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缺一不可)

(3)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蒸发、沸腾对比

常见的液化现象:露水、雾的形成;

三种常见“白气”: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毛“白气”。

4、液化的方式

(1)降低气体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气体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常见的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②白炽灯的钨丝变细;③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④干冰不见了;⑤背阳处的雪不见了;⑥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等等。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常见的升华现象:①霜;②树挂(雾凇);③窗花;④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二、易错题精选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干冰是固态的冰()

(2)“雾”是漂浮于空中的水蒸气()

(3)夏天从冰箱刚取出冰棍时,周围出现“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

(4)烧开水时壶嘴处温度较高,冒出的“白气”不是液态,而是气态()

(5)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

(6)标准大气压下100℃水蒸气通入100℃水中,水蒸气液化放热,水会沸腾()

(7)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上升;温度上升,物体一定吸热()

(8)向烧红的铁块上浇水,水汽化后形成“白雾”()

(9)夏天盛冰淇淋的杯子外壁“出汗”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11)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为100℃()

(12)液体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13)严寒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在窗户玻璃外层凝华形成的()(14)液体蒸发时,液体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密闭小屋的室温为0℃,把-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在23℃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不变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要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融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白炽灯永久了,会出现各类现象,以下现象反映灯泡内的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1)钨丝变细()(2)玻璃泡的内表面会发黑()

A、熔化

B、升华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多选)夏天为了避暑,降低室内的温度,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A、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B、在室内放置大冰块

C、把放在室内的冰箱门打开

D、在室内洒适量水并通风

三、能力提升

训练题组1:

1、“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这时因为扇扇子时加快汗液导致从人体热;若用扇子对干燥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打火机在使用时,掌心部位反而感觉比较凉,那是因为打火机内部装有液体丁烷,使用过程中丁烷发生,吸收了掌心的热量;游泳后从游泳池走出水面,会感觉比较冷,这时因为水吸热。

2、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完成设备安装,即可收

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

3、在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水的沸点越,水将(填“容易”或“不容易”)烧开,食物越(填“容易”或“不容易”)煮熟。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来到,河面上的冰熔化

B、秋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D、初冬,河面开始结冰

5、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衣柜里放樟脑玩,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谁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6、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温度有关的是()

A、晾晒稻谷时将稻谷铺开

B、将买来的蔬菜用保鲜膜包好

C、吹电风扇时感觉比较凉爽

D、将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晒一晒,衣服会干的较快

7、关于下列成语、谚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由于树叶具有蒸腾作用,汽化吸热,树下的人感觉更凉爽

B、“扬汤止沸”指扬起的汤倒回锅内,蒸发吸热,导致汤的温度低于沸点,停止沸腾

C、“霜前冷,雪后寒”分别描述的是凝华需要吸热,熔化需要放热

D、“缸穿裙,大雨淋”是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外壁发生的液化现象

8、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比水的体积大

C、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9、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至于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3)飞船返回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工程师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固体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

10、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

训练题组二:

1、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其方法是将空气降温并从而变成液态空气,然后略微升温,其中先逸出的是。(已知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知道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知道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3、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立即用冷水冷却锅盖,取下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居然看到锅内粥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而用普通铝锅、铁锅煮粥时却看不到这一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锅比普通锅厚

B、粥的温度高于100℃,熄火后,若不取去限压阀不打开锅盖,粥也会在锅内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只是看不见而已

C、粥是黏稠状的,不易冷却

D、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降低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寒冷的冬季,我们能看到呼出的“白气”,而炎热的夏天却看不到,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6、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碾碎的卫生球粉末,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结拜、玲珑的人造“雪景”,请解释“雪景”是怎么形成的。

7、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都装有水,将四只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1)小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的是;(2)小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的是;(3℃的是。(一个标准气

压下)

第七讲知识运用课后训练等级

1、小明同学刚学完物态变化这一部分,对各类现象中的“白气”、“雾气”特别感兴趣,请尝试分析以下“白气”形成的过程:

例:烧水的时候,小明发现水烧开后,壶嘴部位有“白气”,这些“白气”是:

户内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环境,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1)夏天,打开冰箱门,发现有一团“白气”从冰箱里流出来,这里的“白气”是:

(2)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也存在“白气”,这些“白气”是:

(3)冬天手冷时哈出的“白气”:

(4)物态上使用干冰后形成的“白气”:

(5)深秋时节窗户上形成的“雾气”:

(6)夏天开空调的房间,窗户上也有“雾气”(想一想:“雾气”在室内还是室外一侧?)

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需要热量。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凝((固态液态 气态固放热)熔 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初二物理经典 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识讲解

汽化和液化(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 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蒸发: (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要点诠释: 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 要点二、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2、【高清课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 (2)压缩体积 3、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要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3、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

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1.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2.以上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3.(台州中考)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蒸发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 5.如图所示,打开汤锅盖,戴眼镜的同学看不见汤,是因为从汤锅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到眼镜片________成________附着在镜片上.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现象 6.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发生事故,致使液氨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用湿棉纱堵塞漏口,发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7.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个鸡蛋放一会儿,蛋壳表面会变湿;马上用干毛巾擦,却擦不干;过一会儿不用擦蛋壳表面也会变干.请解释以上现象 8.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word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例1】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固态碘直接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会直接变成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练习 1.(2019?东营中考)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 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解析: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例2】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9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收。 练习 2.(2019?青岛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解析: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D符合题意,选D。 3. 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 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态。 解析: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升华脱水法的原理就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答案:吸收,气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例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及答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 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练习 1.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2.选择题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汽 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 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3)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江面上形成雾 C.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 (5)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 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 (7)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 A. 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 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 (8)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冬天霜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3.判断题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升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补充: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补充: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及答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 习及答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练习 1.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 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2.选择题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汽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3)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江面上形成雾 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B.升华 C.凝固 D.凝华 (5)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冰的质量不变 D.都有可能 (7)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A.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升 华和凝 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 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 樟脑蒸气 ,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 升华 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 升 华 吸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 升华 现象,要 吸收 (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 干冰升华 获得 低温 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 着、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二、物态变化 1.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有 、 、 、 、 和 。其中放热的形式有 、 、 。 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图2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汽化和液化习题附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蒸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蒸发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C. 蒸发是在液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D. 蒸发时向外界放热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3、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吸收 4、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液化现象的是() A.卫生球日久天长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草、荷叶上出现露水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海波加热到48℃变成液态的海波 6、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7、给盛在开口容器中的温度是15℃的水加热到30℃, 则容器中水的质量将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A. 减小 B. 水蒸发 C. 不变 D. 增多 8、关于液体蒸发快慢的因果关系,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D.以上论述都不太正确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10、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气温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凝结成水珠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 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6. 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中形成___,上升时___,到水面___,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7.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8.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9.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______热,液化时______热的原理制成的。 10. 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11. 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12. 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____。 13、水蒸气一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壶浇开水时,水开后在壶嘴处就会看到“白气”,这是水先____后____而形成的。 1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 1.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2.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3. 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4、下面四图中正确描绘出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情景的是() 5、一个装了水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可以同时沸腾 B、试管中的水后沸腾,烧杯里的水先沸腾 C、只有烧杯中的水沸腾 D、只有试管中的水沸腾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号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露是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4、雪是____态、霜是_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冰花是____态,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冰花在窗玻璃的_____侧。〖学习过程〗 一、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演示碘锤实验,观察,回答: 实验中给碘加热,碘由 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2、介绍升华和凝华概念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 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 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介绍人工降雨学生阅读书上生活物理社会〖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 2、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当堂反馈〗 1、樟脑丸消失了是_________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 ________现象。 2、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3、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窗子常在玻璃________面出现一层冰花,这是_______现象,要____热。 4、放在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_______,在这各过程中要_________。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案例分析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例分析 崔家桥镇中海中学王海艳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诱导上,大多数教师对于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诱导难以把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使学生思路和思维混乱,就此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共同探究。 思路设计: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以教师演示实验、资料介绍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图片、实物加以启发引导,由“趣”激“情”,由“情”探“疑”,由“疑”得“知”,由“知”育“能”。设计层层诱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尽量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轻松学、愉快学。 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固态碘、试管夹、圆底烧瓶、灯片 教程: (一)导入课题 1、大家好,看到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精灵活现,认识你们真的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雾淞》 2、为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共同探究,有信心吗? 3、还是让我先考考你们? 物质从固态——液态,物质从液态——气态分别是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由。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在定义中补充“直接”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器材: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结物休表面。 夜间降温物体表面 举一反三:水蒸气小冰晶 空中凝华下落地面雪 (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现化高速飞机运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黑,请你分析其原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_. 5.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6.用酒精棉球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擦一擦,可看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有_________作用. 7.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8.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 9.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10.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1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____. 12.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液化成的___________.1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的缘故. 1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5.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运载火箭中的氧和氢都是以________状态装在火箭里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1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9.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及答案.pdf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练习 1.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2.选择题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汽 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 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 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 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3)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江面上形成雾 C.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 (5)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 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6)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 (7)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 A. 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 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