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作者:王雪玲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5年第07期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外在表现为人的理想、道德、文化修养、思维和行为方式等。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加快改革与发展,充当好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社会变革的“智囊团”。中职教育不能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呢?

一、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

在现代教育中,以振兴人文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构成,是渗透于全部教育内容和环节的导向性因素。现代教育观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中职教育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课堂教学到教材建设、教学评价与考核,从校内活动到校外实践,都要渗透人文教育,甚至学校环境建设也应洋溢浓厚的人文气息。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就是要科学正确地看待学生,相信他们,尊重他们,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尊重其人格,平等相待。教师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

二、积极垂范,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用灵魂才能铸造灵魂,教师的行为示范对学生会起直接的教化作用。因此,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应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形成自己对生命、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2.敏锐而深邃的时代感悟。教师不仅要有“信息”上的量增,更要有深刻的

洞察和体验(包括反思、感悟、启迪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依靠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的显扬和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逐步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3.健康而多彩的生活情趣。富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也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生命充满理解,对生活充满感悟,对人生充满信念。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不仅需要理性地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地点燃和熏陶。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更是以身教、心教育人的智者。他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教师的人文素养,便是教之内功、师之根本,它处在教师整体素养中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三、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阅读教学应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以获得丰富的感受。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谓经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蕴含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对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底子。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阅读教学应当扭转纯技能训练的走向,真正转向人文教育。教材中大量的经典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舍生取义”,苏轼的“旷达”,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这些精神的熏染,提升其精神境界。

四、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人文环境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使每个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举办系列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二是以校报、校园网和广播站为载体,及时更新、增加资料,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这既是广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三是建立人文社团,如新闻、文学、书法、摄影、歌舞、音乐、艺术、体育等社团;四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如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演出等;五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营造健康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总之,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把人文素养的提升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身处其中,去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成长为有用之才。

(责编黄云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