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1年第4期--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_王春波

53

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

王春波(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图一塔座图二一层塔身

郎寨砖塔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城西南35公

里的马壁乡郎寨村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19′46″,北纬35°57′64″,海拔804米。

一郎寨砖塔现状此塔建在村东口一土台的东南角,塔北侧约30米外即为山体,山体未发现有建造建筑的迹象或遗迹,应仍为原始地貌。塔东约100米外为沁河;塔西侧的自然地面较为平坦,略低于塔基自然地面;南侧为两层自然梯地,与塔基自然地面相差约10米。塔北、西、西南均为村民住房院落,其院墙距塔仅10米左右。

郎寨砖塔周边已无任何寺院遗迹可考,村中老人亦无任何关于寺庙的记忆。郎寨砖塔建造的传说在当地口耳相传,又见于塔身一层正西版门位置所嵌的清嘉庆碑碣诗文中:“古塔

玲珑节节高,能工巧匠谁人操。但将砖块千层

垒,不着泥灰八面牢。传说鲁班高建迹,讹传王

母夜蒸糕。唯忧神器有面缺,粗石周围护一

遭。”经查阅《平阳府志》、《岳阳县志》等相关历

史文献,均未发现有关古塔的相应记载。

郎寨砖塔坐北面南,为平面八边形的密檐

实心砖塔,残留8层,残高12.07、塔座台明总

宽5.07米(封二∶1)。2007

年山西省古建筑保

542011年·第4期

图六

一层砖雕补间斗

图八一层檐部图七二层塔身及门

图四

一层砖雕假版门图三一层直棂窗

图五

一层砖雕斗

55

图九一层平面图

护研究所委派我负责,采用3D 扫描技术,加以

人工辅助测量方法对该塔进行了全面测绘。

1.塔基

塔座台明由近似矩形的粗料石垒砌成八

边形,压沿石采用宽32、厚16厘米的当地红砂

条石铺砌。塔南侧由于土方塌落,裸露出高约1米的塔基,为粗料石垒砌。塔座八边形台明最大边长为2.1、最小边长1.68米,正如诗文“粗石周围护一遭”所述。2.塔座塔座为12层砖垒砌的八边形须弥座[1](图一),高0.68米,每层每边均开始使用弧面,其

图一一地宫清理出的“开元通宝”

图一★

坍塌的塔顶□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

562011年·第4

57

三至七层塔檐均由7到10层的叠涩砖檐

组成,挑出在55~62厘米之间,一、二层最大,

三至六层逐渐变小。无论是塔座、塔身,还是塔

檐均采用最高等级的干摆砌筑法,即俗称的磨砖对缝工艺(表一)。九层和塔刹不存,八层坍塌已成堆积的乱砖(图一★),无任何秩序,仅在西南一面残留有塔身墙体,但墙体严重变形。在杂乱的砖堆

图一四郎寨塔正立面(南面)

□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

58

2011年·第4期

之上,经观察砖背均有数条绳纹痕迹,条砖尺

寸有20×40×8厘米(顶层散落砖)、18.5×

30×4.5厘米(塔身用砖)、17×35×5.5厘米

(檐口砖)、35×35×5.5厘米(砖椽用砖)等四

种,应为唐至北魏时期遗物。

由于南侧与道路相临,其高差约2.5米,而

无护坡设置。因此,南侧土方塌落严重,对砖塔

构成直接威胁,本次勘测发现,若设塔基几何

中心为X=0,Y=0;X为东西方向,向西为正;Y

为南北方向,向南为正。二层几何中心向东偏

5.2、向南偏8.4厘米;三层几何中心向东偏

6.9、向南偏11厘米;四层几何中心向东偏

1.72、向南偏0.64厘米;五层几何中心向东偏

1.78、向南偏0.3厘米。六层以上边际不清,

图一五

郎寨塔剖面图

59

图一六郎寨塔复原示意图(正立面

)

□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

60

2011年·第4

图一七

临猗妙道寺宋代双塔西塔西立面

图一八临猗妙道寺宋代双塔西塔内部结构

暂无法判断。

二时代判定

1.碑碣

郎寨砖塔一层共镶嵌有9块碑碣,但仅正

西有2块碑碣有字迹,其余均为无字碑碣。一层

正西开门处镶嵌有清嘉庆八年(1803年)记载

的文人墨客感慨诗文,同时在其诗文结尾处记

述道:“连补修戏台楼棚水槽共费银四十余

两。”正西檐下,由额之上的碑碣为功德碑碣,

无碑名(封二∶2),其上记载:“平阳郡冀氏县如

◆乡邑子、南阳张如吉、张静富、张……弘农郡

杨景仙、杨琳……太原郡王四郎、王孝代、王

韶光……平阳郡霍大智、霍……陇西郡李令

宝、李……合阳秦大◆、秦守恩……”

平阳郡,今山西南部的临汾市,最初为三

国时期魏正始八年(247年)置,沿用至晋、魏、

齐、周,隋初改为平河郡,大业三年(607年)又

改为临汾郡,义宁初(617年)又复称平阳郡,直

到唐乾元元年(758年)改为晋州。又据《太平寰

宇记》中记载:晋州“建义元年(528年)又改为

(唐州)晋州,置总管府,仍与郡同移故平阳城

东北二十里白马城为理,历东魏、北齐、后周皆

为重镇,隋初改平阳为平河郡,三年废郡又为

州,至炀帝初州废,又立为临汾郡……义宁二

年(618年)又改为平阳郡,领临汾、襄陵、岳阳、

冀氏、杨五……天宝元年(742年)改(晋州)为

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晋州。”

弘农郡,今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

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西汉元

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东汉、

三国、晋、魏、齐、周、隋、唐沿置。

陇西郡,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秦初置

三十六郡时,陇西是其中之一,唐朝最终改陇

西郡为渭州。

合阳,今临汾市安泽县东南55里的河阳

村。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北齐并入冀氏

县。

冀氏县,今安泽县、古县两县。北魏建义元

年(528年)置,属冀氏郡。隋属平阳郡,唐属平

阳郡或晋州,宋属平阳府。

由上述历史地名沿革可知:此碑碣时代应

为隋代或唐义宁二年(618年)至唐乾元元年

(758年)间。

2.地宫清理出的“开元通宝”

地宫位于一层塔心室正下方约1.3米,

61

20世纪90年代末遭盗掘,现为杂土回填。在清

理地宫时发现残存8枚“开元通宝”铜钱(图一

一)。唐开元通宝一般分为早期的唐武德开元

通宝、中期的开元通宝和晚唐会昌六年(846

年)铸行会昌开元通宝三个时期。此次发现的

开元通宝字体与唐武德开元通宝字体相吻合。

3.建筑形制分析

外轮廓“在唐代的所有密檐塔中,多数

只有朴素无饰但具有显著收分的塔身从扁矮

的台基上建立起来,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

涩檐;相对地上面出檐比较长,而且整座塔的

卷杀在中段比较凸出而顶部收杀比较缓和,这

就使得唐朝的密檐塔的外形比北魏的嵩岳寺

塔更加挺拔”[2](图一二、一三)。唐代砖塔平面

喜用方形,但圆形以及六、八边形也较为常见。

如唐乾宁二年(895年)的山西晋城青莲寺慧峰

塔、山西运城寿圣寺内唐代小塔[3]、河南登封唐

代天宝五年(746年)净藏禅师墓塔为平面八边

形,山西运城唐贞元九年(793年)泛舟禅师塔

平面为圆形,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祖师塔为平

面六边形等。可谓是平面形式丰富。

郎寨砖塔的塔座由低矮的粗条石垒砌成

八边形,座上砖砌简洁的须弥座(高68厘米)和

仿木构建筑的一层塔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塔座上所有塔身、塔檐的八个面均做成十分显著的内凹弧面,各层弧面平行,均为同心圆。北魏的嵩岳寺塔除一层无内凹弧面外,其余各层均有较小的内凹弧面,并且叠涩檐各层的内凹弧面逐层变小,到最后上部两层叠涩檐砖几乎成为平直面(图一四~一六)。此外,在吉林长白渤海国灵光寺砖塔的第四、五层亦有弧面墙,但内凹较小[4]。宋代以后的砖塔,未曾发现有弧身做法的任何实例。此外,一层塔身边长为上大下小,形成倒收分状,二层出檐又比一层出檐大,这样外轮廓就形成先向外开放后,从三层以上又逐层内收的柔和曲线,与河南登封县法王寺塔、云南大理县崇圣寺塔的轮廓线极为相似。宋、辽、金时期的密檐砖塔[5]

外轮廓虽也具有和缓的卷杀曲线,但中段不凸出。塔心室穹隆顶及上部构造目前所发现的宋代以后的实心塔,一般均为筒状结构,实际为空心塔,只是无法入内,即在一层封顶后,上部为空心。如:山西临猗妙道寺宋代双塔(图一七、一八)、山西安泽金代麻衣寺砖塔、山西临汾铁佛寺清代琉璃塔、山西襄汾汾城清代试院学前塔。郎寨砖塔塔心室顶部为穹隆顶结构,即由砖叠涩收分而成。穹隆顶之上则为真□

山西安泽县郎寨唐代砖塔

62

2011年·第4期

正的实体结构。

一层塔身细部构造特征一层八角倚柱

的柱头卷杀显著、柔和;柱头上斗无出跳;方

形假双扇版门半开启[6];方形假直棂窗,棂条截

面为三角形,且棱角向外[7];这些均为唐代建筑

特征。

各层叠涩檐的挑出外轮廓亦为一内凹的

光滑曲线,与塔的外轮廓曲线浑然一体。这也

是早期唐代砖塔叠涩檐的重要特征,如北魏的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等。

工艺郎寨砖塔全部采用干摆砌筑法,即

俗称的磨砖对缝工艺,长身平砌,层层错缝。其

砌砖用浆全部用黄泥浆,而无白灰混入,“这是

唐宋两代砌塔用浆的根本区别”[8]。

几何造型分析郎寨砖塔二、三、四层高

度之和恰等于第一层高度。由于该塔仅剩7层

多,故其首层高度应占总高的1/4到1/3之

间。辽代密檐塔的首层高一般占总高的1/4到

1/1.5之间[9],而唐代及以前密檐塔的首层高远

小于1/3。

山西安泽县郎寨砖塔在2006年被公布为

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定为宋代建

筑,笔者经实地勘察、勘测、研究,综合以上情

况,认为其应为唐代早期密檐砖塔无疑。

三重要价值

在山西现存唐塔中,以单层墓塔或小型的

石塔者居多,而多层唐塔应以郎寨砖塔为一孤

例,填补了山西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

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表二)。此塔造

型独特,它的塔身、塔檐均采用弧身墙面,弧面

曲线控制严格、精确,其如何放样、如何施工至

今仍是一个谜,应是研究古代施工,特别是唐

代建筑施工工艺的典型案例,具有很高的科学

价值。它是目前唐代密檐塔、也是现存古塔中,

唯一一个大胆运用如此夸张的曲面的密檐塔。

由于其奇特的造型,特别是弧身的内凹曲面突

出,中段凸出的流畅轮廓线,使整座古塔的整

体轮廓给人以优美奔放、向上的感觉,犹如含

苞待放的莲花。

[1]宋《营造法式》卷第十五:“垒砌须弥座之制:共高

一十三砖,以二砖相并,以此为率。”

[2]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章第四节

“寺、塔、石窟”,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3]同[2],第五章,第139页。

[4]张驭寰《中国佛塔史》,第74页,科学出版社,

2006年。

[5]如山西灵丘县觉山寺辽代砖塔,北京天宁寺辽

塔,河北定县开元寺宋塔(又称料敌楼)等。

[6]在山西的金代砖墓中较为常见的是半开启的版

门缝中探出半身人物的装饰,如山西稷山县马村

金墓群等。

[7]同[4],第75页。

[8]同[7]。

[9]王春波《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文物》1996

年第2期。

(责任编辑:刘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