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机智的儿童?
师: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骆宾王咏鹅、曹植七步成诗。(图片、文字介绍)
师: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
-杨修
2.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3、解题。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杨氏之子》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自由阅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曰”
出示词语:
shèn huì yì nǎi qín liáng yìng wèi 甚至聪惠造诣乃家禽梁国应声答应为设果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2)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
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师范读,学生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平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研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好。惠:同“慧”,智慧。
(2)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谁为谁”,前面要加上“小孩”。承前省略,(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注意“家禽”的古今异义。
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4、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吗?(生说)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2)师: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4、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
预设:(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
A、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B、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
5、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6、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评: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
7、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参考答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三、熟读成诵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1、练习背
2、指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