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主要是将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种稀薄的溶液,其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钠
- 稀盐酸
- 蒸馏水
- 容量瓶
- 烧杯
- 搅拌棒
- 量筒
-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2. 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3. 取一定体积的硝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4. 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实验注意事项:
- 溶质的称量要准确,尽量避免浪费。

- 搅拌溶液时要均匀,以保证溶质充分溶解。

-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硝酸钠溶液为无色,硝酸为无色,盐酸为无色。

2. 实验成功配制了各种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延伸:
1. 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不同的溶液,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

2. 调节浓度配制溶液,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溶液怎么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怎么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怎么配置教案
教学内容:溶液的配置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分类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3. 能够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案例或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液的定义、分类以及配置方法
3. 实验演示:老师演示不同浓度的溶液如何配置的实验过程
4.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溶液配置实验,每组选择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配置
5. 实验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配置好的溶液,交流分享实验心得
6. 总结:总结溶液配置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7. 展望:展望今后化学学习中关于溶液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教学方式:
1. 案例引入
2. 讲授
3. 实验演示
4. 分组合作
5. 个人总结
6. 互动交流
教学评估:
1. 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安全
2. 实验结果评估:检查学生配置的溶液是否浓度正确
3. 知识掌握评估: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溶液配置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是否引入足够的案例或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对溶液配置方法的理解是否充分
3.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
教学延伸:
1. 可以扩展学生对不同类型溶液的配置方法和特点的学习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溶液配置实验,加深对溶液的理解。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及其配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技巧。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等。

2. 实验试剂:固体物质(如NaCl、KNO3等)、液体物质(如水、盐酸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2. 讲解: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介绍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配制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5. 总结: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总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和配制原理。

2. 深入学习溶液的配制过程,包括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等步骤。

3. 探讨溶液配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分享经验: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实验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搅拌棒、蒸馏水、称量瓶、试管、滴定管等。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溶剂为水时
称为水溶液,反应溶解的溶质称为溶质。

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量筒、烧杯、搅拌棒等实验器材,并将所需的溶质溶解在一
定量的蒸馏水中。

2. 用量筒准确地取出所需的溶剂,放入烧杯中。

3. 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注意温度和搅拌的速度。

4. 将溶液转移到称量瓶中,并添加适量的蒸馏水至刻度线位置。

5. 用试管等容器接收配好的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量筒、烧杯等实验器材使用前要清洁干净。

3. 搅拌时要均匀,避免产生气泡。

4. 溶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宜急于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地配制出指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让他们发现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压力
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教学内容:水溶液的配置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不同浓度的水溶液;
4. 掌握在实验中正确使用溶解度表和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资料:溶解度表、溶液配制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
1. 讲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配制实验步骤,配置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2. 学生使用溶解度表和稀释计算方法,计算和稀释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四、总结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作业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关习题。

六、延伸
学生可选定其他溶质,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配置实验。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无误;
2. 学生对水溶液的特点和浓度单位是否掌握。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溶液配置知识。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室,草稿纸,计算器,实验器材,实验原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Step 2:配制溶液的方法1. 重量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2. 浓度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3. 体积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Step 3: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1. 重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2)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3)根据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4)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5)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6)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2. 浓度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2)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3. 体积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2)根据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 学会按照一定的配方配制溶液;
3. 掌握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量筒、瓶口分液器、烧杯、匀浆瓶等实验器材;
2. 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实验试剂。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盐酸溶液:
a.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b. 用水从瓶口分液器中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
c. 混合均匀,即得到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2.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a.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
b. 用水从瓶口分液器中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
c. 搅拌均匀,直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3. 配制硫酸铜溶液:
a. 取一定量的硫酸铜固体,加入到匀浆瓶中;
b. 加入适量的水,摇晃匀浆瓶,直至硫酸铜完全溶解。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配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强酸、强碱等危险试剂;
3. 配制完的溶液要妥善保存,标明浓度和配制日期。

五、实验成果:
1. 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确认;
2. 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步骤、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延伸实验:
1. 调整配方,尝试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
2. 探索其他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教案可引发学生对溶液配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硫酸、水、容量瓶、磁力搅拌器、热水浴、滴管、试管。

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磁力搅拌器将其搅匀。

2. 调节浓度:根据所需的浓度,计算出需要加入的水的量,逐渐加入到容量瓶中直至达到目标浓度。

3. 调节温度: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热水浴中加热,待溶液温度稳定后充分搅拌,确保溶质充分溶解。

4. 校正体积:将容量瓶放在水平面上,用滴管从瓶口添加水到刻度线上,轻轻摇晃容量瓶以排除气泡。

5. 实验记录:记录配制过程中所用的材料量及浓度,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工作台和实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2. 配制溶液时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添加或减少溶质及溶剂的用量。

3. 搅拌时不要过快或过慢,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4. 配制完毕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并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

实验扩展:1. 尝试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并比较其溶解度和颜色的变化。

2. 确定硫酸溶液的pH值,探究不同浓度下pH值的变化规律。

实验评估:1. 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并成功配制出所需的溶液。

2. 根据实验数据正确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3. 参与实验过程中配合其他组员,保持实验台整洁。

教师指导: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实验操作技巧,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解。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2. 溶液的配制方法3. 溶液的分析方法4. 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配制操作,溶液的分析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特点及配制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溶液的配制和分析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配制方法。

3. 演示:展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思考题:探讨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思考深度。

十、教学拓展1. 溶液的浓度计算: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学习溶液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六、溶液的浓度计算1.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

2. 学习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方法。

3.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七、溶液的稀释1. 学习溶液的稀释原理。

2. 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稀释不同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篇一:溶液的配制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贺德志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102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基本技能,为生物组培室培养母液的配制奠定操作基础。

过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环节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这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止咳剂?),我们使用到的这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展示图片:这是初中我们学过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流程。

这里以10%NaCl溶液100g的配制为例,复习一下其配制步骤。

(有3步,第一步是??)展示图片:要把这些瓶里的药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还是量取方便?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经把刻度在这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们用时只要量取几小格就可,挺方便)师: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积有关的浓度表示方式——物质的量浓度。

师:请同学们回忆写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们亲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想不想?二、新课【任务布置】现组织培养室急需100mL 1.0 mol/L的Na2CO3(相对质量:106)溶液。

【知识准备】PPT展示“配制程序图例”1.(师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n = cV = 1.0 mol/L × 0.1 L = 0.1 molm = nM = 0.1 mol × 106 g/mol = 10.6 g2. (提示问)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烧杯?量筒?容量瓶?)3. 如何尽可能转移溶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4. 选用什么样的仪器来定容该溶液(烧杯?量筒?容量瓶?)5. 如何确保溶液的最终体积为100mL?(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配制溶液教案初中化学

配制溶液教案初中化学

配制溶液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配制溶液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4.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2. 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3. 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4. 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2. 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烧杯、量筒、试管等;
2.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溶液的概念和性质,引出配制溶液的方法和目的;
2. 讲解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称取溶质、加入溶剂、搅拌溶解等;
3. 示范操作配制盐酸溶液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操作;
4. 讲解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溶质质量与溶剂体积的关系;
5.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

六、教学反馈:
1. 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3.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七、拓展延伸:
1. 继续做更复杂的溶液的配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溶液的配制初中教案

溶液的配制初中教案

溶液的配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会使用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

3. 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及特点。

2. 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1. 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等。

2. 实验试剂:酒精、水、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描述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提问:溶液是如何形成的?溶液的组成成分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溶液的配制方法(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配制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2. 示范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如5%的酒精溶液),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步骤。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操作与指导(15分钟)1. 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纠正不当之处。

2.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如避免溶液沾染皮肤,使用胶头滴管时的操作方法等。

3. 指导学生使用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确保实验准确性。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总结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拓展与思考(10分钟)1. 提问:溶液的配制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饮食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以达到预期的溶液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溶液的概念、特点和配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与思考环节,激发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和计算
3. 能够独立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液的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

2. 引入配置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配置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介绍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配置方法,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分组进行溶液配置实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浓度要求,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2. 实验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提升
1. 总结溶液配置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配置方法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报告
2.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的教案范本,希最对你有所帮助。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溶液的配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室、玻璃仪器和药品。

2.黑板、彩笔和相关教学媒体。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溶液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猜测溶液的成分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定义简单介绍溶液的定义: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浓度计算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可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如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3)溶液的配制方法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和浓度法。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一种指定浓度的溶液。

老师提供相关实验操作指导和示范,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5.讨论与总结学生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些指定浓度的溶液,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溶液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溶液配制教案范文

溶液配制教案范文

溶液配制教案范文标题:溶液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3.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指定浓度的溶液;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和特性;2.溶液配制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正确计算溶液的配制量;2.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溶液的思考和讨论,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

2.知识讲解(30分钟)(1)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包括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2)讲解溶液的浓度计量单位,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3)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质量法和体积法。

3.演示实验(45分钟)(1)选择一种常见的实验,如配制盐酸溶液。

(2)展示实验步骤,包括称取溶质、加入溶剂、搅拌均匀等操作。

(3)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如穿戴实验服、戴护目镜等。

4.学生实践(60分钟)(1)学生自行配制溶液,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和要求的浓度,计算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体积。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3)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5.实验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际配制的溶液浓度与给定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6.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溶液配制中的关键点和常见错误,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度和规范程度;2.学生对溶液配制方法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讨论;4.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溶液配制方法,设计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2.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稀释、溶液的反应等。

七、板书设计:溶液配制-溶液的概念和特性-溶质、溶剂和溶解度-溶液的浓度计量单位-溶液的配制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配置
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溶液配置方法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硫酸、氢氧化钠、试管、量筒、搅拌棒、天平、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
1. 将25ml的硫酸倒入一个试管中。

2. 在另一个试管中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

3. 将氢氧化钠逐渐添入含硫酸的试管中,并搅拌均匀。

4.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混合液的变化。

5. 若混合液呈现明显的化学反应,即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则表示反应成功。

实验原理: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溶液。

反应方程式如下: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到眼睛或皮肤上。

2. 在加入氢氧化钠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出。

3. 实验结束后要小心处理废液,不可随意倒掉。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气体的产生等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成功。

如果生成
了沉淀或气体,则表示反应成功。

实验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
和生成物的量的变化。

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化学品的溶液配置,加深对溶液配置方法的
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学会了溶液配置的方法,并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溶液的配置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的配置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的配置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溶液的配置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并能够根据一定比例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

材料:溶质、溶剂、容器、搅拌棒、天平、量筒
实验步骤:
1. 准备容器和搅拌棒,清洗并确保无杂质。

2. 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溶质,记录下质量。

3. 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溶剂,记录下体积。

4. 将溶剂倒入容器中,逐渐加入溶质,同时用搅拌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5. 将制备好的溶液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标明浓度和配制日期。

探究问题:
1. 你认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 在实际操作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 如何将中学所学的溶液配置方法应用在生活中?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了溶液的配置方法,也学会了如何通过称量和计量来控制溶液的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搅拌均匀是关键,否则溶质无法完全溶解。

我觉得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溶液这一化学概念。

扩展实验:
1. 尝试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其溶解度有何变化。

2. 尝试用不同的溶剂配置溶液,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 尝试用不同的溶质配置溶液,观察其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通过这些扩展实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溶液的配置原理和相关概念。

初中化学配制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配制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配制溶液教案
主题:配制溶液
年级:初中
学科: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习如何配制溶液;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准确配制溶液。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等;
3. 实验指导书;
4. 安全护具:护目镜、实验袍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2.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穿戴安全护具;
3. 实验操作:
a. 配制盐酸溶液:取适量盐酸和适量水,将盐酸缓慢滴入水中并搅拌均匀;
b.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取适量氢氧化钠和适量水,将氢氧化钠缓慢滴入水中并搅拌均匀;
c. 配制硫酸溶液:取适量硫酸和适量水,将硫酸缓慢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4. 结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结果;
5.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溅洒等事故发生;
6. 清洁:整理实验器材,清洁实验桌面。

拓展活动:
1. 请学生尝试其他溶质的配制实验;
2. 讨论不同溶质在配制溶液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评价方式:
1. 考察学生对溶液的理解和配制实验的操作技能;
2.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 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准确或疏漏的地方;
2. 学生是否对溶液的配制过程和实验现象有深刻理解;
3. 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的意识。

以上是初中化学配制溶液的教案范本,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5课时溶液的配制)
【明确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相关知识点回顾】
如何配制100 质量分数为9% 的NaCl?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密的仪器,是用于配制一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

它的形状是的平
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它的颈部
刻有刻度线
...,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

常用的容量瓶
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
1000mL等大小不同的规格。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进行搅拌。

(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将容量瓶加热。

(4)观察所加溶液是否达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2、配制步骤和仪器:(除了第一步外,其它步骤空格中填写适当仪器名称。

)(1)计算。

练习:①配制100ml1.00 mol·L-1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是。

②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0.5 mol·L-1的稀硫酸500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mL。

(2)称量。

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用称量,配制液体溶质的溶液可用量取。

(3)溶解。

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搅拌,然后冷却到室温。

(4)转移。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小心引流到。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都转移到。

轻轻晃动,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

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离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然后将容量瓶内液体转移到试剂瓶,贴上注有名称和浓度的标签。

【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课前预习收获与疑惑,并积极展示。

〖合作探究1〗
(1)观察不同规格的容量瓶,小组交流容量瓶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标注。

(2)动手检查一个容量瓶是否漏液。

(3)先向一容量瓶中注入水至离刻度线下1~2cm,然后分别在俯视和仰视的情况下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观察误差情况。

〖合作探究2〗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6“实验1-5”,交流讨论课本P16“学与问”。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合作探究3〗
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 B= n B/V,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由n B或V引起,
造成n B的误差常由:①称量②转移③洗涤等错误所致。

造成V的误差常由:①读数错误②溶液未冷却等原因所致。

讨论:配制500mL 1.0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偏低;无影响。

A. 称量,直接把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且称量时间过长
B. 原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C. 溶液尚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D. 移液,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E . 定容时水加多用滴管吸出
F. 定容,俯视刻度线
G. 颠倒摇匀溶液,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加水到刻度线
〖及时总结〗
自主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并积极展示。

【基础达标】
1、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一种精确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验是否漏水。

这些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配制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

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A.①③④⑥⑨⑩B.①④⑦⑧⑨⑩
C.①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
3、欲配制2.0 mol·L-1 NaCl溶液100ml,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称取5.85g NaCl,使其溶于50ml水中
B.称取11.7g NaC,使其溶于100ml水中
C.称取11.7g NaCl,溶于适量水后,再加水稀释到100ml
D.称11.7g NaC,溶于88.3ml水中
4、配制100ml0.1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加入100ml蒸馏,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低的是()
A.未冷却即转移、定容B.未洗涤烧杯以及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能力提升】
6、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
的稀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的量筒是(填代号)。

(3)将浓H2SO4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mL 的容量瓶中,转移时应用玻璃棒。

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

改用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的地方,使溶液的。

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
错误的是,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