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索沃战争看未来战争形态

从科索沃战争看未来战争形态
从科索沃战争看未来战争形态

从科索沃战争看未来战争形态

世纪之交,在巴尔干半岛爆发了一场高技术的空袭反空袭战争---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诸多新型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得到运用,各种新式战法经历了战争的实践检验,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通过对这场战争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其所展示的若干特点,勾画出未来的战争形态。
  
    一、将重要后勤目标列入战略打击重点,实施首先打击和持续打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从古至今,后勤保障工作均对战争产生着重要影响,未来战争,后勤保障工作将更加直接地制约着战争,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而,战争的战略指导也从首先打击有生力量向同时打击作战能力与经济潜力转变,从对后勤目标实施阶段性打击转向进行全战场、全过程打击。

    现代战争,战略打击的首轮重点目标不仅包括重要军事战略目标,还包括军事生产力量。此外,对后勤目标的打击范围将不断扩大,从大到小,从军到民,从机场、港口设施到仓库、营房,从铁路、桥梁到加油站,直至与军队保障有关的重要工厂、企业、设施等。这与以往首先着重打击作战部队、主战装备不同,而是把重点放在打击对方的作战能力与潜力上。这种打法,人员的伤亡率较之传统战争有很大的下降,但对作战能力与潜力的破坏非常大,即使军队和装备的保存比率能够维持较高的水平,但其拥有的作战能力和潜力很难达到相应的水平。不仅如此,在过去的战争中,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后勤目标的破坏手段较为单一,破坏程度较低。而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敌对方将会充分利用先进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地球物理武器等高技术兵器,对处于战略后方的工业生产基地、军工生产基地、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战略交通道路、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进行综合打击破坏,瘫痪战略后勤支援能力,加大实行持续保障的难度。这也反映了未来战争前方与后方、作战与后勤、军队与地方的界限将愈发模糊。对此,未来作战将更加重视把后勤安全问题放在整体作战中全面统筹,并利用积极有效的攻势实现以攻为守,而不是为防而防,从根本上改善后勤的安全问题。

    二、作战样式呈不对称攻击,以结构破坏、整体瘫痪为目的

    未来战争的形态,将是以空中打击、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打击为主,进行结构破坏、功能摧毁、整体瘫痪,以达到降低对手的作战能力,保持或扩大不对称的态势,控制力量对比转化,从而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孙子曰:“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未来高技术战争依然离不开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但是由于高技术兵器的发展,“集中优势”的内涵己由传统的“量”的集中转变为“质”的集中。未来作战,集中力量不仅是指兵器、兵力数量的集中,而且更强调的是质量的集中、打击威力以及作战效能的集中,尽可能扩大力量对比的不对称。即集中技术含量高、命中概率大的精确制导武器和装备高技术武器的部队,对敌对方的战略战役体系的要害目标实施突然、准确、猛烈的打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对手以最大的破坏和精神上的震撼。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定条件下,集中力量(主要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程度越高,造成的不对称态势越大,则赢得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作战的规模和时间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损失和伤亡就越小。

<

从科索沃战争看未来战争形态未来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整个作战体系,是一个内部结构庞杂而联系紧密的完整系统。该系统由许多作用地位各不相同但功能互补、缺一不可的子系统有机构成,如武器系统、指挥系统、保障系统等,均对整个作战系统的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或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系统瘫痪。因而,未来战争的打击重点将主要是战场侦察系统、指挥控制中心、高技术武器作战平台、情报网等要害目标。通过对这些系统关节点的有效打击,破坏对手的平衡,使其丧失应有的功能和作战能力,从而更及时、更准确地达成战略战役目的,推动整个作战全局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全局上采取封打结合,实行禁运等多种战法的综合运用

    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共同实施的联合作战,不论是发起进攻还是组织防御,也不论采取何种具体的作战样式,只靠单一军种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胜利的。同样,仅运用单一战法也是无法制胜的,必将是多种作战力量和多种作战方式的综合运用。近年来的战争实践表明,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融多种类型、多种样式、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于一体的特征更加突出。作战方式和手段越是灵活多样,就越能够制对手于出其不意,越易于控制战场主动权,从而陷敌于被动局面。传统的只靠单一手段获取战争胜利的作战样式,在未来战争中将很难占据一席之地。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使得战场空间更趋广阔,作战力量更为多元,从而为作战方式和打击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使联合作战的战法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呈现明显的多样性、系列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不仅如此,如同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所强调的全胜思想的运用,并不代表着完全放弃武装打击,而是以实力为后盾,结合经济封锁、政治威慑、外交斗争等多种手段,达到切断对手与外界的联系,从政治、经济上孤立、瘫痪对手的目的,这种作战手段的非常规化也将成为一个趋势,为达成战争胜利目标,战场内外、军事性和非军事性作战力量的界限日趋模糊。未来战争中,孙子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也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指导,其特点则是在全局上采取封打结合,形成环形部署,达成包围态势,以及设立禁飞区、禁航区,实行海空封锁,切断陆路通道,控制别国援助等诸多战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方式和手段,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打击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整体效应,达成预期目标。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一、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

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争过程 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科索沃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夺战区制空权(3月24日~3月26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防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主要目的是通过空袭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 第二阶段瘫痪南军指挥(3月27日~3月31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瓦解其战斗力。同时,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继续进行轰炸。 第三阶段:削弱南军潜力(4月1日~4月29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八轮至第三十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樊勇明 2012-12-28 14:43:55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8年01期作者简介: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区域合作进行理论解释的一种新尝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原来仅限于西方盟国体系内的所谓国际公共产品在冷战后被不恰当地夸张为“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在“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下,这些“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被美国严重“私物化”,并且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际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形势,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一般来说,只服务和适用于本地区、其成本又是域内国家共同分担的国际性安排、机制或制度被称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除特定区域外,一般不存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被某一个大国“私物化”的危险。同时,由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涵盖范围较小,各国从中得到的收益和必须付出的成本比较清晰,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免费搭车”的现象,避免国际公共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供应不足问题。 关键词:区域合作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解读 如果说20世纪70~80年代是全球化的一个新起点,那么现在已有迹象显示:虽然全球化还在继续发展,但是区域合作正在成为新的国际潮流,21世纪将是区域合作的世纪。区域合作的理念正在成为众多国家对外战略的主导思想。国际

形势的变化必然要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得到反映。为此,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区域合作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笔者认为,有关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提供有助于本地区稳定和繁荣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据此可以预料,关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相关研究将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的新内容、新方向。 一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及其缺陷 “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一国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产品与劳务。最初,公共产品理论仅限于一国范围内,该理论认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包括国防、外交、治安等公共产品以及道路、桥梁、路标、灯塔等社会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国范围之内,公共产品的成本由政府向公众征税来筹集。 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将公共产品理论引入了国际关系学。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中提出,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转需要某个国家来承担“公共成本”。①这一观点后来被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发展成“霸权稳定论”,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霸权国家,通过为国际社会提供稳定的国际金融体制、开放的贸易体制、可靠的安全体制和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等国际公共产品,来获得其他国家对由霸权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认同,从而实现体系内的稳定和繁荣。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所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从科索沃战争看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工程伪装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依靠完善的防护工程体系运用各种战术和技术手段对防护工事和武器装备巧妙地实施了伪装和干扰,不仅有力地粉碎了北约的速决企图,而且使北约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南军的有生力量及大部分武器装备得以保存。通过这场战争,人们不仅认清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嘴脸,更多的是赞叹南联盟的防护工程体系的完善坚固,对于工程伪装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认识。本文试透过科索沃战争,结合我军实际,就工程伪装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工程伪装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程伪装,又称隐真示假,即为欺骗或迷惑敌方采取电子、电磁、光学、热学等技术手段,改变工程目标本身所显现或辐射的特征信号,实现目标对周围背景的模拟复制,降低或消除目标以“示假”。 实际上,伪装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次世界打战时德军就

认为:“没有不可摧毁的工事,只有良好的伪装才能达到不被摧毁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伪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认为“伪装是特别有效的战争武器”。军委张万年副主席曾经说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先进武器命中率高、破坏性大,搞好阵地伪装,使敌人捕捉不到攻击目标,是提高工事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与提高工事强度等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伪装之所以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 (一)古往今来,工程伪装始终是情报侦察的“天敌”,尤其在现代战争中表现更为明显。情报侦察的目的是掌握敌方军事实力、 军队部署、行动企图等情报,为己方制订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 提供依据。显然,伪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反侦察”。《孙子兵法》 的“兵不厌诈”即是古人对伪装的最好诠释。进入二十世纪以 来,情报侦察技术突飞猛进,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卫星、 有无人侦察机、舰载雷达、地面传感器及阿族特工等一体化的

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考点: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概况、影响 时间:1999年3~6月 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的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的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认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例题1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答案:B 解析: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答案B。 例题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能够表明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科索沃战争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多极化趋势会曲折发展,答案D。

1. 1999年5月8日,北约的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使馆建筑的破坏。这一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大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第五次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199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阿富汗战争等,这充分说明()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3.小明是个军事迷,他正在研究二战后的世界某项军事行动,他认为该行动挑战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尤其是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受到严重挑战。小明所研究的是() A.科索沃战争 B.朝鲜战争 C.苏军占领阿富汗 D.美国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4.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

基于火力毁伤效果不确定性的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火力毁伤效果不确定性的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现代战争的环境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多重变革,在这种被现代科技不断推动的复杂化环境下,目标毁伤效果评估(BDA)对于现场指挥作战的决策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存在着战争中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影响,以及目标毁伤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得BDA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回到历史战争中,可以看到BDA的重要价值。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正是因为在目标毁伤效果评估能力上的欠缺,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浪费,而且也贻误了战机。美军航空导弹部队在此次战役中平均每天有40次重复打击,最高时重复打次次数达到一天160次。重复打击带来的巨大军事浪费和实际延误后果事实上是可以通过提升目标毁伤效果评估能力而得到规避的。美军正是在此次战役以及海湾战役因BDA能力吃亏之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产出了后来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其中包括1994年的BDASIM仿真模型,以及1999年产生的目标BDA贝叶斯决策模型。 在近几十年的BDA研究中,各种方法和思想层出不穷,贝叶斯网络是这些方法中长期保持热门的一种不确定性推理工具,由于通过其能够对不确定或者不完整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推理,与战场上从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目标毁伤信息对目标毁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的特性十分吻合,这一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在BDA上的应用有着极大的研究前景和应用

价值。 纵观国内的军事目标损毁效果评估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期,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更没有成套的评估系统,依赖于侦查信息和指挥者的主观经验判断的粗放模式对于现代战争能力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结合时下热门的贝叶斯网络研究,提出有效的算法和方法论并进行仿真对比,有利于为提升和完善国内的军事BDA,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贝叶斯网络算法起始于著名的数学家Bayes的一篇哲学性论文《an essay towards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s》【1】,这篇文章奠定了贝叶斯学派的基础,而贝叶斯网络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的Pearl提出【2】。 自贝叶斯网络被提出之后,对其的研究就被应用到了治疗诊断、机器故障诊断、用户建模、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各个领域,贝叶斯网络的发展大约经历三个阶段【3】:(1)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机制研究;(2)贝叶斯网络的学习方法研究;(3)贝叶斯网络在实际问题领域的研究。 对于推理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Ceiger等人在图模型的拓扑结构和随机变量独立性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有向分隔的概念与判断方法【4】,之后贝叶斯网络形成了精确推理算法和近似推理算法两类。精确推理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Pearl于1986年提出的消息传播算法【5】、Lauritzen等人1990基于组合优化思想提出的连接推理算法【6】、Shachter在1990年提出的弧

浅谈电子战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浅谈电子战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四院五队xx微波与毫米波技术) 序言: 从二十世纪初的偶然出现到二十世纪末的大放异彩,电子战作为一种划时代的作战样式,在近现代的战争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眸这一百年电子战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感慨电子战一出现即表现出来的强大生机,更应当从中找到一些历史经验,作为未来我们军队走向强大的指引。 本文在回顾电子战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未来战争中电子战可能出现的样式做一些预测,并对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给出一些猜想。 一、电子战的发展历程 1.电子战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海战中偶然出现的。1904年,日本与俄国围绕争夺中国重要港口旅顺发生大规模海战。3月8日,日本海军派了一艘小型侦察船,潜入靠岸的有利位置上,通过无线电通信指挥日舰炮击,但恰巧一名俄国报务员盲目地按下了火花式发报机的按键,对日本的无线电通信形成了电磁干扰,结果日本的电台就出现了很大的杂音,无法进行正常联络,只好撤退。 从此,打开了战争史上电子战之门,开创了电子干扰的元年。由于其在战争中取得的意想之外的战果,电子战马上受到了各军事强国的重视,各种电子战装备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起来。 但这一时期的电子战只限于通信干扰、通信欺骗等比较简单的手射导弹装备部队,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又研制出空对空、地对地“百舌鸟”反辐射导弹;1969年,美国研制出“标准”反辐射导弹,比“百舌鸟”性能优良;1982年,美国研制出,‘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它的寻的装置灵敏度很高,可在不给指令的情况下,自动寻的攻击。反辐射导弹让电子进攻有了隐蔽欺骗意外的更有杀伤力的手段。这一时期的英阿马岛海战是电子战应用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例。战争初期阿根廷空军利用巧妙的战术避开了英军的电子侦察,用极小的代价将英军最先进的“谢菲尔德号”击沉,达到了战场威慑的作用。英军做出迅速反应,

部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电影

推荐:7部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电影 之前还整理过100部经典的二战电影,100部经典二战的纪录片,以及30部越战电影、20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20部好看的狙击手电影、42部经典的一战电影和25部经典二战电视剧以及30部经典的冷兵器战争电影等,喜欢的朋友可以查看收藏!自古评论出大神,有好的电影也可推荐一下,大家共赏!谢谢1、《触摸和平》《触摸和平》是Rudolf Schweiger导演的一部剧情战争电影。德国战争电影,反 映的是在科索沃战争期间,两名德国驻科部队的士兵Tom与charly,以及一个年轻的塞尔维亚人,当地年轻美丽的母亲,愤怒的狙击手,他们这些人的故事。战争中终究有多少丑恶的面孔,原本善良的人性在战争和仇恨中的面目却扭曲的显示……2、《非常战场区域》(西班 牙2002)影片讲述科索沃停火期间,两队西班牙和法国维和部队士兵乘坐装甲车前往一个被塞族军队占领的小镇帮助维修电力系统,没想到这次看似平静的任务竟成了地狱般的不归之路!维和部队先是莫名其妙和阿尔巴尼亚军队交火而伤亡惨重、幸存者丢了所有重装备后又误打误撞闯入雷区、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后竟陷入残忍的塞族军队包围、遭遇非人的折磨时又适逢阿尔巴尼亚军队用缴获的装甲车辆对塞族 小镇发起攻城战……3、《最后56小时》作为意大利派往科索沃的国 际联军,参加了维和活动,并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可是军官克罗内罗手下的士兵,在返回国土后纷纷染上了白血病死去,克罗内罗由此发现了战场的黑恶────那些以“和平”的名义扔下的贫铀弹 污染了生态环境,给军人们带来了死亡灾难和难以想象的后遗症。他

多次向上级报告必须停止和清理这一战争罪恶,可是杳无音讯,他只能开始了铤而走险。 克罗内罗率领着他手下的十二名“信徒”(后来我们知道他们亦染上了战争后遗症:白血病),组成了一支命名为“信徒行动”的特别部队,袭击并包围一家民用医院,将医院中的所有病人与医护人士挟为人质,并向政府提出要求,结果被拒绝。警方开始进攻,但被克罗内罗发现,粉碎了进攻的企图,为此,他“枪杀”了一名人质,随后又释放了所有的在押人质,将“信徒们”集合在一起,军容整洁,仪态庄严,就像是要参加一次隆重的仪仗。警方这时开始了另一次计划周密的偷袭,克罗内罗对他的“信徒”们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为与你们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战斗而感到荣幸,而他的信徒亦作出同样的誓言。4、《自行车》(2015英国 / 科索沃 / 阿尔巴尼亚)电影讲述了两个男孩之间的友谊在科索沃战争中受到严重的考验,最终为生存而战。 5、《再见仍是朋友》(2015塞尔维亚 / 德国)在科索沃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只有十岁的Nenad和他的父亲、爷爷,还有东正教的牧师和30岁的教师几个人在这里生活,Nenad是学校里唯一的学生,每天都由维和部队的车辆把他从父亲的农场送到学校,Nenad渴望有同龄的孩子与他一起玩耍。一天,他从装机车的缝隙看到了两个与他同龄的阿尔巴尼亚男孩,其中十三岁的牧羊人Bashkim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因而他痛恨塞尔维亚人... 6、《爸爸》电影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十岁的诺尼和父亲靠倒卖走私香烟为生。父亲决心独自去德国,留下的诺尼决定展开一段漫长又危险的旅程,去德国找到父

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中国历代战争简史与经典战例赏析选修课作业 未 来 战 争 的 发 展 趋 势 姓名:谭天汉 学号:0902064134

心理战——未来战争的主角 当今是个和平的时代,但是关于战争的话题仍常常出现在军事专家的讨论及普通人们茶余饭后的闲侃中。一提起战争,人们首先会想到“宝剑”、“战马”,进而又会思忖“激光”、“航母”。武器与兵力,厮杀与热血,是人们关于战争的第一印象。 其实战争的最高艺术,或者是最高目的,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无非是为了征服,舞刀弄枪的战争费时费力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如能在心理上先将敌人击垮,那一切都能手到擒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擒贼先擒王,抓到敌军的老大了,那这战斗基本就无悬念了。王,是队伍整体的象征及命令的发出者,是全体队员的精神依托,所以擒王,无非就是要消灭敌人的精神依托,而它的本质,就在于“攻心”。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旗帜鲜明地肯定战争欺骗的人。他指出:“兵者,诡道也”,并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把伐谋作为赢得战争的首选方式,源于中国崇谋尚智的思维传统。 古时战争理论尚未成型,但应用心理战的例子比比皆是。项羽亥下被围,虽说处于劣势,但战力仍不可小觑,汉军倘若强攻之,恐成下一个章邯而成就项羽的二度“破釜沉舟”。这时汉军采取了攻心策略,围而不攻,大唱楚歌,很快瓦解了楚军的军心,楚军不攻而破。后金军初时入关不成,皆败于袁崇焕,努尔哈赤更是站死,皇太极眼见强来无果,便也采取的攻心之法,散播袁崇焕谋反的谣言,结果袁崇焕很轻易地就被自家人给除去了,自此江山易主。 现代战争更是一种智能的较量,不但高技术武器装备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日益透明化的战场,攻心斗智更加惊心动魄。在今天高技术武器战争条件下,它的影响并没有减弱;相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正在上升。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比,心理战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媒介为武器,以较少的投入,就可能造成敌方意志和士气崩溃、指挥决策紊乱、作战信心动摇、战斗能力受损的后果,使它成为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 孙子提出了一系列“伐谋”的具体方法,如诱敌、示形、造势、震慑等,这些方法在现代心理战中仍然管用。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在诱敌方面,美军用美钞收

狙击手吊舱

目前洛马“狙击手”XR的剖视图还没有公开,只能找到1幅生产车间中未封装的吊舱的照片。但是现有瞄准吊舱的结构大同小异,所以附上AN/AAQ-14“蓝丁”瞄准吊舱的彩色剖视图供您参考。详细介绍和性能参数如下: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种相关技术获得突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先后研制出“夜间低空红外导航与瞄准”(LANTIRN,音译为“蓝丁”)系统的两种吊舱,分别是用于低空飞行的AN/AAQ-13导航吊舱和用于昼夜目标截获的AN/AAQ-14瞄准吊舱。很快,美国空军将这两种吊舱先后安装在F-15E和F-16战斗机上,并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借助这种最先进的前视红外探测设备,美国空军将类似白天的空战战术运用到夜晚,显著增强了在全天候条件下精确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然而,作为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机载吊舱式瞄准设备,“蓝丁”在设计上主要用于低空对地攻击,近年来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地面防空系统时,逐渐暴露出一些性能局限。美国空军在接受了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教训后,明确要求战机必须在6000米以上高度、更远的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以避免来自敌方地对空导弹的攻击。这一要求对于采用第一代热成像传感器的“蓝丁”吊舱来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而且后勤保障费用也愈加昂贵。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美国空军在2001年初正式提出了“先进瞄准吊舱”(ATP)计划,要求战斗机携带的前视红外吊舱能够从12200米高空、37千米外的距离承担指示目标的任务。当年5月,美国空军正式发布ATP投标需求,但考虑到技术风险,暂时取消了对新型吊舱的远距、高分辨率、自动识别目标的要求,而把这种能力作为未来一种升级选择。 很快,美国三家专门从事瞄准吊舱设计研制的承包商分别向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提交了各自的投标方案。它们分别是洛马公司的“狙击手”XR吊舱、诺格公司的“蓝丁”II型吊舱和雷锡恩公司的“终结者”(Terminat or)改进型吊舱。为了实现在高空飞行时远距离识别目标,各种候选方案都采用了第三代前视红外技术,并且先后在F- 16和F-15战斗机上作了试飞,在技术性能上可谓是各有千秋。 与其它两家公司相比,洛马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瞄准吊舱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狙击手”XR大约60%模块经过重新封装后,可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机内光电瞄准系统互相通用,令美国空军产生极大兴趣。于是,美国空军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在2001年8月正式宣布,ATP计划最终选择了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系统分公司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美军编号AN/AAQ-33),授予该公司一项期7年、制造522个吊舱的合同,总价8.43亿美元。 与现役各种瞄准吊舱的外部形状相比,“狙击手”XR的形状明显变化,尺寸有所减小。它的头部采用了独特的楔形设计,避免了球型头部和空腔有可能因气流诱导而产生的振动,特别是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为了减小气动压力的影响,楔形头部采用4块蓝宝石,平时装在复合材料保护罩内。这种蓝宝石非常硬,足以抗强烈撞击。试验表明,在速度为315千米/小时的花岗岩片和速度为240千米/小时的金属螺帽的撞击下,头部仍安然无恙。 “狙击手”XR长239厘米,直径30厘米,重181千克,包括转接器在内重量只有200千克。就F-16而言,该吊舱安装在进气道下颌的右侧,当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吊舱头部形成的斜激波减少了进入进气道的扰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楔形头部还可以部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飞机的隐身性能。 “狙击手”XR吊舱内部由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CCD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器/照射器、激光点跟踪器和激光指示器等组成,所有装置均安装在一个由6个减振器支撑的光学基座上,可以确保在无抖动的情况下有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车华 提要 在当今格外引人注目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时尚大戏。在这场生动有趣、充满辩证思维的大戏中,人们依稀可辨: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非传统变“多”了,传统变“少”了。随着军事信息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和军队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战争形态正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化身加速演进,并以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多变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外军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研究表明,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在时空态上已经迅疾进入了一个彼此共存、深层转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并在此关键时期使战争形态发生着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巨大变化。人们追寻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轨迹不难发现: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实践形式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亦在加速演进中……这场新变革,一直牵引着各国兵家的视野与思维——■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 现代战争已被喻为“发现者的胜利”或“发现者的战争”,“发现即摧毁”不再是神话传奇,“远程控制、精确打击”等使战争效能空前提高。现代战争似越打越小,小到一支战术部队乃至几十人的特种小分队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少数人或一个团体组织就可能发动一场网络闪击战或恐怖战争。《美国国防2002年度报告》指出:未来战争将是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有限战争,将呈现出小、灵、快、准的特点。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威力超常,使得只需投入较少兵力,就能快速准确地达成战略目的。 为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理论,更加强调在高技术优势条件下,使用有效而不是庞大的军事力量,对战争重心、战略目标实现精确打击,而不必消灭敌方军队就能赢得一场战争胜利。所以,国家或高层的军事战略意图,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军事战术行动就能实现。因而,今日之战术行动的性质与作用已随之“放大”,具有了丰富的“战略内涵”,可以直接承载战略意图。然而,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如今的战术行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或战役性辅助行动了,而将直接成为战争的全局或战略的全部。 ■作战变“轻”了保障变“重”了 众多高技术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次作战行动,甚至一场战争变得如此简单而又迅雷不及掩耳。过去的“大规模作战”,现在往往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完成一个战术动作,便可能迅速达成战略意图。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每一个“闪电行动”背后,都离不开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联合保障做支撑。即随着时间推移,综合保障力量会极大地影响战略意图的实现。因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首要地表现为技术构成的电子化,各种作战平台内都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正是它们的有效工作才大大地提升了作战和综合保障效能。任何一条保障链的断裂,都将直接影响到战争全局。所以,外军精确保障、优势保障等理论纷纷出台绝非偶然。 ■平面变“窄”了维度变“宽”了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军用航天飞行器和信息战武器装备广泛用于战场,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由单一军兵种对抗的平面作战向多军兵种联合对抗的多维立体作战发展轨迹。海湾战争持续42天,大规模空袭和远程导弹攻击38天,地面作战仅有4天;科索沃战争持续了78天的空中打击,成为一场纯粹的“空袭战争”。国外军事专家认为,随着远战、精确打击能力的空前提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使传统的平面作战方式成为历史,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空战、远战为主的作战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

未来战争:信息决定胜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谈信息化战争 记者周仲全 观点点击 ●1999年科索沃战争,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实现战争零伤亡。 ●过去“兵法”中最明确的战争三层次——战术、战役、战略,将越来越模糊。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乱了三个层次,在现代战争过程当中,指挥员的眼睛里只有目标,集中一切力量对目标进行打击,这就是“效果中心战”。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包括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如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在网络上联成系统,综合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到真正实现联合作战的时候,有可能陆海空这样的传统军种都不复存在了。 ●未来战争没有前线后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线的问题;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军人和民众,所以不存在直接参战和间接参战的问题。就直接作战部队而言,未来战争讲究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记者:很感谢张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再次接受我的采访。从阿富汗战争中追杀塔利班武装头子的无人战机,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闪亮登场的数字化部队,我们常听到“信息化战争”这个名词。今天请张老师谈谈“信息化战争”。 张召忠:这一主题很好,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信息化战争”,我尽量讲解得通俗一些。 记者:先谢谢张老师。请张老师先说说信息化战争是从哪年开始的?我军是否已经进入信息化建设? 张召忠: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记者:至今为止,美国的哪场战争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有没有这样的战争? 张召忠: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记者:这三场战争可以理解为美国在实践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并逐步走向成熟。实际上美国的机械化战争已经很成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美国实行从机械化到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军事变革的催化剂是什么? 张召忠: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

科索沃战争伤亡

美刊披露科索沃战争被掩盖的惊人内幕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8457027.html, 2000年05月12日10:09 解放日报网站 提前出版的5月15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中,有一颗重磅炸弹:题为《科索沃被掩盖的内幕》。这篇报道光是引文部分,就足以让美国的读者感到触目惊心了:北约声称其在科索沃战争中大获全胜,但那场战争实际上根本没有伤及南联盟的元气。这篇报道传递的另一个信息是: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行动不仅在道义上(侵略他国主权)和政治上(科索沃问题更加复杂化)上失败了,军事上同样是一场难以启齿的失败。空袭战果报告原是“注水肉” 1999年6月,当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最终同意将其军队撤出科索沃的时候,北约声称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空战。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上下充斥着一股近乎狂热的胜利气氛。美国著名军史学家约翰-基甘写道:“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唯一一场只靠空中力量就大获全胜的战争!”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重创了驻科索沃的南联盟军队,摧毁了其50%的火炮和1/3的装甲运兵车。”美国参联会主席谢尔顿上将指着彩色图标向人们介绍说:“北约空军一共摧毁了南联盟的120辆坦克、220辆装甲运兵车和超过450门火炮、迫击炮。”对于这一异常乐观的战果,当时就有人表示怀疑,但苦于没有过硬的证据,所以只有少数军事专家没有被北约和美国国防部的声明所迷惑。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一周年后的今天,美国《新闻周刊》通过非常渠道获得了一份美国空军的绝密军事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揭开了北约袭击南联盟“战果”的真相---北约对南联盟的空战,实际上远没有它公开吹嘘的那么神,绝大多数的北约炸弹都炸在了荒郊野地,或者炸中了成百上千辆平民轿车、卡车或者假目标,极少打中南联盟军事目标。 那么北约真正打中的军事目标有多少呢?是14辆坦克,而不是120辆;是18辆装甲运兵车,而不是220辆;是20门火炮,而非450门!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战争期间,北约飞行员声称一共摧毁了744个目标,但美国空军调查人员战后悄悄到科索沃通过飞机和地面调查后发现,确有证据证明打中的目标仅仅58个!更重要的是,美国《核科学家通报》杂志获得的美国国防部另一份秘密报告显示,美国空军在对南空袭中一共动用了5285枚精确制导炸弹,这些“精确制造炸弹”却无法精确命中目标,许多却炸中了平民。 北约盟军最高司令不敢正视的真相让人震惊的不光是战果真相,还有北约和美国政府在战间和战束后拼命掩盖真相、欺骗民众的做法。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一再指示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一定要提交“积极的战果报告”,决不能公布任何“真正的战果”!而北约空军将领却向克拉克抱怨说,在15000英尺高空用飞机打坦克“根本不可能”,声称打中坦克的飞行员“90%是说假话”。权衡了利害关系之后,克拉克上将决定屈从于华盛顿的压力,选择了扩大战果的做法。然而,克拉克上将打心眼里对每天上报到他办公桌上,然后由他亲口向外发布的战果感到怀疑。他曾私下向华盛顿最高决策层提出他的疑虑。然而,正是这种怀疑断送了克拉克的前程,战争一结束,华盛顿就宣布克拉克将提前退

海军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_陈波

Vol.34No.9 8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总第243期 2014年第9期海军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 陈 波 李 腾 (海军装备研究院 北京 100161) 摘 要 电子侦察船具有活动范围大、任务持续时间长、综合侦察能力等优势,成为海上电子情报侦察体系的重要组成,论文在研究国外电子侦察船装备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海军转型发展分析了发展电子侦察船的作用意义,提出了我国电子情况侦察船发展建议,为后续装备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电子侦察船;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T91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4.09.003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 CHEN Bo LI Teng (Naval Academy of Armament,Beijing 100161) Abstract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 with the advantage of long range,big active region,long duration,low costand high integrated capability,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sition of the maritime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ys-tem.Based on this idea,this paper firstly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 insome military powerful nations,and then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vy of Chinese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Finally it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for our equipm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hips,development,suggestion Class Number T91 1 引言 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围绕信息攻防和精确打击展开的体系对抗。综合情报保障贯穿于整个作战过程,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依托,也是信息攻防和精确打击的力量倍增器。美军在分析海湾战争以来历次局部战争取胜的原因时认为“战争最致命的武器,不是导弹和战斗机,也不是战舰和坦克,而是部署在该地区的庞大的情报系统”。因此,加强平时及战时情报获取,是打赢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关键。 电子侦察船具有任务系统搭载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持续跟踪监视时间长、侦察手段丰富、可抵近侦察、使用灵活、情报效益明显等优势,是战略战术情报获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发展受到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上世纪六七年代以来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历次局部战争中,美、俄(前苏联)、法等国家均派出电子情报侦察侦察船,赴交战区域收集情报、监控战场态势,获取了大量和平时期无法取得的雷达/通信/数据链等战时工作模式、工作参数及武器系统性能、平台辐射特征、战术战法等高价值电子情报,并为高层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在分析国外电子侦察船装备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电子侦察船对我海军的作用意义,提出了我电子情况侦察船发展建议,为后续装备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收稿日期:2014年3月7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25日 作者简介:陈波,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对抗方向论证与研究。李腾,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对抗方向论证与研究。

美国究竟为何而战 解读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一场典型的商业化战争 科索沃战争的大背景是欧洲一体化,前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之间的咽喉要道,所以无论是谁,无论以何种形式,但凡打算统一欧洲,巴尔干半岛都必须拿下,所以这里就有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呼,谁都惦记这里。 战后的欧洲一体化,本质上是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德成了欧洲硕果仅存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于是乎这两个国家试图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通过让度经济利益换取部分主权的方式,相对和缓地逐步实现欧洲的统一。从煤铁协定到欧共体,再到后来的欧盟,如此一路走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大大加速了这 一进程,一方面苏联解体使得大量东欧国家脱离了华约组织被收入西方阵营另一方面本土军事压力的骤减也使得西欧 各国无需再过多地去看美国的脸色。 到1993年,欧洲一体化进入了关键阶段,即统一货币。在法德两国的主导下欧元最终在1999年1月1日正式 发行了。就当是而言这等于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市场内部不再需要美元了,。一直到现在为止,美元依旧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意味着发行它的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其实起了前面所说的银行的作用,通过美元美国事实上可以掌握他国的部分主权,所以欧元的诞生肯定不符合美元的利益。再往远看一点,欧元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有取代美元世界

货币地位的潜在可能,事实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当时的萨达姆政权企图在石油贸易中,将支付货币由美元改成欧元。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国家(准确地说,当时主要的推手是德国)就开始了对前南地区的分化瓦解。1996年起,科索沃独立势力就开始成了气候,在西方国家的资助下迅速壮大。从这里开始,西欧国家就几次三番要求美国出兵,以北约的名义动武,彻底解决掉南联盟。 当时,俄罗斯依旧在前南地区拥有者深厚的影响力,而俄罗斯本身虽然被国内的动荡折腾得七荤八素,但终归还是握着上万枚核弹的大块头。单凭西欧的武装力量,是无法对阵俄国人的,所以必须把美国也拉进来。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为了收购一大块超过自身实力的优质资产,拉了一个原本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大公司来一起玩,这其中的潜在危险是不言而喻的。而更要命的是,这个联合收购的主导权还不在自己手里。美国当时显得非常沉得住气,整整等了两年多,直到欧元诞生。 从钱的问题上说,1998年下半年开始科索沃的局势开始迅速恶化,此时欧元正呼之欲出。1999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正式发行,同年3月27日科索沃战争爆发。随着巴尔干战火的燃起,西欧在太平了七八年后再次被推倒了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当时人们对冷战的恐怖记忆还没有忘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