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吸收基本理

第二节吸收基本理
第二节吸收基本理

吸收光检测原理及应用

吸收光检测原理及应用 1. 检测原理 a) 布格-朗伯-比尔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比尔-朗伯定律是吸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定量基础。 b) 朗伯-比尔定律:OD = ε?C ?b光吸收值(OD)与浓度成正比 c) 比尔—朗伯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是透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K为摩尔吸收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b为吸收层厚度 d)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 2. 吸收光的应用 a) 生物大分子定量:基于260nm、280吸收光检测-核酸定量 i.核酸的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260 nm。 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所以嘌呤和嘧啶以及一切含有它们的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都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最佳测量值的范围为0.1 至1.0。每种核酸的分子构成不一,因此其换算系数不同。定量不同类型的核酸,事先要选择对应的系数。如:1OD 的吸光值分别相当于50μg / mL 的dsDNA,37μg / mL 的ssDNA,40μg/mL 的RNA,30μg/mL 的寡核苷酸。 ii.A280nm 是蛋白和酚类物质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比值可进行核酸样品纯度评估: 纯DNA 的A260/A280 比值为1.8,纯RNA 为2.0。假如比值低,表示受到蛋白(芳香族)或酚类物质的污染,需要纯化样品。 iii.A230nm 是碳水化合物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比值可进行核酸样品纯度评估: 纯DNA 和RNA 的A260/A230 比值为2.5。若比值小于2.0 表明样品被碳水化合物(糖类)、盐类或有机溶剂污染,需要纯化样品。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提出问题:

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 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二)探究过程 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出示消化系统图示。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互相交流讨论,结合自己身体指出各消化器官所在位置。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 【学生活动】让学生咀嚼馒头,尝尝味道。由馒头变甜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计划。 (3)据课本提示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a.取馒头,对馒头进行处理。 b.漱口,取唾液 c.取试管,做编号,做相关处理,加入馒头与清水或唾液。放在37度的温水中。 d.滴加碘液 分组实验: 各小组同时讨论: 1、为什么是放在37度的温水中? 2、在馒头消化的过程中,牙齿、舌、唾液各起怎样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初中物理 第二节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

第二节光的反射平面镜 教学目标:(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2)会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3)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4)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投影片1) 重点: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 难点: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教具:平面镜、毛玻璃各一块,手电筒、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问:假设上夜自修时突然停电,这时从教室的外面走进一个人,你能知道他是谁? 问:要想知道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谁呢? 问:那么,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呢?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请大家先阅读课本。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在界面处改变传 播方向,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 反射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各种物体无论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例如我们用手电照到玻璃上。当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时,反射光的方向也随之改变。这表明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 演示实验:用手电照玻璃。 问:大家知道光的反射遵循的是什么定律吗?其内容是什么呢? 2、反射定律 实验证明:光线在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归纳总结:“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问:当反射光线作为入射光线射入时,其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光路可逆 问:掌握其规律我们就可以应用它。那么,你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利用反射现象的实例吗? 教室里的黑板有毛玻璃制成, 坐在教室前面两边的同学看黑板两侧的字有时看不清 投影器反光镜、屏幕 晚上的亮月也是利用反射光发光的。(前苏联曾经做过试验在空中悬挂一个足够大的反射面,如果成功的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更加美丽。) “亮月白光光,脚脚踩水塘”(如果是干地,晚上走路时,大人总是关照说,走路要走干路,但是如果雨天,还能不能这样走路呢?我们这里有这样一旬话:) 电影用的布做屏幕而不用玻璃镜 问:电影的屏幕为什么不用镜子而用布?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doc

第 2 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消化系统的功能。 (2)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明确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开 展模拟实验的方式和方法。 (2)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分解作用的操作,学会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3、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酶的特点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三.实验器材: 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环节 【问题】平时我们所持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等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已有【问题】吃进去的多,而排泄出来的少,那么它们都到哪去了呢 引言知识引出心内容,便于消化吸收 学生接受。 【讲述】并不是所有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举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课本中人的消化系统图片,要求学 消化系统的组成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观察图片解决相关 问题,提高学生识图能 力。 a.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b.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c.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 d.它们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教师总结。 新 1.基本知识学习: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 关键词:比色分析,吸光光度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消光度,吸光系数)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根据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精密程度,可分为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通常中测定含量在10-1~10-4mg·L-1的痕量组分。比色分析如同其他仪器分析一样,也具有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1%~5%)的缺点。但对于微量组分测定来说,由于绝对误差很小,测定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现代仪器分析中,有60%左右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这种分析方法。在医学学科中,比色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卫生分析、生化分析等方面。 一、物质的颜色和光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自然是由不同波长(400~700nm)的电磁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如把

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感觉时,则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图8-1中处于同一直线关系的两种色光(如绿与紫、黄与蓝)互为补色。 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溶液就没有颜色。如果溶液吸收了其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则溶液就蜈现透过溶液后剩余部分光的颜色。例如,我们看到KMnO4溶液在白光下呈紫红色,就是因为白光透过溶液时,绿色光大部分被吸收,而其他各色都能透过。在透过的光中除紫红色外都能两两互补成白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 同理,CuSO4溶液能吸收黄色光,所以溶液呈蓝色。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就是比较溶液对它所吸收光的吸收程度。表8-1列出了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表8-1 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二、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图8-2)。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A.胃B.小肠 C.大肠 D.肝脏 3.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D.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4.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 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5.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6.能促进脂肪消化,但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来自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7.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 D.脂肪酸 8.如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甲、乙、丙、丁、戊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A.a B.b C.c D.a、c都是 9.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 ()A.消化 B.吸收 C.排泄 D.消化和吸收

Lambert_Beer定律——光的吸收定律

被测组分对紫外光或可见光具有吸收,且吸收强度与组分浓度成正比。 一. Lambert-Beer 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 定律”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Lambert定律——吸收与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 Lambert-Beer 定律”可简述如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 I0,吸收光强度为I a,透过光强度为I t,反射光强度为I 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I0 = I a + I t + I r(4) 若吸收池的质量和厚度都相同,则I r基本不变,在具体测定操作时I r 的影响可互相抵消(与吸光物质的c及b无关) 上式可简化为: I0 = I a + I t (5)

实验证明:当一束强度为I0 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b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后透过光的强度为 I t,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称为透光率,用T % 表示。 称为吸光度,用 A 表示 则A = -lg T =K · b ·c (7) 此即 Lambert-Beer 定律数学表达式。 L-B定律可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浓度 (C) 和厚度 (b) 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二. 吸光度的加和性 设某一波长( )的辐射通过几个相同厚度的不同溶液c1,c2??c n,其透射光强度分别为I1,I2 ??I n,根据吸光度定义:这一吸光体系的总吸光度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课题:光的反射(一)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 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 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时间:1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光的反射:光从 的现象叫光的反 射。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是 3、光的放射定律 课堂导学 1、光的反射现象可画出图如右,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 (1) 入射点O :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 点 (2) 法线ON : 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 入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4) 反射光线:即图中的 ,用实线表示 (5) 入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i 表示 (6) 反射角: 光线与 的夹角,用r 表示 2、师生共同探究 角ⅰ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2)将纸板沿绕ON 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 是 , 则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由此可得出: 3、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若入射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 2、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入射光线如 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i 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 B.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也增加2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 4、完成以下光路 课后练习 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的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试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 15°75° 2 30°60° 3 45°45° 5.完成图5一16所示的作图:图(a)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反射光线;图(b)中作镜面的法线和入射光线;图(c)中作镜面和法线。 课后反思 图2 图1 A B O 图3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及答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是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是物质,必须 消化成物质才能吸收。 3、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4、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 5、消化道:。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消化道外): 。 ②小消化腺(消化道壁上): 。 7、口腔:(1):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 ②唾液中含有:。 ③作用:。 ④属于:。 ⑤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⑥化学性消化开始的部位:。 (2)舌: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搅拌是模拟了。 (3)牙齿: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 ; . 物理性消化 8、消化方式; 。 化学性消化:。9、胃:(1)胃呈囊状,。 (2)胃功能:。 (3)胃壁内有胃腺: ①胃腺分泌; ②胃液内含; ③属于:。 ④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10、小肠:(1)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小肠长度:。 (3)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

③属于 消化; (4)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 (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 (6)胰液中含有消化 的酶。 (7)、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有 。 11、肝脏:①肝脏分泌 ,肝脏是人体 的消化腺。 ②胆汁不含 ;属于 消化。 ③胆汁作用是 ,把 。 12、营养物质的消化: (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顺序 ,它们各自开始消化的部位 是 ,彻底消化的部位是 。 (2)、淀粉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消化需要的消化液 有 ;脂肪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 (3)、淀粉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淀粉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4)、蛋白质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蛋白质最终以 形式被吸收。 (5)、脂肪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脂肪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6)、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叫 。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叫 。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叫 。 (7)、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主要器官)。 (8)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 ② 。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微粒 蛋白质 胃、小肠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 淀粉 葡萄糖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唾液 小肠 胰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胰液 肠液

第二节光的反射(20201109222633)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光的反射) [师]物体表面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 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红色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板书)第二节光的反射 [演示实验2]用光的反射实验器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一点(入射点)、两角、三线学生画出反射图,如图所示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0) 反射光线(0B) 法线(0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是为了研究方便所作的假想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活动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用演示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0点,让学生观察从镜 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2—3次,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5).用激光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到0,观察反射光线的路径(2-3次)在上面的试验中同时收集下面的数据 3?分析和论证(引导学生完成) ⑴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表格中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从步骤(5)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 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出示投影片] [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2S 此 解: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0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

最新Lambert_Beer定律——光的吸收定律

简单理解 被测组分对紫外光或可见光具有吸收,且吸收强度与组分浓度成正比。 一. Lambert-Beer 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 定律”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Lambert定律——吸收与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 Lambert-Beer 定律”可简述如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 I0,吸收光强度为I a,透过光强度为I t,反射光强度为I 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I0 = I a + I t + I r(4)若吸收池的质量和厚度都相同,则I r基本不变,在具体测定操作时I r 的影响可互相抵消(与吸光物质的c及b无关) 上式可简化为: I0 = I a + I t (5)

实验证明:当一束强度为I0 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b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后透过光的强度为I t,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称为透光率,用T % 表示。 称为吸光度,用 A 表示 则A = -lg T =K · b ·c(7) 此即 Lambert-Beer 定律数学表达式。 L-B定律可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浓度 (C) 和厚度 (b) 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二. 吸光度的加和性 设某一波长( )的辐射通过几个相同厚度的不同溶液c1,c2??c n,其透射光强度分别为I1,I2 ??I n,根据吸光度定义:这一吸光体系的总吸光度为

光的吸收定律

光的吸收定律 字体:[大中小]进入论坛参加讨论 一. Lambert-Beer 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 定律”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Lambert定律——吸收与液层厚度(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 Lambert-Beer 定律”可简述如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 I0,吸收光强度为I a,透过光强度为I t,反射光强度为I 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I0 = I a + I t + I r(4) 若吸收池的质量和厚度都相同,则I r基本不变,在具体测定操

作时I r 的影响可互相抵消(与吸光物质的c及b无关) 上式可简化为:I0 = I a + I t (5) 实验证明:当一束强度为I0 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b 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后透过光的强度为 I t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称为透光率,用T % 表示。 称为吸光度,用 A 表示 则A = -lg T =K · b ·c (7) 此即 Lambert-Beer 定律数学表达式。 L-B定律可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浓度 (C) 和厚度 (b) 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二. 吸光度的加和性

设某一波长( )的辐射通过几个相同厚度的不同溶液c1,c2??c n,其透射光强度分别为I1,I2 ??I n,根据吸光度定义:这一吸光体系的总吸光度为 而各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 (8) 吸光度的和为: (9) 即几个(同厚度)溶液的吸光度等于各分层吸光度之和。 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n 中吸光物质,只要各组分之间无相互作用(不因共存而改变本身的吸光特性),则: A = K1C1 b1 + K2C2 b2 + ??K n C n b n = A1 + A2+ ?? + A n (10) 应用:①进行光度分析时,试剂或溶剂有吸收,则可由所测的总吸光度A 中扣除,即以试剂或溶剂为空白的依据; ②测定多组分混合物;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1、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较少 C.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D.有利于保护声带 2、“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A、食道 B、胃 C、大肠 D、口腔 3、血液中没有 (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麦芽糖 D.维生素 4、将熟鸡蛋的蛋白切成碎块,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消化效率最高的一组是 (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肠液、胆汁、胰液 D.胃液、肠液、胰液 5、大量饮酒后,受到最直接伤害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6、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呈强酸性的是( )。 A.胃 B.小肠 C.胰腺 D.肝脏 7、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有( )。 A.口腔、食道、胃、小肠 B.口腔、咽、胃 C.口腔、小肠 D.胃、小肠 8、张立同学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 e.无机盐 f.维生素 g.水 A.b、d、f B.a、c、d C.b、e、g D.a、c、g 9、对瘦肉有消化作用的一组消化液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唾液、胆汁、肠液 C.胆汁、胃液、肠液 D.胃液、胰液、肠液 10、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在短时间 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消化液中有盐酸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1、关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B.蔗糖、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在小肠中被吸收 C.小肠的皱襞及小肠绒毛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D.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可以促进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12、下列营养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的是() A.水、维生素、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维生素、无机盐、脂肪 D. 水、糖类、脂肪 13、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食物。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皮被消化的初始部位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14、食物的营养成分中,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淀粉、脂肪 C.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淀粉、脂肪 15、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大节气,更是民间重视的传统佳节。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喉→食道→胃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 1.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小孔成像 2.关于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镜面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A.90°60° B.90°30 C.0°60° D.0°30 知识点光路的可逆性 4.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明:在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的

知识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黑板发生_______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是光在课本上发生_______反射的缘故;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使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反射. 能力提升 6.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 B.海市蜃楼 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 7.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8.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小明用右手写字),铺在台

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学习,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9.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当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靠近5°角时,反射光线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法线,它偏转了_______角 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度;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填“漫”或“镜面”)反射

小结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第一章小结(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1 、光线、波面、光束概念。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我们通常将发光点发出的光抽象为许许多多携带能量并带有方向的几何线。 波面: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束:与波面对应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2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内容、表达式、现象解释) 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 反射定律:1、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和入射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I’’=-I。 全反射:当满足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到介质上的光会被全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而没有折射光产生。sinI m=n’/n,其中I m为临界角。 应用:1、用全反射棱镜代替平面反射镜以减少光能损失。(镀膜平面反射镜只能反射90%左右的入射光能)2、光纤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角的正弦和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定。n’sinI’=nsinI。 应用:光纤 4 )光路的可逆性 光从A点以AB方向沿一路径S传递,最后在D点以CD方向出射,若光从D点以CD

方向入射,必原路径S传递,在A点以AB方向出射,即光线传播是可逆的。 5 )费马原理 光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其间无论经历多少次折射和反射,其光程为极值。(光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或常量)的路径传播的),也叫“光程极端定律”。 6 )马吕斯定律 光线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折/反射定律、费马原理和马吕斯定律三者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视为几何光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而把另外两个作为该基本定律的推论。 3 、完善成像条件(3种表述) 1)、入射波面为球面波时,出射波面也为球面波; 2)、入射光束为同心光束时,出射光束也为同心光束; 3)、物点A1及其像点A k’之间任意二条光路的光程相等。 4 、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6 条) 1)沿轴线段(L、L’、r):规定光线的传播方向自左至右为正方向,以折射面顶点O为原点。 2)垂轴线段(h):以光轴为基准,在光轴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3)光线与光轴的夹角(U、U’):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光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4)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I’):光线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5)光轴与法线的夹角(φ):光轴以锐角方向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6)相邻两折射面间隔(d):由前一面的顶点到后一面的顶点,顺光线方向为正,

第二节 光的反射定律

2019-2019学年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班级姓名 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 1.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A)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 A.60° B.30° C.120° D.150°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__漫反射__。用久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光的__镜面反射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__遵循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第4题答图

5.下列几种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B) 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B.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C.晚上看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减小 7.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B) A.30° B.60° C.120° D.180° 8.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B) A.40° B.50° C.80° D.100° 9.如图所示,甲中入射角为__50°__,乙中入射角为__0°__,丙中反射角为__60°__。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则入射角是__55__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_110__度。 11.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吃饭时,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你们认为哪种吃饭习惯好呢?(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食物的消化 1.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学习食物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由人体消化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并参照教材第29页“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 1

何连接的?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2)消化腺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设疑: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会变甜) 为什么会变甜呢?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淀粉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 (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1)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2)探究计划: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 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 ①唾液最好是纯净的,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 ②避免碎屑粘在试管壁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滴管。 ④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竹签或筷子进行搅拌时,要防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照顺序进行操作,则1号试管操作完成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作2号试管;也可以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