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参考汇总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速、转矩的测量方法,然后根据此数据计算并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传动效率曲线。 3.利用 RS232 串行线,将实验装置与PC 机直接连通。随带传动负载逐级增加,计算机能根据专用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输出滑动曲线、效率曲线和所有实验数据。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三、试验台结构图及主要参数

1.主要参数

2. 试验台结构简图

成 绩 批阅人

四、实验记录计算结果

1、带的类型(平带/V带)

五、绘制滑动率曲线,效率曲线图

六、回答思考题

1.实验过程中“加载”与对带轮加砝码各指什么含义,有何区别?

答:加载:并上一个负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加,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负载的改变。

加法码:直接增加初始拉力F

2.什么叫滑差率?滑动曲线与效率曲线有何不同?

答:滑差率:即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线速度之差与主动轮的线速度之比,效率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即效率的增长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滑动曲线的图像时先缓后快的趋势。

七、体会与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转速,转矩的测量方法,而且对于带传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用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1、了解齿轮在同样转速下而载荷不同时齿轮传动效率的变化规律。

2、了解齿轮在同样载荷下而转速不同时齿轮传动效率的变化规律。

3、了解封闭功率流式齿轮实验台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三、封闭式齿轮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五、实验数据及曲线图

成 绩 批阅人

曲线图

六、思考题及结果分析

答:因为齿轮齿面上的载荷无论大小完全由实验台与封闭功率流自身的驱动,不需外加动力。电机仅提供转动过程中摩擦阻力所消耗的功,即电机只做无用,扭矩为T,所以封闭式传动系统能够节能。

功,功率为P

1

2.结果分析

1)、根据所得结果,说明效率与载荷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载荷越大效率也一定越高?

2)、根据所得结果,说明效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转速越高效率也一定越高?

3)、本实验所测定的效率是否是齿轮的真正效率?是否还有其它影响因素?

1)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可知,载荷越大效率也一定越高。

2)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并不是转速越高效率一定越高,实验中N=400r/min反而比N=600r/min 的效率高

3)本次实验所测定的效率不是齿轮的真正效率,而是实验装置的总效率,其中还包括联轴器,轴承,润滑油阻力等因素。

七、体会与建议

本次实验是涉及到齿轮传动效率的测试,实验操作很简单,先要进行零点调整,然后在进行多次加载,完成所有加载后,把数据输送给计算机进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最终的数据,我直观的看到了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强调的问题,齿轮的效率确实很大,同时,通过N=400r/min和N=600r/min两个不同转速下的效率比较以及载荷不同下的效率比较可以分析出影响齿轮传动效率的因素,当然实验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机器应在空载下启动,停止。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三)

实验名称: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系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术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试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三、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四、 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4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成 绩 批阅人

五、回答思考题

1、在做轴的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1)轴上安装的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连接的方法。

2)载荷的性质,大小和方向及分布情况

3)轴上零件的定位,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4)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加工工艺性良好

5)选择端盖形式并考虑透盖处的密封形式

6)根据齿轮圆周速度确定轴承的润滑方式

2、轴承间隙调整方式有哪些,轴承通常采用何种密封方式?

答:轴承间隙通常靠垫片来调整

轴承密封方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接触式密封:毡圈油封唇齿密封圈密封环

非接触式:隙缝密封甩油密封曲路密封

六、体会与建议

本次实验,我们领到图纸后便开始寻找匹配的零件和轴,轴承,轴承盖等零件。找齐零件后,我们便开始装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识图的能力,并掌握了装配轴的能力,并且熟悉了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系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了轴,轴上的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在此之前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对轴及轴上零件已经有了了解,而这次实验让我们见到实物,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