战方法,而到了《孙子兵法》中则总结成为了《地形篇》,《九地篇》这一军事地理部分的原则,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拓展。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实质上所谓的兵法演变其实更像是一颗树的成长历程,过时的战斗方法会成为培育未来战斗方法的战略原则。例如秦统一六国时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灭;东汉统一战争中的西和东攻,由近及远,各个击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结联盟;隋末李渊统一全国时的因势借力,乘虚入关,居险养威;蒙元初期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远程迂回,假道南宋灭金;明初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清初努尔哈赤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等方略、策略,使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有了一定发展。宋代统治者提出并实行的兵权高度集中,以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归“三司”、“三帅”,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的统军思想;明代戚继光提出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军队训练原则和方法,使中国古代治军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秦代修筑万里长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 21 世纪至 1840 年)便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阶级、国家 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 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是指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 1840 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 的理性认识。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有其鲜明的思想特征: (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 展快,内容博大精深。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 是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2)舍事言理,思辨深邃。中国古代之于战争与军队问题, 素有从哲学高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传统,因而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3)崇尚道义,以和为贵。中华名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名

族,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孔子指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4)注重谋略,以智使力。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羽扇纶 巾,胸藏奇谋方略、锦囊妙计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8 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为什么说它初步形成?军事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对军事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军事专著比较少。 这时期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职能是对内统治;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 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 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 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 第二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大约从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