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三: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

课件展示情境录像:请你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1、黄河上游长3472千米,中游长1206千米,下游长786千米;2、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是2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入海口的

情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布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的提出指名了方向。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屏幕出示:思考讨论。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将学生的举例用实物投影展示)

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验证规律的设计,是在学生通过分析基本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动手实践验证,明确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良

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做好铺垫。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适当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同时也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创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理解规律。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一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

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试一试:

282+67+33 126+235+174

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试一试的设计,首先激起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同

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

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 427+403+397 270+560+730 。。。。。。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

23+89+()()+148+5864+()+36+125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因为加法和减法联系密切所以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自然联想到减法可能有运算律,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

课后反思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是青岛版数学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拓展应用的思路,逐步学会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真实情境串联始终。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胆放手、探究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