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河道疏浚施工组织设计

水利河道疏浚施工组织设计
水利河道疏浚施工组织设计

2012年东环圩河一至四排河段

河道清淤工程

施工单位:

2011年十二月七日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河道疏浚)

一、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性质及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洪泽湖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场处。

1.2主要工程结构

1、清理水面,清除杂物,整治河坡,改善环境。

2、河道长度约2400米,开挖土方量约4.75万立方米。

(二)、施工准备工作

2.1技术准备

熟悉设计文件、了解现场地形变化情况,掌握当地的水文和相关的各项技术资料。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的踏勘与调查结果,认真仔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要求每个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本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明确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文明施工规范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进度控制、廉政勤政制度建设,工地环境卫生,并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

2.2组织准备

在公司经理室的领导下,组织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挑选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引进改革竞争机制,优化劳动组合,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制定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建立各项责任制的检查,台帐登记制度。

2.3施工现场准备

认真踏勘现场,熟悉工程范围内的环境、了解掌握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掌握地基的土壤的变化及其物理特征,施工范围内的给排水情况,地下管线埋设及当地的文物情况。专访施工区域的村民和相关单位,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宣传本工程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得到有关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治安保卫,安全工作方面的支持、配合和谅解。专业测量人员进场后,根据国家水准点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建立坐标控制点,引接水准点,确定河道线施工范围,做好河道线的定位工作,测量与绘制施工断面图,正确计算工程量。

根据设计平面图及施工平面图布置,架设一临时低压线路,平整好场地,落实临时设施的搭设和通电工作,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是水力冲挖土方用水,利用当地原有河道中的河水和泥浆沉淀后的河水并引入原河道,可重复使用。及时完成临时便道的修筑,排泥场地的布置,落实施工队伍,特别是土方

施工队伍进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施工通信由当地电讯网接入、并配置、手机两部,便于内外与施工现场的通信畅通。

(三)、主要工艺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施工测量

3.2.1

将高程准确引接至施工现场,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段设置符合规

范要求的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引接闭合差不得超过±12√Lmm。(式中L中为水准引接距离,单位:公里)

3.2.2 工程导线采用J6型经纬仪,按设计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计算放样,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尽量符合设计要求,但需选择优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效果。

3.2.3测量组应熟知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在放样定线过程中,要执行三检制。

3.2.4测量组对内业资料计算必须一算二核,工序到位,要按规范要求绘制纵横断面图,外出作业严守操作规程,用测量簿记录、复核。

3.2.5测量组的工作与工程技术质量密不可分,由施工技术负责人,直接主持领导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3.2.6施工测量人员,应把主要测量标志统一编号,并绘制在施工总布面图上,注明各有关标志间的距离,高程及角度等相关参数,以免使用时发生差错,对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经常校核,并作好记录,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测量精度。

3.2.7测量仪器与设备

J6苏光经纬仪壹台

工程水准仪贰台,水准尺拾贰支

50米钢卷尺贰盘,花杆拾支

3.3 围堰工程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踏勘情况,本标段根据作业段的划分填筑施工围堰,各纵向河流必须填筑施工围堰,因此在雨季和汛期必须做好防汛排水工作。

围堰施工是该工程关键施工措施之一,务必按规范要求施工,堆叠草包土上下层和内外层应相互错位,错缝一定要堆叠整齐、牢固,草包堰体中间填好粘土,务必夯实,否则草包堰体不能闭气,在施工期要经常进行堰体养护、维护。

3.4河道工程

1、河床底宽为2米,东段260米,底标高为10.8米,中段1714米,底高程9.0—10.0米,西段1280米,底高程10.5米,坡比1:1.5,。

2、清理水面,清除杂物,整治河坡,改善环境。

3.4.1施工质量标准

3.4.1.1河道中心线允许偏差±200毫米。河底设计标准高允许偏差不大于+50毫米,平均值不得高于设计高程,河道边坡设计值为1:1.5,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高。

3.4.1.2对拦河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并加强观测和日常管理养护,防止倒坝坍坡。

3.4.1.3中心线、河道高程、宽度和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河道边坡要平整稳定,河口线、坡脚线整齐顺直,河底平整,无明显起伏。

3.4.2堆土区围堰及排水口标准

3.4.2.1围堰标准顶宽3.5米,临水侧坡比1:2.0,背水侧坡比1:2.5,顶高程和底宽视堆土高度加0.5米确定,坡应基本上平整稳定,顶面应整齐平整,周边设截水沟,应保持与附近沟河畅通。吹填区堆土高度不超过1~1.5米,根据崇明段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农业耕作和农田水利配套恢复的需要,要求堆泥区范围不平整在0.3米内。

3.4.2.2排水口位置要根据吹填区地形、排水管流量等因素确定,应设在有利于加长泥浆流程、有利于泥沙沉淀且远离排泥管出口及相邻沟河位置。其结构可采用埋管式(用旧排泥管或PVC管),排水管断面可按堆土区排泥管断面积1-2倍取值。排水口出口处要用袋装土、薄膜进行简易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排水管要伸出围堰两侧各2米,防止水流对围堰冲刷。

3.4.2.3吹填时应不断变换排泥管位置,确保吹填区平整、围堰要有专人值班进行维修养护,防止倒堰污染环境。

3.4.3河道开挖

3.4.3.1关于河道开挖:1)复核施工放样开挖的轮廓线,即河口、河底角线,并设置明显标识。2)河道开挖应分层进行施工,不得一次冲挖到位,以防倒土伤人。每层冲挖厚度应以1-2米为宜。同时考虑崇明流沙层土质等因素,先开挖至1.0米高程,然后开挖至0.0米,最后放水养护。3)边坡和河底必须预留保护层土方,待河床基本成形后再修整到设计标准。修整

时测量仪器需驻现场,用测量手段控制河道标准,先做样板,取得经验后全面展开,4)河道开挖达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各方进行验收,早日放水养护。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安排5套水力冲挖设备进场施工,分5个作业班组同时开工。

3.4.4施工供电线路布置

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机械用电相对集中,经踏勘现场对原有线路及变压器能满足要求。

电源线路沿施工路线布置,动力在上,照明在下的原则分层架设。

临近工作面的移动电缆,采用防水电缆,并架空架设。

工作面照明采用太阳灯,分区集中架设在塔架上,左右角交叉投射,避免干扰。

3.4.5 河道开挖的定线放样,检查。

3.4.5.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定河道中心线。

3.4.5.2测绘好纵横断面图,并绘制好断面图后再放河口线。

3.4.5.3开挖严格按照河口线,坡比、深度及河底高程,河底底角线等各项标准要求施工。

并使河道边坡平整稳定,河口线坡脚线整齐顺直,河底平整,无明显起伏。

3.4.5.4河道两侧平台,按设计标高要求整平,高程宽度

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4.6排泥场的位置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设置,各种施工设备应处于最优效率工作状态,排距、排高所折算的总扬程也应在泥浆泵的设计总扬程以内。

泄水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为了减少流失量,泄水口应设在填泥区泥浆不易流到的死角外,并要远离排泥管出口。这样泥浆就有足够的时间沉淀,以减少土方量的流失。

3.5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3.5.1现场修筑好临时排水系统,并安装一定的排水设备,保证流水畅通,防止因积水无法排出而造成土体受淹形成无法施工。排泥场地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泥浆在雨季溢出,造成对周围农田及村民由于淤塞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5.2在上层土开挖时,雨后应及时排除工作区内的积水,使地下水位迅速降低,从而降低土体的含水量,便于土方开挖。

3.5.3注意天气预报,风潮的预测,恰当安排施工。

二、施工总进度计

(二)、施工日历天

本工程计划施工日历为35天。

(三)、按期完工保证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能如期完成,特制订如下保证措施:

3.1合理按相关分项工程同时进行,各施工队之间可单独分开同时作业,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严格按照施工实施则进行,如有相关的工序延误,下道工序必须加班加点,再增加一定的机械设备,将工期抢回来,并加强施工现场的跟踪管理,紧密联系好各工序的衔接工作。

3.2科学管理,统筹安排,合理有效地协调组织好各施工队之间施工生产,强化项目部对各作业段的责任制的有效管理,严格落实各土方施工作业队的内部管理,组织起一个能服从大局,能接受统一指挥调度的群体,在“抢”字下功夫。认真落实好分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3.3保证足够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和劳动力,随时经常性地做好各种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3.4实行内部定额人工管理、推行“施工任务单”的签发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明确施工项目任务责任、要求等方面有目标。

3.5开展劳动竞赛,实行奖惩制度,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6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力求早日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坚持晴天大干,小雨不停工的连续作战的宗旨。

三、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技术措施

(一)、质量管理目标

1.1质量总目标:合格工程。

(二)、全面质量管理

本工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2.1强化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坚持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首先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明确效益、进度、个人利益服从质量的观点,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思想,以提高工程质量。

2.2严格贯彻质量管理责任制,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各级技术系统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质量员对工程质量负责,每个操作者对操作部分的工程质量负责,供料部门对提供的物资、设备的质量负责,参与本工程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工程质量。

2.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每个工序的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自检合格率必须达到100%,质量员复检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班组实行优良有奖,不合格者返工重罚。

2.4建立强有力的施工管理网络,定岗定员,保证施工质量。

(三)、质量管理网络

(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1首先确立系统的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在全体施工人员心中明确树立创优良工程的奋斗目标,制定质量控制奖罚条例。

4.2在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充分了解工程的地形、地质、水文情况,合理地安排好施工现场,并由项目经理、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方案讨论及技术交底,根据质量技术要求制定技术复核制度及工序检验制度,使工程施工能在合理、科学、规范的状态下进行。

4.3报验制度

4.3.1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和进度控制,因此要加强疏浚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施工测量、放样成果及施工资料等及时报验和做好必要验收签证确认。

4.3.2坚持做到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并坚持质保资料不全不能验收的原则,施工自检或自检体系不完善不得申请复验的原则。

4.3.3 隐蔽工程项目必须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4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认真执行专检、自检、互检及工序交接检。

(五)、主要施工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及技术措施

5.1基坑开挖:

严格按照基坑施工平面布置图开挖断面。组织足够劳动力

采用人工抢挖,经常检查开挖深度,不得超挖,不得扰动地基,当局部超挖时不得使用虚土回填。

5.2河道工程

河道的中心线,河底高程、宽度和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河堤要平整,稳定,河口线坡脚线整齐顺直,河底平整,无明显起伏,在北横引河与各纵向河流的交汇处的河坡平顺相接,河道土方应按设计要求规定的堆筑岸平台外,余土尽量吹入预先设置好的排泥场内。

5.3围堰施工

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50—70cm,堰体结构和断面应满足围堰强度、稳定和防水要求,堰体填筑前应清除围堰底的树根、淤泥等杂物。土袋可用草袋或化纤编织袋,袋内装土量一般为袋容量的1/2,土袋口用麻线或细铁丝缝合。

堰体应经常检查,做好维修养护,尤其在高水位和汛期时施工时,更应加强检查养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六)、预防质量通病的保证措施

6.1对工程的测量仪器及计量工具经常进行检查和校核,减少误差,确保测量、计量正确。

6.2对施工定位桩必须复测,监理验收合格才能使用,且在施工中加以保护和检验。

6.3挖土填土施工中加强标高和坡度测量,控制开挖土质量,严格执行《上海市水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疏浚

工程技术规范》。

6.4河道开挖允许偏差控制在标高的0-5cm间,轴线位移为5cm内,河道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6.5施工围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上海市水利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表的要求

质量控制点表

四、主要施工机械调度计划表

五、人员调配计划表

第二章、工程管理、施工配合措施一、工程管理网络

二、施工管理机构人员安排

项目经理1人

技术负责人1人

施工员1人

材料员1人

资料员1人

安全员1人

质量员1人

三、保证措施

(一)、项目管理组织网络图

组织本工程的施工,拟建立如上框图所示的项目管理组

织。通过挑选具有相应资质的项目经理后,便组建施工项目管理机构,明确其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工程施工中,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制订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形成并加以保持。根据所需定的阶段控制目标和最终目标,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施工活动和施工项目管理,坚持以控制论原理和理论为指导,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科学控制,坚持以控制论原理和理论为指导,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控制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需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框图具有鲜明的层次,既体现了精干高效的原则,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项目经理部下设6个组,只要项目经理部上下一条心,共拧一股绳,就会无往而不胜。

(二)、项目部内各组织能

2.1质量组,根据施工图要求,向各班组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按规范做好各质量指标控制,做好各项自检工作,并报资料员,由资料员集中报审给监理。

2.2生产组:整个工程地计划进行实施、劳动力、技术力量、机械设备、材料调配、协调各队关系。

2.3测放组:工程放样、测量、复核,整理好有关资料汇总。

2.4资料员:收集各项内业资料,及时做好报验、报审工作,做到资料与工程同步,竣工时拿出一套完整、真实的竣工资料。

2.5材料组:工程材料的采购、设备添置、材料供给,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杜绝运进工地,并及时向供应商索取质保材料、合格证、准用证,对必须送检材料及时按标准送检,对有关材料规格、数量、及时汇总、报审。

2.6机械组: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不准机械带病操作,发现或出现故障及时修理、纠正。

2.7安全检查组:整个工程的电气、设备经常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质量管理

河道疏浚清淤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xx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一标段招投标实施细则; 2、xx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一标段招标图纸; 3、xx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方淞线公路桥施工图设计; 4、xx市东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路西泓机耕桥施工图设计; 5、依据对现场的实地情况踏勘。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及附图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遵循设计文件和规范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自身施工能力、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尽量平衡施工高峰。 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管理。 5、坚持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或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采用,发挥科技在桥梁施工中的

先导作用。 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班组为基本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7、充分利用网络图,进行计划安排,对总体施工计划进行时差、资源优化,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均衡资源强度,最终使编制计划达到保优质迅速完成本工程又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规程依据 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 7、《热轧钢筋》GB1499-84 8、《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1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1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SD105-82 1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1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验收规范》SL223-1999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2) 2.设计基本资料 (2) 3.设计内容 (5) 4.施工组织计划 (9) 5.成果评价和问题展望 (11) 6.参考文献 (1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安排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课程设计作为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平时作业的一个补充,课程设计包括土石坝设计的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水工建筑物”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3.培养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4.提高查阅和应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图纸资料 1.枢纽地形图。 2.坝轴线地质剖面图。 3.工程总体布置图。 4.大坝、隧洞、房屋剖视图。 坝址流量水位关系表、库容水位关系表。 (二).工程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晋江西溪上,西溪集雨面积3101平方公里,河长120公里。平均坡降5.6%,坝址处河床坡降为1/100,坝轴线处河床高程:176.7米。由下板至白濑约8公里的河段上,落差大,并有建坝条件,目前左岸有简易公路、右岸拟建永久公路直通坝顶,并左岸的漳泉铁路正在计划建中、本坝通过坝址比较,采用洋上一级方案,在洋上建拦河坝,并开凿约4公里长的隧洞,引水至石头坑就爱你厂房发电,坝址地质为硅化流纹岩,可利用毛水头119米,全部工程一次建成,除大坝外,引水至隧洞是控制施工工期的关键工程。 本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利用水文系列年限24年,多年平均流量33.56m3/s,多年平均流水量10,262亿立米,正常蓄水位194米,相应库容234.7万立米,死水位192米,调节库容69.6万立米。坝体型式:实体重力坝,坝顶高程198.5米,最大坝高24.5米,坝顶长度95米,拦河坝由泄洪闸和挡水坝组成。挡水坝段迎水面垂直,下游面在192米高程以下坡比

清淤施工组织设计

1 施工技术文件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镇江市金山湖退渔还湖及防洪工程——试办引河清淤工程,范围自环湖路施 工围堰至江南桥闸站内江侧施工围堰,长约1380米.即招标图纸CS05?CS32范围. 主要工程量有:建筑垃圾清理24000m3、垃圾、土方清理外运5000m3,清淤96000m3 等,详见招标文件及图纸。 1.1.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 )水文气象条件本工程地段地处亚热带中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多年平均无霜期223-229 天。该区域降雨量在年际差异较大,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29.6mm,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5.8mm。镇江潮位多年平均潮位为4.40m,实测最高潮位6.72m(1996年8月1日),最低潮位-0.63m (1959 年1 月22 日)。 (2)工程地质 第①层填土分布不均,一般原开挖河道填土稍密;第②层、第⑤层粉质粘土土力学性质一般;第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③-2层层粉土;第④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为近代所形成的承载力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土层力学性质差;第⑥层、第⑦层粉质粘土为中低压缩性,力学性质良好。 清淤范围的地质为多年沉积淤泥,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均较高,部分河段及岸滩存在瓦砾、建筑垃圾较多。本次工程清淤厚度一般为0.0?2.5m。 1.1.3 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处城区,河道北侧商业、居民生活设施密集,其中北岸行人和车辆 较多。岸北侧及部分南岸有道路,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施工范围的管护。 1.1.4 对外交通条件本工程地处镇江市城区,河道直通长江,水上交通便利,陆运可利用河道两侧的堤顶道路及城区道路,可以满足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进退场需要。泥浆输 送由管道水力冲挖至指定水域。管道布置沿河道北侧布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004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03—2004 替代SDJ 338—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4—08—23发布 200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1号)文件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1990年1月1日发布的行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 338—1989)进行修订。 和SDJ338-89相比,本标准基本上保持了原标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全标准分为8章38节284条和8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工作依据、所需资料和引用标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工作(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运输、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的一般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原则和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适用范围增加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标准中尽力反映了“市场经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标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增加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引用标准”; ──施工导流中列入了“风险度分析法”; ──修订了“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 ──取消了“过木设施”的内容; ──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强调了“料场规划”的作用;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有关施工要求; ──增加了“金属结构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施工总布置堆场及仓库面积估算”的有关要求; ──施工总进度中补充了“工程准备期”和“地面厂房”的施工进度。 本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有3.2.1、3.2.2、3.2.4、3.2.5第2款、3.2.6、3.2.7、3.2.12、3.2.16、3.2.17、3.4.10、3.4.12、4.2.7、4.6.13黑体部分、4.7.14第4款、6.5.6黑体部分、7.3.3,以黑体字标识,应严格执行。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版本为: SDJ 338—198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 工程概况 1.1.1 项目概况 纳子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苏吉滩乡和祁连县黙勒镇的交界处,地处大通河上游末段,地理位置东经98o30′~103°25′,北纬36°30′~38°25′。该电站是大通河流域年调节的“龙头”电站。上游为海浪沟水电站,下游为石头峡水电站,公路里程经青石嘴(50km)-达坂山-大通县-西宁市约 186km,交通便利。 纳子峡水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开发方式为混合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m,最大坝高117.6m,总库容7.33亿m3,最大发电水头113.5m,总装机容量87MW,保证出力16.61MW,多年平均发电量3.106亿KW·h。 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放空泄洪洞、左岸引水发电洞、发电厂房、升压站组成。工程规模为二等大(2)型,大坝为1级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洞及厂房均为2级筑物。大坝、泄水、发电引水建筑物按5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1810m3/s和2340m3/s;厂房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1440m3/s和1810m3/s;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 1270m3/s。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轴线方位为SE145°,坝顶长度为408.3m,坝顶宽度为10.0m,最大坝高121.5m;泄洪洞(导流洞)布置于左岸,左岸上游设电站直立式岸塔进水口,进水口右端与泄洪洞进口相邻布置;溢洪道布置于右岸进口堰顶高程3194.6m,闸室设计3孔弧形闸门;引水发电洞进水口布置在左坝肩上游,为岸塔式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3176.0m,进水口建筑物后接压力隧洞,出口与水轮机组相接;电站厂房位于坝后左岸Ⅲ级阶地上,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副厂房、安装间和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1.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2) 2.设计基本资料 (2) 3.设计内容 (5) 4.施工组织计戈U (9) 5.成果评价和问题展望 (11) 6. 参考文献 1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安排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课程设计作为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平时作业的一个补充,课程设计包括土石坝设计的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水工建筑物”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 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3 ?培养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4.提高查阅和应用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图纸资料 1.枢纽地形图。 2.坝轴线地质剖面图。 3.工程总体布置图。 4.大坝、隧洞、房屋剖视图。 坝址流量水位关系表、库容水位关系表。 (二).工程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晋江西溪上,西溪集雨面积 3101平方公里,河长120公里。平均坡降5.6%,坝址处河床坡降为1/100,坝轴线处河床高程:176.7米。由下板至白濑约8公里的河段上,落差大,并有建坝条件,目前左岸有简易公路、右岸拟建永久公路直通坝顶,并左岸的漳泉铁路正在计划建中、本坝通过坝址比较,采用洋上一级方案,在洋上建拦河坝,并开凿约 4公里长的隧洞,引水至石头坑就爱你厂房发电,坝址地质为硅化流纹岩,可利用毛水头119米,全部工程一次建成,除大坝外,引水至隧洞是控制施工工期的关键工程。 本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利用水文系列年限24年,多年平均流量33.56m3/s,多年平均流水量10,262亿立米,正常蓄水位194米,相应库容234.7万立米,死水位192米,调节库容69.6万立米。坝体型式:实体重力坝,坝顶高程198.5米,最大坝高24.5米,坝顶长度95米,拦河坝由泄洪闸和挡水坝组成。挡水坝段迎水面垂直,下游面在192米高程以下坡比1: 0.7,坝段布置6.0米的交通道路域左、右岸公路相接。大坝中部布置4孔泄

水利河道疏浚施工组织设计

2012年东环圩河一至四排河段 河道清淤工程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 2011年十二月七日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河道疏浚) 一、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性质及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洪泽湖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场处。 1.2主要工程结构 1、清理水面,清除杂物,整治河坡,改善环境。 2、河道长度约2400米,开挖土方量约4.75万立方米。 (二)、施工准备工作 2.1技术准备 熟悉设计文件、了解现场地形变化情况,掌握当地的水文和相关的各项技术资料。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的踏勘与调查结果,认真仔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要求每个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本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明确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文明施工规范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进度控制、廉政勤政制度建设,工地环境卫生,并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 2.2组织准备

在公司经理室的领导下,组织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挑选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引进改革竞争机制,优化劳动组合,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制定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建立各项责任制的检查,台帐登记制度。 2.3施工现场准备 认真踏勘现场,熟悉工程范围内的环境、了解掌握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掌握地基的土壤的变化及其物理特征,施工范围内的给排水情况,地下管线埋设及当地的文物情况。专访施工区域的村民和相关单位,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宣传本工程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得到有关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治安保卫,安全工作方面的支持、配合和谅解。专业测量人员进场后,根据国家水准点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控制点。建立坐标控制点,引接水准点,确定河道线施工范围,做好河道线的定位工作,测量与绘制施工断面图,正确计算工程量。 根据设计平面图及施工平面图布置,架设一临时低压线路,平整好场地,落实临时设施的搭设和通电工作,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是水力冲挖土方用水,利用当地原有河道中的河水和泥浆沉淀后的河水并引入原河道,可重复使用。及时完成临时便道的修筑,排泥场地的布置,落实施工队伍,特别是土方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处我国华东钱塘江的支流上,为一发电为主兼顾灌溉,防洪的水利枢纽工程。在坝型比较阶段,比较了砼重力坝和粘土心墙砂壳坝两个方案。后者的枢纽布置如图1-1所示,坝高81m ,坝顶长度370m ,设计正常高水位为100m ,校核洪水位为102m ,大坝典型断面见图II-II 。大坝属于二级建筑物。 溢洪道布置在坝址一公里的左岸凹口处(图中未示),为开敞正槽式,此顶高程为92m ,总宽度64m ,出口采用差动式鼻坎挑流效能。 引水式电站布置在右岸,引水洞长525m ,直径7m ,厂房安装50MW 机组两台。 二、施工条件及分析 (一)施工工期 主体工程工期暂定为4年,2002年准备,2003年开工,2006年年底发电(初始发电水位80m )。 (二)坝址地形、地质及当地材料 坝址处流域面积2160Km2,坝址以上河流全长104Km ;其中50Km 为通航河道,常年有载重5至10吨的木船和竹木筏过坝。坝址两岸系高山,山坡较陡。坝址河谷宽度200m ,河底高程25m 。两岸覆盖层较薄,基岩为石英砂岩(X 级);河床基岩较好,两岸岩石节理发育,风化教深。河床砂砾覆盖厚度0-3m ,平均1.5m 。坝址上下游均为宽阔冲积台地,在上下游3-7Km 的台地和河滩上,有满足筑坝要求的大量砂砾料(III 类土)。采用水上砂砾平均运距5.5Km ;如就近采取水下砂砾,平均运距3.5Km 。粘土料(III 类土)在左岸下游7Km 的王家村,高程40-50m ,储量丰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三)气象水文 该工程位于华东,气温温和,雨量充沛,每年5-10月降雨较多,属温带多雨气候,按照水位规律分为枯水期和洪水期(包括梅雨期和台风期),其界限不明显。一般11月至次年4月底为枯水期,5月至10月为洪水期,其中5、6月的降雨量最大,占全年雨量的30%,该河流量属山区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最大流量高达8290m3/s ,最小流量7-8m3/s ,相差上千倍。 根据设计需要,给出下列各种水文、气象资料: 1、 各月最大瞬时流量(m 3/s )表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 1860 1670 2440 3780 5530 8290 5060 7550 4840 2395 3065 2070 8290 2% 1680 1330 2190 3300 4920 7460 4350 6350 3840 2020 2500 1780 7460 5% 1500 1140 1920 2800 3250 6150 3380 4740 3350 1540 1770 1195 6150 10% 930 940 1250 2000 2700 4990 2660 3390 2710 1160 1230 823 4990 频率标准:所谓百年一遇,指工程由于洪水的原因失败的概率为1/100。 为了适应工程需求,一般将某一典型洪水过程线加以放大,使其洪水特征等于频率计算解得的设计值,即以为所得的过程线是待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放大方法主要有:同倍比同频率放大法。 月份 频率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纳子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苏吉滩乡和祁连县黙勒镇的交界处,地处大 通河上游末段,地理位置东经98o30'?103° 25',北纬36° 30'?38° 25'。该电站是大通河流域年调节的“龙头”电站。上游为海浪沟水电站,下游为石头峡水电站,公路里程经青石嘴(50km —达坂山—大通县—西宁市约186km交通便利。 纳子峡水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开发方式为混合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201.5m, 最大坝高117.6m,总库容亿m,最大发电水头113.5m,总装机容量87MW,保证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 h0 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放空泄洪洞、左岸引水发电 洞、发电厂房、升压站组成。工程规模为二等大(2)型,大坝为1级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发 电洞及厂房均为2级筑物。大坝、泄水、发电引水建筑物按5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1810nVs和2340nVs ;厂房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分别为1440nVs和1810nVs ;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按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270nVs o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轴线方位为SE145,坝顶长度为408.3m,坝顶宽度为10.0m, 最大坝高121.5m;泄洪洞(导流洞)布置于左岸,左岸上游设电站直立式岸塔进水口,进 水口右端与泄洪洞进口相邻布置;溢洪道布置于右岸进口堰顶高程3194.6m,闸室设计3

孔弧形闸门;引水发电洞进水口布置在左坝肩上游,为岸塔式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 3176.0m,进水口建筑物后接压力隧洞,出口与水轮机组相接;电站厂房位于坝后左岸川级阶地上, 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副厂房、安装间和升压站,其中主厂房尺寸为x 19.0m。副厂房 位于主厂房上游,尺寸为x 12.2m。安装间位于主厂房左侧,升压站布置在副厂房上游侧,面积为 48X 52.5m,地面高程为3091.7m。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㈠水文 纳子峡水电站坝址区设计洪峰流量见表1-1。 纳子峡水电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流量单位:m/s) 表1-1 纳子峡水电站坝址区施工洪水成果见表表1-2。 纳子峡水电站分期洪水成果表(流量单位:m/s) 表1-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泵站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泵站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如下: 一、《**新区万顷良田大路一期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图(庄基中心河南)》(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三、《低压输水灌溉用应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3664-2006) 四、《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五、《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六、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九、**市和新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分部工程名称:**新区万顷良田大路一期农田水利工程庄基中心河南1#、2#灌溉泵站管网工程 建设地点:庄基中心河流南 建设单位:**新区新农公司 设计单位: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量标准:合格 工期要求: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一个月。 二、工程施工条件 本分部工程位于姚桥庄基中心河流南,负责该地块的灌溉任务,

灌溉面积约800亩。目前施工的田块的土方基本平整,种植的小麦已经长势良好,施工时需要尽量缩小作业面,减小农作物损坏。由于临近长江,施工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一般开挖1.5m后及出现地下水)。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承担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如下

二、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区和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区划分 本工程总体按照两个管网分两个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做到既不处处开花,又不造成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浪费。 (2)施工阶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本工程分成以下六个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重点完成人、材、物进场,进行施工平面

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埭镇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直湖港水系)清淤施工三标段建设容为龙延河、王典桥浜、前家浜、下场浜、淀溪环浜、巷浜、席巷浜、潘贵庄浜、西头浜、东盛巷浜、巷头岸浜、楼下浜、后吴浜),主要容为:河道清淤、沿线清理障碍物等。 1.2、建设地点:滨湖区埭镇。 1.3、主要工程项目容 本工程施工容包括:河道清淤约14万方,其中龙延河80579.0立方为挖泥船施工,其余为水力冲淤,总工期要求90日历天。施工路线长,清淤方量大,工期比较紧,需进行统筹考虑计划,配足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安排,抓住关键线路,狠抓落实,使施工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二、施工测量 2.1测量依据 1、业主提供的勘测基线控制点(网),水准点。 2、埭镇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直湖港水系)清淤施工三标段施工图纸。 3、《水运工程测量规》(JTJ 203-2001)。 2.2施工测量围 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1、测设施工基线和施工水准点; 2、疏浚控制测量; 2.3测量工作程序 1、由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 2、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及业计算。 3、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现场测量成果及业计算结果。 4、对重要项目,工程项目主管工程师必须复核测量业计算结果。 5、对须经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工作,如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以及打桩控制应按规要求将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1测量仪器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拟选用徕卡TC402型全站仪1台,T2经纬仪2台,N2水准仪2台和GPS1台进行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实施。各种测量仪器性能见下表: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三、挖泥船河道疏浚 3.1施工控制及验收标准 河道疏浚以标高控制,不得高于设计高程。疏浚验收以?疏浚工程技术规?、?疏浚工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979

第一章总体概述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招标文件和招标范围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施工平面布置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进行技术组织指导。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编制原则。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了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 一、编制依据 1. XX县XX河整治工程(XX乡段)施工1标(项目编SQ-LBHZL-SG-01)、设计图纸、标前答疑及有关补充文件。 2.国家、建设部、现行有关部门和单位颁发的规范、规程、标准。 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招标合同条款以及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2.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3.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采取平行与流水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各项目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4.调和配合,根据施工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施工中各个工序的施工安排并采取相应措施。 5.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设施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 6.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临时占地。严格组织、精心

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水利枢纽 一期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文件编号:DP-QP-09-01 版本号: A z

分发号: 控制要求: **水电工程局大埔水电站工程经理部 二○○○年十月 批准:时间: z

审核:时间: 校核:时间:时间:二○○○年十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编制说明、施工准备 2 施工总平面布置 3 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1厂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2厂坝砼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3灌浆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4金属结构制安及机组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5导截流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z

3.6其它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4 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5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 工期保证措施 7 高温、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8 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措施 9 工程保修措施 10 进度计划 11 劳动力计划表 1 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准备 1.1 编制说明 (1)本文是根据****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文件(合同编号:GX—DPHPS—0001)和目前工程面貌及颁布的水电站工程施工技术规、工程局ISO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来编制的。 (2)投资资金必须足额按时到位。 (3)电站各种装置性设备、金属结构、电器、架电线路、预埋件等施工必须不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 (4)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2001年元月主体工程开工,2002年11月z

进行截流,2002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为目标进行编制。 (5)各种施工图纸必须按时到位。 (6)工程投资计划: 因目前施工图纸部份未到位,在施工预算未准确落实的条件下,根据现有资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量及工程投资预(估)算编排。 1.2 工程概况 1.2.1 说明 ****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于是1993年9月正式开工,至1998年5月已完成工程的主要面貌及工程量有:右岸1#、2#接头砼重力坝已到▽99~101m高程,3#~6#闸墩已到▽97.5 m高程,厂房主机间底板已浇筑1 m厚的砼,安装间底板已覆盖0.3m厚的砼,1#、2#导墙有的已达到设计高程,船闸上游导墙及靠船墩已完成。总共完成土开挖(或填筑)约87.05×104m3,清淤2.53×104 m3,钢筋制安1182t,砼浇筑约12.45×104 m3,灌浆13086m。1995年5月后由于种种原因工程被迫停工,1997年11月复工,1998年5月再次停工。2000年11月经过多的共同努力,**水利枢纽又恢复建设施工,业主要求大埔水利枢纽尽快投产发电,即利用二期上游围堰进行挡水发电。根据这设案,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2 一期工程施工项目 一期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 (1)挡水工程土建包括右岸接头坝、右岸接头砼重力坝、1#~5#闸坝、排漂闸及1#~3#导墙。 (2)导流工程的一期围堰修复及拆除。 (3)发电厂工程土建包括厂房砼、安装间砼、导砂坎砼。 (4)其它工程的右岸近坝区上下游护岸。 z

最新版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次治理范围自淮河路至保丰河,河道总长3.8km,设计河道底部宽度12~25m,设计河底高程为24.05~24.40,河道常水位27.50,排涝水位28.48~28.32,河底淤泥量约为86799m3。**河平面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河平面图 现状**河人民路至一道河路河道景观已完成,泉河至人民路、一道河路至淮河路段已有设计方案。保丰河至五道河段位于规划城区范围外,现状两岸为农田,由于倾倒大量建筑、生活垃圾,致使河道严重堵塞,过水断面锐减,严重影响城市汛期排涝。并且由于**河常年收纳周边污水,且河内生态环境破坏,无法自净消解,因此,现状**河河道过水断面狭小,河底污泥淤积严重,水中浮萍、杂草疯长、溶氧减少、鱼虾锐减、蚊虫滋生、水质变坏、恶臭扑鼻,市民怨声载道。详见图1.2**河现状图。

因此,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及招标文件相关要求,针对**河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岸坡防护及景观绿化,彻底消除河道内源污染,净化水质,消除黑臭,并提高城市汛期排涝能力,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图1.2 **河现状图 2 编制依据 (1)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标段二)招标文件 (2)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标段二)投标文件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D252-2017); (4)《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8)阜阳水系初设报告报批稿 3 施工总体布置 3.1施工总布置原则 工程总布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河河道疏浚拓宽工程为线性工程,工程施工区位于阜阳市郊区施工环境较好。经过踏勘**河K4+057.6~K3+357段东岸红线范围内已拆迁完毕,空地面积大约5万㎡,可用于布置淤泥晾晒场。 晒干淤泥可用于填补红线范围内低洼处,部分淤泥可用于深埋换填绿化种植土,其余按照招标初设方案外运至泉河、颍河防洪堤范围内。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5) 1、2编制依据 (5) 1、3工程概况 (5) 1、4标书编制原则 (5) 1、5编制指导思想 (5) 1、6工期、质量及管理目标 (6)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施工总体规划 (7) 2、1施工准备 (7) 2、1、1施工调查 (7) 2、1、2技术方面 (7) 2、1、3原材料供应方面 (7) 2、1、4设备供应方面 (7) 2、1、5人员进场筹备 (8) 2、1、6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开工报告单 (8) 2、2施工总体规划 (8) 2、2、1机构设置 (8) 2、2、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9)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1) 3、1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12) 3、2施工道路 (12) 3、2、1对外交通条件 (12) 3、2、2场内交通 (12) 3、3施工供电 (12) 3、4施工供水 (12) 3、4、1生活区供水 (12) 3、4、2施工现场供水 (12) 3、5施工照明 (13) 3、6施工通信 (13) 3、7消防 (13) 3、8砼拌与系统 (13) 3、8、1拌与系统及场地布置 (13) 3、8、2砼防雨水系统 (13) 3、9加工厂布置 (13) 3、9、1钢筋加工厂 (13) 3、9、2模板加工厂 (14) 3、10施工区、材料加工区、备料区布置 (14) 3、11施工总布置 (14) 3、11、1总布置 (15) 3、11、2总平面布置图 (15)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5) 4、1总体进度计划 (16) 4、1、1编制进度计划考虑得因素 (16) 4、1、2编制得施工进度计划 (16) 4、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16)

清淤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清淤工程(合同编号:)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二O一二年九月五日

一、工程概况 ――――清淤工程位于-------------,通过对河道的清淤加大河道过水断面,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清除河底污泥,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本次清淤全长8.25km,清淤方量46.94万m3。工程计划2012年9月10日开工,2013年6月10日完工。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浅部1层人工填土,工程性质差;2-1层粉质粘土软~可塑伏,具中压缩性,工程性质尚可,2-2层淤泥质粉粘土,流塑,含有机质,高压缩性,承载力低;2~3层粘质粉土,稍密状,中压缩性,分布不稳定,3层淤泥质粘土,流塑状,具高缩性,触变性、流动性、工程性质差。 水文气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 1200mm~1800mm,域内地表起伏变异大,垂直向气候差异明显,有典型的山地盆地气候特征,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不仅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差异显著。 对外交通条件:主要利用现有的城区道路交通网,进行机械设备及材料的进场及出场运输,同时也可利用水运交通对外交通便利。 二、工程施工特性 本工程清淤方量约46.94万方,实际挖泥施工只有180天左右(除去设备工作面转移、日常必要的保养,以及排泥管的交替变换等),考虑80%的设备保证率,日均疏挖强度约为:3260m3/天。

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1、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1.2、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和交通。 1.3、满足安全防火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1.4、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2、施工区布置 根据工期和工程量的要求,配备1艘绞吸式挖泥船及其辅助设备进行河道清淤(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3、营地布置 本工程河段长8.25公里主营地设在河道线大致中心位置租用当地民房。 5、排泥管线布置 水上排泥管线:水上管线长约8000m,为聚乙烯泡沫浮体穿钢管形式,管线管径为φ350mm。 配置的排泥管线规格、数量详见“排泥管及其它设备表”。 7、生活用水、用电 生活用水可与使用当地供水管网接入,施工用水直接使用河水。工程用电主要为生活用电,使用当地网电。在营地备柴油发电机组一台,功率50KVA。 8、施工通讯 项目部与业主用移动电话,项目部与船队用对讲机联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投标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施工图纸;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6、《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8、《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9、《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10、《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1、《砼质量控制标准》; 1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1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5、《普通混凝土用砂量标准及检验收方法》; 1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17、《砼拌和用水标准》; 18、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标准等要求; 19、现场调查、收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20、我公司综合管理、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水平及类似工程施工中的经验和工法成果。 二、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以合同工期为依据进行施工总体安排,并配备足够的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确保施工工期; 2、严格遵守设计文件要求的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编制时对本工程的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和交通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制定了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按照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各项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编制。配备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投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 4、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5、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减少季节、环境及其它工序施工间的相互影响; 6、临时工程、临时设施的设置尽量利用已征土地及其它荒地,并尽量和规划的永久性工程相结合,兼顾其它施工单位的利益,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好——)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5

汤河及上游整治工程-河道疏浚及 堤防工程施工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日期:2013年9月7日 目录 (1)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4)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及施工网络图 (5)确保工程进度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附施工进度表或工期网络图) (6)资源配备计划 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材料)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附拟投入的主要

施工机械设备表) ②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③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动力计划表 (7)施工总平面图及临时用地表(安装类工程项目从实际需要) (8)有必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第一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汤河及上游整治工程-河道疏浚及堤防工程施工 2、建设地点:巢湖市经济开发区 3、建设单位:巢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4、工程内容:堤防级别为2级,河道清淤,土方回填,生态护坡,详见工程量清单 及图纸。概算约6500万元。 5、质量标准:合格 6、工期要求:100个日历天(具体开工时间以业主开工令为准)。 第一节工程测量 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断面测量、跟踪测量、结构沉降观察和竣工测量。 1 施工测量、放样人员的组织 测量、放样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由具有理论和实践施工经验的专业测量员担任测量组长,并配备5名有一定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样工作。 2 测量主要仪器配备 经纬仪:“JZ-2”1台。 水准仪:“S3”4台。 全站仪:C-100 1台。 钢卷尺:30、50、100m各4把。

某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利建设项目工程第1标段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河南科兴建设有限公司 2012年3月8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总布臵及施工准备 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设臵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及确保工期的措施 第六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和测量质检设备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九章﹑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 第十章﹑文明施工的措施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原则 我公司在熟悉图纸和对现场认真勘察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 度编写施工组织设计,该施工组织设计为本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施工与管理,确保管理目标实现。 1.2编制依据 1.2.1.沈丘县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第1标段 的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 1.2.2. 沈丘县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工程第1标段 的施工设计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位于豫东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平原,属淮河流域。本工程主要位于沈丘县境内。 2.2、工程建设内容 本标段项目主要工程内容:清淤斗沟27条,长60.0千米;疏浚农沟83条,长90.77千米。 第三章施工总布臵及施工准备 3.1场内外交通道路 本工程施工交通较为便利,利用现有的乡镇道路,可以满足施工需要,可以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等运输进、退场等。场内交通道路将根据现场临时设施的布臵情况,充分搞好场地平整,然后布臵交通道路。 3.2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 施工生产用水:就近抽取河内经检验合格的河水。 3.3通讯、照明和动力 施工现场各主要人员都配备手机,可以很方便地和外界

(完整版)河道疏浚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网络图 本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图

2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组织 一旦中标,我公司将按照投标文件中承诺投入的项目部成员立即着手组建项目经理部,并从本部抽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同时,调配精良的施工设备进入工地,按照“先施工后生活,先通后善”的原则,快速进场、快速施工,临建与前期清理工作平行作业,各工序间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不脱节,在天气较好时段做到“人歇工作面不停”。 2.布置原则 2.1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依据 1、设计资料,包括工程河道平面布置图,建设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地下管网位置图; 2、已调查收集到的地区资料,包括地方资源情况,交通运输条件,水、电等条件,社会劳动力和生活设施等情况; 3、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施工总进度计划; 5、各种材料、构件、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 2.2施工总平面图布置的原则 1、施工总布置本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尽量做到合理布置,

方便生活,便于生产调度,有利于施工;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紧凑布置,将占地减少到最低,不挤占交通道路; 2、合理布置场内施工道路,最大限度地缩短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场内二次搬运。因此,各种施工资源将按供应计划分期分批进场,施工资源尽量布置在使用地点附近,大型重件尽量堆放在起重设备工作范围之内; 3、安全和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生产、生活设施和施工中的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和防火要求;遵守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避免环境污染; 4、按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进行布置。 3.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区段划分 本工程施工主要工作内容是截流围堰构筑,河道疏浚。 3.1施工总体方案 1、施工截流围堰填筑 为满足水力冲挖机组施工需要,进场后立即组织机械进行本标段截流围堰封堵施工,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开挖河道土方进行封堵。按堤防标准进行碾压。 2、降排水 截流围堰填筑出水面截断水流后,立即安排水泵抽排水,抽干河内明水,一边填筑一边抽水,为下面河道土方开挖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