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课堂笔记(2)

linux课堂笔记(2)
linux课堂笔记(2)

Linux下网络设备接口命名规则

ethx第n快以太网卡

ethx:x第n快以太网卡上的第n个子接口

etc....

wlanx第n快无线网卡

pppx第n个PPP拨号连接

lo环回接口,(本地回环)

通常它的IP为127.0.0.0/8

virbr0KVM默认虚拟桥接接口

brx第n个桥接接口

brx:x第n个桥接接口上第n个子接口

以太网接口配置文件被保存至/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环回接口配置文件位置同上,文件名通常为ifcfg-lo

大多数接口配置文件存放位置都同上

主机名配置文件放置在/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当中

DNS客户端配置文件在/etc/resolv.conf

HOSTS解析文件放置在/etc/hosts

WINDOWS的HOSTS文件存放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配置DNS客户端

配置方法1.

运行setup命令使用文本模式进行配置即可,更改完DNS客户端配置后不需要重启,但更改主机名称需要重启生效

配置方法2.

运行文本编辑器如,vi,emacs,pico,nano,gedit,编辑/etc/resolv.conf即可

example:

编辑/etc/resolv.conf

加入以下值

search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3039834.html,#定义DNS后缀搜索列表

nameserver 1.2.3.4#定义主DNS服务器地址

nameserver 4.3.2.1#定义次要DNS服务器地址

注意!每台DNS服务器地址,只能占一行

更改主机名称

方法1.

通过setup命令进行配置

方法2.

运行文本编辑器如,vi,emacs,pico,nano,gedit,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即可

example:

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

加入或者编辑HOSTNAME值

HOSTNAME=name

配置以太网接口

将主机配置为DHCP Client

方法1.

运行setup进行配置

方法2.

运行文本编辑器如,vi,emacs,pico,nano,gedit,编辑/etc/sysconfig/ifcfg-ethx即可

example:

假设现在编辑的以太网接口为ifcfg-eth0

编辑如上文件

加入或者编辑以下值

-----------------------------------------------

DEVICE=ethx#定义设备名称

BOOTPROTO={none|dhcp|static}选择dhcp#定义地址分配类型

ONBOOT={yes|no}#是否在开机时启用或禁用该网卡

配置静态IP

方法1.

running setup configuration

方法2.

运行文本编辑器如,vi,emacs,pico,nano,gedit,编辑/etc/sysconfig/ifcfg-ethx即可

example:

假设现在编辑的以太网接口为ifcfg-eth0

编辑如上文件

加入或者编辑以下值

DEVICE=ethx

BOOTPROTO={none|dhcp|static}选择static#定义地址分配类型

IPADDR=w.x.y.z

NETMASK=x.x.x.x

GATEWAY=1.2.3.4#定义默认网关

ONBOOT={yes|no}#是否在开机时启用或禁用该网卡#如果需要在全局下禁用所有网卡,则编辑/etc/sysocnfig/network当中"NETWORKING值即可\

NETWORKING={yes|no}#当该值为yes时,意思是在开机时,启用所有网卡,为no时,在开机时禁用所有网卡,匹配顺序为先匹配该文件,然后在匹配接口文件里的ONBOOT值

更改完TCP/IP信息之后需要重启网络生效,命令如下

a. ifdown ethx#首先禁用网卡n,警告!!!该命令只适用于本地操作

b. ifup ethx#启用网卡n

ifconfig ethx down#同a相同的意义

ifconfig ethx up#同b相同的意义

ifconfig#用于显示接口信息,以及配置接口,如果命令后面不接接口名称,则默认显示所有接口信息

c. service network restart#该命令直接是将网卡先禁用,然后在启用,至于在启动的时候是否启用还是禁用网卡,最终取决于"ONBOOT"值,该命令就类似于一次性执行a和b命令

/etc/init.d/network restart#同命令C意义相同

子接口配置,新建一个接口配置文件,然后以接口的文件名命名,后面加:x例如定义的是第一快以太网接口上的第一个子接口则是ifcfg-eth0:0

加入以下值

DEVICE=eth0:0

BOOTPROTO={static|none|dhcp}

ONBOOT=yes

最后重启网络

如果需要定义桥接子接口,配置文件的格式则是ifcfg-brx:x如ifcfg-br0:0

DEVICE=br0:0

BOOTPROTO{static|none|dhcp}

ONBOOT=yes

创建IPV4静态路由条目

配置文件存放路径于/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interface

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ADDRESS0=10.1.1.0#目的地网络(NID)

NETMASK0=255.255.255.0#目的地子网掩码

GATEWAY0=192.168.0.2#下一跳地址(Next Hot)

最后需要重启网络生效

更多配置文件的书写格式请参考/usr/share/doc/initscripts-*/sysconfig.txt

route add default gw w.x.y.z#添加一个默认网关

route del default gw w.x.y.x#删除一个默认网关

ifconfig ethx w.x.y.z netmask x.x.x.x#临时配置网卡x的地址

ifconfig ethx:x w.x.y.z netmask x.x.x.x#临时配置一个子接口

route -n#显示路由表

ip route#同上

ip#显示或者更改TCP/IP信息

route#显示或者添加路由表信息

ifconfig#显示或者更改TCP/IP信息

arp#显示arp表映射信息

Linux下用户分为三类

1. 根用户

根用户是Linux当中权限最高的用户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访问所有用户比较私密的文件,etc....

并且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UID,也就是用户ID,根用户的UID为0,GID,也就是组ID也为0

2. 系统用户,系统用户是为大多数系统服务所使用,因为系统服务在运行时,肯定是由某个用户所运行系统服务的进程,系统系统用户的UID取值范围从2-499

也就是UID500<的用户都为系统用户

3. 普通用户,也是一般用户,权限比较低,普通用户默认只能在自己的家目录以及/tmp目录当中读取及写入数据,/tmp当中的文件是谁创建的,只能由谁自己删除,根用户除外

普通用户的UID取值范围为500>包含500,最大值为42947296xx,也就是2的32次方,新用户在创建的时候,会同时创建一个以自己用户名为组名称的一个组,默认属于自己这个\

私有组,也就是说,用户在没有加入任何其他的组之前,默认属于自己这个私有组,也被称之为主组,主组一般都是属于自己这个组,也可以将用户加入到其他的附属组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位置默认为/home/"username",并且普通用户之间不能来回在其他用户的家目录当中随意访问

----------------------------------------------------------------------------------------------------------

添加用户使用如下命令

useradd username

example:

useradd student or adduser

用户添加好之后,如果没有设定密码,则用户账户默认是被锁定的

useradd有很多的参数可选,比如-d -s -e等等

比如使用以上几个参数添加用户

useradd -d /home/guests/student -s /sbin/nologin -e 2011-10-30

删除用户,命令如下

userdel username#常用参数由-r,意思是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用户自身的家目录以及用户的邮件池example:

userdel kevin -r

-----------------------------------------------------------------------------------------------------------

-----------------------------------------------------------------------------------------------------------

添加组命令如下

groupadd groupname

example:

groupadd technology

删除组,参考如下命令

groupdel groupname

example:

groupdel technology

------------------------------------------------------------------------------------------------------------

--------------------------------------------------------------------------------------

更改用户信息,命令如下

Usage: usermod [options] LOGIN

example:

usermod -G technology kevin

--------------------------------------------------------------------------------------

查看用户身份信息

id username#如果直接以当前用户输入id,不接用户名称,则显示自己的身份信息,比如主组,附属组etc.....

passwd#设定账户密码,根用户可以使用该命令更改所有用户的密码,如果普通用户使用该命令改密码,则需要提供原始密码,根用户如果需要使用该命令更改其他用户的密码\

应当这样输入命令,如下,如果根用户直接想更改自己的密码,直接输入命令本身,不加参数即可

#passwd username

因此,linux当中,所有的用户数据库通常被保存到/etc/passwd当中,每个用户占一行

组数据库被保存到/etc/group当中,同样每个组占一行

密码数据库被保存/etc/shadow当中,每个用户信息占一行

touc命令有两个作用

1. 创建空文件

2. 更新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时间戳

也就是说,touch命令后面的对象如果存在,则匹配"2"动作

如果touch后面的对象不存在,则匹配"1"动作

创建目录,命令如下

mkdir "directory name"#如果希望递归创建目录,可以加上-p参数

example:

mkdir photo

cat命令用户从上到下查看文件,一屏翻滚完成

tac命令同上,但相反

删除文件或目录,如下

rm "file or directory"#如果是目录则要加上-r的参数,-f参数也比较常用,用于强制删除,不要求确认

cp 用于复制文件或者目录

cp "source file" "destination"

example:

cp a /tmp/#将文件a复制到/tmp目录当中,文件名保持默认

cp a /tmp/b#将文件a复制到/tmp目录当中,文件名更改为b,但内容不变

以上为复制文件

复制目录时,加上-r参数即可

cp photo -r /tmp

cp photo -r /tmp/otohp

mv命令用于重命名或者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如下

mv "source file" "destination"

example:

mv photo /tmp

重命名如下

mv photo otohp

移动文件并重命名如下

mv photo /tmp/otohp

Linux常用目录说明

/bin,/usr/bin,/usr/local/bin#这三个目录是一般用户能够使用的命令存放的目录

/sbin,/usr/sbin,/usr/local/sbin#只有根用户以及系统用户能够使用的命令存放于此

/boot#linux内核存放目录

/dev/#设备快文件存放目录

/etc#大多数配置文件存放的路径

/home/username#每个普通用户的家目录,例如当前的用户为kevin,则家目录位置为/home/kevin

/lib,/lib64,/usr/lib#应用程序共享库文件存放目录

/media,/mnt#其他周边设备的空闲挂载点,例如可以将移动存储设备挂载到某个目录下,只要是根目录下的一个空目录即可

/opt#某些应用程序默认的安装路径

/proc,/sys#linux虚拟文件系统,实际上并不存在,是由内核虚拟出来的,在关机后,文件系统就自动消失

/root#根用户的家目录

/tmp#公共临时文件夹,允许所有人可以在文件夹当中写入数据,但只允许创建文件人本身删除文件或者文件夹,根用户例外

/usr#系统自带RPM包默认的安装目录,比如/usr/local

/var#服务器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存放路径

Linux下的权限一共分为3类,如下

1. 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人(User)

2. 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组(Group)

3. 即不是文件夹的所属人也不是所属组当中的成员(Other)

-rw-r--r-- 1 kevin kevin 10456 Oct 29 17:26 network

以上权限的意思为,首先第一个字符意义如下

第一个字符如果是-号,则表示是一个文件

如果是b,则是一个存储块设备,例如/dev/sdx

如果是l,则是一个链接文件

如果是c,则是一个套接子层文件

如果是d,则是一个目录

接着往后,用九个字符分割开3组权限,分别为User,Group,Other

r=读取

w=写入

x=对于脚本叫做执行,对于目录叫做浏览

-=无权限

权限的数字表示方法

r=4

w=2

x=1

-=0

权限的匹配顺序

1. 当用户登录系统之后,进行文件夹或者文件的读取或者写入或者其他操作时,linux首先判断当前的用户是否为根用户,如果是则直接放行

2. 如果发现当前的用户不是根用户,则继续判断当前的用户是否为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人(User)如果是,则按照相应的权限赋予给该用户,如果不是,参考"3"

3. 如果当前的用户还不是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用户,则继续判断当前的用户是否为文件夹或者文件所属组里的一个成员,如果是,则按照相应权限权限赋予给该用户,如果不是参考"4"

-.o如果当前的用户即不是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人,也不是所属组里的一个成员,那就被linux定义为其他人(Other)

-定权限的方法如下

方法1. 采用八进制计数法进行设定即可

-rw-r--r--. 1 root root 2467 Oct 29 17:14 post-sa1

权限设定的方法,是每组权限的相加合

(User) rw- = 6

(Group) r-- = 400

(Other) r-- = 400

chmow 644 post-sa1

方法2. 字母设定法

-rw-r--r--. 1 root root 2467 Oct 29 17:14 post-sa1

chmow go+wx post-s1

更改文件夹或者文件的所属人,该操作只能由根用户进行更改,命令如下

chown user "file or directory"

更改所属组,也同样只能由根用户进行更改

chown .group "file or directory"

配置VNC服务器

1. 安装tigervnc-server软件包,直接运行yum install tigervnc-server -y

2. 然后用需要配置VNC桌面的用户运行vncserver命令进行配置即可,注意,当前如果是以root用户配置的vnc服务器,那客户端在连接的时候,就直接是以root身份连接至对方桌面

配置完密码之后,默认会启用启用第一个桌面,也就是localhost:1

如果希望杀死桌面则由运行vnc服务器的用户输入vncserver -kill :number

如果希望启动更多的桌面则运行vncserver :number#桌面号不要重复

如果希望在之后更改vnc服务器的密码则运行vncpasswd

使用SSH连接主机进行控制,命令如下

ssh username@"FQDN or IP Address"

通过scp传输文件

scp "source file or source directory" "username@destination:/path"#如果传输的是一个目录则需要加-r参数

打包zip

zip -r "name" "file or directory"

解压zip包

unzip "package"#如果希望解压到指定路径可以加上-d参数如下

unzip package.zip -d /tmp

将文件或者目录打包bz2格式的压缩包

tar cjvf "name.bz2" "file or directory"

解压bz2压缩包

tar xvf name.bz2#如果不指定解压路径........则解压到.......也可以加上C参数来指定解压到某个目录

tar xvfC name.bz2 /tmp

查看bz2压缩包内容,但不解压

tar tf name.bz2

打包文件或者目录为gz格式

tar czvf name.tar.gz "file or directory"

解压同bz2压缩包解压方式类似

创建SSH公钥验证

1. 需要安装的包有openssh-*,默认系统已安装好,如果没有装,则使用yum install openssh-* -y

2. 建议使用普通用户(也可以是root用户,但不推荐)执行如下命令创建ssh公钥以及私钥,公钥用于解密,私钥用于加密

ssh-keygen -t {rsa|dsa|}

然后会提示私钥的保存位置,回车即可,接着会提示是否给密钥加密,可以回车,这样就可以实现免密码登录,如果希望更加安全,则可以给密钥加密

3. ssh-copy-id -i ~/.ssh/id_{rsa|dsa}.pub root@w.x.y.z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