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改善途径

现阶段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改善途径
现阶段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改善途径

现阶段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改善途径

摘要: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有全民的共同参与,而共同参与的前提是全民要有较高的环境意识。为此,本文对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认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直接生活环境而轻生态环境,环境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并且知多行少、说多做少,呈严重的“政府依赖型”。为此,应从确定公民环境权的地位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加强和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发展环保团体、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更新消费观念等方面入手,大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关键词: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二百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实践证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其基础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活动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公众参与情况如何,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正文:

一、环境意识的含义

公民的环境意识就是其环境观,也就是个体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环境观区别于世界观、人生观,后者作为一种对世界总的认识或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对生命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而环境观并不以公民个体的自我意识为条件,它仅仅体现为公民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其所表现的行为取向上。[1]

环境意识作为思想观念之一种,它是由其相应的社会存在基础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存在条件会导致环境意识范畴的不同内涵和外延,就现代意义的环境意识而言,它的产生和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同步的。

二、现阶段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

1、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感受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多数公众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但把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则显现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污染“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的人数比例为56.7%,远高于认为“不太严重”和“没有问题”的22.8%。对“世界面临的问题”排序上,环境问题在贫困、教育落后、人口过多之后,居第四;对“我国面临的问题”的排序上,环保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居第五;对“我国发展目标”的排序,环保在经济、科技、人口和社会公平之后,居第五。公众选择的“环境保护”排名均较后,说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如对上述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重视环境问题。[2]

2、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

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最关注水污染问题的公众为26.6%,其中农村为30.3%;最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的公众,城市为29.4%,农村为23.9%。这与我国政府目前

治理环境污染工作重点相吻合。环境意识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日常生活环境意识”,二是远离人们日常生活、必须通过社会化宣传与教育才能达到的“生态环境意识”。两者的一致性程度越高,环境意识水平越高。根据国内的多项调查结果,我国居民的环境意识呈明显的二元结构,即“日常生活环境意识”较高,而“生态环境意识”则处于低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这是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一大特征,也是一大问题所在。

3、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及教育程度

各种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公众的环境知识水平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者的环保概念较为模糊,34.8%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还停留在环境卫生的层面上。在满分为13分的环保知识测试中,人均得分只有2.8分,其中城市人均4.5分,农村人均2.4分,也有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具有较多的环保知识,但根据分项得分,居民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预期环境行为所处的水平不协调。也就是说,居民将掌握的环境知识和正确的环境态度转化为环境行为时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说明,环保知识是参与环保行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就环境意识形成而言,由于城乡二元差异而导致公民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和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

公众对世界环境状况的认知与他们的文化程度非常相关。文化程度越高,认为某种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问题”的比例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认为“是问题”的比例越低。

4、“生态消费”意识

“生态消费”是人们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在消费上作出的一种主观努力。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生态消费意识在逐步提高,绿色产品逐步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调查表明,70%的人愿意为保护环境而承担一些费用;63.5%的人愿意选择环保产品,即使它的价格可能会比普通产品略高。但是,更多的时候,这种生态消费意识并不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如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调查显示,只有25%的公众在购物时考虑到环保因素,35%的人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30%的人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这说明,“知多行少”或“说多做少”是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又一大特征,也是一大问题所在。[3]

5、少年的环境意识高于成年人

少年的环境意识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环保行为等各个方面均明显高于成人。在“对世界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我国面临问题的重要程度”排序中,少年均把“环境保护”排在第一位,而成人对“环境保护”的排序则居第四、第五。少年中对人与自然关系持错误观点的人数比例比成人低12个百分点,持正确观点的比例比成人高22个百分点。在公共场所处理废弃物中,少年选择符合环境道德要求行为的为37.8%,成人则为29.4%。与成人相比,少年更不愿意消极忍受噪声污染,选择采取积极行动,与厂方交涉者比成人高将近20个百分点。70.3%的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成为他们第一位的来源途径。这有力地说明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充分利用。[4]

总结现阶段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主要特点 [5] :

<1>文化程度是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最显著因素。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保知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对环保事业的参与程度越高,环保行为越积极。

<2>受环境教育程度是影响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一个突出因素。

<3>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呈明显的“依赖政府型”。

<4>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

新闻媒体传播。

<5>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改善给予较高的评价并抱有乐观的预期。

三、改善途径及对策

从综合分析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属于利害驱动下的自我保护型,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也是较为积极的,但是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有一小部分人还不具有环境意识。今后如何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何促使人们的环境意识从自我保护型上升到维护中华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并能更为自觉的、理性的驱动自己的环境行为,仍是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也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理清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实施更为有效的宣传攻势,乃当务之急。[6]具体对策如下:

(一)在法律上确定公民环境权的地位并明确其具体内容

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地位并明确其具体内容,这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实现公众参与的根本保证和法律基础。所谓环境权,是指人所享有的在适宜健康和舒适环境中生存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总的来看,这些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环境权的某些内容,但是都过于原则、笼统,只不过是作为一种宣言式的规范加以确立,而不具有任何实体权利性质,受害人无法直接援引上述规定以具体请求司法保护。这就大大挫伤了公民与危害环境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也使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失去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所以,我们在加强环境立法建设的同时,应在法律体系、特别是环境基本法中明确公民在环境权中的地位,具体规定公民享有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观察风景权等。同时,也应把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索赔权、环境议政权容纳进来。

(二)加强和推进环境宣传教育

政府教育部门应大力加强环境宣传和环境教育扩大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更新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加强教育培训,普及环境知识,尤其注重在大中小学校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

(三)发展和支持环保团体,加强公众参与

随着公民环保意识,不管各种组织机构还是民间个体都会自行组织举办环保公益宣传活动,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并给予帮助,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更新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急剧膨胀的消费需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发达国家滋长的“消费越多越体面”的观念,不仅鼓励人们以贪得无厌的态度去消费资源、能源和商品,而且刺激人们尽可能多地把它们消耗和浪费掉,其结果是,使生态危机愈益严重。因此,由高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便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尾:公众参与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他的实践必将随着国家的发展,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简约到丰富,从表层至深层,从伦理化到世俗化的过程。我们国家的公众参与要获得实质性进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各个方面的逐步完善和提高的结果,这离不开政府、环保团体、公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2003年第五期.

[2][3]崔树义.公众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山东济南:山东社会科学院.

[4]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第一部分:调查结果,1998.

[5]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现阶段公众环境意识的主要特点,1998.

[6]白向玉,李晓冬,邵超峰.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7]崔树义.公众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山东济南:山东社会科学院.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环境生态的好坏间接地、 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环 境生态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请在您选择的选项后的括号内画“V” 。没有所谓的对错或标准答案,只需要根 据您真实的感受或想法回答。真诚地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男( ) 大学本科及以上 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 9. 您认为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 [多选] 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 ) 节约能源( ) 治污减排(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 野生动植物保护( ) 加强灾害检测力度( ) 发展绿色产业( )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年龄: 15-19 岁( 50-59 岁( 20-29 岁( ) 60-69 岁( ) 30-39 岁( 70-75 岁( 40-49 岁 ( 3. 您的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 中专或高中( 大专( ) 4. 您对您所在的小区 楼前屋后)的环境评价: 5. 6. 7. 8. 非常满意( ) 较满意( ) 不太满意( 您是否能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总能做到( ) 经常做到( ) 有时做到( 您认为当今世界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现象? 存在( ) 不存在( ) 您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 急切需要治理( ) 不了解( 需要治理( 不需要治理 您目前最关注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土地沙漠化( ) 空气污染严重( 水资源破坏、 很不满意( 没做到过( ) 无所谓 水污染( ) 森林被砍伐( ) 全球气候变暖( 野生动植物遭受灭绝( )

10. 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 会()不会() 11. 1 为什么吃[请选择“会”的人选择] 味道好()别人点的, 我无所谓() 2 为什么不吃[ 请选择“不会”的人回答] 野生动物需要保护()不好吃()不卫生()价格高() 12. 您认为“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没减少()减少了,但效果不明显 ()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 13. 您对市政府的曾推出的环保宣传活动的了解如何?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 14. 为了保护环境,可能会造成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提高(包含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价格就随之 提高了,那么您是否支持? 非常支持()看情况而定()不太支持()不支持() 15. 如果小区开展环保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很愿意()愿意()不愿意()很不愿意() 16. 您认为下面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 多选题,限选3 项]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公民参与环境生态保护活动()监督企业治理污染()提高环保技术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增加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状况调查 班级:国贸1501 小组成员:魏紫嫣张真榕夏文悦张 雅蓉张莹莹钟雪华赵碧莹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状况调查 调查情况介绍 研究背景 在高校的发展中,校园的建设,生员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学院的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愈来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环境问题?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寝室的地面上经常丢有垃圾,垃圾袋经常是装到无法装了才带出寝室倒掉,洗衣服时,还是有同学习惯“长流水”,阳台上的灯只知随手开,却不知随手关掉。寝室里的灯也要等到楼栋查晚熄灯的时候才关,通过每个楼栋的通报情况发现,即使用这种查晚熄灯扣分的方式,还是每天都有寝室榜上有名。这些现象反映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不仅对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影响,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甚至对自身的健康不利。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寻求更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我们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 在校学生 调研方式 以发放问卷电子稿的形式,不记名调查,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分析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女 B男 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男女间的生理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大家对调查的理解各有倾向性。此次调查中的男女比例如图所示,女生占总人数的47.9%,而男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2.1%,男生人数较为多一些,一般情况下,工科院校的男生是要比女生人数多一些,心理学上来说一般地,女生的耐心可能要比男生耐心要好一些,调查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认真一些,但是女生也感性一些,可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又与男生有一定的差异,不止这些,

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对男女生的调查会影响调查结果。 2.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吗? A.5月28日 B.6月5日 C.6月28日 D.不知道 有的同学有了生态意识,但是还没有采取一些行动去关心它,设置这个题目是看看大家的关心程度,本次调查是经过网络进行调查的,就算不知道世界环保日也可以上网去查询并回答问题,这样同时也可以反映生态环境意识的宣传收到的效果,而且也会提醒一些同学多关注一下生态。世界环保日是6月5日,然而只有23.6%的同学回答正确,并且这些同学不一定真正知道这个日子,因为是选择题,有概率性,虽然只是一个日期而已,但是从答案可以知道即使指定了环保日,仍然只有少数人去用心关注他,或许大家认为只要自己做到就好了。图中看出56.9%的人直接选择了不知道,宁可不去猜答案,这就直接说明他们对这次调查的态度,不过也是真实的,超过半数的人不知道这个日子,也没有去网上 3.你对在校园里到处张贴广告有何看法 A.不赞成,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B.赞成,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C.跟我没多大关系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65.8%的调查者是不赞成在校园里张贴小广告的,张贴广告既污染环境又浪费纸张。28.8%的调查者赞成在校园里发放广告,毕竟这也可以获取一些信息。5.5%的调查者持观望态度,认为和自己没太大关系。 4. 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不好玩就不参加 B.从不参加 C.非常愿意 D.视情况而定

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编制说明

附件3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编制组 2020年3月

目录 一、相关背景 (1) 二、修订过程 (2) 三、修订原则 (3) 四、主要修订情况及说明 (3) (一)总体情况 (3) (二)主要说明 (4) (三)相关知识点 (7) 附表1框架结构修订前后对照 (10) 附表2条目修订前后对照 (11)

一、相关背景 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2013年9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角度出发,首次提出环境与健康素养概念和定义,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公告2013年第61号),重点针对生态环境相关健康问题,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出30条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统一规范素养测评程序、测评内容和技术方法,2017年6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公告2017年第24号)。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完成我国首次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2019年7月,“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目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修订《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也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分工,修订《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由生态环境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序言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明显。2015—2016学年冬季短学期期间,我们开展了全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采访,了解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在采访过程中普及、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调查采访之后,我们将整理这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也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借以监督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建设做好铺垫。 1.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1.1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在调查的人中,男女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男女的人数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 1.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的占9%,18—30岁的人占66%,30—50岁的人是占14%,5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是11%。总的来说,所调查的人的年龄分布在18—50岁之间。在接受采访的人群中,中青年人占的比重最高,而他们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这一调查比例较好的反映了社会人群对社会的影响构成情况。 1.3调查对象地域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城镇人数占51%,乡村人数占49%,二者几乎是相同的,城镇和

乡村的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2.1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我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对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大都表示了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存在污染现象。其中有87人表示“感觉不好”,占87%;有10人表示“没有感觉”,占总体的10%;有3人表示“没感觉”,占3%。 表2-1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 (2)在对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如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63人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占63%;有23人认为“不太严重”,占23%;有8人认为“没问题”,有6表示“不知道”,共占14%。 表2-2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Investigation report on Improving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2篇 前言: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2、篇章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篇章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15】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 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 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 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xx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 总投资22619.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 位是:林业局实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 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

中国古代的生态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教学文稿

中国古代的生态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

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 一、古人的生态意识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远古社会,人们往往不明晓生态环境的真相,畏惧自然界的变迁与灾害。这时,人通常总是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在自然生态的面前。于是,敬天、顺天,一切顺应自然,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人们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度。西汉前期的《淮南子·齐俗训》篇中所描写的上古时期的人们为躲避洪水,常“择丘陵而处之”,即是显例。 《淮南子·主术训》篇云:“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即表明,自然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人必须顺应自然,并遵循其规律。 但此言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与之相反,《淮南子》的作者们一方面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十分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 用。例如,《淮南子·修务训》篇日:“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这就是说,水依势东流,需人加以疏通;农作物春天生长,需人去耕耘。如果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就不会有鲧、禹兴修水利之功;而后稷种植五谷之艺,也难有用武之地。

当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生态环境,需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根本前提。如《淮南子·修务训》篇所云:“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在此种认识的基础上,《淮南子·主术训》篇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才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理想模式,才会取得“群生遂长,五谷蕃殖”的成效。而那种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只顾及局部的发展,完全凭主观意志的诸如“以火嫫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1](《修务训》’的愚蠢行为,即便可以满足某些人一时的欲望,却往往是事与愿违,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甚至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降临。在从总体上阐释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后,为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从而达到合理、持久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目的,《淮南子》的作者们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主要表现在: (一)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很早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根据寒暑气候更易的规律与农事耕作的要求,创制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时令节气。《淮南子》在继承前人,特别是《吕氏春秋》有关学说的基础上,对一年四季时令节气及各种禁忌的认识更加充分而深刻。《淮南 予·时则训》篇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阐发了一年十二个月保护生态的主张。从一月至十二月顺次是:“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天,毋麝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以妨农功”;“修利堤防,导通沟渎,达路除道,从国始,至境止。田猎毕弋、置罘罗网、矮毒之药,毋出九门。乃禁野虞,毋伐桑柘”;“毋兴土功,毋伐大树,令野虞,行田原,劝农事,驱兽畜,毋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 查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封面 关于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 府、民众的关注。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大部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当生态环保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以,我们要从民众、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找到增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公民可持续 系: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英语(国际关系方向) 年级: 2011级 班:2班 姓名:胡晓露学号: 姓名:王蕊学号: 姓名:付忠臣学号: 姓名:苏帅学号: 姓名:张晓学号:

关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生态低碳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对此的关注实践行为等方面。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当前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3篇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3篇 为改善居住环境写一份倡议书,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善人居环境的倡议书,仅供参考。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篇一:镇区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 尊敬的镇区广大商户及居民朋友们: 你们好!城镇面貌的巨大改变,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塑造马峡新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马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优美的人居环境靠你我共同创造。建设清洁镇区,营造文明风气,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清洁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我们向镇区广大商户和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镇区环境整治的示范员。踊跃投身镇区清洁卫生行动,自觉遵守"门前三包五不准",①包环境卫生:确保门前道沿以内卫生整洁,无烟头、纸屑、瓜果皮核、污水、杂物等。②包容貌秩序:确保无乱挖、乱堆、乱搭、乱建等现象,墙壁、门窗、店牌及各类设施整洁美观,临街两侧无晾晒衣物,阳台不外露破烂杂物。人行道平整,路灯、垃圾桶等公用设施完好无损。③包绿化管理:确保门前行道树无损坏、缺株和践踏,树坑内无塑料袋、纸屑、杂物等。五不准:不准乱倒垃圾、不准乱停车辆、不准乱贴乱画、不准私摆乱放、不准侮辱谩骂环卫工人。对责任单位、个人"三包五不准"不落实的依据《马峡镇xx年小城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对妨碍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镇区环境整治的宣传员。积极参加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自觉规范行为,倡导文明新风,推行绿色消费,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公共卫生习惯,人人都想环境整治之法,人人都干环境整治之事,人人都谋环境整治之策,形成爱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优良风气,共同营造"马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

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生态意识与制度的问题,下面我方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 第一,生态意识高于生态制度,所有的生态制度政策都是靠人的意识主观制定的,当人们的生态意识没有达到一个高度也不能制定出生态制度政策,我们相信制度是死的,而人的意识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人类有什么样的意识常带来什么样的行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论述生态问题时有一个共识,即: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政策制度问题、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灵魂问题。他们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思想的大革命。莱易斯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福斯特也看到了人们正是在那些传统的伦理观念的指引下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他要求人们从思想观念人手解决生态问题。可见,提升人的生态意识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那么我想试问对方辩友,生态制度与政策是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一套的方案呢?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有那么一批生态意识先进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生态制度政策啊! 第二,我想告诉对方辩友,提升民众生态意识是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案例吧,黄浦江上惊现上千头的死猪,我想现在对方辩友肯定心里窃喜,这不正是因为制度政策的缺陷吗,那么完善政策制度是不是就是说那些养猪户不会往江里投死猪呢?今天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政策对有心者来说永远只是一纸空文,他们能够想到的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只有树立民众的生态意识,才能催使人们正确地去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牺牲些环境资源是无所谓的。这种认识必然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如为了一己私利,滥采滥伐、肆意捕杀、胡乱排放三废等等。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以往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不正确性,从而以新的生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摒弃有悖生态文明的行为。 人类与自然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不可否认,制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我方始终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谢谢!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5567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关键词】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

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贵州大学化工学院09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院09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省委、省政府今年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中国要美农(牧)村必须美,建设好美丽乡村是时代所需,农民所盼,让广大农牧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临潭县委、县政府认真深入贯彻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学习先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把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力抓手,把农牧村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宜居宜业、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留住中华文化根基,农耕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着近来年临潭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农牧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了村容村貌整洁、山更青水更绿、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形象,“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已初具成形。 立足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 ——临潭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典型经验 近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省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同享发展成果的要求出发,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加快推进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垃圾污水治理、人畜分离、改厨、改圈和村庄绿化亮化工程,体现农牧村特色,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是基础。临潭县把编制规划作为建设农牧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由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洁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为了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符合农牧村实际,满足农牧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风貌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到编制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农牧民意见建议,切实发挥了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先后编制了冶力关庙滩新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封面 关于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府、民众的关注。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大部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当生态环保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以,我们要从民众、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找到增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公民可持续 系: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英语(国际关系方向) 年级: 2011级 班:2班 姓名:胡晓露学号:20201102070032 姓名:王蕊学号:20201102070039 姓名:付忠臣学号:20201102070040 姓名:苏帅学号:20201102070045 姓名:张晓学号:20201102070046

关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的大学生,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进行调查。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或标准答案。只需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回答。你提供的资料只为分析研究所用,绝不用作其他用途,请放心填写,真诚的感谢你的支持与帮助! 1.您的性别是男()女() 2.您的年龄是20岁以下()20~39岁() 40~59岁()60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 4.您知道世界环保日是几月几号吗 5月6日()6月2日() 6月5日()不清楚() 5.您的环保知识主要来源于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影() 家庭教育()网络宣传() 6..您认为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爱惜每一个生命()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与动植物和睦相处( )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 7.您是否知道下列垃圾哪一类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金属物()玻璃() 塑料()砖瓦陶瓷() 8.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状况不尽人意,您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环卫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如分类垃圾桶的设置() 居民长期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够,居民不易分辨() 没考虑过()

9.您认为何为低碳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降低所有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使用量,排放量() 10.您是否愿意花钱买比普通产品更贵的环保产品 愿意() 不愿意() 有时候愿意() 11.您平时外出时是否看到别人乱扔垃圾 时常看到() 偶尔看到() 从未看到过() 没有留意() 12.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您会怎样? 上前阻止并纠正其行为() 觉得不应该,并将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觉得不应该,但不做任何行动,自己做好就行了() 觉得很正常() 13.你每天是怎样上班(或上学)的 步行()自行车() 自驾车()其他() 14.你可以接受汽车根据排量额外征税的政策吗 完全接受( )部分接受() 不接受()无所谓( ) 15.您有参加过环保实践活动吗? 有() 没有() 想去但是没有机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表态发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表态发言 尊敬的X市长、各位领导: 今天,市政府专门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推进会,这充分体现了市政府下势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意义。X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艰巨、使命重大,我们将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契机,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特别是X市长的讲话精神要求,出实招、下硬手,动真碰硬,坚决打赢这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战。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后,我们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了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动员会,传达和学习了市上的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会后,我们将迅速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及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机制,每个乡镇由1-2名县级领导包抓,除非人

事调动,原则上一包到底。成立十大工程推进组,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职责,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组建5个督查组,从各相关部门抽调20名同志,充实和加强双创办工作力量,全面督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快速推进。 二、对症下药,铁腕整治下硬手。坚持问题导向,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热潮。一是突出清脏治污。集中开展农村垃圾清理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抓好农村“三堆”整治,残墙断壁、破旧房屋的拆除、修复以及建筑垃圾的清理工作,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二是突出绿化亮化。大力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抓好道路及村庄绿化美化,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林木花草;以国道、省道、县道绿化为重点,继续抓好格桑花的种植;在未安装路灯的村庄逐步安装亮化设施,保障群众夜间出行方便。三是突出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和建设,逐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同时,统筹抓好村内道路、农村电、村村通、互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四是突出移风易俗。加强群众文明意识教育,采取广播、入户宣传等形式,教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xx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xx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22619.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位是:林业局实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交通局总投资1900万元的细上村与和平镇公路硬化,现已完成600万元;水利局总投资220万元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土建开工,4个村的管道铺设完工;教育局总投资408万元的和平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6万元;总投资315万元的僧念小学教学楼,已完成投资285万元,该教学楼主体已完成,附属工程包括门房、厕所、围墙等正在施工中。发改局总投资30万元的刘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工程,现已完成25万元;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7个村的乡村医疗提质工程已完成,勍香中心卫生

关于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选题:美丽中国 关于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号:02123021 调查者:余颖智 学号:02123062 调查者:任莹 指导教师:韦统义 评分: 时间:2013年10月25日——2013年11月10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县)西沣路街道(社区)

一、调查情况介绍 (一)研究目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同时它也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兴与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所有这这一切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冤枉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环境保护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信能源年,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饱哦呼能源,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式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全国排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是失调,江河断流,湖泊短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珍惜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增加。益虫益鸟益兽种类减少。由此可见,生态日益遭到破坏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为此,我们认为,要发展,就必须倡导每个人提高保护生态意识,自觉保护生态。 (二)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社会的支柱,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环境的走向,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在高校的发展中,校园的建设,生员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学院的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愈来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环境问题?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寝室的地面上经常丢有垃圾,垃圾袋经常是装到无法装了才带出寝室倒掉,洗衣服时,还是有同学习惯“长流水”,阳台上的灯只知随手开,却不知随手关掉。寝室里的灯也要等到楼栋查晚熄灯的时候才关,通过每个楼栋的通报情况发现,即使用这种查晚熄灯扣分的方式,还是每天都有寝室榜上有名。这些现象反映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不仅对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