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导学案)(最新整理)

伴性遗传(导学案)(最新整理)
伴性遗传(导学案)(最新整理)

第三节 伴性遗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半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四、学习过程:

问题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 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 、

和血友病等。

(2)果蝇 。 问题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基因位置,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发病率和遗传特点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

探究讨论: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 (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 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 (2) 的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女性色盲携带者

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女性携带者

×

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

比例

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问题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问题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芦花鸡)×(非芦花鸡)

配子:

F

(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1

五、知识连接

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伴 Y 遗传:(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 Y 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

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

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如右图)

2、伴X 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2、伴 X 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

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

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3)典型系谱图(如下图)

例 1: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如右图) ( )

1

A 、7 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 2 号

B 、3、6、7 号的基因型相同

C 、2、5 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5、6 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率是 1/2

六、当堂检测 A 级

1、与常染色体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 )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 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相传或隔代遗传 A 、③④ B 、①④ C 、③① D 、②③ 2、关于性染色体的不正确叙述是 ( )

A 、XY 型的生物体细胞内还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B 、生物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D 、XY 型的生物细胞如果含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可记作 XX

B 级

3、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 A 、父亲色盲, 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 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4、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 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5、一对夫妻色觉正常,他们的父母均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色盲。则这对夫妻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

A.0

B. 1/2

C. 1/4

D. 1/8

6. 外耳道多毛症是伴性遗传 ,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则儿子全是患者,女儿均军事正常,此遗传病的基因是( ) A.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位于 Y 染色体上的基因 D.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 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3 4 5 6

1 (伴性遗传

① ② ③ ④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 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D .④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8.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图中除男孩 III 3和他的外祖父 I 4是红绿色盲外,

其他人色觉都正常,问:

I

2 3

II 1

III 1

IV 1

(1)III 3的基因型是

,III 2 的可能性是

(2)III 3红绿色盲基因,与 II 中 有关,其基因型是

与 I 中

有关,其基因型是

(3)IV 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若 III 1与 III 2再生一个孩子,

该女孩色觉情况是

七、回顾小结

概念:性染色体上的 ,它们的遗传方式是与

, 这这种

遗传方式是叫做伴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遗传 1、男性色盲患者 女性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男性患者通过它的女儿将致病基因传给他的外

( 遗传)

3、女性色盲,他的父亲、儿子必定是 3、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具有 ,即代代有患者 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一定是

伴性遗传在实践 有选择的鉴定后代性别中的应用 推断后代患病概率

推断致病基因来源,指导实践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3节伴性遗传(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复习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2.了解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遗传现象。 3.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 4.如何正确看待遗传病? 【预习内容】 预习点1、伴性遗传概念: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关联。 2.常见实例:人的、和血友病等,果蝇。 预习点2、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在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3.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一定患病。 预习升华: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发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预习点3、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的位置:在上。 2.患者的基因型:女性男性。 3. 遗传特点①_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________ 性。 ③男性患者的_______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预习点4、伴性遗传的应用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型的,用表示。 【自我检测】 1、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预测他们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 A.1 B.1/2 C.1/4 D.1/8 2、在人的性别决定中,对决定性别起作用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体细胞D.环境条件 3、人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可能找到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子细胞②卵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卵母细胞 ⑤精原细胞⑥体细胞⑦次级精母细胞 A.④⑥⑦B.③⑤⑦C.②④⑥D.①②⑥ 4、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的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为伴性遗传。 【反思总结】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预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三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半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四、学习过程: 问题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问题二:人类红绿色盲症基因位置,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发病率和遗传特点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探究讨论: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 (2)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女性色盲携带者 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问题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问题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芦花鸡)×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五、知识连接 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伴Y遗传:(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 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 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2、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 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 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3)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复习学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复习目标】 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4.伴性遗传的特点; 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4.伴性遗传的特点; 【复习过程】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____上。 2、原因:基因和______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⑴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着_______性和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 稳定的__________。 ⑵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_______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_____只有一个,同样,成对 的_____只有一条。 ⑶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________也是如此。 ⑷_______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__________。 2、实验材料——果蝇 ⑴特点:体积小、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少易观察。 ⑵染色体组成 ①雌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②雄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3、实验现象 P 红眼(♀)×白眼(♂) ↓ F1红眼(♀、♂) ↓雌雄交配 F2 __________红眼(♀、♂)_____白眼(♂) 4、实验现象的解释 P _____(红眼雌性)×_____(白眼雄性) 配子______ ____ ______ F1X W X w(红眼雌性) ×X W Y(红眼雄性) F2 5、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基因在____________上。 7、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⑴发生时间:___________。⑵描述对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⑶实质:等位基因随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⑴发生时间:______________。 ⑵描述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⑶实质: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随________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四、人类红绿色盲症 (1)XY型性别决定的例子——人类红绿色盲症 ①致病基因:______性基因,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它和它的等位基因(即正常基因)仅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②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课本P35表2—1)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3、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难点:人类遗传病分析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a)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现象 问题1: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人视觉有何不同?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相同吗? 问题2: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症状?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与色盲一样吗? 探究点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题1:红绿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 问题2:正常人和色盲患者的基因型共有几种? 探究点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问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哪种遗传病? 探究点四:分析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1、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 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 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伴性遗传学案

2-3 伴性遗传学案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阅读P33) 由于某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上,所以由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阅读P33-36) 1.基因的位置 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后代发病率 尝试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 男性色盲×女性正常(X b Y ×X B X B)男性正常×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 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X B Y ×X b X b)

4.色盲病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2)往往有 遗传现象。 (3)女性患者的 一定患病。 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阅读P 36) 1.致病基因 (1)显隐性: 。 (2)位置: 染色体。 2.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2)具有 遗传现象。 (3)男性患者的 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P 36-37)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表示为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的,表示为 。 2.实例分析 (1)鸡的性别决定是ZW 型的,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 和b 控制,请写出下列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2)从上表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要求能根据雏鸡的早期羽毛特征就能区分出雌性和雄性,以便多养母鸡,应选择表现型为 的雄鸡和 雌鸡杂交,完成遗传图解: 3 . 在医学实践中应用——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实例一:如果一对夫妇中,妻子是红绿色盲症患者,假如你是医生的话你会建议他生男孩还是女孩,为 什么? 实例二:如果患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你会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女孩? 为什么? 一、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 、Y 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 和Y 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 区段。在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 区段,在X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 、Y 的同源区段(A 、C 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二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基础预习 知识点一人的红绿色盲 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相联系的现象。 2、红绿色盲 (1)提出者:。 (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女性携带者:色盲男性:色盲女性: (3)基因传递方式: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传给了,但一定不会传给。儿子中的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的那里传来的。 (4)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2、男患者女患者。3、往往有现象。4、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知识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基因型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和正常基因d基因位于染色体 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患病男性:患病女性: 3、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2、女患者男患者。3、具有遗传现象。 4、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知识点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在医学实践中的运用: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以提高质量,促进生产。 基础预习答案:知识点一:性染色体性别(1)道尔顿(2)X B Y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X b (3)配子女儿儿子母亲(4)多于交叉遗传女 知识点二:1、X 2、X d Y X d X d X D Y X D X D X D X d 3、X 显多于世代连续男

伴性遗传导学案复习过程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二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基础预习 知识点一人的红绿色盲 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相联系的现象。 2、红绿色盲 (1)提出者:。 (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女性携带者:色盲男性:色盲女性: (3)基因传递方式: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传给了,但一定不会传 给。 儿子中的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的那里传来的。 (4)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2、男患者女患者。3、往往有现象。4、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知识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基因型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和正常基因d基因位于染色体 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患病男性:患病女性: 3、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2、女患者男患者。3、具有遗传现象。 4、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知识点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 (ZZ)。 2、在医学实践中的运用: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以提高质量,促进生产。 基础预习答案:知识点一:性染色体性别(1)道尔顿(2)X B Y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X b (3)配子女儿儿子母亲(4)多于交叉遗传女 知识点二:1、X 2、X d Y X d X d X D Y X D X D X D X d 3、X 显多于世代连续男 知识点三:异型同型性别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人的红绿色盲症 【典例导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个体为纯合子 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①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之一是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对于女性②说法错误,如XBXb为杂合子,而不是纯合子③由于人的Y染色体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是由父方遗传来的,也可能是由母方遗传来得的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能传给儿子,只能传给女儿。 答案:D 【迁移训练1】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整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知识讲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知识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1、萨顿的假说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特性、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来源、在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变化有平行关系,从而大胆地提出假设。) 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法 2、摩尔根果蝇实验(实验证据)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繁殖率高、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请在右边方框内写出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荧光染色证明)。 【典题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C)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典题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抗V 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典题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

伴性遗传导学案(一)

编者:陈维妮审核:陈维妮使用者:时间: 周 春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 9 第三节 伴性遗传(一) 【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伴 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学习重点、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第一部分:伴性遗传准备知识: (阅读课本P33——34内容,用红蓝笔勾画重难点)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染色体: 分类 是否联会配对 3.认识人类染色体图 4.根据人类染色体图分析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5.人类性别遗传图解 6.结合“问题探讨”中的实例,分析问题探讨中的讨论1、2. 7.结合以上实例分析什么是伴性遗传? 8.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通常通过从遗传家系图中获取资料,家系图如何表示?

第一节 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 高一生物 必修二 10 1. 根据红绿色盲系谱图分析,红绿色盲遗传有怎样的特点? 2.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还是位于Y 染色体上?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4. 根据以上判断,尝试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什么? 5.就人类的色觉正常与色盲这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 6.尝试写出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遗传的各种婚配类型 7.根据以上图解尝试讨论以下小问题

编者:陈维妮 审核:陈维妮 使用者: 时间: 周 春 我开口,我表达。我交流,我收获! 11 ①为什么人类红绿色盲症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女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如何遗传?女性色盲患者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 ③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如何遗传?男性色盲患者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 ④男性色觉正常的基因如何遗传?男性色觉正常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 8.所有的伴X 隐性遗传病都具有以上的遗传特点吗? 9.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及基因的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归纳,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方式。 10. 通过以下各遗传家系图判断以下图谱分别代表怎样的遗传方式? (1) (2) (3)

最新 人教版 必修二 伴性遗传 教案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 (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 ①方式一

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 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

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 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 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 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完整word版)伴性遗传学案

2.3 伴性遗传 学案 姜 【教学目标】1.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及有关计算 【学法指导】遗传部分,既牵扯试验又要深入理解,那你只有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听老师怎么分析这类问题,平时多做题,多分析,掌握分析解题方法最重要。还是那句话,想学好并不难,关键是你要下工夫去学。相信你一定能学好,加油! 温故知新: 1.下图是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图Ⅱ的细胞叫 ,每个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 个染色单体。 (2)若图Ⅳ是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则该图表示的过程应该在方框 (填①或②)的位置。 (3)若图Ⅳ中染色体的基因组成是AaBb ,请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 (a )、B (b )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 (4)已知果蝇的红眼(W )对白眼(w )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上图中的a 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b 与该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 一:伴性遗传 1、概念: 2.伴X 隐性遗传特点 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1.X Y 染色体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 b X b X b 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正常 探究讨论: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伴X隐性遗传特点: 伴X显性遗传特点: 伴Y遗传特点: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 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2)女性色盲携带者 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 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 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⑷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都有患者); ⑶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⑴患者全为男性; ⑵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孙。(全男) 例2: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色盲患 者,从理论上分析: (1)这对夫妇所生孩子中患色盲的可能是。 (2)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中,儿子患色盲的可能性 是。 (3)这对夫妇所生的男孩中患色盲的可能性是。 (4)预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

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导学案

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导学案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明什么是伴性遗传。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①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③一般为隔代遗传。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①伴X隐性遗传病及其特点;②伴X显性遗传病及其特点;③伴Y遗传病及其特点。 2.学习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习时应结合实际问题,从分析具体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随性染色体遗传的特点,然后将这些特点迁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决问题。与基因在常染色体的遗传进行对比。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应用到实际中去。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A.44条+XY 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3.在右图所示的人类系谱图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4.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第一胎所生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所生的女孩色觉正常;另一 对夫妇第一胎生的女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 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A.1/4 B.3/4 C.1/2 D.1/16 A.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人类的白化病与色盲都是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她父亲是色盲),与一个正常男性(她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在他们的子女中,预 测两病兼有的概率为()。 A.50% B.25% C.12.5% D.0 8.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伴性遗传学案资料

2-3 伴性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阅读P33) 由于某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上,所以由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阅读P33-36) 1.基因的位置 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后代发病率 尝试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 男性色盲×女性正常(X b Y ×X B X B)男性正常×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X b Y ×X B X b)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X B Y ×X b X b)

4.色盲病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2)往往有遗传现象。 (3)女性患者的一定患病。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阅读P36) 1.致病基因 (1)显隐性:。 (2)位置:染色体。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2)具有遗传现象。 (3)男性患者的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P36-37)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表示为。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表示为。 2.实例分析 (1)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的,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请写出下列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2)从上表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要求能根据雏鸡的早期羽毛特征就能区分出雌性和雄性,以便多养母鸡,应选择表现型为的雄鸡和雌鸡杂交,完成遗传图解: 3 . 在医学实践中应用——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实例一:如果一对夫妇中,妻子是红绿色盲症患者,假如你是医生的话你会建议他生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实例二:如果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你会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女孩? 为什么? 一、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段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段内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段内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问题导析】(1)Ⅰ区段在上不存在,所以相关的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也不会在个体中出现。 (2)图中三个区段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都属于,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会出现不一致的表现类型。 表现型芦花雌鸡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非芦花雄鸡 基因型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1

伴性遗传教学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知识要点 一、伴性遗传 1、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 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 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不是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X染色体(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隐性) 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染色体遗传传递。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例题1】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为EFf,乙为EeFF,丙为eFf。 ⑴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 F、f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E、e 。 ⑵雄性个体为甲、丙。 ⑶写出甲、乙、丙三只果蝇的基因型:甲: Ff X E Y ;乙: FFX E X e;丙: FfX e Y 。【例题2】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 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 D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例题3】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在 C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伴性遗传学案一

《伴性遗传》预习学案 一、复习人体染色体的组成 1、果蝇含有条染色体。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 2、人体体细胞含有条染色体,常染色体条,性染色体条,女性染色体的组成,男性染色体的组成 3、人体XY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吗?大小,形态有何差异?(见P34“资料分析”第三段) 二、伴性遗传 1、(P33)什么是伴性遗传?你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1)、结合P34“资料分析”讨论题,说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显性还是隐性)性遗传病。 思考:红绿色盲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 (2)、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3、抗维生素D佝偻病 (P36)):属于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思考: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何不同? 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ZW型是鸟类等少数生物具有的性别决定方式。 思考:人群中为什么男女比例接近1;1?(从性染色体角度,结合减数分裂分析回答) 二、伴性遗传(以XY性别决定方式为例) 1、概念: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上,所以遗传上总是相关联,这种 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绿色盲的遗传 (1)人类色觉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填写下列空白) 色盲基因:b 正常基因:B 提示: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乏相应的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2)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写出下列遗传图解) a.色盲男性和正常女性结婚: b.正常男性和女性携带者结婚: c .色盲男性和女性携带者结婚: d.正常男性和色盲女性结婚: (3)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①遗传(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的遗传特点) ②男性患者数量女性患者数量 ③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为基因携带者) ④女病必病,母病必病 3、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遗传特点: (1)女患男患 (2)一般代代相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即子代有患者,亲代必有患者) (3)儿病必病,父病必病 4、伴Y染色体遗传——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 特点:患者总是性,即传男不传女。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问题 应用:ZW型——鸟类等少数生物 思考:在家禽饲养时,如何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21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为纯合子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杂合子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纯合子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为杂合子

上述杂交实验结果表明:①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他的上述假说是正确的。 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萨顿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与Y,Z与W,其余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ZW型。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同源染色体。男 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对于鸟类等,雄性为 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如XX的蝌蚪在 色体上”的假说。 现象;②患者中________;③女患者的__________ 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佝偻病。 现象;②患者中________________;③男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 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____________,女性全正常。简记为 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 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上述图解中,我们只写了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XX、XY,其实,在减数分裂时,还有常染色体同时+XX→22+X(卵);44+XY→22+X(精子)或22+Y(精子)。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 定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为了鉴定下图中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的是( 的常染色体DNA 染色体DNA 染色体DNA 染色体DNA 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 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 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 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 题组三应用提升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 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P36) (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 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X、Y)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显、隐)性基因; ②男性只要在______(X、Y)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①色盲患者中_____(男、女)性多于_____(男、女)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 X B X b不表现色盲,是____________;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 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患、不患)色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患、 不患)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遗传特点:①______(X、Y)染色体上______(显、隐)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 ________(高于、低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父亲、

2.3 伴性遗传(第2课时)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伴性遗传(2) 1、回顾伴性遗传的类型并说出其特点。 2、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遗传病的患病概率。 一、【知识回顾】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1、常染色体遗传病(显性、隐性):与性别无关,发病率在雌雄(男女)性别中无明显差异。 2、伴性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发病率在雌雄(男女)性别中有明显差异。 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多于、少于)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 男性正常,___母亲、女儿一定正常____ ①男患者少于女患者(多于、少于)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连续遗传 ③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一定患病 女性正常,____其父亲、儿子一定正常______ 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全是男性,且世代连续遗传。 二、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

第一步: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第二步:判断显隐性 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隐性。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图1) 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显性。即:有中生无为显性。(图2) 第三步:确定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 (1)隐性遗传病 a、女性患者,其父或子有正常,一定(一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b、女性患者,其父和子都患病,可能(一定、可能)是伴X 染色体遗传病。 (2)显性遗传病 a、男性患者,其母或女有正常,一定(一定、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b、男性患者,其母和女都患病,可能(一定、可能)是伴X 染色体遗传病。 若上述方法无法判断,利用伴性遗传特点结合假设法,按以下步骤判断可能是什么遗传病 a、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后,先看表现型有无明显性别比例差异 b、无明显性别比例差异,则最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隐性或显性) c、有明显性别比例差异,则初步判断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然后利用假设法进一步看是否符合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符合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如不符合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特别提醒:注意审题:“可能”还是“最可能” 某一遗传系谱图最可能是_______遗传病,答案只有一种。 某一遗传系谱图可能是_______遗传病,答案可能有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