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考点及考试要求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

1.景观的改变

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

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②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③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④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⑤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

2.城市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污染类别危害

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3.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4.原因:城市是人类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

5.逆城市化:又叫城市郊区化

6.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案例分析】P45活动“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点拨】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

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

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

失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

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城

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

会遭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

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到:①统一规划;②城郊防护

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草

和树;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⑤依法保护绿地。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①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②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③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④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⑤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注:现代化城市要具备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

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创造一个为市民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家园综合体”。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典型例题]

1、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B、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导致城市气候类型的变化

C、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

D、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为主要的生活污染

解析: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虽然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气候类型。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工业三废”。

答案: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

A、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C、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

D、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

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

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2~4题。

2.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3.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4.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资料一: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资料二: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作“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资料三:近几年昆明市投资100个亿治理滇池,抽取湖底淤泥,打捞湖面藻类,并对附近排放污水的300多家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使滇地逐步重现碧水丰姿。

据此回答5~8题。

5.在英国各城市中,伦敦“雾都”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B.地形闭塞,不利气流扩散

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使用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

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6.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近年该市

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对金属冶炼厂实行关停并转

B.增加化学设备,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

C.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SO2

D.缩小工厂生产规模,控制废气排放量

7.下列有关滇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滇池附近工厂纷纷建设污水处理场,牺牲了经济效益换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B.滇池治理前鱼类逐年减少,主要是附近工厂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所致

C.滇池治理前湖水生化需氧量在每升4毫克以下

D.治理滇池过程中,抽取淤泥是为了减少湖中植物营养物,控制藻类生物的生长

8.从伦敦老城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

A.分散城市职能

B.郊区城市化

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城市人口

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第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

9、对于逆城市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逆城市化是城市无限扩大的结果

B、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从集聚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

C、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D、逆城市化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出现的主要现象

10、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是

①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②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③控制环境污染,限制中心大城市的发展④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1、“新奥运”促进了新北京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提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东部发展带即在顺义、通州、亦庄重点建设新城(而非卫星城),西部生态带即在昌平至沙河、门城至首钢以及长辛店、良乡、黄村等新城进行新的定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表中的多年平均北京气温、降水资料,描述

北京的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份12平均气温(℃)-4.3-20.024.2

降水量(mm)2.65.99.026.428.770.7

月份789101112

平均气温(℃)25.922.74.3-2.2

降水量(mm)175.6182.202.3

(2)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举措,其主要途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②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

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③在山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④适度提高北京市居民

生活用水的水价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北京中心区两轴指京城中轴线(或城市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两轴地带的城市职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

(4)建设东部发展带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城市职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将西部定为北京生态环境带的主要原因及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D3.B4.BD8.B9、B10、D

11、(1)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或7月均温在25℃左右,冬季在0℃以下或年温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2)B(3)政治、文化。(4)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建设若干新城,能够吸纳、转移产业和人口,进而为北京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对城市职能的影响:避免城市职能过于集中(或分散城市职能);使城市中心区政治、文化职能(或首者职能)更加突出。

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积极影响: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居住条件改善、绿地面积增加、社会治安改善、就业率的提高。

(5)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是北京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区。西部建设生态带具有防风固沙、保持

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孔德余 并不认同所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已经基本饱和,未来将转向改善性需求的观点。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还不到50%,也就是说,中国与美国大致面积相等的国土面积,还养育着相当于美国20倍左右的农民,说明中国农民的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积可能达不到美国农民的1/20,那么中国要真正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还很漫长。 未来持续漫长的城市化,就是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那么,未来城市化的路径到底是让现在的大城市无限扩大,还是发展中小城市?如果说让大城市无限扩大,依据中国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未来上3000万、5000万甚至更多人口的城市在中国会有很多。而就现状来看,大城市最大的优势是商业设施、商务设施、就业条件、政府服务、教育、医疗的优势集中;但超大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的城市规模,也会面临全世界的城市都未出现过的严峻问题,比如交通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一个超级大的城市,仅仅一个超级大的交通压力完全可以让整个城市瘫痪,而交通压力的出现,同时就导致一个大城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如果继续放纵各种优势向大城市集中,让人口也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很显然,终究有一天那些超级大城市的问题将无法解决,到那时,再来发展中小城市恐怕将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也可以说,中国的城

市化绝不应该把超级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小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优势和空气质量的优势;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大城市的优势,却恰恰成了中小城市的劣势,因此,中小城市目前因为政府服务水平、商业商务配套、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落后于大城市,而失去竞争力。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出现大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持续增强,中小城市的聚集能力还在不断减弱的态势。如果中小城市从抓政府服务的提升开始入手,并将商业、商务功能,医疗、教育水平都提升到与大城市的水平基本一致,再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匹配相适应的产业规模来解决好就业问题,中国中小城市还会继续像现在一样不能与大城市竞争?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方向还会是大城市? 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无法回避对中小城市的依赖,尽早解决好中小城市发展中的服务水平,提升商业、商务、教育、医疗等功能,促进中小城市的就业能力,才是出路。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中小城市的发展,也会成为商业、医疗、教育、以及与城市规模和满足就业相匹配的产业经济将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 2015年9月11日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教案资料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化 (一)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两层含义。 (二)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经济发展 2.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的发展。中心——边缘互动 3.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缩小城乡差别。城乡趋同 (三)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实际上,农村人口绝对量也在不断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 (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第一阶段:自城市形成—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比重1%~2%。城市规模小,城市数目少。原因:生产力水平低,非农产业不发达。 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1900年(两次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900年13.3%。原因:工业化。①工业化扩大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矿城市大量出现;②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产业提供后备劳动者,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工业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第三次技术革命极大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 (五)当今世界城市化的对比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逆城市化导致城市结构合理(城市人口反流乡村,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畸形,城市结构不合理(表现: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我国解决措施:限制大城市发展,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乡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型国家)

20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限时规范训练20城市化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年该市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该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3%,且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答案:B 2.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市人口最多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D.第三产业产值先降后升 解析:根据该市的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可计算出该市人口总量,其中2019年最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可能增加;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由2019年的约40%增长至2019年的约60%;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可能持续增加。 答案:C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D.1985~2019年 解析:读图可知,1985~2019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答案:D 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 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城市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观察到城市的景观,如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主讲人:李津逵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方面人们尽情的享受着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与舒适,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到了城市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作为世界人口最大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学者把中国城市化列为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之一。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中国人民的福音呢还是全世界的祸水?确实有学者提出了这么严肃的问题。那么面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使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李先生您好! 李津逵:您好! 王鲁湘:欢迎您作客《世纪大讲堂》! 李津逵:谢谢。 王鲁湘:我看了一下李先生的简历,突然发现我们两个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两个人年龄相仿,李先生比我略微大几个月。我们都是从城市里头在那个时候下乡做知青,然后在知青里面过着一种很艰难生活。所以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又后来由于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两个同时在那一年参加了那一次决定历史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的那一次高考,我们都成了大学生,这样的话我们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最后在城市里面工作,在城市里面生活,在城市里面安家成了一个城里人。所以对于城市化我们是有双重理解的,因为我们曾经在农村里面干过。那么您的经历使您对城市有一个什么样的向往? 李津逵: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是在东城区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开,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在干活的时候,我要能在那个招待所里当一个服务员该多好? 王鲁湘:对。 李津逵:就想这个事。 王鲁湘:对,当时我们知青所有的梦就是回城,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不择手段就是要回城。为什么要回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社会里面,城市比农村具有太多太多的优越性了。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变成一个城里人,然后到城里面生活。那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然以我们预料不到这样一种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发展起了,那么您也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您觉得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在这30年中间有阶段性的区分吗?比如说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 李津逵:我感觉是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大量的这种三来一补的工业在沿海地区落户之后,创造了城市中间巨大的就业岗位,这个时候农村中间大量的青年走向城市,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飞跃。 王鲁湘:我们产生了城市化要求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对。 王鲁湘:社会的一个推动力。 李津逵:就是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向往城市生活,但是他走不进城市。 王鲁湘:走不进。 李津逵:比如说明清的时候有那个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城市里面没有就业岗位,农村又没有余粮供养城市,农村的这个耕织结构又非常的顽固,这种情况下一直就没有突破。但是当我们中国加入了全球的经济分工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天到来了。 王鲁湘:对,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您是学工科的。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着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 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到2015年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 战略举措。结合十八大报告,介绍了新型城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制 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实行 分析处理,得出实证结果。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影响,其后依次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建议。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均持续提升。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城镇化每提升1%,可拉动投资增长3.7%,带动消费增长1.8%。2014年3月最新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 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 民的市民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并进一步阐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根据统计资料 显示,2015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50.5%,而全国城镇化水平平均为 56.1%,相比较来说,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究其根源,不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存有诸多其他因素,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新型

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实行实证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新型城镇 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化体现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更加注重全面质量的提升。与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较,新型城镇 化重在“新”,不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多,而 是更加注重内涵式的增长,全面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其基本原则 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突出了“存量优先”,其主 线是农民的市民化,同时还提出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优先解决存 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重在提升城镇化的内在质量, 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新型城镇化的成果。关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收入水平、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实行 分析。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示、材料及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逆城市化。 二、教学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城镇化发体现状与思考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城镇化发展 进程、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阐述了阜阳市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并分 别从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实 行深刻的剖析。最后,从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立足市情实 际明晰发展目标,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阜阳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新的经济 增长极。近几年,阜阳把推动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和推动 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但为阜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富民强 市的战略支撑点。 一、阜阳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 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4.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 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先后经历了平稳恢复阶段(1978~1995年)、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和快速推动阶段(2006年后)的发展过程。1978~199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4.5%逐步攀升到10.6%,年均提升0.36个百分点,属逐步恢复提升阶段;1996年 阜阳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到2005年的26.5%,十年年均提升1.59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发展质量

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7.5%,2006年以来年均提升1.22 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扩 展加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GDP总量攀升到1146.1亿元,1978~2014年GDP年 均增长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8%,“十二五”前四年均 速达10.5%,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动,2014年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7.5%, “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是全市城镇化持续快速发 展时期。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293.4万人,是2010年的1.2倍,分别 是2005年和1978年的1.3倍和10.7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区持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拓展。2014年末,全市 城市面积788.6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1倍,平均每年增加6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 增加135.9%和37.9%。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持续 扩大。全市城市人口179.7万人,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50.5%和8.1%。2.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增强近年来,阜阳市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增大对城市建设、道路和公用设施的投入,城市功 能日趋完善。201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 44.1%。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753公里,比2010年增长40.7%;城市公 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4.9%和81.2%;城市排 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增长79.0%和36.3%。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 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 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绿 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产业层次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积极调整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 务业的发展,促动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 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4年,阜阳全市二、三产业增加

(完整版)城市与城市化2013-2017年高考专题练习

(2014-2017高考)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4—5题。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 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 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 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7.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6?上海卷)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7.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8.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16?上海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9.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 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10..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 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 面积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 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 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 总和,即出行能耗。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 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5题。 15.据图推断 1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873283.html,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和对策思考 作者:马驰李海波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03期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城镇化发展不可避免成为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一届政府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寄望颇高,希望以此提振经济民心,实现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缺乏详尽需求分析调查、缺乏生态安全规划、缺乏持续资本运作配套、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等多个重点问题若不能很好解决,将严重伤害中国基层百姓切身利益和信心。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思考,提出城镇化发展应真正了解基层民众的真实需求,应以自然生态安全为考核评价标准,应解决金融服务瓶颈和风险驾驭能力,应克制执政者的“GDP 渴望”和“规模冲动”,应保全民族文化和增加民族文化价值等建议,以资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 ;城镇化 ;金融监管 中国未来改革,必将全面涉及法治、经济、军事、教育、生态等多个深水区领域,而且任何领域皆任重道远,使命艰巨,不可急功近利。 基于为全国人民能够充分享受改革实惠的初衷考量,城镇化发展是需要优先探讨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城镇化发展一直未中断,综合来看,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镇化进程差异巨大,相对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部分沿海城市和中部城市。大西北以及二三线以下城市发展还处于极低水平。同时,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工业用地挤占住宅、产业用地等情况突出,加上房价居高不下,大量投机因素的存在,导致本应该全面参与城镇化进程的广大乡村人口资源望而却步,土地使用效率反而大大降低。 一、中国城镇化的真正需求源自何处 城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和工业进步的自然结果。主要还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与人口资源分布之间的一个供需平衡关系。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暴露出来两极化现象,如:北上广等资源竞争过度的大城市、一些新兴城市大量房屋空置等现象并存,也触动政府希望通过推动城镇化,让过度集中的大城市人口和资源流向二线乃至三线中小城市。这可视作一个比较合理的需求。 我们再从地方政府债务的角度考量城镇化的需求。在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有多严重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声音。 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2014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高达近2.4万亿元。然而,2014年8月初,《中国经济周刊》在对全国人大常委尹中卿专访的材料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图1 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

量、历史文化 [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6~7题。 图3 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我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摘要:如何寻求中国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解决农 村的就业问题,发挥城市规模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地理优势和地方文化,实施城市化战略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和它的必要性。首先把握未来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趋势,其次提出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群对策? 城市化的含意及其指标众说纷纭,角度不同,见地也不同。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城市化就是城市生活这种特殊商品的普及化。实施城市化战略对于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及可能性 今后20年是我国工业化中期发展时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其标志是我国工业化初期产业,如纺织、普通食品、普通建材等,已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状态。难以再带动我国经济继续增长。目前,工业化的主导产业已转向以机械电子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建材、建筑业为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这些产业的未来需求量大、投资量多、资本技术密集,它们的发展无疑会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就决定了我国未来20年城市化必然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另外据估计,今后20年至少有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是我国未来2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在此对实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和条件作一分析。从国内形势看,国内有效需求后劲不足,居民消费呈现疲软状态,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如何发挥少存款多投资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传统的第一、二产业趋于成熟并走多从次化、纵深化、一体化发展,而第三产业未改变产业布局,进出口结构,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消费。城市化战略为其提供了环境,并且逐步改变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从国际形势看,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中国要增强竞争实力为其向规模发展,而小城市小乡镇不能发挥规模经济]经济战略优势、品牌战略,建立综合型、政治型、经济型、交通型、文化型、旅游型等特点的城市。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小作坊,小工厂,小企业已不适应当代要求,走城市化战略是国际形势的要求。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发展成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三大城市群,表明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方向、趋势。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的趋势预测 在我国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1997年)左右,今后将进入从3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将出现以下几个基本趋势。? ?(一)大城市将比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于中小城市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城市经济效益高、居民收入水平高,虽然建设成本也相对高一些,但最终收益(收入减成本)还是比中小城市好。二是大城市功能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城市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三是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更强有力的带动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在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和重要的时候,在城市群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大城市的作用更加明显,原来独立发

[英语]城市化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fast urbanization Nowadays, the urbanization is at a fast pace in our country. It is common to see numerous people thronging into big cities and lots of skyscrapers being built every day.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e urgent need of a prosperous society by almost all civilians. Undoubtedly, the fast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great influences on people’s daily life. On the one hand, it has provided much convenience to peo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dition of people’s studying, working and living has been improved rapidly. Therefore,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have currently lived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 in big cities. Thanks to the urbaniz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level of welfare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citizens has respectively risen by 40% and 50% since the implem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many negative effects concerning the fast urbanization. Firstly, 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being appealed to throng into big cities, they have to be faced with much more pressure with regard to living and searching jobs than previously. Secondly, the traffic problem has become so sever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people’s working and studying has been lowered dramatically. What’s more, there are millions of cars running on the streets and tons of factories opening every day, which has led to inevitable and damaging pollution to almost everything on earth, our

我国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

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姓名:XXX 学号:XXXXXX 年月日

我国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然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及时改进,以确保中国的城市化能成功,顺利的进行。本文借鉴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化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对城市化概念以及中国城市化的状况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然后重点研究了对中国城市化现状的思考和一些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环境工业化 引言: 城市化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且城市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的有效办法。根据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规律,中国已经进入了从30%到70% 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亦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实践证明: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上,放在提高城市质量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上来。因此,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提高、完善大城市与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相结合,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建制镇适当集中,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才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新选择。 1.城市化以及进程中的问题 1.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生活转化非农业生活的过程。”[1]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进步状况和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展十分迅猛,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5%,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正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2] 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3] 1.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2.1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哪种程度 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城市化的水平定得同发达国家一样高,要达到75%以上。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城市化水平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容易懂得的道理;我国在80年代以前城市化水平低,现在仍然不够高,需要提高,这也毫无疑问。但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应该一样?中国国情与迄今已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发达国家差别巨大,中国城市化标准是否一定要像它们看齐?21世纪的城市化与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化标准是否应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