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1 、目的

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各岗位按一定的操作规程操作,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操作规程(含临时操作规定及工艺处理方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鸿基焦化操作规程(含临时操作规定及工艺处理方案)的管理。

3、职责

3.1 生产技术部为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制(修)订、审批与发布、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3.2 调度中心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3 设备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4 安环消防部负责组织编制、审核装置操作规程(临时工艺操作规定及含工艺处理方案)相关专业内容,并检查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执行情况。

3.5 人企部负责操作规程的培训

3.6 车间负责操作规程的上报及日常管理,负责操作规程的使用与执行。

4 管理内容

4.1 操作规程的编写原则

4.1.1 操作规程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

4.1.2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置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4.1.3 操作规程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降低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4.1.4 操作规程必须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4.2. 操作规程编制方式

4.2.1 成立编制小组。在公司组织下,各装置成立操作规程编制小组,每一个小组必须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至少有三人组成。车间主任具体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工程师、班长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

4.2.2 集体研究讨论。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4.3 操作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4.3.1 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安全生产及防护等。

4.3.2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

⑴装置概况: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

⑵原理与流程:该装置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描述;

⑶工艺指标:包括原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⑷生产流程图: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控制图、工艺流程图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可以以电子版或纸质版作为操作规程附件)

⑸装置的平面布置图:必须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必要时可单独画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图;(可以以电子版或纸质版作为操作规程附件)

⑹设备、仪表明细:将设备、仪表分类列表,注明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4.3.3 操作规程是正常生产期间操作参数调整方法和异常处理的操作要求,编写要点:

⑴编写思路:以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⑵编写方法:首先确定针对的范围和目标;经影响因素分析后确定对象(必须用图),超过目标就认为操作波动,阐述正确的控制方法,最起码要定性描述,最好定量描述;针对可能产生的操作波动,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最后明确操作参数失控后所对应的事故处理预案。

⑶每个控制目标的操作规定应包括:控制范围、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控制范围不能超出工艺卡片规定的范围(厂控指标),保持与安全阀定压值、参数报警值的差距,不能触及安全限制,预留安全操作空间;控制目标要给定更为严格的指标(车间指标),确保操作平稳和优化;控制方式要以文字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

4.3.4 基础操作规程是装置进行各类复杂操作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描述机、泵、

换热器、罐和塔等通用设备的开停和切换规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机泵的开、停与切换,风机的开、停与切换,中、低压冷换设备的投用与切除,关键部位取样等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4.3.5 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的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

(1) 结构格式: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封面(第一页)、版本记录(第二页)。

(2) 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使规程具有通读性,使得对同一个操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装置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装置使用有不同的理解

4.3.7 事故处理预案是装置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的安全受控状态的处理步骤。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作处理方案。内容和要求是:

⑴事故名称:每个事故处理预案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

⑵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

⑶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⑷事故确认: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充分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

⑸事故处理,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事故处理步骤。

4.3.8 专用安全、环保规定:防火、防爆、防毒等特殊要求。一些共性的安全、环保处理措施,如有必要可单独在这部分列出。

⑴附录A(提示的附录):设备明细表(包括安全消防和环保设施明细表)

⑵附录B(提示的附录):主要生产技术参数控制范围

⑶附录C(提示的附录):危险、污染物质及特性

4.4 操作规程的审批及修订

4.4.1 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编制小组向车间主任提交操作规程正式文稿,车间主任组织车间级审查并签字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设备部、安环消防部、调度中心进行审定,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4.4.2 新建装置试车投料前,由装置所在生产车间编写投料试车方案及《操作规程》(试行本),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3 新装置投运考核后半年内,生产车间编写正式的《操作规程》,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设备部、安环消防部、调度中心进行审定,主管生产副总或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并在生产技术部备案。

4.4.4 装置经过重大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装置,各有关生产车间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5 操作规程的修改

4.4.

5.1 装置经过重大技术改造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装置,各有关生产车间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按照操作规程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后执行。

4.4.

5.2 操作规程有重大变动时,执行4.2条款。

4.4.

5.3 操作规程执行过程中需要临时修改时,必须由车间主任签字确认。修改内容记录在操作规程对开的空白页上,并标上对应的操作序号。

4.4.

5.4 开停工、事故处理预案、单体设备等单项操作规程使用一次后,须将修改内容补充完善到操作规程正本中。操作规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