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关于加强怀化市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关于加强怀化市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关于加强怀化市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界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全会的主题,着眼于我们的工作实际,做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依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各式各类的针对教职员工、学生、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分条理析,甄别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现状的基本原则,本着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写出调研报告,核心性质的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学以致用,一是精细管理,一是硬件建设。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合并,唐山工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名校,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 1 / 15

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名校作为依托,

关于职业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经济学界再度对教育产业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许多理论工作者从教育的属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特殊规律、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深入探讨教育是不是产业,能不能产业化。对于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是不是产业,能不能产业化的问题,在讨论中则尚未专门涉及。作为一个课题,职业教育产业化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密切关系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极具现实性与实践性的问题,因而更能引起做实际工作的管理者与办学者的兴趣。不同观点的讨论可以促进认识的深化与提高,这里编发的文章,旨在引起职教同仁的关注与思考。 【正文】 在我国面临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需求空前扩大等一系列矛盾的时候,如何有效发展教育,尽快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平衡,引发人们对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索,“教育产业化”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作为有别于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是否具有产业化的属性?笔者认为: 一、产业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何谓“产业”?《辞海》中解释说:一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二指各种生产、经营事业。生产经营事业既包括生产性活动,又包括非生产性活动;非生产性活动既包括直接参与生产的服务活动,又包括非生产性服务活动。产业化运作主要是市场化运行模式,不管是生产性活动,还是非生产性活动的产业化运行,都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即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 教育作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部门,具有产业属性。教育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提高新生或再生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即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并在今后从事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促进其劳动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益。二是,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中,或教育部门直接开办企业或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与教育活动相关的活动,如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学生就餐、接送、娱乐休闲等后勤活动。第二类、第三类活动的产业属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一类活动却具有其特殊性,是否可以产业化运行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产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育产品——一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备潜在性、迟发性和不确定性三大特点。即是说,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其劳动力的增值只能在生产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能不能充分的、完全的体现,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二是,教育本身具备公益性。特别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其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的价值取向尤为明显。教育非产业论者,据此认为教育不是一种产业,更不能产业化。但是,与社会经济直接相联系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产业化,而且必须产业化运作,这是因为: 1.职业教育有突出的生产性。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日,县政府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贺敬宏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摘要:基于调研和文献研究,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即: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效率。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效途径 0 引言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社会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更加直接。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社会服务不仅是其曾经意义上的职能,更是其能否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体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文件中,体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水平的评价标准中,更体现在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中。事实上,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办学水平的标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社会服务不可小觑。所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也必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渗透到其硬件、软件建设的各个方面,必将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尤其重要。 1 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方法决定成败。为了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须采取科学的思想方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则,执行正确的工作路线和程序。 1.1 立足现有资源,发挥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从建校的那天起,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社会服务能力,只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社会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无论是新建高等职业院校,或者是具备了相当实力的国家级示范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唤醒社会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已有的场地、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资源、文化积淀等,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使其真正发挥出社会服务作用,避免资源浪费。这一点对于各方面投入还不是很好的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 1.2 依托现有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社会服务作用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积淀,实施社会服务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建设,实施教学、科研、管理、专业、文化

中职教育如何提升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中职教育如何提升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玉林和贵港两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紧邻北部湾经济区,2012年人口总数占全区的22.9%,GDP总量占全区的13%。两市的中职教育是地方产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发展现状 专业设置调整力度加大 玉林与贵港两市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地区优势产业。贵港利用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两大基地,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河内港口城市,并且建成了金属冶炼等“五大产业基地”和建材等“十大骨干产业”,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建材、能源供应基地,农副产品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玉林市大力培育临港产业,发展交通、物流产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近年形成了机械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中职教育应对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当地教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玉林与贵港市的专业设置对区域

产业的覆盖率分别为80%和69%。 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 截至2013年,玉林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6所,全日制在校生3.8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贵港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2所,全日制在校生1.9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7%,与企业订单办学学生比例12.3%。 在劳动力培训上,两市树立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思想,着力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整合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作用,努力建立“政府协调,部门主导,学校培训,资源共享”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其中,玉林市提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从政策上确立以市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并要求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统筹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县域培训资源的整合步伐加快,北流交通技术学校,北流市农业机械学校,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所学校在2013年前后实现顺利整合。贵港市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每年1万多人次,使得劳动力质量显著提高。 问题分析 专业结构不优化 专业门类不全。从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国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划分了18个专业大类,而两市仅设有11个,尚没有开设的专业大类是资源环

关于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关于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xx职业教育“金三角”崛起之秘及其对xx的启示 xx职业教育发展,永川以中职为主体,合川以高职 为支撑,万州则高中短职教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各具规 模和特色的xx职业教育“金三角”。20XX年11月中旬,区政协与区教委系统相关人员,对永川、合川、万州职 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耳闻目睹,我们 深切地感到,xx职业教育“ 金三角”崛起的成功经验值得xx借鉴,xx在xx职 业教育发展中应该也可以争取一席之地。 一、xx职业教育“金三角”的各自特色 (一)万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职教基地 万州为xx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万州依托和整合原有大中专院校, 大力发展民办职校,现有职业院校29所。其中高校5所(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高职学院2所),中职学校2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4所,市级重点中职校3所,一般中职校17所)。职教院校职工4787人。在校学生113663人(高职及以上41167人,中职72496人)。万州学生规模占全市七分之一,高职学生规模占全市十 分之一,中职招生人数连续七年居全市各区县之首。通

过实施“移民技能培训、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 再就业培训”五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中市级农村 劳动转移培训基地、市级移民培训基地的作用,成功转 移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45万人,其中在外地就业29万人,并打造出“三峡缝纫技工”著名品牌。目前,万州职业 教育正围绕发展与规范两大主题,通过实施规模发展、 内涵发展、服务发展、贡献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招生、规范资助、规范学制、规范设点,努力实现建设7所万 人级规模学校,5所五千人级规模学校,20XX年职教规 模15万人(学历教育13万人,培训教育2万人)的目标。 (二)永川:“城校互动”中职为主的职教基地 20XX年,永川市萌发了建设职教城的冲动。几经努力,20XX年被xx市委、市政府定为xx职业教育基地。 永川市组建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相关部门 为成员的永川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并与永川 市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永川职业教育秉持 “政府统筹、市场导向、社会参与”原则,坚持“城市 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 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发展理念,在城 校互动、多元投入、统筹服务中建设职教城,形成了闻 名全国的“城校互动”的永川模式。目前,永川有普通

对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情况汇报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1714 对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情况汇报标准范 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教科文卫工委,于月日至日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体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

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行业分析

职业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1章.职业教育行业概况 1.1.职业教育行业简介 1.1.1.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技能培训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1. 2.职业教育的分类 按广义的分类,除基础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本文所指的职业教育是指狭义的职业教育,不包含高等教育,根据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部分的包含成人教育。 从教育的结果看,职业教育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其中学历教育指通过一定的时间的教育和训练,学习主体修完一定的学业,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具备某种能力,获得相应的结业证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非学历教育指教育对象取得某方面的劳动技术和技能,或者某种职业上岗资格,有能力参与就业的教育。

从教育的目标看,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1年。培养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习年限至少2到3年。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授予高等专科、本科学历证明或高级资格证书。 本文的分析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部分的成人教育。 1.1.3.职业教育的特点 1.1.3.1.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改变自身特性或发展方式的能力。它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那种“规定性”,是其独有的特征或属性。职业教育的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适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它包括办学方向、办学层次、教学内容、职业培训机构及对职业教育管理等都要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适应。受教育者不应只是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因为瞬息万变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教的主要目的必须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为适应市场需要,职业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转向以

浅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浅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摘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办学特点所致。职业教育必须更新理念,围绕提高质量,加快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提升能力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我省高职院校61所,在校生5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特色更加鲜明。但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质量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种种问题,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其一,政府统筹管理不够。政府、社会、学校、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削弱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职业教育法》约束不强,执法不力。其三,职业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地科研保障;其四,行业参与度不高,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产业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性岗位空缺,从南到北蔓延的技工荒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来填补。可目前职业教育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招生难与上学难并存。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日益显现。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教师比学生还多,教学资源闲置,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可同时,大量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的弱势群体。 2 我省、我市“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林甸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准确掌握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我们调研组于5月份对县职教中心学校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及书面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规模 至2014年5月,县职教中心学校中职在校生447人。比2011年、2012、2013年分别减少了782人、734人和96人。 (二)专业设置情况 目前,职教中心学校共开设9个专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统计表

(三)师资情况 截止2014年5月,职教中心学校有教职工106人(含外聘教师1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43.5%;专业课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的56.5%;“双师型”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43.5%. (四)办学条件状况 截止2014年5月,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面积、图书、固定资产总值等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状况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办学水平有所提高。近几年,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特别是幼师专业)达到90%以上。连续三年,我县对口高职本科录取率在70%以上,超过全省对口本科平均录取率40%以上。 (二)办学规模相对稳定。目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持续下滑。职教中心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采取春秋两季招生等措施加强招生工作,使中职在校生人数保持在400人以上,超过我市其他县份中职在校生人数。 (三)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11年,学校自筹资金,购置了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普及高中教育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如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围绕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百姓满意、特色鲜明的职教发展之路,是关系到我县教育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2002年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5年国务院再次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还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学校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比较规范的实验室、语音室和图书阅览室,建有40座位的学生微机室两座、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座,学生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多功能餐厅,建有5000多平米的教学综合楼和2000多平米的学生公寓楼各一座。 职教中心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60人,其中外地学生241人,生源来自全盟十个旗县市。学校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9人。学校开设农学、机电、建筑、化工、财会、旅游、美工、计算机等八门专业课,其中农学、机电、建筑为盟级重点骨干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盟级“文明单位”、盟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盟级“重点职业中学”,是花园式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创建自治区重点职业中学。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几年来,我县充分把握国家、自治区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和扶持的有力机遇,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就业为目标,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在学生升学、校企联办、校外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成招生工作。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不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学校专门派人到县内外多所初中调查、了解、宣传,鼓励学生报考职教班、联办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生成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特长的专业。号召每名教职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每人至少招录一名线下学生。学校与联办学校联系,2007年邀请150多名学生与家长免费到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北京黄庄职业高中等地进行考察。每年的4月-7月,我们通过开展职教宣传月、交流会、校园艺术节等专人进行设点宣传,通过电视图文广告连续十天滚动播出招生简章。由于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我县职业教育05年完成招生560人,06年完成招生580人,07年完成招生640人。连续三年招生突破500大关,在全盟率先实现并突破职普招生比例1:1的目标。 (二)加强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培养。我县职业教育在04年尝试与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开展“2+1”模式联合办学。在总结两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又慎重选择了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进行联合办学。2007年继续加大联合办学力度,与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青岛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韩国大宇(烟台)造船厂开展联合办学。联办班学生在我县职教中心学习1-2年的文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

教育培训行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中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一方面提出减负的要求,禁止公立学校开办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十七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上对公立学校开办课外补习班的禁令为第三方课外辅导机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资本、啊不能学门槛等方面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此类辅导机构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竞争自由,为有实力的领先企业整合提供了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用户是用于课外辅导的教育培训中。可见,中国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非常高。这位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3、社会环境分析 (1)升学压力日益严重。由于升学制度的影响和重点教育资源的稀缺,由高考自上而下的升学压力带来了学生间的激烈竞争。 (2)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重视。“学而优则仕”,教育被认为是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的重要出路。家长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使孩子获得更多好的学习机会。 (3)学历对就业的影响。学历影响就业的机会,也决定了收入高低。家长为保证孩子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首先要保证孩子能收到更好的教育。 4、技术环境分析 教育培训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业特点分析 1、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中国培训市场上,中、低层次的培训仍然是主流 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 2、自新东方上市后,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海外挂牌上市在2010年出现高潮 至2011年7月15日已有11家教育机构上市。具体机构名称见下表:

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委农办 根据2009年第七次县委常委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议题中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议定精神,由县委农办牵头组织县教育局有关人员于6月2—3日对我县老虎台、克孜尔等5个乡镇场近年来职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听汇报、实地查看等形式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各乡镇场近几年来职教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受训人员发挥作用情况及对今后职教工作的看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17所中学(包括县二、三中),2009年应届毕业生总数4290人,其中报考内地高中人数339人,报考普通高中人数1991人,报考职业高中人数633人,报考普通中专人数37人,不愿意继续升学而回家务农的1279人。2001年以来,我县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自治区职业教育条列》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乡镇场中学情况,对当年应届的所有毕业生进行了为期40天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行了“毕业证”和“绿色证书”齐发制度。同时,各乡镇场根据本乡镇场的情况,以乡镇场中学为主,以自愿为前提,开办分流职业班,开设了绣花、园艺、厨师、裁缝、家电维修、铁皮加工、农机维修、民族乐器、美容美发、地毯编制、食品加工、木工、装潢等职业班,培训了8677人(213个班次),为我县职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效果很不明显。根据有关安排,虽然各乡镇场对当年应届的所有毕业生进行了为期40天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行了“毕业证”和“绿色证书”齐发制度,但是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认为“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圆满完成了,学不学不重要,反正再坚持40天就毕业证可以拿上了”,把此项培训看成应付差事,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达不到效果。 二、学习积极性很低。初中毕业生年龄普遍在16岁左右,对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很低。 三、最主要的是教学机制不健全。培训师资从乡镇场各个站所抽出来的,她们虽然在农业生产上,能说出农业生产最有用的、关键的技术措施,但是因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未能引导应届毕业生积极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同时,从各站所抽出来承担有关教学任务的工作人员对此项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该讲一天的讲一个小时,而且讲不出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觉到没有什么意思,造成一种烦学的现象。安排实训,教学老师更不认真,只说这是个养殖大户,养了多少头牛或者羊,过去看看怎么养的等等,根本说不出比较科学的养殖技术,使学生没有丝毫兴趣。 四、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虽然各乡镇场中学尽力开办职业班(为期一年),毕业后真真能用上所学技能的不多,成不了才,造成了社会、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另外,各种宣传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拥有高素质的技能 人才是制胜关键。培养符合产业、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最根本职责。厦门职业教育需要在明确定位、协调需求、打通成才通道、提升品牌以及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做足功夫,才能为厦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厦门职业教育;成才通道; 职教品牌;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厦门作为最早 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这个过程却延冗过长,同走在前端的深圳等地区无法相比。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本文试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角度,探讨厦门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 1 对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1.1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有第二产业作支撑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以 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是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但我们必须同时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目标的第二产业,重点在于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制造水平,从而增加第二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二产、三产的协调发展,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和对经济危机的抵御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首先着眼闽南区域,打好基厦门的城 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必须以闽南地区为基本点, 充分考虑这一地区的产业分工情况加以布局。 1.3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是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两 个轮子

要实现发展目标,厦门必须着眼本区域,实实在在 个脚印,以1699 平方公里的面积为依托,首先发展好基础性产业,即先进制造业,奠定良好的制度优势、环境优势、区位优势,进而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两者不可偏废,实现双轮驱动,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主轴,以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形成厦门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态势。 2 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厦门职业教 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相比,是最贴近教育本源的。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其职业性要求,即以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培养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比现在要好得多。那时一定规模的企业就自办技工院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企业规模较小的,按行业举办职业学校,培养本行业所需各类技能人才,这些学校同时承担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形成了技能提升的通道。更为关键是,那时候的职业教育职业性突出,培养的技术工人适应企业、产业需求。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大量使用简单培训的农民工充当一线操作工人,企业、产业对职业教育的依存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弱化了。 以厦门为例,原先十几所的技工学校,逐步萎缩到只剩一所,而且教学缺少与企业、产业的对接,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要求职业教育真正突显其职业性。具体来说:一是,要重点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必须提升技能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二是,要建立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的技能继续教育体系,强化职业培训鉴定工作;三是,要着力培养本地化的技能人才,减少对外地技能人才的依赖,降低用工成本。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厦门的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不适应的,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总量供给不足。厦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已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