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环境保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正饱受前所未有的侵害。通过对黄河沿山西段四市十几个县700多公里的实地考察,发现黄河水资源保护目前正面临几大挑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据测算,开采1吨煤要损失地下水2至4立方米。黄河山西流域年产煤炭1.4亿吨,每年至少向黄河排入矿坑水2.8亿立方米,而这些矿坑水中含有许多复杂的物质成分,其中包括重金属和放射性离子等,严重地污染了黄河的水源。
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谁污染谁治理”是企业对其污染应承担的责任,然而这些企业一旦破产或关闭,其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由谁承担就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资源物理性的污染,同时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随水而流,导致黄河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剧。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黄河沿线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提高回采率,控制开采总量,并对矿坑水实现治理达标排放;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措施;尽快划定合理的采石和烧灰区域,改变采石与烧灰散乱管理的现状;尽快分期分批对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统一安排;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以坝系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数字黄河”,为黄河水资源污染检测、防治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黄河河道变迁
依据黄河流经的地域和入海口,可将其下游河道变迁划分为北流、东流和南流。
北流指黄河下游河道经河北平原于渤海湾西岸入海,同海河水系混而为一。北流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上限据文献记载可考为春秋战国,甚至还可以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下限为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这一时期黄河下游的河道主要有《山经》河、《禹贡》河和《汉志》河。后期为北宋后期(1048~1128年)。期间黄河下游曾三次北流,分别发生在公元1048~1069年,1081~1094年,1099~1128年。从北流区两期河道看,前期三条河道在平面上依次从山前冲积扇前缘向滨海迁移,在流向上由北向东北作扇面转移,后期与前期相反,在平面上呈反方向移动。
东流是指黄河下游经古济、漯流域,后至大清河流域入渤海。东流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至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这一时期出现了黄河历史上经流最久的东汉河道。后期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今,此为现黄河下游河道。东流区两期河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是两条河道基本平行,前期河道较后期河道偏北。
南流是指黄河下游南流入淮注入黄海,时间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咸丰五年。金初,黄河开始南流,金、元到明朝前期,黄河干流长期摆动在汴、濉、涡、颍诸水之间,呈多股分流之势,直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以后,才“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⑤。黄河由此演变为单股汇淮入海。明朝后期,潘季驯治河,在下游两岸高筑堤防,借以“束水攻沙”,河道基本上固定下来。元明时河道已有向北摆动的趋势,只是由于人为筑堤,才制止这种摆动,但最终还是控制不住北流趋势,终于出现了咸丰五年的铜瓦厢决口,从而结束了黄河下游720多年南流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东流由渤海湾入海的状态。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在地域变化上有如下的特点:(1)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上
为北流、东流和南流三种形式,变迁的范围,北不出海河,南不出颍河和淮河。(2)在上述范围内,河道变迁的空间顺序基本上表现为自东北转为东偏北,再转为东,由东再向东南,作扇状扩展,其摆动顶点,在桃花峪一带;这种扇面摆动大致在13世纪末完成后,河流又转而由南向东南,再转向东,呈由东向北的趋势。(3)从经流时间来看,北流最长,持续约2000年,其中见于史籍记载的约800年;东流次之,持续约1200年;南流最短,约700年。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主要原因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人为因素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曾是农业发达地区,不少朝代在此建都,大量砍伐树木;汉武帝以后,黄河中下游的森林和草地也被垦辟成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甚至呈现出一片“耕者益力,四海为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的景象。这种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索取的后果,便使后代子孙们遭受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从自然因素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耐冲性很差,遇水容易变成流泥。西汉时黄河就有“一石水而六斗泥”之称。黄河流域受东亚季风的影响,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容易发生洪流。当黄河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后,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河底,河床逐渐抬高,成为“悬河”(地上河)。从高中历史课本中西汉、东汉时期的全图,北宋、南宋时期的形势图,明时期全图以及鸦片战争形势、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等图中,均可看出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造成的决口、改道而使黄河走向发生的变化。
黄河的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黄河奇石介绍
黄河奇石馆展品布展独具风格。展馆征集了来自兰州地区奇石收藏爱好者约三百人的家藏兰州黄河奇石精品近五百方。布展方式打破了以往按石种、石色分类的习惯,采用了按构图、内涵组合的布展方法。共划分组合了“石上文字”“备战奥运”、“古今人物”、“骏马奔腾”、“百鸟争鸣”、“动物世界”、“山水风景”、“天然雕塑”等十六个系列。让观众参观后既有内容丰富、体会无穷的思考,又有条理清楚,主题突出的感觉。此外,为了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展馆内还展出了甘肃特有的十多种巨型古动物化石,让众多兰州市民及中小学生特别是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