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反思-郭齐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傳統文化教育現狀的反思

(2013年12月18日在武漢大學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壇上的講話)

郭齊勇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教授

當前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民間推動的,是自發的。民間的國學良莠不齊,有賺錢的國學,也有江湖的國學。“三百千”等蒙學讀物在民間推動得比較快,但管總的教育還是中小學體制內的教育,糟糕的是中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已經沒有國文課了。馮天瑜先生剛才講到國文、國史、國倫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們現在已沒有國文教育了,而是所謂的“語文教育”。我們好幾代人所接受的,都是反向的、負面的、糟蹋傳統文化的教育。體制內的國史教育還是關於古史的意識形態和疑古思潮的那一套講法,正如剛才徐武軍先生所說的,這是一種自我矮化的教育,甚至是自我殖民的教育。年青人所談的中國文化,都是從教科書裡來的,一開口就是中國文化如何保守,如何落後,如何反動。

關於體制內傳統文化教育的狀況,我做了一些調研。鄂教版的語文教材,小學每一冊大概有八首古體詩、十六條古今中外的名言,沒有古文,中學每冊有十到十二首古詩、八篇左右的古文,主要是寓言故事或唐宋八大家的短篇等。此外還有人教社的教材和東北的語文教材,這兩種比鄂教版稍好一點,這已經是中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難能可貴的狀況了,有那麼幾首古體詩,有那麼幾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還有一些寓言故事。但更為重要是,孩子們需要在中小學階段接受到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的教育。然而體現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經典,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沒有。學生接受的關於“四書”的教育都是負面的,因此對其傳達的人文價值也是抵制的。

臺灣地區的情況如何?在臺灣有一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董金裕先生編的這個教材仍在使用,北京中華書局也把它翻印到大陸,以一種民間性的自發方式將它納入到一些學校的選修課程中,其推動過程非常艱難。臺灣地區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大陸將其翻印成《中國文化基礎教材》)其實就是“四書”。我們在中學階段都應該完整地接受四書的教育,這是基礎性的。像龍應台這樣的自由主義作家,她感謝的還是四書的教育,她說她的人生觀是在十二三歲開始上中學後的幾年間,通過必修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接受了其中的基本價值理念之後就奠定下來了的。“四書”的教育使臺灣的居民成為世界上最文明的一群華人,陳水扁“去中國化”因此也沒能夠去成。陳水扁時代臺灣《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變成選修了,中小學教材的文言文約去掉了10%,當然文言文的比例仍較高。現今在臺灣民間,戴璉璋、謝大寧先生等高級知識份子在編寫更好的、更能凸顯中國文化價值

與心性修養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並呼籲、敦促馬英九政府恢復為必修課。

我們今天的中小學教材中文言文有多少呢?其比例之低真令人寒心。幾代人在體制內的中小學教育中,沒有得到基本的中國文化的薰陶。現在孩子們的漢語已經不是國語,而是一種稀奇古怪的、非驢非馬的語言。現在的語文教材、語文考試經常是文字遊戲,選擇填空之類,就連大學中文系的教授也做不了高考的題目。語文課本中並沒有選錄那些承載價值的優秀的傳世的文章,而是擇取一些不甚理想、不盡如人意的篇目。

大學的國文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也非常糟糕。這些年有些高校自發地開設了國學班,有些學校將四書列為必修課,但這只是少數。大一國文現在沒有了。任繼愈先生生前跟我講,西南聯大時期,他們的最好的課程就是大一國文,古文選得多且非常好,朱自清先生親自講,林庚先生只能當助教。任先生對我說:“齊勇,你回武大去,在武大推動大一國文。”我說:“任先生,齊勇沒有這個力量。”我只能在我辦的這個小小的國學班來學國學經典,不能讓武漢大學所有的文法理工農醫的學生來學大一國文。以前有大學語文,現在連大學語文都撤銷了,大學語文的選本也不好,基本都是現代文學的本子。大學教育中人文教育非常缺乏,通識課沒有核心課程。五經應成為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

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和大學的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比方說魯迅的文章,老師教起來,同學們學起來都非常困難,文言文反倒不難。魯迅的那些晦澀的文字、反中國文化的文字,還在繼續流衍,似乎減不得一篇。我在十多年前就說過,少讀魯迅,多讀四書,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地位扭轉的一個標誌。

武漢大學的國學班已經辦了十幾年,學生們主要是讀經典,當然也包括西方的經典,以便掌握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現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未給國學設目錄、代碼,我們也是自發的。為什麼在臺灣,像台大中文系、師大國文系,不需要成立國學院、不需要設立國學學科呢?因為在臺灣地區大學的中文系,經學與四部之學的傳統一直沒有中斷,文史哲分得不像我們這樣開。但是在中國大陸,以北京大學中文系為代表,1949年以後基本上就沒有經學研究了。

張之洞說:“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①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的教育還需要我們大力推動,體制內的教育要有更多的文言文、更多的名篇,我們希望大學生,無論是學人文社科的,還是學理工醫科的,都能讀一點《四書》和《史記》等。

①張之洞:《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總目》,《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頁;又見《張之洞全集》第十二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976頁。

現在中國大陸很多智商很高的年輕人一到美國就幹兩件事情,一是肆意咒駡中國文化,二是皈依基督教,兩者在邏輯上是一致的。因為他們沒有內在的安身立命的根基。所以我們認為大中小學的國學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還應以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五常、四維八德)為主,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入體制內的教育系統中去。體制內的教育應當以中國文化為主體與本體,否則“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就無從談起。

本文作者應《當代新儒家在港台40年的奮鬥》乙書作者周博裕之邀稿,以本文替代表示支持該書之出版。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