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温病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温病学》名词解释一览
第一章绪论
1、寒凉派金元时代医学上的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上主张以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2、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的一门学科。
3、广义伤寒把伤寒作为所有外感热病的总称,如《难经五十八难》中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4、戾气明代吴又可提出的温疫病因,认为温疫并非风寒暑湿等六气所感,而是自然界中独特的致病物质“杂气”所致,其中致病暴戾的称为“戾气”。
第二章温病概念
1、温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2、天行指病名,即流行病,也叫时气、时行。
3、时行之气出自王叔和《伤寒例》,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反常之气。
4、新感温病凡感受当令之邪,感而即发,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的温病。
5、伏邪温病凡感受外邪,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温病。
6、新感引动伏气温病初起即见里热症状,又有表证者。传统认为这是原有伏邪内伏,又感受时令之邪而发,故称为新感引动伏气。
7、温病是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8、温毒一为病因,系指温热毒邪而言;一指病名,指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除具有一般急性热病的临床见证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溃烂或肌肤有显著斑疹等特征。
第三章温病病因与发病
1、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等特点的一类病邪。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以及温毒、戾气等。
2、伏寒化温根据《素问》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认为冬感寒邪,伏于体内,郁久化热而形成的温热性质的温邪。
3、天受见于《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染。
4、传染见于《温疫论》,指通过接触传染。
5、邪伏少阴是伏气温病的一种类型,一般指冬伤于寒,寒伏于少阴,而有少阴亏虚者。
6、邪舍营分是伏气温病的一种类型,一般指营分素虚而邪伏于营分,因新感外邪引动而致内伏营分之邪外发。
7、邪从口鼻而入指外邪通过呼吸或饮食而侵犯到肺或脾胃。
第四章温病的辩证理论
1、卫分证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
2、气分证温邪入里,导致人体气的功能失常所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
3、营分证温邪犯于营分,导致营热阴伤,扰神窜络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
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耗血动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
5、传变温病发生后,病情往往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动态变化就是传变。
6、顺传温病初起,温邪首犯于上焦手太阴肺卫,传至中焦阳明胃腑的发展过程。
7、逆传心包指肺卫之邪内陷于心包的病机演变。
8、卫气同病卫分证未罢,气分证已见,即卫分证与气分证同见。
9、气营两燔指气分和营分均有邪热炽盛的证候,即气分证与营分证同见。
10、心中憺憺大动指心中空而剧烈跳动。
11、瘈疭与“抽搐”同义,指手足时伸时缩,或伸或缩,动而不止的状态。瘈疭是肝风内动的表现。
12、化燥病变过程中因津液耗伤而出现燥象的过程。
13、化火病变过程中出现火热证候的过程。
14、不传邪在卫分或气分,经治疗邪从外解而病愈。
第五章温病的常用诊法
1、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自觉发热不甚的一种热型,为湿重于热,热被湿郁,湿蕴热蒸所致。
2、战汗多系邪热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蓄积力量,奋力鼓邪外出,而突然发生全身战栗,然后全身大汗出的现象。
3、昏谵即神昏谵语的简称,有神志不清,意志丧失,语无伦次的表现。
4、湿遏热伏即热蕴湿中,湿处热外,湿邪阻遏而致热邪不能外透,多见于湿温病初起。
5、热深厥深即热邪越深伏,手足厥冷的程度越甚,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不能达于四肢而致手足厥冷。
6、痉厥痉厥是两个不同的证候,凡筋脉拘挛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甚则角弓反张称为痉。四肢逆冷,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便为厥。这两证候多同时并见,故临床上往往痉厥并称。
第八章风温
1、舌蹇指舌体卷缩,转动迟钝,或强硬语言不利。多因邪热内闭心包所致。
2、逆传心包肺卫邪热直接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证候,这种传变形式是与肺卫之邪顺传阳明的病机相比较而言。
3、辛凉轻剂在辛凉解表剂中,选用辛凉轻清宣透之品、药量较轻而组成的方剂,如桑菊饮。与银翘散比较,本剂解表之力较轻,吴鞠通称之为辛凉轻剂。
4、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表现。由于邪热与燥屎搏结于里,肠腑水液从燥屎旁边流过而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异常,称为热结旁流。
第九章春温
1、春温由温热病邪引起,初起以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里热证候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神昏痉厥等证,只发于春季的急性热病。
2、伏邪自发属于春温发病类型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体精气失于固藏,寒邪伏于体内郁久化热,到春天,春阳上升,阳气开泄,伏热外达,初起即见里热炽盛之证,称为伏邪自发。
3、新感引发属于春温发病类型之一。春温发病之初,虽以里热见证为主,如同时感受当令之邪,兼有恶寒头痛等卫表证的,称为新感引发。
4、懊侬指胸膈间灼热、嘈杂的感觉。温病懊侬是因邪热内扰胸膈或余热未清,留扰胸膈所致。
5、气营(血)两燔是指气分和营(血)分邪热俱盛的病证。证见壮热、烦渴、头痛、神昏谵语、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第十章暑温
1、暑温指多发于夏季,由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初起即有气分热盛证候,病变迅速,易耗气伤津,多闭窍动风。
2、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以暑热见证突出,兼具有湿邪郁阻证候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3、中暑暑热之邪直入心包致使突然昏倒的病证。
4、冒暑即夏月感冒。为暑湿病邪侵袭肺卫,或兼有寒邪束表所致,以卫表见证为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