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3617639.html,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王晨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4期

摘要:从安徽古村落古民居宏村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的美学艺术。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更是对精神的满足。徽派建筑"马头墙"在人们精神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值得被人们重新运用到现代景墙形式设计中。人文化的景墙设计,其具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加之现代的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可以做出些既不与现代脱节又能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安徽;马头墙;建筑

【中图分类号】 J 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150-01

1安徽宏村马头墙

安徽文化中让我引起的兴趣,就是安徽的马头墙文化,其中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构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十分注重形式上的统一性以及和谐流畅的整体美感。经历过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它依旧保留着一如往昔的风采,它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但代表徽派建筑结构的灵魂,也是展示徽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之一。“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它类似马头的抽象外形设计给人无限遐想,马头墙以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且这些元素中又以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视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经典。

2.安徽马头墙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马头墙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装饰作用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成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而人们也为了保留现在文化并没有将其拆除,而且现代科技的建筑也是很难融合进安徽这个文化之中,因为,这已经成为安徽的自己的一种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别的地方很难模仿的,因此,许多的人更是欣赏这个文化,将这些元素运用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将一些东西,带有一些徽派的特色。因此,如何很好的运用这些元素需要我们好好的分析马头墙元素了。

传统马头墙上的青瓦虽然有瓦材固定困难、踩踏后易碎、使用年限短,等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传统建筑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要求,这是很难完成的,而且,这也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我们现代的技术和材料的支持。但是,如何将“马头墙”这个元素与现代技术很好的进行融合,既能够有现代科技的稳定以及坚固的支持,但又不失去马头墙文化的韵味,这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很好的进行设计的,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创新的。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_吴秋华

收稿日期:2012-03-07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吴秋华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护岸材料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12)01-0055-02受历史及经济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城市河道治理片面强调河道防洪、排水功能而忽略了河道的其它功能,加之土地紧张、人水争地,致使河道越缩越窄、越挖越深、越修越直、越做越硬。由于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河道管理力度不够,致使河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面对现状,需要转变治水思路:不仅要继承传统治理技术的精髓,还应树立亲水理念,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现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1平面设计 防洪河道平面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走势,遵循大自然演变规律,岸线适当后退,保留河道中的岛屿、河滩、湿地等中间过渡带,为水生生物与陆地生物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城市内河或人工开挖河道一般都是滞洪或景观河道,水流流速小,平面上避免治理成笔直、等宽的渠道,可设置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岸线,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见图1)。一条弯曲、宽窄变化的河道更具灵动性,更适合水生生物生长。 2断面设计 保留原有河道中浅滩和深潭的形态,不固定河床,使河流拥有一定的摆幅度,尽量不设计水流浅平的矩形断面,重视水边的多样性。纵断面上要能形成交替的浅滩和深潭,不设计直线形。如图2所示 。 图1 景观河道平面设计 图2横纵断面流线 河道断面型式上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建成园林式河道,突出亲水、绿化。以福州内河为例,传统驳岸采用一墙到底的砌石挡墙结构,高高的驳岸将人与水远远地隔离,显得生硬且不经济。采用复式断面,常水位以下采用挡墙或护坡,常水位以上土坡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杨柳,常水位处设置亲水平台,即经济又美观(见图3)。以4m 高护岸为例, 5 5水利科技2012年第1期

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逸林颐景景观设计空间针对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分析: 项目基础条件分析 (1)项目起源 a.河北省政府10月21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涿州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在环首都经济圈创造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区,科技成果孵化园,新型产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b.2010年11月6日上午,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揭牌,涿州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渐趋于协调发展的产业规模将为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的迅速崛起创造良好的产业支撑。 c.在如此大好的发展背景下,涿州却没有与经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品质居住,生活休闲等服务设施,这也成为规划项目进入该区的契机。 (2)项目特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35亩,用地面积较小,力求全方位展示涿州形象提出了挑战。(3)项目重点: a.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将原有地形加以更好的利用,南山和北山相互呼应,形成错落有 致的丰富地形,在北山建有迎春庭,寓意涿州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b.如何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衔接:因为公园所处的特殊位置,起到承接涿州和北京的作用, 所以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2.区位分析

3.交通趋势分析: 项目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周边交通便利,汽车站,107国道,都是人流聚集区。 4城市地势分析: 地质构造属太行山山洪冲积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拥有丰富的水利、地热和沙石料资源,古有“曲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称. 5项目周边资源分析 公园定性为文化公园,同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产业聚集。 6城市总体结构分析: 7项目视状分析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一、湖北文化总结: 二、湖北文化以荆楚文化为核心,在各个地区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按照文化的起源和形式的不同,将湖北的文化总结为以下三大类24种文化流派: ㈠、历史宗教文化 1、炎帝神农文化 炎帝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渡,以神农架林区最具代表。炎帝神农文化是世界旅游文化宝贵资源,代表了人类不懈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探索精神。 2、春秋楚国文化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楚文化是湖北文化之根,包含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3、秦汉三国智慧文化 湖北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一部《三国演义》也几乎大半部写的是智慧谋略,蜀汉丞相诸葛亮后来还被誉为中国民族智慧的化身,都说明智慧文化在三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武当山道教文化 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起源于玄武神话之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道教仙境福地。 5、黄梅五祖禅宗文化 五祖禅宗文化起源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境内禅林祖庭众多,禅风兴盛,高僧云集,先后诞生和孕育了中国禅宗的四祖、五祖、六祖三代祖师,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 6、关公忠义文化 三国名将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中华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7、辛亥首义文化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华名族复兴之路。辛亥首义文化蕴涵着振兴中华,敢闯敢拼的民族精神。 8、救国自强文化 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将军县红安、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都体现了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是湖北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㈡、区域人文文化 1、长江三峡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绿色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先进科技与潮流艺术,以中西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层面深入分析调整设计思路。 目的明确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让设计师们"艺术地"表达自我,设计师的满足感应当来自鉴别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为使用者着想的环境及其组成部分,设计由使用者作为主导,设计师不过是代其行事而已。"现代设计已由以艺术家作为设计已由设计师为主导变成了已使用者为主导,成功的进行了角色转换。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广泛的解放。人性化设计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 设计"以人为本"理念更大程度的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尺度掌握,材质选择等。景观设计在元素构成应体现人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应美观、大方、具有吸引力,各类设施充足完善以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让使用者有保障感和

安全感,尽量满足最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使用的设施与环境,融入一些使用者可以参与和创新的景观设施或景观小品,发挥使用者的参与性。 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观念 众所周知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为基础的设计将有助于全球自然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营造。当今景观设计的观念将会是在能够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的营造,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人工景观设计方面,如在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可将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城市广场景观增设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过滤后进行灌溉或用于广场喷泉水源;居住环境的中水处理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在建筑空间中多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设计建筑样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夏季依靠植物对阳光的遮挡达到降温的效果,冬天让更多的阳光照射,使用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使建筑物取得更高的温度,以减少对煤炭、电力方面的需要,达到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目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环境艺

红色文化园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分析

红色文化园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神建设的灵魂与核心。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品牌是这一建设的重要表达途径。而将文化作为设计主题反映在建筑景观设计当中是近年来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地区特有文化与建筑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使建筑景观设计成为展现和传承地区特有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作为我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极其巨大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那个年代的精神财富,更是鼓舞和激励当代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源泉。当前,红色文化园的建设方兴未艾,而如何从建筑和景观两方面表现红色文化,折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或者说如何将红色文化的内涵提炼成建筑语言和符号,浓缩成景观元素,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的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文化园的由来、文化园的分类、发展,红色文化的相关定义,通过举例论证,分析了几处红色文化园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手法,并重点从总体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材质、建筑元素、景观环境、建筑小品等几方面介绍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昔阳文化园建筑及景观设计,阐述了昔阳县文化园设计在表达红色文化上,运用的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景观手法,为红色文化园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和理念。【关键词】:红色文化昔阳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 【目录】:中文摘要7-8ABSTRACT8-10第一部分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选题与实现方案10-121.1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选题内容、目的和意义101.1.1选题内容101.1.2选题目的101.1.3选题意义101.2本领域相关专题设计动态分析10-111.3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方案及成果11-121.3.1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方案111.3.2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成果11-12第二部分红色文化园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分析——以昔阳县文化园为例12-242.1第一章文化园的相关概述12-142.1.1文化园建设的意义122.1.2文化园的大致分类12-132.1.3红色文化园在文化园建设中的意义13-142.2第二章我国红色文化园中建筑、景观设计分析14-182.2.1我国红色文化的相关定义142.2.2我国红色文化园中建筑与景观设计分析14-182.3第三章昔阳县文化园建筑与景观设计分析18-242.3.1昔阳县的相关研究182.3.2昔阳县文化园园区概况18-232.3.3昔阳文化园规划的作用、意义23-24结语24-25参考文献25-26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6-27致谢27-2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8-3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荆楚文化知识

绩考网荆楚文化知识测试 (市社科联供稿) 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 a )。 a.《左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2.楚国最初受封时国都在( a )。 a.丹阳(今河南淅川) b.郢都 c.襄阳 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 b )。 a.楚成王 b.楚庄王 c.楚灵王 4.奠定战国时期楚国“宣威之治”的基础的是( c )。 a.商鞅变法 b. 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赵、魏、秦、( b )。 a.宋 b. 韩 c.吴 6.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张仪 b. 公孙衍 c.苏秦 7.“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 b )。 a.《战国策》 b.《史记》 c. 《汉书》 8.楚国从熊绎受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始,到秦将王翦灭楚止,前后历经约( b )年。 a.700 b.800 c.900 9.( c )位居青铜礼器之首,是国家权利的象征。 a.盏 b.敦 c.鼎

10.簋是一种食物器具,也是一种( c ) a.乐器 b.兵器 c.礼器 11.( b )出土的编钟,是楚国编钟里数量最多、整体最重的一组。 a.淅川下寺 b.随州曾候乙墓 c.楚故都纪南城 12.在楚国出土的青铜兵器中,剑数量最多,最著名的是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 b )。 a.越王州勾剑 b.越王勾践剑 c.越王鹿郢剑 13.楚国铜镜独具特色,( c )曾是楚国的制镜中心。 a.湖北江陵 b.安徽寿县 c.湖南长沙 14.青铜器制造工艺主要有陶范法、失蜡法和( c )。 a.熔炼法 b.浇注法 c.铸镶法 15.楚国漆器主要包括实用器物、( c )、工艺品和丧葬用品。 a.兵器 b.礼器 c.娱乐器物 16.下列不属于楚国漆乐器代表的是( a ) a.笛 b.瑟 c. 笙 17.( c)为古代“八音”之首,是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之一。 a.琴 b.箫 c.钟 18.辟邪,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又是( c )。 a.家具用品 b. 装饰用品 c. 墓葬守护神器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一、生态设计原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1.1地方性 1.1.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1.1.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1.1.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1.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保护(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再利用(Reuse)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再生(Recycle) 在自然系统中是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1.3让自然做功 1.3.1自然界没有废物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1.3.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

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以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为例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以武义熟溪滨水 景观步道系统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为例,对滨水景观设计工程的概况、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滨水景观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步道系统 一、引言 很多城市邻近水域,与水域紧紧联系在一起,水域孕育了这些城市及它们的 文化,比如某些城市与一条有名的河共同发展和兴衰。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 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质量、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具有水域环境的城市,营造良好的滨水城市景观,在保证满足防洪防涝、各 项水利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 与自然生态环境紧紧融合在一起,就能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美丽、健康、可持续 的城市格局。 二、项目概况 熟溪,是贯穿武义城区的母亲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滨水景观步道 系统的基地位于栖霞桥至温泉桥之间,紧邻居住、教育、商业、公园等用地,是 与市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场地。基地内拥有丰富的山水、人文景观资源,滨水游 览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为了更好将武义熟溪景观步道系统设计建设成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对武义 和熟溪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基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用地布局狭长,两岸绿地资源紧缺; (2).熟溪两岸公园体系需逐步完善; (3)防洪堤落差大,河岸的亲水、生态和景观性不足; (4)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5)地方特色缺失,景观特色缺位。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针对上述问题,工程提出了四大解决措施,分别是:(1)山水城绿交融,强化生态景观;(2)完善服务系统,打造活力纽带;(3)连接文化廊道,展现武 义风情;(4)巧用声光夜景,建设低碳景观。这些解决措施紧紧围绕着现代城 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实施,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体现设计理念。 1.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理念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工程设计的 目的不是为了完全地改造自然,让生态自然全方面地适应建设,而是要以生态环 境为基础,将山水与城市紧紧融合成为一体,扩大生态空间,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在总体布局上,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以熟溪为中心形成生态文化轴, 以武义得天独厚的山水与廊桥文化景观为脉,在熟溪两岸建设不同主题、不同功 能的滨水景观游憩带,一期工程中主要有运动健身带、生活休闲带、艺术体验带、文化展示带这四个地带。在景观设计方面,既有古城码头又有廊桥夜话;既有霞 光漫步又有群艺舞台;既有溪畔记忆又有逸林浪漫;既有江山公园又有体育公园。形成了“一轴、两脉、四带、八景”的景观结构。 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主要是围绕着山水和武义熟溪廊桥景观进行设计的,最后

工业园区文化景观设计思考

工业园区文化景观设计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接着分析了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 计原则,最后对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设计 引言: 谈到工业生产,必然会涉及到园区景观等很多问题,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既要“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使人们心情愉悦,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又要展示企业文化,所以说一个好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概述 工业园区是指在某一大片土地上聚集着若干企业工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 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它的创建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的 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 景观一词的原义指“风景”,首先是地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并在描绘自然景色 的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景观设计是指人们对特定环境进行的有意识地改造行为,它可以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 及审美价值的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工业园区与景观设计有着非常密 切的关系,可以说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与发展 前景。 工业园区是员工工作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园区内景观不再是对原来景观建设 后的简单修补,而是在一开始就应该很注重规划和设计的景观。工业园区的生活 本来就枯燥无味,人们心中的抑郁无法释放,很多人出现了畸形心理,甚至轻生。 2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 注意建筑群与管、线、路之间的关系。工业园区用地的管网较多,在对无法避 开的管线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各类植物与各种管线的最小净距,在保证工业生 产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要让植物正常生长。在工业园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对不规则 的空地,应运用不同的绿化种植手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以取得整齐划一的 空间效果。确定工业园区绿地面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争取较多的绿地面积, 这对防止污染和改善工厂工作环境很有必要。 工业园区场地的绿化,应因地适宜,多选用本土植物,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 与配置,并对园区内原有绿化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 业生产环境,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吸收有害气体中要分析矛盾的 主次方面和绿地的主要作用(防尘、阻隔噪声或美化),在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营 的情况下,也要重视一定的绿化用地对保证环境质量、员工健康和改善工作环境 的作用,以及对衬托建筑艺术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才能 使绿化达到预期效果。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人们平时所理解的地域特色,就是 其他事物没有的,自己本身具有的。而在这里它与人们所理解的有点不同,它是 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与 本地的环境风貌、气候特征相符合,并以地域特色为原则。通过景观设计把一个 企业所独有的内涵与形象展示出来,让人们能时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特色。 人工环境指经过人加工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与动植物生活相关的环境。工业园区景观在设计时,尽量要人工

河岸景观设计解决方案

河岸景观设计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河流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1、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2、生态建设对河岸景观的要求

为改变目前在河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流整治应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按照"建设水和绿色的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的河流"、"清澈而舒适的河流"、"绿色、水、文化协调的河流"等河岸景观设计要求,使河流真正成为"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河道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建设生态型水环境总的来说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 (1)首先农村河流水流清澈,不断流,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 (2)其次城镇河流中滨河带要能反映当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入入胜,便于人水亲近等。 3、河岸景观设计探索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特别是城镇水利建设,注重把城镇水利与城镇旅游、城镇景观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镇的一个靓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镇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今后的水利建设特别是河岸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目标 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一个既具有功能性、景观性又有一定传播性的综合性公园。使其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本次是要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文化的主题的公园,所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让我们得之城南公园。将花架作为景观的连接,以轴线组织景观,以整齐的铺砖来烘托气氛。二是,在公园中某些交接处营造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无形中来传达公园的气质和韵味。 植物配置 绿化是优化公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案设计强调生态,注重环境。尊重现状资源。在景观空间塑造上,结合各种要素穿插组织,营造立体的绿化系统。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绿地上开辟必要的道路和尺度怡人的活动硬地,设计富于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的生态区。植物配置原则是要通过种植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人们活动的作用。 本次设计中强调植物形态和季相变化,创造活泼的视觉效果和时空景观 的趣味性。同时,考虑种植效益,采用生态聚落的观点配置植物,不仅使植 物景观和时空景观的丰富多姿,且通过自身的循环,调节公园微气候,保持 空前清新。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

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公园显得简洁、自然.为丰 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都配以彩叶草、 红叶李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 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 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区域连 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草坪的宽阔感.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现代公园中不可欠缺的点缀,它们既给游人带来了便利,又给环境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对此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具有观赏功能的小品设施,其尺度既要满足适用人体功能的要求又要余整体环境基调相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将具有视觉功能的景观小品,布置在与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或端部,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其主题应与公园主体景观气氛一致,比例和尺度都要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园林小品设计讲究整体感和系列感,设计色彩鲜明,形成简洁、人性化,满足适用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标志系统,营造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 中心花坛:在本案中它与周边的网球场活动区相统一,构成了公园一大景观,巧妙的将其与喷泉有效的结合,当人们在运动时伴随着喷泉喷洒,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小型的沙滩:本次的主题是关于人口文化,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沙滩,可让小区的孩子玩耍。 休息座椅:将休息座椅与花坛结合,这样人们坐在座椅上既可以休息看着周围活动区域的运动,又可以享受花香,可谓是一箭双雕。 休息亭:此园林小品是公园的必须品,所以将其设计的有点欧式风格的教堂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一.地理背景 广场被四条主道围绕,广场四周是市政府,写字楼,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外侧是历史名街,设计的时候,须考虑各个文化建筑的性质和文化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文化历史和冰雪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改造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建立城市主体景观印象。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三.方案定位 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本方案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集会,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凸显市政府和博物馆大楼的庄严的形象,也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和写字楼的文化氛围营造景观环境,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庄严肃穆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即生动和谐又不失严肃的文化广场,建筑和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休闲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独具特色的广场形象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环境特征,结合白旗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广场设计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视觉景观强烈,连续开敞的,即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景线。 规划原则: 1.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应力求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并体现新时代城市的形象。 2.以人为本: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广场空间应能满足人的多维感受,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皆共生。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广场设计应为将来预留发展空间,并能与全局协调。 5.经济原则:

荆楚文化素材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十大系列: 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荆楚文化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荆楚文化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荆楚文化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荆楚文化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荆楚文化地方戏曲文化 汉剧角色齐全,长于抒情;楚剧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黄梅采茶戏唱腔丰富,感染力强;荆州花鼓戏,声腔优美雅俗共赏。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 荆楚文化民间艺术文化 宜昌夷陵区的民间版画、安陆的民间漫画、丹江口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黄梅县的桃花和木版年画、阳新的布贴、通山的木雕等,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这些地方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荆楚文化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以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受计划经济影响,只侧重于防汛抗旱,虽然河流防洪抗旱安全保障得到提高,但对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其他功能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河流两岸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结合水利工程中的河岸景观设计实践,对河岸景观设计现状、应把握的原则、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安全保障逐步提高。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工程如果超前规划,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的作用。 1 目前水利治理中河岸景观的基本现状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河道综合治理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等问题相继发生。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河流堤防采用人工材料,两岸湿地消失,沿河山修建公路,边坡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由于河道水质的污染,城镇的河道用混凝土包裹,许多城镇河道变成暗渠,原有的河道空间变成了道路或其它建筑,自然景观彻底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河流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2 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3 生态建设对河岸景观的要求 为改变目前在河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流整治应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