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考研资料-新闻实务-采写编评复习要点

新闻学考研资料-新闻实务-采写编评复习要点
新闻学考研资料-新闻实务-采写编评复习要点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复习笔记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

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

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浙江传媒学院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2010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省部共建高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浙江传媒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二级学院,始建于1986年的新闻专业,2010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学校共生长的历史,造就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现有新闻系、传播系、编辑出版系3个系,有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学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00人。2012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研究生70人。 一、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招生人数:103人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广播电视新闻(含话语与传播、影视传播)02(全日制)新媒体传播 03(全日制)新闻与媒体管理 04(全日制)播音与主持 05(全日制)广告与品牌传播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学制:2年 备注:同等学历加试两门主干课程 二、浙江传媒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能力 《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 《新媒体概论》石磊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媒介管理学概论》邵培仁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 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 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 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 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 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 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教版)笔记 绪论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 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 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3传递手段多样了 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不同方法交替使用。但传播面窄,速度慢,保真度差。 2.大众传播:无明确对象。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反馈慢,互动性差。 3.群体传播:既是定向又是无定向传播。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1.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电视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2.新闻的基本特点并非人为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3.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传播新闻的手段日趋丰富、复杂,但新闻的真实、迅速的特点并没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人们对新闻真实、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 4.在现代社会,真实、迅速决定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1 新闻归根到底是依靠真实和迅捷吸引受众。 2 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特性决定。 3 真实和迅速的要求还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导论》复习笔记

《新闻学导论》(修订版) 李良荣著 复习承诺书 我,承诺在____年__月__日前完成《新闻学导论》整理、背诵__遍任务!!! 签名: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复习时间表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第___遍: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绪论 一、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只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论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新闻学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四、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五、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 第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媒体,在传播学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在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②、出现了社会分工。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1、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2、从奴隶到封建社会,社会条件改变了,但和奴隶社会相比,新闻活动有两点没有改变:

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报考建议 什么样的同学适合报考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意味着什么? 1.就业:处在重庆地带,西南地区的院校,也是211院校,总体来说就业在重庆很好的(仅次于重庆大学,今年因为就业很好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其中农业偏向科研类。 2.导师资源:学院师资队伍学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性强。现有教职工44人(含退休1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9人;获博士学位者17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博士后经历4人;现有博导4人,硕导14人,教育部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全国专业学会副会长2人。 3.学院资源:学院彰显“开放·融合·实践”的办学特色,已成为西部新闻传媒教育重镇。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写作》)、全国大学生精品通识课程1门(《写作》);新闻传播学学科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学专业获批重庆市特色专业,新闻采写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学院教师先后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专业教材40余部,建有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大后方电影研究中心、影视传播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英国格林姆斯比学院等多所大学和科研结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学生互换关系,先后聘请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Tim Gleason教授、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赵月枝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振华教授、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等3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先后支持8名专业教师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访学。 自2005年以来,学院共有46名学生赴国外(境外)名校交流和实习,占学生总人数的6.5%;有67人赴国(境)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占毕业总人数的9.5%;学院先后接收来自尼日利亚、泰国、越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余人。 4.考题分析:西南大学的题目基础和提高占比大概是7:3,所以需要同学们既然要牢牢把握住基础同时,对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同时,新闻业务考察内容相对比较多,所以复习的同时需要提高对新闻业务的锤炼。 学科评估排名 参考书目 参考书学硕专硕通用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提纲)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发展。 2、新闻活动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点、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突发性新闻。 2、延缓性新闻。 3、硬新闻。 4、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信息的特点。 2、信息概念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 3、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宣传和新闻的区别。 2、宣传的基本特点和定义。 3、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 2、舆论的定义。 3、舆论的个性特点。 4、舆论的主要社会功能。 5、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6、舆论形成过程。 7、新闻媒介与舆论的联系。 8、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 1、从所有制性质来看,新闻媒介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的核心。 2、生产力水平如何影响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3、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规律一: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具体国情出发,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受文化传统影响。规律二: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规律三:每一种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自己求得发展,不被淘汰,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优势。 规律四:不断适应读者的需要。 规律五: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中国确立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给新闻媒介带来的新变化。 3、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4、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意义。 5、以商品原则指导办报(台)的消极因素。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 4、我国新闻媒介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二、简答题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2、当代中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3、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19考研mjc笔记之精神交往理论 《新闻学导论》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之一,它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的阐述、分析和梳理。本书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复习拥有一本复习笔记是很必要的,下面是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学好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 这么说的原因(基于几种现实需要): 第一,在我国.传播学是主从西方尤其美国引进的。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糟粕。为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们必须从唯物史观出发重新建构传播学理论体系。 第二,传播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

第三,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传播学研究的指导。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交往”的概念 “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 关系; “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 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交往与生产,从人类诞生那 一天起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 和分工的保障。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新闻学导论复习要点

1.新闻的两种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得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它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如果要做些分析,也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 2.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的是构成新闻所必须的材料 Who(人物)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 (原因) 3.新闻常见类别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教育、社会 发生地:国际、国内、地方 时间性: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与读者的关系:硬新闻--决策、行动;软新闻--娱乐、消遣

4.信息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这些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媒体传播赖以生存的前提,无限传播。这是信息与物质的显著区别。 新闻机构一经发布一条消息,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 2)扩缩性 根据编辑部、受众的需要来决定扩缩的程度,而不是内容决定文章的长短。 从这一消息可以扩展到几万字、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事实是多棱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相对性 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相对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5.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式 1)完整(或称全面)。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 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 2)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者双方当事 人发生争执,报道应该让各种见解或让双方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偏袒一方。 3)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客观性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再进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复试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复试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凯程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4年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各方向复试分数线是385分,预计15年变化不大。凯程学员15年考入华东师大达到25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状元也来自凯程。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老师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等,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 《当代新闻编辑学》,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经营与管理》,严三九,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新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严三九、王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媒体概论》,严三九,化学工业出版社 《凯程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讲义、模拟卷》 《凯程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讲义、模拟卷》 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老师经过审定,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凯程作为专业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请大家放心使用凯程提供的信息。 三、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新闻与传播硕士状元也来自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讲义》《新闻与传播硕士题库》《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华东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深入的理解,在华东师大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