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及生物质能论文

新能源及生物质能论文
新能源及生物质能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时间:

序论

生物质新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的生物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尽管比化石燃料更加优越,但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美国种植的所有玉米和大豆都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也只能分别满足全社会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而玉米和大豆首先要满足粮食、饲料和其他经济需求,不可能都用来生产生物燃料。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生物质新能源大有可为。

新能源与生物质能

通过新能源--生物质能的概述,初步展示其性质特点。同时,结合当提出了几点对策。当下时事,论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生物质能,新农村建设,秸秆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尽快全面启动替代能源战略,加快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事实上,近期已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交发改委修订,希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能达到16%左右,该规划很快将由国务院正式下发;二是中国头号石油

企业,中石油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替代能源部门,专注于研究发展替代燃料,确保未来中国的能源供给。事实上,无论是能源替代还是能源再生,两者并不矛盾。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而中石油的能源替代探索则集中于煤层气、页岩油及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但要落实这两条,产业化是关键,换句话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之路远未成功。

生物质能特点

1) 可再生性生物质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2) 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3) 广泛分布性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4)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

倍。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生物质能应用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首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降低能源需求的根本途径。其次,建立市场化的能源定价机制是整个能源战略的核心所在。价格如果被故意压低,浪费和低效就在所难免。由此,稳步推动成品油和煤炭定价的市场化。让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是当务之急。另外,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等),中国能源困境方有望根本扭转。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 干重),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

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能源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日益增大的农村能源需求量也给我国本已严峻地能源形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郑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主张:各国应该“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遵循这一框架,解决国际能源问题应该着眼于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着眼于通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创造新能源,着眼于为全球能源安全创建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

根据《2004年世界BP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1567亿吨,中国石油探明总储量仅占世界的2.1%,但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的7.6%,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35%,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达到60%。同时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丰富,蕴含着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农村能源利用领域,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则是解决农村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开发使用新能源。过去对于农村能源有一个十六字方针,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这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针对能源危机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及其能源供需结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能源进入农村市场,农村能源面临着结构升级和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原十六字方针因缺少生态观和市场观,已不符合现时和未来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因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

于生物质能,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以秸秆产能技术为例,秸秆产能是生物质能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秸秆属可再生能源,年复一年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有资料介绍,植物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对环境保护有利。同时从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看亦有它的优势,将它燃烧产生的灰分不小于10%,而且灰分还是一种好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项目。农作物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于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与气候密切相关,因地区不同也有一些差异。

我国秸秆的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春末或春夏交替期、夏末或夏秋交替期及秋季。由于中国土地辽阔,秸秆的收获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趋势是一致的。这里所谈季节性主要针对农作物成熟时产生的秸秆,至于农作物收获后,经过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如稻壳等不在此列,它根据粮食的市场需求加工产生。以上秸秆产生的特点将对开发利用秸秆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当然对于一些具体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从实际应用来说,秸秆作为能源原材料可用于制作秸秆煤或者用于秸秆发电。秸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200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煤荒”、“电荒”,能源问题由是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罗马城

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能源问题也是多年积弊之下的集中爆发。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分析中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所在,个中原因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粗放增长,单位产出的能耗高。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将近3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6%,但增长方式粗放,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能耗、重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从中国当前GDP构成看,工业依然是主体: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7.6万亿元,占GDP比例超过4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达8.8万亿元。GDP的这种构成表明,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源消耗巨大但效率不高,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1/10。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重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对能源的渴求越发强烈,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在未来20年内无法根本扭转,我国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仍将面临着能耗增加的压力。近20年来中国只要GDP年增长率超过9%,就很可能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等问题。其次,我国能源价格长期扭曲,能源商品之间定价不尽合理,导致能源配置效率低下。为了支持重工业发展,煤的价格一直低于市场水平;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尚未放开,仍然实行政府指导价(低于国际市场价);天然气及电力价格均由政府控制。第三个问题是能源替代战略研究与应用的滞后,油煤之外没有其它替代能源。发达国家经历过几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早已开始研究替代燃料和推广新能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已取得不俗进展。以美国为例,美国建有乙

醇工厂97家,还有33家正在筹建,乙醇年产量达39亿加仑;风力发电投资额达30亿美元,增加供电2400兆瓦,电力发电量年增长率达35%。反观我国,尽管寻求替代石油的努力始于20多年前,但一直未有明显进展,石油及煤占据了能源的绝大部分。

煤比起普通煤炭,秸秆煤不仅投入小、生产安全,还具有易燃耐燃、热效率高、残渣少等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秸秆煤,不仅能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而且能使生产秸秆煤的农民家庭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目前利用秸秆发电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秸秆气化发电,二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用得最广泛的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发电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燃料不同引起燃烧系统的变化,重点是燃烧设备的变化,而热力系统的其余部分和电气系统与常规一般火电厂类同。秸秆燃烧的另一途径是利用已经运行电厂中的锅炉进行掺烧,这既可节约煤,又可增加秸秆利用的途径。各地电厂所配炉型不同,可以由秸秆的各种成型来满足不同炉型锅炉燃烧要求。有一种在煤粉炉中掺烧秸秆的思路是炉膛中下部稍加改造增加一块炉排烧秸秆,称之为联合燃烧。还有对将按要求被关闭的小型火力发电厂,可以对其锅炉改造或重新建设锅炉装置,改造成为生物质能电厂,这也是有利的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用秸秆发电,能够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了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中,先后签署了《里约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等国际公约,颁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出台了一些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的发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大量消费煤炭造成环境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发电利国利民。但现实却是,我国可作为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等却大量被废弃。资料显示,每年全国可作为能源使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为1.5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2亿吨标准煤,小桐子(麻疯树)、油菜籽、蓖麻、漆树、黄连木和甜高粱等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潜在种植面积,理论上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废水资源量,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但到2008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仅315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170万千瓦,碾米厂稻壳发电5万千瓦,城市垃圾焚烧发电40万千瓦,秸秆、林木废弃物发电55万千瓦。生物质能源技术同其他新能源技术一样,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概括而言,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共同性的问题,即绝大多数生物质能源都面临的问题;另一类是特殊性问题,即生物质能各个领

域中某些技术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一般来说,由于生物质能源技术多种多样,其工艺特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的取向不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从共性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弱,政府配套政策不健全,资金缺口大。投融资体系单一,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为了生物质能的发展应需要做到: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加大宣传,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搞好试验示范,开展资源评价、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能源作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等等。在呼唤环保建设的今天,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将会成为热门的能源,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效收益。总而言之,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它的应用对于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而且产能的原材料数量多,分布广,有部分原材料还起到了变废为宝,回收利用等,加大应用生物质能的力度,能够促进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当然,生物质能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热效率仅为10%一30%。这些缺点都需要技术的革新和政策的相应变动来进行改善,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指向一条明亮的,无污染的发展道路。

化学能源论文——我国发展新能源

能源化学论文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及必要性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年级08化学 班级化学08-2班 姓名吴琳 学号08052222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条件及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日趋增大,因此,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十分迫切而有必要的。能源消耗给我们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和严峻的健康问题。在每年GDP增长的假象下掩藏着的是环境的破坏和一系列难以挽回的污染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尤其近几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我国现有的能源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发展新能源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1、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根据上图所示,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主,

总量约占我国能源总消耗量的93%,而其他能源仅占总能源消耗量的7%。 然而,中国从1993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加深了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在1999年,石油总消耗的22%为进口石油,到2010年,该数字预计达到40%。这样中国就越来越受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石油产区政局动荡的影响。近5年来.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发展很快。但弹性系数过大.反映了我国能源使用率偏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由2001年的12.9亿t标煤增加到2006年的22.1亿t标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8%。而我国能源同期消费从2001年的13.09亿t标煤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t标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3.4%。能源消费中缺口有所增大,从1.4亿t标煤增加到2.59亿t标煤,但缺口率基本稳定在l1%左右.其中2001年为10.7%,2006年为l1.7%。我国同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弹性系数偏大且不稳。 2、国际竞争压力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能源市场将感受到不断攀升的国际竞争压力。由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政策不一致,中国的能源技术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石油成品的成本高于跨国石油公司,国内炼油厂在成本上不具有竞争力。对于煤炭工业,中国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该产业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对外开放,外国产品参与竞争,将有可能导致大量裁员和其他后果。发展可再生能源

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论文

提示:以下所有论文,将鼠标移至想要查看的标题上,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打开查看详细内容。也可咨询QQ:893628136 1.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字数:11869,页数:17 ) 2. 电渗析染料脱盐(字数:8183,页数:21 ) 3. 具有PULL-UP效应的合成革涂层配方及效应蜡的优化研究(字数:16506,页数:29 ) 4. 年产1500吨O,O—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车间设计(字数:12242,页数:34 ) 5. 年产1800吨氯乙酸的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0255,页数:32 ) 6. 汽液平衡测定及一致性模型的研究(字数:12042,页数:31 ) 7. 染料脱盐实验研究(字数:9594,页数:21 ) 8. 浙江万盛化工污水处理站设计(字数:11349,页数:27 ) 9. 异常数据的诊断、处理及化工应用(字数:12365,页数:32 ) 10.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字数:13062,页数:36 ) 11. 半水煤气生产过程计算及材料数据库程序编制(字数:8752,页数:28 ) 12. 吡硫醇锌检测方法的建立(字数:9522,页数:23 ) 13. 波长选择方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数据中的应用(字数:20263,页数:37 ) 14. 长效防雾滴农膜的研制(字数:15278,页数:34 ) 15. 从杨梅叶中提取黄酮的研究(字数:10894,页数:24 ) 16. 催化合成水杨酸正戊酯的研究(字数:9079,页数:23 ) 17. 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的研究(字数:11097,页数:23 ) 18. 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酶法水解工艺研究(字数:5401,页数:16 ) 19. 含三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1985,页数:24 ) 20. 二步法合成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研究(字数:12322,页数:24 ) 21. 茯苓多糖的氨基和羧甲基化研究(字数:10994,页数:23 ) 22. 活性蓝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9508,页数:37 ) 23. 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字数:12805,页数:24 ) 24. 油酸聚乙二醇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字数:8328,页数:23 ) 25. 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0460,页数:25 ) 26. 二步法合成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字数:11802,页数:25 ) 27. 羟乙膦酸钠合成工艺的研究(字数:8890,页数:20 ) 28. 固相微萃取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字数:8831,页数:22 ) 29. 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优化研究(字数:10447,页数:20 ) 30. 微波催化酯化反应SVM模型的优化(字数:10847,页数:24 ) 31. 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字数:12288,页数:26 ) 32. 基于判别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示例(字数:12586,页数:27 ) 33. 亚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及其皮革加脂性能研究(字数:11946,页数:28 ) 34. 耐溶剂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字数:9592,页数:25 ) 35. 化物吸收耦合生物还原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电子穿梭体强化Fe(III)EDTA还原(字数:7180,页数:20 ) 36.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字数:11265,页数:23 ) 37. 年产400吨亚氨基二苄甲酰氯的工艺设计(字数:12729,页数:40 ) 38. 污泥制取活性炭(字数:10615,页数:25 ) 3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多氯联苯的研究(字数:10726,页数:31 ) 40. 高维数据降维方法及化工应用(字数:12219,页数:30 ) 41.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字数:12991,页数:30 ) 42. 聚合物载药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动力学模拟(字数:10465,页数:24 ) 43. 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耐溶剂性能研究(字数:8865,页数:22 ) 44. 高维数据降维与建模在过程中的应用(字数:20751,页数:55 ) 45. 含二催化中心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字数:12407,页数:27 ) 46. 溶胶凝胶制备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字数:15784,页数:33 ) 47. 用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聚合物(字数:11056,页数:31 ) 48. 水热合成法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字数:10815,页数:30 )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一:防护桥梁钢筋锈蚀中化学工程的作用 1锈蚀现象及其原因 1气候因素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沿海省市有十多个,这些省市受到较强的季风气候影响,自南向北依次划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仅如此,由 于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都处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文化,因此在春冬两季其冷暖空气的交替 活动较为活跃,尤其是在夏季梅雨之后,此类地区往往会有较长时间的伏旱天气,秋冬两 季也会出现连续阴雨的气候与天气,这类天气将会对防护桥梁钢筋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造成防护桥梁钢筋锈蚀。 2钢筋锈蚀的工艺因素分析 ①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混凝土孔隙率高是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桥梁一般 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当中,如果混凝土密实度较低,那么在空气中存在的大量氧气、水分、二氧化碳必然会通过混凝土空隙深入到混凝土内部,降低混凝土碱性,从而使得钢筋锈蚀 问题的出现。 ②保护层较薄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一旦混凝土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碳化,那 么必然会深入到钢筋范围内,使得钢筋碱性大量丢失,不利于钢筋保护作用的保持,锈蚀 问题也更加容易出现。 ③钢筋保护层遭到破坏一般而言,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施工及养护过程当中,表 层存在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裂缝、开裂、掉角、露筋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恰 当处理,钢筋处于外界环境下,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防 护桥梁钢筋锈拙问题势必会难以控制。 2桥梁结构钢筋锈蚀的预防和修复 2.1预防混凝土钢筋锈蚀 1混凝土材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化学工程在防护桥梁钢筋锈拙的作用上主要 体现在混凝土材料选择上。通常,混凝土材料的劣化能与耐破坏能力是决定混凝土结构刚 度与强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正确选用水泥品种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非常关键,同时正确 选用混凝土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另外,在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上,其粗细材料选择 也要以前你重视,由于集料反应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因此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必须要严加筛选与控制。除此之外,混凝土骨料、砂石在选择上也要尽量确保其质量合格、技术指标达标,科学、正确选用方能够让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混 凝土拌合、用水、级配、养护、外加剂也至关重要,就混凝土外加剂来看,它本身应用就 较为广泛,当前混凝土外加剂品种有百余种,不同的外加剂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因 此是否能够合理选择外加剂,将会直接影响到钢筋防锈的水平与质量。

新能源材料论文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材料概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能源的极大需求,太阳能电池市场显示出了可观的发展前景。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基于其合成工艺简单、易加工、易成膜及电池制作方便等优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材料,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原理和聚合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及相关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及一次性能源的逐渐枯竭,人们把眼光投向了氢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同时,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且维护简便等诸多优点,从而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通过有效的现代技术,如真空镀膜、分子组装等技术所制备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成本低廉、合成工艺简单、容易加工和成膜、电池制作的结构可多样化。基于以上优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引起了广大科学者的广泛关注。 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似,概括的说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p—n结) 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haic Effect)。 具体过程为:在光照下,给体和受体分子被激发至各自的激发态,即电子从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激发到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从而产生了电子一空穴对(激子)。然后,给体中的光生电子快速的转移至受体,同时受体中的光生空穴快速的转移至给体。这个转移过程在几个皮秒内完成,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光激发元的发光复合,导致了高效的电荷分离。这样,在外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迁移,运动形成了光电流。 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2.1 电子给体材料 常见的电子给体材料主要有聚对苯撑乙烯类(PPV)、聚芴类(PF)、聚噻吩类(PT)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实习报告77913673

毕业实习报告 系别: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河南城建学 目录 、实习目的................................................... 2...

1前言 (2) 2实习意义 3... 3公司概况 3... 4实习要求 4... 二、实习内容................................................... 4... 1煤的接收与储存 5... 2配煤过程 6... 3煤的粉碎 6... 4冷鼓工艺 6... 5循环水流程 8... 6脱硫及硫回收系统 8... 7硫胺系统 9... 8、粗苯系统 ............................................................... 1..0 . 9、炼焦装置 (11) 10、炼焦化学产品回收 ............................................................... 1..3 . 三、实习总结和感想 ............................................................... 1..7 .

、实习目的 1前言 我这次实习,主要是在许昌市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在车间师傅和带队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各个工段的设备和操控系统,初步了解了工厂各个工段的工艺指标,对工厂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了解化工生产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弄清主要工艺参数确定的理论依据,了解生产中的技术革新措施,并注意新技术发展趋势,接受安全与劳动纪律教育,增强安全生产集体观念;学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生产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重点了解主要机器和设备的类型、结构、作用原理,以及它们在生产流程的最用地位。 2实习意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原理》和《化工机械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管道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公司概况 河南首山焦化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丁庄村。本公司坚持“信誉为本、服务大众”的服务宗旨。在此行业中率先提出“竭诚服务、

初中化学科技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科技论文范文 试论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 摘要: 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纤维 材料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衣着服饰的革命,突破了原有的棉、麻、毛等材料的局限;新的 可替代能源的发明,给日益严峻的煤炭、石油等天然原料短缺的趋势提供了缓和压力的空间。在化学化工科技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产生,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废弃物污染情况的加剧。因此,绿色科技的运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化 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的运用给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化学工程;绿色科技;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1 绿色科技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我们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无论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 前的生产,还是现阶段科技含量高,日趋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些工厂每年要 向大气排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二氧化碳[1]。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造成全球性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这一现象的那些工厂却不用为温室效应负担任何一点费用。 现在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化工企业正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业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产品生产过 程中的一种原材料来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业将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 氧化碳气体作为一种原材料来生产尿素。仅这一种工艺,就可以使该企业的每年的二氧化 碳气体排放量减少数十万吨。 2 海水淡化工程的预处理过程中运用绿色科技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水,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命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绝对不能 缺少的,资源。而这种重要的资源,又具有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淡水的危机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而我们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就成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现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海水淡化所必须的成本也在逐渐的趋于大众化,使这一技术不再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进并采用了这一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指的就是一种利用物理上的或者化学上的方法将海水里面的盐和水进行分离的技术。在进行海水淡化技术的预处理进程中,任何影响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都没有 产生。并且在获取海水资源的过程中,并没有继续对生态环境构成伤害。我们的党所提倡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就是指要在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继续发展的环境状况。因此,将绿色的化学工艺运用于海水淡化的过程中的这一举措

新能源论文

新能源的意义及开发现状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等。下面分别对新能源做简单地介绍。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青岛凌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利用太阳能研发了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1.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化工过程与装备 1、光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2、渗透汽化分离乙酸的研究进展 3、双溶剂进口的双釜间歇萃取精馏 4、大型加压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5、不同结构活性炭对CO2、CH4、N2及O2的吸附分离性能 6、HTV新型浮阀塔板在催化分馏塔的应用设计 7、高压三相计量分离器的设计 8、××吨/年××的设计 9、××吨/年××系统的设计 二、能源加工与技术 1、原油破乳剂研究进展 2、两段式回转炉热解菜籽饼实验研究 3、叔戊醇体系酶促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4、催化裂化装置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 5、老化法精制催化柴油的研究 6、C5馏份综合利用的工艺分析 7、半再生重整装置的扩能改造技术 8、芳烃抽提装置技术改造 9、防锈乳化油的研制 三、工业催化 1、茂金属化合物催化极性烯类单体活性聚合的研究进展 2、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共掺杂的协同效应 3、丙烷脱氢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4、非碱性氮化合物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 四、材料科学与技术 1、功能氧化物薄膜液相沉积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2、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3、低堆密度过碳酸钠的湿法合成与稳定技术 4、石油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其工艺条件的研究 5、重质渣油沥青树脂的耐热性 五、生物化工 1、鬼臼毒素的提取实验研究 2、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3、生物柴油合成工艺的研究 六、精细化工 1、MDI清洁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2、4-(5-氨基-6-羟基-2-苯并口恶口坐基)苯甲酸的合成 3、乳化体系中无溶剂合成环氧棉籽油 4、高性能水性氟金属效应涂料的研制 5、××的合成及应用 6、××的合成工艺研究 7、××的制备 8、××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9、××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 10、××法制备××的研究 七、应用技术 1、隔膜压滤机在颜料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工程师职称论文

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工程师职称论文 化工工程是指换热设备的安装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化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篇一 化工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摘要】化工工程是指换热设备的安装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包括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类总结,列举例子等方法,对化工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并为施工人员提出了工程相关建议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在化工工程施工领域中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化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cautions 【Abstract】Chemical engineering refers to the study of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process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chemical process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common laws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 door. These industries including oil refining industry, metallurgy industry,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food industry, paper-making industry, etc.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deflection-proof, enumerate example methods for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for the proposed project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Hope in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in the field. 【Keywords】chemical;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修订稿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 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评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届共有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人,他们都是化学化工学院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本专业学生一人一题,这样保证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能做到每周与学生进行次以上的交流讨论,并且有很多指导教师基本上每天都在实验室内指导学生实验。每位学生都能独立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且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会了许多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训练与提高。目前,所有学生都已经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设计(论文),并且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对照学校文件:“江苏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和“江苏大学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我们对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自评如下: 一、组织与管理 在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化学化工学院根据化学化工学科的特点,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各项工作也做了相关的补充规定(见附件)。 学院专门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化工系也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每届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之前,学院都按照《江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的要求,首先审查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格。在第七学期的期中,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动员工作,基本上第七学期的周左右就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的后两周安排了一个科学研究训练的实践环节,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且让学生充分利用第七学期的寒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使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过程中,学院还组织各系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查。 .前期检查开题情况 1 / 8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1当下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 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 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 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 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 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 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 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 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 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 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 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 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 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

化学与能源(选修交的小论文)

化学与能源 一、内容摘要。 化学与能源从各自诞生之日起就起着相互体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上学期专业选修发电厂导论和本学期从分子水平看世界的课程的学习,对化学与能源的历史发展时期以及每个时期内二者的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具体而深入的研究还得等大二大三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进行。现在只能凭着浅薄的知识略谈一二,望老师谅解。 二、关键词:化学能源发展火力发电新能源 三、正文。 (一)化学的发展史和能源化学 古时候,为了他们的生存,在与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具有的产品。人类逐步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有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时代,炼丹术已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国家,与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丹术于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

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1775年前后,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提出近代,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接着意大利科学家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 由此可见,化学一开始的产生就是跟能量、能源有着不可磨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通过我们专业的发电厂概论的学习我们知道,直到现在,人们主要使用的化石燃料其本质还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带动汽轮机转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能,传送给世界上的千万家庭。燃烧,就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当然,实际上的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并没这么简单,我们在转化过程中还得研究如何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如何减少转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何在循环工作中保证催化剂和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与保养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跟化学密不可分。 此外,除了火力发电,新能源也是与化学同在的一个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之前的新闻中看到科学家们在致力于研究能将水迅速大量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催化剂,还有的在研究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或者垃圾发电,这些都与化学息息相关。而且我国也在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方面有很大进展,全国很多地方电厂都已经引入这一项技术,诸如利用玉米等作物发电等等,已初见成效。相信随着化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一定能在未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外与文献检索论文

CuO-CeO2催化体系上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综述了CuO-CeO2催化体系上CO低温氧化的研究情况,着重讨论了在CO低温氧化反应中,CuO-CeO2催化剂制备方法、焙烧温度、载体种类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O;低温氧化;CuO-CeO2催化体系 1、前言 CO是典型的可燃、有毒化合物,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削弱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现代社会机动车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化学工业造成大量CO 的排放,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CO的低温(<100℃)消除在CO2激光器中气体的纯化、CO气体探测器材料、呼吸用气体净化装置、烟草降害以及封闭体系(如飞机、潜艇和航天器等)中微量CO的消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实现CO在较低温度下氧化转化已经成为催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用于CO低温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由于贵金属资源有限、价格高昂,而且一般避免不了硫中毒,抑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对非贵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CuO-CeO2复合氧化物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贵金属的催化体系[1-2]。Luo等[3]用实验证实了高分散CuO物种是CO氧化的主要活性物种。为了使得催化剂上Cu物种能够高度分散,研究者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及载体的种类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工作。 之前,有很多科学工作者对贵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贵金属催化剂进行过大量的综述,然而在CO低温氧化上,对于应用比较广泛和较为热点的某一系类催化剂,却鲜有文献对其进行过专一和系统地总结。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CuO-CeO2催化体系对CO低温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便于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是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及载体的种类等优化研究上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为CuO-CeO2催化体系用于CO 低温氧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利的支持。 2、制备方法上的优化研究 李豪杰等[4]通过沉淀法制得的CuO-CeO2催化剂,在低温下具有较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2篇 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艺选修课分析 1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 为了解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程调查问卷》,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6、07级两个年级49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开课时间、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深度、教材选择及学习收获等几个方面。 1.1开课时间调查 开课时间的调查主要是为了理顺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衔接关系。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专业选修课应该与对应的专业课衔接上,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与对应的专业课教学时间上不能相隔太长,相隔时间太长,专业选修课不能达到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拓展专业素质的目的。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催化作用原理》、《能量利用过程原理》和《化工专业外语》等四门主要选修课程依次安排在第4~7学期,每学期一门。选修课开课时间调查结果见图1,认为选修课开课时间合适的同学占60.12%,需要提前的占29.55%,只有10.32%的同学认为部分课程需要推后开设。 1.2学时与授课内容调查 学时与授课内容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讲课内容能否达到拓展

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同时了解学时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的大学教学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一些硬性的改革的设置,比如对总学时的控制,使得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偏少。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为学时与教学内容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选修课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的调查结果见图2,认为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合适的同学分别占58.62%和55.10%,需要增加的分别占33.06%和37.17%,认为需要减少学时和授课内容的同学不到10%。总体来说,各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在原有学时及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1.3授课深度和教材调查 授课深度和教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问题。专业选修课由于挂上了“选修”的帽子,容易使人误解为不重要的课程、可有可无的课程。实际上专业选修课作为教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系统而专门设计的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选修的“必修课”,一旦选定就应该像必修课一样对待。对任课教师来说,由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积极性,故对讲课的深度不作过高要求,对教材的选取也比较随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专业选修课的教材更新需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教材。选修课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认为选修课的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合适的同学约占54%,授课深度需要加深的占32.65%,需要适当减小授课深度的占13.06%。认为选用教材基本合适及不合适的同学均占23%左右。

化学与新能源论文范文

XXXXXXXX学院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年级: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目前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能源 ,在我国发展氢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我国氢的来源极为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水电解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等制氢方法,现已形成规模。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必然性;氢能源的优劣势 一、氢能源 (一)氢能源简介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l、重量最轻的元素。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 7、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8、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

化学工程与工艺导论规划论文

我的专业学习计划 1.我的专业 (1.1)对本专业的大概认识 这学期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我学习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导轮”课程,虽然没有专门的修订课本,但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和说明我还是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自己专业的知识,并且也从中长了不少见识。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达与否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化工”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化工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目前我国主要的化工工业主要集中与上海等沿海、交通运输便利的城市。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一门为国家此类工业培养理论、实践、科研等方面人才的专业。它旨在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工程概念、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集于一身或一个团体;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化学工业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1.2)本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这门专业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较多,其中包括基础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计算机与信息基础知识、外语知识、化工环保与安全知识、管理方面知识、专业主干知识还有软件知识等。 其中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是指高等数学与物理知识,通过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大夏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计算机与信息基础知识是指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主流计算机语言,掌握获取学习资料和相互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文档处理、数据绘图等方法。为后面的专业和软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和技能-能够获取网络信息,这也是对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初步了解。 外语知识的掌握是目前大学生的最基本技能,因为英语是目前世界范围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且英语是我们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并学习的一门语言课程。英语的学习与掌握目的是为了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知识,也可以用于翻译一些发达国家在本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探索发现和积累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我们的专业知识。 化工环保和安全知识是这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学习,因为化工的危害性和污染性很大,我们需要学会一些环保和安全知识。主要是人生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预测和紧急处理预案等。 专业主干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其中基础知识有无机与分析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知识等。而主干知识包括化工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软件知识包括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并且能够熟练掌握AutoCADj计算机绘图软件。 2.现在要学的和以后要掌握的知识 现阶段作为大一的想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还不是很强,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和认识,也没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心理准备,所以我们要先学习最基本的大学基础知识,就是前面所说的学习本专业的ichu必备基础科学知识,其中有高等数学、大学生物理、化工安全和英语等知识。以后随着对大学生活的不断熟悉,和大二、大三学长的不断交流以及对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后需要以自学为主,教学为指导的学习理念和思维去全身心的投入专业学习。这其中会学习到计算机化工应用、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工系统化仪表、化工工艺、化工设计、实验操作等知识。 本专业的毕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或者到化工、石油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食品及医药工程、能源、冶金等工业部门或环保、质检、公安、外贸、海关、政府部门等系统从事相关工作。 3.学习本专业我想找的工作及原因 从上面就业方向中我了解到学习本专业就业的方向很广泛,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很大。但是我认为不是就业方向广泛就代表我们毕业就一定能够找打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所找到的工作。这其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爱好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所要考虑,所以我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决定考研出来回家乡发展家乡的工业。 我是来自xxxx。因为家乡的工业几乎没有,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耕地,但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我要为了让家乡的经济发达和家乡的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教育不发达,没有资金给学生购买实验仪器和图书,在高中的学校甚至连图书馆也没有,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是课堂老师的四十五分钟口述... 因为贫困落后、教学资源有限所以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经济不发达,现在我既然已经走出来了并且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作为家乡的一份我有义务这样考虑和这样做。虽然这其中有着太多的困难和不可能,但是我坚信和我一样走出家乡见识了外面世界的人不会在于少数,而且有同样认识的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有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有收获的。 大学四年怎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