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营造之图解戗角

古法营造之图解戗角
古法营造之图解戗角

戗角

苏州古建筑中的戗角(北方称翼角),由木作和瓦作共同来完成,戗角的木结构,分两种做法,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

水戗发戗较为简单,其木构件(老戗)本身不起翘,戗角起翘,全由瓦作向上翘起的小脊来完成,因此其外观则相对平缓。瓦作向上翘起的小脊,又称水戗,故称“水戗发戗”。

嫩戗发戗则较为复杂,其构造主要有下列木构件所组成: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弯里口木、摔网椽、立脚飞椽、弯遮檐板、孩儿木、千斤销、戗山木等。

对于上述构件的尺寸、规格与做法,在《营造法原》的“发戗详细尺寸制度”一节,以及图版四十七“戗角木骨构造图”中,都作有介绍,本人也以图解的方式,对此作了解读,详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出版的《图解〈营造法原〉做法》一书。但对戗角的安装却没有介绍,为此本文特对该部分的内容作一补充,与各位网友分享:

戗角的安装

戗角安装可在房屋的直挺椽子安装完成后进行,也可在安装之前进行,但以前者为多,因为戗角安装,须以靠近戗角的第一根出檐椽子为基准。

现将戗角安装的关键步骤分述如下:

一、安装之前的组装

戗角安装之前,可先将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以及孩儿木、千斤销等相关构件,组合安装在一起,以减少安装时,在高空作业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预先安装时,还可统一嫩戗与老戗的相交角度,以及嫩戗的起翘高度等,使之相互之间进行比对,也可减少安装误差,提高工程质量。

嫩戗与老戗的相交角度,宜在130°~122°之间。但具体角度须按房屋的提栈而定,一般情况是,老戗、嫩戗和水平线所成的两个锐角应大致相等,这是因为老戗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是根据房屋的坡度(即提栈)而形成的。当房屋坡度决定后,也就决定了戗角起翘的高低,若是房屋坡度较陡,而戗角起翘很低,或者房屋坡度较缓,而戗角起翘很高,都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生硬的感觉。

二戗相交,嫩戗连于老戗,称坐势,嫩戗面距老戗头缩进三寸,戗端作平面。在老戗面上开槽,称檐瓦槽,以便安装嫩戗。檐瓦槽之长度、宽度均同嫩戗根,槽外深五分,内深一寸半,以嫩戗之斜势而开凿。将嫩戗嵌入老戗之内,使两者镶合牢固,不易松动。

老戗与嫩戗之间,为安装牢固,须设菱角木及扁担木。菱角木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老戗与嫩戗间的角度,同时也可承受戗角上的一部分压力。扁担木主要是在老戗与嫩戗之间,起到拉结与加固的作用,防止嫩戗向外倾覆、松动,同时其高度又起着垫高的作用,使嫩戗与老戗间形成的曲势更加顺适,有利于戗角构件的安装。

扁担木与菱角木,二木相加的高度(即拼高高度),不应低于嫩戗水平高度的2/3。菱角木与扁担木的宽度,为嫩戗戗头宽度的七~八折。

扁担木与嫩戗上端,为连接牢固,须贯以木条拉结,并用拔紧销将其拔紧拉实。其外端露于嫩戗之外,称为孩儿木。

孩儿木为四方棱形,一般按菱形放置,其对角宽度为嫩戗宽度的1/5左右,其对角长度是其对角宽度的1~1.2倍,孩儿木之上角与猢狲面下尖嘴的距离是其对角长度的1~1.5倍,视嫩戗的规格大小而定。

在老戗底部,垂直向上,穿过嫩戗中心线、菱角木、扁担木,贯以硬木制成的木销,称千斤销,其上部也须设拔紧销,使千斤销将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等构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之共同受力,因此更加坚固,不易松动。

千斤销露于老戗之外的部分,须施以雕饰,雕饰的花样有多种,常见的有荷花式、花篮式等,雕饰的高度为其宽度的1.5倍。

以上便是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等构件组装的传统做法。

现在施工时,对上述之传统做法作了改进,老戗、嫩戗、菱角木、扁担木之间的连结加固,都以对穿螺栓来代替。对穿螺栓须设三道,一道在原孩儿木的安装部位,一道在原千斤销的安装部位,另一道则在靠近扁担木之后端。底部所开的栓孔,可分别安装孩儿木、千斤销作掩饰,而后端的栓孔,因为安装在与廊桁相交处,并不外露,可不作处理。

老嫩戗之间组装的两种做法,详见下图:

传统做法改进后的做法

二、老戗安装

老戗的安装,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其上端(即戗尾)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1、歇山建筑老戗的安装

歇山建筑的老戗,其下端安装于两侧廊桁相交处,而上端则安装于两侧步桁相交处,两侧相交的桁条须按敲交做法。

在上下两处敲交桁条的面上,弹出斜角中线,作为老戗的安装中线。根据老戗的宽度,在斜角中线两侧分出老戗的外皮边线。将老戗斜搁在上下两桁的交角中,先校正老戗的下出叉势,以确定老戗的伸出长度。再将老戗中心线对正斜角中线,并使其底部呈水平状,用凿子在桁侧沿老戗底划出一条平线,按老戗的外边皮线,用凿子挖凿桁条上表面,凿出一条宽同老戗,前深后浅的斜面,斜面应与所安装的老戗底面平行,使老戗能平稳地坐放于转角桁

中。注意,老戗下端安装,不能挖凿老戗底部,因老戗下端伸出,属悬挑构件,底部挖凿,不利于其受力。

老戗上部(即老戗尾)与步桁相交时,也按同样方法处理,所不同的是,此时不能挖凿桁条,而须在老戗尾部凿刻出前低后高的椀形,使之趴于步桁之上,高出桁条面约1~1.5倍的椽厚,使之与两侧出檐椽的高度相同。为使在内四界看不到戗尾,戗尾只能略过桁中,不能过长。若戗尾后角过高,可适当将其砍平,以免影响上界椽子的安装。

歇山建筑老戗的安装,详见下图:

图2 歇山建筑的老戗安装示意图

2、攒尖建筑及重檐歇山的下檐戗角的安装

攒尖建筑及重檐歇山的下檐戗角,其老戗的安装,下端也是安装于敲交的转角桁中,做法与上述做法相同。但其上端则安装于灯心木或上层转角柱之上,是与柱的连接。

以攒尖亭为例,试述其上端的具体做法。在攒尖亭中,不论其是四角、六角或是八角,所有老戗均向上汇合,与灯心木相交连接。老戗尾部与灯心木相交时,在灯心木上开眼作卯,而在老戗尾部作榫,两者相交,采用榫卯连接。

具体做法是,在灯心木安装完毕并经检测,确认无误后,在灯心木之中心点,钉上钉子。由钉子处分别拉线与转角檐桁之交角中线相连,并将其标记在灯心木上,作为所开榫眼的中线。榫眼底部的高度,根据老戗的实际提栈而定。榫眼的宽度,一般按老戗尾部宽度的四分之一,若是多角亭,则榫宽可酌减,以免开刻过多,影响灯心木之强度。榫眼的高度,按老戗尾部与灯心木斜交时的高度。老戗尾部所做的榫头断面,须与榫眼相配,榫长以不影响其他榫头的安装为宜,与灯心木相交处须按吞肩做法。

安装时,将老戗斜搁在转角桁中,其中心线对准榫眼,将老戗徐徐敲入榫眼之中,并使老戗的伸出长度达到要求,待所有老戗安装完毕后,再用铁件进行加固。

详见下图:

图3 攒尖亭建筑的老戗安装示意图

三、戗山木、弯里口木的安装

老戗及嫩戗安装完成后,须对其进行吊线检查,重点是检查嫩戗上部中线与老戗端头中线以及角柱中线,看三条中线是否重合在同一直线上。因为老戗与嫩戗组合安装后,其高度很高,稍有偏差,嫩戗上部便为向左右倾斜,此时便必须对其进行校正调直。

经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方可用铁钉、蚂蟥搭或螺栓对老戗与转角桁条作上下固定。此时可在老戗两侧的转角廊桁之上安装戗山木,戗山木的作用有二,一是使所安装的老戗进一步固定,使其底部更加稳固;二是能将摔网椽,自步柱中心起,逐根填高,使其椽面至老戗处,与老戗面相平。

戗山木之立面呈三角形,其高的一面与老戗相交,低于老戗面一根椽子高度,并按老戗底部形状,挖出斜面托实贴紧,凡配好戗山木后,老戗被进一步加固稳定。

戗山木的长度可过直挺摔网椽约一档椽豁,其底部宽度可略小于廊桁。戗山木安装于廊桁之上,为安装牢固,与廊桁相交,须做芦壳,使其紧伏于桁条面,并用铁钉与桁条作连接。戗山木的上背应做成浑圆,或于其两侧倒出大圆角。在摔网椽安装时,其上背可开设椽椀。

戗山木安装完毕后,即可做摔网椽安装的准备工作。摔网椽安装之前,须安装已经配制好的弯里口木,而安装弯里口木,则须先安装直挺摔网椽。

所谓直挺摔网椽,就是在放样时,其椽中线与老戗相交的那根出檐椽,因其上端与老戗相交处,须削去一半后方能与老戗相交,故也属摔网椽,被称为直挺摔网椽。

因为直挺摔网椽的椽中线与步桁处戗边的交点,是戗角放样的基准点,因此也应是戗角安装的基准点。

直挺摔网椽安装时,先将椽中线对准基准点,其下端与廊桁相交时,应呈垂直状,并与已经安装的出檐椽保持平行。在与戗山木相交处须刻出椽椀,使其平服地安装于廊桁上。

将配制好的弯里口木,一端架于直挺摔网椽端部之上,并接通正屋的直挺里口木,另一端架于老戗边,并左右抱住嫩戗,须缩进嫩戗的外边缘约三分。

弯里口木按照摔网椽的椽距,开设口子以架立脚飞椽。其作用是从直挺摔网椽起,由内向外、由低往高,逐渐向嫩戗边过渡的一种构件,因此该构件的形状,平面呈弯形,立面呈齿状、并逐渐升高,故被称为弯里口木或高里口木。

在全国的仿古建筑定额里,将古建筑作法,分为《营造法原作法项目》与《营造则例作法项目》两类,前者指的是以苏州及江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古建筑作法,后者指的是以北京皇家宫廷建筑为代表的北方作法,在定额里,弯里口木又被称为关刀里口木。

戗山木与弯里口木的安装,详见下图:

图4 戗山木与弯里口木的安装示意图

四、摔网椽的安装

弯里口木安装好以后,便可进行摔网椽的装配。

在老戗两边,以出檐椽之上端中线与步桁处戗边的交点为基准点,各往老戗方向,下端逐根加长,成曲线与老戗相齐,成摔网状,称为摔网椽。

摔网椽按老戗中线,对称铺设,每面椽数成单,最少五根,多至十三根。摔网椽自步柱中心起,逐根以戗山木填高,至老戗边缘处,与老戗面相平。

摔网椽的装配,须从紧靠着老戗边的第一根开始,然后逐根进行,使每根摔网椽的椽尾紧靠,每根摔网椽的椽尾呈尖状,至老戗边的基准点处汇聚成一点。

安装时,摔网椽的椽头要对准弯里口木上所开的口子中线,注意的是,要使弯里口木的口子中线对准椽子断面的中,而不是椽面的中。

如按椽面中,会造成立脚飞椽安装时,立脚飞椽与摔网椽不垂直,从正面看,会感觉偏斜,从而影响戗角的安装质量。

摔网椽的前端椽面要与弯里口木底部平合,每根摔网椽的尾端,在相互相交处,其斜面应相互平合,不能有较大的空隙。椽尾与椽尾之间,圆形椽底要刨成橘瓤形状相交,若有高低时,可用推刨进行修正,使之大小适当,呈伞状逐渐向下散放。

在与戗山木相交时,如觉戗山木过高,可在戗山木上,适当凿出椽椀,使椽子与弯里口木底部相平。

摔网椽每配好一根,就须与老戗、戗山木和弯里口木用铁钉钉牢固定,其中与老戗固定时,钉子数量不得少于二枚,而在戗山木与弯里口木处,一枚即可,但不得漏钉。

待摔网椽安装结束后,即可将椽子端部,伸出弯里口木以外的多余部分锯去。锯截时须注意,一是要从靠近弯里口木的一边,呈90°方向往另一边锯截,而不是随着里口木,将伸出部分全部锯去;二是要根据椽面,呈90°方向往下锯截,而不是按水平的垂直方向往下锯截。

摔网椽的安装,详见下图:

图5 摔网椽的安装示意图

五、立脚飞椽的安装

摔网椽安装完成后,须在其上面铺钉厚约2公分的木板,称摔网板,板底部须刨光,板之上部无须刨光,毛面即可。摔网板自戗边起,至直挺摔网椽的中线止,留一半用以安装望砖之用,因摔网椽之尾部紧靠,摔网板钉到椽间无空隙处即可。

因戗角部位的飞椽随着摔网椽,亦作摔网状而逐根立起,成曲线与嫩戗相齐,故将该部位的飞椽,称为立脚飞椽。

立脚飞椽与摔网椽的相互关系,就如同直挺飞椽与出檐椽、嫩戗与老戗的相互关系一样。因为有了立脚飞椽的逐渐升起和向外叉出,所以从直挺飞椽端部起,到嫩戗端部止,形成了一条由内向外、从低到高、呈双向弯曲的屋面檐口线。

因为立脚飞椽是随着摔网椽,斜向往上伸出并逐根升高,故立角飞椽的截面形式为平形四边形,其斜度同所在弯里口木的口子斜面。

立脚飞椽的正立面,其宽度上下相同,按所在弯里口木口子间的垂直距离,均与直挺飞椽的宽度一样。立脚飞椽的侧立面为上小下大,其小头的厚(即平面四边形的高)同直挺飞椽的厚,其大头的厚,从直挺飞椽起,按直挺飞椽厚,逐根增加,直至靠嫩戗边的第一根的厚度达到嫩戗厚的六~七折。

立角飞椽的长度,因每一根均不相同,须按放样确定。按传统做法是,靠嫩戗边的第一根立脚飞椽,其立起高度须比嫩戗收短四寸左右,以后逐根收短一寸~一寸半之间。

在安装立脚飞椽之前,为使其安装时有所依靠,故须先安装弯眠檐,弯眠檐就是从直挺飞椽到嫩戗间的眠檐,设在立脚飞椽端部,因其外形呈双向弯曲,故称弯眠檐。其平面弯

曲度按弯里口木的弯曲度,其立面弯曲度控制在嫩戗垂直高度的1/5~1/4之间。弯眠檐的断面尺寸同直挺眠檐,为便于其弯曲,通常做法是按厚度将其开成两片或三片来进行安装。

为了使建筑上的每座戗,两边弯曲度均对称,其进出、高低都一致,因此弯眠檐的制作与安装,其准确性与统一性十分重要。为了能够使弯度统一,可将所有弯眠檐锯成相同弯度的弯板,以控制其平面弯曲度;而在同一部位,将弯眠檐压下相同的高度,并用木条作临时固定,以控制其立面弯曲度。

立脚飞椽的安装,一般应从靠嫩戗边的第一根开始,可先把立脚飞椽的下端放入弯里口木所开的口子之内,根据口子坐面的斜势,做出同样角度的斜底,使立脚飞椽能垂直平稳地坐落于弯里口木的口子之内,并使其前端的上平面与弯眠檐的底平面相平合,经检查无误后即可其钉牢固定,若有误差,可用推刨作修正。

由于越靠近嫩戗的立脚飞椽,其立起高度越高,与摔网椽的相交角度也就越大。因此该部位的立脚飞椽,只需坐于弯里口木的口子之内,故其长度配到弯里口木底部即可,但在其下端必须设捺脚木来固定。捺脚木的作用和位于老、嫩戗之间的菱角木所起的作用一样。捺脚木的高度、长度与斜势,需按该部位的锥形曲面来确定。该部位立脚飞椽的数量,约占立脚飞椽总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左右,视戗角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余的立脚飞椽,因其立起高度较为平缓,故可一体做成,但其后尾长度不宜短于伸出长度的1.5倍。

立脚飞椽的安装,详见下图:

图6 立脚飞椽的安装示意图

六、弯遮檐板的安装

嫩戗的上端,因两旁有遮檐板相合,故需锯成尖角,所锯尖角称为合角。嫩戗端部所做形似猢狲面之斜角,即称猢狲面。嫩戗面与猢狲面所成的斜角,为55°24′,即55.41°,该角度也可用作图法求得。

具体作法是:在距嫩戗顶部10公分处,于嫩戗中心线上作一垂直线,垂直线长度为14.5公分,连接该两端点,即成一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嫩戗中心线所形成的角度为55.41°

弯遮檐板以嫩戗的猢狲面中心线对称设置,设在弯眠檐的外方,其弯度与曲度均同弯眠檐。

遮檐板又称封檐板,也有称风沿板的,其断面尺寸,按传统口诀称:“亭阁高在五六寸,厅堂须高六七寸,庙宇殿庭八九寸,厚约寸至寸二分。”

立脚飞椽安装完成后,接下来的工序便是“扫檐”。扫檐是为钉弯遮檐板所作的准备工作,具体做法是,沿着弯眠檐板的外侧,将立脚飞椽的外露部分锯去,注意的是,在锯截时须按屋面的斜坡,呈90°方向往下锯截,锯截至嫩戗头处略有领直,领直的原因是锯截至嫩戗端头中线处,截面须垂直,不能过中线,从而不影响嫩戗另一侧的扫檐工作。

檐口扫过之后,要做到曲势与角度都感觉匀顺,因为这关系到弯遮檐板安装的好坏,俗话说:“若要檐口封板好,弯檐椽头须来凑”。

遮檐板的安装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中间开始到戗头处收头,二是从戗角处开始至中间收头。

遮檐板的长度可以拼接,其接头处须用榫接,以免露缝,一般采用企口榫或斜角榫。拼缝的角度,一般为斜方搭接或直接平撞。

遮檐板最后合拢的方法有三种:1、上插入法2、绷入法3、续接法。

上插入法一般用于中间收头,如攒尖亭之类的建筑,在两边弯遮檐板安装完成后,将中间一块依实际长度,略放长少许,由上敲入,接缝要稍有斜度,使其越往下越紧。

绷入法亦用于中间段的收头,但一般用于歇山类的建筑,因其水平段的遮檐板较长,本身需要拼接,在最后一块安装时,可将其适当放长并向外绷弯,待两端榫头插入后,去掉绷劲使其伸直,由此达到两端紧密连接的目的。

而续接法常做在戗角处的收头,即用于遮檐板合角处的最后一块。

遮檐板安装的技术要点:

1、遮檐板的安装角度,不是与水平面的垂直,而是与屋面斜坡呈90°的方向,俗称“顺滚倒”。

2、遮檐板一定要与飞椽钉紧,其上口与眠檐条相平,弯遮檐板若其弯曲有困难,可在其背面,适当开几条锯缝,以利于其弯曲,使其与立脚飞椽紧密相接。

3、遮檐板之间的接头,须用榫接。遮檐板与飞椽采用铁钉连接,但须用钉冲把钉帽冲进板面2~3毫米,钉帽须经过防锈处理。

4、弯遮檐板的端部也须做猢狲面,其位置约在嫩戗猢狲面以下一寸许,目的是使雨水不易淋及嫩戗,从而起到对戗角的保护作用。

5、嫩戗以及两侧弯遮檐板的交角要经过吊线检验,其相交线须与戗角中心线相重合,若有不符须作修正,否则将与上部瓦作戗角不协调,从而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

6、安装好的遮檐板要曲势弯顺、接头平齐,做到戗角两侧对称、建筑左右对称。猢狲面的交角处须倒棱,所有遮檐板的底口亦要倒棱,倒棱即用推刨将其棱角稍为刨去些许,刨成宽约2~3毫米的小圆弧,俗称倒“三板棱”。

弯遮檐板的安装,详见下图:

图7 弯遮檐板的安装示意图

七、卷戗板的安装

与在直挺飞椽上铺设望砖一样,在立脚飞椽的上面也须铺设望板,使嫩戗至直挺飞椽间形成一个曲度与该屋面檐口线相同的锥形曲面,因此该望板被称为卷戗板。

在配钉卷戗扳之前,须对弯里口木的上部,以及立脚飞椽的上背部进行修正,使其相平,能使钉好的卷戗板,其底面与立脚飞椽平合而不出现空隙。

卷戗板用的都是较狭的薄板,其厚度为半寸,一面须刨光。用其狭薄是为了便于卷曲,达到板底与立脚飞椽完全平合的目的。也有做工较为讲究的戗角,为取其整齐,板的宽度与望砖宽度相同。

卷戗板之间的拼缝须紧密,板头的接缝要错开,不要位于同一根椽子之上,以利于共同受力,钉子的位置要正确,尽量钉在椽子居中,不能偏钉、空钉与漏钉。

详见下图:

8、鳖壳板的安装

立脚飞椽越靠近嫩戗,其立起高度也越高,因此在该处所钉的卷戗板,是往相反方向倾斜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积水的洼地。而且老戗与嫩戗的上背部,由于菱角木与扁担木的抬高,也与两侧的摔网板及卷戗板之间存在一个高度差。

为解决这个问题,沿着木戗角的中心线,在其两侧对称地搭设鳖壳板实有必要。鳖壳板的作用,一是使戗角部位与屋面檐口的连接,两者之间有个过渡,避免出现积水现象。二是使屋面的弧线更流畅。

鳖壳属屋面的草架部分,其用材的要求不太高,一般均利用一些杉木的边皮料,或其他不规则的边材,但仍以杉木边皮为佳,因其质轻、耐腐。所用的鳖壳板,无需刨光,毛板即可,板与板之间,须留约一公分左右的缝隙,因为毛糙的板面与适当的缝隙,有利于铺设屋面时,砂浆与板的连结。

鳖壳板的板厚约为2公分左右,没有严格的要求,若其板较薄,或板的跨度较大,可在其下方加设木龙骨。龙骨的两端,一端搭在扁担木上,一端须搭在立脚飞椽的上方,千万不能搭在卷戗板的空挡处,因为此处板薄,是不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同样的道理,鳖壳板的接头也不能压在该处。

另外,在搭设鳖壳板时,要认真检查板面与檐口连接的坡度,中间部位宁可向下多弯一点,千万不能做平或向上拱起,否则会给瓦作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因为此处的屋面铺设,须带点下弯的弧度,若是低了,稍加砂浆即可调整,而若是高了,要去调整就很麻烦,除非满铺砂浆,无端的浪费材料,增加荷重,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工匠间流传的俗谚“软鳖壳,硬山头”也是很有道理的。

鳖壳板的搭设,详见下图:

图9 鳖壳板的安装示意图

木结构戗角的安装步骤,已经全部介绍完毕,为方便各位网友的理解,特再上传几张戗角安装时,几个关键步骤的施工照片,与各位网友分享。

1、老戗、嫩戗、菱角扁担木的组合安装

2、戗山木的安装

3、弯里口木的安装

4、摔网椽的安装

5、摔网板铺设完毕后所摄

6、立脚飞椽安装完毕后所摄

7、立脚飞椽后端,用于加固的捺脚木

8、遮檐板(又称封檐板或风沿板)

解释:

关于老戗安装结束后,为防止其向外倾覆,或向下脱落(其实向外倾覆一般是不可能的,而向下脱落倒是可能的),应该采取的加固措施,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于攒尖顶,采取的措施是,先用扁铁做一个抱箍,抱箍的内径应稍大于灯芯木的外径,在其外围焊数根条状的铁板,铁板的多少视戗角的多少而定,铁抱箍与铁板上须打孔,以便铁钉或木螺丝插入。

具体做法,详见以下照片:

攒尖顶之老戗后端的加固做法

2、对于歇山顶,因老戗的后端是搁支在两根敲交桁条的交角中,其加固措施是加强老戗后端与桁条的连接,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采用螺栓加固,一是采用铁制的蚂蟥搭加固,其中蚂蟥搭加固是较为传统的做法。

详见以下照片:

老戗后端采用螺栓加固的做法

老戗后端采用蚂蟥搭加固的做法

现以歇山建筑的屋面为例,将两种发戗形式的操作步骤与要领介绍如下:

(一)、嫩戗发戗

戗角立面图戗角剖面图

嫩戗发戗之戗角构件名称图

步骤一:铺设鳖壳板、分楞、划线。

在木戗角安装完成且屋面望砖铺设结束后,沿木戗角中心线,在其两侧对称地铺设鳖壳板。鳖壳板的作用,一是使戗角部位与屋面檐口的连接,两者之间有个过渡,避免出现积水现象。二是使屋面的弧线更流畅。

在鳖壳板上,沿木戗角中心线,向戗根方向抹灰浆,使之形成向上呈弧形的尖角形状,在中心线两侧,均匀分出瓦档线。

因为歇山屋面的水戗,其戗根与歇山的竖带相通,且戗角部位的第一楞瓦应为底瓦(用滴水瓦,因其两侧对称而形似蝴蝶,故又称蝴蝶瓦),戗根部位因与竖带相通,故应为盖瓦,根据此原则,将此段距离,扣除半张滴水瓦的宽度后作均分,所分得的尺寸即为戗角部位的瓦档距,是划瓦档线的依据。所划瓦档线须与屋面沿口线垂直,其档距应大致与该屋面之瓦楞间距相同。

根据瓦档线,制作并安装瓦口板。见下图:

图1 嫩戗发戗操作步骤一:铺鳖壳板、分楞、划线

在苏州古建筑中,将瓦作戗角统称为水戗,在歇山(包括庑殿)建筑或攒尖顶建筑,在其两侧屋面相交处,为防止屋面漏水,所筑的逐渐向上翘起的小脊,称为戗脊。戗脊也称水戗,具有实用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水戗发戗的两种形式

水戗的发戗形式,以木结构戗角做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木戗角仅有老戗木而不用嫩戗木者、或老戗木上仅覆子角梁者,该发戗形式称“水戗发戗”。

2、木戗角既有老戗木且有嫩戗木者,该发戗形式称“嫩戗发戗”。

其外观,通常前者较为平缓,而后者则较为陡峭。

水戗发戗嫩戗发戗

水戗发戗 嫩戗发戗

铺鳖壳板、安装瓦口扳的施工照片

步骤二:按瓦档线对老瓦头

依据瓦档线,分别沿屋脊与戗角中心线两侧“对老瓦头”。所谓对老瓦头,就是在屋脊或戗脊砌筑之前,在其两边先分别铺设一定长度的底瓦楞与盖瓦楞,是屋面铺设的一种操作工序,苏州工匠称之为 “对老瓦头”。老瓦头的铺设长度,一般为40~50公分,以不影响砌筑屋脊或戗脊为宜,且其上端,须伸进屋脊或戗脊内,伸进长度为屋脊宽的三分之一。

所铺之老瓦头,特别在戗角部位,必须瓦楞平直,盖瓦压平,相邻瓦楞坡势均匀,瓦档大小统一,出水流畅,无倒流水现象,且与沿口花边、滴水垂直对应。

按回顶(黄瓜环脊)做法,在屋脊两侧老瓦头的顶端,分别安装黄瓜环的底瓦与盖瓦。在戗角两侧的老瓦头沟槽内,沿木戗中心线,预埋数档粗铁丝或旺脊钉,用于固定上部的铁制戗挑。

安装拐支钉,拐支钉是一种特制的铁钉,呈丁字形,长约10公分,安装于嫩戗尖处, 起支撑老鼠瓦之作用。老鼠瓦安装在两侧蝴蝶瓦上,由拐支钉支撑。该瓦由5寸筒瓦所做成,因其前端呈齿状,故称老鼠瓦。

拐支钉做法示意图老鼠瓦做法示意图

在沿口瓦口板上分别安装花边瓦、滴水瓦。在拐支钉两侧安装的滴水瓦,因其对称布置而形似蝴蝶,故亦称蝴蝶瓦。详见下图:

按瓦档线对老瓦头之施工照片

沿戗脊中心线砌筑戗座,戗座做法同攀脊,先用青砖砌筑,高低随戗弧度向上铺设,砌至两边盖瓦高度后,上覆小青瓦二皮,用纸筋灰浆粉刷戗座表面及两边瓦档。

于戗座端头处安装老鼠瓦,老鼠瓦安装在两侧蝴蝶瓦上,由拐支钉支撑。该瓦由5寸筒瓦所做成,因其前端呈齿状,故称老鼠瓦。在其上方所设之勾头瓦,则称猫啣瓦。

此处所说的“猫啣瓦”,现在很多同行都称之为“御猫瓦”。其实并不妥当,理由有二:其一,《营造法原》图版四十中,便将此瓦称为“猫啣瓦”,其二,啣,读“xian”,吴语中读(孩hai),啣即“用口叼住”之意,猫啣瓦位于老鼠瓦之上方,正如猫用口叼住老鼠,十分形象,故本人认为,以称“猫啣瓦”为妥。

作为戗座的收头,老鼠瓦与猫啣瓦之间的空隙处,应粉刷成对称之弧形曲面。

在歇山山墙的盖瓦楞上砌筑竖带脊座,与戗座呈45°斜交,其高度与宽度均与戗座做通。脊座中心线对准底瓦中心线。

详见下图:

嫩戗发戗操作步骤三:砌筑戗座

安装老鼠瓦、猫啣瓦之施工照片

中国古建筑图解

第一章屋顶 屋顶就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就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瞧,屋顶就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就是各式各样。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就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与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

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就是使用青瓦,并且就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就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就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从外观上来瞧,这可以说就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就是两面坡屋顶的早起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就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古建筑屋顶形式精华版

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卷棚顶、攒尖顶。然而六种建筑屋顶形式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恐怕不多见,山西解州(hàizhōu)关帝庙却是一个特例。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图片:解州祖庙午门)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图片:常平祖祠献殿)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即四面斜坡

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解州祖庙鼓楼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吴其钢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摘要: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 关键词:榫卯功能分类名称使用部位 我国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和一定的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如果单指大木结构的榫卯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又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独具风格的建筑科学,中国古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木构件间的联接又以榫卯组合为主。 而今国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清代(明代)居多。通过近几年施工和设计的仿古建筑,剖析其结构形式与工艺技术,得悉其构件联接以榫卯组合为主。通过对马炳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井庆升先生所著的《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的形式和多样化以及其功能。 1、榫卯的功能 1.1榫卯是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榫:就是小于构件断面凸出的部分,俗称公榫,卯:就是指与榫相结合的另一构件凹下去的部分,俗称母榫。 1.2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木结构榫卯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到唐宋时期榫卯技术的

应用以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应用的更加纯熟和讲究。到明、清时期古代的工匠们将其形式简化,但仍保留其固有的功能,从中充分体现榫卯结构的可靠性。 如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由数以百计的木构件组成。在这些建筑的木构件中,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用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 2、榫卯的分类 木构件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木构件所处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六类: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水平构件互交部位的榫卯;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木构件榫卯的种类、形式及使用部位。 2.1、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在古建筑中垂直构件主要柱子,柱子又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用在什么部位,都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如管脚榫、套顶榫、瓜柱柱脚半榫。 2.1.1、管脚榫用于固定各种落地的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

中国古代女子发式

中国古代女子发式 第一章、中国古代女子发式类型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 一、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各种金钗珠宝,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变化甚多 (1)飞仙髻: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2)凌云髻: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3)飞天纟介:“飞天纟介”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4)垂鬟分肖髻: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 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加上‘假发”,首饰,巍峨华丽。据记载:相

传汉武帝时,瑶池王母来会,诸仙女之发髻皆异人间,高环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号为“高鬟望仙髻”,再饰有各种珠宝,金簪风钗或步摇,就更华丽高贵。这种高环发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贵的发式,多用来表示神话中之仙女,皇后妃与贵女流的发型(从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永乐宫壁画的玉女等发式亦可见证)。未出室的少女也可采用,但装饰不宜过分华丽,这种发式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头顶,有在两侧,鬟数也可随意结扎而定,变化很多,可灵活运用。 二、拧旋式 这是汉代末期始创的一种发式,据记载为甄后所刨,后相互崇向而流行。这种发式的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据记载甄后入魏宫时,宫中有一绿蛇,甄后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甄后仿效而梳成为髻,每天皆因蛇形变化而梳髻不同,因而号为“灵蛇髻”?。这种发型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神女与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好用。这种发式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变化生动舒美,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造型时可灵活运用。 (1)随云髻:“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2)凌虚髻:“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朝云近香髻”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 (3)朝云近香髻:“朝云近香髻”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这种发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式元素】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演示教学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

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歇山式:是紧随其后的高级的屋顶形式。这样的屋顶也好辨认,从侧面看,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歇山式的

中式古建屋顶

中国古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2010-08-22 09:46:38 阅读1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 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 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 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古建屋顶形式详解(图文介绍)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图解 中国古建筑林林总总,可谓辉煌至极,让人不能不佩服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享用不尽。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cuán]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 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àng]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2、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

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建筑文化】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建筑文化】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全 1.建筑基本造型是由屋顶、柱身及台基三段组成; 多层建筑立面往往将柱身与屋顶重复应用,构成多层屋檐的建筑形式。 2.屋顶的形式: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 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

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深厚的建筑文化和精巧的建筑结构特点,外观雄浑壮观,结构符合现代力学与结构的设计原理,在结构的搭接、抗震能力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特质。本文对古建筑的历史发展、仿古建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古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总结了其模数特点。 古建筑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绵延几千年历史,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是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根据建筑材料以及结构的复杂程度,古建筑发展几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阶段,七千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阶段人类社会处于石器时代末期,原始社会建筑也渐渐从半居穴到地面建筑转变,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木材材质方面,初期的榫卯结构出现,但其连接比较简单。第二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阶段,即夏朝至春秋时期,木构造技术中的榫卯结构日趋完善,斗拱这一建筑的重要构件也随之出现。第三阶段,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80年,经历战国、秦、两汉、三国朝代替换,虽然战乱纷争,但斗拱却被人们广泛认可,迅速发展为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木结构建筑的结构方式已经趋于完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结构形式已经形成。第四阶段,公元265年至589年,两晋、南北朝时期,木构造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类型应用越来

越广,随着佛教的兴起,古建筑木结构技术在佛教建筑中的应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五阶段,公元581至960年,历史正处于隋、唐、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大量使用,殿堂式木结构建筑体量趋于庞大。同时砖石建筑也随着木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很快,整体的建筑形象气势磅礡、雄浑豪健,特别是帝宫建筑更显耀眼,民居也呈现出比较多方位的元素。第六阶段,为公元960至1279年,此时历史处于宋、辽、金时期,建筑规模总体呈缩小的势态,但建筑精致精巧,结构变化丰富,各地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北宋官方还颁布了关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古建筑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阶段。第七阶段,为公元1271至1840年,此时历史为元、明、清时期,明、清到了古建发展的最后时期。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建筑形式分为五种: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同时还存在形形色色的复合式建筑形式,使得此时期的建筑色彩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巧妙和合理。各朝代的建筑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南方建筑的精巧和北方建筑的厚重大气,官家和民间建筑的华丽庄严和简朴实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上七个时期,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元到多元、从单色到多色的发展历程,越来越成熟。从使用方面材料考虑,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且选用高强度、高韧度等材性较好的木材,同时辅以相关的加固措施和其它材料等手段,结构形式主要有梁、架、檩、柱、斗拱、雀替等单构件和复合构件,通过构件本身的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几种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几种形式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1、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2、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3、悬山顶: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5、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6、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能够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样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纳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差不多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显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爱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纳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纳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因此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巧爽朗。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关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不。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重与雄壮。屋面装饰能够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然而装饰性专门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

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成效。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能够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成效。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样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步进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确实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要紧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五)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域,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讲,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看、提炼,尽物态,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宋时称四阿顶。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如北京的太和殿。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一般佛教寺院中的大雄宝殿的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 [历史建筑] Tag:[ 古典城市建筑屋顶 ] 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由三个基本要素--台基、柱梁、屋顶--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廊更简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清代达到顶点,《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规定了27种定型形式,每一种的尺度、比例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自宫殿下至民居、园林,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就是依靠为数不多的定型化建筑组合而成的。 形象突出的曲线屋顶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式样;还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墙,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的。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与型制 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一)、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三部分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按照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宋称为“五脊殿”、“吴 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