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

律(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

性)

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

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

替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

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

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

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主导

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

而变化

重要

因素

水分热量

成因

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

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

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

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

变化

分布特征延伸

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

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典型案例非洲沿20°E经线自赤

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

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

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

原带→热带荒漠带→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

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

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

森林带→草原带→荒

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

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

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空间规模和尺度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

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

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

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

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

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

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

丰富

温带荒漠带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

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判断阴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

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014(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地里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2013(二十二)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