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内容

实验五内容
实验五内容

实验报告

证券投资分析

李锦梅

201130980113

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统计学1班

提交日期

评阅人____________

评阅分数____________

实验五内容:运用Excel 规划求解进行最优投资组合的求解;

【实验目的】

进一步理解最优投资组合模型,并据此构建多项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

【实验条件】 1、个人计算机一台; 2、Excel 软件。

【知识准备】

理论知识:第四章 投资组合模型 实验参考资料:《金融建模—使用EXCEL 和VBA 》电子书第四章相关章节(4.3)

【实验项目内容】

运用Excel 规划求解进行最优投资组合的求解;

【实验项目原理】

投资组合是指将资金配置在一种以上的证券上,获取在风险可控下最大化回报的投资方式。 1、两种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假设有两种证券A 、B ,投资者将资金按照A X 、B X 的比例构建证券组合,则该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可以表示为:

P A A B B R X R X R =+,其中A X +B X =1

2、两种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P A A B B E R X E R X E R =+

两种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两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投资在该证券上的资金比例。在没有卖空的情况下,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总是依据投资于两种证券的资金比例在两种证券期望收益率之间变动,即既不会超过其中期望收益率的大者,也不会小于其中期望收益率的小者。因此,在没有卖空的情况下,证券组合并不会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但一旦发生卖空行为,证券组合收益率的波动范围将极大增加,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卖空期望收益率较低的证券品种来扩大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3、两种证券组合的风险:

222222(,)

p A A B B A B A B X X X X Cov R R σσσ=++

证券A 、B 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

1

(,)[()][()]

n

A B i A A B B i Cov R R P R E R R E R ==--∑

协方差主要是衡量两只证券收益率变动的相关性:如果协方差为正,说明证券A 、B 收

益率变动正相关;如果协方差为负,说明证券A 、B 收益率变动负相关;如果协方差为零,说明证券A 、B 收益率变动不相关。

相关系数是协方差经标准化之后衡量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的指标,其

计算公式如下:

(,)/

AB A B A B

Cov R R

ρσσ

=

11

AB

ρ

-≤≤

①相关系数越大,越接近1,说明两只证券收益率变动的正相关性越强;②相关系数等于1时,称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完全正相关;③相关系数越小,越接近-1,说明两只证券收益率变动的负相关性越强;④相关系数等于-1时,称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完全负相关;⑤相关系数等于0时,称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完全不相关。

当相关系数越小时,投资组合的风险越低。而且,只要相关系数不为1,则两个证券的组合就可以或多或少降低风险,而不等比例地降低收益,即可以达到分散风险而不等比例低降低收益的好处。这就是分散化投资理念成立的理论基础。

4、两种证券组合的可行集

可行集又称机会集合,指由两种证券所构建的全部证券组合的集合。由于任何一个确定的组合都可以求出其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可以在以标准差为横坐标、期望收益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用一个点来表示,因而两种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就可以用所有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构成的集合来表示。两个证券构成的组合的可行集是一条曲线,随着相关系数的不断变小,这条曲线的弯曲程度越来越高;当相关系数达到最小值-1时,这条曲线弯曲程度达到极限,是一条折线,从函数角度来看,是一个有交点的分段函数;当相关系数逐渐变大时,这条曲线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小,直至当相关系数等于+1时,曲线没有任何弯曲,即已经变成为直线。

5、两种风险证券组合的有效集

证券组合的可行集表示了所有可能的证券组合,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切可行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现在需要做的是,在可行集中选择满意的证券组合即有效率的证券组合进行投资,这就是证券组合的有效集问题。证券组合的有效集,又称为有效边界,是指在期望收益率一定时其风险(即标准差)最低的证券组合,或者指在风险一定时其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证券组合。

有效集是可行集的一个子集。从两种证券组合的可行集中,可以很容易找到证券组合的有效集:当两种证券收益率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时,两种证券组合的有效集是其可行集的上半部分,即从最小方差沿着曲线向上方延伸。当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完全正相关时,有效集就是可行集。当两种证券收益率变动完全负相关时,有效集是一条射线。

6、多种资产组合的可行集和有效集

从多种资产组合的可行集即图5-6中的ABCD区域内,可以发现,多种证券组合的有效集是区域左边界的一段即BCD(又称上边界)曲线。这里B点是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交汇点,这一点所代表的组合在所有可行组合中方差最小,因而被称为最小方差组合。

7、无风险资产和多种风险资产组合的可行集和有效集

资本分配线是表明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之间的各种可行的风险-收益组合的图形。资本分配线在投资市场的现实意义是,投资者通过调节持有的现金或国债等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可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所有的资本分配线中,由风险证券M和无风险证券F进行再组合所形成的可行集(也是有效集)射线CAL(M)的斜率最大。这一条可行集射线被称为最优资本分配线,相应的投资组合M被称为切点组合。切点M是通过无风险证券所对应的点F作n种风险证券有效集的切线而得到的。

内容提要

⊙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各证券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其权数就是投资于各证券的资金比例。证券组合的方差不但包含了原先个别证券的风险(有权数进行调整),还隐含个别证券之间相互影响所带来的风险。

⊙协方差测度两只证券回报率之间的互动性,实际上反映了系统风险对证券收益率的影响。即两种证券回报率之间一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两种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可以是直线,或者折线,抑或双曲线,具体形状取决于两只证券的相关系数。三种以上证券组合的可行集是一个二维实体区域。从可行集中,可以找到有效集,理性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都应该在有效集上。

⊙随着组合中证券数量的增加,组合的风险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组合证券数量达到15只以上时,增加证券数量,降低风险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一个充分分散的组合可以消除所有的非系统风险,其风险大小最后完全由系统风险所决定。

【实验项目步骤与结果】

A.打开“实验五组合优化.xls”,翻到“用规划求解计算最优组合”子数据表;

B.调用规划求解功能进行求解。

点击“工具”在下拉菜单点击“规划求解”,如没有此选项说明需要加载规划求解后才能使用,如何加载见实验补充文档“EXCEL规划求解功能的安装”。

C.在规划求解选项卡里面选择“选项”,再选择“非负”再运行一次,比较两次返回的投资比例值的正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两次得到的最优投资组合,并说明投资比例是负值说明什么?

答:投资比例为负值,说明该证券风险太大。

E.对比可卖空和不可卖空的有效前沿图试对比说明其不同?

答:通过对可卖空和不可卖空的有效前沿比较,不可卖空有效组合前沿位于可卖空有效前沿的下方。说明在给定的回报下,不可卖空有效组合和可卖空有效组合相比有更大的风险,在给定的风险下,前者比后者有更低的期望回报。

【实验项目原理】

最优投资组合(rp,σp)所有可能的点(rp,σp)构成了( rp,σp )平面上可行区域,对于给定的σp ,使组合的方差越小越好,即求解下列二次规划:

2

11

11min ..

10n n

p i j ij i j

i j n p i i i n i i i x x s t r x r A x x σρσσ====?=??

?

=≥??

?

=≥??

∑∑∑∑ 有效边界:

【实验项目步骤与结果】

实验步骤见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结论与心得】

1、 进一步理解最优投资组合模型。

2、 学会了用Excel 进行最优投资组合的求解以及可卖空和不可卖空的有效前沿的

区别。

【教师评语与评分】

测试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名称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2013-12-13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测试以下程序段 V oid DoWork(int x, int y, int z) { int k=0, 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 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句语句的编号 三、主要仪器设备笔记本电脑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画出程序的控制流程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控制流图 (2)分别以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

基本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3)编写完整的C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main(){ int a,b,c,n; printf("please input 3 date:"); scanf("%d %d %d",&a,&b,&c); n=DoWork(a,b,c); printf("%d",n); getch(); } int DoWork(int x,int y,int z) { int k=0,j=0; if((x>0)&&(z<10)) { k=x*y-1; j=sqrt(k); } if((x==4)||(y>5)) j=x*y+10; j=j%3; return j; } 说明: (1)测试用例表中的“覆盖标准”项指: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2)测试用例表(样表)见表1。 表1.测试用例表 用例编号输入期望结果覆盖标准覆盖路径实际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语句测试用例表

第五次实验强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配置RIP 学号:12207132 姓名邹文强教师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IPv1和v2配置方法 2.掌握show ip rip database、sh ip protocol命令 3.掌握debug命令 4.掌握将RIP的广播更新方式更改为单播方式 二.设备需求 本实验需要以下设备: 1.4台2811Cisco路由器,四台都有两个FastEthernet口。 2.2条双绞线,1对V.35背靠背线缆 3.4台带有超级终端程序的PC机,以及4条Console电缆 三.拓扑结构及配置说明 本实验的拓扑如图所示。 图. 网络拓扑结构 注意:如果r2与r3之间使用如图的串口连接,配置端口时要配置串行线速率,设置为64000Kbit/s,r2的s0/0/0为DCE端。配置方法为在端口的局部配置模式下执行“clock rate 64000”命令。 实验内容 1. 配置R1路由。 r1>en r1#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 2. 恢复路由器的初始配置。(若路由器末被配置过则直接做第三步) 3. 按图2-1所示配置路由器的hostname及IP地址 4. 检验相邻设备的连通性Ping各个ip地址,将结果记录到监测清单3-1 中

5. 配置RIP v1,并且在四台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和“show ip rip database”命令查看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配置非常简单。首先使用route rip命令进入RIP协议配置模式,然后用network语句声明进入RIP进程的网络。在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show ip rip database”和show ip protocol命令的输出,记 6.查看表。

霍桑试验

管理学知识点滴(1)——霍桑实验 关键词:霍桑实验非正式组织管理学 本文是管理知识点滴(1)——霍桑实验。 什么是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梅奥教授作为顾问参与的,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照明实验,大规模访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几个阶段。研究的最初目的是想找出劳动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的促成了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霍桑实验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 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梅奥教授团队是中途介入的)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完整word版)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

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青岛科标检测 方法验证一般要求: 1.标准编制组应编制方法验证方案,根据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和数理统计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样品类型、含量水平、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分析时间等内容。 2.标准编制组除可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外,还应提供实际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实际样品应尽量覆盖方法标准的适用范围。 3.在方法验证前,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流程,必要时应接受培训。 4.方法验证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及分析步骤应符合方法相关要求。 5.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及标准编制组应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方法验证报告》中的“原始测试数据表”,若有必要,应附上与该原始测试数据表内容相符的图谱或其他由仪器产生的记录打印条等。 6.标准编制组根据方法验证数据及统计、分析、评估结果,最终形成《方法验证报告》。 具体要求 1.检出限的验证 确定检出限,按方法操作步骤及流程进行分析操作,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等各项参数。最终的方法检出限为各验证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最高值。 2.精密度的验证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测定:采用高、中、低3 种不同含量水平(应包括一个在测定下限附近的浓度或含量)的统一样品,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各项参数。实际样品的测定:各验证实验室应对1 ~3 个含量水平的同类型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按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各项参数。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 和再现性限R。 3.准确度的验证 若各验证实验室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1 ~3个不同含量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按全程序每个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水平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各项参数。 若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每个样品类型的1 ~3 个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每个加标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每个统一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其相对误差或加标回收率的均值及变动范围。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7_1.c存盘。 #i nclude #in clude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 n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第五次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 课程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实验 所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董鸿祥 班级学号: B12050523 任课教师:戎舟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地点:教五-214 实验学时:8

摘要:本系统实现了直流电机的转速测试,并可以通过PID函数根据实际转速,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完成对直流电机速度的闭环控制。本系统以LabVIEW作为上位机通过对Elvis数据采集平台的编程控制Supply输出电压的大小,已完成对电机转速的控制。通过实验验证,本系统基本达到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所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的使用; 2、掌握直流电机转速测试和控制电路的设计; 3、掌握计算机测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于ELVIS平台设计电机速度测试电路,设定预计转速,根据实际转速,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完成对马达速度的闭环控制。 三、实验设备 (1)计算机 1台 (2)ELVIS数据采集平台 1台 (3)EE-SX672A光电传感器模块 1个 (4)5V直流电机 四、实验硬件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结构和硬件 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包括电机模块、EE-SX672A光电传感器模块、NI ELVIS平台和计算机。由传感器模块、电机上的转盘和数据采集卡对电机转速进行测试,在计算机中由程序计算出电机转速后采

用PID算法得到对电机转速控制的输出直流电压。 直流电机: 电机是使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硬件,直流电机就是把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作为机电执行元部件,直流电机内部有一个闭合的主磁路。主磁通在主磁路中流动,同时与两个电路交联,其中一个电路是用以产生磁通的,称为激磁电路,另外一个是用来传递功率,称为功率回路或者电枢回路。现行的直流电动机都是旋转电枢式,也就是说激磁绕组及其所包围的铁芯组成的磁极为定子,带换向单元的电枢绕组和电枢铁芯结合构成直流电动机的转子。 (2)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发送器一般为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或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光束连续发射,或以脉冲方式发射,脉冲宽度可调。在接收器的前面,要装有光学元件如光圈和透镜等。接收器一般由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或光电池组成。接收器接收信号后通过检测电路输出有效信号。 光电传感器有凹槽形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反光型光电开关和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等几种类型。 以凹槽型光电传感器为例,凹槽型光电传感器把一个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面对面地装在一个槽的两侧。发光器能发出红外线和可见光,在无阻的情况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但当被检测物体从槽中通过时,光被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

霍桑实验案例

霍桑实验一、照明实验 时间: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直接影响。具体实验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 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实验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 时间: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验证员工福利待遇的改变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免费供应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人们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进行了大规模访谈,谈话两万多人次。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研究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 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收到良好的成效,工厂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研究) 时间:1931年1月至1932年8月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Desriptive Statistis】,再把【总收入分组】拖入到 【Variable(s)】中,点【ok】。 2)点击【数据】-【拆分文件】,把“性别”变量选入分组方 式。然后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收入分 组”变量,在“显示频率表格”前打勾,按确定输出。 2、筛选除去无收入者,研究有收入人员的行业和职业分布,画出 其条形图进行简单分析。比较一下不同行业的平均收入,哪三个行业 平均收入最高,分别为多少。 点击【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如果】,在输入框 中输入“收入分组0”,按确定,筛选去除无收入者。 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行业”和“职业” 变量,按【图表】,选择“条形图”,按“确定”输出。 完成以上步骤,再点击【数据】-【拆分文件】,选择“行业”变量进 入分组方式。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总收 入”变量,点击【统计量】里面的均值,按“确定”输出。 3、筛选除去无收入者,对总收入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其均值和 标准差是否为0和1;然后再计算总收入异常值的比重。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选择“总收入”变量,在“将标 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前打勾。生成ZA15变量。再选择“ZA15”变 量,勾选【选项】中的“均值”和“标准差”,按“确定”输出。点 击【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

【旧值和新值】,把-3至3编码为0,else编码为1。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异常值”变量,输出“频率表格”。 第二题: 利用外来工调查数据 1、利用变量V1_9_1- V1_9_ 3,计算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买的人比例,和一种保险都没有买的人数比例。 点击【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点击【定义值】,在“值”中输入“1”,按“添加”按钮,按“确定”,生成“购买保险种数”变量。 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购买保险种数”变量,按“确定”,输出“频率表格”。 2、V2_9_1- V2_9_10是一道关于感兴趣的书刊杂志多选题的数据,这属于那种多选题分解方法呢?进行多选题分析,看看外来工最感兴趣的前三种书刊分别是什么。 【分析】-【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根据数据选择是多选项二分法还是多选项分类法。在这题中,应选择多选项分类法。在范围中输入1到10。写好名称和标签。点【添加】生成多重响应集。 完成以上步骤后,再点击【分析】-【多重响应】-【频率】。按“确定”,输出 3、计算食品消费比例(利用食品消费V2_3_1除以总消费 V2_3tot),并求出其中位数。 点击【转换】-【计算变量】,在目标变量中输入变量名称: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C语言计科11第五次实验实验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hile语句的语法。 2、掌握嵌套循环程序设计方法。 3、理解复合语句。 4、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 5、学会使用F10单步调试程序,学会在watch窗口中观察变量的值。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使用嵌套循环产生下列图案: $ $$ $$$ $$$$ $$$$$ Test1.c 2、使用嵌套循环产生下列图案: a ab abc abcd …….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Test2.c

3、使用嵌套循环产生下列图案: F FE FED FEDC FEDCB FEDCBA Test3.c 4、让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大写字母,使用嵌套循环产生像下面的金字塔图案: A ABA ABCBA ABCDCBA ABCDEDCBA 这种图案要扩展到用户输入的字符。例如,前面的图案是在输入E时需要产生的。提示:使用一个外部循环来处理行,在每一行中使用3个内部循环,一个处理空格,一个以升序打印字母,一个以降序打印字母。 Test4.c 5、编写一个程序打印一个表,表的每一行都给出一个整数、它的平方和它的立方。要求用户输入上限和下限。例如,输入3和7,输出为:

Test5.c 6、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一个下限整数和一个上限整数,然后,依次计算从下限到上限的每一个数的平方的和,最后显示结果。程序将不断提示用户输入下限整数和上限整数并显示出答案,知道用户输入的上限整数等于或小于下限整数为止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Enter lower and upper integer limits: 5 9 The sums of the squares from 25 to 81 is 255 Enter lower and upper integer limints: 3 25 The sums of the squares from 9 to 625 is 5520 Enter lower and upper integer limints: 5 3 Done Test6.c 7、Chuckie Lucky赢了100万美元,他把它存入一个每年利息为8%的账户。在每年的最后一天,Chuckie取出10万美元。编写一个程序,计算需要多少年Chuckie就会清空他的账户。 (注意:将源程序分别命名为test1.c,test2.c,test3.c,test4.c,test5.c,test6.c和test7.c。实验完成后提交实验报告。)

数字示波器的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

一、实验仪器图片参照 1、函数信号发生器图片 2、数字示波器图片 TDS2002数字示波器

TDS1001B数字示波器 二、实验内容介绍 实验内容一: 熟悉数字示波器面板各功能键 实验内容二: 1.简单测量正弦信号的频率、周期及峰—峰值 1)选择输出信号为正弦信号,按下“DEFAULT SETUP”按钮,再按下“AUTO SET”按钮,综合使用仪器按钮,使得数字示波器的屏幕正好显示3个周期的正弦波。 2)按下数字示波器的“CH1 MENU”按钮,此时屏幕出现的菜单对应“探棒”选择“1 X ”档; 3)使用数字示波器的“MEASURE”按钮,选择测量类型,测量出此3个周期的频率、周期及峰—峰值。 4)如此完成了一次测量,重复步骤3),共完成此3个周期信号频率、周期及峰—峰值的8次测量,并写出各物理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2.使用软件打印此3个周期的正弦信号。 使用软件打印出前一步骤所对应的3个周期正弦信号。 注意:TDS2002型数字示波器使用的是“WaveStar”软件;TDS1001型数字示波器使用的是“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 记录下“使用软件打印正弦波信号图形”的详细操作步骤。

附一:采用计算机中的“WaveStar”软件打印图形 1)打开“WaveStar”软件,点击左边界面“Local”选项的“+”,弹出“Tek TDS 1000 Series”选项; 2) 点击“Tek TDS 1000 Series”选项的“+”,然后点击“Data”选项的“+”; 3)将“Waveforms”选项打开; 4)这时点击“File”→“New Datesheet”→“YTsheet”,点击“OK”; 5)击中界面左边“Waveforms”的“CH1”,并拖动到“YTsheet”工作表里; 6)这时点击“Edit”→“New Annotation”,出现一个注释框,在注释框里输入注释信息(比如图形名称、姓名、学号、班级等); 7)在图上右击,选择“Print Datasheet…”→“OK”(或者:选择打印图标“Print Datasheet”),这个时候就会在打印机上打印出图形。 附二:采用计算机“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打印图形 1) 打开“NI Signal Express Tektronix Edition”软件,出现一个跳动界面,在界面的右下角选择“Cancel”; 2)单击“Add Step”→“Tektronix”→“Acquire Signals”; 3)由于我们今天用的数字示波器型号是“Tektronix TDS 1001B”(也就是标在数字示 波器面板左上角上),于是我们选择“Tek TDS1000B”; 4)这时“Step Setup”框里显示图形,选择“Data View”对话框,在界面上右击,选择“Add Signal”→“TDS1001B(CH1)”,出现波形; 5)右击界面,选择“Properties…”,选择“Scale”窗口,在“Name”框里输入注释信息(比如图形名称、姓名、学号、班级等); 6)在图上右击,选择“Export”→“Print Display”,这个时候就会在打印机上打印出图形。 实验内容三:光标测量(手动测量)方波信号的周期、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1)选择输出信号为矩形信号(方波信号),自行调整,使得数字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只有2个周期左右。 2)按下数字示波器的“CH1 MENU”按钮,此时屏幕出现的菜单对应“探棒”选择“1 X”档; 3)按下“CURSOR”按钮,查看光标菜单。“类型”由“关闭”选择“电压”或“时间”,“信源”选择“CH 1”(若你的信号接入“CH 2”接口,此时“信源”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 班级:9131011403 学号:913101140327

第4章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 4.2 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见图4.1。 图4.1 雷诺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 4.3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 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2000来判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 e R KQ d Q vd vd ==== ν πνμρ4 (4.1) 式中:ρ──流体密度,kg/cm 3; v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 ; d ──管道内径,cm ; μ──动力粘度,Pa ?s ;

ν──运动粘度,ρ μ ν= ,cm 2/s ; Q ──流量,cm 3/s ; K ──常数,ν πd K 4 = ,s/cm 3。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 管径 d = 1.37 cm, 水温 t = 14.8 ℃ 水的运动粘度 ν=2 000221.00337.0101775 .0t t ++= 0.01147 cm 2/s 常数 ν πd K 4 = = 81.03 s/cm 3 2) 观察两种流态。 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 (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I 、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 II 、 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分钟。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①、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1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②、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过临界点必须重做。③、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 4.5 实验成果与分析 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 实验次数 有色 水线 形态 体积法测流量 雷诺数R e 阀门开度 备注 水体积V (cm 3 ) 时间T (s ) 流量Q (cm 3 /s ) 1 稳定 900 45.26 19.89 1612 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

第2次实验内容

第三次实验内容 3-9 Boost开关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电路结构特点; 1.熟悉电路的各部分的波形,掌握它们的调试方法; 2.对Boost开关升压变换电路的特点进行研究; 4.掌握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应用方法及稳压原理。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23所示: 图3-23 Boost电路实验线路图

Boost 电路因其输出直流电压U O 是大于或等于输入直流电压U d ,故称升压式变换器,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3-24 是Boost 电路主电路工作原理图 简述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0≤t ≤t 1 晶体管VT 导通,二极管VD 截止,其等效电路如图3-25所示, 图3-25 VT 导通等效 图3-26 VT 关断等效图 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1线性上升到I 2则有, 21L d 11 2Δ-d ====d i I I I U U L L L t t t L 当t 1≤t ≤t 2 晶体管VT 截止,二极管VD 导通,其等效电路图如图3-26所示,假定在此期间U d 不变,电感电流从I 2下降到I 1,则有 21L O d d d 2121 2Δ-=+=+=+--I I I U U U U L U L t t t t

据此分析我们可推导出: d O =1-U U D D :导通占空比。从公式可得出只要占空比D 趋近于1,理论上U d 就可变为无穷大。 上述情况仅适用于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导通状态。 且 K > K crit (D ) 式中 2S L k RT K crit (D )=1-D 当负载电流I <ΔL i 时电路工作于断续导通状态。对于电感电流断续状态, 则有: o d U = 并且,当 K < K crit (D )= 1-D 时成立。 控制VT 基极脉宽变化的控制芯片为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其引脚8个,功能分别如下:“1”端为COMP 端;“2”端为反馈电压接入端;“3”端为反馈电流接入端;“4端接RT 、CT 确定锯齿波频率;“5”端接地;“6”端为推挽端;“7”端接电源,电压可在8~40V 范围间;“8”端为内部基准电压5V ,带负载能力50mA ;这是一款性能优良的控制芯片,详细介绍请看附录。 三.实验内容 1.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IC UC3842的功能研究 (1)输出PWM 控制信号测试; (2)电压反馈环功能测试; (3)电流反馈环功能测试; (4)工作频率的测试。 3.开环控制的Boost 电路研究 (1)主电路电感电流处于连续导通状态时,电路相关各工作点波形的研究观测;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从政府员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证明“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可应用的正确性和广泛的借鉴性。 关键词:霍桑试验,社会人,政府人员,启示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 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一、霍桑试验 在霍桑实验中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霍桑试验通过四个阶段的实验提出了一下见解: 1、职工是“社会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

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它替管理学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实地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梅奥与同僚发现经营者要对管理的人

数据库第五次实验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0一年月日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名称: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恢复备份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1、实验环境 1、 Windows2000或以上版本; 2、SQLServer2000或2005。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并发控制与恢复备份基础知识; 2.掌握创建、修改、使用、数据库并发控制与恢复的不同方法。 三、实验步骤及参考源代码 实验一:数据库并发控制 1、丢失数据 create table sales (客户代号char(5)primary key, 数量int null) insert into sales values('A0001',0) create procedure modi_a as declare @i int declare @s1 int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select @i=1 while(@i<=2000)begin begin tran select @s1=数量from sales where客户代号 ='A0001' waitfor delay '00:00:00.002' update sales set数量=@s1+1 where客户代号 ='A0001' commit tran

select @i=@i+1 end create procedure modi_m as declare @i int declare @s1 int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select @i=1 while(@i<=2000)begin begin tran select @s1=数量from sales where客户代号 ='A0001' waitfor delay '00:00:00.002' update sales set数量=@s1-1 where客户代号 ='A0001' commit tran select @i=@i+1 end 同时运行存储过程modi_a和modi_m可以看到如下结果: 本应该数量一栏应该是0的,说明数据发生了丢失数据。 将两个存储过程中事务中select语句改为: select @s1=数量 from sales with(tablockx) where 客户代号=’A0001’ 然后再次同时运行两个存储过程,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在存储过程中对数据加上独立锁后数量结果始终为0。 2、脏读数据 create procedure dirt_wroll as declare @i int declare @s1 int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select @i=1 while(@i<=16000)begin select @i=@i+1

霍桑实验简述

霍桑实验简述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